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圖是為「探究人體呼出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設計的實驗裝置,下列對此實
(1)甲裝置中a短玻璃管,沒有插入石灰水中,因此可以用於吸氣;乙裝置中b長玻璃管直接插入石灰水中,因此可用於呼氣,如果是吸氣,石灰水就被吸入到口中了.因此在此探究實驗中,用於吸氣並作為對照的裝置是甲.
(2)吸氣、呼氣完成後,甲、乙兩瓶中的石灰水明顯變渾濁的是乙瓶,說明了人體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相比,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成分增多.
(3)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場所是線粒體.因此進入人體的氧,最後是在細胞中的線粒體部位被利用的.
故答案為:
(1)甲
(2)乙;二氧化碳
(3)線粒體
⑵ 如圖為「探究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的實驗裝置示意圖某人在一個標准大氣壓(一個標准大氣壓=760毫米汞柱)
(1)、(2)明確了甲裝置為進氣口,乙裝置為出氣口,驗證的是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那麼甲裝置是吸入的空氣,不變渾濁,起對照作用.根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石灰水明顯變渾濁的是乙瓶.
(3)由此實驗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4)圖示中:縱坐標表示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橫坐標表示呼吸時間;AB段的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是負值,表示肺內氣壓低於外界大氣壓,是吸氣過程;吸氣時膈肌收縮,隔頂下降,肋間肌收縮,肋骨上移.
故答案為:(1)對照作用;
(2)不變渾濁;變渾濁;
(3)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4)都收縮
⑶ 為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瓶內均裝入澄清的石灰水。 (1)如
(1)吸氣;吹氣 (2)乙 (3)(甲)作為對照實驗;(乙)證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
⑷ 如圖為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瓶內均裝入澄清的石灰水.(1)如果氣體的進
(1)吸氣時應該用乙裝置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讓外界的空氣進入石灰水,如果用甲裝置則會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因此在實驗時,應向甲瓶吹氣,向乙瓶吸氣. (2)人在呼吸的時候,吸入的空氣中含有較多氧氣,在人體內會與組織細胞內的氣體進行交換,這樣呼出的氣體與空氣相比,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甲裝置中石灰水的渾濁程度較大,說明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較多. 故答案為: (1)吹氣;吸氣 (2)甲 |
⑸ 如圖為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據圖回答問題.(1)兩個錐形瓶中裝的是什麼
(1)要想檢驗二氧化碳的量及存在需要用到澄清石灰水,因此兩個錐回形瓶中裝的是澄清石答灰水.
(2)吸氣時應該用捏緊b處的橡皮管,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讓外界的空氣進入石灰水,如果捏緊a處的橡皮管會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
(3)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量大則呼出氣體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4)人在呼吸的時候,吸入空氣中含有較多氧氣,在人體內會與組織細胞內的氣體進行交換,這樣呼出的氣體與空氣相比,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B瓶中石灰水的渾濁程度較大,說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故答案為:(1)澄清的石灰水;
(2)b;a;
(3)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4)說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⑹ 下面圖一表示人體的呼吸過程,圖二為「探究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的實驗裝置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呼吸運動包括兩個過程吸氣和呼氣.吸氣: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胸廓擴大→外界大氣壓力大於肺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因此,圖一中,[A]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吸氣.[C]表示的生理過程是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氣體總是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撒,直到平衡為止.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於肺泡中的含量,二氧化碳擴撒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的含量高於血液中的含量,氧氣擴撒進入血液. (2)通過觀察實驗裝置來判斷甲瓶與乙瓶,哪一個是吸氣入口,哪一個是出氣出口,乙裝置中長玻璃管直接插入石灰水中,可以理解為出氣口,如果是進氣口的話,石灰水就被吸入到口中了,那麼甲裝置就為吸氣口.明確了甲裝置為進氣口,乙裝置為出氣口,驗證的是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那麼甲裝置是吸入的空氣,起對照作用.根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石灰水明顯變渾濁的是乙瓶. (3)綜合分析圖一和圖二得出的結論是人體呼吸吸入氧氣,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本實驗裝置只能驗證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驗證氧的多少;乙裝置為出氣口,為人體呼出的氣體.人體呼出較多的二氧化碳最根本的原因是全身的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分解產生的,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肺部毛細血管,二氧化碳透過毛細血管壁、肺泡壁進入肺泡,後隨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 故答案為:(1)吸氣;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2)甲;甲乙瓶內石灰水的渾濁程度比甲瓶大;(3)人體呼吸吸入氧氣,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
⑺ 為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瓶內均裝入澄清的石灰水.(1)如果氣體的進出均
(1)、如圖為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如果氣體的進出均選擇彎管,在實驗時,應向乙瓶吹起,因為乙瓶中的彎管是深入到石灰水中的,如果向乙瓶吸氣就會把瓶中的石灰水吸進口腔內.甲瓶中的彎管沒深入到石灰水中,而直管是深入到石灰水的,應該向甲瓶中吸氣,因為,如果向甲瓶中吹氣,甲瓶中的氣壓增大,會把石灰水從直管中壓出.
