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內智能物業停車場系統發展的如何
智慧停車行業基本概況
智慧停車是破解停車難的最佳手段。智慧停車是利用物聯網、移動支付等技術,優化停車流程;實現提高收費人員工作效率、實時掌握停車場停車數據、實時收費統計、方便收費人員工作監管、提供數據給誘導平台等功能;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線下停車場資源共享,提高停車場利用率和用戶便捷度。
汽車保有量不斷提升,停車位供需缺口巨大
「停車難」是個社會難題,也是政府難題,除了要大幅度建設停車位,還需要用大數據的手段去盤活全國的停車位。汽車保有量是服務市場規模有望加速增長的關鍵。截至2017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17億輛,較2010年增長138%,預計2018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2.38億輛。預計至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5億量。
中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慧停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為62億元,同比增長21.57%。截止到2017年末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為80億元,同比增長29.03%。預計2018年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102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3.33%,預計至2022年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236億元。
中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數量分析預測
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作用下,全國機械式停車市場明顯回暖,2016年我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為2215個,同比增長6.5%。截止到2017年全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2516個,同比增長13.6%,增速同比上升7.1個百分點。預計2018年我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數量2835個,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1.52%,預計至2022年我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數量將達到4385個。
中國機械式停車設備新增泊位數量分析預測
機械式停車設備等集約化停車設施以佔地少、建設方便、運營高效的特點,能較好地滿足公共場所的停車需求。
2011年中國機械式停車設備新增泊位數314136個,2013年突破50萬,達到505647萬,預計2018年達到885252個,
未來幾年中國機械式停車設備新增泊位數將突破100萬。
中國智慧停車發展阻礙分析
1、停車場資源嚴重不足。我國停車產業化建設領域起步較晚,卻也趕上了智慧交通爆發的時代浪潮,智慧停車成為當前大趨勢,但面對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增大的市場需求,我國停車場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依然是智慧停車發展進程中的最大障礙。我國大部分城市的車庫產權十分分散、容量偏小,產權問題也降低了部分車庫對外開放共享的積極性,車位配建不足、傳統停車場「散、亂、小」、整體利用率低等突出問題嚴重阻礙了停車場的智能化改造,加大了智慧停車發展的難度。
2、市場競爭環境有待改善
近年來,政府密集出台智慧停車相關政策,各大企業也紛紛響應加入布局,市場上涌現出大量的智慧停車衍生產品,比如智慧停車APP,但由於廠家背景的不同,市場上不同廠家雲平台的聯網出發點、信息收集和管控的深度不同,表現出的深度和聯網的范圍也都不同,各個企業又各自為陣、互不兼容,以至於市場上沒有一款可以全國通用的智慧停車APP,產業和產品標准化體系有待健全。雖然停車場管理及控制行業目前處於上升階段,市場需求量大,但存在部分不具備研發實力及售後服務能力的廠商採用低價策略銷售低質產品,給行業內的優質廠商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行業競爭有所加劇,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市場監管力度有待加強,市場競爭環境仍需進一步改善。
3、智慧停車場覆蓋率低
當前國內大多數停車場依然採用傳統刷卡或取票的出入口控制方式對停車場進行管理,對ETC、視頻識別等智能技術應用不足,許多停車場仍然採用人工收費等相對落後的管理手段,並且收費亂象問題也難以杜絕,智能化建設存在許多不足。相關數據結果顯示,全國各城市智慧停車場覆蓋率都在6%以下,而其中84%的城市智慧停車場覆蓋率不足1%,與其他發達國際相比,智慧停車普及率低,整體水平不足。
4、智慧停車場存在管理亂象
