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促進血凝和抗凝的方法
血液的抗凝因素有:肝素、除去血槳中的Ca2+(常用枸櫞酸鈉). 促凝的因素:
1、生物因素:如維生素K1、腎上腺素。
2、 物理因素:如紗布、葯棉、明膠海棉、溫熱生理鹽水。
凝血酶原轉變為凝血酶的過程。凝血第一步中被激活的第X因子和第V因子以及鈣離子作用於凝血酶原使凝血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異亮氨酸的鍵發生斷裂而形成凝血酶。這一步的反應是迅速的。
(1)抗凝血實驗的改進裝置擴展閱讀:
凝血因子:
血液和組織中直接參與凝血的物質統稱為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公認的凝血因子共有12種,國際命名法用羅馬數字編號。此外,還有前激肽釋放酶,激肽原以及來自血小板的磷脂等也都直接參與凝血過程。
凝血因子中,因子IV是離子,其餘凝血因子均是蛋白質,其中因子II、VII、IX、X、XI、XII均為蛋白內切酶。通常在血液中因子II、IX、X、XI、XII都是以無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須經過激活才具有活性,被激活的酶稱為這些因子的活性型。
❷ 如何制備抗凝血
檸檬酸鈉與血中鈣離子形成難解離的可溶性絡合物,而阻止血液凝固,但僅用於體外抗凝血,而且使血中鈣離子減少,必要的時候要添加鈣離子。
肝素鈉在體內外均有抗凝血作用,我們自己實驗室做實驗用的是肝素鈉。
❸ 如何檢測抗凝血效果
【摘要】 目的 比較病人用EDTA抗凝血和枸櫞酸鈉抗凝血檢測PT、INR結果的差異。方法 120位受試對象用枸櫞酸鈉和EDTA抗凝各采兩管血,分離血漿後在STAGO儀器上檢測PT,對兩種抗凝方式所得PT、INR結果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分析其相關性及其結果間有無顯著性差異。結果 以枸櫞酸鈉法測得PT為y,EDTA法測得PT為x,兩者間PT線性方程為y=0.86x-2.8,R2=0.97,PT結果相關性好,但差異有顯著性。INR線性方程為y=0.95x+0.03,R2=0.98,相關性好且差異無顯著性。討論 EDTA抗凝血漿檢測PT在臨床上是可接受的,但前提條件是應建立自己的參考區間,報告INR結果時還應統計EDTA抗凝血的MNPT(正常人平均PT),根據公式INR=(PT/MNPT)ISI計算INR值。
【關鍵詞】 EDTA; 凝血酶原時間
現階段進行凝血項目檢測都是用枸櫞酸鈉抗凝,抽取血液量與枸櫞酸鈉的比例是9:1,在真空采血管中包含固定量的0.3 ml抗凝劑,真空采血管內的負壓保證了從血管中吸出2.7 ml血液。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偶爾會發生血液量不足的問題,比例發生改變會影響凝血結果[1]。使用EDTA抗凝管可能會解決這個問題,因為EDTA粉末在抗凝過程中幾乎不對血液造成稀釋,也就不會發生稀釋比例的改變。本文研究在於詮釋用EDTA抗凝時所測得的PT、INR結果與枸櫞酸鈉抗凝時的相關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儀器和試劑 Stago 公司生產的STA型全自動凝血分析儀,使用Stago 公司配套試劑,配套質控品。Dade-Behring公司生產的INR校準血漿;
1.2 標本來源 收集本院健康體檢者標本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齡20~53歲;收集本院心胸外科心臟瓣膜置換術後及其它原因致PT延長病人標本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21~55歲。
1.3 實驗方法
1.3.1 枸櫞酸鈉抗凝血MNPT的計算 同一儀器使用不同生產廠家、不同批號的凝血活酶試劑所計算出的正常人平均PT(MNPT)值是不一樣的,故我們應重測所用凝血活酶試劑匹配的儀器MNPT值,而不應使用生產廠家給我們提供的MNPT值[2]。計算MNPT需要至少20份正常血漿。本實驗我們挑選60名健康體檢者,經過儀器測試PT值,剔除>2S的數據, 經統計學處理,計算得出枸櫞酸鈉抗凝血的MNPT值。