(2)、人呼出的氣體中含較多的二氧化碳,而吸入的氣體中含較多的氧氣,因此,經向兩瓶內分別吹氣、吸氣後,石灰水明顯變渾濁的是乙瓶,因為向乙瓶吹氣後,吹出的氣體中含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本實驗,是向乙瓶中吹入二氧化碳,因此,乙瓶的作用是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甲瓶起對照作用.
故答案為:(1)吸氣;吹氣
(2)乙
(3)作對照;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⑻ 圖1-4是為「研究人體呼出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設計的實驗裝置
A、可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故A錯誤;
B、對比實驗必須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所以這是在實驗設計階段必須注意的事項,故B正確;
C、對比實驗不一定在在密閉裝置中進行,故C錯誤;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注入石灰水後振盪與氣體通入石灰水的現象相同,故D錯誤.
故選:B.
⑼ 7年級下冊生物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試題
把握時間觀念,認真做 七年級生物 練習題。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7年級下冊生物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試題,僅供參考。
7年級下冊生物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試題及參考答案
1.肺
(1)位置。
肺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葉,右肺有三葉,分別與左右支氣管相通。
(2)結構。
肺是由細支氣管的樹枝狀分支和肺泡組成的。
①肺泡是由最細小的支氣管的末端膨大形成的。
②肺泡的數目很多,約有3億個。
③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④肺泡的外麵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毛細血管的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於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
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其結構特點適於進行氣體交換。
【例1】下列敘述中與肺內氣體交換作用無直接關系的是()。
A.肺泡數目極多
B.肺泡外纏繞著毛細血管
C.肺泡位於細支氣管的末端
D.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均由一層細胞構成
解析:
A × 肺泡是構成肺的最基本單位,也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基本單位。肺泡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肺泡的數目比較多;(2)肺泡外麵包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3)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B ×
C √
D ×
答案:C
2.胸廓變化與肋間肌和膈肌的關系
(1)胸廓的組成。
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間外肌組成,底部由膈封閉。
(2)胸廓變化與肋間外肌之間的關系。
當肋間外肌收縮時,胸骨上提,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胸廓的前後徑、左右徑增大,胸廓擴大;
當肋間外肌舒張時,胸骨下放,肋骨向下向內移動,胸廓的前後徑、左右徑縮小,胸廓縮小。
(3)胸廓變化與膈肌的關系。
當膈肌收縮時,膈頂下降,胸廓上下徑增大,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容積增大;當膈肌舒張時,膈頂上升,胸廓上下徑減小,胸廓縮小,肺回縮,肺容積變小。
與呼吸有關的肌肉收縮,胸廓擴大;肌肉舒張,胸廓縮小。
【例2】下列關於肋間外肌和膈肌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肋間外肌和膈肌交替舒縮
B.肋間外肌和膈肌同時收縮或舒張
C.肋間外肌收縮可縮小胸廓容積
D.膈肌舒張可擴大胸廓容積
解析:
A × 肋間外肌和膈肌是與呼吸有關的肌肉,兩者同時收縮或舒張。
B √
C × 肋間外肌和膈肌同時收縮使胸廓擴張。
D × 肋間外肌和膈肌同時舒張使胸廓縮小。
答案:B
3.呼吸運動實現了肺通氣
呼吸運動是指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包括吸氣和呼氣。
(1)吸氣。
人體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同時收縮,胸廓擴大,肺隨之擴張,肺內氣壓小於外界大氣壓,外界新鮮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
(2)呼氣。
人體呼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同時舒張,胸廓縮小,肺隨之回縮,肺內氣壓大於外界大氣壓,肺泡內的部分氣體呼出體外。
所以,呼吸運動實現 了肺泡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
哦,是不是每一次呼吸都 把肺內所有的氣體更換了呢?