智慧停車場的建設與管理因其歸屬的不同,從設計、建設、經營管理各個環節設計到規劃、城建、公安、交通運輸、工商等多個部門。因此,每個部門因為職權范圍所限都只是各行其是、各司其職,監管職權相對分散,不能充分、有效、合理的發揮已建成智慧停車場的作用,造成了部分資源浪費。
中國智慧停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產業政策扶持。自智慧停車自興起以來,國家和各政府部門不斷頒布相關政策,為其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效推動了智慧停車產業的發展進程。2016年11月,國家發改委頒布《關於開展城市停車場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重點提到要推動「互聯網+停車」和車位共享新業態發展,並確定北京、深圳、成都、蘇州、荔波縣等5個城市為第一批城市停車場試點示範城市開展先行先試,從資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更好的推進城市停車場建設。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提升交通發展智能化水平,促進交通產業智能化變革。2017年9月,交通部發布《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年)》,進一步規范城市停車新秩序、鼓勵車位資源錯時共享,以大力推動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互聯網+」便捷交通的快速發展。
2、停車市場需求大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也越來越多,交通擁擠和安全等問題也十分嚴重,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也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每年新增車位需求和每年實際建設停車位數量的缺口不斷擴大,車位缺口將持續加劇,停車市場需求巨大,智慧停車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3、互聯網+」帶動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逐漸成為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互聯網+停車」通過互聯網把分散的停車場聯接起來,破除信息孤島,實現有限停車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深度融合的方式推動以智慧停車場、停車APP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停車」新業態迅速發展,全方位智慧解決城市停車問題,助力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升級。
4、智能化技術推動發展
從傳統感測到影像感測,再從影像感測衍生出可識別技術。中國在汽車相關領域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升級,有效支撐著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幫助用戶更快地找到車位並簡化車主的進出場流程,帶給車主更好的停車體驗。不僅如此,在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發展的前提下,智慧停車設備不僅可以有效採集相關數據信息,通過大數據手段對這些數據進行二次分析也得以實現,從而協助解決、改善或優化智慧停車發展進程中存在或潛在的問題或不足,推動智慧停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❷ 立體車庫有發展前景嗎
立體車庫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五洋停車(300420)、東傑智能(300486)、三浦車庫(838357)、潤邦股份(002483)
、齊星鐵塔(002359)、鴻路鋼構(002541)等。
本文核心數據及觀點:中國機械停車設備累計泊位數、中國機械停車設備新增機械泊位數、中國汽車保有量
中國機械停車設備數量逐年上升,行業發展穩步增長
根據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2015-2020年,中國機械停車設備累計泊位數量逐年增加。從全國機械停車設備累計泊位數量來看,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的城市707個,建成泊位約756.62個。機械停車庫在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和停車難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汽車保有量、停車位數量以及城鎮化率是促進立體車庫行業發展的三大因素
中國立體車庫行業發展離不開三大促進因:1)汽車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使得對停車位的需求加大;2)停車位數量較少,供不應求,缺口嚴重;3)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土地資源緊缺,立體車庫的空間利用率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汽車保有量攀升
