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城市污水廠內的設計道路應為多寬及相關的規定或規范。
污水廠最重要的是要考慮機器的運送,機器運送就需要航吊車、起重機、叉車等的通過。
廠區內運行的最大車輛就是起重機。所以一般按照起重機的運行道路要求去設置道路。一般規范內鮮有明文規定道路要求尺寸。設置道路尺寸可以按照消防規范來,消防規范里要滿足建築之間最小的消防間距。一般像廠區內的建築防火間距設置在最新的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裡面有。污水處理廠房屬於戊類廠房,而戊類廠房之間的最小消防間距 按一般二級建築防火等級來看 間距大概在10米左右。
⑵ 消防車道開口裡道路交叉路口有要求嗎
有要求。
2022-10-29發布
消防車道應符合:
1、車道寬度和凈空高度不應小於4米,供消防車停留的空地坡度不大於8%。
2.至少兩條環形消防車道與其他車道相連。
3.末端消防車道應設置為回車道或回車場,面積不小於12m12m,大型消防車不小於1818m2。
4.消防車道內的管道和涵洞應能承受大型消防車的壓力。
5.高層建築周圍應設置環形消防車道。
6.消防車道內的管道和涵洞應能承受大型消防車的壓力。
消防車道應用:
1.街區內道路應考慮消防車通行,道路中線間距不應大於160.0米。沿街建築長度大於150.0m或總長度大於220.0m時,應設置消防車道穿過建築。確有困難時,應設置環形消防車道。
2.對於有封閉內庭院或天井的建築,當短邊長度大於24.0m時,宜將消防車道設置在內庭院或天井內。
3.有封閉內庭院或天井的建築沿街時,應設置連接街道和內庭院的人行通道(可用樓梯間),其間距不應大於80.0米。
⑶ 裝置設備布置設計的一般要求是什麼
答:(1)滿足工藝流程要求,按物流順序布置設備;
(2)工藝裝置的設備、建築物、構築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間距應滿足表5.1.10的要求,符合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要求;
(3)應考慮管道安裝經濟合理和整齊美觀,節省用地和減少能耗,便於施工、操作和維修;
(4)應滿足全廠總體規劃的要求;裝置主管廊和設備的布置應根據裝置在工廠總平面圖上的位置以及有關裝置、罐區、系統管廊、道路等的相對位置確定,並與相鄰裝置的布置相協調;
(5)根據全年最小頻率風向條件確定設備、設施與建築物的相對位置;
(6)設備應按工藝流程順序和同類設備適當集中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布置。在管廊兩側按流程順序布置設備、減少佔地面積、節省投資。處理腐蝕性、有毒、粘稠物料的設備宜按物性分別緊湊布置;
(7)設備、建築物、構築物應按生產過程的特點和火災危險性類別分區布置。為防止結焦、堵塞、控制溫降、壓降,避免發生副反應等有工藝要求的相關設備,可靠近布置;
(8)設備基礎標高和地下受液容器的位置及標高,應結合裝置的堅向布置設計確定;
(9)在確定設備和構築物的位置時,應使其地下部分的基礎不超出裝置邊界線;
(10)輸送介質對距離。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布置,應在設備布置設計時統籌規劃。
⑷ 危險化學品裝置間的消防道路寬度
危險化學品露天儲存時通道最起碼達到寬度4-6米。根據GB50016-2014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如果是在室內,最小凈寬度為1.4米。如果在室外,最小凈寬度為1.2米,區域外圍必須留有消防車道,最低凈寬度為4.0米。
消防通道的作用
消防通道是消防人員實施營救和被困人員疏散的通道,比如樓梯口、過道,那裡都安有消防指示燈。消防通道在各種險情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消防通道的作用吧。
消防通道就是消防人員實施營救和被困人員疏散的生命通道,它是迅速撲救火,搶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減少火災損失的重要前提,不能隨便佔用,必須時刻保持暢通。如果消防通道被占,將給小區業主生命財產帶來重大隱患。消防人員實施營救和被困人員疏散的必經之路。
消防通道的暢通能使消防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災情現場,有利於滅火,搶險,施救。消防通道的暢通有理由各種消防設施設備的迅速運轉。有關規定表明,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損壞,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不得埋壓,圈佔。
