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安全裝置和防護裝置
安全防護是通過採用安全裝置或防護裝置對一些危險進行預防的安全技術版措施。安全裝置權與防護裝置的區別是:安全裝置是通過其自身的結構功能限制或防止機器的某些危險運動,或限制其運動速度、壓力等危險因素,以防止危險的產生或減小風險;而防護裝置是通過物體障礙方式防止人或人體部分進入危險區。究競採用安全裝置還是採用防護裝置,或者二者並用,設計者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安全裝置是消除或減小風險的裝置。它可以是單一的安全裝置,也可以是和聯鎖裝置聯用的裝置。常用的安全裝置有聯鎖裝置、使動裝置、止—動操縱裝置、雙手操縱裝置、自動停機裝置、機器抑制裝置、限制裝置、有限運動裝置等。
㈡ 安全使用農葯基本原則,都有哪些
安全使用農葯基本原則,都有哪些?為防治蔬菜蚜蟲和捲心菜毛蟲,在葉面和生長點噴葯,在葉面噴葯,防治甜瓜炭疽病,在葉背噴葯防治蚜蟲。這種害蟲可以有效地延緩害蟲和殺蟲劑抗葯性的發生,有效地減少農葯的使用量,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害蟲的施葯時間和防治。不要等到害蟲普遍發生。浪費人力。金融資源造成經濟損失。
購買假冒偽劣產品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會損失我們的財產和勞動力。我們不能廉價買假貨。注意用量和組合: 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按照使用說明進行稀釋,合理組合使用,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其他農葯的作用。不要以為大劑量服用會有好處。更換農葯: 在使用過程中,應交替使用。無論是在農業還是水產養殖業中,都要注意葯物的替代和交替使用,否則就會產生抗葯性。
㈢ 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的還原現場
空氣中彌漫恐怖氣氛和死屍的惡臭
1984 年12月2日午夜到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爾市,大地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人們還沉浸在美好的夢鄉里。沒有任何警告,沒有任何徵兆,一片「霧氣」在博帕爾市上空蔓延,很快,方圓40平方公里以內50萬人的居住區已整個兒被「霧氣」形成的雲霧籠罩了。人們睡夢中驚醒並開始咳嗽,呼吸困難,眼睛被灼傷。許多人在奔跑逃命時倒地身亡,還有一些人死在醫院里,眾多的受害者擠滿了醫院,醫生卻對有毒物質的性質一無所知。
多年後,有人這樣寫道:「每當回想起博帕爾時,我就禁不住要記起這樣的畫面:每分鍾都有中毒者死去,他們的屍體被一個壓一個地堆砌在一起,然後放到卡車上,運往火葬場和墓地;他們的墳墓成排堆列;屍體在落日的余暉中被火化;雞、犬、牛、羊也無一倖免,屍體橫七豎八地倒在沒有人煙的街道上;街上的房門都沒上鎖,卻不知主人何時才能回來;存活下的人已驚嚇得目瞪口呆,甚至無法表達心中的苦痛;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恐懼的氣氛和死屍的惡臭。這是我對災難頭幾天的印象,至今仍不能磨滅。」
混亂,從最開始就是災難的一部分。那時,普瑞任博帕爾警察局局長,他回憶說:「1947年印度分治慘案發生的時候,我並不在場。但是,我聽說了那個故事:人們只是驚惶的四處逃命。我在博帕爾看到的這一幕著實可以和那時候的那種驚慌混亂相比了。」
「空氣中彌漫著劇毒氣體。雖然實際上人們都是朝相反的方向跑的。但是我還是跑向殺蟲劑廠。大概是晚上12點左右我到了工廠,我問那裡的工作人員泄漏的是什麼氣體,用什麼方法可以解毒。但是他們沒有回答我的任何問題。直到凌晨三點的時候,才有人從工廠來到警察局告訴我那種泄漏的氣體是異氰酸甲酯。我從日常記錄簿上撕下來一張紙,把這幾個字寫在上面。我現在還保存著這張紙,留作紀念。」
人禍,人禍,還是人禍
到底是什麼氣體能夠含有如此劇毒,導致如此慘重之後果?一連串的證據表明,在這個事件的發生、發展以及善後過程中,聯合碳化物(印度)公司一再犯錯,導致這起事故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重的中毒事件。