1.3.2 EDTA抗凝血MNPT的計算 60名健康體檢者的EDTA抗凝血,測試PT結果後,剔除>2S的數據, 經統計學處理,計算得出EDTA抗凝血的MNPT值。
1.3.3 Local ISI(儀器區域國際敏感指數)的建立 儀器不可使用試劑說明書上附帶的ISI值,因為此ISI值是試劑製造商用手工方法所測出的,並非是實驗室儀器對所用批號凝血活酶試劑的Local ISI[3],所以要重新建立Local ISI。用已標注INR值的校準血漿復溶後,在Stago儀器上測PT 2~3次,得出PT秒數均值,INR=(PT/MNPT)Local ISI,將枸櫞酸鈉及EDTA抗凝血各自的MNPT結果及已知的INR結果代入上式,即可求出Local ISI=lgINR/(lgPT-lgMNPT),故能分別求出兩種抗凝方式各自的Local ISI。
1.3.4 PT、INR的檢測 本院健康體檢者標本60例,本院心胸外科心臟瓣膜置換術後及其它原因致PT延長病人標本60例用枸櫞酸鈉和EDTA抗凝管各抽一管血,3 500 r/min離心5 min,以制備乏血小板血漿,在4 h內完成檢測。根據公式INR=(PT/MNPT)Local ISI,得到INR值。
1.4 統計學方法 對枸櫞酸鈉和EDTA抗凝所得的各120份標本的PT、INR結果進行線性回歸統計,分析其相關性,並用配對t檢驗分析兩者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
2 結 果
2.1 MNPT結果 櫞酸鈉抗凝血MNPT為13.8 s,EDTA抗凝血MNPT為18.6 s。
2.2 Local ISI結果 櫞酸鈉抗凝血Local ISI為1.24,EDTA抗凝血Local ISI為1.33。
2.3 枸櫞酸鈉抗凝血的PT結果為y,EDTA抗凝血的PT結果為x,結果見表1。經線性回歸統計,兩者間PT線性方程為y=0.86x-2.8,R2=0.97, PT結果相關性好,經配對t檢驗,t=-29.8,P=0.0<0.05, 差異有顯著性。
2.4 枸櫞酸鈉抗凝血的INR結果為y,EDTA抗凝血的INR結果為x,結果見表1。經線性回歸統計,兩者間INR線性方程為y=0.95x+0.03,R2=0.98, INR結果相關性好,經配對t檢驗,t=0.699,P=0.492>0.05,差異無顯著性。表1 枸櫞酸鈉與EDTA抗凝血的PT、INR檢測結果
3 討 論
3.1 研究發現PT、INR結果間是有相關性的,在臨床上使用EDTA抗凝管檢測PT是可行的。但同時也發現,PT結果間差異有顯著性,兩種抗凝方式下PT的生物參考區間是不同的,所以要建立EDTA抗凝下PT的參考區間。INR結果間差異無顯著性,因為我們重新計算了EDTA抗凝下的MNPT,從上述結果可見,EDTA抗凝下的MNPT比枸櫞酸鈉抗凝下MNPT要長,通過PT/MNPT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EDTA抗凝下PT的延長,INR結果有良好的相關性。因此我們可以報告INR結果或者通過公式換算PT結果y=0.86x-2.8。
3.2 PT結果間的差異主要是因為標本的稀釋不同造成的,因為枸櫞酸鈉抗凝管中存在0.3 ml抗凝劑,血液:抗凝劑=9:1,而EDTA管中抗凝劑是固體粉末,加入血液後幾乎不對血液稀釋,因而抽取血液量的多少十分關鍵,這也是分析前質量控制的一個環節。
3.3 使用EDTA抗凝血的優勢在於抗凝管可與血液學分析使用同一管血液,血樣進行完血液學分析後可分離血漿,用於凝血項目檢測,便於檢驗科儀器自動化的建立。使用一管血液不僅節省抗凝管,而且病人沒有必要抽取更多管血液,也便於醫療廢棄物的處理,不會因為血量的多少造成稀釋不同而影響結果。
3.4 本文使用經過計算的EDTA抗凝下的Local ISI,與枸櫞酸鈉抗凝下的Local ISI是不一樣的,因為現階段沒有EDTA抗凝下的INR定值血漿存在,以後若有INR定值血漿來校準ISI會使得EDTA抗凝的使用更方便,更有市場。
【參考文獻】
[1] 徐愛麗,毛慶民,張樂研.標本採集量對PT、APTT檢測結果的影響[J].臨床軍醫雜志,2007,35(6):913.
