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製取氧氣的三個反應原理
(1)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加熱分解為氯化鉀和氧氣:
2KClO₃=(MnO₂)2KCl+3O₂↑
(2)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為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2KMnO₄=(加熱)K₂MnO₄+MnO₂+O₂↑
(3)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
2H₂O=2H₂↑+O₂↑
(1)實驗室制氧氣的反應原理和裝置擴展閱讀:
氧氣的製取:
1、實驗先查氣密性,受熱均勻試管傾:「試管傾」的意思是說,安裝大試管時,應使試管略微傾斜,即要使試管口低於試管底,這樣可以防止加熱時葯品所含有的少量水分變成水蒸氣,到管口處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試管破裂。「受熱均勻」的意思是說加熱試管時必須使試管均勻受熱。
2、收集常用排水法:意思是說收集氧氣時要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3、先撤導管後移燈:意思是說在停止制氧氣時,務必先把導氣管從水槽中撤出,然後再移去酒精燈(如果先撤去酒精燈,則因試管內溫度降低,氣壓減小,水就會沿導管吸到熱的試管里,致使試管因急劇冷卻而破裂)。
㈡ 實驗室制氧氣的反應原理 實驗裝置步驟驗證驗滿方法
氧氣:用二氧來化錳催化過自氧化氫的分解,加熱高錳酸鉀或加熱含有二氧化錳的氯酸鉀.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氫氣;用鋅和稀鹽酸製取,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起法收集.
二氧化碳;用大理石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㈢ 實驗室制氧氣的反應裝置和原理是什麼
實驗室制O2,
2KMnO4=Δ=K2MnO4 +O2↑ +MnO2
2KClO3=Δ=2KCl+3O2↑
裝置是 :大試管,鐵架台(帶鐵夾),酒精燈,內 水槽,單孔橡皮塞的導容管等
注意:鐵夾夾在距離試管口1/4 處, 試管口略低於管底 ,
㈣ 化學製作氧氣步驟 反應原理是什麼
1、裝置選擇:
(1)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
(2)用過氧化氫制氧氣選乙裝置:液體與固體不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液常溫型)。
2、製取步驟:
(1)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裝—裝葯品;
(3)定—把試管固定到鐵架台上;
(4)點—點燃酒精燈加熱(先預熱,注意:一律先讓試管均勻受熱,否則會因冷熱不均炸裂試管);
(5)收—收集氣體(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
(6)離—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此步驟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導管再蓋上玻片);
(7)熄—熄滅酒精燈。
3、製取方程式:
(1)2H2O2=MnO2=2H2O+O2↑
(2)2KMnO4=△=K2MnO4+ MnO2+ O2↑(註:因為反應生成MnO2,所以不用另加MnO2作催化劑)。
(3)2KClO3=△=2KCl+3O2↑
㈤ 怎樣在實驗室製取氧氣(原理,器材,步驟)
實驗室製法
1.加熱高錳酸鉀,化學式為:2KMnO4=加熱=K₂MnO4+MnO₂+O₂↑ 2.用催化劑-二氧化錳並加熱氯酸鉀,化學式為:2KClO3=MnO₂催化並加熱= 2KCl+3O₂↑(部分教材已經刪掉) 3.過氧化氫溶液在催化劑二氧化錳中,生成O₂和H₂O,化學方程式為: 2H₂O2=MnO2= 2H2O+O2↑ 另外,將氯酸鉀加熱生成氯化鉀和氧氣,三氧化硫分解也可生成氧氣,次氯酸在加熱和二氧化錳的催化下也可生成氧氣和氯氣還有就是電解水
工業製造氧氣方法
1. 壓縮冷卻空氣 2. 通過分子篩
核潛艇中制氧氣的方法
2Na2O2+2CO2==2Na2CO3+O2 此方法的優點:1、常溫下進行 2、使氧氣和二氧化碳形成循環(人消耗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此反應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氣)
宇宙飛船中制氧氣的方法
利用宇航員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與超氧化鉀作用,產生氧氣,供宇航員呼吸用。
物理制氧
通過富氧膜制氧,讓空氣震盪,根據氮氣與氧氣的活動速度不同,通過富氧膜提取足夠濃度的氧氣。註:濃度百分之三十的氧氣含量是對身體最好的濃度,稱為富氧狀態
㈥ 氧氣實驗室製法的反應原理是什麼
1、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受熱分解制氧氣,相比較氯酸鉀更好,因為所有的氧元素都轉化為氧氣,產率高,但其溫度要求較高錳酸鉀高,因此常使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或將氯酸鉀與高錳酸鉀混合加熱,可以又快又多的製取氧氣。
裝置特點是固體加熱分解製取氣體,防止固體中的濕存水受熱成為水蒸氣在試管口冷凝迴流導致試管底破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收集氧氣採用排水收集法。實驗結束時要注意先將導氣管從水槽中取出,在熄滅酒精燈,防止因為停止加熱,裝置內氣壓減小,導致水倒吸進入裝置,損壞裝置。
