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河南煤礦專用模型實驗裝置哪裡有賣

河南煤礦專用模型實驗裝置哪裡有賣

發布時間:2023-01-07 06:22:44

1.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岩土工程系

學校隸屬關系:河南省電話:0371-5790279

學校所在地:河南鄭州市鄭花路20號傳真:0371-5727645

郵政編碼:450008電子郵件:quanh@371.net

一、地質類專業設置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岩土工程系設有地礦類(工學)本科專業地質工程;地理類(理學)本科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土建類(工學)本科專業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

1)地質工程專業:原為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創辦於1958年。目前該專業主要開設有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兩個專業方向。

2)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根據城市化進程和小城鎮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我校的辦學條件,於2002年申辦的新專業。

3)土木工程專業(岩土工程方向):開辦於 1994年。

二、地學類相關學科本科專業設置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另設有:水利水電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工程、土木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道路與橋梁工程等方向)、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等與地學類相關的本科專業。

三、地學類研究生學科及相關學科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地學類研究生學科專業有地質工程碩士點學科(1992年獲授予權)。與地學類相關的研究生學科專業有水工結構工程(國家首批學位授予點)、水文學及水資源(1998年獲學位授予權)和岩土工程(2003年獲學位授予權)等三個碩士點學科。

地質工程、水工結構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同時擁有同等學歷碩士學位授予權,地質工程領域和水利水電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四、地質類教師隊伍現狀

1.教師隊伍現狀

岩土工程系現有教師42人,已形成一支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詳見下表)。碩士研究生導師11名,主要從事岩土工程力學、水文地質、環境工程地質、地基及基礎工程等4個研究方向。

表1 岩土工程系教師職稱及學位結構一覽表

土力學實驗室、岩石力學實驗室和工程物探實驗室等除完成好教學任務外,還承擔了大量試驗研究項目和對外科技服務項目。

七、「九五」以來科學研究簡況

近五年來,承擔國際合作項目5項,國家計委、科技部和教育部項目21項。如國家「973」項目「大型邊坡的安全度研究」、中日合作項目「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生態與環境影響評價」、國家「863」項目「北方半乾旱地區集雨灌溉多水源優化配置技術研究」、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項目「滑坡演化的非線性機制研究」等。

(撰稿:陳南祥、黃志全)

2. 請問河南省哪裡可以製造煤礦礦井巷道模型的。需要專業點的,附近省份的也可以。例如江蘇省的。

河南天榮萬華科教設備有限公司,這家是專業做煤礦安全教學模型的,各級安培中心通版風、採掘、機電、運輸權提升實驗室設備模型。去年我們單位在這家采購了一批三級安培中心培訓模型,其中就有現代化礦井模擬綜合系統模型,井上工業廣場,井下全礦井生產系統,按理論製作的,外觀非常漂亮,人家售後服務真好,前段時間有個小模型出了點問題我打個電話試試讓來維修,沒想到第二天技術人員就到我們礦上了。你要的這家應該能做的。

3. 軸子是什麼帶你了解尋找軸子的有趣實驗

一、軸子的來歷

自然界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物質,它們都是由各種原子分子等組成的;而原子則是由更基本的粒子,例如質子、中子、電子等組成的。除此之外,像是太陽產生的光,磁鐵產生的磁場等,這些沒有實體的場,也是構成宇宙的物質。那麼,宇宙里究竟有多少種組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呢?像是之前所說的, 原子可以分為更小的質子、中子、電子,那麼這些粒子又可以再細分嗎?

這些問題已經在幾十年前被物理學家們認真研究過了,他們提出一套名叫標准模型的理論,預言了所有可能出現的基本粒子,共計61種。這個模型囊括除了引力以外的另外三種基本作用力,並且其預言的粒子接連被實驗所證實,尤其是13年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標志著標准模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也是目前最接近萬有理論的普適模型。即便如此,標准模型也有無法解答的現象,例如 微子振盪,暗物質來源 ,以及正反物質不平衡等等問題。其中,後兩個問題都跟本文要介紹的軸子相關。

驗證標准模型的強子對撞實驗數據圖

基本粒子

暗物質有很多候選的粒子,它們都沒有被包含在標准模型當中,因此一旦有所發現,將是物理學的又一個里程碑。在候選的新粒子之中,最熱門的是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還有另外一種比較可能的就是 軸子(axion)

