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有關於自動換刀裝置的畢業論文呀
XKA5032A/C數控立式升降台銑床自動換刀裝置 論文編號:JX391 論文字數:19362.頁數:37 摘要 本論文介紹的是XKA5032A/C數控立式升降台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刀庫式)的設計.刀庫式的自動換刀裝置是由刀庫和刀具交換裝置(換刀機械手)組成。它是多工序數控機床上應用最廣泛的換刀裝置,其整過換刀過程比較復雜。首先把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全部刀具安裝在標準的刀柄上,在機床外進行尺寸預調後,按一定的方式裝入刀庫。換刀時,先在刀庫中進行選刀,由機械手從刀庫和主軸上取出刀具,然後交換位置,把新刀插入主軸,舊刀放回刀庫。存放刀具的刀庫具有較大的容量,其容量為六把刀具,採用盤形結構,安裝在機床的左側立柱上。因為XKA5032A/C數控立式升降台銑床外形及其他性能參數等均與THK6363型自動換刀數控鏜銑床相似,所以本機床的自動換刀裝置的設計將仿效THK6363型自動換刀數控鏜銑床換刀裝置,設計成採用軸向放置的鼓盤式刀庫形式和回轉式雙臂機械手組成。 刀具按預定工序的先後順序插入刀庫的刀座中,使用時按順序轉到取刀位置。用過的刀具放回原來的刀座內,也可以按加工順序放入下一個刀座內。該法不需要刀具識別裝置,驅動控制也比較簡單,工作可靠。但刀庫中每一把刀具在不同工序中不能重復使用,為了滿足加工需要只有增加刀具的數量和刀庫的容量,這就降低了刀具和刀庫的利用率。此外,裝刀時必須十分謹慎,如果刀具不按順序裝在刀庫中,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順序選刀是在加工之前,將加工零件所需刀具按照工藝要求依次插入刀庫的刀套中,順序不能有差錯。加工時按順序調刀。適合加工批量較大、工件品種數量較少的中、小型自動換刀裝置。可知數控銑床用4把刀就可完成大多數的銑削加工。所以這個容量為6把刀的刀庫,幾乎不存在加工過程中需要重復利用刀具的情況,所以刀具的選擇方式確定為順序選擇刀具。 兩手互相垂直的回轉式單臂雙手機械手的優點是換刀動作可靠,換好時間短,缺點是刀柄精度要求高,結構復雜,聯機調整的相關精度要求高,機械手離加工區較近。一般來說,這種機械手用於刀庫刀座軸線與機床主軸軸線垂直,刀庫為徑向存取刀具形式的自動換刀裝置,因此,在XKA5032A/C數控立式升降銑床的自動換刀裝置中可採用這種機械手形式。 關鍵詞:數控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刀庫;換刀機械手 Abstract This thesis introction is the design that the XKA5032 A/C number controls the sign type working panel lifter miller to change the knife device(the knife database type) automatically.The knife database type automatically change the knife device is have by the knife database and the knife to exchange device(change the knife the machine hand) to constitute.It is many work ordinal numbers to control the top of the tool machine to apply to change the knife device most extensively, it is whole to lead to change the knife process more complicated.First process process in need to be use of all knifes have to install on the haft of the standard, pressing certain way to pack into the knife database after the tool machine carry on size to prepare to adjust outside.Be in the knife database carry on choosing knife first while change the knife, is taken out knife to have from the knife database and the principal axis by the machine hand, then exchange position, insert the new knife into the principal axis, the old knife puts back a knife database.The knife database that deposits knife to have has bigger capacity, its capacity has for six knifes, adopting the dish form structure, the left side that installs in the tool machine signs pillar up.The XKA5032 A/C number controls the sign type working panel lifter miller shape and other function parameter etc.s to all change the knife with THK6363 typeses automatically number to control the boring miller likeness, so this tool machine changes the knife the design of the device to change the knife in the wake of THK6363 typeses automatically automatically the number control the boring miller to change the knife device, the design becomeses the adoption stalk toward the drum dish type knife database form and the turn-over type double the arm machine hand for place to constitute. The knife has to press to schele to the work preface insert the knife of the knife database order of sequence, usage turn to take knife position in order.The knife for using puts back the original knife inside, can also press to process sequence to put into the next knife.That method doesn't need the knife to identify device, driving a control also more simple, work credibility.But the knife database in each knife have in the different work preface and can't repeat an usage, for satisfying to process to need to only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the quantity and the knife database that the knife have, this utilization that lowers knife to have with the knife database.Have to be very careful while packing knife in addition, if the knife doesn't in order have to pack in the knife database, will proce serious result.Sequence's choosing knife is before process, will process the knife that spare parts need to have to request to be one by one in order in the knife set of insert the knife database according to the craft, the sequence can't have mistake.Process adjust knife in order.Suit to process a batch quantity to compare greatly,the work piece the species quantity less of medium,small scaled the auto change the knife device.Can know the number controls miller to use 4 make the knife complete most milling and can pare to process.So this capacity is 6 knife databases of knifes, almost the nonentity process to need to make use of the circumstance that the knife have again in the process, so the knife have of the choice method assurance for in proper order choice the knife have. Two hands are mutual perpendicular of the advantage of the turn-over type single arm hands machine hand change the knife action credibility, changing good time short, the weakness is the haft accuracy to have high request, structure complications, the linking machine adjust of the related accuracy have high request, the machine hand leaves to process area nearer.Generally speaking, this kind of machine hand useds for the knife database knife the stalk line and the tool machine principal axis stalk line perpendicular, the knife database has a form to change the knife device automatically toward the access knife for the path, therefore can adopt this kind of machine hand form in the XKA5032 A/C number control the sign type rise and fall miller the auto change the knife the device. Keywords: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s ;Automatic tool changer ;Tool storage ;tool changing-manipulator 目錄 摘要I Abstract II 1 緒論 1 1.1 數控機床知識 1 1.2 數控銑床的分類 1 1.2.1 數控立式銑床 1 1.2.2 卧式數控銑床 2 1.2.3 立、卧式兩用數控銑床 2 1.3 數控銑床的結構特徵 2 1.3.1 數控銑床的主軸特徵 2 1.3.2 控制機床運動的坐標特徵 3 1.4 數控銑床的主要功能及加工對象 3 1.4.1 數控銑床的功能 3 1.4.2 自動換刀裝置(ATC)及其形式 3 1.4.3 自動換刀裝置應當滿足的基本要求 5 2 總體方案的確定 5 2.1 XKA5032A/C數控立式升降台銑床及其主要參數 5 2.1.1 其主要結構特點 6 2.1.2 其主要規格及技術參數 6 2.2 初定其自動換刀裝置的設計參數 7 2.3 確定其自動換刀裝置的形式 7 3 刀庫的設計 8 3.1 確定刀庫容量 8 3.2 確定刀庫形式 9 3.3 刀庫結構設計 9 3.4 初估刀庫驅動轉矩及選定電機 11 3.4.1 初選電動機與降速傳動裝置 11 3.4.2 初估刀庫驅動轉矩 11 3.5 刀庫轉位機構的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設計 11 3.6 刀庫驅動轉矩的校核 15 3.7 花鍵聯接的強度計算 15 3.8 夾緊機構插銷剪切強度的校核 16 3.9 確定刀具的選擇方式 16 3.10 刀庫的定位與刀具的松夾 17 4 刀具交換裝置的設計 18 4.1 確定換刀機械手形式 18 4.2 換刀機械手的工作原理 19 4.3 機械手的自動換刀過程的動作順序 20 4.4 機械手回轉軸4上的齒輪齒條設計 21 4.5 自動換刀裝置的相關技術要求 21 4.5.1 主軸准停裝置 21 4.5.2 換刀機械手的安裝與調試 22 4.6 自動換刀程序的編制 22 5 自動換刀裝置的控制原理 23 5.1 自動換刀裝置的液壓系統原理圖 23 5.2 自動換刀裝置換刀動作的順序控制過程 24 6 典型零件的設計 24 6.1 聯軸器 24 6.1.1 聯軸器的選用 25 6.1.2 聯軸器的校核 25 6.2 選擇離合器的類型 25 6.3 蝸桿蝸輪傳動設計的一些相關技術要求 25 6.4 托架的設計 25 鳴謝26 參考文獻 28 以上回答來自: http://www.lwtxw.com/html/44-5/5084.htm
B. 急急急.關於電機實驗數據採集裝置的硬體設計論文怎麼寫,謝謝各位大蝦了
電機實驗數據採集裝置的硬體設計論文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首先找到GB1032、GB1311交流、直流的國家試驗標准。
2,根據你的設計論文要求,確認數據採集裝置是一般出廠試驗用還是型式試驗用。
3,分析國家標准,把交、直流兩個電機共性和獨立的部分以及一般出廠試驗和型式試驗立表分清。
4,依據分析表,確認數據採集的次序和各類試驗儀表,搞清試驗儀表輸出的形式來確認數字和模擬信號編排採集裝置和集成處理使其輸出數字信號。
5,用匯編語言與計算機相連實現人機對話。
大致的一個全自動電機實驗數據採集裝置的硬體設計步驟基本完成。
C. 實驗裝置製作類的畢業論文結論怎麼寫
你的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老師有沒有和你說論文往哪個方向寫比較好?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學校的格式要求、寫作規范要注意,否則很可能發回來重新改,你要還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可以問我,希望你能夠順利畢業,邁向新的人生。
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審查後生效.