首先,我國近年來汽車保有量在逐漸增加,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提升,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迅猛,我國汽車產銷正逐步趨於好轉,汽車行業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深化創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商用車迎來罕見高增長,新能源市場快速拉升。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公安部的數據顯示,2015-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逐年上升;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數量為2.81億輛,同比增長8.1%。中國汽車保有量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刺激駕駛員對於停車位的需求,建設自動化立體停車庫可以充分利用停車區域面積增加停車位,成為解決停車難的硬體依賴。
——停車位緊缺
其次,我國停車位數量較少,車位緊缺。我國城市停車供需失衡、停車秩序混亂等問題在機動車數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日益突出。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而發達國家約為1:1.3。
——城鎮化建設,土地資源寶貴
第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快速發展,城鎮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化率也在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口居住於城鎮區域,使得城市停車難上加難。而在有限的建築面積和道路面積之內,使用自動化立體停車庫提高停車效率是最佳解決方法。
2019年8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七」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截至2020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89%,比2019年末提高3.29個百分點。當前我國城鎮化已經進入到中心城市帶動城市群、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未來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中心城市、城市群地區加大有效投資力度,是順勢而為,推進逆周期調節的重要舉措。
所謂需求決定了市場的大小,需求也同時促進著行業的發展;綜上,我國的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停車位數量不匹配以及中國土地資源的緊缺,三者使得停車難的問題日益白熱化,而發展立體車庫是目前可以同時解決以上三大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因此這三大因素將促進我國立體停車庫的發展。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立體車庫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❸ 國內停車場發展趨勢
國家推進停車場建設
(1)推進多種停車場建設項目
為此,我國近年來加大停車場建設工作,積極主動解決我國「停車難」的問題,完善平台及停車誘導系統,改造路內外一體化建設,批量建設及改造公共停車場等。
據中國停車網數據顯示,2019年城市級停車場建設工程項目招標類型主要包括城市級平台及停車誘導系統建設項目、路內外一體化改造項目、批量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和批量公共停車場智能化改造項目,其中城市級平台及停車誘導系統建設項目佔比最高,達到33.18%。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停車場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❹ 立體停車樓發展前景怎麼樣
前景看好!隨著各個城市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停車難」問題從北京蔓延至全國。保守估計,目前我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停車形勢非常嚴峻。「停車難」已成為各個城市的普遍現象,在嚴重影響人們生活的同時,極大的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有效解決靜態交通擁堵,我國機械式停車發展迅速
面對日益增長的汽車保有量以及城市建設用地資源稀缺(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有著獨特的優勢的機械式停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機械停車設備行業市場研究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新增機械式車庫項目2215個,同比增長6.5%;新增機械式車庫泊位數量72.86萬個。截至2016年年底,國內地帶有升降機的機械停車泊位總量居世界首位,已經建成機械車位409萬個,其中江蘇、浙江、陝西、廣東、北京、上海機械車位擁有量超過25萬個。
