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Ⅱ 歡歡在家庭實驗室
雞蛋密度1.2*10^3kg/m^3
體積0.5*10^-4m^3
鹽水密度=(G-F)/vg=(0.6-0.05)/(0.25*10^-4*10)=2.2*10^3kg/m^3
Ⅲ 家庭實驗室需要哪些實驗器材物理
(1)組建家庭實驗室常用的器材有:
①力學方面:刻度尺、天平、彈簧測力計、鉤碼、量筒等;
②光學方面:激光手電筒、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凸透鏡、凹透鏡等;
③聲學方面:音叉等;
④熱學方面:溫度計、酒精燈、鐵架台、燒杯、試管、試管夾等;
⑤電學方面:干電池、導線、小燈泡、開關、電壓表、電流表等.
另外還需要生活中的大量物品,這個隨處可見.
(2)可以進行的實驗:
①力學方面:刻度尺能夠測量物體的長度、天平能夠測量物體的質量、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重力和浮力、量筒可以測固體和液體的體積等;
②光學方面:研究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鏡成像等;
③聲學方面: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等;
④熱學方面:測溫度、研究熔化規律、探究液體沸騰等;
⑤電學方面:組建簡單電路、研究電流特點、研究電壓特點等.
本題屬於開放題,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
(1)刻度尺、礦泉水瓶、橡皮等;
(2)實驗過程及現象:在礦泉水瓶中裝入適量水,從側面看上去瓶子好像變淺了.
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識:這是光的折射現象.
Ⅳ 小亮在做家庭小實驗時,欲探究從資料上獲知的:家用發酵粉(主要成分是NaHCO3)在焙制糕點時,受熱分解成
(1)因為NaHCO3分解後有水生成,所以在倒扣的燒杯上應該有水珠.但是A燒杯把酒精燈一塊扣了進去,而B燒杯只扣的是反應物.所以A燒杯中溫度較高,反應產生的水蒸氣不會遇冷凝結成小水珠;而B燒杯溫度較低,反應產生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燒杯內壁會形成小水珠.
(2)證明燒杯內有CO2氣體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所以應該在反應一段時間後,把上面B裝置中的燒杯倒轉過來,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盪,並觀察現象,如果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有二氧化碳氣體存在.
(3)因為NaHCO3分解後能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來滅火,這也是乾粉滅火器主要的滅火原理.
(4)如果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HCO3,因為NaHCO3受熱可分解生成Na2CO3、CO2和水,CO2和水蒸氣逸出後就只剩下Na2CO3,而Na2CO3不會受熱分解,所以採用直接加熱的方法可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故答案為:(1)B,有水珠生成;
(2)把燒杯倒轉過來,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盪,觀察現象;
(3)NaHCO3受熱後分解生成大量可以滅火的CO2;
(4)加熱.