[2] 倪贊明,徐明光,王曉明,等.凝血酶原時間ISI/INR系統測定中的一些問題及改進意見[J]檢驗醫學,2006,21(5):492�495.
[3] 許蕾,王學鋒,李泳,等.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中建立儀器區域國際敏感指數的實驗控討[J]檢驗醫學,2004,19(5):441�443.
❹ 根據血液凝固過程,舉幾個常見的抗凝及促凝措施。
抗凝葯:一,血小板聚集抑制劑 如:阿斯匹林片,二、抗凝血酶 如:華法林鈉(香豆素類)三、其它抗凝血葯 如:肝素鈉 肝素鈣
促凝葯:有凝血因子 纖維蛋白原 凝血酶原 維生素K,6-氨基乙酸
❺ 如何制備抗凝血
通過影響凝血過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過程的葯物。可用於防治血管內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正常人由於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統和抗凝及纖溶系統,所以血液在血管內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終自由流動完成其功能,但當機體處於高凝狀態或抗凝及纖溶減弱時,則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常用的抗凝血葯有:①肝素。在體內外均有很強的抗凝作用,這是通過抗凝血酶Ⅲ來實現的,對凝血過程的多個環節均有抑製作用,其作用迅速,只能靜脈給葯,常用於需迅速抗凝治療者或用作口服抗 凝 劑前用葯 ,當用量過多引起出血時,可用等量魚精蛋白中和。②口服抗凝血葯。常用的有雙香豆素 、華法令和新抗凝等,通過拮抗維生素K使肝臟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減少而抗凝,因為用葯開始體內仍有足量凝血因子,故只有當這些因子耗盡後才能發揮抗凝作用,所以其作用開始較慢,但作用持續時間較長,適用於需較長時間抗凝者如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當用量不當引起出血時 ,除給維生素K外,最主要的是輸新鮮血以補充凝血因子。此外蛇毒溶栓劑如去纖酶、抗栓酶和清栓酶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血管再通。抗血小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鮮參戰板葯如阿斯匹林和潘生丁等對防止血栓形成有效。
❻ 加入鈣離子的抗凝血實驗中,為何血液不發生凝固且無纖維蛋白絲
如果抗凝劑不是鈣離子的螯合劑的話(例如肝素),此實驗肯定失敗。因為這類抗凝劑不是通過消耗游離鈣離子來阻止凝血途徑的,所以即使你加入再多的游離鈣離子也不會產生凝血,自然就不會有纖維蛋白絲產生。
❼ 機體中的抗凝和血凝系統是怎樣維持相對平衡的
血栓
血栓血液些發聚集形團塊影響血液流現血栓原主要血液改變、血管內皮受損血流流速度改變
血液改變
任何原導致血板增加、凝血增加、抗凝血減少、纖維蛋白溶解酶數量減少等原能導致血栓現
見導致血液改變素:齡增高、血液循環現凝血酶、內毒素、免疫復合物、纖維蛋白原等;先性凝血增高或結構異異纖維蛋白原血症引起血栓;工臟、工瓣膜、工血管、體外循環凝血激導致血栓形;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循環組織損傷、染、敏毒素、腫瘤細胞、免疫復合物、內毒素血症、炎症都促使組織釋入血液循環導致血栓形
血流素
血流速度變慢、淤滯血凝血栓形重要機制力衰竭、靜脈受壓、期卧床易引起肢靜脈血栓形血管脈粥硬化等素狹窄、受壓彎曲、血管叉、瓣膜等原導致血流紊亂造渦流血細胞渦流內滯留間促進血栓形
