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接觸法實驗裝置

接觸法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3-01-06 04:15:35

A. 高一化學基礎知識

鹵 素
第一節 氯氣
一、氯原子結構: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由於氯原子最外層有____個電子,容易___(得或失)___個電子而形面8個電子穩定結構,因此氯元素是活潑的非金屬元素。
二、氯元素的性質
1、 氯氣是____色有_____氣味的氣體,___毒,可溶於水,密度比空氣__。
2、 氯氣的化學性質:點燃 與金屬反應 2Na + Cl2===2NaCl (___色煙)
點燃 Cu +Cl2===CuCl2 (_______色煙)
點燃H2+Cl2===2HCl (_______色火焰)或光照
與非金屬反應 2P+3Cl2===2PCl3 PCl3+Cl2===PCl5 (________色煙霧)
Cl2+H2O===HCl+HClO(有強氧化性的弱酸,漂白性)
與化合物反應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有效成份是____)Ca(ClO)2+CO2+H2O==CaCO3↓+2HClO(這個反應證明HClO是弱酸的事實)
Cl2+2NaOH====NaCl+NaClO+H2O
氯氣的用途:消毒、制鹽酸、漂白粉、農葯等
AgBr用作感光片AgI用作人工降雨
練習:指出以上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並用單線或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情況。
三、氯氣的製法
1、 葯品:濃鹽酸和二氧化錳
2、 原理:MnO2+4HCl===MnCl2+2H2O+Cl2↑
(求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當有2mol氯氣生成時,有_____HCl被氧化,有___mol電子轉移)
3、 裝置類型:固+液――
4、 收集方法:用___排空氣法或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
5、 檢驗:使濕潤的KI澱粉試紙 變 藍(思考其原因是什麼
6、 余氣處理:多餘的氯氣通入____溶液中處理吸收,以免污染環境。
第二節 氯化氫
一、氯化氫的性質
1、物理性質:是一種___色有____氣味的氯體,___溶於水(1 :500 體積比)密度比空氣大。
2、化學性質:HCl 溶於水即得鹽酸,鹽酸是一種強酸,具有揮發性和腐蝕性。
3、氯化氫的實驗室製法
葯品:食鹽(NaCl)和濃H2SO4
原理:用高沸點(或難揮發性)酸制低沸點酸(或易揮發性)(與制硝酸的原理相同)微熱 NaCl+H2SO4=====NaHSO4+HCl↑
強熱 總式:2NaCl+H2SO4====Na2SO4+2HCl↑NaCl+NaHSO4====Na2SO4+HCl↑
(上述說明了條件不生成物不同,要注意反應條件)
裝置類型:固+液――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檢驗:用 濕潤的藍色石蕊 試紙 余氣處理:將多餘的氣體通入 水 中即可
第四節 鹵族元素
1、 原子結構特徵: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均為7個電子,由於電子層數不同,原子半徑不,從F――I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因此原子核對最外層的電子的吸引能力依次減弱,從外界獲得電子的能力依次減弱,單質的氧化性減弱。
2、 鹵素元素單質的物理性質的比較(詳見課本24面頁)
物理性質的遞變規律:從F2→I2,顏色由淺到深,狀態由氣到液到固,熔沸點和密度都逐漸增大,水溶性逐漸減小。
3、 鹵素單質化學性質比較(詳見課本28頁)
相似性:均能與H2發生反應生成相應鹵化氫,鹵化氫均能溶於水,形成無氧酸。
暗 光
H2+F2===2HF H2+Cl2===2HCl
加熱 持加熱
H2+Br2===2HBr H2+I2====2HI
均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氫鹵酸和次鹵酸(氟除外)
2F2+2H2O==4HF+O2
X2+H2O====HX+HXO (X表示Cl Br I)
遞變性:與氫反應的條件不同,生成的氣體氫化物的穩定性不同,
HF>HCl>HBr>HI,無氧酸的酸性不同,HI>HBr>HCl>HF.。與水反應的程度不同,從F2 → I2逐漸減弱。注意:萃取和分液的概念
1、 在溴水中加入四氯碳振盪靜置有何現象?(分層,下層橙紅色上層無色
2、 在碘水中加入煤油振盪靜置有何現象?(分層,上層紫紅色,下層無色)
鹵離子的鑒別:加入HNO3酸化的硝酸銀溶液,
Cl-:得白色沉澱。
Ag+ + Cl- ===AgCl↓ Br-:得淡黃色沉澱
Ag+ + Br- ====AgBr↓ I: 得黃色沉澱
Ag+ + I- ====AgI↓
第三章 硫 硫 酸
一、硫的物理性質