博帕爾事件是發達國家將高污染及高危害企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一個典型惡果。事故發生後,美印雙方就誰是主要責任者問題展開了唇槍舌劍的爭論。最後,這樁案子以美國的巨額賠款了結。其實,無論雙方怎樣爭辯,人們只要把博帕爾農葯廠的安全裝置和美國本土上類似工廠的安全裝置做一個對比,就會對此問題一目瞭然。美國本土的這類工廠都設有先進的電腦報警裝置,並大都遠離人口稠密區,而博帕爾農葯廠只有一般性的安全措施,周圍還有成千上萬的居民。
20世紀後半葉,公害問題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關注,人們對此談虎色變,十分敏感。由於對此制定的環境標准越來越高,致使很多企業都把目標轉向了環境標准相對不高的發展中國家。這些企業利用一些發展中國家為獲取較大的經濟利益熱衷於吸引外資,重視技術和設備,忽視安全和環境保護,把一些發達國家幾乎不允許設立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就是所謂的「工業的重新布局」——把污染企業從受控制區域向不受控制區域轉移,被稱為「污染天堂」理論。這種理論認為:貧困、工業缺乏和對環境服務要求不高,表現為傾廢設施經濟價格不高。一個國家如有豐富的「自凈」能力的資源,有足夠的自凈潛力,「清潔」工業就會相對不發達;如果「自凈」能力枯竭,則「骯臟」工業衰竭,而「清潔」工業發達。目前,這種「污染天堂」戰略正受到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和環保組織的尖銳批評。
災難的源頭:管理錯誤+工人失誤
危險是在災難發生的前一天下午產生的。在例行日常保養的過程中,由於該公司殺蟲劑工廠維修工人的失誤,導致了水突然流入到裝有MIC氣體的儲藏罐內。MIC 是一種氰化物,一旦遇水會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這次有水滲入載有MIC的儲藏罐內,令罐內產生極大的壓力,最後導致罐壁無法抵受壓力,罐內的化學物質泄漏至博帕爾市的上空。
其實,儲藏罐內的MIC氣體儲量本身就值得懷疑。「MIC是一種化學過渡態物質,每個人都知道儲藏它意味著要面臨很大的危險。所以沒有人敢管理大量的MIC氣體,也沒有人敢長時間的儲藏它」。事發當晚負責交接班工作的奎雷施說。他說,「公司在管理這種氣體的時候太過於自負了,從來沒有真正的擔心這種氣體有可能引發的一系列的問題。」而據調查,事實是,當時公司在殺蟲劑銷售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於是盡力削減安全措施方面的開支。在常規檢查的過程中出現險情時,殺蟲劑廠的重要安全系統或者發生了故障或者被關閉了。
毒氣泄漏過程中,未教市民如何逃生
在事發之後,該工廠仍沒有盡到向市民提供逃生信息的責任;他們對市民的生命有著驚人的漠視。盡管向警察報告情況花了三個小時的時間,工廠的管理者仍有足夠時間把所有的工人轉移到安全地帶。「沒有一個從工廠逃出來的人死亡,原因之一就是他們都被告知要朝相反的方向跑,逃離城市,並且用蘸水的濕布保持眼睛的濕潤」,奎雷施說。但是當災難迫近的時候,公司卻沒有對當地居民做出任何警告,當毒氣從儲藏罐中泄漏出來的時候,他們沒有給予博帕爾市民最基本的建議——不要驚慌,要待在家裡並保持眼睛濕潤。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公司迅速決定把災難的嚴重性和影響故意說得輕微些,想以此來挽回形象。災難過後的幾天,公司的健康、安全和環境事務的負責人捷克森布朗寧仍舊把這種氣體描述為「僅僅是一種強催淚瓦斯」。甚至在災難的即時後果——幾千人死亡,更多人將一生被病魔纏繞 ——被公布後,公司還是繼續著相同的做法。
慘案發生後,未向醫院提供毒氣信息
事發後的救助也不能說是成功的,當時唯一一所參加救治的省級醫院是海密達醫院。該醫院的薩特帕西醫生對2萬多具受難者的屍體進行了屍體解剖,結果表明 「從氣體中毒者的屍體中我們可以找到至少27種有害的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只可能來源於他們所吸入的有毒氣體。然而,公司卻沒有提供任何信息說明該氣體含有這些化學成分。」 這位醫生說,「即使在今天也沒有人知道正確治療MIC氣體中毒的方法」,「由於公司處理這種氣體已經有數十年的時間了,聯合碳化物公司有責任向公眾和醫療組織建議治療MIC氣體中毒的一系列措施。但是我們沒有收到任何由該公司提供的關於治療措施的信息。」公司的調查信息,包括1963 年和1970年在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進行的調查信息,都被視為「商業秘密」而一直沒有公開。