Ⅳ 怎樣做出廢物利用的家庭化學裝置
家中能發現的化學試劑;食醋,(面起子)小蘇打,水 的水銹,雞蛋殼,食鹽,電池的鋅皮,高錳酸鉀(一般家裡都有消毒用的),(傷口消毒水)雙氧水,火柴,水,還有很多,
用具:破碗,小玻璃瓶子(口服液小瓶).筷子.蠟燭.鐵絲.飲料罐,吸管,鑷子……
能發生的實驗;
1.食醋(醋酸)+雞蛋殼(碳酸鈣)=二氧化碳+醋酸鈣
2.食醋(醋酸)+小蘇打(面起子)=二氧化碳+醋酸鈉+水
3.食醋(醋酸)+鋅皮 =氫氣+醋酸鋅
(由於食醋含少量醋酸,所以反應時很緩慢,反應現象不明顯)
4.加熱高錳酸鉀=氧氣+錳酸鉀+二氧化錳
(簡述:可用口服液小瓶裝高錳酸鉀,用吸管做導管,用玻璃杯做集氣瓶,把鐵絲彎成固定架,固定住反應小瓶,用蠟燭加熱……)
家裡有很多的化學葯品,一般人吃的葯啊,調味品啊!都是化學,只要你去尋找到處都是。我不贊成學化學,而是玩化學。不過化學是有一定危險的!在實驗的時候注意危險啊!一定要小心
Ⅵ 我想建一個家庭化學實驗室,請問都需要准備哪些器材和試劑。
可以買一些鐵絲,銅絲,醋酸(稍微稀釋),買幾包PH試紙,很便宜的,基本都是一塊多錢一包,蠟燭,火柴,石灰水,吸管,在路邊撿一些小石頭,方便的話在備一點稀鹽酸(可能需要自己稀釋,要小心),碳酸鈉(純鹼)粉末,漏斗,濾紙,玻璃棒,再買一些小試管燒杯之類的,這些基本都比較安全的。
Ⅶ 我想建一個家庭化學實驗室,請問都需要准備哪些器材和試劑。
以無機類實驗為主,因為有機類試劑有毒,在葯品上不要選有機葯品(除酒精、乙酸之外)
器材如下:
酒精燈2個(條件允許的話再買一個酒精噴燈,溫度高)、試管10支、試管架1個,鐵架台1個、培養皿5個、石棉網2個、三腳架1個、坩堝1個、蒸發皿1個、燒杯5個(各種容積都要有)、燒瓶3個(各種都有)、試劑瓶若干、滴管若干、天平1台、溫度計一個、錐形瓶若干、泥三角1個、漏斗1個、梨形漏斗1個、長頸漏斗1個、PH試紙一盒、火柴1盒、集氣瓶、水槽、導氣管等
試劑如下:
1、溶液
酸類:鹽酸、硫酸(稀一點最好,比較安全)
鹼類:氫氧化鈉、氫氧化鈣
鹽類:硫酸銅、硝酸銀、氯化銨
指示劑:石蕊試劑、酚酞
有機類:乙醇、乙酸
2、固體
高錳酸鉀、碳酸鈉、碳酸鈣、鐵、鋁、銅、鋅、鎂以及其氧化物、碳粉、硫粉(慎用)等
3、實驗設計
注意安全、實驗器材不宜過於復雜,氣體類實驗最好在陽台進行,也好注意小孩子防腐蝕、防火、防毒工作,同時實驗後的廢液要妥善處理以免污染環境
4、推薦實驗
製取二氧化碳、金屬置換反應(做氫氣實驗要注意安全)、蒸發粗食鹽水等實驗
Ⅷ 10個家庭科學小實驗,讓孩子玩水的同時,學到滿滿的科學知識
前幾天,有個提問:
作為一個陪娃玩水6年的寶媽,我想說,愛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多找一些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在家陪玩,不失為一個集學與玩為一體的好機會。既能滿足孩子自由玩水的願望,也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基礎的科學知識,將來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先來貢獻一些我和可愛多在生活中玩過的科學小實驗供大家參考。
所謂的人工降雨實驗,就是在不斷沸騰的熱水壺上方放一個盛滿冰塊的碗。冷熱交鋒之下,水蒸氣會快速凝結成小水滴滴落,形成人工降雨。
這個實驗所需要的原材料非常簡單:透明敞口瓶或杯子、可食用色素、泡沫洗手液、水。
先往透明瓶子中加入大半杯水,再擠入一些泡沫洗手液,覆蓋住整個水面。再將色素滴入,就能看到色素成柱狀從水面降落。
這個效果與降雨類似。泡沫類似雲朵的效果,色素類似灰塵或水滴的效果,只有色素在泡沫中積累到一定量了,才會穿透泡沫降落到水裡。
這個實驗的效果特別直觀好看,孩子可喜歡玩啦!
冰塊實驗也是孩子特別愛玩的,盛夏的時候玩冰塊可太爽了!可愛多經常會主動要求我倒一碗水放冰箱冷凍室結冰,供他觀察和玩耍。
玩冰塊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觀察一下。
①為什麼冰塊里既有白色的,又有透明的,還有一些小氣泡?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原理是什麼?