淡黃色的晶體,質脆,不溶於水,微溶於酒精,易溶於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學性質
1、 與金屬的反應
2Cu+S===Cu2S(黑色不溶於水) Fe+S=====FeS(黑色不溶於水)
(多價金屬與硫單質反應,生成低價金屬硫化物)
2、 與非金屬的反應
點燃
S+O2=====SO2 S+H2=====H2S
第二節 硫的氫化物和氧化物
一、硫的氫化物―――硫化氫
1、 硫化氫的的理性質
H2S是一種具有臭雞蛋氣味、無色、有劇毒的氣體,能溶於水,常溫常壓1體積水能溶解2.6體積的硫化氫。
2、 硫化氫的化學性質:熱不穩定性 H2S====H2+S
點燃
可燃性 2H2S+3O2===2H2O+2SO2 (完全燃燒)(火焰淡藍色) 2H2S+O2===2H2O+2S (不完全燃燒)
還原性 SO2+2H2S=2H2O+3S
3、 氫硫酸
硫化氫的水溶液是一中弱酸,叫氫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和還原性。
二、硫的氧化物
1、 物理性質:二氧化硫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易溶於水,常溫常壓1體積水可溶解40體積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是一種沒有顏色易揮發的晶體,熔沸點低。
2、 化學性質
二氧化硫是一種酸性氧化物,與水直接化合生成亞硫酸,是亞硫酸的酸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可以使品紅溶液腿色,但漂白不穩定。
SO2+H2O ==== H2SO3 (這是一個可逆反應,H2SO3是一種弱酸,不穩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
3、 二氧化硫的製法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第三節 硫酸的工業製法――接觸法
一、方法和原料
方法:接觸法
原料:黃鐵礦(主要成份是FeS2)、空氣、水和濃硫酸
二、反應原理和生產過程
步驟 主要反應 主要設備
點燃
二氧化硫製取和凈化 4FeS2+11O2===2Fe2O3+8SO2 沸騰爐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2SO2+O2===2SO3 接觸室
三氧化硫氧吸收硫酸生成 SO3+H2O=H2SO4 吸收塔
思考:1、為什麼製得二氧化硫時要凈化?(為了防止催化劑中毒)
2、為什麼吸收三氧化硫時用濃硫酸作吸收劑而不用水呢?(用水吸收時易形酸霧,吸收速度慢,不利於吸收,而用濃硫酸吸收時不形成酸霧且吸收干凈,速度快。)
第四節 硫酸 硫酸鹽
一、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98.3%的硫酸是無色粘稠的液體,密度是1.84g/mL,難揮發,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二、濃硫酸的特性
脫水性 與蔗糖等有機物的炭化 吸水性―用作乾燥劑 強氧化性
2H2SO4(濃)+Cu===CuSO4+2H2O+SO2↑(此反應表現H2SO4(濃)具有氧化性又有酸性)
H2SO4(濃)+C=CO2↑+H2O+2SO2↑(此反應只表現H2SO4(濃)的氧化性)
註:H2SO4(濃)可使鐵、鋁發鈍化,故H2SO4(濃)可鐵或鋁容器貯存
四、 硫酸鹽
1、硫酸鈣CaSO4 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用作綳帶、制模型等)
2、硫酸鋅ZnSO4 皓礬ZnSO4.7H2O(作收斂劑、防腐劑、媒染劑 )
3、硫酸鋇BaSO4,天然的叫重晶石,作X射線透視腸胃內服葯劑,俗稱鋇餐。
4、 CuSO4.5H2O, 藍礬或膽礬,FeSO4.7H2O,綠礬
五、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先加鹽酸酸化後加氯化鋇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澱,則證明有硫酸根離子存在。
第六節 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名稱和符號:氧(O) 硫(S) 硒(Se) 碲(Te) 釙(Po)
二、原子結構特點
相同點:最外層都有6個電子;
不同點:核電荷數不同,電子層數不同,原子半徑不同
三、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詳見課本91頁)
1、 從O→Po單質的熔點、沸點、密度都是逐漸升高或增大
2、 從O→Po金屬性漸強,非金屬性漸弱。
3、 與氫化合通式:H2R,氣體氫化物從H2O→H2Se的穩定性漸弱
4.與氧化合生成RO2型或RO3型的氧化物,都是酸酐,元素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漸弱。
硫的用途:制硫酸、黑火葯、農葯、橡膠製品、硫磺軟膏 SO2用於殺菌消毒、漂白
第四章 鹼金屬
第一節 鈉
一、鹼金屬 :鋰、鈉、鉀、銣、銫、鈁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都只有一個電子,由於它們的氧化物溶解於水都是強鹼,所以稱這一族元素叫做鹼金屬。