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常溫分解生成氧氣,此裝置不要加熱,屬於液體常溫與固體接觸生成氣體,固體放在廣口瓶中,液體通過分液漏斗逐漸加入,兩者接觸即產生氧氣。
㈦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原理
實驗室製取氧氣主要有加熱氯酸鉀、加熱高錳酸鉀,雙氧水制氧氣這三種方法。加熱氯酸鉀的反應方程式為2KClO 3 Mno2加熱2KCl+3O 2 ↑,表明氯酸鉀能夠在加熱條件下以二氧化錳為催化劑,生成氯化鉀和氧氣。
加熱高錳酸鉀的反應方程式為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高能酸鉀能夠加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雙氧水制氧氣的反應方程式為2H 2 O 2 →Mno22H 2 O+O 2 ↑,即雙氧水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能後分解成氧氣和水。
工業制氧氣的方法有四種,分別是分離液態空氣法、膜分離技術、分子篩制氧法(吸附法)和電解制氧法。其中分離液態空氣法是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後蒸發。空氣中約含21%的氧氣,這是製取氧氣的廉價、易得的原料。
因為任何液態物質都有一定的沸點,人們正是利用了物質的這一性質,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後蒸發。由於氮的沸點是-196℃,比液態氧(-183℃)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態氧了。為了便於貯存、運輸和使用,通常把氧氣加壓到15000kPa,並貯存在漆成藍色的鋼瓶中。
近年來,膜分離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利用這種技術,在一定壓力下,讓空氣通過具有富集氧氣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較高的富氧空氣。利用這種膜進行多級分離,可以得到含90%以上氧氣的富氧空氣。
富氧膜的研究在醫療、發酵工業、化學工業、富氧燃燒等方面得到重要應用。
㈧ 實驗室制氧氣,氫氣的原理,裝置,注意事項
實驗室制氧氣:
高錳酸鉀、氯酸鉀、過氧化氫溶液
收集可以通過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取氣法來收集(氧氣密度大於空氣,所以用向上排空氣法,但不是很純凈。氧氣難溶於水,故使用排水取氣法,製得氣體較純凈)
㈨ 實驗室制氧氣的實驗裝置是什麼
實驗室制氧氣的實驗裝置有:試管、鐵架台、酒精燈、導管、玻片。
分析: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
化學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加熱)。
反應的注意要點: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使炸裂試管。
2、葯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先預熱(均勻受熱),之後可以將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裝有葯品部位定向加熱。
3、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4、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大約0.5cm)。
5、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並堵塞導管,使所製得氣體無法較好排出。
6、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防止收集氣體不純)。
7、實驗結束時,先導氣管出水,再滅酒精燈:防止冷凝水迴流試管炸裂。
8、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以便把空氣排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實驗室制氧氣
㈩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氧氣、氫氣的反應原理及操作過程和化學式
實驗室製取氧氣: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化學方程式為:Ca2CO3+2HCI=Cacl2+CO2+H2O
實驗步驟:先內裝大理石,後加稀鹽酸,容組裝儀器時長頸漏斗下端管口要深入液面以下,用向下排空氣發收集時,導管應伸入集氣瓶底,驗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處。
實驗室製取氧氣:用過氧化氫加催化劑,化學方程式:H2O2=(MnO2)=H2O+O2(中間的括弧里是催化劑)
實驗步驟:1.分液漏斗可以用長頸漏斗替代,但其下端應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2.氣密性檢查。將止水夾關閉,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水,水面不持續下降說明氣密性良好。3.裝葯品時,先裝固體後裝液體。
實驗室製取氫氣:水的電解,化學方程式為:H2O=H2+O2
實驗步驟:注意驗純時,用大拇指按住瓶口,移至酒精燈上方,將大拇指移開一點,如果發出噗噗聲,則純凈。如發出較大聲響或報鳴聲,則不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