不是!人出生經過第一次呼吸後,肺中永遠存留著氣體,每次呼吸運動,只能把肺內氣體更新一部分。
【例3】在做胸部的X光檢查過程中,醫生要求你吸氣後閉 氣不動,吸氣過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運動方式是()。
A.肋骨上舉,膈舒張而上升
B.肋骨上舉,膈收縮而下降
C.肋骨下降 ,膈舒張而上升
D.肋骨下降,膈收縮而下降
解析:
A × 吸氣時,肺內氣壓小於外界大氣壓。這是因為肋間肌收縮,肋骨上提,胸廓的前後、左右徑擴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徑變大,使胸廓擴張,肺也隨之擴張的結果。
B √
C ×
D ×
答案:B
4.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1)肺換氣的原理。
氣體由濃度高的一側向濃度低的一側運動就是氣體擴散。肺的換氣就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
(2)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①氣體交換的過程。
氧氣:吸入新鮮空氣後,肺泡中氧的含量高於血液里的氧含量,氧氣由肺泡擴散進入血液。
二氧化碳:流經肺泡的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於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進入肺泡。
②氣體交換的結果。
通過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減少。
進入血液中的氧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里,在細胞的線粒體中被利用,分解物質後產生二氧化碳,再進入下一次的氣體交換。
【例4】肺泡內的氣體進入血液,要經過()。
A. 一層細胞B.二層細胞
C.三層細胞 D.四層細胞
解析:
A × 肺泡周圍包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所以,肺泡內的氣體進入血液中需要穿過兩層細胞。
B √
C ×
D ×
答案:B
5.測量胸圍差
(1)實驗原理分析。
①人胸廓的變化是由呼吸引起的,人在呼吸時胸廓會隨著變大和變小。
②計算公式:胸圍差=盡力吸氣時胸圍的長度-盡力呼氣時胸圍的長度。
(2)測量過程。
①准備:三人一組,且男女分開。3人互相配合,2人為測量者,1人為被測者。受測者脫去外衣,自然站立,雙手下垂,不挺胸,不憋氣。
②測量位置:一個人在前,將軟尺置於乳頭上緣,另一人將軟尺固定在兩肩胛骨的下角。
③應在同一位置測量三次。
(3)結果分 析。
同學間的胸圍差有差異,與性別、年齡以及是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等有關。
胸圍差不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積的變化。膈頂部的下降和回升使胸腔的上下徑發生變化,也可以影響胸廓的容積。
6.驗證人呼出氣體中含較多的二氧化碳
(1)實驗用具。
玻璃管、錐形瓶、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等。
(2)實驗步驟。
按照下圖安裝實驗裝置。在吸入氣體時,左手捏緊橡皮管,右手鬆開。在呼出氣體時,右手捏緊橡皮管,左手鬆開。
(3)實驗現象。
乙瓶比甲瓶中的石灰水渾濁程度大。
(4)實驗 結論。
甲瓶中石灰水的渾濁程度小,說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渾濁程度大,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較多。
7.模擬膈運動實驗
(1)模型設計。
模型中燒瓶代表胸廓,玻璃管代表氣管,氣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肌。
(2)實驗過程。
一手握住瓶頸,一手向下拉橡皮膜;然後 ,一手放開橡皮膜。
(3)實驗現象。
上推橡皮膜,氣球回縮;放鬆橡皮膜,氣球脹大。
(4)實驗分析及結論。
放鬆橡皮膜相當於膈肌收縮,膈頂下降,胸廓的上下徑增大,氣球脹大即肺擴大,氣體入肺,吸氣;上推橡皮膜相當於膈肌舒張,膈頂上升,胸廓上下徑縮小,氣球回 縮即肺回縮,氣體出肺,呼氣。
【例5】(哈爾濱)下表是某學習小組測量的明明同學的胸圍長度,明明同學的胸圍差是()。
狀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靜 吸氣時的胸圍 82 cm 82 cm 83 cm
平靜呼氣時的胸圍 80 cm 80 cm 81 cm
