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圖甲為製作果酒的實驗裝置圖,圖乙為製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圖,請回答:(1)為適當提高果酒的生產速率
(1)酵母菌進行酒精抄發酵時,應先通氣後密封,通氣的目的是讓酵母菌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讓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排氣口是為了排除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氣體,其長而彎曲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污染發酵液.
(2)空白處的操作是榨汁,沖洗的目的只是洗去浮塵,但不能除去水果表面的野生酵母菌.
(3)果汁作為微生物的培養基,至少能為微生物提供四類主要的營養物質:水、碳源、氮源和無機鹽;發酵液之所以能夠抑制雜菌的生長,是因為缺氧的環境,以及發酵液呈現為酸性.
(4)酒精可以用重鉻酸鉀溶液鑒定,在酸性條件下,可使溶液呈灰綠色;加入人工培養的優良酵母菌菌種可以提高果酒的品質,初始酵母菌數量較多也有利於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
(5)在氧氣充足時,醋酸菌可將乙醇轉變為乙醛,進而轉變為醋酸.
故答案為:
(1)先打開後關閉 既可以放氣,又可防止污染
(2)榨汁 洗去浮塵
(3)碳源、氮源 呈酸性
(4)重鉻酸鉀 (人工培養的)酵母菌
(5)乙醛
Ⅱ 如圖甲是改進的電解水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乙是課本中電解水的實驗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充分利用廢物.
(2)硬質塑料管沒有刻度,無法測量兩種氣體的體積比
Ⅲ 如圖(甲)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砂和砂桶的質量為m,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實驗中用
(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整體的加速度a=
,
則繩子的拉力T=Ma=
,當M>>m時,認為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於砂和砂桶的重力.
(2)A、平衡摩擦力時,不能將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故A錯誤;
B、改變小車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正確;
C、實驗時,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故C錯誤;
D、小車運動的加速度通過紙帶求出,不能通過a=
求出.故D錯誤;
故選:B.
(3)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沙和沙桶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以使小車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麼小車的合力就是繩子的拉力.要判斷是否是勻速運動,我們可以從打出的紙帶相鄰的點的間距來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故選:B.
(4)由於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所以相鄰的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設A到B之間的距離為x
1,以後各段分別為x
2、x
3、x
4、x
5、x
6,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
4-x
1=3a
1T
2x
5-x
2=3a
2T
2x
6-x
3=3a
3T
2為了更加准確的求解加速度,我們對三個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a
1+a
2+a
3)
即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計算表達式為:a=
=
0.0634+0.591+0.0549?0.0508?0.0465?0.0422 |
2 |
m/s
2=0.42m/s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速度等於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紙帶上E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
v
E=
=
=0.57m/s
故答案為:(1)M>>m (2)B (3)B
(4)0.42,0.57.
Ⅳ 圖甲是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小球從斜面上一定高度處從靜止釋放,經過一段水平軌道後落下.圖8
(1)每次都使小抄球從同一位置開始運動的原因是保證小球作平拋的初速度相同;
(2)豎直方向上有:△y=gT2,解得T=
Ⅳ 如圖甲是小明做「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時,老師讓同學們在燒杯上蓋上硬紙板,這樣做的
(1)實驗時,在燒杯上蓋上硬紙板,這樣做是為了減少燒杯中熱量的散失. (2)由圖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時溫度計的示數是94℃. (3)根據表格中的數據進行描點,並將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
(4)從圖象可以看出,從第5分鍾開始,水的溫度保持99℃不變,所以沸點是99℃. 水在沸騰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5)標准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由於當時沸點低於100℃,所以當時的大氣壓低於標准大氣壓. 故答案為:(1)減少熱量散失;(2)94;(3)如圖;(4)99;保持不變;(5)低於. |
Ⅵ 圖甲為一研究電磁感應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其中電流感測器(相當於一隻理想的電流表)能將各時刻的電流數據
(1)由I-t圖象可知當t=0.5s時,I=1.10A; P=I2R=1.102×1.0W=1.21W (2)由圖知,當金屬桿達到穩定運動時的電流為1.60A, 穩定時桿勻內速運動,受力平容衡,則有:mgsinθ=BIL 解得B= =1.25T (3)1.2s內通過電阻的電量為圖線與t軸包圍的面積,由圖知,總格數為130格,q=130×0.1×0.1C=1.30C 由圖知,1.2s末桿的電流I=1.50A 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I= = 得v= =1.8m/s 又q= .
