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攀岩自動保護裝置是

攀岩自動保護裝置是

發布時間:2023-01-05 10:05:14

㈠ 攀岩自動緩降器為什麼那麼貴

性能好。攀岩自動緩降器性能都是非常好的,是比較貴的價格,攀岩自動保護器的材質會自由呼吸,如攀岩保護系列,它用精準加工打造,並輔以未來的設計。

㈡ 當我們在進行攀岩運動時,必備的東西有些什麼

攀岩設備是攀岩的一部分,是攀岩者安全的保障,尤其是在攀岩天然岩壁時。因此,我們應該愛護設備,平時妥善保管。攀岩設備分為個人設備和攀岩設備

個人設備

個人設備指安全帶、下降裝置、安全鐵鎖、繩套、安全帽、攀岩鞋、鎂粉和粉袋等。安全帶:攀岩安全帶不同於登山安全帶。它是特殊的,不適合爬山,但攀岩時可以使用登山安全帶。中國大多數登山者大多使用登山安全帶。這是因為中國沒有安全帶製造商,攀岩者通常是登山者,所以這兩種安全帶是混合的。下降裝置:「8」環形下降裝置是最常用的下降裝置。

㈢ 攀岩需要什麼裝備

攀岩需要什麼裝備

「攀岩需要的裝備有:安全帶、下降器、安全鐵鎖和繩套、安全頭盔、攀岩鞋、鎂粉和粉袋、繩子、鐵鎖和繩套、岩石錐等等。

㈣ 攀岩運動需要什麼裝備

第一、攀岩需要我們准備一些保護裝備,也需要准備一些運動時候的工具,其中安全帶是作為攀岩的人最需要的工具,主要是保護攀岩朋友們的人身安全,這個是開始攀岩的新人需要有的工具之一。

第二、我們在攀岩的時候需要爬上去,所以也需要降下來,那麼作為初學者也需要購買下降器,作為一個初學者一般八字環下降器就可以了,這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

第三、攀岩需要很多的准備,作為初學者自己在攀岩的時候安全很重要,所以我們還要准備好安全鐵鎖和繩套,這樣可以在攀登過程中休息,也可以進行其他操作,主要是自我保護的工具。

第四、我們必須准備的攀岩工具還有一個是頭盔,因為我們攀岩的時候難免有小石頭會掉下來,這有時候安全頭盔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所以我們買一個安全的頭盔是很必要的事情。

第五、攀岩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有專門的鞋子,這樣才可以攀岩的時候順利進行,我建議大家買專業的攀岩鞋,因為這樣的攀岩鞋是一種摩擦力十分大的專用鞋,用這樣的鞋子攀岩,你可以節省很多體力。

第六、另外我們還需要有的工具是一條專業的攀岩繩子,還要有專業的鐵鎖和繩套這樣可以連接繩子保護點,是下方保護攀登法必備的器械十分重要,另外大家還要准備岩石錐等輔助工具。

㈤ 攀岩裝備都有哪些一般的室內攀岩牆需要配置哪些裝備

攀岩裝備包括:主繩、主鎖、鋼鎖、坐式安全帶、安全帽、8字環、扁帶、快掛、抱石墊、攀岩鞋、保護器、下降器、上升器等。
推薦拓展者品牌。

㈥ 攀岩運動中採用的保護方法有

首先是保護者自己要確保安全。要利用地形、地物,用繩索反自己和固定物或固定點連接在一起。保護者可採取坐式或立式兩面三刀種姿式。一般保護分為上方保護和下方保護兩種方式。上方保護指保護繩索通過被保護者上方的固定物或固定點,保護者在下方進行保護;或保護者在被保護者的上方直接進行保護。下方保護指保護繩索通過被保護者下方固定物或固定點進行的保護。保護方法按照保護點的位置分上方保護和下方保護兩種,在此只介紹上方保護的方法。上方保護方法是把保護點設置在攀登路線的頂部,與頂繩攀登相對應的一種保護方法,適用於訓練和初學者攀爬。目前流行的操作方法有好幾種,但其中安全性較高、使用較多的操作方法是法式保護法,即通常所說的五步法。 1, 具體操作步驟:五個步驟為一個周期(以右手為例)。 (1)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分別握緊主繩,左手向下拉繩 子的同時右手向上拉繩子。 (2)右手握緊繩子由胸前回放到右大腿外側。 (3)左手移至右手上方,手心向下握緊繩子。 (4)右手移至左手上方。 (5)還原至第一步。 2、 注意事項: (1)任何時候都要有一隻手緊握通過下降器的繩子。 (2)放繩子時,雙手要協調配合。 (3)放繩子時,要緩慢勻速。