血液及血漿黏稠度增高:血液溫度37℃降至22℃其黏度增高60%-70%血纖維蛋白原增高、球蛋白增高、血脂增高均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栓形增加
血管素
高血壓、高血糖、放射線、氧化碳毒、血乳酸增高、茶酚胺增高、病毒、細菌、內毒素、凝血酶、腫瘤壞死等及免疫復合物、補體激產物、白介素等都能導致血管受損引起血栓重要原
血管受損血管內皮細胞組織暴露引起血板黏附、聚集形血板血栓
血栓讓血管梗阻
體血管命通道體血管系統由脈靜脈連接封閉循環系統全身血管單根排列全約15萬公繞赤道4圈全身血液24循環總程約26.4萬公比江、黃河度相加總要20倍
血液具凝血及抗凝血兩相互拮抗系統兩系統維持態平衡使血液始終保持流液體狀態循環往復流息通流體所需脂肪、蛋白質、糖氧氣等營養物質源源斷傳送體內各組織器官旦某種原破壞種平衡(例:某些營養物質剩血管內發淤積)使凝血系統作用增強血液凝固血栓血管內築道河壩使血管河道梗阻形血栓
速客危害
血栓聽起專業性挺強名字似乎與普通關說肌梗塞腦梗塞沒說知道
血栓發病率高危害更甚資料統計血栓栓塞性疾病導致死亡已佔全球總死亡數51%遠遠超腫瘤傳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造死亡我每血栓栓塞主要表現腦卒肌梗塞所導致死亡數約260萬平均每12秒死亡1
血栓血液速客使血液河道斷流並引起遠端相應臟器嚴重缺血造系列致殘性甚至致死
作種嚴重周圍血管疾病血栓種發病范圍非廣泛全身性疾病影響肢、肢、內臟血管頸脈血栓發於臟部位現肌梗塞;發部造腦梗塞;發於肢則導致肢深靜脈血栓及脈血栓街遇截肢少認骨癌或外傷所致其實許肢血管栓塞造惡
血栓危害表現
據津醫科血管外科專家吳義主任醫師介紹般比較重視腦血栓治療肢體血栓特別肢血栓缺乏足夠認識
說血栓靜脈血栓脈血栓兩類肢血栓肢靜脈血栓肢脈血栓兩種其見肢深靜脈血栓(肢DVT)
肢DVT種見疾病發於髂靜脈、股靜脈突發肢腫脹見
單側肢體旦現腫脹或肢腿現疼痛症狀應考慮肢血栓形能性
血栓其體同部位現表現腦血栓形指腦脈顱內處段管壁病變基礎形血栓致使產昏、痛、昏迷、癱瘓等肌梗塞形指由於冠狀脈粥硬化使臟脈血管狹窄閉塞引起劇烈胸痛、汗淋漓、面色蒼白、休克甚至死亡;肢DVT形腿部現嚴重浮腫、疼痛及肢體障礙進引發肺栓塞危及命
靜脈曲張、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脈(靜脈)炎
形原:勞累、受寒(冷水激)、受涼血脈阻滯阻塞通
疾病發展:爛腿骨壞死截肢
血栓誘發肌梗塞
肌梗塞指肌缺血性壞死由於血栓阻塞冠狀脈血管致使血流急劇減少或斷使相應肌現嚴重持久急性缺血終導致肌缺血性壞死發急性肌梗塞病臨床持久胸骨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清肌酶升高及電圖反映肌急性損傷、缺血壞死系列特徵性演變並現律失、休克或力衰竭搶救及直接導致死亡
血栓誘發風
腦梗死包括血栓腦栓塞兩種同機制引起血管阻塞即說風腦血栓指病理狀態腦血管某部位自發形血栓造腦部血管堵塞、血液流通暢腦梗指腦血栓形血栓脫落引起血管堵塞二者都造血液流通障礙腦缺血缺氧腦細胞壞死或者現腦血管破裂血情況導致昏迷、省事、伴口角歪斜、語言利、半身遂等病症
血栓誘發腎衰竭
血栓任何血管內同血栓能夠脫落隨血液流血栓堵塞腎血管造腎臟供血營養足同腎管吸收濾功能受抑制腎臟排毒功能減弱腎細胞始壞死終導致尿毒症、腎功能衰竭危及命
血栓誘發白內障、青光眼
晶狀體混濁稱白內障病理改變主要蛋白變性血栓能引起白內障眼底脈血管細血液黏稠、流緩慢容易導致形血栓且旦眼部血管栓堵塞造眼部供血供氧足眼部細胞化、局部營養良引起晶狀體細胞變性、萎縮導致白內障發患者致盲同白內障持續惡化進步造青光眼終導致失明
血栓誘發骨質疏鬆
血栓除造全身血液循環系統及、腦、腎、眼等器官組織現致命危害骨骼代謝產重要影響骨骼表面附著層骨膜面布滿微血管期高血壓、高血脂等腦血管疾病久治癒血管內容易形血栓致使血流營養供給現斷骨骼所需量營養供應鈣、骨蛋白、骨基質蛋白等嚴重足逐漸導致骨質疏鬆
我新浪看專家解讀何身體血栓望採納謝謝
❽ 血凝實驗與血凝抑制實驗的原理是什麼