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1、名稱要准確、規范
准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小學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里研究對象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得不是很准確。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象是英語,是中學或是小學,是小學高年級還是小學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若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這樣就一目瞭然了。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准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盡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盡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有位老師在課題申請表中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說的:「高考實施3十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2001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2、提出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3、制定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理論;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沒有科學周密的開題報告,沒有對研究設計的精心准備,就沒有科研活動的發生,更不會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突破。
D. 我要寫一篇畢業論文 關於自動包粽子裝置的論文,求各位大俠幫助啊!小弟萬分感謝了!謝謝了啊!~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
現下達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任務書,望能保質保量地認真按時完成。
課題名稱 自動包粽機傳動系統設計
主要任務與
目標 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美食,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端午節的主要載體。目前粽子的生產包裝主要由人工完成,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由於在手工操作過程中因人體接觸易產生,交叉污染。嘉興真真老老食品公司建成了裹粽自動灌裝流水線,但其僅僅實現了糯米物料的定量自動輸送,糯米物料的罐裝、裹粽和纏線操作還是由人工完成。
本課題擬對能實現罐裝、裹粽和纏線操的自動包粽機進行研究。
該同學在本課題中主要任務是:
對自動包粽機的傳動系統進行設計。
目標:
提出的設計方案可行,結構設計合理,完成的二維圖紙滿足生產要求。
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
主要設計內容有:
1)自動包粽機總體方案設計;
2)傳動系統方案設計;
3)傳動系統結構設計,完成二維圖紙。
基本要求:
1)文獻綜述報告與開題報告
查閱與課題有關的文獻(論文、書籍或手冊等)不少於10篇(部),寫出符合《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規范》要求的文獻綜述報告與開題報告。
2)外文翻譯
閱讀2篇以上(10000字元左右)的外文材料,完成5000漢字以上的英譯漢翻譯。
3)方案、結構設計
按照課題內容,完成總體方案設計,完成增速傳動裝置的三維、二維裝配圖和零件圖。
4)論文撰寫
撰寫符合《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規范》要求的畢業設計說明書。
5)紀律要求
嚴格按照進度安排,保質保量完成所承擔的任務;遵守實驗室規定。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
還能輸入 9999 字
E. 淺談波浪能發電裝置發電機優化設計
淺談波浪能發電裝置發電機優化設計
引言:發電機的三相輸出接到風光互補控制器上,通過控制器可以得到48V的穩定電壓,可將穩定的電能存儲在蓄電池中。以下是我來淺談波浪能發電裝置發電機優化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論文摘要】 本文在上海海洋大學研製的“浪流一體化發電裝置”的基礎上,對其發電機進行了優化設計,去掉了發電機和水輪機的中間轉換裝置,滿足了海洋能直驅發電的形式,通過電機實驗室性能測試驗證了其可行性,提高了發電效率和可靠率,降低了維護成本,可以應用於實際生產中。
【關鍵詞】浪流一體化;發電裝置;發電機;優化設計;直驅發電
0 前言
上海海洋大學研製的“浪流一體化發電裝置”同時可以捕獲波浪和海流的向前的推力,在接受到海洋能量之後產生慣性而發生連續轉動;通過主軸帶動發電機旋轉而產生電能。為海洋觀測、島礁生活、海洋養殖、海水淡化等提供穩定的電能,並用於解決邊遠海域的國防設施、部分電網未覆蓋的有居民海島、偏遠無居民海島生態建設中的供電需求。本文以此發電裝置為研究對象,對其水輪機匹配的發電機進行了優化設計,克服了傳統的海洋能需要經過三個部分轉換的缺點,沒有齒輪箱,減少了傳動損耗,採用發電機輸出電壓穩定控制器,實現了浪輪機的輸出轉速穩定,提高了發電效率,降低了運行維護成本。尤其是在低轉速環境下,效果更加顯著。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項目設計的發電機是滿足海洋能直驅發電形式的。然而,齒輪箱的存在卻成為制約海洋能發電機組發展的因素之一:機組運行過程中齒輪箱一直處於高速旋轉,增加了系統損耗,降低了能量利用率;海洋能發電機組往往安裝在海平面或海水之中,經受嚴寒酷暑,海水腐蝕、溫度變化大,環境條件惡劣,導致升速齒輪箱的工況嚴峻,維護保養工作量大;為了能適應惡劣的運行環境,齒輪箱畢竟造價昂貴,更由於海洋能能量多變,往往會造成過載,這樣就更容易損壞齒輪箱,使得系統運行成本增大。
因此,本設計取掉了中間轉換環節,水輪機主軸右端通過聯軸器和電機連接在一起,直接帶動電機發電,中間不經過任何環節,這就實現了絕對的直驅。本文研製海洋能直驅發電方式有以下幾個方面優點:
(1)提高了發電效率高。直驅式發電沒有齒輪箱,減少了傳動損耗,提高了發電效率,尤其是在低轉速環境下,效果更加顯著。
(2)提高了可靠性。直驅技術省去了齒輪箱及其附件,簡化了傳動結構,提高了機組的可靠性。同時,機組在低轉速下運行,旋轉部件少,可靠性更高。
(3)運行及維護成本低。採用無齒輪直驅技術可減少發電機組裝置零部件數量,避免齒輪箱油的定期更換,降低了運行維護成本。
然而,這樣的海洋能直驅發電方式就需要發電機具有低速運行的'特性,並且有較高的效率,更者要求發電機要能在海水中運行。
2 直驅發電機設計
2.1 直驅發電機結構設計
發電機採用盤式結構:波浪能單位體積所攜帶的能量有限,要能高效的收集這些能源,發電機則成為本裝置中能源轉換的關鍵設備之一。波浪能發電機,最多每分鍾幾百轉,因此發電機的技術指標、經濟性等決定本裝置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常用發電機分為盤式和圓柱式兩種:圓柱式發電機的氣隙磁場延軸向分布,要想獲得較高的發電效率,圓柱式發電機必須運行在高速下,而盤式發電機的定轉子為平行結構,克服了圓柱式發電機定子包容轉子的結構缺點,軸向尺寸小,沒有疊片和鉚壓工序,工藝好,因此盤式發電機可以運行在低速條件下。因此發電機選用盤式發電機結構,能夠在低轉速下達到額定功率,從而滿足了波浪能發電系統對發電機的技術要求,提高了效率。
2.2 發電機輸出電壓穩定控制器設計
發電機的三相輸出接到風光互補控制器上,通過控制器可以得到48V的穩定電壓,可將穩定的電能存儲在蓄電池中。控制器的原理是將輸入的交流電流通過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轉化成直流電流,直流電流通過升降壓斬波電路將電壓輸出控制在48V。值得注意的是發電機轉速達到54r/min控制器輸出端才會有電流輸出。控制器如圖2所示,經過控制器流出的電流為直流,將控制器後面的電池組“+”“-”接到蓄電池的介面即可,反面細節如圖3所示。
2.3 直驅電機工作原理
2.3.1 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
在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中,如圖4所示,晶閘管KP1和KP4接a相,晶閘管KP3和KP6接b相,晶管KP5和KP2接c相。晶閘管KP1、KP3、KP5組成共陰極組,而晶閘管KP2、KP4、KP6組成共陽極組。
2.3.2 升降壓斬波電路原理
如圖5所示為升降壓斬波電路原理,V通時,電源E經V向L供電使其貯能,此時電流為i1。同時,C維持輸出電壓恆定並向負載R供電。V斷時,L的能量向負載釋放,電流為i2。負載電壓極性為上負下正,與電源電壓極性相反,該電路也稱作反極性斬波電路。
3 實驗分析
在實驗室中模擬不同工況水流下輪機所具有的轉數,並以可控轉數電動機帶動發電機測試其發電性能。為此,我們搭建了發電機測試平台。發電機測試平台如圖7所示,通過機架將發電機固定,通過聯軸器與感測器相連。在發電機測試平台中,右邊是直流電動機,模擬水輪機的作用,作為動力的出入。通過聯軸器與電動機相連的是感測器,這種感測器連接顯示屏後可以看到瞬態的扭矩、轉速、功率。其中功率可是為發電機的輸入功率,這樣我們測出輸出功率後可以得到發電機的效率。電阻箱、整流器與扭矩儀如圖8所示,扭矩儀上的3個顯示屏即為扭矩、轉速、功率。
發電機所發出的是三相交流電,三相交流電輸入電子測試平台,通過電子測試平台,可以得到三相交流電的瞬態電壓、電流、功率、功率因數。流出整流器的電流經過整流變為直流電流,流入功率計,並將滑動變阻箱串聯到整個電路中。
4 電機方案總結與展望
方案採用直驅式發電形式不僅增加了發電效率,而且提高的發電裝置的可靠性,無障礙運行時間滿足了要求。發電機採用盤式發電機結構,其能夠在低轉速下達到額定功率,從而滿足了波浪能發電系統對發電機的技術要求,提高了效率。裝置發出的三相交流電通過控制器後,經實際測量,電壓基本維持在48V左右,且為直流電,這將電能存儲到蓄電池中提供了條件,並最終達到了我們的要求。
但是發電機組安裝在海平面或海水之中,經受嚴寒酷暑,海水腐蝕、溫度變化大,環境條件惡劣,容易遭受海水腐蝕,因此今後可以做的研究方向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發電機本身要具有良好的機械密封設計,評估不同海水深度、壓力下密封系統的可靠性。研究海水環流條件下,涉海材料在淤泥、深海、淺海、浪花飛濺、海霧等不同區域環境下,其腐蝕規律,設計相應的耐腐蝕材料;
2)發電機外部可增設防水箱,使發電機與海水具有了隔離層,不僅達到了防水的效果,也使發電機無需浸泡在海水中。
【參考文獻】
[1]游亞戈.我國海洋波浪能的發展進展[J].中國科技成果,2006(2):17-19.