冰塊里有白色是因為水裡的空氣被封印在裡面了。冰塊里的小氣泡就是水裡的空氣。
②冰塊為什麼會融化,融化速度跟什麼有關系?
當水的溫度低於0℃時,水才會凍結,成為固態的水。當水的溫度處於0~100℃時,水會變成液體,冰塊會融化,是因為周圍的溫度變高了。溫度越高,冰塊融化得越快。除了環境溫度以外,冰塊的融化速度還與空氣流通速度相關,空氣流通速度越快,冰塊融化速度越快。
③冰塊為什麼浮在水面上,而不是沉在水底?
水在4℃時密度最大,高於或低於4℃,密度都會變小。冰塊的密度比水低,所以會飄在水面上。
虹吸實驗的材料也非常簡單,只需要一根吸管,兩個水杯即可。
具體操作詳見這項圖片。首先,把吸管放入水中,排出吸管中所有的空氣。接著摁住吸管的一端,將吸管緩緩移出水杯,你將會看到水從吸管里緩緩流淌的「奇跡」。
除此以外,我們最近看了幾本與水相關的科普童書,發現了更多有意思,適合在家實操的科學小實驗。
《知乎版十萬個為什麼》、《水的旅行》屬於科普性比較強的知識類童書,能給予我們學科知識上的有力補充;《神奇校車之水的故事》屬於故事性比較強的科普書,以孩子們變身進入水的世界去親自冒險的模式去探索水的奧秘,讀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效果;《水的世界》、《向上爬的水》、《製造彩虹》屬於實操性比較強的科普書,將現象與本質相結合,一步一步指導孩子做實驗,進而拆解科學原理。其中,《水的世界》配備了非常多實驗會用到的器材和道具,家長可以直接拿來主義,不需要費勁去自個准備實驗材料,超方便。
下面再來講一講,這幾套書里分別有哪些好玩的與水相關的科學小實驗。
《製造彩虹》這本書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詳細介紹了製造彩虹的方法:
①要在陽光充足的地方,讓陽光照在水滴或水霧上。
②由於彩虹只在背對陽光的時候能看見,所以要背對陽光,向與太陽相反的方向看。
③當彩虹出現時,背景昏暗的地方,彩虹更加清晰。
除此以外,當我們裝有水的塑料盒放在陽光下時,也能看到彩虹。
這是因為太陽照射過來的白色光里有不僅有我們肉眼可見的紅色、藍色、黃色光,還有彩虹里的其他光。當光線從空氣進入水中,或者從水中進入空氣中時,會出現彎折,白色的光線變會呈現出各種各樣七彩的顏色。
這個實驗與虹吸實驗有些類似,但可玩性更強。主要利用的是面巾紙的吸水性。
做這個實驗之前,可以問問孩子,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哪些是吸水材料,哪些是不吸水的材料。
吸水材料有抹布、紙巾、毛筆等,不吸水的材料有塑料、鋼鐵等。
實驗一:測試紙巾的吸水能力
提出問題:紙巾能把水吸引到多高的位置?
A.無論多高都可以爬上去。
B.可以爬10cm高。
C.爬不到5cm。
讓孩子預測答案,選一個選項。
實驗結果是,水爬到5cm以上時,爬行速度會變慢。超過8cm基本停止爬行,最高能到達10cm。
實驗二:紙巾引流實驗
將紙巾反復折疊四次成細條狀,用訂書機固定。
將紙巾放入水杯中進行測試,當露在水杯外的紙條高於、低於和持平於水杯內的水位時,水能不能順利滴落?
答案:浸濕過的紙巾導流速度比較快。當紙巾的A端高於水杯水面B端或者AB持平時,水不能流下來。只有A端低於B端,水才可以流下來。
實驗三:毛細實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杯子里的水。通常來說,水杯兩端總是比中間高。
我一直挺好奇,這是啥原因。
《向上爬的水》中有解釋:液體在細長的玻璃管中向上爬的現象叫毛細現象。玻璃管越細,水受到吸引爬得越好。
大家可以拿幾根粗細不同的透明管倒入水,讓孩子觀察比較下,驗證科學的時刻到啦!