㈦ 攀岩全套裝備簡介

攀岩全套裝備簡介

攀岩全套裝備簡介,攀岩是很常見的一種戶外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外出攀岩,因為這種運動比較有挑戰性,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攀岩全套裝備簡介,一起來看下吧。

攀岩全套裝備簡介1

主繩:貫穿攀登者、保護點和保護器的結合線。主繩是攀岩保護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線。

主繩內部是纏繞在一起的多股尼龍繩,外部則包有繩皮(sheath)起到固定和防磨的作用。

主繩可分為動力繩和靜力繩,它們的彈性不同。動力繩的彈性系數為6%~8%,100米的動力繩在受力80kg時可延伸

6~8米,這樣攀登者在脫落時會得到一個緩沖,減少沖力。動力繩是各種攀岩活動的主要用具。靜力繩的延展性很小,彈性約為2%,一般用於下降和探洞。

只有通過uiaa或ce檢測並帶有其認證標志的主繩才可使用,不使用歷史不明的主繩。

主繩使用中的注意事項:絕對避免在銳利的岩角上橫向切割;不可踩踏或在地上拖拽,以防岩屑、細沙進入纖維造成內部磨損;避免接觸油類、酒精、汽油、油漆和酸鹼性化學葯品;每次使用前後進行檢查,定期淘汰;不用時存放於陰涼、乾燥處。

安全帶:穿在攀登者身上,承載因攀登者脫落或下降而產生的重量和沖力。安全帶的腰帶為受力部分,其餘腿帶等則為了舒適、便利而設計。

穿安全帶時一定要將腰帶從腰帶扣反穿回去,否則受力時有拉開的危險;反穿後的帶頭長度須在10厘米以上,短於10厘米則需換更大型號的。

攀登之前攀登者和保護者要互相檢查安全帶是否穿戴正確。

只有腰帶和保護環是承重的,其它部分不可承載人體重量;裝備環的承重在5公斤以下。

腰帶、腿帶上帶有寬厚海綿墊的安全帶,舒適但笨重,適用於室內攀登、定線過程中;競技攀登時需要輕巧型安全帶;傳統攀登或器械攀登時,要考慮裝備環的數量和位置是否合適。

鐵鎖:可自由開合的金屬環狀物,將各類保護器械、裝備連接在一起。

絲扣鐵鎖在扣緊螺絲時能使鐵鎖門鎖定在閉合狀態,避免了不慎碰開的危險;普通鐵鎖不帶絲扣裝置,重量輕、操作便利,可用於臨時保護點,若使用普通鎖做固定保護,須遵循雙重鐵鎖且對開門的原則。

攀岩全套裝備簡介2

攀岩的技巧

用「腳」在爬

協調性是省力的關鍵,倘若腳能做出最平衡的姿勢,便能幫助手省力。而腳的.功夫有兩點,一是柔軟度,二是不同岩點的采法。這兩項訓練與手力量之訓練同等重要。

先動腳,再動手

攀岩時至少有2/3的時間與注意力須花在腳的布置上,移動時先選好腳點,再抬頭把手放到定點。看手時便得思考下步動作,腳應該如何放。

正三角形原理

平衡就是讓身體的三點盡量保持在正三角形的位置。這點必須將自己假想成岩壁底下的觀眾,以微觀的角度來現象自己手腳移動的整個狀態。

針對缺點訓練

攀岩想進步,絕非秉持著自身的優點,而是先將缺點改進,再盡量發揮自己的長處。

有效率的訓練

訓練時須用心、用腦去安排,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重質不重量,且有適度的休息。記得攀岩不是在拼業績!