宇宙中一小塊區域暗物質的分布圖

軸子一開始並不是為了解決暗物質的問題而提出來的,這個想法起初來源於理論物理學家羅伯托·佩切伊(Roberto Peccei)和海倫·奎恩(Helen Quinn)為了解決量子色動力學中的強CP問題而提出的 Peccei–Quinn 理論 [1] 。他們引入了一種新的動態標量場來表徵違背電荷-宇稱對稱性的作用的大小,這個場可以天然地給出極小的參數值,保證了對稱性的守恆,也就解決了強CP問題。之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威爾澤克(Frank Wilczek)和史蒂芬·溫伯格(Steven Weinberg)指出這樣會引入一種新的粒子,被威爾澤克命名為「axion」軸子。

電荷C,宇稱P,及其聯合對稱性CP的示意圖

軸子的引入本質上就是希望它很弱,從而表徵出極弱的CP破缺,這樣的要求導致這種粒子理論上幾乎不與其他粒子發生相互作用,而且質量很小,大約是電子質量的 10 -11 ~10 -9 量級,因此在之前的實驗中沒有條件被觀測到。然而,這反倒讓軸子成為了暗物質的理想候選,因為這些特性也恰好是暗物質所需要的。

二、粒子物理中尋找軸子的有趣實驗

軸子的耦合作用雖然很弱,但是一旦有軸子參與,普通的電磁相互作用就變得有趣起來。 本來靜態電場和靜態磁場並沒有聯系,但是軸子會把電場、磁場都旋轉一個角度,然後相互混合起來,而軸子場本身則表徵了電場、磁場耦合的大小 。這樣一來,靜磁場就可以生成電荷,而靜電場則可以產生額外的電流進而生成磁場。不僅如此, 軸子和光子在強電磁環境下還會發生相互作用 ,相互轉化,發生一系列有趣的現象。

扭曲的電磁場示意圖

下面就介紹第一個實驗—— 閃光穿牆(LSW)

閃光穿牆實驗的簡易裝置圖

閃光穿牆(LSW)實驗理論上十分簡單,因為光子和軸子在強磁場下可以相互轉化,所以當激光通過強磁場後,有一定幾率轉變為軸子,而軸子基本不與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就可以毫無障礙地穿透牆壁,在經過牆後的強磁場後,軸子又轉變回光子被探測器捕捉到。雖然理論上如此簡單,但是考慮到軸子和光子的轉化率極其低下,這個實驗實現起來還是相當困難的。一方面需要大功率的激光器和產生極強磁場的大磁體,另一方面還需要特別靈敏的探測器,這種種條件讓實驗器材變得十分龐大。在德國電子加速器(DESY)研究中心的ALPS裝置就是為了尋找這種具有很弱相互作用粒子而建設的。跟上面的示意圖比較起來,這可就是龐然大物了。

ALPS大型實驗裝置(一期)

一期實驗裝置從2007年到2010年給出了一些實驗結果,標示出軸子等粒子的存在邊界,為了更進一步開展LSW實驗,從2013年開始至今,科學家們設計建造了ALPS II 二期裝置,各項參數都大大優於一期裝置,在該裝置上有望探測到軸子這類粒子的存在痕跡,為閃光穿牆這個構想提供更加有力的實驗支持。

ALPS II大型實驗裝置(二期)

第二個實驗是—— 軸子望日鏡

望日鏡是17世紀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們為了觀測太陽,以及研究太陽黑子所改造使用的一種望遠鏡。最早的發明者,使用者包括耶穌會牧師克里斯多夫·沙伊納(Christopher Scheiner),他在其一本著作中詳細繪制了裝置的結構;還有我們所熟知的天文學家伽利略也改造了其數學家友人貝內德托·卡斯泰利使用的裝置,做出了相似結構的望日鏡。望日鏡的原理是將望遠鏡安置在暗室當中,僅僅在鏡頭進光處開孔對准太陽,然後將成的像投影到白紙上。藉由這種方法沙伊納和伽利略都清楚地看到了太陽黑子並進行了研究,體現瞭望日鏡的優越性。

克里斯多夫·沙伊納著作中的望日鏡

到了現代,同樣是為了尋找太陽中「黑色」的不為人知部分——軸子,人們設計製造了現代化的望日鏡。那麼測量軸子的望日鏡是什麼樣的呢?