㈣ 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打葯時要採取哪些安全措施
一、注意檢查噴霧器
噴霧器是否漏水,進水口是否用蓋子擰緊後漏水,開關、水帶是否漏水,一定要詳細檢查,防止葯水流到人身上。如果是機動或電動噴霧器更應詳細檢查動力是否有問題。
二、注意個人防護
在使用高效低毒農葯的基礎上,為了安全,還要穿長衣褲,避免農葯水直接接觸皮膚,以免發生皮膚灼傷或進入人的毛細孔,要順風打葯,人倒退。
三、注意農葯復配
現在農民朋友一次打葯要用幾種。有的能直接配,有的直接配時會起化學反應,像殺菌劑的三氯異氰尿酸和有機磷直接對配時會燃燒、傷人或把噴霧器燒毀,因此配葯時,一定要按說明先配成母液再對水。
四、要弄清農葯的成分
現在的農葯商品名較多,復配葯較多,要弄清葯裡面的成分,以免重復配葯而增加了葯量,造成了浪費。
五、施葯時間
因病蟲害發生危害一般在上午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後,但有的在雨前或澆地前,有的在雨後或澆地後,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施葯時間。
六、防治抓住關鍵時期
每種病蟲害的發生受季節、溫度、環境的限制,有一定的規律,要根據當地的病蟲測報和實地病蟲發生危害情況,抓住正確防治時期,才能做到葯到病蟲除。
㈤ 請問用農葯的時候有哪些安全防護要求
為防止農葯在運輸、貯存、配製和使用過程中致人急性中毒而採取的保護措施。農葯中毒有生產性中毒和非生產性中毒之分,安全防護措施主要指為防止生產性中毒所採取的措施。農葯進入人體通常有經鼻腔進入呼吸道、經口腔進入消化道,以及直接與人體表皮和眼接觸3條途徑。親脂性的有機合成農葯,大多數能通過皮膚、眼睛進入體內。揮發性較強的農葯或噴撒時的霧滴和粉塵,以及包裝材料破損散漏所產生的農葯粉塵,容易由呼吸道吸入。一般情況下從口腔進入發生中毒的危險性最大。農葯急性毒性程度的表示方法分為急性經口毒性和急性經皮毒性,均用每千克體重所攝入或接觸到的農葯毫克數來表示。通常以供試動物(大鼠、小鼠、白鼠、兔等)群體死亡50%所需農葯的劑量作為毒性量度的互比參數,用LD50表示。如甲基對硫磷(見對硫磷)對大鼠的急性經口毒性為LD50=14毫克/千克。氣體農葯的毒性指標則以有毒氣體在空氣中達到50%供試動物死亡的濃度(每立方米空氣中的毫克數)來表示。防護方法及用具農葯的安全防護基本採取隔離法。即阻止農葯及其飄散物同人體接觸。通常採用的工具有防護鏡、防護面罩、防毒口罩、手套、防護服和長統靴等。對有毒氣體則使用帶有濾毒罐的防毒面罩。現場配製農葯也採用隔離式防護,隔離式全自動稀釋配製裝置已有使用。對各種類型的農葯必須作出醒目標記,有毒的農葯採用適當的警戒色。農葯的存放和保管,要有專門場所和專人負責。農葯的包裝材料應集中銷毀和深埋。在噴撒過有毒農葯的田塊周圍設置警戒區和規定禁止放牧時間。在噴葯作業現場,應設置清洗用具和中毒急救用品,如簡易噴淋洗滌裝置、洗凈劑、洗眼器以及解毒葯、輸氧裝置等。施葯前須通知鄰近的醫務人員,以便發生中毒事故時可及時進行急救。一種用於解毒的自動急救注射器已研製成功。
㈥ 對於農葯的存放,如何安全有效
恰當存放儲藏農葯,不但能夠保證 農葯不霉變、不無效,還能夠保證 人和動物安全性。提示我們在存放農葯時要留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防揮發因為大部分農葯具備揮發性,存儲農葯要留意實施密封性對策,防止揮發減少葯力,環境污染,傷害身體健康。
七防光照日曬用深棕色水瓶座裝著的農葯一般必須遮光儲存。比如,辛鹽酸農葯就怕光照。需遮光儲存的農葯,若長期性見光暴曬,便會造成農葯溶解霉變和無效。比如溶劑農葯經日曬後,乳狀液特性下降,葯力減少。因此在儲存時務必防止光照日曬。
八污染治理自然環境對已無效或多餘的小量農葯不能在田間隨處偷倒,更不可以倒進水塘、溪流、江河或深水井。也無法任意增加應用農葯的濃度值後應用,應採用掩埋解決。防止環境污染。
㈦ 噴灑農葯需要戴什麼防護用具
全面罩防毒面具。
打農葯使用防毒面具,最好是選擇全面罩防毒面具搭配無機綜合性氣體濾毒罐,這是因為全面罩防毒面具相比半面罩防毒面具不但可以將人體口鼻覆蓋住,還能夠有效的保護面部皮膚和眼睛,而噴灑農葯的時候毒液很容易濺到人體皮膚上,因此使用全面罩防毒面具可以獲得全面的面部防護作用。
農葯多數是無機化合物,因此採用b型1號無機氣體綜合濾毒罐是最合適不過,b型1號無機氣體綜合濾毒罐可以吸收大部分的無機氣體及蒸汽,完全可用來吸收農葯揮發產生的毒氣。