二、鈉的物理性質:鈉質軟,呈銀白色,密度比水小,熔點低,是熱和電的良導體。
三、鈉的化學性質
1、 與非金屬反應
4Na+O2====2Na2O (Na2O不穩定)
2Na+O2====Na2O2 (Na2O2穩定)
2Na+Cl2===2NaCl
2Na+S====Na2S ( 發生爆炸)
2、與化合物反應
2Na+2H2O====2NaOH+H2↑(現象及原因:鈉浮於水面,因鈉密度比水小;熔成小球,因鈉熔點低;小球游動發出吱吱聲,因有氫氣產生;加入酚酞溶液變紅,因有鹼生成)
Na與CuSO4溶液的反應
首先是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然後是2NaOH+ CuSO4===Cu(OH)2↓+Na2SO4(有藍色沉澱)
註:少量的鈉應放在煤油中保存,大量的應用蠟封保存。
第二節 鈉的化合物
一、鈉的氧化物(氧化鈉和過氧化鈉)
Na2O+H2O===2NaOH (Na2O是鹼性氧化物)
2 Na2O2+2H2O===4NaOH+O2↑ ( Na2O2不是鹼性氧化物、Na2O2是強氧化劑,可以用來漂白)
2Na2O2+2CO2=2Na2CO3+O2↑(在呼吸面具或潛水艇里可用作供氧劑
二、鈉的其它重要化合物1、硫酸鈉 芒硝(Na2SO4.10H2O) 用作緩瀉劑
2、碳酸鈉 Na2CO3 用作洗滌劑
3、碳酸氫鈉 NaHCO3 作發孝粉和治胃酸過多
註: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比較
水溶性:Na2CO3 比NaHCO3大
與HCl反應速度NaHCO3 比Na2CO3快
熱穩定性NaHCO3受熱易分解Na2CO3不易分解
2 NaHCO3=Na2CO3+H2O+CO2↑(常用此法除雜)
第三節 鹼金屬元素
一、物理性質(詳見課本107頁)
銀白色,柔軟,從Li→Cs熔沸點降低
二、性質遞變規律Li Na K Rb Cs
原子半徑漸大,失電子漸易,還原性漸強,與水反應越來越劇烈,生成的鹼的鹼性漸強。
三、焰色反應
1、 定義:多種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火焰呈特殊的顏色
2、 用品:鉑絲、酒精燈、試劑
3、 操作:灼燒→蘸取試劑→放在火焰上觀察火焰顏色→鹽酸洗凈→灼燒。註:焰色反應可用來鑒別物質 記住:鈉――黃色 鉀――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

B. I.目前,我國採用「接觸法」制硫酸,設備如圖所示: (1)圖中設備A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該設備中主

Ⅰ.(1)沸騰爐 4FeS 2 +11O 2 Na 2 CO 3 + CO 2 ↑+ H 2 O

C. 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證明氧化銅也能加快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並與相同條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做

(1)本題中要注意:不論用哪一種方法,都要形成液封.方法一必須夾上彈簧夾,還要加水浸沒長頸漏斗的下端,形成液封.方法二和方法三中要注意針筒或吸球造成的內外的壓強差.第二個裝置中也要注意內外壓強差.加葯品的先後順序:先加CuO後滴加H2O2
故答案為:方法一:在乳膠管上夾彈簧夾,向長頸漏斗內加水,至形成液封,再加適量水,靜置一段時間後,若長頸漏斗液面與試管內液面差保持不變,說明氣密性良好.(或方法二:在試管內加入適量水,形成液封後,用針筒接在乳膠管上,當針筒外拉或內推時,若看到試管內有氣泡或長頸漏斗下端出現穩定的液柱,說明氣密性良好.方法三:用洗耳球或吸球代替針筒進行如上操作.)
加葯品的先後順序:先加CuO後滴加H2O2
(2)因為1升水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氣,因此防止氧氣溶在水中.
故答案為:防止O2溶於水.
(3)本實驗的設計意圖是比較反應速率的快慢,實驗時間均以生成30mL氣體為准.
故答案為:生成30mL氧氣所需要的時間.
(4)本題要抓住催化劑的特點「一變、二不變」.即改變其它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不變,就可以設計有關的實驗步驟.
故答案為:(答案合理即可)