深吸氣時的胸圍 90 cm 90.5 cm 91 cm
深呼氣時的胸圍 78 cm 78.2 cm 77.4 cm
A.13.6 cmB.12.3 cm C.12.6 cm D.2 cm
解析:
A × 胸圍差是指盡力吸氣再盡力呼氣時,兩次胸圍長度之間的差值。應在同一位置測量三次,並計算三次結果的平均值。
B ×
C √
D ×
答案:C
【例6】下圖是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兩瓶內均裝入澄清的石灰水,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吹氣和吸氣均選擇彎管,在實驗時,應向甲瓶________,向乙瓶________。
(2)經向兩瓶內分別吹氣、吸氣後,石灰水明顯變渾濁的是________瓶。
(3)在本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是________瓶。
解析:
(1) 甲瓶的彎管通向石灰水,只能吹氣;乙瓶的彎管在瓶中,可以吸氣 。
(2) 通入甲瓶的是呼出氣體,其中含較多的二氧化碳。
(3) 乙瓶在實驗中起對照作用。
答案:(1)吹氣吸氣(2)甲(3)乙
【例7】下圖為呼吸運動與膈的運動關系模型圖,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1代表__________,2代表__________,3代表__________,4代表__________。
(2)A圖表示__________動作,B圖表示__________動作。
解析:
(1) 模型中玻璃管代表氣管和支氣管,氣球代表肺,燒瓶代表胸廓,橡皮膜代表膈肌。
(2) A圖中橡皮膜回縮,使胸廓縮小,肺回縮,表示呼氣;B圖中橡皮膜伸長,胸廓擴大,肺擴張,表示吸氣。
答案: (1)氣管肺胸廓膈(2)呼氣 吸氣
8.吸入氣、呼出氣和肺泡氣
氣體成分 吸入氣/% 呼出氣/% 肺泡氣/%
氧氣 20.97 16.4 14.3
二氧化碳 0.03 4.1 5.6
氮氣 79.00 79.5 80.1
合計 100.00 100.00 100.00
(1)吸入氣。
吸入氣中,二氧化碳的容積僅占氣體總容積的萬分之三。
(2)呼出氣。
由肺內呼出的氣體,其氣體種類與吸入的氣體相同,但各種氣體的容積百分比已經改變,主要是氧氣減少而二氧化碳增加。
(3)肺泡氣。
肺泡氣中氣體種類和吸入氣相同,但二氧化碳卻佔5.6%,同時氧氣含量減少。這表明氧氣被消耗,同時產生了二氧化碳。
呼出氣與肺泡氣不同,實際上是呼吸道內存留的氣體和肺泡氣混合的結果。
【例8】呼出氣與吸入氣相比,呼出氣中含 有較多的二氧化碳,那麼,這些二氧化碳最終來自人體的哪些結構?()
A.肺泡 B.呼吸道
C.組織細胞 D.心臟
解析:
A × 在人體的組織細胞中,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質,並釋放能量。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肺泡處,經過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擴散進入肺泡,再通過肺通氣排出體外。所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最終來自組織細胞。
B ×
C √
D ×
答案:C
⑽ 人呼出來氣體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答:(1)吸氣時應該用 乙裝置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讓外界的空氣進入石灰水,如果用甲裝置則會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
(2)讓外界的空氣進入乙裝置中的石灰水,目的就是起對照作用,來驗證呼出的氣體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3)人在呼吸的時候,吸入的空氣中含有較多氧氣,在人體內會與組織細胞內的氣體進行交換,這樣呼出的氣體與空氣相比,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甲裝置中石灰水的渾濁程度較大,說明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較多.
故答案為:(1)乙;一是不至於吸到石灰水,二是可以使石灰水濾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觀察石灰水的渾濁情況
(2)乙
(3)甲;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