[2]李允武.海洋能源開發[M].海洋出版社,2008.
[3]盛松偉,游亞戈,馬玉久.一種波浪能實驗裝置水動力學分析與優化設計[J].海洋工程,2006,24(3):107-112.
[4]張峰,游亞戈,吳必軍,李甫傑.中國海洋能專利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7,25(2):79-81.
F. 電子密碼鎖的設計論文
電子密碼鎖的設計論文
導語: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住宅與部門的安全防範、單位的文件檔案、財務報表以及一些個人資料的保存多以加鎖的辦法來解決。以下我為大家介紹電子密碼鎖的設計論文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 課題背景和意義
鎖是一種保安措施,是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私有財產而發明的一種用鑰匙才能開啟的裝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識的加強,對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要安全可靠的防盜,又要使用方便。這就使得傳統的鎖防盜效果已經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的防盜需要,而且還存在著隨身帶鑰匙的不便。因此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種新型的電子密碼鎖應運而生。電子密碼鎖運用電子電路控制機械部分,使兩者緊密結合,從而避免了因為機械部分被破壞而導致開鎖功能失常的問題,而且密碼輸入錯誤是還有報警聲,大大增加了電子密碼鎖的防盜功能。同時因為電子密碼鎖不需要攜帶鑰匙,彌補了鑰匙極易丟失和偽造的缺陷,方便了鎖具的使用。傳統的'鎖由於構造簡單,所以被撬的事件屢見不鮮,電子密碼鎖由於具有保密性高、使用靈活性好、安全系數高等優點,受到了廣大用戶的青睞。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電子密碼鎖的種類繁多,例如數碼鎖、指紋鎖、磁卡鎖、IC卡鎖、生物鎖等,但較實用的還是按鍵式電子密碼鎖。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電子鎖專用集成電路的出現,電子鎖的體積縮小,可靠性提高,成本較高,是適合使用在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場合,而且需要有電源提供能量,使用還局限在一定范圍,難以普及,所以對它的研究一直沒有明顯的進展。
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密碼鎖技術相對先進,種類齊全,電子密碼鎖已被廣泛應用於只能門禁系統中,通過多種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技術實現大門的管理。在我國密碼鎖整體水平尚處在國際70年代左右,電子密碼鎖的成本還很高,市場上仍以按鍵電子鎖為主,按鍵式和卡片鑰匙式電子鎖已引進國際先進水平,現國內有幾個廠生產供應市場。但國內自行研製開發的電子鎖,其市場結構尚未形成,應用還不廣泛。國內的不少企業也引進了世界上先進的技術,發展前景非常可觀。希望通過不的努力,使電子密碼鎖在我國也能得到廣發應用。
三、 設計論文主要內容
1、電子密碼鎖設計方案的分析與方案選擇;
2、設計一典型結構的電子密碼鎖,分析其電路結構及控製程序;
3、選者合適的電器元件;
4、編寫控製程序;
5、將程序輸入PC機,並修改進行模擬運行;
四、 設計方案
查閱文獻技術資料,分析電子密碼鎖結構、工作原理和技術要求。以單片機為主控晶元,結合外圍電路,通過軟體程序組成電子密碼鎖系統,能夠實現:
1. 正確輸入密碼前提下,開鎖提示;
2. 錯誤輸入密碼情況下,蜂鳴器報警;
3. 密碼可以根據用戶需要更改。
五、 工作進度安排
2011.2.22—2011.3.8
2011.3.9—2011.3.19
2011.3.21—2011.4.9
2011.4.10—2011.4.30
2011.5.1—2011.5.10
2011.5.11—2011.5.20 確定畢業設計課題,提交開題報告; 查閱相關論文,調研及收集相關資料; 方案設計、審查和確定,提交中期報告 編寫控製程序 整理並撰寫論文 完善論文,提交論文
六、 主要參考文獻
[1] 石文軒,宋薇.基於單片機MCS-51的智能密碼鎖設計[M].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1);
[2] 祖龍起,劉仁傑.一種新型可編程密碼鎖[J].大連輕工業學院學報,2002,(01);
[3] 葉啟明.單片機製作的新型安全密碼鎖[J].家庭電子,2005,(10);
[4] 李明喜.新型電子密碼鎖的設計[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04,(03);
[5] 董繼成.一種新型安全的單片機密碼鎖[J].電子技術,2004,(03);
[6] 楊茂濤.一種電子密碼鎖的實現[J].福建電腦,2004,(08);
[7] 瞿貴榮.實用電子密碼鎖[J].家庭電子,2000,(07);
[8] 王千.實用電子電路大全[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p101;
[9] 何立民.單片機應用技術選編[M],北京:北京航空大學出版社,1998;
[10] ATmega.ATmega8L-8AC,2006,(01);
;G. 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的設計
一、傳動方案擬定
第二組第三個數據: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中的一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1) 工作條件:使用年限10年,每年按300天計算,兩班制工作,載荷平穩。
(2) 原始數據:滾筒圓周力F=1.7KN;帶速V=1.4m/s;
滾筒直徑D=220mm。
運動簡圖
二、電動機的選擇
1、電動機類型和結構型式的選擇:按已知的工作要求和 條件,選用 Y系列三相非同步電動機。
2、確定電動機的功率:
(1)傳動裝置的總效率:
η總=η帶×η2軸承×η齒輪×η聯軸器×η滾筒
=0.96×0.992×0.97×0.99×0.95
=0.86
(2)電機所需的工作功率:
Pd=FV/1000η總
=1700×1.4/1000×0.86
=2.76KW
3、確定電動機轉速:
滾筒軸的工作轉速:
Nw=60×1000V/πD
=60×1000×1.4/π×220
=121.5r/min
根據【2】表2.2中推薦的合理傳動比范圍,取V帶傳動比Iv=2~4,單級圓柱齒輪傳動比范圍Ic=3~5,則合理總傳動比i的范圍為i=6~20,故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為nd=i×nw=(6~20)×121.5=729~2430r/min
符合這一范圍的同步轉速有960 r/min和1420r/min。由【2】表8.1查出有三種適用的電動機型號、如下表
方案 電動機型號 額定功率 電動機轉速(r/min) 傳動裝置的傳動比
KW 同轉 滿轉 總傳動比 帶 齒輪
1 Y132s-6 3 1000 960 7.9 3 2.63
2 Y100l2-4 3 1500 1420 11.68 3 3.89
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尺寸、重量、價格和帶傳動、減速器的傳動比,比較兩種方案可知:方案1因電動機轉速低,傳動裝置尺寸較大,價格較高。方案2適中。故選擇電動機型號Y100l2-4。
4、確定電動機型號
根據以上選用的電動機類型,所需的額定功率及同步轉速,選定電動機型號為
Y100l2-4。
其主要性能:額定功率:3KW,滿載轉速1420r/min,額定轉矩2.2。
三、計算總傳動比及分配各級的傳動比
1、總傳動比:i總=n電動/n筒=1420/121.5=11.68
2、分配各級傳動比
(1) 取i帶=3
(2) ∵i總=i齒×i 帶π
∴i齒=i總/i帶=11.68/3=3.89
四、運動參數及動力參數計算
1、計算各軸轉速(r/min)
nI=nm/i帶=1420/3=473.33(r/min)
nII=nI/i齒=473.33/3.89=121.67(r/min)
滾筒nw=nII=473.33/3.89=121.67(r/min)