自信

自信是省力的關鍵,因為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便能以最適度的力量去抓把點,當然也不會過於緊張。但自信並非自負,爬岩時須謹慎,不可過於高估自己的實力。

多看書

攀岩與一般的戶外運動相比,它的運動生理學、心理學是很重要,只有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才能攀爬的更好。由於每人優缺點不同,所以必須了解自己,選出合適自己的運動訓練,這樣訓練才會有效率。

自我檢討與鼓勵

攀岩不可像去補習班補習,抄了一大堆筆記,結果回家倒頭就睡。攀完岩後須花時間自我檢討,找出漏洞,思考改進之道。當然也須學會自我鼓勵,保持對攀岩的熱情。

比賽

若能明了上述原則,便會發現其實攀岩是項與自己的挑戰,當然比賽亦此。比賽是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是表演而非競爭,所以無須緊張、更不用有太大的得失心。

攀岩的好處

增加身體柔軟度與協調感

這是攀岩的關鍵能力,其重要性更勝於體力;國外已有醫療領域,將攀岩用來矯治孩童肌肉發展及手、眼、身體之協調訓練上。

增強體力

攀岩運動要的是手腳均衡的力與美,並且足以負荷自己的體重、對抗地心引力,這件事,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輸男孩的。

戶外運動是當前社會的一種健身熱門,很多人選擇在休閑的時間進行一些戶外旅行,有時可能還是長時間的旅程。那麼這時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戶外運動知識以及戶外求救信號,這樣才能將外出的風險降低。下面就跟我一起來了解這些基本的戶外常識吧。

野外求生的10大工具

高卡路里蛋白質物品

打獵和釣魚是得不償失的。獵取食物將燃燒比你吃獵物的肉所獲得的更多的卡路里。通過攜帶一些小吃將節省你的體能消耗。

手電筒

手電筒能被遠距離的搜救小組發現。這是可以吸引別人對你注意的一種好的方式,這是當你不能生火示警的情況下非常方便的方法。

哨子

當你迷失在叢林中,最先應發出信號求救。周期性的吹響哨子將比你喊叫消耗更少的能量並且聲音能傳的更遠。

帳篷

在極熱或極冷的惡劣環境下,可以保護你自己以免受到傷害將是成功旅行的一半。你總能拆卸它建造一個更精細的庇護。

凈化水設備

喝含鹽量大的水對健康有損害。通過適當的過濾和濾除污染,你能皮面更多的麻煩。

塑料垃圾袋

薄而且輕,它們的價值遠超過它的重量,充分利用。用它們防雨,切三個洞臨時作為雨披,還可以擋風。隨著帶上幾個。垃圾袋最為牢固。

急救葯箱

急救比迷失更重要。你的急救箱應該備有可以處理嚴重受傷的物品,不僅僅是割傷和擦傷。帶上一些Quick Clot或Celox來處理嚴重出血,再帶上鑷子、針線、抗生素、防曬霜和任何你需要的特別葯品,以備急用。

金屬被或容器

保持水化合物遠比尋找食物重要的多,有了一個金屬容器,你就有可以高溫消毒殺死微生物。

輕而且易燃的氣罐

在乾燥的以後下用火石點火是容易的,但在潮濕的天氣中,你可能需要一個打火機和一些易燃物去點著火。

刀具

從來不要丟棄在家裡,一把鋒利的刀子對搭建庇護、准備食物,開篝火晚會以及處理其它問題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野外,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各種災難會不期而至。對野外生存者來說,及時了解自己所面臨的困境,通知別人,求得救援,是非常重要的。遇險求救時,要通過各種方式與別人取得聯系。發出的信號要足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㈧ 攀岩真的危險么

攀岩,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較為小眾的運動,尤其是在國內,但近些年國內攀岩運動的發展勢頭還是很好的。

2018年從加州剛回國的時候,國內高質量靠譜的岩館還相對較少,玩家大多是國內第一批玩攀岩的「老人」,還有一些體育院校培訓的攀岩運動員,普通的興趣型玩家明顯感覺較少。當然,一些大城市由於資源條件較好,攀岩運動的接受度較高,要比其他大部分城市的攀岩氛圍好很多。

也許是由於東京奧運會將攀岩第一次列入了奧運項目,這幾年來引來了更多的關注,加上國內的岩館數量、質量都在提高,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嘗試這項運動。

對於很多國內的朋友來說,第一次了解攀岩運動可能是從那個拍攝於美國著名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紀錄片電影《徒手攀岩》(原名: Free Solo ),主人公是一位叫Alex Honnold的大神岩友。

他爬的就是這塊叫做酋長岩(El Capitan)的岩壁:

就算沒去過這里,Mac電腦用戶想必也很眼熟,這就是之前的El Capitan版OS桌面背景所在地。下圖是他當時的攀爬路線:

這部電影對攀岩運動的宣傳自然是功不可沒,但是也讓很多人本身不了解攀岩的人產生了更大誤區,覺得攀岩很極限、很危險。對於攀岩,國內一開始很多人簡單粗暴的評價就是 「國外人少系列」 。

可事實真的如此么?