就像之前實驗一所說的,光子會在強磁場下轉化為軸子,因此我們需要大功率的激光器和強磁場裝置來產生軸子。而對於太陽來說,其內部的強電磁環境就是天然的軸子發生器,具體來說,在太陽核心位置通過 普里 馬科夫效應 (Primakoff effect)產生了足量的軸子束流。因此,在地球上我們只需要用強磁場再將其轉化為光子就能測量到軸子的信號了。

太陽軸子探測的方式

目前最靈敏的軸子望日鏡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CAST裝置。該裝置每天在日出和日落的時候分別進行1.5小時的測量,其餘的21小時將對准太陽以外的區域以測量背景信號。迄今為止,CAST並未發現太陽軸子存在的關鍵性證據,不過已經將范圍縮小了許多。為了進行更精密的測量,在CAST基礎上一個新的企劃正在准備當中,它的名字是IAXO,即國際軸子天文台。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CAST裝置

IAXO裝置示意圖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很多尋找軸子的實驗,原理不盡相同,實驗裝置也各有差異,例如利用 軸子暈望遠鏡 (axion haloscope)的ADMX實驗,利用自旋進動的CASPEr實驗,MIT的ABRACADABRA實驗,我國四川錦屏山的PANDAX、CDEX實驗等。

ADMX實驗的軸子暈望遠鏡示意圖

當然,如之前所說的,軸子不光與暗物質有聯系,還與宇宙正反物質不平衡這一問題相關。在2020年一篇最新的物理評論快報(PRL) [2] 上,一篇名為軸子起源說(Axiogenesis)文章指出在宇宙大爆炸之初,是軸子場的轉動導致了正反物質不平衡,使得演化至今的宇宙中,物質遠遠多於反物質,因此萬物起源於軸子場。

勢函數像墨西哥帽的形狀,小球的運動代表了軸子場的演化,其最終停留的位置決定了宇宙的現狀。

正如上圖所刻畫的情形一樣,決定軸子場的狀態的函數不僅像是墨西哥帽一樣,其邊緣還是彎彎曲曲的形狀,這就導致軸子場在演化過程中不僅會發生自發對稱性破缺,還會以一個特定的旋轉方向靠近終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軸子會傳遞多餘的能量產生新的粒子。更神奇的是由於旋轉方向是固定的,因此朝一個方向轉動就會導致粒子的公式出現正號(即正物質),而不是另一個方向的負號(即反物質), 那麼這個過程就給出了正反物質的不平衡 。如果這個假設是正確的話,將會有一個與希格斯玻色子相關的重粒子存在,並且可能被升級版的LHC(大型強子對撞機)探測到。那麼再回到軸子的話題上來,這篇文章的英文是Axiogenesis,不僅代表了軸子起源說的含義,其中genesis還有創世紀的一層含義存在,如果真如文章所述,那麼現在的宇宙萬物就確實是軸子場在大爆炸過程中所達成的創世紀,我們自身的存在就變成了軸子存在最有力的證據,這不就是尋找軸子最有趣,最出乎意料的實驗嗎?

軸子起源說

三、凝聚態物理中尋找軸子的有趣實驗

軸子在參與電磁相互作用之後,實際上是對傳統麥克斯韋方程組進行了修改,從而導致了一系列新的磁電效應的產生。而在凝聚態物理中,拓撲的引入可以等效的產生同樣的效應,從而導致與軸子相同的效果。 這種等效替代實際上就是在材料的動量空間,材料的一個個原子堆砌成的小小宇宙中,找到了軸子的存在。

拓撲磁電效應

這種情況在凝聚態物理裡面已經司空見慣了,物理學家們已經把狄拉克(Dirac)費米子,外爾(Weyl)費米子,馬約拉納(Majorana)費米子,斯格明子(skyrmion)等等粒子概念先後引入了凝聚態體系當中,這其中包括在粒子物理里還未發現的許多粒子。因此,凝聚態物理給這些新粒子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種舞台,這其中就包括軸子。

外爾半金屬態和軸子絕緣體態

軸子在凝聚態物理中表現為一種軸子絕緣體,相關材料內部的電子不表現出宏觀導電性。 自然雜志上的一篇文章 [3] 就介紹了外爾半金屬 (TaSe 4 ) 2 I 中電荷密度波表現出軸子的性質。另外,軸子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密切相關的,軸子絕緣體和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只要施加磁場,改變材料中的自旋極化,系統的拓撲狀態就會相應發生改變,從而導致這兩種具有不同拓撲性質的絕緣態之間相互轉化。