血凝實驗:當血液流出血管後,由於血漿中可溶性之纖維蛋白元變為不能溶解之纖維蛋白,,將所有的血球都網羅在內,於是流體會凝結成塊。
血凝抑制實驗:檸檬酸鈉等抗凝劑能抑制血液凝結。
❾ 抗凝血材料的應用
抗凝血材料的應用
等離子體沉積聚合物膜 應用於 醫學抗凝血材料的 研究
關鍵詞 等離子體沉積 聚合物膜 抗凝血材料
Investigation of Polymeric Membranes Applied to Blood Anticoagulant Materials
Liu Zhi-jing
(Associate Professor,Department of Astronomy and Applied Physic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
Key wods plasma deposition, polymeric membranes, blood anticoagulant materials
本文介紹了接觸血液的聚合物的醫學應用和血液相容性材料的定義,討論了等離子體沉積聚合物膜的特性和應用,特別是在抗凝血材料方面的應用.
一、引 言
等離子體的一些加工方法如沉積、聚合、濺射、離子注入和清洗消毒等都是實用的高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微電子、薄膜和材料加工等部門.等離子體化學蒸氣沉積方法和聚合方法可以對材料表面進行修飾和塗覆,以改善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金屬、陶瓷、碳素等無機材料,而且也適用於有機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廣泛應用於醫學,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例如它會引起血凝結、炎症和過敏反應.因此,如何改善和提高材料的性能(如血液相容性和抗凝血性能),從而克服這些弊端,仍是基礎研究和材料制備的關鍵問題.在製造心臟瓣膜、體外血液循環器件,人工血管和其他接觸血液的醫療器件方面都迫切需要抗凝血材料.抗凝血材料的研究被認為是生物材料研究水平的重要標志.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對提高我國生物材料科學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和加大其影響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介紹了接觸血液的聚合物應用、血容性聚合物的定義、聚合物膜的特性和應用,以及抗凝血材料的性能.
二、等離子體沉積聚合物膜的特性
自50年代以來,聚合物在醫學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接觸血液的聚合物器件有:體外血液循環器件、導液管、輸血的血袋和導管,腎透析器件,血漿去除與血漿解毒器件,心臟瓣膜和血管接枝等.這些器件的應用每年以10%~20%的速率增加.在短期使用的器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聚氯乙烯(PVC),其次是硅橡膠和聚乙烯.在透析器件中,纖維素及其轉化物、聚醯胺、聚丙烯、聚丙烯腈、聚酯等都是基本的薄膜材料和纖維管材料.商用血管接枝、心臟瓣膜基本上以聚酯主要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Dacron)和聚四氟乙烯(Teflon)為基本材料.90年代初,聚乙烯氨酯離聚物(聚氨酯)和生物聚合物材料發展起來.1980~1990年,聚合物的主要改進是使用了醫用等級的聚合物,它們不釋放有毒成分和致癌物質,其降解產物也是無毒的、不致癌的,而且在生命體中不積累.透析器件中的薄膜和纖維管的滲透性和力學強度以及脈管接枝的力學強度和孔隙特性都有了改進.