(7)設計農葯的安全裝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晚冬早春氣溫較高的時段,害蟲的取食量與呼吸強度大於陰冷天氣,噴到蟲體上的葯液被帶到體內的相對多些,有利於發揮毒殺作用。
2、用葯量要適當:在夏季按常規用量施葯,害蟲往往食葯而死亡。在晚冬早春天氣,由於氣候因素,農葯發揮葯效較慢,因此葯效低時可適當提高濃度,具體根據氣溫高低而定,但通常不超過常規用葯量的50%。
3、冬季和早春施用農葯,農葯的降解速度變慢,農葯在作物體內的殘存期也相對延長,防治作物病蟲害時,應特別注意延長農葯的安全間隔期,以確保人體健康。
㈧ 安全裝置由哪些種類
在2007年11月10日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印發《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目錄(試行)》和《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專篇編制導則(試行)》的通知(安監總危化〔2007〕225號)中,對安全裝置列出了目錄:
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目錄
(試行)
說明
一、安全設施的含義
指企業(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將危險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以及預防、減少、消除危害所配備的裝置(設備)和採取的措施。
二、安全設施的分類
安全設施分為預防事故設施、控制事故設施、減少與消除事故影響設施3類。
三、適用范圍
本目錄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新建、改建、擴建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裝置和設施,以及伴有危險化學品產生的化學品生產裝置和設施的建設項目安全評價和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及竣工驗收。
⒈預防事故設施
⑴檢測、報警設施
壓力、溫度、液位、流量、組份等報警設施,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氧氣等檢測和報警設施,用於安全檢查和安全數據分析等檢驗檢測設備、儀器。
⑵設備安全防護設施
防護罩、防護屏、負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動、限速、防雷、防潮、防曬、防凍、防腐、防滲漏等設施,傳動設備安全鎖閉設施,電器過載保護設施,靜電接地設施。
⑶防爆設施
各種電氣、儀表的防爆設施,抑制助燃物品混入(如氮封)、易燃易爆氣體和粉塵形成等設施,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
⑷作業場所防護設施
作業場所的防輻射、防靜電、防噪音、通風(除塵、排毒)、防護欄(網)、防滑、防灼燙等設施。
⑸安全警示標志
包括各種指示、警示作業安全和逃生避難及風向等警示標志。
⒉控制事故設施
⑹泄壓和止逆設施
用於泄壓的閥門、爆破片、放空管等設施,用於止逆的閥門等設施,真空系統的密封設施。
⑺緊急處理設施
緊急備用電源,緊急切斷、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卻等設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氣體、反應抑制劑等設施,緊急停車、儀表聯鎖等設施。
⒊減少與消除事故影響設施
⑻防止火災蔓延設施
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牆、防爆門等隔爆設施,防火牆、防火門、蒸汽幕、水幕等設施,防火材料塗層。
⑼滅火設施
水噴淋、惰性氣體、蒸氣、泡沫釋放等滅火設施,消火栓、高壓水槍(炮)、消防車、消防水管網、消防站等。
⑽緊急個體處置設施
洗眼器、噴淋器、逃生器、逃生索、應急照明等設施。
⑾應急救援設施
堵漏、工程搶險裝備和現場受傷人員醫療搶救裝備。
⑿逃生避難設施
逃生和避難的安全通道(梯)、安全避難所(帶空氣呼吸系統)、避難信號等。
⒀勞動防護用品和裝備
包括頭部,面部,視覺、呼吸、聽覺器官,四肢,軀干防火、防毒、防灼燙、防腐蝕、防雜訊、防光射、防高處墜落、防砸擊、防刺傷等免受作業場所物理、化學因素傷害的勞動防護用品和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