首先必須要說明一下,正如電影名稱所告訴你的,這部電影所展示的運動叫做徒手攀岩(Free Solo,筆者認為翻譯為「自由獨攀」或「徒手獨攀」更准確且有利於分類上的理解)。自由獨攀這種方式的攀岩確實很危險,但它只是攀岩運動的一個分支,一個極限分支,其實絕大多數的攀爬者都不會去嘗試它,因為真的太危險了。

攀岩其實有很多種類型。宏觀來看,也是從攀岩的發展階段來說,其經歷了傳統攀岩階段,然後從中分離出了運動攀岩這一大類。

傳統攀岩 & 運動攀岩

傳統攀岩 (Traditional Climbing,或者簡稱Trad)和 運動攀岩 (Sports Climbing)的攀爬形式其實大體上還是很相似的,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理解為: 運動攀岩是從一部分傳統攀岩中抽象出來的運動形式 。

傳統攀岩有兩個大類:一個是 輔助攀登 (Aid Climbing,也有稱之為器械攀登的),一個是 自由攀登 (Free Climbing,也可翻譯為徒手攀登,這也是為什麼筆者認為Free Solo不應該翻譯為徒手攀岩而是徒手獨攀的原因)。這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藉助器械/外力來輔助完成攀登。 自由/徒手攀登 是 不藉助外力輔助攀登的,但並不意味著沒有保護 ,只有稱之為「獨攀」(Solo)的才可能是無保護的。多說一句,也不是所有包含solo字樣的攀爬形式都是無保護的。

本文重點介紹自由攀登的三種主要形式:一種是 先鋒 (Lead Climbing),一種是 頂繩 (Top Roping),一種是 抱石 (Bouldering)。這三種自由攀登都是有保護的,在傳統攀岩和運動攀岩中也都是有的。可能關注這屆東京奧運會攀岩比賽或者近些年一些其他攀岩賽事的讀者知道,攀岩比賽現在有「速度」、「難度」、「抱石」這三個項目。這里的「難度」其實就是「先鋒」(實際上如果你注意到了「難度」賽的英文名稱,你就發現其實它就是「Lead」),之所以叫「難度」我覺得可能是一開始為了區分與「速度」攀的不同特點而產生的一個叫法,筆者認為直接叫「先鋒」比較合適且直觀。而「速度」攀是從運動攀岩中衍生出的一個獨有的項目,傳統攀岩由於從不講求攀爬速度,也就沒有這么一個門類。本質上「速度」攀還是頂繩攀爬(使用了自動保護器而非真人保護),只是從競技的角度講求速度罷了。

運動攀岩與傳統攀岩相比,同類別的攀爬邏輯基本相同,差別主要體現在 錨點 (Anchor)的設置上:由於運動攀岩中的錨點使用的是 掛片 (Bolt),是預先在岩壁(人工或者自然岩壁)上固定好的,省去了傳統攀岩中設置錨點的相關環節。抱石由於本身就不需要設置錨點,可以傳統攀與運動攀之間的區別就很少了。當然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傳統攀岩活動只在戶外自然岩壁進行,而運動攀岩既可以在自然岩壁、也可以在室內/外的人工岩壁上進行(運動攀的抱石都是在室內,岩點也都是人工岩點)。

掛片(Bolt)

關於攀岩形式,你可能還聽說過一些別的類型,比如 結組 (Multi Pitch,長距離岩壁交替攀爬)、 帶繩獨攀 (Roped Solo,自己保護自己)等,本文不做展開描述。

上文提到的「先鋒」、「頂繩」、「抱石」這三個形式,是最核心也是最常見的。

先鋒 & 頂繩

「先鋒」和「頂繩」都是在攀爬較高的岩壁,與「抱石」只是攀爬相對低矮的大石塊兒(Boulder)形成鮮明對比。「先鋒」和「頂繩」這兩種類型的攀爬,攀爬者都會穿上安全帶(Harness),然後會使用專門用於攀岩的繩子(Climbing Rope),繩子的一端系在安全帶上,另一端穿過保護器(Belay Device)掌握在攀岩保護者(Belayer)的手裡。

