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高中實驗「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的完整調查報告!!
在新課標模塊3,生態學活動的安排主要觀點:把學生帶到自然環境中,通過實地探究,收集所需要的數據,運用數理方法分析和整理數據,然後相互交流體會,這是全新的內容。我設計的是模塊三中的實驗十八「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它是新課程標准中建議的一項活動,旨在使學生能從種群的組成上描述群落的結構特徵。
實驗十八 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實驗背景:
我們學校坐落在縣城東,四周被農田環繞,調查當地的動物種類對本地的農業生產有指導意義。在野外采樣,在實驗進行觀察。這樣做學生可以感受到采樣地點真實的環境情況,利於學生建立群落與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的觀念。
授課年級:高二
一、 目的要求
1、學會用目測估計法來探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
2、了解土壤中小動物的分布的情況
3、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學會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
4、通過小組之間的分工合作,培養協作精神。
二.實驗原理:
土壤不僅為植物提供水分和礦質元素,也是一些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研究土壤中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操作簡便,有助於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徵與結構。
三.方法步驟:
(1)提出問題 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的種群密度是多少?
(2)制定計劃:在這設置具體圖表
(3)實施計劃 本研究包括四個操作環節:准備、取樣、觀察和分類、統計和分析。
1、准備 參考教材
2、取樣,在野外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採集、調查,取樣後,可採用簡易採集法採集動物, 在實驗室進行觀察。
3、觀察和分類:將採集的土壤放在瓷盆內,用放大鏡觀察,同時用解剖針尋找。發現體形較大的動物可用包著紗布的鑷子取出;發現體形較小的動物可以用吸蟲管來採集。然後藉助動物分類的專業用書對應其彩圖進行分類
4、統計和分析: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數據收集和統計表,並據此進行數據分析。豐富度的統計方法通常有兩種:記名計演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本實驗我們應用目測估計法,是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量的多少。等級的劃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等。
最後學生根據統計數據進行交流,總結出該地生物群落的特徵,與動物的豐富程度。
四.課後討論:
1、討論記名計演算法的方法與應用。
2、如果要調查學校前河流中水生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應如何對研究方法進行改進?
Ⅱ 如圖是「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常用的兩種裝置,敘述不正確的是()A.A裝置的花盆壁C
A、A裝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間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於空氣流通,也便於小動物的採集,A正確;
B、B裝置通常用於對體型較小、運動能力較強的土壤動物如跳蟲的採集,B正確;
C、A裝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動物趨暗、避高溫、趨濕的習性採集,C錯誤;
D、由於酒精可將收集的甲蟎及時固定,防止腐爛,所以若採用大量的甲蟎作為標本保存,最好將其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D正確.
故選:C.
Ⅲ 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誘蟲器誘蟲的原理是什麼
1、利用黑光燈管發出的人眼不可見而對昆蟲極為敏感的紫外線光和昆蟲的趨光性,引誘昆蟲向黑光燈飛撲,使其撞在黑光燈的玻璃擋板上,落入盛有葯水的捕捉裝置內被殺死.
2、一種應用於農牧場所或野外資源調查的誘蟲器,其設有一基座,於該基座的內部設有一風扇,同時於該基座的上方設有一可調整設置高度的頂蓋,於該頂蓋的下方設有一燈具,並於該基座下方套設結合有一網袋;如此,本實用新型能夠利用燈具誘引飛行性昆蟲靠近後,利用風扇強制性地將昆蟲吹送(隨氣流吸入)到網袋予以捕捉,有效地達到強制性捕捉的效果,配合能夠依據所欲捕捉昆蟲的種類及特性而調整燈具投射范圍及風扇吸引區域的設計,大幅提升誘蟲器的實用效能.
Ⅳ 利用土壤小動物的趨光趨濕怕高溫
A、放置燈光採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動物的避光、趨濕、避高溫的特點,內A錯誤;
B、燈罩的功能是使昆蟲向容廣口瓶移動,B錯誤;
C、金屬網不能阻止昆蟲向下移動進入廣口瓶,否則廣口瓶中的動物會減少,影響實驗結果,C錯誤;
D、廣口瓶中加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用於殺死、固定小動物,D正確.
故選:D.
Ⅳ 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第四章講到的土壤中的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的研究中吸蟲器是怎麼用的
如圖,將右邊的吸蟲管對准小動物,用嘴在左邊吸氣,把小動物吸進試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