雪花挺常見的。尤其是冬天,每天早晨出門時,總能看到車上、草坪上、玻璃上有一層白白的霜裝物質。用肉眼湊近了細看,我們可以看到部分雪花的形狀。
玻璃窗的觀察效果尤其明顯。
看到了雪花,孩子肯定會問:「雪花為什麼是白色的?雪花是什麼形狀的呢?」
關於這兩個問題,《知乎版十萬個為什麼》上有明確答案:雪花呈現白色是由於光的反射形成的。可見光中有各種波長的光線,不同波長的光線所呈現出的顏色也不相同。由於雪是由很多個小冰晶組成,這些小冰晶有各種凹凸不平的表面,足以把各種不同波長的光線全部反射掉,因此,我們看到的雪花就是白色的。
水蒸氣凝華結晶,屬於六方晶系。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兩萬多種雪花的形狀,無論形狀細節如何,整體外觀都是六角形的。
在《水的旅行》上,我們可以看到為了探究雪花形狀之美耗盡一生的「雪花人」——威爾遜·本特利拍攝的各種形狀的雪花,特別細致真實地展現了雪花之美。
看到這里,我想到了自己曾經在車玻璃上看到的雪花。雖拍得不及本特利拍攝得那麼唯美,卻也能看到雪花的大致雛形,讓我一度感到得意和開心。
特別清晰的這張是在車燈上拍到的,大家也可以試試帶孩子觀察車燈上的雪花呦!
我和可愛多最早知道水的凈化過程,是通過閱讀《神奇校車》了解的。
大自然中的水要輸送到每家每戶需要經過很多環節:經過混合池,讓明礬吸附灰塵和泥土;經過沉澱池,明礬會沉到水底;經過沙子和礫石組成的過濾池,將殘留在水中的雜質過濾掉;在通往儲水罐的水管里,加入了強化牙齒的氟化物和能殺滅病菌的氯;干凈的水通過地下輸水管送到各種建築物里。
《水的世界》是與水相關的實驗套裝,裡面恰好就包含了凈水實驗的材料,和我們所學的知識點匹配度極高。很適合家庭自製凈水裝置,觀察水的凈化過程。
《水的世界》除了配備基礎的實驗材料,還有10堂精彩的科學網課供我們同步學習。第二堂課《誰拿了小驢子的鹽》教了可愛多溶質、溶劑和溶液的區別,還讓我們用鹽、白糖、油、石頭與水攪拌,看看哪些是可溶性物質,哪些是不可溶性物質。
同時,水不能無限容納某種溶質,加得多了,會達到飽和狀態,無法再溶解溶質。
以鹽為例,當你把鹽往水裡加到一定程度,無論你如何攪拌,都無法溶解。這樣的水叫飽和鹽水。
當你用飽和鹽水在黑色卡紙上作畫時,在濕潤的時候,看不出什麼明顯效果。
當水分蒸發掉以後,結晶鹽就會呈現在黑色卡紙上,效果特別明顯。想要畫面幹得快一些,也可以藉助吹風機的力量吹乾。
把橘子放進水杯里,橘子會漂浮在水面上。
把橘子皮剝掉,再丟進水裡,橘子就會沉到水底。
這是因為橘子在水中的浮力大於自身的重力,所以會漂浮在水面上。如果剝掉橘子皮,重量雖然減輕了,但橘子的密度變大了,浮力減小了,且重力大於浮力,所以會沉入水底。
今天,我把這10個與水相關的科學小實驗送給大家,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玩水的同時,學到多多的科學小知識喲!
Ⅸ 化學家庭小實驗,越多越好,器材葯品要簡單!!