2、 計算各軸的功率(KW)
PI=Pd×η帶=2.76×0.96=2.64KW
PII=PI×η軸承×η齒輪=2.64×0.99×0.97=2.53KW
3、 計算各軸轉矩
Td=9.55Pd/nm=9550×2.76/1420=18.56N•m
TI=9.55p2入/n1 =9550x2.64/473.33=53.26N•m
TII =9.55p2入/n2=9550x2.53/121.67=198.58N•m
五、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
1、 皮帶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1) 選擇普通V帶截型
由課本[1]P189表10-8得:kA=1.2 P=2.76KW
PC=KAP=1.2×2.76=3.3KW
據PC=3.3KW和n1=473.33r/min
由課本[1]P189圖10-12得:選用A型V帶
(2) 確定帶輪基準直徑,並驗算帶速
由[1]課本P190表10-9,取dd1=95mm>dmin=75
dd2=i帶dd1(1-ε)=3×95×(1-0.02)=279.30 mm
由課本[1]P190表10-9,取dd2=280
帶速V:V=πdd1n1/60×1000
=π×95×1420/60×1000
=7.06m/s
在5~25m/s范圍內,帶速合適。
(3) 確定帶長和中心距
初定中心距a0=500mm
Ld=2a0+π(dd1+dd2)/2+(dd2-dd1)2/4a0
=2×500+3.14(95+280)+(280-95)2/4×450
=1605.8mm
根據課本[1]表(10-6)選取相近的Ld=1600mm
確定中心距a≈a0+(Ld-Ld0)/2=500+(1600-1605.8)/2
=497mm
(4) 驗算小帶輪包角
α1=1800-57.30 ×(dd2-dd1)/a
=1800-57.30×(280-95)/497
=158.670>1200(適用)
(5) 確定帶的根數
單根V帶傳遞的額定功率.據dd1和n1,查課本圖10-9得 P1=1.4KW
i≠1時單根V帶的額定功率增量.據帶型及i查[1]表10-2得 △P1=0.17KW
查[1]表10-3,得Kα=0.94;查[1]表10-4得 KL=0.99
Z= PC/[(P1+△P1)KαKL]
=3.3/[(1.4+0.17) ×0.94×0.99]
=2.26 (取3根)
(6) 計算軸上壓力
由課本[1]表10-5查得q=0.1kg/m,由課本式(10-20)單根V帶的初拉力:
F0=500PC/ZV[(2.5/Kα)-1]+qV2=500x3.3/[3x7.06(2.5/0.94-1)]+0.10x7.062 =134.3kN
則作用在軸承的壓力FQ
FQ=2ZF0sin(α1/2)=2×3×134.3sin(158.67o/2)
=791.9N
2、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1)選擇齒輪材料與熱處理:所設計齒輪傳動屬於閉式傳動,通常
齒輪採用軟齒面。查閱表[1] 表6-8,選用價格便宜便於製造的材料,小齒輪材料為45鋼,調質,齒面硬度260HBS;大齒輪材料也為45鋼,正火處理,硬度為215HBS;
精度等級:運輸機是一般機器,速度不高,故選8級精度。
(2)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設計
由d1≥ (6712×kT1(u+1)/φ[σH]2)1/3
確定有關參數如下:傳動比i齒=3.89
取小齒輪齒數Z1=20。則大齒輪齒數:Z2=iZ1= ×20=77.8取z2=78
由課本表6-12取φd=1.1
(3)轉矩T1
T1=9.55×106×P1/n1=9.55×106×2.61/473.33=52660N•mm
(4)載荷系數k : 取k=1.2
(5)許用接觸應力[σH]
[σH]= σHlim ZN/SHmin 由課本[1]圖6-37查得:
σHlim1=610Mpa σHlim2=500Mpa
接觸疲勞壽命系數Zn:按一年300個工作日,每天16h計算,由公式N=60njtn 計算
N1=60×473.33×10×300×18=1.36x109
N2=N/i=1.36x109 /3.89=3.4×108
查[1]課本圖6-38中曲線1,得 ZN1=1 ZN2=1.05
按一般可靠度要求選取安全系數SHmin=1.0
[σH]1=σHlim1ZN1/SHmin=610x1/1=610 Mpa
[σH]2=σHlim2ZN2/SHmin=500x1.05/1=525Mpa
故得:
d1≥ (6712×kT1(u+1)/φ[σH]2)1/3
=49.04mm
模數:m=d1/Z1=49.04/20=2.45mm
取課本[1]P79標准模數第一數列上的值,m=2.5
(6)校核齒根彎曲疲勞強度
σ bb=2KT1YFS/bmd1
確定有關參數和系數
分度圓直徑:d1=mZ1=2.5×20mm=50mm
d2=mZ2=2.5×78mm=195mm
齒寬:b=φdd1=1.1×50mm=55mm
取b2=55mm b1=60mm
(7)復合齒形因數YFs 由課本[1]圖6-40得:YFS1=4.35,YFS2=3.95
(8)許用彎曲應力[σbb]
根據課本[1]P116:
[σbb]= σbblim YN/SFmin
由課本[1]圖6-41得彎曲疲勞極限σbblim應為: σbblim1=490Mpa σbblim2 =410Mpa
由課本[1]圖6-42得彎曲疲勞壽命系數YN:YN1=1 YN2=1
彎曲疲勞的最小安全系數SFmin :按一般可靠性要求,取SFmin =1
計算得彎曲疲勞許用應力為
[σbb1]=σbblim1 YN1/SFmin=490×1/1=490Mpa
[σbb2]= σbblim2 YN2/SFmin =410×1/1=410Mpa
校核計算
σbb1=2kT1YFS1/ b1md1=71.86pa< [σbb1]
σbb2=2kT1YFS2/ b2md1=72.61Mpa< [σbb2]
故輪齒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足夠
(9)計算齒輪傳動的中心矩a
a=(d1+d2)/2= (50+195)/2=122.5mm
(10)計算齒輪的圓周速度V
計算圓周速度V=πn1d1/60×1000=3.14×473.33×50/60×1000=1.23m/s
因為V<6m/s,故取8級精度合適.
六、軸的設計計算
從動軸設計
1、選擇軸的材料 確定許用應力
選軸的材料為45號鋼,調質處理。查[2]表13-1可知:
σb=650Mpa,σs=360Mpa,查[2]表13-6可知:[σb+1]bb=215Mpa
[σ0]bb=102Mpa,[σ-1]bb=60Mpa
2、按扭轉強度估算軸的最小直徑
單級齒輪減速器的低速軸為轉軸,輸出端與聯軸器相接,
從結構要求考慮,輸出端軸徑應最小,最小直徑為:
d≥C
查[2]表13-5可得,45鋼取C=118
則d≥118×(2.53/121.67)1/3mm=32.44mm
考慮鍵槽的影響以及聯軸器孔徑系列標准,取d=35mm
3、齒輪上作用力的計算
齒輪所受的轉矩:T=9.55×106P/n=9.55×106×2.53/121.67=198582 N
齒輪作用力:
圓周力:Ft=2T/d=2×198582/195N=2036N
徑向力:Fr=Fttan200=2036×tan200=741N
4、軸的結構設計
軸結構設計時,需要考慮軸系中相配零件的尺寸以及軸上零件的固定方式,按比例繪制軸系結構草圖。
(1)、聯軸器的選擇
可採用彈性柱銷聯軸器,查[2]表9.4可得聯軸器的型號為HL3聯軸器:35×82 GB5014-85
(2)、確定軸上零件的位置與固定方式
單級減速器中,可以將齒輪安排在箱體中央,軸承對稱布置
在齒輪兩邊。軸外伸端安裝聯軸器,齒輪靠油環和套筒實現
軸向定位和固定,靠平鍵和過盈配合實現周向固定,兩端軸
承靠套筒實現軸向定位,靠過盈配合實現周向固定 ,軸通
過兩端軸承蓋實現軸向定位,聯軸器靠軸肩平鍵和過盈配合
分別實現軸向定位和周向定位
(3)、確定各段軸的直徑
將估算軸d=35mm作為外伸端直徑d1與聯軸器相配(如圖),
考慮聯軸器用軸肩實現軸向定位,取第二段直徑為d2=40mm
齒輪和左端軸承從左側裝入,考慮裝拆方便以及零件固定的要求,裝軸處d3應大於d2,取d3=4 5mm,為便於齒輪裝拆與齒輪配合處軸徑d4應大於d3,取d4=50mm。齒輪左端用用套筒固定,右端用軸環定位,軸環直徑d5
滿足齒輪定位的同時,還應滿足右側軸承的安裝要求,根據選定軸承型號確定.右端軸承型號與左端軸承相同,取d6=45mm.
(4)選擇軸承型號.由[1]P270初選深溝球軸承,代號為6209,查手冊可得:軸承寬度B=19,安裝尺寸D=52,故軸環直徑d5=52mm.