實驗步驟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
把上述混合物,過濾所得固體晾乾後稱重CuO的質量在反應前後是否保持不變
將所得固體重新與過氧化氫溶液混合,觀察是否依舊加快過氧化氫溶液分解CuO的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是否保持不變

D. 用圖甲所示裝置可測定SO2轉化為SO3的轉化率.(1)實驗時,甲中橡膠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2)為使SO2

(1)甲中橡膠管將分液漏斗和燒瓶相連,燒瓶和外界大氣相連,這樣橡膠管可以維持燒瓶內壓強與分液漏斗內壓強相等,使液體能順利滴下,故答案為:維持燒瓶內壓強與分液漏斗內壓強相等,使液體能順利滴下;
(2)先加熱V2O5,後滴加濃硫酸,能保證生成的二氧化硫盡可能多的轉化為三氧化硫,使SO2有較高的轉化率,故選A;
(3)圖甲將二氧化硫獲得以後,要將之乾燥,用濃硫酸乾燥即可,三氧化硫在常溫下是固體,可以用冰水將之冷凝,但是二氧化硫的量會剩餘,不會完全轉化,所以加上裝置C或是E來確定二氧化硫的剩餘量,故答案為:B;A;C或E;
(4)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的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會使化學平衡逆向移動,降低SO2的轉化率,故答案為:降低;
(5)用amolNa2SO3粉末與足量濃硫酸反應,會獲得二氧化硫amol,繼續通入O2一段時間後,稱得(Ⅲ)裝置增重bg,剩餘二氧化硫的質量是bg,所以二氧化硫的轉化率=

反應掉的二氧化硫
所有二氧化硫的總量
×100%=
a?
b
64
a
×100%,故答案為:
a?
b
64
a
×100%;
(6)「接觸法」制硫酸,現在沸騰爐中將黃鐵礦氧化為二氧化硫,然後再在B中將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所以b處所含氣體又未轉化的二氧化硫,生成的三氧化硫以及剩餘的空氣,故答案為:沸騰爐;SO3、SO2、O2、N2

E. 工業接觸法制硫酸的簡單流程圖如下: (1)寫出裝置甲的名稱________。要使黃鐵礦充分和迅速地燃燒,工業

(1)沸騰爐把黃鐵礦粉碎成細小的礦粒和從爐底通入強大的空氣流(2)常壓常壓時SO 2 的轉化率已經很高,採用高壓對SO 2 的轉化率提高不大卻會大大增加設備成本(3)外里(4)水與SO 3 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容易形成酸霧,不利於SO 3 吸收(5)在沸騰爐中礦石由上向下落,空氣由下往上升在吸收塔中98.3%濃硫酸自上而下流,SO 3 等氣體自下向上升