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和軸子絕緣體,以及它們通過磁場相互轉變的過程

在實驗中,摻雜磁性雜質的拓撲絕緣體的復合結構中也發現了軸子絕緣體的存在。最近清華大學王亞愚老師的研究組在磁性拓撲絕緣體材料 MnBi 2 Te 4 中發現了很強的軸子絕緣體態 [4] ,把凝聚態物理中的軸子現象的研究又往前推進了一步。

四、結語

軸子這個概念從1977年到現在已經發展了快半個世紀了,不管是高能物理中對真實軸子的探尋,還是凝聚態物理中對等效的軸子絕緣態的尋找,科學家們都提出了諸多腦洞大開預想,並且也開展了許多妙趣橫生的實驗。相信大家已經充分了解軸子這個神奇的概念了,如果有一天軸子被發現的話,那就證明科學真的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而我們總能在其中發現有趣的物理,從而得到無窮的快樂。

參考文獻

作者:Cioran

審稿:劉廣同

歡迎所內師生通過「物理所網上辦公平台」投稿!方式如下:登錄「辦公平台」→「辦事大廳」→「綜合處事務」→「科普文章投稿」。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物理定律告訴你:表白可能巨虧,分手一定血賺

2. 震驚!昨天你們立起來的掃把,甚至真的驚動了 NASA

3. 酒精和 84 消毒液到底能不能一塊用?

4. 一次性醫用口罩是怎麼做出來的?如何消毒?

5. 數學好玩個球啊,這支豪門球隊用一群數理博士橫掃球場

6. 「測溫槍」到底是怎樣測出你的溫度的?

7. 等量 0 度水和 100 度水混合能得到 50 度水嗎?

8. 人類為什麼喜歡親吻?

9. 病毒從哪裡來?

10. 一見鍾情,到底靠不靠譜?

4. 中國「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這有多厲害有何意義

據媒體爆料,中國在“穩態強磁場技術”這個世界上僅僅只有美國,法國,荷蘭,日本和中國5個國傢具有的技術上去得了重大的突破,據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的此次的重大突破,讓我國科學家直接打破了美國保持23年之久的45萬高斯的磁場記錄的歷史,直接創造了45.22萬高斯的穩態強磁場的歷史記錄。無疑這預示著我國在成為世界的舞台上的世界級強國又邁出了一步,在這“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國際舞台上的領先產生水平。

我國在此技術上產生巨大突破,那麼也就預示著我國在電源以及各種導體和科學研究上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甚至在某些層面上已經超越了美國,並且在我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未來的某些年我國或許能引領世界科技的腳步發展也未嘗不可能。

5. 河南謀劃建設的首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短超強激光實驗裝置在滎陽-

3月17日,超短超強激光實驗裝置項目開工儀式在滎陽市廣武鎮舉行。該項目是河南省謀劃建設的首個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是河南省 科技 創新發展上又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喜事,標志著河南省對接國家戰略 科技 力量體系、建設國家創新高地邁出了堅實一步。

據了解,超短超強激光平台建設項目具有國際領先水平,也是國際上第一個擁有產業核心功能的超強激光應用研發平台。

超短超強激光被認為是人類已知的最亮光源,能在實驗室里創造出之前只有在恆星內部、黑洞邊緣才能找到的極端物理條件。超短超強激光的發展不僅推動一系列基礎學科及前沿交叉學科的研究,也將促進相關領域新技術變革及新產業的誕生。

「可以把『超短超強激光』看做是一個工具,有了這個工具,既可以 探索 未知的物理領域,又可以將其應用在醫療、精密加工等領域,取得各領域的全新突破性科研成果。」河南省科學院研究員實曉輝告訴記者。

他舉例,在醫療領域可以利用超短超強激光嘗試「質子刀」新方案,或許可以 探索 出全新的靶向治療方法。

超短超強激光平台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清華大學深化戰略合作協議》的重要內容。

該項目採取「鄭州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模式建設,項目建設和管理由鄭州大學為主負責」。該項目總估算8.77億元,其中不包含土地費、市政配套基礎設施等費用。