(5)確定軸各段直徑和長度
Ⅰ段:d1=35mm 長度取L1=50mm
II段:d2=40mm
初選用6209深溝球軸承,其內徑為45mm,
寬度為19mm.考慮齒輪端面和箱體內壁,軸承端面和箱體內壁應有一定距離。取套筒長為20mm,通過密封蓋軸段長應根據密封蓋的寬度,並考慮聯軸器和箱體外壁應有一定矩離而定,為此,取該段長為55mm,安裝齒輪段長度應比輪轂寬度小2mm,故II段長:
L2=(2+20+19+55)=96mm
III段直徑d3=45mm
L3=L1-L=50-2=48mm
Ⅳ段直徑d4=50mm
長度與右面的套筒相同,即L4=20mm
Ⅴ段直徑d5=52mm. 長度L5=19mm
由上述軸各段長度可算得軸支承跨距L=96mm
(6)按彎矩復合強度計算
①求分度圓直徑:已知d1=195mm
②求轉矩:已知T2=198.58N•m
③求圓周力:Ft
根據課本P127(6-34)式得
Ft=2T2/d2=2×198.58/195=2.03N
④求徑向力Fr
根據課本P127(6-35)式得
Fr=Ft•tanα=2.03×tan200=0.741N
⑤因為該軸兩軸承對稱,所以:LA=LB=48mm
(1)繪制軸受力簡圖(如圖a)
(2)繪制垂直面彎矩圖(如圖b)
軸承支反力:
FAY=FBY=Fr/2=0.74/2=0.37N
FAZ=FBZ=Ft/2=2.03/2=1.01N
由兩邊對稱,知截面C的彎矩也對稱。截面C在垂直面彎矩為
MC1=FAyL/2=0.37×96÷2=17.76N•m
截面C在水平面上彎矩為:
MC2=FAZL/2=1.01×96÷2=48.48N•m
(4)繪制合彎矩圖(如圖d)
MC=(MC12+MC22)1/2=(17.762+48.482)1/2=51.63N•m
(5)繪制扭矩圖(如圖e)
轉矩:T=9.55×(P2/n2)×106=198.58N•m
(6)繪制當量彎矩圖(如圖f)
轉矩產生的扭剪文治武功力按脈動循環變化,取α=0.2,截面C處的當量彎矩:
Mec=[MC2+(αT)2]1/2
=[51.632+(0.2×198.58)2]1/2=65.13N•m
(7)校核危險截面C的強度
由式(6-3)
σe=65.13/0.1d33=65.13x1000/0.1×453
=7.14MPa< [σ-1]b=60MPa
∴該軸強度足夠。
主動軸的設計
1、選擇軸的材料 確定許用應力
選軸的材料為45號鋼,調質處理。查[2]表13-1可知:
σb=650Mpa,σs=360Mpa,查[2]表13-6可知:[σb+1]bb=215Mpa
[σ0]bb=102Mpa,[σ-1]bb=60Mpa
2、按扭轉強度估算軸的最小直徑
單級齒輪減速器的低速軸為轉軸,輸出端與聯軸器相接,
從結構要求考慮,輸出端軸徑應最小,最小直徑為:
d≥C
查[2]表13-5可得,45鋼取C=118
則d≥118×(2.64/473.33)1/3mm=20.92mm
考慮鍵槽的影響以系列標准,取d=22mm
3、齒輪上作用力的計算
齒輪所受的轉矩:T=9.55×106P/n=9.55×106×2.64/473.33=53265 N
齒輪作用力:
圓周力:Ft=2T/d=2×53265/50N=2130N
徑向力:Fr=Fttan200=2130×tan200=775N
確定軸上零件的位置與固定方式
單級減速器中,可以將齒輪安排在箱體中央,軸承對稱布置
在齒輪兩邊。齒輪靠油環和套筒實現 軸向定位和固定
,靠平鍵和過盈配合實現周向固定,兩端軸
承靠套筒實現軸向定位,靠過盈配合實現周向固定 ,軸通
過兩端軸承蓋實現軸向定位,
4 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初選用6206深溝球軸承,其內徑為30mm,
寬度為16mm.。考慮齒輪端面和箱體內壁,軸承端面與箱體內壁應有一定矩離,則取套筒長為20mm,則該段長36mm,安裝齒輪段長度為輪轂寬度為2mm。
(2)按彎扭復合強度計算
①求分度圓直徑:已知d2=50mm
②求轉矩:已知T=53.26N•m
③求圓周力Ft:根據課本P127(6-34)式得
Ft=2T3/d2=2×53.26/50=2.13N
④求徑向力Fr根據課本P127(6-35)式得
Fr=Ft•tanα=2.13×0.36379=0.76N
⑤∵兩軸承對稱
∴LA=LB=50mm
(1)求支反力FAX、FBY、FAZ、FBZ
FAX=FBY=Fr/2=0.76/2=0.38N
FAZ=FBZ=Ft/2=2.13/2=1.065N
(2) 截面C在垂直面彎矩為
MC1=FAxL/2=0.38×100/2=19N•m
(3)截面C在水平面彎矩為
MC2=FAZL/2=1.065×100/2=52.5N•m
(4)計算合成彎矩
MC=(MC12+MC22)1/2
=(192+52.52)1/2
=55.83N•m
(5)計算當量彎矩:根據課本P235得α=0.4
Mec=[MC2+(αT)2]1/2=[55.832+(0.4×53.26)2]1/2
=59.74N•m
(6)校核危險截面C的強度
由式(10-3)
σe=Mec/(0.1d3)=59.74x1000/(0.1×303)
=22.12Mpa<[σ-1]b=60Mpa
∴此軸強度足夠
(7) 滾動軸承的選擇及校核計算
一從動軸上的軸承
根據根據條件,軸承預計壽命
L'h=10×300×16=48000h
(1)由初選的軸承的型號為: 6209,
查[1]表14-19可知:d=55mm,外徑D=85mm,寬度B=19mm,基本額定動載荷C=31.5KN, 基本靜載荷CO=20.5KN,
查[2]表10.1可知極限轉速9000r/min
(1)已知nII=121.67(r/min)
兩軸承徑向反力:FR1=FR2=1083N
根據課本P265(11-12)得軸承內部軸向力
FS=0.63FR 則FS1=FS2=0.63FR1=0.63x1083=682N
(2) ∵FS1+Fa=FS2 Fa=0
故任意取一端為壓緊端,現取1端為壓緊端
FA1=FS1=682N FA2=FS2=682N
(3)求系數x、y
FA1/FR1=682N/1038N =0.63
FA2/FR2=682N/1038N =0.63
根據課本P265表(14-14)得e=0.68
FA1/FR1<e x1=1 FA2/FR2<e x2=1
y1=0 y2=0
(4)計算當量載荷P1、P2
根據課本P264表(14-12)取f P=1.5
根據課本P264(14-7)式得
P1=fP(x1FR1+y1FA1)=1.5×(1×1083+0)=1624N
P2=fp(x2FR1+y2FA2)= 1.5×(1×1083+0)=1624N
(5)軸承壽命計算
∵P1=P2 故取P=1624N
∵深溝球軸承ε=3
根據手冊得6209型的Cr=31500N
由課本P264(14-5)式得
LH=106(ftCr/P)ε/60n
=106(1×31500/1624)3/60X121.67=998953h>48000h
∴預期壽命足夠
二.主動軸上的軸承:
(1)由初選的軸承的型號為:6206
查[1]表14-19可知:d=30mm,外徑D=62mm,寬度B=16mm,
基本額定動載荷C=19.5KN,基本靜載荷CO=111.5KN,
查[2]表10.1可知極限轉速13000r/min
根據根據條件,軸承預計壽命
L'h=10×300×16=48000h
(1)已知nI=473.33(r/min)
兩軸承徑向反力:FR1=FR2=1129N
根據課本P265(11-12)得軸承內部軸向力
FS=0.63FR 則FS1=FS2=0.63FR1=0.63x1129=711.8N
(2) ∵FS1+Fa=FS2 Fa=0
故任意取一端為壓緊端,現取1端為壓緊端
FA1=FS1=711.8N FA2=FS2=711.8N
(3)求系數x、y
FA1/FR1=711.8N/711.8N =0.63
FA2/FR2=711.8N/711.8N =0.63
根據課本P265表(14-14)得e=0.68
FA1/FR1<e x1=1 FA2/FR2<e x2=1
y1=0 y2=0
(4)計算當量載荷P1、P2
根據課本P264表(14-12)取f P=1.5
根據課本P264(14-7)式得
P1=fP(x1FR1+y1FA1)=1.5×(1×1129+0)=1693.5N
P2=fp(x2FR1+y2FA2)=1.5×(1×1129+0)= 1693.5N
(5)軸承壽命計算
∵P1=P2 故取P=1693.5N
∵深溝球軸承ε=3
根據手冊得6206型的Cr=19500N
由課本P264(14-5)式得
LH=106(ftCr/P)ε/60n
=106(1×19500/1693.5)3/60X473.33=53713h>48000h
∴預期壽命足夠
七、鍵聯接的選擇及校核計算
1.根據軸徑的尺寸,由[1]中表12-6
高速軸(主動軸)與V帶輪聯接的鍵為:鍵8×36 GB1096-79
大齒輪與軸連接的鍵為:鍵 14×45 GB1096-79
軸與聯軸器的鍵為:鍵10×40 GB1096-79
2.鍵的強度校核
大齒輪與軸上的鍵 :鍵14×45 GB1096-79
b×h=14×9,L=45,則Ls=L-b=31mm
圓周力:Fr=2TII/d=2×198580/50=7943.2N
擠壓強度: =56.93<125~150MPa=[σp]
因此擠壓強度足夠
剪切強度: =36.60<120MPa=[ ]
因此剪切強度足夠
鍵8×36 GB1096-79和鍵10×40 GB1096-79根據上面的步驟校核,並且符合要求。
八、減速器箱體、箱蓋及附件的設計計算~
1、減速器附件的選擇
通氣器
由於在室內使用,選通氣器(一次過濾),採用M18×1.5
油麵指示器
選用游標尺M12
起吊裝置
採用箱蓋吊耳、箱座吊耳.
