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電池(1分)電解池(1分)
(2)負極(1分)Zn-2e
- =Zn
2+ (2分)正極(1分)Cu
2+ +2e
- ="Cu" (2分)
陽極(1分) 2Cl
- -2e-=Cl
2 ↑,(2分)有氣體生成,溶液變紅(2分) 增大(1分)
(3)減少 (1分) 0.65(1分)
I. 根據下圖所示實驗裝置回答問題:(1)小明同學選擇A裝置准備用高錳酸鉀為原料製取一瓶純凈的氧氣(不考慮
(1)氧氣是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氣體較純,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乾燥,故應選擇的收集裝置是C,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化學方程式為:2KMnO4
K
2MnO
4+MnO
2+O
2↑;
(2)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為原料制氧氣,是固體與液體在常溫下反應,用發生裝置B;
(3)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入液體葯品的量和速率,所以用B(分液漏斗)來代替原裝置中的長頸漏斗;小華制氧氣的裝置較好,因為小華用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不需要加熱,裝置還可以隨時添加葯品從而控制產量;用改裝後的裝置製取乙炔氣體,利用反應物和生成物及質量守恆定律,寫出乙炔製取的化學方程式為:CaC
2+2H
2O=Ca(OH)
2+C
2H
2↑;
(4)裝置B為固液不加熱裝置,裝置E是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可以選用這兩個裝置製取的氣體除了氧氣還有二氧化碳,實驗室用大理石與稀鹽酸來製取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要測量二氧化碳的體積只能用排水法,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從而測二氧化碳的體積,二氧化碳能溶於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層植物油,油上方的空氣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故答案為:
(1)C,2KMnO
4K
2MnO
4+MnO
2+O
2↑;
(2)B,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為原料制氧氣,是固體與液體在常溫下反應;
(3)B,長頸漏斗,小華,小華用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不需要加熱,裝置還可以隨時添加葯品從而控制產量;
CaC
2+2H
2O=Ca(OH)
2+C
2H
2↑;
(4)CO
2,大理石、稀鹽酸,CaCO
3+2HCl=CaCl
2+H
2O+CO
2↑;隔絕水,防止二氧化碳溶於水,沒有.
J. 根據下圖所示裝置回答問題: (1)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應選用的裝置是______,請
(1)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方程式為CaCO 3 +2HCl═CaCl 2 +CO 2 ↑+H 2 O;葯品為固體大理石和液體稀鹽酸,反應條件是常溫,發生裝置選B;二氧化碳能溶於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其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裝置為E. (2)高錳酸鉀受熱易先變成纖細粉末,易隨氣流進入並堵塞導管,故要在試管口處放一團棉花;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方程式為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A裝置適宜涉及加熱固體的反應,故可用於木炭還原氧化銅. (3)裝置F是個「萬能瓶」,因濃硫酸有吸水性,常作氣體乾燥劑,在F瓶中裝入濃硫酸,可用來乾燥某些氣體;用F收集氧氣並測量製得氧氣的體積,需在瓶內先裝滿水,因水的密度比氣體大,氣體從b處導管通入,才能排出水,再添加一個量筒,通過量排出水的體積判斷氣體的體積. (4)由表中數據可知:第三次加入5g稀鹽酸後,樣品中的碳酸鈣已經完全反應,且碳酸鈣的質量為3g. 設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100 73 3g X = X=2.19g 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14.6% 答: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4.6%. 故答案為:(1)B、E;CaCO 3 +2HCl═CaCl 2 +CO 2 ↑+H 2 O;(2)需要在導管口處放一團棉花;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③;(3)濃硫酸;b;量筒; (4)由表中數據可知:第三次加入5g稀鹽酸後,樣品中的碳酸鈣已經完全反應,且碳酸鈣的質量為3g. 設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100 73 3g X = X=2.19g 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14.6% 答: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