F. 硫酸工業製法的歷史

硫酸工業已有 200多年的歷史。早期的硫酸生產採用硝化法,此法按主體設備的演變又有鉛室法和塔式法之分。19世紀後期,接觸法獲得工業應用,目前已成為生產硫酸的主要方法。
早期的硫酸生產 15世紀後半葉,B.瓦倫丁在其著作中,先後提到將綠礬與砂共熱,以及將硫磺與硝石混合物焚燃的兩種製取硫酸的方法。約1740年,英國人J.沃德首先使用玻璃器皿從事硫酸生產,器皿的容積達300l。在器皿中間歇地焚燃硫磺和硝石的混合物,產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與氧、水反應生成硫酸,此即硝化法制硫酸的先導。
硝化法的興衰 1746年,英國人J.羅巴克在伯明翰建成一座6ft(lft=0.3048m)見方的鉛室,這是世界上第一座鉛室法生產硫酸的工廠。1805年前後,首次出現在鉛室之外設置燃燒爐焚燃硫磺和硝石,使鉛室法實現了連續作業。1827年,著名的法國科學家J.-L.蓋-呂薩克建議在鉛室之後設置吸硝塔,用鉛室產品(65%H2SO4)吸收廢氣中的氮氧化物。1859年,英國人J.格洛弗又在鉛室之前增設脫硝塔,成功地從含硝硫酸中充分脫除氮氧化物,並使出塔的產品濃度達76%H2SO4。這兩項發明的結合,實現了氮氧化物的循環利用,使鉛室法工藝得以基本完善。
18世紀後半期,紡織工業取得重大的技術進步,硫酸被用於亞麻織品的漂白、棉織品的酸化和毛織品的染色。呂布蘭法的成功,又需大量地從硫酸和食鹽製取硫酸鈉。迅速增長的需求為初興的硫酸工業開拓了順利發展的道路。
早期的鉛室法工廠都以義大利西西里島的硫磺為原料,隨著硫酸需求的不斷增加,原料供應日益緊張。19世紀30年代起,英、德等國相繼改用硫鐵礦作原料。其後,利用冶煉煙氣生產硫酸也獲得成功。原料來源的擴大,適應了當時以過磷酸鈣和硫酸銨為主要產品的化肥工業的興起,從而使硫酸工業獲得更大的發展。1900年世界硫酸產量(以100%H2SO4計)已達4.2Mt。1916年,美國田納西煉銅公司建成了一套日產 230~270t(以100%H2SO4計)的鉛室法裝置。它擁有四個串聯的鉛室,每個鉛室的容積為15600m3,這是世界上容積最大的巨型鉛室。由於龐大的鉛室生產效率低、耗鉛多和投資高,19世紀後半期起,不斷有人提出各種改進的建議和發明,終於導致以填充塔代替鉛室的多種塔式法裝置的問世。
1911年,奧地利人C.奧普爾在赫魯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塔式法裝置。六個塔的總容積為600m3,日產14t硫酸(以100%H2SO4計)。1923年,H.彼德森在匈牙利馬扎羅瓦爾建成一套由一個脫硝塔、兩個成酸塔和四個吸硝塔組成的七塔式裝置,在酸液循環流程及塔內氣液接觸方式等方面有所創新,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蘇聯和東歐,曾廣泛採用五塔式流程。到50年代,蘇聯又開發了更為強化的七塔式流程,即增設成酸塔和吸硝塔各一座,其生產強度比之老式的塔式法裝置有了成倍的提高,而且可以用普通鋼材代替昂貴的鉛材製造生產設備。
鉛室法產品的濃度為 65%H2SO4,塔式法則為76%H2SO4。在以硫鐵礦和冶煉煙氣為原料時,產品中還含有多種雜質。40年代起,染料、化纖、有機合成和石油化工等行業對濃硫酸和發煙硫酸的需要量迅速增加,許多工業部門對濃硫酸產品的純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使接觸法逐漸在硫酸工業中居於主導地位。
後來居上的接觸法 1831年,英國的P.菲利普斯首先發明以二氧化硫和空氣混合,並通過裝有鉑粉或鉑絲的熾熱瓷管製取三氧化硫的方法。1870年,茜素合成法的成功導致染料工業的興起,對發煙硫酸的需要量激增,為接觸法的發展提供了動力。1875年,德國人E.雅各布在克羅伊茨納赫建成第一座生產發煙硫酸的接觸法裝置。他曾以鉛室法產品進行熱分解取得二氧化硫、氧和水蒸氣的混合物,冷凝除水後的余氣通過催化劑層,製成含43%SO3的發煙硫酸。
1881發起,德國巴登苯胺純鹼公司的R.克尼奇對接觸法進行了歷時10年的研究,在各種工藝條件下系統地測試了鉑及其他催化劑的性能,並在工業裝置上全面解決了以硫鐵礦為原料進行生產的技術關鍵。當時的接觸法裝置都使用在較低溫度下呈現優良活性的鉑催化劑。但其價格昂貴、容易中毒而喪失活性(見催化劑中毒、催化活性)。為此,早期的接觸法裝置,無論從硫化礦或硫磺為原料,都必須對進入轉化工序的氣體預先進行充分的凈化,以除去各種有害雜質。1906年,美國人F.G.科特雷耳發明高壓靜電捕集礦塵和酸霧的技術在接觸法工廠獲得成功,成為凈化技術上的重要突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歐美國家競相興建接觸法裝置,產品用於炸葯的製造。這對接觸法的發展頗具影響。1913年,巴登苯胺純鹼公司發明了添加鹼金屬鹽的釩催化劑,活性較好,不易中毒,且價格較低,在工業應 用中顯示了優異的成效。從此,性能不斷有所改進的釩催化劑相繼涌現,並迅速獲得廣泛應用,終於完全取代了鉑及其他催化劑。
近30年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硫酸工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世界硫酸產量不斷增長。