2010-2016年中國機械式停車新增車庫項目數量情況(單位: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❺ 立體車庫有發展前景嗎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汽車剛性需求保持旺盛,汽車保有量保持迅猛增長趨勢。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04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突破2億大關,達到2.05億輛。
然而,我國每年實際建設的停車位遠遠落後於新增的停車缺口,2009-2014年六年累計新增車位需求9740萬個,六年累計建設停車位4335萬個,缺口達5400萬個左右,形勢嚴峻。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立體車庫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立體車庫國內銷售總額為94.1億元,同比增長23.54%;2014年,國內銷售總額為107.8億元,同比增長14.47%。假設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到3億輛,未來五年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5.05%,2020年立體車庫國內銷售總額將達到250.7億元,市場將迎來爆發。
中國立體車庫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不同類型的立體車庫的使用情況來看,升降橫移式機械車庫占絕主導地位,垂直升降式實現快速增長。2015
年新增機械式泊位絕大部分為升降橫移類,佔比86.7%;其次是簡易升降類,佔5.7%;平面移動類佔4.6%;巷道堆垛類佔1.2%;垂直升降類佔1.6%;循環類(垂直+多層)佔比0.09%。
與停車產業更加成熟的國家相比,我國垂直升降式(塔式)產品偏低。2014 年,日本新增機械式泊位4.75 萬個,其中升降橫移多段式2.95
萬個,佔比62.14%;電梯式(垂直升降式) 8500 個,佔比17.89%;升級橫移二段式5670
個,佔比11.93%。與日本相比,我國垂直升降式產品佔比僅1.6%,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❻ 機械停車位有哪些好處和壞處能夠詳細說明一下嗎
一、機械停車位好處有:
1、緩解停車難。
在停車困難且有條件建設此類停車設施的小區推廣,能夠有效緩解百姓停車難問題。
2、停車更人性化。
機械式停車設施空間比較大,能夠更方便地完成停車的步驟,而且如果停車的中途發現兩車之間距離太近,只需輕輕一點,停車設施就能停下,待車子反光鏡調整好之後,輕點「復位」按鈕,就能繼續剛才的操作,十分人性化。
3、更能節省停車空間。
機械式停車設施採用沉降式設計,停車的平面面積擴展成立體面積,節省了一定的空間。
二、機械停車位壞處有:
1、停車容易發生碰撞。
如果二層停車位下降到一定程度,電源就會自動關閉。在日常的維保中,發現機械停車位容易發生間距變形。有的車超重、超長,時間長了可能會造成一層停車位的移位。機械停車位調整位置通過按鈕完成,如果兩個車位之間的距離不標准,操作按鈕就沒有發揮到作用。
2、機械停車位增加保安工作量。
多層的機械停車位底下那層啟用了,更會增加工作量。底下那層看不到車牌,要麼業住主記停車位置,要麼保安登記,遇到上下班高峰期用時較長。
3、日常維保缺乏具體細則。
對立體機械停車位,使用單位要每兩年定期報檢一次,並由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進行檢驗,這也是強制性規定。「如果逾期未檢,監管部門將會進行處理。對檢驗不合格的,要求整改,還不合格,就停止使用。」但針對日常維保,比如多久要維保一次等問題,目前國家還沒有出台具體細則。
(6)小區停車機械裝置發展前景擴展閱讀
在機械車位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以按車損險賠付的情況:
南京人保財險一位工作人員解釋說,在機械車位停車因操作不當導致的車損,理應納入保險理賠范疇。如果有明確的事故責任人,被保險人可以先向責任人索賠,責任人拒絕賠付,保險公司可先行墊付,並代位追償;如果是雙方責任,被保險人的責任由保險公司承擔。
不過,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交管部門會對事故雙方進行責任認定。而在機械車位上發生事故,由於不屬公共道路,只能由派出所調解。可記者了解到,派出所往往不會對事故責任進行認定,最多隻能提供出警記錄作為證明。
「這樣一來,如果雙方當事人對事故責任無法達成一致,只有到法院起訴,保險公司再根據判決結果進行賠付。」這位工作人員說。
❼ 小小停車位,何以成為「萬億元」的大市場
普通人可能很難想像中國的 汽車 規模究竟有多龐大!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21年1月發布的消息,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 3.72億輛 ,其中 汽車 2.81億輛 。
目前,全國有70個城市的 汽車 保有量超過100萬輛,31個城市超200萬輛,13個城市超300萬輛。
其中,蘇州、上海、鄭州超過400萬輛,而北京、成都、重慶三城的 汽車 保有量更是超過500萬輛,數量之多,令人咋舌。