放油螺塞
選用外六角油塞及墊片M18×1.5
根據《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表5.3選擇適當型號:
起蓋螺釘型號:GB/T5780 M18×30,材料Q235
高速軸軸承蓋上的螺釘:GB5783~86 M8X12,材料Q235
低速軸軸承蓋上的螺釘:GB5783~86 M8×20,材料Q235
螺栓:GB5782~86 M14×100,材料Q235
箱體的主要尺寸:
:
(1)箱座壁厚z=0.025a+1=0.025×122.5+1= 4.0625 取z=8
(2)箱蓋壁厚z1=0.02a+1=0.02×122.5+1= 3.45
取z1=8
(3)箱蓋凸緣厚度b1=1.5z1=1.5×8=12
(4)箱座凸緣厚度b=1.5z=1.5×8=12
(5)箱座底凸緣厚度b2=2.5z=2.5×8=20
(6)地腳螺釘直徑df =0.036a+12=
0.036×122.5+12=16.41(取18)
(7)地腳螺釘數目n=4 (因為a<250)
(8)軸承旁連接螺栓直徑d1= 0.75df =0.75×18= 13.5 (取14)
(9)蓋與座連接螺栓直徑 d2=(0.5-0.6)df =0.55× 18=9.9 (取10)
(10)連接螺栓d2的間距L=150-200
(11)軸承端蓋螺釘直d3=(0.4-0.5)df=0.4×18=7.2(取8)
(12)檢查孔蓋螺釘d4=(0.3-0.4)df=0.3×18=5.4 (取6)
(13)定位銷直徑d=(0.7-0.8)d2=0.8×10=8
(14)df.d1.d2至外箱壁距離C1
(15) Df.d2
(16)凸台高度:根據低速級軸承座外徑確定,以便於扳手操作為准。
(17)外箱壁至軸承座端面的距離C1+C2+(5~10)
(18)齒輪頂圓與內箱壁間的距離:>9.6 mm
(19)齒輪端面與內箱壁間的距離:=12 mm
(20)箱蓋,箱座肋厚:m1=8 mm,m2=8 mm
(21)軸承端蓋外徑∶D+(5~5.5)d3
D~軸承外徑
(22)軸承旁連接螺栓距離:盡可能靠近,以Md1和Md3 互不幹涉為准,一般取S=D2.
九、潤滑與密封
1.齒輪的潤滑
採用浸油潤滑,由於為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速度ν<12m/s,當m<20 時,浸油深度h約為1個齒高,但不小於10mm,所以浸油高度約為36mm。
2.滾動軸承的潤滑
由於軸承周向速度為,所以宜開設油溝、飛濺潤滑。
3.潤滑油的選擇
齒輪與軸承用同種潤滑油較為便利,考慮到該裝置用於小型設備,選用GB443-89全損耗系統用油L-AN15潤滑油。
4.密封方法的選取
選用凸緣式端蓋易於調整,採用悶蓋安裝骨架式旋轉軸唇型密封圈實現密封。密封圈型號按所裝配軸的直徑確定為GB894.1-86-25軸承蓋結構尺寸按用其定位的軸承的外徑決定。
十、設計小結
課程設計體會
課程設計都需要刻苦耐勞,努力鑽研的精神。對於每一個事物都會有第一次的吧,而沒一個第一次似乎都必須經歷由感覺困難重重,挫折不斷到一步一步克服,可能需要連續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不停的工作進行攻關;最後出成果的瞬間是喜悅、是輕松、是舒了口氣!
課程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幾乎都是過去所學的知識不牢固,許多計算方法、公式都忘光了,要不斷的翻資料、看書,和同學們相互探討。雖然過程很辛苦,有時還會有放棄的念頭,但始終堅持下來,完成了設計,而且學到了,應該是補回了許多以前沒學好的知識,同時鞏固了這些知識,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十一、參考資料目錄
[1]《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陳立德主編,2004年7月第2版;
[2] 《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工業出版社 胡家秀主編 2007年7月第1版
H. 以中國古代某一器物的設計為例,論述其工業設計理念與工業分析。 1500字論文 。 急需。
我不是學歷史的,但對秦國時期兵器標准化曾經讀過一篇文章,粘過來你參考一下:
兩千多年前,在消滅了中原六國之後,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就成了秦軍主要的對
手。在秦軍進行統一戰爭的時候,匈奴騎兵乘機南下,侵佔了黃河以南大面積的土地。
在帝國地都城咸陽,如何對付剽悍的匈奴騎兵就擺到了秦始皇面前。
當匈奴騎手高速沖鋒的時候,傳統的步兵很難抵擋。從歷史記錄來看,一種叫弩的
遠射兵器很可能在秦軍擊潰匈奴的戰斗中發揮了主導作用。
在兵馬俑坑,由於時間太過久遠,弩的木製部分已經朽爛,但完整的遺跡仍然可以
復原當初的秦弩。據此復原的秦弩,有著驚人的力量。
與弓不同,秦弩必須用腳蹬、藉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專家估計,這種秦弩的射
程應該能夠達到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之內,秦弩的殺傷力遠遠高於當時任何一
種弓。
在弩腐爛後留下的痕跡中,考古人員發現了青銅製作的小機械。這些小小的青銅構
件就是弩用來發射的扳機。它的設計得非常精巧。令人不解的是,秦人為什麼不把它做
得更簡單一些呢?
假設一種最簡單的方案,製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但是,射手完全靠手指的力量把
勒得很緊的弓弦推出勾牙, 就要用很大的力氣,在擊發瞬間,弩肯定會抖動。今天的射
擊訓練,擊發瞬間連呼吸調整不好都有可能影響射擊的准確性。
秦軍的弩機通過一套靈巧的機械傳遞,讓勾牙在放箭瞬間突然下沉,扣動扳機變得
異常輕巧。這恰恰是弩對弓的優勢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氣,時間越長,越難控制瞄
準的穩定。
可以推想,在與匈奴騎兵廝殺的戰場上,秦軍弩兵射擊的情形。當瞄準遠處的目標
時,射手參照望山估算弩抬高的角度,弩箭沿拋物線軌跡就可以准確命中敵人。望山,
很可能是步兵武器最原始的瞄準系統。
在兵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銅兵器是箭頭,由於在坑中沒有發現弓,考古人員認為,
這些青銅箭頭都是為弩配備的。
戰國時代,箭頭的種類繁多,這些箭頭上的倒刺和血槽讓人感到陣陣殺氣。而在兵
馬俑坑中發現的箭頭,幾乎都是三棱形的。秦軍為什麼單單選擇了這種三棱箭頭呢?
三棱箭頭擁有三個鋒利的稜角,在擊中目標的瞬間,棱的鋒刃處就會形成切割力,
箭頭就能夠穿透鎧甲、直達人體。
帶翼箭頭有兇狠的倒刺,但翼面容易受風的影響,使箭頭偏離目標。
秦軍的這種三棱箭頭取消了翼面,應該使射擊更加精準。專家對這些箭頭進行了仔
細地分析。當檢測數據最終擺到桌面上的時候,研究人員確實感到難以置信。
檢測結果發現:箭頭的三個弧面幾乎完全相同,這是一種接近完美的流線型箭頭。
這種箭頭的輪廓線跟子彈的外形幾乎一樣。子彈的外形是為了減低飛行過程中的空
氣阻力。我們有理由推測,秦人設計這種三棱形箭頭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秦人憑經驗接近了現代空氣動力學的規律。這種古老的箭頭是早期飛行器當中的范
本,它和今天的子彈一脈相承。秦弩,連同它配備的弩箭,在那個時代很可能是技術含
量最高的武器,它使秦軍的攻擊力大為加強。
公元前214年,秦軍發動了針對匈奴騎兵的全面戰爭。僅僅一年的時間,30萬匈奴騎
兵就被徹底擊潰,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重新回歸秦國。
秦軍之所以能夠取勝,弩的作用至關重要。可以設想,在匈奴騎兵還沒沖到眼前時,
強勁的秦弩就密集准確地擊中戰馬和騎手。持弩的秦騎兵射擊的准確程度是匈奴人的弓
無法相比的,匈奴人的皮甲也抵擋不住弩箭強大的穿透力。
對馬背上的匈奴騎手而言,弩是最致命的武器。中國兵書經典《武經講義》中說:
弩是對付古代游牧部落襲擊最為有效的武器。青銅弩機的設計是一個驚人的成就,對於
匈奴人而言,這種機械裝置太復雜了,他們很難裝配或仿製。
當專家們對秦軍兵器的研究逐步深入時,他們又有了新的發現。
鈹是一種起源於短劍的長柄兵器,它的形式曾經五花八門。但是,在俑坑中發現的
鈹,盡管生產日期相隔十幾年, 造型和尺寸卻完全一致。
湖北鄂洲是楚國的舊地,考古人員在這里發現了一把秦劍。細長的秦劍和當年楚國
的青銅劍完全不同。但是,它的造型跟陝西兵馬俑坑中的秦劍卻完全相同。
在兵馬俑坑中發現的三棱箭頭有4萬多支,但它們都製作得極其規整,箭頭底邊寬度
的平均誤差只有正負0.83毫米。
北京理工大學的冶金專家對秦軍箭頭做了金相分析,結果發現它們的金屬配比基本
相同,數以萬計的箭頭竟然是按照相同的技術標准鑄造出來的。這就是說,不論是在北
方草原,還是在南方叢林的各個戰場,秦軍射向對手的所有箭頭,都具有同樣的作戰質
量。難道,地處秦國各地的兵器作坊都在有意識地,甚至是強制性地按照某個固定的技
術標准生產兵器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秦人就遠遠地超越了自己的時代。
標准化,是現代工業的基礎。標准化生產使不同的供應商生產的零部件可以組裝在
一起,也使大規模的生產成為可能。在兩千年前農業文明剛剛開始成熟的時代,假如秦
人真的有過標准化的兵器生產,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秦軍使用的弩機,由於製作的十分標准,它的部件應該是可以互換的。在戰場上,
秦軍士兵可以把損壞的弩機中仍舊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裝使用。秦軍的其他兵器雖然也可
以互換,但對於大多數古代兵器來說,互換性要求的精確度並不很高。專家推測:秦人
的標准化應該還有更重要的目的。
兵馬俑坑中發現的各種兵器,在戰場上應該有優異的表現。很可能是秦軍從幾百年
的戰爭實踐中優選出來的。專家推測,秦人很可能將優選兵器的技術標准固定,國家再
通過法令將這些技術標准發放到所有的兵工廠。
盡管按今天的工業標准看,這些兵器的標准化仍舊是比較粗糙和初步的,但是,在
兩千多年前,秦人執著於統一標准,肯定是為了保證所有秦軍戰士使用的都是當時最優
秀的兵器。
秦軍的兵器製作得相當精緻。在青銅劍上有三條90多厘米長的棱線,將細長的劍身
分成八個面,手工要完成這樣的表面加工有很大的難度。
戈的圓弧部分加工得十分規整,箭頭上三個流線型的表面也完全對稱。
讓專家迷惑的是,某些天才的工匠製造出幾件這樣的兵器是可能的,但實際情況是,
兵馬俑坑中幾萬件兵器幾乎都是同樣的質量。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秦軍的數量超過了100萬。不僅如此,這支軍隊高度專業化,裝
備極其復雜的武器系統。在差不多同一時期的歐洲,亞歷山大的軍隊是5萬人左右,最為
強盛時的羅馬軍團也不過幾十萬人。
為一支100萬的軍隊提供兵器,是一個可怕的任務,在十年統一戰爭的歲月里,秦國
的兵器作坊肯定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地方,他們必須開足馬力,日以繼夜。問題在於,怎
樣才能既保證標准,又大批量生產呢?