現代的硫酸生產技術也有顯著的進步。50年代初,聯邦德國和美國同時開發成功硫鐵礦沸騰焙燒技術。聯邦德國的法本拜耳公司於1964年率先實現兩次轉化工藝的應用,又於1971年建成第一座直徑4m的沸騰轉化器。1972年,法國的於吉納-庫爾曼公司建造的第一座以硫磺為原料的加壓法裝置投產,操作壓力為500kPa,日產550t(100%H2SO4)。1974年,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為處理含0.5%~3.0%SO2的低濃度煙氣,開發一種改良的塔式法工藝,並於1979年在聯邦德國建成一套每小時處理10km3焙燒硫化鉬礦煙氣(0.8%~1.5%SO2)的工業裝置。
中國硫酸工業的發展 1874年,天津機械局淋硝廠建成中國最早的鉛室法裝置,1876年投產,日產硫酸約2t,用於製造無煙火葯。1934年,中國第一座接觸法裝置在河南鞏縣兵工廠分廠投產。
1949年以前,中國硫酸最高年產量為 180kt(1942)。1983年硫酸產量達8.7Mt(不包括台灣省),僅次於美國、蘇聯,居世界第三位。1951年,研製成功並大量生產釩催化劑,此後還陸續開發了幾種新品種。1956年,成功地開發了硫鐵礦沸騰焙燒技術,並將文氏管洗滌器用於凈化作業。1966年,建成了兩次轉化的工業裝置,成為較早應用這項新技術的國家。在熱能利用、環境保護、自動控制和裝備技術等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

G. 利用硫的轉化,本人設計了一套實驗裝置,來製取固態SO3並模擬工業接觸法制硫酸的部分步驟。求討論其可行性

首先我得說你製取氧氣的方法不好,用氯酸鉀制出的氧氣中含有不少氯氣,最終制出的硫酸不純,實際上工業生產時使用的是空氣.
第二,你的氧化硫的裝置不合理,硫的熔點不高,在酒精燈燈焰的加熱下,很快就會變成液體,但是不會燃燒,況且你放在平玻璃管中,它會順著玻璃管流向兩側(這個結論我用實驗驗證過)
第三,你的V2O5放在玻璃管底部,與SO3的接觸面積很小,勢必會導致催化效率的底下,你可以把V2O5負載在硅藻土或玻璃纖維上,然後做成疏鬆的團狀放置於玻璃管中.還有,V2O5在酒精燈的火焰溫度下是不會產生蒸汽的,但使用時也要小心防止中毒.
第四,NaOH可以略去,SO3和水反應的很快,基本不會有尾氣跑出來.但我覺得你應該用低濃度的H2O2溶液,因為SO2不會被催化完全,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比SO3小的多,可能會有尾氣排出(如果有NaOH也可以用水,但是原料利用率不如H2O2)
好了,暫時先想到這么多

H. 用鋅粒與稀硫酸制氫氣的實驗裝置

(1)檢查裝置氣密性後,先在有孔塑料板上加鋅粒,再通過長頸漏鬥倒入稀硫酸,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Zn+H 2 SO 4 ═ZnSO 4 +H 2 ↑;
(2)圖示方法是排水法收集氣體,氫氣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因為氫氣難溶於水;
(3)該裝置可通過止水夾的關閉控制反應的隨時發生和停止,打開夾子,固液接觸產生氣體,關閉夾子,試管內壓強增大,將硫酸壓入長頸漏斗,反應終止;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鹽酸常溫反應,不需加熱,也可用此發生裝置;
(4)實驗室製取大量CO 2 氣體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為原料,因為 稀硫酸和大理石反應生成CaSO 4 微溶於水,使大理石和硫酸隔絕,阻止反應繼續進行,所以不能用塊狀的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但大理石粉末與硫酸能充分接觸,所以可用於製取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1)鋅粒;通過長頸漏鬥倒入稀硫酸;Zn+H 2 SO 4 ═ZnSO 4 +H 2 ↑;
(2)排水法;氫氣難溶於水;
(3)能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可以;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也不需加熱;
(4)碳酸鈣與硫酸反應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鈣,會覆蓋在塊狀大理石表面,使大理石和硫酸隔絕,阻止反應繼續進行,所以不能用塊狀的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但大理石粉末與硫酸能充分接觸,故可用於製取二氧化碳.