雖然聚合物得到廣泛的應用,但仍有不滿意之處.首先,有些聚合物的力學塑性(柔韌性)劣於自然生成的血管壁.從而引起湍流,降低透析性、血小板活性和聚集性〔2,3〕.其次,有些聚合物會釋放一些輔助劑、穩定劑和塑料微粒,從而引起血液損害.第三,有的聚合物的降解產物引起血凝結,激起免疫反應、細胞反應等.為了克服以上缺點,醫學實踐中一方面使用長期抗凝結輔助治療葯劑,如香豆素(對抗維生素K的作用),另一方面致力於不引起血凝和免疫反應的新材料研究.使用等離子體沉積、聚合技術得到的聚合物膜材料具有特殊的優勢.這類薄膜能在復雜幾何形狀的材料甚至纖維隙縫中均勻沉積形成,能夠與金屬、玻璃、陶瓷、半導體等幾乎所有的襯底材料結合,且具有良好的粘結性,高效的交鏈性,一般化學方法難以合成〔4-6〕.這類聚合物可作為隔離膜和保護膜,它能有效地隔離對生物體有害成分.隨著微電子工業迅速發展,等離子體加工技術也較為成熟,因此聚合物膜的制備和檢測也變得較為完備.使用紅外輻射、核磁共振(NMR)和電子光譜化學分析等手段可進一步測定這類薄膜的性質.由於等離子體本身具有殺菌消毒性能,從而使醫用設備的成本降低.
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有兩點:(1) 該材料必須能夠成功地執行預期的功能,(2) 該材料不會產生副作用.由此要求生物材料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能、機械性能、滲透性、降解能力、強度和柔韌性等必須與預期功能相一致.醫用材料必須經過可靠細微的檢測並確定嚴格製作標准.
三、抗凝血材料的性能
對植入生命體內的材料的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它能與血液相容而不會引起血凝結、毒性和免疫反應,這樣的材料稱為血容性材料.理想的血容性聚合物材料應當沒有如下特徵:
(1) 聚合物釋放一些成分或它的降解產物進入血液,引起血凝結、炎症、致癌和毒性反應;
(2) 聚合物缺乏機械柔韌性,從而引起血流中的湍動,結果會出現血小板活性和炎症反應以及血栓塞;
(3) 聚合物會引發炎症反應和滯後感染.
由此看到,血容性是聚合物性質的多參量函數.在這個意義上,理想的血容性聚合物幾乎從來沒有得到過,只有部分滿足血容性要求的聚合物能夠得到.例如,聚合物的釋放成分和降解產物無毒性可以通過使用醫用級別的聚合物而達到.
血凝結的主要途徑同血小板、血紅蛋白及纖維原蛋白等有關〔7,8〕.人造材料的抗凝血性能主要是指:(1) 對血液的親和性;(2) 抑制血小板的附著和聚集;(3) 發生生物融合反應;(4) 形成模擬生物組織表面〔9〕.血液組分大部分為水,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親水性.等離子體沉積膜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在等離子體作用過程中,發生特定的化學反應形成聚合物膜,其親水性基因(如—OH、—COOH等)往往暴露在外,使得薄膜表現出良好的親水性.這一性質為膜所固有,不受血液濃度和粘度變化的影響.
在正常血管中,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呈現動態平衡,因此一般不會形成血栓.如果聚集大於釋放,便形成血栓.當使用等離子體沉積聚合物膜時,血液流經此膜表面,層流加快,渦流較少發生,很少觀察到停滯點流.出現血栓的機會比未經等離子處理的材料大大減少.在試驗犬的大靜脈環的植入測試表明,它引起的排異反應的強度和持續時間也有所降低.
聚合物膜的血液相容性包含對生命體不產生毒性作用.例如對血細胞不產生毒性作用,不會增大血小板的消耗量和引發血小板短壽命衰亡等.利用狒狒的無脈支路系統來做實驗得到有意義的結果.狒狒無脈支路模型就是一叢近乎平行行進的小口徑血管.實驗中將一段聚四氟乙烯制備的人造血管植入兩條靠近的血管之間,形成一個U字形人造血管環.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的方法可以測得標記過的血小板在天然血管和人造血管中分別表現的衰亡速率.結果表明,植入的人造血管對狒狒體內正常血小板的衰亡幾乎不會造成什麼影響,材料表面血小板消耗的速率與血液流速及血小板總量無關,僅與人造血管長度有線性關系.在動物和人體內的實驗都得到相似的結果.