仔細觀察這只戈的圓弧處,打磨的痕跡還清晰可見,手工打磨,會有交錯的磨痕,
那是銼刀往返摩擦造成的。奇怪的是,這些磨痕沒有交錯的痕跡。專家推測,秦軍青銅
兵器的表面加工很可能是用砂輪實現的。兩千多年前是否有砂輪還有待考古證據,即便
是用砂輪,靠手的感覺來完成這些弧形表面的加工,要讓成千上萬件兵器達到同一個標
准也是不可能的。
在兵馬俑坑中的兵器上面,刻著一些文字。這些文字和今天的漢字很相像。研究人
員發現,它們大多是人名,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一個人是「相邦呂不韋」。
呂氏春秋是秦國最重要的一本歷史文獻,它的編撰者就是呂不韋。呂不韋是當時秦
國的丞相,相當於今天的國家總理。呂氏春秋上說: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製造者
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透露的是秦國軍事工業的管理機密。呂不
韋作為內閣總理,是兵器生產的最高監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師,就是各兵工廠的廠長,
監制這只戈的廠長叫「蕺」。
在廠長的下邊是丞,類似車間主任,這位主任的名字叫「義」。
而親手製作這只戈的工匠,叫「成」。
專家由此推斷:秦國的軍工管理制度分為四級。從相幫、工師、丞到一個個工匠,
層層負責,任何一個質量問題都可以通過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責任人。我們已經無法知
道管理的細節,但秦國的法律對失職者的懲罰是非常嚴酷的,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
透過這些冰冷的青銅銘文,我們或許還能看到那個遙遠年代中一些普通人的命運。
這個叫Zhe的人做了好多年兵工廠的廠長,ZHE每天都要檢查兵器生產,他得向丞相
呂不韋負責。如果兵器質量有問題,按照秦國的法律,廠長首先遭受處罰。為了自己和
一家老小,他必須盡職盡責。
處在這個金字塔式的管理體系最底層的,是數量龐大的工匠。專家在銘文中一共發
現了16個工匠的名字。
在秦國的手工工場,工人一般都是終身制。無論如何,這個叫DIAO的工匠一生都得
在工場度過了。16年的勞作,「窵」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的坎坷。就是這些像「窵」一
樣的普通人,製造出了留到今天的這些精良兵器,從一絲不苟的加工痕跡上,我們至今
還能感受到他們粗糙的雙手和專注的目光。
秦國眾多的兵工廠能夠按照統一的標准大批量地製作高質量的兵器,金字塔式的四
級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證。當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仍然被荒蠻和蒙昧包圍的時候,而秦人就
以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智慧,創造出了那個時代最強大的兵器製造業。
I. 機械設計方面畢業論文
機械設計的水平對產品的質量、性能、研發時間和經濟效益等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機械設計方面畢業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淺談機械零部件設計的新思路
摘 要:機械零部件設計是人類為了實現某種預期目標而進行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人們以長期經驗積累為基礎,通過力學、數學建模及試驗等所形成的經驗公式、圖表、標准及規范作為依據運用條件性計算或類比等方法進行設計。傳統設計有很多局限性,因此筆者提出了機械零部件設計的新思路。
關鍵詞:機械;零部件;設計;新思路
機械零部件設計的傳統模式是採用手工計算及繪圖,雖然現在已有不少設計人員使用了計算機繪圖但基本上還停留在計算機繪圖的初級階段段有將計算機在機械零部件設計的優化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就使設計的准確性較差池因為設計思路的老套化,使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地出現問題設計不斷地修改、修正就使其效率更低。
1、設計核心思想――創新思維
1.1運用創造思維
設計者的創造力是多種能力、個性和心理特徵的綜合表現,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表達力、自控力、文化修養、理想信念、意志性格、興趣愛好等因素。它是社會前進、科技進步的基本動力之一,其中想像力和思維力是創造力的核心,它是將觀察、記憶所得信息有控制地進行加工變換,創造表達出新成果的整個創造活動的中心。設計者不是把設計工作當成例行公事,而是時刻保持強烈的創新願望和沖動,掌握必要創新方法,加強學習和鍛煉啟覺開發創造力,成為一個符合現代設計需要的創新人才。創造力的開發可從培養設計人員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士曾加創新實踐等方面進行。
1.2運用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是以欲解決的問題為中心,思維者打破常規,從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層次地考慮問題。通過提出各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途徑求出多種不同的答案,才從中選出最優解決方案的思維方式。例如若提出“將兩個零部件聯結在一起”的問題,常規的辦法有焊接、膠接、鉚接、捆綁、螺栓連接等各種各樣的常規方式。但運用發散思維思考以後,就可得到利用電磁力、摩擦力、壓合力、抽真空、冷凍等等方法。利用發散思維可能會找到更好的更優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技術創新和方案設計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3運用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建立在各類常規思維基礎上的。人腦在外界信息激勵下,將各種信息重新綜合集成產生新的結果的思維活動過程就是創新思維。機械零部件設計的過程是創新的過程。設計者應打破常規思維的慣例追求新的功能原理、新方案、新結構、新造型、新材料、新工藝等在求異和突破中體現創新。
2、科學地進行機械零部件設計
2.1把握機械零部件設計的主要內容
機械零部件設計是機械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機械總體設計的基礎。機械設備中的各種機構和構件及它的各種運動功能,都是通過機械零部件的精心設計、繪制出零部件的加工製造圖和各部件的裝配圖再通過機械製造過程中的精細加工及各合格零部件的組合裝配得以實現了機械設備的設計功能。
機械零部件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根據機械設備方案設計和總體設計的要求陰確零部件的工作要求、性能、參數等,選擇零部件的構形、材料、精度等,進行失效分析和工作能力計算,畫出零部件圖和部件裝配圖。機械產品整機應滿足由零部件設計所決定的機械零部件的綜合質量對強度、剛度、壽命、耐磨性、耐熱性、振動穩定性、精度、加工及裝配工藝性、維修、生產成本等方面的要求,還要滿足雜訊控制、防腐性能、不污染環境等環境保護要求和安全要求等。
2.2嚴格計算機械零部件的失效形式
機械零部件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正常工作而失效,其失效形式主要有斷裂、表面壓碎、表面點蝕、塑性變形、過度彈性變形、共振、過熱及過度磨損等。故在設計零部件時應首先進行零部件的失效分析預估失效的可能性採取相應措施,其中包括理論計算及計算準則。
常用的計算準則如下:一是強度准則。強度是機械零部件抵抗斷裂、表面疲勞破壞或過大塑性變形等失效的能力;二是剛度准則。剛度是指零部件在載荷的作用下,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三是振動穩定性准則。對於高速運動或剛度較小的機械,在工作時應避免發生共振;四是耐熱性准則。為了保證零部件在高溫下正常工作,應合理設計其結構及合理選擇材料,必要時須採用有效的降溫措施;五是耐磨性准則。耐磨性是指相互接觸並運動零部件的工作表面抵抗磨損的能力。當零部件過度磨損後,將會導致零部件失效報廢。只有綜合考慮才能最大可能地避免零部件的失效。
2.3正確選擇機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部件表面微觀幾何形狀誤差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是檢驗零部件表面質量的主要依據;其選擇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繫到產品的質量、使用壽命和生產成本。在機械零部件設計工作中表面粗糙度的選擇應用最廣的是類比法,此法簡便、迅速、有效。最常用的是與公差等級相適應的表面粗糙度。
在實際應用中,對於不同類型的機器,其零部件在相同尺寸公差的條件下對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有差別的。這就是配合的穩定性問題。對於不同類型的機器,其零部件的配合穩定性和互換性的要求是不同的。故在設計工作中,表面粗糙度的選擇歸根到底還是必須從實際出發,全面衡量零部件的表面功能和工藝經濟性才能作出合理的選擇。
2.4全面優化機械零部件設計方法
要充分運用機械學理論和方法包括機構學、機械動力學、摩擦學、機械結構強度學、傳動機械學等及計算機輔助分析的不斷發展,對設計的關鍵技術問題能作出很好的處理,一系列新型的設計准則和方法正在形成。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是把計算機技術引入設計過程環節,用計算機完成選型、計算、繪圖及其他作業的現代設計方法。
CAD技術促成機械零部件設計發生巨大的變化並成為現代機械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CAD技術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為:基於專家系統的智能CAD;CAD系統集成化,CAD與CAM(計算機輔助製造)的集成系統(CAD/CAM);動態三維造型技術;基於並行工程面向製造的設計技術(DFM);分布式網路CAD系統。
參考文獻:
[1]王月強:《現代機械產品的零部件設計創新研究》[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12(06)
[2]謝志坤/路平/史科科/劉伯聰:《輕量化技術在機床設計中的應用》[J]製造技術與機床,2012(12)
機械設計製造自動化探討