家裡能用的東西實在很少,
最常做的就是
酸和鹽的反應。
比如把雞蛋連殼放在醋里,是碳酸鈣和醋酸反應。
同理可用潔廁靈(鹽酸),小蘇打(碳酸氫鈉)、純鹼(碳酸氫鈉)。
上述幾個都是出二氧化碳的,可以和二氧化碳的檢驗實驗一起做。
可以用塑料袋或保險袋收集產生的氣體,通入石灰水裡(找一個新的生石灰乾燥劑、倒水裡、沉澱後取上清液,就是了),能發現石灰水變渾,過量還能看見沉澱溶解,重新清澈,用力震盪,再次渾濁。
方程式(蛋殼和醋):CaCO3+2CH3COOH==(CH3COOH)2Ca+CO2↑+H2O
離子方程式(碳酸鈉(蘇打)和鹽酸(潔廁靈)):CO3(2-)+2H(+)==CO2↑+H2O
製取澄清石灰水:CaO+H2O==Ca(OH)2
石灰水渾濁:Ca(OH)2+CO2==CaCO3↓+H2O
渾濁變澄清:CaCO3+H2O+CO2==Ca(HCO3)2
震盪時再次渾濁:Ca(HCO3)2==CaCO3+H2O+CO2
然後有大蘇打(硫代硫酸鈉)在酸性條件下的歧化反應實驗。
可以用大蘇打+醋或潔廁靈,能看到黃色沉澱(硫磺),還會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硫)。
離子方程式(用潔廁靈,即鹽酸):S2O3(2-)+2H(+)==S↓+SO2↑+H2O
還有就是氯的歸中反應實驗。
潔廁靈和消毒液(主要成分分別是鹽酸和次氯酸鈉)
會產生氯氣(黃綠色氣體、對呼吸道有刺激性、有毒)
這個比較危險,謹慎的做。
離子方程式:Cl(-)+ClO(-)+2H(+)==Cl2↑+H2O
金屬生銹條件的探究。
用鐵釘,找物個瓶子(帶蓋),一個空置、一個加點水(沒過鐵釘的一半)、一個加多點水(能沒過鐵釘)、一個加煮沸過滴了植物油的水、再來個加鹽水。酌情減少瓶子數吧。然後放鐵釘,看誰生銹快。
鐵定生銹方程式:4Fe+6H2O+3O2==4Fe(OH)3
看了看樓下的,再補幾個有機的吧。
關於蛋白質的性質探究實驗。
蛋白質的鹽析:向雞蛋清里加入食鹽,會發現雞蛋清結成塊狀,是蛋白質在高濃度鹽情況下析出結晶。
蛋白質酸鹼變性:可以和雞蛋帶殼放醋中的實驗連做,待蛋殼完全溶解後,更換瓶子里的醋,一段時間以後,能看見蛋殼膜里出現白色絮狀沉澱,是蛋白質在酸里變性。也可以在蛋殼溶解後,加比較濃的碳酸鈉(蘇打),一段時間後,也有白色絮狀沉澱,是蛋白質在鹼里的變性。
蛋白質的高溫變性:煮雞蛋,蛋清凝固成蛋白,是蛋白質在高溫下變性。
這些是溶解度(基團電性)或空間結構的改變,沒有典型的化學方程式。
膠體性質的探究
澱粉溶液(這個要用可溶澱粉)、豆漿也行(稀一點比較好,實在不行稀釋一下)、雞蛋清也行。
把它們分別放在杯子里,用手電筒(最好是光束比較細的手電筒、激光燈最好)照射,能看見光柱。
而照射其他溶液(清水、白醋、蘇打水、食鹽水)就沒有光柱,這是膠體的丁達爾效應。
這不是化學反應,沒有方程式。但是這部分是關於物質的分類,屬於化學的研究范疇。
能做的差不多就這些。
Ⅹ 某同學製作了如圖所示的簡易電解水裝置,進行家庭小實驗
1、增強水的導電性,A是陽極,加硫酸能起引子的作用,加快反應的進行,氫氧化鈉的作用類似。
2、陽極失電子,生成氧氣。檢驗一般是可以使帶火星的火柴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