2022年1月6日,在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王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開工建設超短超強激光實驗裝置等。3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明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2022年重點工作責任單位的通知》提到,開工建設超短超強激光實驗裝置等。3月14日,河南省發改委出台《河南省擴大有效投資十條措施》中,強調抓好重點領域項目建設,推進超短超強激光平台等省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建設。

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是指通過較大規模投入和工程建設來完成,建成後通過長期穩定運行和持續的科學技術活動,實現重要科學技術目標的大型設施。

有行業人士認為,超短超強激光實驗裝置作為河南省謀劃建設的首個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也可以看做是河南省未來建設國家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的首個「後備力量」。

通過建造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大幅提升人類 探索 自然奧秘的能力,有力推動基礎前沿研究和綜合交叉 探索 ,可以為我國高新技術研發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提供重要的平台和關鍵的手段。作為國家科研基礎設施水平和裝備製造能力的集中體現,世界各 科技 強國爭相投入。

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成為搶占未來 科技 競爭制高點的關鍵。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適度超前布局國家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體現了我國 科技 向原始創新大步邁進,也體現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

早期我國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主要分布在北京,2010年以來,上海、深圳、合肥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開始大規模布局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截至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設55個國家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

《河南省「十四五」 科技 創新和一流創新生態建設規劃》中提出:「十四五」期間我省要創建1個國家實驗室(基地或分支機構),新建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7個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

6. 高溫內壓疲勞爆破實驗裝置是台什麼樣的檢測設備

高溫內壓疲勞爆破實驗裝置採用計算機輔助測試技術與板卡數據採集系統相融合,全自動控制的液壓系統,專門針對承壓管路或者其他承壓部件來設計製造的高溫內壓疲勞爆破實驗裝置。

根據相關技術規范,實驗工況具有高溫、高壓、高精度、壓力疲勞、應變疲勞等特點,系統一共分為鉛鉍合金介質大管件疲勞試驗模塊,鉛鉍合金介質小管件爆破和疲勞試驗模塊,鉛鉍合金介質大管件爆破試驗模塊,水介質大管件疲勞試驗模塊,水介質小管件爆破和疲勞試驗模塊,水介質大管件爆破試驗模塊,水介質常溫高壓外壓坍塌試驗模塊、水介質高溫低壓外壓坍塌試驗模塊共八大模塊。

主要功能

1.通過界面設定、程序控制,在試驗結束或異常時能自動停機或報警;能滿足高溫內壓疲勞爆破實驗裝置長周期實驗要求;

2.設備運行前能設定試壓工藝參數,包括試驗壓力、溫度、試驗時間等相關參數;

3.適用於Windows試驗平台下操作,與控制系統配合,可控制試驗系統完成高溫內壓疲勞/爆破試驗測試、常溫內壓疲勞/爆破試驗測試、外壓坍塌試驗測試等,軟體自成體系,與控制系統高速數據通訊,在控制試驗系統工作的同時,實時采樣繪制符合試驗要求的各類試驗曲線,並獨立完成各類試驗管理、數據存儲、試驗報告列印等功能。

4.能導出Office、Excel、TXT文檔格式的試驗報表,並可自由編輯;可根據所提供報告模板,自由編輯以及自動生成試驗報告;

5.具有壓力微調功能;試件膨脹引起試驗參數變化時,可進行補償修正等;

6.具有試驗中斷保護功能;因某種原因必須中斷試驗,再次試驗時可以繼續當前的試驗;

7.對試驗的相關設置參數進行保存,便於做相同試件、相同標準的試驗時直接提取試驗參數,不需再進行設置;

8.能夠對當次試驗出現故障的時間與性質、操作人員的操作進行記錄。(注意,計算機關閉後不再記錄上一次開機時的操作過程);

9.數據採集系統留有足夠的擴展介面,以便日後在實驗過程當中添加相關所需要的感測器;

10.安全措施:具有液位報警、泄漏報警、異常報警、過載保護、高溫報警、緊急卸壓、預置疲勞次數到、試件斷裂等報警停機功能;

主要特點

1.採用智能控制,系統完全滿足其規定的工作,其試驗壓力、溫度、應變、疲勞次數、等信號能精確、連續地按照工藝要求進行採集;

2.具有RS-485通訊界面,能夠實時監視試驗過程,更好的控制試驗過程;