Ⅶ 如圖甲是研究浮力問題的實驗裝置圖根據圖示回答問題: ……第4小題 如何算 。
1)說明液體對浸入其中的物體有浮力的作用 2)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3)浸入液體的體積相同是,液體的密度不同,物體受到的浮力不同 4)F浮力=1.96N-0.92N=1.04N
物體的質量m=G/g=1.96/10=0.196kg 物體的密度ρ=0.196/1×10^-4立方米=1.96×10^3kg/立方米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Ⅷ 如圖甲是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示意圖,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該裝置
(1)實驗設計中採用同一植株單細胞克隆獲得植株,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數,遵循單一變數原則,消除實驗誤差,確保實驗結果的准確性. (2)實驗開始時,針筒的讀數是0.2mL,毛細管內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鍾後,針筒的容量需要調至0.6mL的讀數,才能使水滴仍維持在X的位置,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量等於凈積累量加呼吸作用消耗量,所以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的量是0.8mL/h. (3)使用圖示方法測得的光合作用速率表示的是凈光合,比實際光合速率要低,因為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還要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氧氣. (4)將該植物的葉的下表皮塗上一層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會大幅度下降,原因是凡士林阻塞部分氣孔,使供應葉的二氧化碳減少,限制光合作用的暗反應,導致光合作用無法進行. (5)20℃還沒有達到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所以溫度升高到30℃,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強,在20℃時,已經達到了光飽和點,增加光照強度,光合作用速率也不會再發生變化. (6)想知道該植物的實際光合作用速率,則還需測定出該植株的呼吸作用速率,若仍用該裝置來進行操作,則需要將碳酸氫鈉換成氫氧化鈉用來吸收測定二氧化碳的量,同時需要將裝置放置在黑暗環境中,以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7)某項研究所得實驗結果如圖乙所示,則Y1、Y2、Y3的差異是由於光波長影響了植物的光反應階段導致的,植物的色素吸收的光波長是不一樣的,光波長不一樣,植物的光合速率會有所不同. 故答案為: (1)確保單一變數,消除實驗誤差 (2)0.8 (3)植物同時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 (4)凡士林阻塞部分氣孔,使供應葉的二氧化碳減少,限制光合作用的暗反應 (5)第一次的實驗中所照射的光已達到光飽和點,溫度還沒有達到最適宜的溫度.(從20--30℃的過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強度不斷升高) (6)將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換成氫氧化鈉,實驗時置於暗處進行 (7)光波長(或光質)光反應
Ⅸ (1)如圖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圖,圖中水的溫度是______℃.為了縮短把水加熱到沸騰的時
(1)由圖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在90℃以上第6個小格,版故溫度計的讀數權是96℃;為了減少加熱時間可以給燒杯加蓋,以減少熱量的損失;或適當地減少水量、適當提高水的初溫. (2)BC段表示水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3)沸騰前和沸騰時的現象: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減小;沸騰時有大量的氣泡產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到液面處破裂,故b是沸騰前圖象、a是沸騰後圖象. 故答案為:(1)96;提高水的初溫;(2)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3)b、a. |
Ⅹ 圖甲是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小球從斜面上一定高度處從靜止釋放,經過一段水平軌道後落下.圖乙
A、每次都使小球從同一位置開始運動的原因是保證每次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相同.專 B、因為圖乙中O點與屬所取的兩點水平位移相等,則時間間隔相等,根據△y=gT2,解得T=
與如圖甲是實驗裝置示意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傳動裝置分析
發布:2025-09-15 09:38:25
瀏覽:26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