遮擋消火栓或者佔用防火間距,不得佔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人員密集場所的門窗不得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障礙物。
⑸ 城市道路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城市道路設計內容包括:
1、人行道
人行道在城市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優越的人行道設計增加步行興趣,吸引力的體現。
(5)裝置內道路設計要求擴展閱讀:
道路的平面線形設計,除應符合技術標準的規定外,並要滿足司機的視覺要求。隨著汽車車速的提高,對高速道路則逐漸趨向於以曲線為主的設計,以滿足車速與地形相適應的要求。直線具有最短捷的距離和線形容易選定的優點,但從駕駛人員的感覺進行分析,行進的前方過分地一目瞭然,景觀一般全是靜的,就顯得單調乏味,容易導致疲勞而喪失安全的警惕性。因此,應該避免使用過長的直線。在曲線上行駛的時候,從掌握道路的兩側景觀和逐漸變化的全景來衡量,採用平緩的曲線,可引起駕駛人員的注意,促使他們自然握緊方向盤,而且由於從正面看到了路側的景觀,就起了誘導視線的作用。曲線越連續,就越增大視覺的平順性。因此,以緩和曲線為主要線形加以靈活運用,就有利於獲得良好的行駛效果,也為利用地形設置線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能夠作出既經濟而又優美的平面線形。
⑹ 管路的設計要求是什麼
室內管道布置原則
1.盡量避免管道對室內採光的影響,不應妨礙窗戶的啟閉;
2.不應影響設備的操作和維護(如抽管檢修和設備起吊);
3.在水平管道交叉較多的地區,一般按管道的走向,劃定縱橫走向的標高范圍,將管道分層布置;
4.熱力管道一般布置在油管道的上方,當需布置在油管道下面時,在油管道的閥門、法蘭或可能漏油部位下方的熱力管道,應採取可靠的隔離措施;
5.地溝內管道應盡量採用單層布置,當採用多層布置時,一般將小管或壓力高的,閥門多的管道布置在上面;
6.腐蝕性介質管道不應布置在人行通道和轉動設備上方;
7.B類流體介質的管道,不得安裝在通風不良的廠房內、室內的吊頂內或夾層內;
8.B類流體介質的管道,不應布置在高溫管道旁或上方;
室外管道管網布置原則
1.廠區內管道的敷設,應與廠區內的道路、建築物、構築物等協調,減少管道與鐵路、道路的交叉;
2.大直徑管道應靠近管架柱子布置;
3.需設置「π」型補償器的高溫管道,應布置在靠近柱子處;
4.熱力管道,儀表和電氣電纜槽架等宜布置在管架上層,工藝管道,腐蝕性介質管宜布置在下層;
5.管架上的管道設計,應預留10~20%餘量;
6.B類流體介質管道與電纜和氧氣管道並行或交叉敷設時,其凈距應符合規范要求;
7.B類流體介質不得穿過與其無關的建築物;
8.密度比環境空氣大的B類氣體管道,當有法蘭、螺紋連接或填料結構時,不應緊靠建築物門窗敷設;
9.道路、鐵路上方的管道上不應有閥門、法蘭、螺紋接頭及帶填料的補償器等可能泄露的組件;
10.管廊層間距及管道凈距應滿足安裝及運行要求;
11.蒸汽管道或可凝氣體管道,支管宜從主管的上方接出,蒸汽冷凝液管宜接至回收總管上方。
⑺ 廠房內道路布置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一、滿足生產、運輸、安裝、檢修、消防及環境衛生的要求;
二、劃分功能分區,並與區內主要建築物軸線平行或垂直,宜呈環形布置;
三、與豎向設計相協調,有利於場地及道路的雨水排除;
四、與廠外道路連接方便、短捷;
五、建築工程施工道路應與永久性道路相結合.
道路盡頭設置回車場時,回車場面積應根據汽車最小轉彎半徑和路面寬度確定。
地磅房進車端的道路,應為平坡直線段,其長度不宜小於兩輛車長,在困難條件下,不應小於1輛車長;出車端的道路,應有不小於1輛車長的平坡直線段。
消防車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與廠區道路連通,且距離短捷;
二、避免與鐵路平交。當必須平交時,應設備用車道;兩車道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進入廠內最長列車的長度;
三、車道的寬度,不應小於3.5m。
人行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人行道的寬度,不宜小於0.75m;沿主幹道布置時,可採用1.5m。當人行道的寬度超過1.5m時,宜按0.5m的倍數遞增;
二、人行道邊緣至建築物外牆的凈距,當屋面為無組織排水時,可採用1.5m;當屋面為有組織排水時,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三、當人行道的邊緣至准軌鐵路中心線的距離小於3.75m時,以及處於危險地段的人行道,應設置防護欄桿。
廠區內道路的互相交叉,宜採用平面交叉。平面交叉,應設置在直線路段,並宜正交。當需要斜交時,交叉角不宜小於45°。