上邊是攀爬者端;下邊是保護者端

保護器裝置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如:

各種類型的保護器裝置

但先鋒和頂繩最大的不同在於: 對繩子不同的使用方式和邏輯 。直接上圖對比:

左邊是頂繩;右邊是先鋒。注意,圖中最上邊的「頂」只是一個示意,更像是運動攀岩的「頂」,傳統攀岩的頂不是這樣子的。

對於頂繩攀登,指的是人可以通過某種方法,比如從一條小路徒步,事先到達岩壁頂點,然後在頂上做好錨點和主節點(Master Point),我們有時統稱為保護站或者簡稱「頂」,傳統攀岩做頂的方式要比運動攀岩麻煩一些,但也更貼近自然,主要使用鮮活粗壯結實的樹根、又大又穩的岩石等,這里涉及很多方面的細節,如安全考量、受力平衡、繩子磨損、繩結處理等,就不展開描述了。

傳統攀岩頂點保護站示意圖

在樹根上做錨點

在石頭上做錨點

做好了頂之後,將攀岩的繩子穿過主節點上的環鎖(Carabiner)順岩壁放下,徒步到岩壁下方或者將自己從繩子上降下去(Repelling)。這個在主節點上的環鎖(出於安全備份的考慮,會使用至少兩個環鎖)就相當於一個固定在頂點的定滑輪。

各種類型的環鎖(Carabiner)

開始頂繩攀岩,由於保護員會控制著繩子的另一端,且在攀爬者的爬升過程中會時時收緊,因此當攀爬者發生脫手墜落情形時,基本上只會墜落一小段距離,約等於繩子未收緊的長度(Slack)加上繩子的動態延展距離(Stretch),從墜落傷害的角度來說完全不具有危險性。

對於先鋒攀岩,可以這么想:在有些情況下人們無法或者難以通過其他途徑到達岩壁頂點,只能從岩壁下方攀爬到達岩壁頂點,為了攀爬者的安全,這一過程也需要保護,但是由於沒有「頂點「保護站,這就需要先鋒攀爬者(Lead Climber)每爬升一小段就做一個錨點作為臨時保護站,然後將繩子穿過掛在臨時保護站上的快掛(Quickdraw)。

先鋒攀的過程中,如果攀爬者在將繩子放入下一個臨時保護站的快掛前發生墜離,可能墜落更大的距離,大致等於攀爬者墜離位置到上一個臨時保護站的距離的二倍,加上繩子未收緊的長度,再加上繩子的動態延展距離;同時根據墜離點和上一個保護站的位置關系還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擺盪;這種墜落在國內攀岩圈稱之為沖墜(Fall),英文直譯其實就是墜落,沒有使用特殊描述是因為在頂繩狀態下(頂繩攀或者在先鋒攀時攀爬者腰部低於最高的已經掛繩的臨時保護站)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墜落,如前所述,就只是繩子的未收緊距離加上繩子的動態延展。

沖墜示意圖

沖墜就要刺激多了,同時也提升了危險性,尤其是在攀爬者剛離地開始攀爬到將繩子掛入第二把快掛之前,會有觸地撞擊危險,輔之以抱石保護。而對沖墜的保護本身,處理方式也與頂繩保護有所不同,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這里也並未講很多其他具體的操作細節,如傳統攀岩用到的諸如岩塞(Cam)、岩楔(Nut)等各類不同特性錨點裝置的使用,以及快掛的使用等。

快掛(Quickdraw)

高山快掛(Alpine Quickdraw,或簡稱Alpine)

岩石機械塞(Cam)

岩楔(Nut)

傳統攀岩者攜帶的部分裝備

我們剛才主要是從傳統攀岩的角度來做介紹的,更加全面一些。以上對於運動攀岩其實大體上都是適用的,只是 運動攀岩省去了做錨點、做頂的過程,或者確切的說,這些工作交是由定線員來完成了 ,他們需要提前將保護點設置好(如:將掛片在岩壁上固定好),並且使用了更加持久、穩定的裝置和方式。