四、抗凝血材料
人造生物材料不應當激活凝血過程,接觸血液的材料表面應能抑制凝血過程,阻止凝血素的形成.因此,一種適合的抗凝血材料應當是抑制凝血反應的催化劑.1970~1990年的20年間,不同種類的抗凝血葯片被研製和廣泛使用.有一種抗凝血葯片能釋放一種Prostacyclin(PGI2)物質,它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釋放,於是控制了凝血過程.但是,它既昂貴又不穩定.它在生物條件下,水解後壽命只有1 min,因此這種生物材料沒有實際的用處.另一種抗凝血材料可通過將抗凝血葯片成分吡啶酮(dippridamole)加入接觸血液的聚合物表面而制備.例如,可在纖維、纖維素二醋酸酯、尼龍、對苯二甲酸共聚物中加入吡啶〔10〕.
對狗作材料植入實驗時,證明了這種材料的有效抗凝血性能.將具有強陰離子特性的抗凝血劑以離子鍵結合到多陽離子的聚合物表面上而制備抗凝血材料〔11〕.多陽離子聚合物可以由苯乙烯和它的轉化物、纖維素、硅橡膠、環氧樹酯、聚氨酯或丙烯腈和丙烯酸酯的轉化物制備.生物材料釋放以離子鍵結合的抗凝血素進入血流,靠近表面的抗凝血劑濃度足夠高,在幾天內都可阻止凝血素形成.然後凝血劑濃度減小.因此,這樣的材料只適合短期使用.聚合物凝膠也可以制備抗凝血材料.俘獲在凝膠中的抗凝血劑的離子塗層可以阻止血凝形成〔12,13〕.將尿狗酸酶和一種激酶(stroptokinase)噴塗於聚氯乙烯和硅橡膠表面可大大改善材料血液相容性質.但是,固定酶的解離也會在血液表面發生,從而阻礙了這種材料的長期使用.抗凝血劑與聚合物表面的共價結合可以制備抗凝血材料,例如由聚乙烯醇得到的水凝膠與通過乙縮醛固定的抗凝血劑相結合〔14〕、抗凝血劑與瓊酯糖結合〔15〕等.普遍使用的方式是將聚合物通過化學活化或輻射化學活化後再與抗凝血劑發生化學反應.例如,將異氰酸基固定到聚苯乙烯上,然後將形成的聚合物與抗凝劑反應.類似的方法用於將抗凝劑鍵合到被修飾的聚乙烯醇水凝膠、高彈體、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縮水甘油聚合物或纖維素膜上.化學或輻射化學處理使得宏觀基形成,進而引起單體聚合,然後將抗凝劑共價鍵合到聚合物上.共價鍵合的抗凝劑表面性質和抗凝血基因活性在文獻〔16,17〕中都有說明,以上這些制備方法在文獻〔18,19〕中也有評述.
活性碳用於血液透析已有近30年的歷史,其弊端是純碳的釋放會導致血凝結和血細胞損傷.但是,活性碳經等離子體處理後,可以增強血液相容性.活性碳顆粒表面通過等離子體沉積工藝包敷一層六甲基二硅醚(HMDS)薄膜之後,再用狗、綿羊的血液滲透通過兩種活性碳的實心柱實驗證實,HMDS膜可以有效地減少血細胞損傷和血小板衰亡〔20〕.含有不同數量的氟和硅原子的非晶態氫化物碳膜可用等離子體沉積方法制備,這種膜具有良好相容性,在2 d之內就可以觀察到細胞融合層〔21〕.這種膜塗覆於聚乙烯和其他塑料襯底上可作為組織培養材料.醫用聚氨酯與抗菌素一起可製成葯物控釋功能復合材料.如果採用等離子體表面改性技術制備,那末這種復合材料釋放葯物速率將減小,從而延長了抗菌時間,又不影響材料力學強度和柔韌性能〔2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早在40年代就用做隱形眼鏡的材料,但是,PMMA的親水性不佳,氧氣通透性差,這些缺陷導致佩戴者感覺不適.利用乙炔、氮氣、水生成的等離子聚合物膜復在透鏡表面,可提高材料的親水性,減少透鏡與角膜上皮細胞的粘連.經氧等離子體處理之後,薄膜中含氧官能團增加,與氧氣的親和性增加,從而改善了透氣性.另外,用於葯物透皮吸收載體的多孔聚丙烯膜經等離子體表面改性後,可提高表面親水性和血液相容性〔23〕.