企業內道路安全要求
企業內道路的分類; 企業內道路根據位置、作用及交通的性質不同,一般分為以下六類;
一、主幹道:全廠性的主要道路,一般為主出入口道路。
二、次幹道:廠內車間、倉庫、碼頭等之間的主要交通運輸道路。
三、輔助道路:車間和行人通過較少的道路(如專供通往廠內外水泵站、總變電所等的道路)及消防道路等。
四、車間外道:車間、倉庫等出入口與主次幹道或輔助道路間相連接的道路。
五、車間內通道:設備、工序之間半成品、成品的運輸道路。
六、人行道:車間之間的人行通道和人流量較大的主幹道兩側所修築的人行道。
企業內道路的基本安全要求
一、廠內道路; 廠內的安全運輸,要求道路的平面布置、寬度、路面、路層、坡度等應適應企業內生產運輸、防振、防塵及裝卸搬運機械化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企業內道路的設計應符合《廠礦道路設計規范》和《工業企業廠內運輸安全規程》的規定。
1.路面寬度和縱截面斜坡應滿足表2—1的要求。
道路的縱坡度通常用某坡度兩點間高度差(垂直距離)與道路中心線的水平長度(水平距離》的百分比來表示。這個百分比數越大,坡路越陡;反之,坡路越緩。如圖各2-1所示,A、B兩點的水平距離為130m,高度為5.2m,其比值5.2∶130等於4%,即為其坡路的縱坡度;
3.道路交叉路口處的縱斷面高度處,應保證車輛駕駛員有足夠的視野。如表2—3的視距范圍內不應有阻礙視線的阻礙物。
4.停車場內為了便於排水,一般採用』5%~10%的坡度,停車場的布置應符合有關規定。
5.企業內道路平行於鐵路線且與鐵路路基在伺一平面時,其間應有排水溝,道路邊緣與鐵軌的最小距離應不小於3m
6.跨越道路上空架設的管線或其它構築物距路面的最小凈距不得小於5m。
7.人流量較大的主幹道兩側應修築人行道,其寬度不應小於1.5m。
8.企業內道路應設置交通標志,其設置位置、形式、尺寸、顏色等須符合國家安全標志的要求。
9.易燃、易爆產品的生產區域或貯存倉庫區,應根據安全生產的需要,將道路劃分為限制車輛通行或禁止車輛通行的路段,並設置標志。
10.企業內道路的交叉路口,高峰時間或者交通量比較繁忙而視線條件達不到規定要求的,應有專人指揮和設置信號燈。
11.企業內道路應經常保持路面平整、路基穩固、邊坡整齊、排水良好;且應有完好的照明設施。
12.企業內幹道與職工人數較多的生產車間銜接的人行通道,如跨越鐵路線群,應設置人行地道或天橋。
13.在職工上、下班時間內人流密集的出入口和路段,應停止行駛貨運機動車輛。
14.路面狹窄或交通量大、容易堵塞的道路,應盡量實行單向通行。
15.企業內道路在彎道、交叉路口的橫凈距范圍內,不得有妨礙駕駛員視線的障礙物。
16.路面寬度9m以上的道路,應劃中心線,實行分道行車。
17.工廠或各主要車間應設置自行車棚,對自行車進行集中管理。
18.在道路上施工期間,工地應按規定設置施工標志,採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
二、車間通道
1.車間、庫房的門洞應符合表2—4的規定。 車間、庫房的進、出口處應根據車間、庫房通道情況和作業區域情況設置安全標志或限速標志。
2.車間、庫房內的通道寬度應符合表2-5的規定。
⑻ 道路設計都需要設計什麼
1、最小曲線半徑:它是保證汽車在設置超高的曲線部分行駛時所產生的離心力不超過輪胎和路面的摩阻力所允許的界限,其中並須考慮使乘車人感覺良好和駕駛員操縱方便。
確定最小曲線半徑時,必須綜合考慮以下各項因素:汽車在曲線上行駛的速度與平穩性、乘客的舒適程度、車輛和輪胎的損耗、燃料的消耗以及修建費用等。
2、加寬: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時,各個車輪的軌跡不相同,靠平曲線內側後輪的曲線半徑最小,而靠平曲線外側前輪行駛的半徑最大,即在平曲線路段上行車部分寬度比直線路段為大。
為了汽車在轉彎中不侵佔相鄰車道,平曲線路段的車行道必須靠曲線內側加寬。加寬值根據車輛對向行駛時兩車之間的相對位置,以及行車擺動幅度在平曲線上的變化,綜合確定,它又與平曲線半徑、車型以及行車速度有關。
3、超高:在設計平曲線時,由於受地形、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往往不可能都採用較大的平曲線半徑,當採用較小的平曲線半徑時,為使汽車轉彎時不致傾覆和滑移,保證車輛行駛的穩定性,需將路面外側提高,把原來的雙面坡改成為向內側傾斜的單面坡。
4、緩和曲線:當汽車從直線地段駛入曲線時,為了緩和行車方向的突變和離心力的突然發生和消失,並能使汽車不減速而平穩地通過,在平曲線兩端採用適應汽車轉向和離心力漸變的緩和曲線,用來連接直線和平曲線。
5、回頭曲線:山區道路在山坡盤旋上升時所採用的一種回轉形曲線。如果遇到山坡陡峭起伏,上下兩控制點的高差大,靠自然展線無法取得必要的距離以克服高差時,路線可利用地形設置回頭曲線,其作用是展長距離以使不超過最大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