忽略環境本身的因素,對於頂繩和抱石,運動/傳統攀的攀爬體驗,差別不會很大。不過現在的岩館會使用一種叫做自動保護器(Auto Belay)的裝置作為頂繩保護,解放了真人保護員,但攀爬體驗就有所區別了,因為攀爬者一旦脫手墜落就會緩緩落地,而不能像真人保護員保護時那樣可以停在半空,稍事休息放鬆後繼續攀爬。至於先鋒,只能使用真人保護員,這一點傳統、運動攀之間一致,但在運動攀中,先鋒攀登者由於只需要將快掛掛入掛片,然後將繩子掛入快掛即可完成在當前保護點的操作(甚至在有些室內岩館快掛都已經掛好了,只需要將繩子掛進去),省去了在岩壁上尋找適合放置安全點的位置並放入錨點裝備的流程,體驗還是很不一樣的。但對於攀爬動作本身而言並無太大區別。

自動保護器(Auto Belay)

其實傳統攀岩和運動攀岩之間更多的是一個「理念」的問題,側重點不太一樣。傳統攀岩更在意在戶外自然環境狀態下的登頂過程,除了攀爬之外,還比較注重各類繩結的運用、錨點的設置等;而運動攀岩由於本身就是從傳統攀岩發展抽離出來的,其更注重攀爬本身,即攀岩動作、攀岩技巧等。

抱石

抱石不用繩索等器材保護,因而攀爬高度不高,以確保攀登者墜落無危險。而保護方法也不同於其他攀爬,抱石保護(Spot)的目的 並非使攀登者遠離地面(墜落撞擊),而是使攀爬者墜落時,身體能夠盡量垂直於地面,避免攀登者因墜落而造成背與頭部傷害 。另外,抱石活動中,攀爬者附近的地面都是放置有很厚的墊子用作緩沖的,室內抱石館更是會在在岩壁下方整體布置上厚厚的墊子。同時,抱石活動中也需要攀爬者掌握正確的墜落技巧以避免受傷。

對於戶外攀岩,從環境上說還有一些細分,如比較刺激的深水自由獨攀(Deep Water Soloing),顧名思義,就是岩壁底下是相對較深的水域,攀爬者墜落後會落入水中避免觸地撞擊傷害,一般會有隊友劃個皮劃艇在附近隨時准備「救援」,防止溺水危險。

PS

本著嚴謹負責的態度,必須說明的是:即使對於有保護的攀岩,危險性當然也還是有的。比如保護站的設置、繩結的運用是否安全合理,掛繩、保護的動作是否規范安全,等等。

以及還有一個不應忽視的危險就是裝備失效( Gear Failure ),如因金屬疲勞而導致的環鎖斷裂等,但這個事兒跟攀爬行為本身關系不太大(當然也必須注意裝備的正確使用方式和基本保養),它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有點類似於開車時因為爆胎而導致汽車失控發生危險的邏輯。這個問題在攀岩、包括一些其他的諸如跳傘等運動中,基本就是通過 准備冗餘 ( Rendancy )這一邏輯來在一定程度進行彌補的。當然,裝備本身質量靠譜是安全的大前提。

本文只是對攀岩做了一個的粗淺的介紹,其實文中提到的各個環節都有更多的細節需要掌握,在實際嘗試攀岩前一定要做足功課,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完成一些基本的安全訓練,正是如此也才能最大程度地確保攀爬安全。

所以,攀岩到底危險么?相信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OblivionMe

㈨ 圖中室內攀岩繩索的頂端的會自動收緊,緩慢下滑的圓形裝置是什麼

攀岩自動保護器:

一般用在室內攀岩中,對攀爬者進行攀爬中保護預防墜落,在攀專爬者爬到頂端鬆手屬自動再對其進行下放。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給小孩子可以用這樣的設備,小孩子比較輕巧,設備會較好運行,成人攀爬需要另外的保護人員進行專門保護,以防發生意外。

㈩ 攀岩基本裝備

攀岩作為一個極限運動就需要一定的裝備,那麼攀岩基本裝備有哪些呢?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攀岩基本裝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攀岩基本裝備一、主繩