與快速增長的私家車形成對比的是,我國中大型城市的車位配比低得可憐,平均只有1:0.5- 1:0.8,低於國際的1:1.3。
根據《人民日報》報道,截止到2020年末,我國全國車位缺口已達約 8,000萬 個,供給率僅在 40% 左右。
以深圳市為例,目前深圳機動車保有量為352萬輛,而深圳整體經營性停車場加路邊泊車位和非經營性泊車位,總量大約為250萬,缺口大約還需100萬。
而上海停車位缺口均在200萬個以上,北京的停車缺口甚至高達400萬個。
如何解決這種「車多位少」的窘境,可能的 科技 解決方案還是要從 「立體車庫」 和 「智慧停車」 兩個方面著手。
毋庸置疑,機器人技術在現代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似乎每天都有越來越多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自動化,其中機器人技術改造後的立體車庫就是代表。
立體車庫(Stereo Garage)是用來最大量存取儲放車輛的機械或機械設備系統。
最早的立體車庫是1905年在法國巴黎龐蒂厄街的車庫,該車庫由一個多層混凝土結構組成,內部有電梯將 汽車 運送到上層,服務員將 汽車 停放在那裡。
1951年,第一座無人駕駛停車庫也在美國華盛頓特區開業。
我國也於90年代初開始研究開發機械立體停車設備,距今已有近三十年的歷程。
到了1994年,進一步升級的「機器人停車」(robotic parking)概念出現,第一個自動化車庫於2002年啟用。
與傳統停車場相比,立體車庫所提供的空間節省主要在於大幅減少與 汽車 停放沒有直接關系的空間。
例如,因為不需要為 汽車 駛入停車位或打開車門(司機和乘客)留出空間,所以停車位的寬度和深度(以及停車位之間的距離)大大減少;
不需要開車道或坡道,就可以把車開到/從入口/出口到停車位;
由於停車場內沒有行人(司機和乘客),所以天花板的高度降到最低,也不需要走道、樓梯或電梯。
另外,由於取消了坡道、行車道並降低了天花板高度,立體車庫所需的結構材料比多層停車庫少得多。許多立體車庫採用鋼結構框架(有些採用薄混凝土板),而不是多層停車庫的整體混凝土設計。
除了節省空間外,許多立體車庫還有一些額外的好處。
如:由於停放的車輛沒有公共通道,因此停放的車輛及其物品更加安全;
消除停車場的輕微損壞,如擦傷和凹陷;
司機和乘客不用走過停車場或車庫,更安全;
駕車四處尋找停車位的情況不再出現,從而減少了尾氣排放;
只需要最低限度的通風和照明;
殘疾人通道得到改善;
將停車結構的體量和視覺影響降到最低;
縮短施工時間,等等。
也正因此,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停車設備工作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新增機械式立體車庫項目2,552個,新增機械式停車泊位89.35萬個。
一線城市中,上海、北京、廣州當年新增立體車庫泊位分別達到55,753個、29,815個和26,629個。
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為例,該機場設置停車樓1處,共4,200個車位,停車場5處共4,800個車位,其中就首度加入了機器人泊車系統。
2019年,我國機械式停車設備銷售規模為163.5億元。
諸如打造國內首個停車機器人項目的 怡豐機器人 在2019年的停車機器人銷售額就近億元。
而在全球范圍內,這種機器人立體車庫還催生了Worldwide Robotic Automated Parking、Westfalia、LT Smart、Automotion Parking Systems、Park Plus等知名公司。
塑造機器人立體車庫的另一個趨勢是智慧城市的崛起。
隨著物聯網技術越來越先進,價格越來越便宜,互聯城市的想法變得越來越接近現實。
這些系統的特點是連接的基礎設施越多,性能就越好,而機器人車庫的連接性已經比較成熟,智慧停車業務大范圍鋪開的時機已經到來。
智慧停車指的就是將無線通信技術、移動終端技術、GPS定位技術、GIS技術等綜合應用於城市停車位的採集、管理、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
這一舉措不僅可以實現停車位資源的實時更新、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一體化,還能夠實現停車位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車場利潤的最大化和車主停車服務的最優化。
如果說機器人立體車庫是在「硬體」上變革傳統停車場,那麼智慧停車就是塑造了停車場的「大腦」,二者結合就是下一代停車場的基本形態。
從規模上,智慧停車可以分為城市級、場庫級和車位級。
城市級: 停車設備數據通過物聯網方式上傳到城市平台,政府的城市級雲平台與停車企業的雲平台進行線上對接,獲得停車場地數據。
其中運用到的技術包括NB-IoT(窄帶物聯網)技術和LoRa(遠距離無線電)技術。
NB-IoT技術利用窄帶通信的功耗低、覆蓋廣、密度高優勢,使停車設備直接聯網,地磁、地鎖、充電樁、道閘可以把信息源源不斷傳輸到網路平台。LoRa技術則在近年形成了行業規范和共同平台,可以使小區聯網組成大網路。
場庫級: 場庫級應用場景包括停車場、停車庫、路側停車等,最主要技術是車牌識別技術和不停車電子收費(ETC)技術。
車位級: 停車位級別有三種技術,視頻樁技術、地磁技術和智能車位鎖技術。
2018年4月21日,上交會(第六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期間揭牌成立了「上海城市智慧停車產業聯盟」。