I. 工業制H2SO4的方法!

硫酸之一

硫酸(H2SO4)三氧化硫和水的化合物。依照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含水硫酸、無水硫酸和發煙硫酸。當SO3與H2O的分子比小於1時為含水硫酸,其溶質質量分數小於100%;分子比等於1時為無水硫酸,其濃度為100%;分子比大於1時為發煙硫酸,其溶質質量分數大於100%。無水硫酸為一種無色透明、有強腐蝕性的油狀液體,密度1.8269g/cm3(25℃),熔點10.36℃,沸點330℃。純硫酸受熱時放出SO3,當溶質質量分數達到98.3%時,成為恆沸溶液,其沸點為338℃,密度1.834g/cm3(25℃)。濃硫酸溶於水可形成一系列水合物H2SO4·nH2O(n=1、2、4、6、8),這些水合物都很穩定;所以有強烈的吸水性,是廣泛使用的乾燥劑和脫水劑。濃硫酸的水合過程放出大量熱,每摩H2SO4溶解時放熱為85.5kJ,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將濃硫酸慢慢地經玻璃棒導入水中,並不斷攪拌,濃硫酸能從一些碳、氫、氧元素組成的有機物中將氫氧兩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如:

HCOOHH2O+CO↑

C12H22O1111H2O+12C

熱的濃硫酸是強氧化劑,可跟許多金屬或非金屬作用而被還原為SO2或S。如: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C+2H2SO4(濃)CO2↑+2SO2↑+2H2O

H2S+H2SO4(濃)S↓+SO2↑+2H2O

Al、Fe、Cr在冷、濃H2SO4中發生鈍化。稀硫酸是很弱的氧化劑,不與非金屬反應。具有酸的通性。硫酸是重要的化工產品之一,大量用於化學肥料工業(占硫酸總產量的50%以上)。還用於農葯、醫葯、染料、合成纖維、冶金、石油煉制、炸葯、無機鹽以及其他許多化工產品的生產,是實驗室常用的試劑。工業上大規模生產硫酸有接觸法和硝化法兩種:

硝化法SO2+NO2==SO3+NO

SO3+H2O==H2SO4

硝化法生產的硫酸的質量分數只有76%,而接觸法可以生產98%以上的硫酸,採用最多。

硫酸之二

三氧化硫和水的化合物,無水硫酸的化學式為H2SO4。依照三氧化硫含量的不同,可分為含水硫酸、無水硫酸和發煙硫酸。SO3與H2O的分子比小於1時叫含水硫酸,濃度小於100%;分子比等於1時叫做無水硫酸,硫酸質量分數為100%;分子比大於1時叫發煙硫酸,質量分數大於100%。無水硫酸為一種無色透明、有強腐蝕性的油狀液體,密度1.8269g/cm3(25℃),凝固點10.36℃,330℃時沸騰。98.3%的硫酸為硫酸和水的共沸物,其相對密度為1.834(18℃),338℃時沸騰;到444℃時硫酸蒸氣基本上完全分解為SO3和H2O。

化學性質 ①有強烈的水合作用,硫酸可以與水結合,形成水合晶體H2SO4·xH2O(x=1,2,4,6,8)。濃硫酸溶於水時產生大量的熱,若不慎將水傾入濃硫酸中,可能引起暴沸,使酸濺出。因此,稀釋硫酸的方法只能是將濃硫酸慢慢傾入攪拌下的水中。強烈的水合作用使濃硫酸成為一種很好的乾燥劑和脫水劑,它可使許多有機物質碳化。②

為二氧化硫、硫,甚至硫化氫。與濃硫酸不同,稀硫酸是很弱的氧化劑,不與非金屬反應,與活潑金屬反應時放出氫氣。

工業製法 先將硫黃或黃鐵礦在空氣中燃燒或焙燒,以得到二氧化硫氣體。將二氧化硫氧化為三氧化硫是生產硫酸的關鍵,其反應為:

2SO2+O2→2SO3

這個反應在室溫和沒有催化劑存在時,實際上不能進行。根據二氧化硫轉化成三氧化硫途徑的不同,製造硫酸的方法可分為接觸法和硝化法。接觸法是用負載在硅藻土上的含氧化鉀或硫酸鉀(助催劑)的五氧化二釩V2O5作催化劑,將二氧化硫轉化成三氧化硫。硝化法是用氮的氧化物作遞氧劑,把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SO2+N2O3+H2O—→H2SO4+2NO

根據所採用設備的不同,硝化法又分為鉛室法和塔式法。現在鉛室法已被淘汰;塔式法生產的硫酸濃度只有76%;而接觸法可以生產濃度98%以上的硫酸,採用最多。

應用硫酸是最重要的化工產品之一,它的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化學工業生產能力的標志之一。硫酸大量(占硫酸總產量的50%以上)用於化學肥料工業,還用於農葯、醫葯、染料、合成纖維、冶金、石油煉制、炸葯、無機鹽及其他許多化工產品的生產。

J. 實驗室怎麼製取三氧化硫

答:實驗室一般用接觸法製取三氧化硫。

接觸法制三氧化硫

目的:製取三氧化硫,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質,認識硫酸的生產過程。

用品:鐵夾、氣唧、反應管、安瓿、蒸發皿。

硫粉、濃硫酸、蒸餾水、氯化鋇溶液、鹽酸、紫色石蕊試液、重鉻酸銨、粗食鹽。

准備:儀器按圖10—18進行安裝。將2克硫粉,放在蒸發皿中加熱,待熔化時,加入2克石棉絨,用玻棒攪拌,使石棉絨均勻沾上熔硫,成為硫棉。趁熱撕成蠶豆大小塊,冷卻後備用。

實驗裝置:
http://zhjyx.hfjy.net.cn/Resource/Book/E/XXCKS/TS012024/image/74.gif

用1克重鉻酸銨晶體,放在試管中,使其受熱分解成Cr2O3。繼續加熱至乾燥,裝入反應管細管部分。Cr2O3兩邊,用細銅絲阻塞。

操作:酒精燈加熱催化劑3分鍾後,用鑷子夾持硫棉一塊,點燃。置於反應管粗管中,塞上連有氣唧的橡皮塞。微微掀動氣唧,鼓入空氣,使硫繼續燃燒生成二氧化硫。

當SO2與空氣的混和物通過催化劑時,能見到催化劑紅熱,同時在反應管右部導管口有白煙冒出。

當SO3通過水吸收器時,產生大量酸霧而冒「煙」,通過濃硫酸吸收器時無此現象。

取下水、濃硫酸吸收器,將SO3通入安瓿,並將安瓿沒入冰鹽水中冷卻。片刻即可觀察到白色SO3晶體生成。反應管與吸收器連接處的乳膠管,由於炭化而變黑。

在上述通SO3的蒸餾水中,加入BaCl2溶液,立即出現渾濁。用鹽酸酸化,渾濁不消失。

注意事項:

1.鼓氣不要太急太快,要使硫棉充分燃燒。

2.欲制SO3晶體,導管和安瓿要極為乾燥(要預先烘過,用橡皮塞封口,用時打開)。

3.裝置中乳膠接頭要短,以免腐蝕炭化。

與接觸法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實現儀表盤ar導航 瀏覽:722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裝置來 瀏覽:633
超聲波儀器動態范圍是什麼意思 瀏覽:11
傳動裝置分析 瀏覽:263
風機與閥門連鎖怎麼實現 瀏覽:314
消防管道閥門抽檢比例 瀏覽:313
礦用自動除塵噴霧裝置生產工藝 瀏覽:334
鑄造灰鐵很硬怎麼回事 瀏覽:505
天然氣灶沒有自動滅火裝置會有什麼後果 瀏覽:221
江蘇旭潤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53
預作用裝置開箱檢查記錄 瀏覽:355
電動工具龍韻開關 瀏覽:472
數控機床電氣互鎖是什麼意思 瀏覽:448
軸承漏灰如何防護 瀏覽:2
儀表上油壺紅燈出現什麼意思 瀏覽:919
冰箱的製冷液是什麼顏色的 瀏覽:425
真空鍍膜設備多少錢 瀏覽:475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a實驗裝置 瀏覽:558
如何培訓機械零件檢驗員工 瀏覽:250
溫州濱海工業園供水閥門廠 瀏覽:915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