貫穿攀登者、保護點和保護器的結合線。主繩是攀岩保護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線。

主繩內部是纏繞在一起的多股尼龍繩,外部則包有繩皮(SHEATH)起到固定和防磨的作用。

主繩可分為動力繩和靜力繩,它們的彈性不同。動力繩的彈性系數為6%~8%,100米的動力繩在受力80KG時可延伸6~8米,這樣攀登者在脫落時會得到一個緩沖,減少沖力。動力繩是各種攀岩活動的主要用具。靜力繩的延展性很小,彈性約為2%,一般用於下降和探洞。

只有通過UIAA或CE檢測並帶有其認證標志的主繩才可使用,不使用歷史不明的主繩。

主繩使用中的注意事項:絕對避免在銳利的岩角上橫向切割;不可踩踏或在地上拖拽,以防岩屑、細沙進入纖維造成內部磨損;避免接觸油類、酒精、汽油、油漆和酸鹼性化學葯品;每次使用前後進行檢查,定期淘汰;不用時存放於陰涼、乾燥處。

攀岩基本裝備二、安全帶

安全帶穿在攀登者身上,承載因攀登者脫落或下降而產生的重量和沖力。安全帶的腰帶為受力部分,其餘腿帶等則為了舒適、便利而設計。

穿安全帶時一定要將腰帶從腰帶扣反穿回去,否則受力時有拉開的危險;反穿後的帶頭長度須在10厘米以上,短於10厘米則需換更大型號的。

攀登之前攀登者和保護者要互相檢查安全帶是否穿戴正確。

只有腰帶和保護環是承重的,其它部分不可承載人體重量;裝備環的承重在5公斤以下。

腰帶、腿帶上帶有寬厚海綿墊的安全帶,舒適但笨重,適用於室內攀登、定線過程中;競技攀登時需要輕巧型安全帶;傳統攀登或器械攀登時,要考慮裝備環的數量和位置是否合適。

攀岩基本裝備三、鐵鎖

鐵鎖可自由開合的金屬環狀物,將各類保護器械、裝備連接在一起。

絲扣鐵鎖在扣緊螺絲時能使鐵鎖門鎖定在閉合狀態,避免了不慎碰開的危險;普通鐵鎖不帶絲扣裝置,重量輕、操作便利,可用於臨時保護點,若使用普通鎖做固定保護,須遵循雙重鐵鎖且對開門的原則。鐵鎖的縱向抗拉力大於橫向抗拉力;鐵鎖門打開時,縱向抗拉力會降低;鐵鎖門是最薄弱的環節,不可直接受力。正確的使用方式是保持鐵鎖門閉合且縱向受力。

避免高空跌落或硬物撞擊;這樣會帶來內部的裂痕導致鐵鎖作廢。

先鋒攀登等可能出現沖墜的情況下,攀登者應直接將主繩和安全帶連接,不能使用鐵鎖作為中間環節。

使用UIAA或ICC認證的鐵鎖,鐵鎖歷史不明不可使用。

攀岩基本裝備四、保護器

當主繩以正確方式通過保護器時,其特殊構造能增加摩擦力,使得主繩的制動端只需較小的握力即可控制受力端的較大重量。保護器

8字形保護器以前最常用,但會使主繩反復擰轉纏繞,ATC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GRIGRI,REVERSO等保護器在一定條件下會自鎖,但一定要正確使用。

保證主繩以正確方式通過,分清制動端和受力端;對於不能自鎖的保護器,使用中永遠要握住主繩的制動端。

攀岩基本裝備五、扁帶

扁帶:軟性帶狀物,通過機械縫合或手工打結成為長度不一的閉合圈,提供保護器械之間的軟性連接。

機械縫合的強度大於手工打結,但手工方式可自由調整扁帶長度使其適合需要。

移動中的主繩不可直接從扁帶中穿過,否則,移動帶來的摩擦熱會損毀扁帶。

架設固定保護點時可能用扁帶連接兩個或更多的臨時保護點,此時須注意扁帶的連接方式以區分主受力點和備用受力點;還要保證一個臨時保護點失效時,不沖擊其它保護點,不影響整體保護效果。

攀岩基本裝備六、快掛

扁帶的兩端分別連接一個鐵鎖成為快掛,使用時一端扣入保護點,一端連接人體安全帶或主繩,帶來操作便利。快掛兩端的鐵鎖都不帶絲扣,存在不慎打開或收力壓開的危險,所以只有一個快掛時,不能作為固定保護點使用。

