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豆機械收割方法有哪兩種
(1)直接收獲 用聯合收割機(自走式或背負式)一次完成切割、輸送、脫粒、清選作業。要盡量採用具備仿形功能的大豆收獲專用撓性割台,以降低割茬,減少收獲損失。為了防止炸莢,減輕撥禾輪對大豆植株的打擊,可在撥禾輪上釘帆布袋、橡皮條或改裝偏心撥禾輪。
(2)分段收獲 先用割曬機把大豆割倒鋪放,待晾曬干後,再用聯合收獲機安裝拾禾器拾禾,並脫粒、清選。分段收獲與直接收獲相比,具有收割早、損失小、炸莢、豆粒破碎和泥花臉少的優點。為了提高拾禾工效,減少損失,要在早晨尚有露水的時候進行拾禾作業,避免中午進行作業。
⑵ 大豆機械收獲應注意什麼
(1)合理調整收獲機械,減少損失。包括:減少漏割,盡量採用大豆收獲專用割台,控制割茬在4~6厘米內。如果出現集堆現象,可調整割台的底部拖板;減少拋枝、掉枝損失,合理調整撥禾輪轉速或在喂入量允許的情況下提高車速;減少炸莢損失,保證割刀鋒利,割刀間隙符合要求;減輕撥禾輪對大豆植株的打擊和刮碰;控制未脫凈損失,合理控制脫粒滾筒的轉速、脫粒間隙,收獲機前進速度一般設為Ⅱ檔,用無級變速控制喂入量;控制夾帶損失,風扇的風量盡量調大,同時將穎殼篩的開度調到最大,尾篩角度調高。
(2)合理使用收獲機械,提高作業質量。適時收獲,收獲的最適宜時期是在完熟初期;正確選擇、調整脫粒滾筒轉速和間隙;正確調整喂入鏈耙、籽粒升運器、雜余升運器等刮板鏈條松緊度;盡量避免脫粒滾筒、復脫器、籽粒及雜余推運攪龍等輸送部位的堵塞。
⑶ 我想知道沃得水稻收割機收大豆都需要改哪裡
沃得收割機性能更強,比柳林收割機要好一些。
履帶式穀物聯合收割機是指以履帶作為行走部件主要形式的自走穀物聯合收割機,廣泛用於水稻、小麥、油菜、大豆等農作物的聯合收割。 它是一體化收割農作物的機械。
⑷ 如何減少大豆收獲「泥花臉」現象
所謂「泥花臉」,是指大豆在機械收獲時經收割台進入滾筒的土塊雜物和少量未成熟的豆粒及草汁與正常豆粒混合,經推運器、升運器後豆粒表面出現斑斑點點,通常稱之為「泥花臉」。這是由於收獲時偶爾操作不當或由於畦埂過高、泥土進入收割機所致。減少「泥花臉」現象除了正確熟練操作,改進有關裝置(如改進階梯抖動板、改裝推運器、升運器底板和刮板等)外,還要做到以下幾點:選擇結莢部位高的品種;收獲前組織人力將田間灌水渠道鏟平;拔除田間未除凈的大葉嫩汁雜草;適時收獲,豆粒未完全脫水前收獲也容易擠破豆粒,造成「泥花臉」現象。
⑸ 用小麥聯合收割機收割大豆如何避免籽粒破損
在使用不當的情況下,小麥聯合收割機收獲大豆造成大豆粒破損率在30%~70%。現階段,特別是小麥面積集中的夏大豆區域,使用小麥聯合收割機收割要注意以下問題:
(1)收獲大豆前,一定要購買和更換廠家配套收獲大豆的專用主輪,降低脫粒部分轉速,變小麥收割機為大豆收割機。
(2)調大脫粒部分間隙。
(3)適期收獲,避免大豆籽粒過於乾燥。
(4)收獲後要注意晾曬,防止霉變。
⑹ 大豆機械收割方法有哪兩種
大豆機械收割兩種方法分別是:⑺ 大豆收獲的具體操作
1、控制割台損失
在大豆收獲中,割台損失一般占總損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損失應從減少漏割、掉枝和炸莢3方面入手。
(1)減少漏割。現行壟距一般為65-70厘米,以1076型聯合收割機為例,218大豆撓性割台割幅為5.4米,每幅正好收割8壟,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是割茬高度調整不當。割茬過低,易出現割台前集堆;割茬過高,易留「馬耳茬」和切割底莢。大豆最低結莢高度一般為6-8厘米。因此割茬控制在4-6厘米內,就不會出現「馬耳茬」。但有時易出現集堆現象,這時可將割台的底部拖板進行調整以減少集堆現象。
(2)減少拋枝、掉枝損失。拋枝主要是由於撥禾輪轉速不當(太低或過高)造成的,作業時只要注意調整就能解決。掉枝主要是由於植株高低不一或植株倒伏造成的,此時莖稈切斷後,豆稈沒有被撥進割台,垂直下落或橫向傾倒,被割刀2次切割後落到割台下面。可通過適當調整撥禾輪高度或在喂入量允許的情況下提高車速來解決。