摘要:本文對機械自動化與傳統的機械製造技術進行了比較分析,指出了智能化的機械設計製造成為發展趨勢。機械自動化在機械製造上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多功能的有點,能夠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的多元化需求。本文中論述了機械自動化的設計的原理、優點與效益以及發展方向。
關鍵詞:機械製造自動化原則發展方向
1 機械製造自動化符合設計的原則
1.1 滿足對機器的功能要求。
任何一種產品的開發都是為了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為目的的,不同的產品具有不同的性能。任何機械設計都要能夠對輸入的物質、能量和信息進行處理,輸出需要的物質、信息和能量。機械自動化系統也應該具有這種功能,能夠對物質、信息和能量進行處理。機械自動化系統包括和機電一體化產品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內容,作為產品, 又包含著設計、 製造和特定的功能以滿足使用要求,而功能是由其內部有機聯系的結構所決定的。
1.2利用先進技術不斷創新。
根據產品或系統的功能不同,可對產品或系統進行分類。以物料搬運、加工為主,輸入物質、能量和信息,經過加工處理,主要輸出改變了位置和形態的物質系統稱為加工機。以能量轉換為主,輸入能量和信息,輸出不同能量的系統,稱為動力機,其中輸出機械能的為原動機。以信息處理為主,輸入信息和能量,主要輸出某種信息。
機械自動化系統除了具備上述必須的主功能外,還應具備其它內部功能,即 控制功能、動力功能、檢測功能、構造功能。基於上述的功能構成原理,既有利於設計或分析各種機械自動化的產品,又有利於開拓思路,便於創造發明和創新。
2 機械自動化系統的優點與效益
2.1生產能力和工作質量提高。
機械自動化產品具有信息自動控制和自動處理的功能,其檢測的精度和靈敏度有很大的提高,通過自動化控制系統能夠保證機械的能按照計劃完成動作,使製造過程不受操作者主觀因素的影響,保證最佳的工作質量和較高的產品合格率。同時,由於機械自動化產品實現了工作自動化,所以生產力大大提高。
2.2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機械自動化系統都有報警、監視、診斷和保護等功能。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過流、過壓、過載、短路等電力故障時,能夠自動停止工作,保護機械設備的完好,避免或減少人身事故,提高了設備的安全性。機械自動化產品由於採用電子元器件,減少了機械產品中的可動構件和磨損部件,從而使其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可靠性,故障率降低,壽命得到了延長。
2.3調整和維修方便,使用性能改善。
機械自動化產品在安裝調試時,可通過改變控製程序來實現工作方式的改變,以適應不同用戶對象的需要以及現場參數變化的需要。這些控製程序可通過多種手段輸入到機械自動化產品的控制系統中,而不需要改變產品中的任何部件和零件。對於具有存儲功能的機械自動化產品,可以事先存入若干套不同的執行程序,然後根據不同的工作對象,給定一個代碼信號輸入,即可按指定的預定程序進行自動工作。機械自動化產品的自動化檢驗和自動監視功能可對工作過程中出現的故障自動採取措施,使工作恢復正常。
2.4改善勞動條件,有利於自動化生產。
機械自動化產品自動化程度高,是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是將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的重要途徑,可以加速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農業自動化、交通自動化甚至是家庭自動化,從而可促進我國四個現代化的實現。
3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的發展方向
3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 世紀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這里所說的“智能化”是對機器行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人工智慧、運籌學、計算機科學、模糊數學、心理學、生理學和混飩動力學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擬人類智能,使它具有判斷推理、邏輯思維、自主決策等能力,以求得更高的控制目標。誠然,使機械自動化產品具有低級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則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2模塊化。
模塊化是一項重要而又艱巨的工程。 由於機械自動化產品種類和生產廠家繁多, 研製和開發具有標准機械介面、電氣介面、動力介面、環境介面的機械自動化產品單元是一項十分復雜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製集減速、智能減速、 電動機於一體的動力單元, 具有視覺、 圖像處理、 識別和測距等功能的控制單元以及各種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機械裝置。 這樣, 可利用標准單元迅速開發出新的產品,同時也可擴大生產規模。
3.3網路化。
網路技術的興起和飛速發展給科學技術、工業生產、政治、軍事、教育以及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各種網路將全球經濟、生產連成一體,企業間的競爭也趨於全球化。機械自動化的新產品一旦研製出來,只要其功能獨到,質量可靠,很快會暢銷全球。由於網路化的普及,基於網路的各種遠程式控制制和監測技術方興未艾,而遠程式控制制的終端設備本身就是機械自動化產品。現場匯流排和區域網技術使家用電器網路化已成大勢。
3.4微型化。
微型化指的是機械自動化向微觀領域發展的趨勢。國外將其稱為微電子機械繫統,或微機械自動化系統,泛指幾何尺寸不超過1 cm3的機械自動化產品,並向微米、納米級發展。微機械自動化產品體積小、耗能少、運動靈活, 在生物醫療、軍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微機械自動化發展的瓶頸在於微機械技術,微機械自動化產品的加工採用精細加工技術,即超精密技術,它包括光刻技術和蝕刻技術兩類。
4結論
現代機械自動化在設計和製造上具有多功能、高質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義,所以機械的設計、製造都是圍繞著機械自動化來進行的。機械自動化技術所面臨的共性關鍵技術是感測檢測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伺服驅動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介面技術、精密機械技術及系統總體技術等。設計人員不能只熱衷於技術引進,不能僅僅安心於作為新技術的傳播者, 而應該作為新技術產業化的創造者,為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開辟廣闊的天地。
參考文獻:
[1]吳俊松.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的發展方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1):45-46.
[2]羅碧龍.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發展方向的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3(8):105-106.
[3]劉超.我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發展方向研究[J].河南科技,2013(6):66-67.
J. 機械設計畢業論文怎麼寫的
機械畢業論文格式範例 第一、構成項目 畢業論文包括以下內容: 封面、內容提要與關鍵詞、目錄、正文、注釋、附錄、參考文獻。其中「附錄」視具體情況安排,其餘為必備項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參考文獻後加「後記」。 第二、各項目含義 (1)封面 封面由文頭、論文標題、作者、學校名稱、專業、年級、指導教師、日期等項內容組成。 (2)內容提要與關鍵詞 內容提要是論文內容的概括性描述,應忠實於原文,字數控制在300字以內。關鍵詞是從論文標題、內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現論文主題的、具有實質意義的詞語,通常不超過7個。 (3)目錄 列出論文正文的一二級標題名稱及對應頁碼,附錄、參考文獻、後記等對應的頁碼。 (4)正文 正文是論文的主體部分,通常由緒論(引論)、本論、結論三個部分組成。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確標示。 (5).注釋 對所創造的名詞術語的解釋或對引文出處的說明,注釋採用腳注形式。 (6)附錄 附屬於正文,對正文起補充說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圖形等形式。 (7)參考文獻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使用過的文章、著作名錄。 4、畢業論文格式編排 第一、紙型、頁邊距及裝訂線 畢業論文一律用國家標准A4型紙(297mmX210mm)列印。頁邊距為:天頭(上)30mm,地腳(下)25mm,訂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裝訂線在左邊,距頁邊10mm。 第二、版式與用字 文字、圖形一律從左至右橫寫橫排,1.5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欄編輯,使用規范的簡化漢字。忌用繁體字、異體字等其他不規範字。 第三、論文各部分的編排式樣及字體字型大小 (1)文頭 封面頂部居中,小二號行楷,頂行,居中。固定內容為「成都中醫葯大學本科畢業論文」。 (2)論文標題 小一號黑體。文頭居中,按小一號字體上空一行。(如果加論文副標題,則要求:小二號黑體,緊挨正標題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號) 論文標題以下的行距為:固定值,40磅。 (3)作者、學院名稱、專業、年級、指導教師、日期 項目名稱用小三號黑體,後填寫的內容處加下劃線標明,8個漢字的長度,所填寫的內容統一用三號楷體,各佔一行,居中對齊。下空兩行。 (4)內容提要及關鍵詞 詳細請參考: http://www.cnjijia.com/shownews.asp?id=656 我是中國機械加工網( www.cnjijia.com )站長,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