先鋒攀登或傳統攀登的路線中使用快掛作為臨時保護點,此時主繩的扣入方式和快掛開口方向非常重要。要求主繩從快掛與岩壁之間穿入,從外側穿出,也就是說攀登者這一端的繩頭在外側;若路線存在橫向走向,快掛扣入端的鐵鎖門要朝向路線走向的反方向,比如路線是從左至右,鐵鎖開口須朝左。這樣可防止脫落時繩子壓開鐵鎖門。

攀岩基本裝備七、岩石塞

岩石塞:規格、形狀不一的金屬製品,可放入岩縫、石洞、石橋等地形中並固定住,成為保護點。

以放置岩塞作為保護點需要豐富的器械經驗,操作者必須非常謹慎,確保岩塞在可能出現的受力方向上不會移動或脫出。不帶機械部件的岩石塞主要利用自身的各向不對稱性和岩縫內部的形狀變化,固定在岩縫狹窄處。

機械塞的形狀大小可以調控,以收縮狀態進入岩縫,彈開後即可卡住,操作便利,適用范圍廣,是攀登傳統路線的上佳選擇。

熟悉各類岩塞的直徑和適用范圍將大大提高操作速度,必要時可在岩塞桿上進行標記。

攀岩基本裝備八、岩釘

提供另一種建立保護點的方式;一頭是楔形,通過敲擊楔進岩縫提供保護力,另一頭是環狀,可連接鐵鎖或扁帶。要提醒的是,敲入同一條岩縫的兩個岩釘存在撬開岩石的可能。

攀岩基本裝備九、膨脹釘

利用沖擊鑽和錘子,膨脹釘可打入整塊岩石中,加上掛片就成為非常穩固的保護點。

攀岩基本裝備十、掛片

一側通過膨脹釘或螺絲釘固定在岩壁上,另一側則可扣入鐵鎖或快掛,或接上扁帶;是保護點的重要組成部分。。鎂粉袋輔助裝備,鎂粉可吸收手上的汗液和岩壁表面的水份,增大摩擦力。

攀岩基本裝備十一、抱石墊

抱石運動中的保護手段,提供緩沖和減震作用。抱石墊內部是兩層或更多不同質地的海綿。最上面是硬體封閉式海綿,最下面是較厚的軟體開放式海綿。軟體海綿使脫落者下陷而不是分散壓力,易挫傷手腕腳踝,所以抱石墊要硬體海綿層向上放置。

可能脫落的地方都需要抱石墊;若數量不夠,保護者可隨著攀登者的動作拖動墊子。

攀岩基本裝備十二、頭盔

有效防止落石以及非正常脫落姿態帶來的頭部傷害。頭盔要端正佩戴才能護住前額後腦及側面。出現落石千萬不要仰頭觀望或以手抱頭,無處可躲時讓頭盔發生作用。

攀岩基本裝備十三、攀岩鞋

鞋底採用特殊的橡膠,摩擦力大大增加。從普通鞋到攀岩鞋是提高攀登水平的重要變革。

使用時應選擇號碼偏小的,穿進去將腳裹得很緊,這樣能使腳成為一個整體,有利於增強腳感,便於精確踩點和發力。攀岩鞋種類繁多,適應於不同的石質、岩壁角度以及不同的攀登方式。

閱讀全文

與攀岩自動保護裝置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生雕刻工具箱 瀏覽:417
k5儀表信息怎麼調 瀏覽:936
青島泰科閥門怎麼樣 瀏覽:277
地熱總閥門開關擰不動怎麼辦 瀏覽:60
03儀表盤模式怎麼換 瀏覽:284
ktv設備有哪些設備 瀏覽:191
關節軸承怎麼安裝使用 瀏覽:838
生產山楂糕需要哪些設備 瀏覽:91
機械表後面的飛輪是什麼 瀏覽:163
怎麼實現儀表盤ar導航 瀏覽:722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裝置來 瀏覽:633
超聲波儀器動態范圍是什麼意思 瀏覽:11
傳動裝置分析 瀏覽:263
風機與閥門連鎖怎麼實現 瀏覽:314
消防管道閥門抽檢比例 瀏覽:313
礦用自動除塵噴霧裝置生產工藝 瀏覽:334
鑄造灰鐵很硬怎麼回事 瀏覽:505
天然氣灶沒有自動滅火裝置會有什麼後果 瀏覽:221
江蘇旭潤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53
預作用裝置開箱檢查記錄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