(3)減少炸莢損失。減輕割刀對植株的沖擊和拉扯,保證割刀鋒利,割刀間隙符合要求;調整擺環箱傳動帶張緊度,防止因傳動帶打滑造成切割速度下降,影響切割質量;減輕撥禾輪對豆稈豆莢的打擊和刮碰。收獲含水率較高的早期豆稈,撥禾輪轉速可適當高些;晚期豆稈乾燥,易出現炸莢,撥禾輪轉速應調整低些。另外,應盡量避免撥禾齒直接打擊豆稈,可在撥禾輪上安裝撥禾板。
2、減少機體損失
(1)控制裹糧損失。避免收獲過於潮濕、籽粒水分超過19%(植株彎曲不斷)的作物,因為無論提高轉速、調小間隙、增大風量都解決不了分離不清和豆殼裹夾豆粒的問題。
(2)控制未脫凈損失。大豆脫粒是通過紋桿對豆莢的沖擊、搓擦和擠壓作用實現的。滾筒和凹板對豆稈前半部以打擊為主,後半部以揉搓、擠壓為主,在此過程中有60%-90%的豆粒從凹板柵格中分離出去,因此影響脫粒質量的因素有脫粒滾筒的轉速、脫粒間隙、作物情況和喂入情況。一般情況下,收獲大豆時脫粒滾筒的轉速可選用715r/min,分離滾筒的轉速可選用608r/min,收獲機前進速度為Ⅱ檔,用無級變速控制喂入量。
(3)控制夾帶損失。風扇的風量盡量調大,即提高風扇轉速,同時將穎殼篩的開度調到最大,尾篩角度調高,這樣可以減少大豆的夾帶損失,提高糧食的清潔率
⑻ 大豆收獲機械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低茬收獲 大豆機收的割茬高度要小於1.5厘米,在最低結莢點之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割台將最低結莢收獲上來,使收獲損失盡可能小,這對於減少炸莢是十分有利的。
(2)精確仿形 即大豆收獲機收割台的仿形要好。收割機收割大豆時,由於割茬高度大大降低了,割台仿形的問題便顯得尤為重要,收獲機割台必須要有專門設計的地面仿形裝置,能夠按照地面的起伏形狀精確仿形。
(3)防止炸莢 減少收獲機在收割過程中對豆莢的振動、擠壓和揉搓,防止炸莢。收割機撥禾輪上採用軟橡膠覆蓋,盡量減輕對大豆植株的撞擊;採用雙動刀片切割器是減小振動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夾持和輸送植株過程中要盡量採用軟橡膠部件,減輕對植株的擠壓和揉搓。
⑼ 實驗題:高二大豆實驗
1.種類增加 含量下降(你把大豆放水裡泡著也能發芽,也就是沒有外來的有機物補充,僅僅靠種子自己的有機物合成,自然含量下降,因為要萌發長成新植株,當然有新種類的有機物合成,不然大豆怎麼能變成豆芽?)
2.濃度過高 稀釋培養液(也可能是缺乏光照,蒸騰作用不足,會造成短暫的萎蔫,但是個人覺得前面的答案靠譜些,萎蔫主要的原因就是水上不去所以萎蔫,因此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下面水上不去,要麼就是上面出不來,因為題目說是用培養液,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要大量的水,結果造成培養液越來越濃,因為水是靠濃度差進行自由擴散的,久而久之,營養液的水就上不去,造成萎蔫,加點水就好了)
3.鎂離子(Mg2+),葉片變黃也就是沒有葉綠素的,只要看見葉綠素,一定要想起來鎂是葉綠素必須的元素,所以應該是鎂離子,葉綠素主要組成就是碳氫氧氮鎂,一般都是缺鎂的,出題一般就愛考這個!
4.首先,植物應該放在暗處充分飢餓吧?第二,不應該用玻璃罩子罩住啊,罩住就沒有二氧化碳了。第三,應該加設對照組實驗,也就是用罩子罩住的,實驗設計最關鍵的是單一變數原則,也就是說實驗中應該只有一個不一樣。想這個實驗,如果沒有對照,那就是不知道是二氧化碳是原料還是氧氣是原料了。
全部手打,不懂還可以hi我!
我看你那個是卷子吧,好像都答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