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使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開始前氣球沉在燒杯底部,過一會兒氣球懸浮在燒杯內(氣球本身質量忽略).
A,氫氣。
開始的時候,氣球在底部,過了一會兒,氣球上升,說明燒杯內的氣體密度增大了。
如果是氫氣,H2才2,早就飛了,不會停留在底部的。
Ⅱ 用右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可以使氣球膨脹或縮小。裝置說明:一個容積較大的廣口瓶,瓶塞上裝有分液漏斗A、
(1)氣球會膨脹(瓶內空氣在冰水中,溫度降低,壓強大於外界大氣壓,空氣被壓進吸管內,氣球膨脹) (2)氫氧化鈉 鹽酸 CO2+2NaOH=Na2CO3+H2O (氫氧化鈉與CO2反應放熱,氣球膨脹,Na2CO3與鹽酸反應吸熱,氣球縮小)
Ⅲ 使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開始前氣球沉在燒杯底部,過一會兒氣球懸浮在燒杯內.下列對氣球內充的氣體的
A、開始前氣球沉在燒杯底部,則氣球充的氣體的密度應該比空氣大,過一會兒氣球懸浮在燒杯內,說明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但比氧氣的密度小,故正確;
B、開始前氣球沉在燒杯底部,則氣球充的氣體的密度應該比空氣大,故錯誤;
C、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開始時不會沉在燒杯底部,故錯誤;
D、氣球充有空氣,會沉在燒杯底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反應生成氧氣,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會使氣球浮起,故正確;
故選BC.
Ⅳ 某同學按照下圖裝置進行實驗,用導管將甲乙兩個集氣瓶相連,在玻璃管A的下端緊系一個氣球,先用止水夾夾
紅磷燃燒時消耗甲瓶中的氧氣而使瓶中的壓強減小,當打開止水夾K時,瓶內壓強小於外界大氣壓,則空氣從玻璃管A中進入而使氣球膨脹氣球變大;實驗完畢,集氣瓶內的紅磷不再燃燒,剩餘的氣體主要是氮氣,說明氮氣不支持燃燒,並能觀察到氮氣是無色的; 故答案為:氣球變大;紅磷燃燒時消耗甲瓶中的氧氣而使瓶中的壓強減小,當打開止水夾K時,瓶內壓強小於外界大氣壓,則空氣從玻璃管A中進入而使氣球膨脹;無色氣體,在一般情況下不支持燃燒. |
Ⅳ 使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開始前氣球沉在燒杯底部,過一會兒氣球懸浮在燒杯內.下列對氣球內充的氣體的
A、通入二氧化碳一會氣球懸浮在燒杯內,則氣球內充的氣體密度比二氧回化碳的密度小,正確答;
B、開始前氣球沉在燒杯底部,則氣球充的氣體的密度應該比空氣大,故錯誤;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會沉在燒杯底部,通入二氧化碳的密度氣球不會浮起,故錯誤;
D、氣球充有空氣,會沉在燒杯底部,大理石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會使氣球浮起,正確;
故選BC.
Ⅵ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可以使氣球 膨脹或縮小(導氣管伸入瓶內部分與一個小氣球緊密連接,玻璃導管C另
(1)因為裝抄置氣密性良好,溫度降低時,裝置內氣體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小氣球膨脹;檢驗該裝置氣密性也可把漏鬥上的活塞開關全部關閉,向兩分液漏斗內倒入一定量的水,打開開關觀察液面是否下降,若不下降證明氣密性完好 故填:氣球體積增大;把漏鬥上的活塞開關全部關閉,向兩分液漏斗內倒入一定量的水,打開開關觀察液面是否下降,若不下降證明氣密性完好; (2)因為氫氧化鈉能吸收二氧化碳,使瓶內的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小氣球變大,稀鹽酸能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內的壓強增大,小氣球變大,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生成碳酸鈉和水. 故填:CO 2 、NaOH;鹽酸;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
Ⅶ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可以使氣球膨脹或縮小.裝置說明:一個容積較大的廣口瓶,瓶塞上裝有A,B兩個分
解;(1)瓶內氣體遇冷,壓強減小,瓶外氣體的壓強大於瓶內氣體壓強,進入導管使氣球膨脹; (2)①向廣口瓶中滴加A中的溶液,振盪廣口瓶,氣球膨脹,說明A中的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瓶內氣體壓強減小,瓶外氣體就可進入導管使氣球膨脹.故可判斷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鹼性溶液; ②向廣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盪廣口瓶,氣球又縮小,說明B中的溶液可與①中的生成物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瓶內氣體壓強增加,氣球縮小.故可判斷B中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有關反應中的一個化學方程式為:CO 2 +2NaOH=Na 2 CO 3 +H 2 O(或Na 2 CO 3 +2HCl=2NaCl+CO 2 ↑+H 2 O等). 故答案為:(1)氣球會膨脹; (2)氫氧化鈉(或鹼性等),鹽酸(或酸性等),CO 2 +2NaOH=Na 2 CO 3 +H 2 O(或Na 2 CO 3 +2HCl=2NaCl+CO 2 ↑+H 2 O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