今年2月9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開展ETC智慧停車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選定北京等27個城市作為試點城市、江蘇作為省級示範區,先期開展ETC智慧停車試點工作。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曾發布《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應用服務實施方案》,鼓勵ETC在停車場等涉車領域應用。
目前,一些地方城市已經開始ETC智慧停車領域進行了嘗試。
佛山部分加油站通過鋪設ETC無感支付車道,精準識別車輛進站順序及停位置,加油後ETC無感支付自動扣款,使支付過程瞬間完成。
在中山,該市則已經改造了13,000多個智慧停車泊位,路側停車場的停車配套設施改造接入智慧管理系統,並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城管部門的平台聯通。
前瞻產業研究院初步預計,國內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在未來5年將保持20%以上的復合平均增長率,到2025年行業產值有望接近400億元人民幣。
除了機器人立體車庫和智慧停車這兩個百億級別的市場值得期待外,其實,圍繞「停車」概念還有兩個規模上萬億的藍海值得開拓。
近年來,各地方政府在停車場建設模式上不斷創新,由政府主導逐漸轉向PPP模式,引入民間資本共同打造停車場建設。
例如,位於宣武門外大街的停車場是北京市首個全智能化的停車場。
該停車場為企業與廣渠門內街道辦事處合作的BOT項目,前者出錢並享受停車場20年的經營權,後者出地並允許企業收取周圍的路邊停車位的20年的停車費。
而在盤活停車場的道路上,四川走得更遠。
去年3月,川投集團控股子公司川投航信主導實施的邛崍市公共停車場PPP項目一期成功落地。
項目總投資8.49億元,首期盤活邛崍市政府存量停車場資產5.2億元,以邛崍市主要城鎮的19,666個公共停車位12年的經營權及收益權進行轉讓,並以TOT(轉讓-經營-移交)模式進行運作,轉讓資金可用於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建設。
而邛崍市只是隸屬於成都的一個縣級市,以全國近3,000個縣區級行政單位計算,整體公共停車位轉讓收益有達到 1.5萬億元 上下。
除了公共停車場,商品住宅的配套停車場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市場。
隨著電動 汽車 的加速普及,充電樁成為私家車的必備品,這也就相應地促使過去亂停亂放向規范化停車轉變。
根據世聯評估價值研究院數據,2020年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54,878萬平方米,按車位比1:1計算,新增車位也在千萬級別,對應市場規模也有 萬億元 。
有鑒於此,從機器人立體車庫和智慧停車的百億市場到公共停車場轉讓和商品房配套停車場的萬億元想像力,「停車」從來不是一個應該被忽視的小生意。
❽ 北京東城:胡同口建起立體停車樓,立體停車樓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北京的東城胡同口建起了立體的停車場,這樣停車確實會方便許多,讓一些找不到停車位的車主們解決了一大難題,因此關於這個立體停車樓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能夠大大的讓一些擁堵路段變得不再擁堵,也給車主們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立體停車樓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不僅節約資源,也為更多胡同口或者是一些小區的居民解決了難題,以前大家都在胡同兩端停車,等到一些居民下班回來之後,根本就找不到一個車位,而現在就變得非常方便了,下班回到家車輛停進立體的停車樓當中,很快就能回家,同時也把這個車輛亂停亂放的問題解決了。
北京所實施的這種立體停車樓的狀況還是非常好的,至少這個胡同里變得干凈又整潔了,曾經那些隨意放的轎車也再也看不到了,這也為市民們散布,閑暇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和安全性,同時也更加方便市民們的出行,也許這是一個值得提倡的。
❾ 為什麼立體車庫行業前景這么被看好,做起來這么難
從目前來看,我國立體停車場的發展還有一段路要走。比如目前我國已建成的立體停專車場都面臨屬有生存艱難的現狀,如何讓立體停車場正常盈利也是一個問題。而國人習慣了路面免費停車,如何讓他們轉變觀念也是擺在大眾面前的一大難點。
不過,立體停車庫相比傳統停車場,優勢明顯。據《中國立體停車場行業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傳統停車場停50輛車需要1650平方米,而採用露天電梯塔式立體停車只需50平方米,也就是說,可以達到每1平方米即停放一輛小車。從工程造價方面來比較,同樣以50個車位計算,傳統建設需約750萬元,立體停車建設造價僅400萬元。此外,立體停車場同傳統停車場相比,車輛一進車庫就熄火,由機械設備自動存放,減少了車輛在車庫內的迂行和尾氣排放,十分環保節能。
以上問題是目前立體停車場發展的主要攔路虎,解決了他們自然立體停車場就能夠發展起來了。但是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時間,需要消費者,需要國家政府一起努力來解決這些問題,立體停車場才能走進城市中。總體來說,立體停車場在未來的發展潛力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