3.採用Lab VIEW開發專用的控制軟體,能實現多通道閉環控制;試驗過程全自動控制、自動測量等,具有專業性好、可靠性高、升級簡易等特點,並可隨著試驗機測控技術的發展和試驗標準的變化而不斷升級完善;

4.具備良好的穩定性、重復精度、噪音低、密封性好;

5.設備主要元器件採用行業內標准通用型號,貨源可追溯程度高,成本低廉,降低了設備使用成本和耗材成本。

6.設備採用模塊化設計,壓力控制系統、電氣控制系統、數據採集分析系統、試驗艙及工裝夾具都可以獨立地進行操作使用,極大地方便了客戶進行設備的調校和維護。

7.軟體設置有安全報警功能,在設備出現壓力下降過大,壓力超高、溫度超高等其他異常情況下,設備可以自動停機。

8.試件破裂後壓力迅速下降,自動停止加壓,即試件破損後自動停機保護功能,最大限度保證人身安全。

9.採用LABVIEW開發的專用控制軟體能實現多通道閉環控制,完成試驗過程的全自動控制、自動測量等功能,具有專業性好、可靠性高、升級簡易等特點,並可隨著試驗機測控技術的發展和試驗標準的變化而不斷充實完善。

10.試驗機除完成一般疲勞、爆破、坍塌試驗外,還可以完成循環載入,循環脈沖等一機多用;

11.採用進口壓力感測器,測量精度高,保證了長期工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壓力感測器在工作時間,保證其輸出值(實時測量值)與設定值一致,存在誤差時,能夠自動識別並修正;

12.試驗機主機、控制系統採取了屏蔽措施和良好的接地技術,因此本機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

13.自動化程度高,主控系統採用NI 高速控制器控制,抗干擾性強,穩定性高;軟體採用Labview軟體開發,畫面生動,便於二次開發;自動建立試驗資料庫,可隨時查詢、數據可以長期保存。

14.本機具有超載保護功能,設備壓力標定功能,長時間使用後,壓力感測器出現漂移時,可以通過軟體的調節,將感測器調節至零位。

設備工作原理

高溫內壓疲勞爆破實驗裝置採用模塊化設計,一共分為大管件疲勞(高溫-鉛鉍合金)模塊、小管件爆破/疲勞(高溫-鉛鉍合金)模塊、大管件爆破(高溫-鉛鉍合金)模塊、大管件疲勞(常溫-水)模塊、小管件爆破/疲勞(常溫-水)模塊、大管件爆破(常溫-水)模塊、常溫高壓坍塌(水)模塊、高溫低壓坍塌(水)模塊八大模塊組成,每個模塊獨立運行,相互間採用共同的元器件組成,在相應的閥門切換以及不同邏輯控制下實現了高溫內壓疲勞爆破實驗裝置的各項試驗。

各模塊總體按兩種介質劃分,鉛鉍合金在高溫環境下和水介質在常溫環境下的疲勞/爆破試驗、在常溫高壓下和高溫低壓下的坍塌試驗。兩套介質試驗系統彼此獨立,不存在更換介質混淆導致的介質變化工況。

設備總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7. 中國「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有哪些價值以及意義

首先對於強磁場的能力有很大的價值和意義。穩態強磁場實驗設施是一個國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反映了一個國家利用建造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不僅需要大量資金,還需要最先進的強磁場技術。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進入“建設運行”階段。該裝置內置的磁體和系統已陸續投入開放運行,供科學家開展科學研究。45.22萬高斯的成就,意味著中國操控磁場的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磁場越強,看得越清楚,越有助於探索物質的內部結構,更好地為人類發現自然規律和開發新技術的條件。

要知道穩態強磁場是材料科學研究所需的極端實驗條件,是推動重大科學發現的“利器”。穩態強磁場實驗的混合磁體創造了45.22萬高斯磁場的新世界紀錄,相當於地球磁場的90萬多倍,可以幫助科學家發現新現象,研究磁場新規律事情。

8. 我國「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具有怎樣的意義

中科院物質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了重大突破,創下了場強45.22萬高斯的記錄,甚至已經超越了保持了23年的45萬高斯的世界紀錄。這一突破首先意味著我國該項成果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其次在此過程中科研團隊付出的努力也激發著新一代科研人員的熱血,最後也為繼續探索科學提供了前沿工具,鼓勵我們積極探索相關領域。