等離子體沉積、聚合和處理技術不僅應用於抗凝血材料,而且應用於眼科材料(如人造晶狀體)、骨科材料、口腔材料、葯物釋放系統、生物感測器材料以及材料和器件表面清洗、消毒、滅菌等方面.總之,等離子體沉積和處理技術在生物醫學材料方面顯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最後讓我們簡單討論一下聚合物材料的應用所受到的一些限制.70年代主要表現是血凝過程,90年代主要的前沿問題是聚合物植入和長期使用引起的免疫反應,即:滯後感染、過敏反應、炎症反應和器件鈣化等.粗糙和多孔的表面植入存在較高的感染危險.炎症反應與植入器件的形狀、機械性能和聚合物的化學性質有關.過敏反應是目前主要的研究領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金屬線、夾鉗、尼龍縫線、導尿管等會引起過敏反應和細胞反應〔24〕.血漿膨脹劑葡聚糖(dextran)和纖維葡聚糖會引起神經過敏反應.這些血凝系統領域中的基礎研究需要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內科與外科等多方面專家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鄒翰.物理,1997;26(5):264
2 Vroman L.,Leonard E.F.Ann.N.Y.Acad.Sci.,1997;283:1
3 Anderson J.M.,Kottke-Marchant K. Platelet Interactions with Biomaterials and Artificial Devices.In:CRC Critical Reviews in Biocompatibility,Boca Raton:CRC Press,1985;1(2):111-204
4 Bartnik A.,et al.Sov.J.Plasma Phys.,1997;16(12):287
5 Bongiovanni R.,et al.J.Mater.Sci.,1998;33:1461
6 Von,Keudell A.et al.Thin Solid Films,1997;307:65
7 Grimaldi M.,et al.J.Mater.Sci.,1996;31:6155
8 Suchanek W.,et al.J.Mater.Res.,1998;13:94
9 高原*淳.材料科學,1993;30:8
10 Marconi W.Chem.Suppl.,1981;5:15
11 Gott V.L.,Whiffen J.D.,Duton R.C.Science,1993;142:1297
12 Hoffman A.S.Synthetic polymer biomaterials in medicine.In:Benoit H.and Rempp P.,eds.A Review in Macrolecules.Oxford:Pergamon Press,1982:321
13 Goosen M.F.A.,Sefton M.V.J.Biomed.Mater.Res.,1979;13:347-364
14 Merril E.W.,et al.J.Appl.Phys.,1970;29:273
15 Danishofski I.,Tzeng F.Thromb.Res.,1974;4:237
16 Labare D.,Jozefowicz M.,Boffa M.C.J.Biomed.Mater.Res., 1977;11:283
17 Boffa M.C.,et al.Thromb.Haemstas.,1979;41:346
18 Fougnot C.,et al.Modifications to polymer surfaces to improve blood compatibility.In:Hastings G.W.,Ducheyne P.,eds.Macromolecular Biomaterials,Boca Raton:CRC Press.1984:215
19 Jozefonvicz J.,et al.Antithrombogenic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resins.In:Williams D.F.,ed.Biocompatibility of Natural Tissues and Their Synthetic Analogues,Boca Raton:CRC Press.1985:133
20 Ranter Buddy D.,et al.In:Agostimo R.,ed.Plasma Deposition,Treatment,and Etching of Polymer.San Diego:Acadamic Press,Inc.1990:464-485
21 Hauret R.,et al.Thin Solid Films,1997;308-309:191
22 李天全,萬昌秀.生物醫學與工程學雜志,1998;15(1):69
23 錢露茜等.物理,1997;26(6):376
24 Petty W.J.B.J.S.,1978;60A:492
25 Merritt K.Biomaterials,1984;5:11
還有
http://www.ilib.cn/Abstract.aspx?A=swyxgcx200502051
必須是會員,是付費網站,下面是簡介:
一個好的抗凝血生物材料不僅要有好的表面化學性能和機械性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生物相容性(包括組織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為了了解抗凝血生物材料的以上性能就需要對其進行表徵.本文對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徵從3個方面展開論述,即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面化學組成和結構的表徵,機械性能的表徵,生物相容性的表徵.
❿ 抗凝血實驗為什麼加氯化鈣
鈣離子與檸檬酸根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