更重要的是,2017年時我國剛剛擁有這項技術,僅能研發出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位列美國、法國、荷蘭、日本之後,但正是因為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項目的投入、技術的創新才讓我們成功打破世界記錄,成為世界領先。

9. 考研難度比較:北航/西工大/中科院

看專業了,如果你要報的是北航或者西工大的優勢專業,那麼中科院容易些。如果你報的是這兩個學校一般的專業,西工大好考的多。進北航希望不大,除非你成績非常突出,並且在北航有關系。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創建於1956年,是以錢學森先生工程科學思想建所的綜合性國家級力學研究基地。錢學森、錢偉長為第一任正、副所長;郭永懷副所長曾長期主持工作;繼任所長為鄭哲敏、薛明倫、洪友士、樊菁、秦偉,現任所長劉桂菊。

力學所設有5個實體實驗室: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NM)、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HD)、中國科學院微重力重點實驗室(NML)、中國科學院流固耦合系統力學重點實驗室(LMFS)、寬域飛行工程科學與應用中心。

力學所主要研究方向為:微尺度力學與跨尺度關聯,高溫氣體動力學與跨大氣層飛行,微重力科學與應用,海洋工程、環境、能源與交通中的重大力學問題,先進製造工藝力學,生物力學與生物工程等。

力學所共有在職職工490餘人,其中科技人員400餘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80餘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和高級實驗師180餘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

科研條件:

1、科研設備

力學所擁有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高速列車動模型實驗平台、油氣水三相流模擬實驗裝置、微重力落塔、流固土耦合力學實驗系統平台、激光製造工藝力學實驗研究系統、JF10氫氧爆轟高焓激波風洞、納米薄膜光譜成像儀等特色科研裝備。

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擁有系列材料試驗機、納米力學測試系統、透射/掃描電子顯微鏡、PIV測試系統、系列高速攝像機、一級輕氣炮與霍普金森桿、激光智能製造平台、高能沖擊磁控濺射等離子體發生與成膜控制平台、航天有效載荷熱力環境試驗平台及微重力落塔等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和配套實驗平台。

2、館藏資源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圖書館1956年由首任所長錢學森先生創建。據2016年9月研究所官網顯示,圖書館館藏文獻以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爆炸力學、岩土力學、生物力學、熱學-力學、能源和環境中的力學、流變學等為主,也適當搜集了相關學科(如數學、物理、化學、技術科學、電子學等)書刊。

共有外文圖書18600餘冊,中文圖書17000餘冊,中文刊合訂本5800餘冊,西文、日文、俄文期刊合訂本25000餘冊。中文現刊50餘種,外文現刊60餘種,報紙16份。多種力學類核心期刊收藏齊全。資料室收藏學位論文、博士後出站報告和內部資料等。

力學所開通了ISI Web of Knowledge、Elsevier、Springer等30餘種網路資料庫,並與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建立了全文傳遞服務。中西文圖書和期刊可全天候網路查詢。研究所與國內有關大學、科研院所建立了館際互借關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科院力學所

閱讀全文

與河南煤礦專用模型實驗裝置哪裡有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產山楂糕需要哪些設備 瀏覽:91
機械表後面的飛輪是什麼 瀏覽:163
怎麼實現儀表盤ar導航 瀏覽:722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裝置來 瀏覽:633
超聲波儀器動態范圍是什麼意思 瀏覽:11
傳動裝置分析 瀏覽:263
風機與閥門連鎖怎麼實現 瀏覽:314
消防管道閥門抽檢比例 瀏覽:313
礦用自動除塵噴霧裝置生產工藝 瀏覽:334
鑄造灰鐵很硬怎麼回事 瀏覽:505
天然氣灶沒有自動滅火裝置會有什麼後果 瀏覽:221
江蘇旭潤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53
預作用裝置開箱檢查記錄 瀏覽:355
電動工具龍韻開關 瀏覽:472
數控機床電氣互鎖是什麼意思 瀏覽:448
軸承漏灰如何防護 瀏覽:2
儀表上油壺紅燈出現什麼意思 瀏覽:919
冰箱的製冷液是什麼顏色的 瀏覽:425
真空鍍膜設備多少錢 瀏覽:475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a實驗裝置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