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疊加定理實驗報告
疊加原理的驗證 一、實驗目的 驗證線性電路疊加原理的正確性加深對線性電路的疊加性和齊次性的認識和理解。 二、原理說明 疊加原理指出在有多個獨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線性電路中通過每一個元件的電流或其兩端的電壓可以看成是由每一個獨立源單獨作用時在該元件上所產生的電流或電壓的代數和。 線性電路的齊次性是指當激勵信號某獨立源的值增加或減小K 倍時電路的響應即在電路中各電阻元件上所建立的電流和電壓值也將增加或減小K倍。 三、實驗設備 高性能電工技術實驗裝置DGJ-01直流穩壓電壓、直流數字電壓表、直流數字電流表、疊加原理實驗電路板DGJ-03。 四、實驗步驟 1 用實驗裝置上的DGJ-03線路, 按照實驗指導書上的圖3-1將兩路穩壓電源的輸出分別調節為12V和6V接入圖中的U1和U2處。 2 通過調節開關K1和K2分別將電源同時作用和單獨作用在電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測量項目 實驗內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1單獨作用 12 0 8.693 -2.427 6.300 2.429 0.802 3.231 4.446 4.449 U2單獨作用 0 6 -1.198 3.589 2.379 -3.590 -1.184 -1.215 -0.608 -0.608 U1、U2共同作用 12 0 7.556 1.160 8.629 -1.162 -0.382 4.446 3.841 3.841 2U2單獨作用 0 12 -2.395 7.180 4.758 -7.175 -2.370 2.440 -1.217 -1.218 3 將U2的數值調到12V重復以上測量並記錄在表3-1的最後一行中。 4 將R3(330)換成二極體IN4007繼續測量並填入表3-2中表3-2 測量項目 實驗內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1單獨作用 12 0 8.734 -2.569 6.198 2.575 0.607 4.473 4.477 U2單獨作用 0 6 0 0 0 0 -6 0 0 U1、U2共同作用 12 6 7.953 0 7.953 0 -1.940 4.036 4.040 2U2單獨作用 0 12 0 0 0 0 -12 0 0 0 五、實驗數據處理和分析 對圖3-1的線性電路進行理論分析利用迴路電流法或節點電壓法列出電路方程藉助計算機進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軟體對電路分析計算得出的電壓、電流的數據與測量值基本相符。驗證了測量數據的准確性。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測量有一定的誤差都在可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驗證疊加定理以I1為例U1單獨作用時I1a=8.693mA,U2單獨作用時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時測量值為7.556mA因此疊加性得以驗證。2U2單獨作用時測量值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齊次性得以驗證。其他的支路電流和電壓也可類似驗證疊加定理的准確性。 對於含有二極體的非線性電路表2中的數據不符合疊加性和齊次性。 六、思考題 1 電源單獨作用時將另外一出開關投向短路側不能直接將電壓源短接置零。 2 電阻改為二極體後疊加原理不成立。 七、實驗小結 測量電壓、電流時應注意儀表的極性與電壓、電流的參考方向一致這樣紀錄的數據才是准確的。 在實際操作中開關投向短路側時測量點F延至E點B延至C點否則測量出錯。 線性電路中疊加原理成立非線性電路中疊加原理不成立。功率不滿足疊加原理
Ⅱ 電子電工實訓裝置包括哪些
這可多了,光電技術實驗裝置、系列單片機產品開發項目套件、電子裝專配工藝實屬訓台(含電子實訓套件)、綜合型單片機實訓台(含計算機)、感測器技術實訓台、電子工業現場環境模擬教學實訓系統,像唯康教育,除了以上這些,還有項目型單片機實訓台(含計算機)、創新型單片機技術實訓設備、VDZ-TLJ01投籃機應用教學裝置等等!看你想要學什麼的了。
Ⅲ 工程訓練電子工藝焊接在哪
網路知道
親親您好,工程訓練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工程進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工程訓練中心是學校為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是一個面向全院學生的工程實踐訓練基地工程訓練中心現有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下設計算機輔助製造基礎教學基地、金工實訓基地、電工電子實訓基地。擁有數控加工、電與激光加工、快速成型機、高性能電工實訓裝置、自動焊接、PCB制板、收音機焊接與調試及大型標准計算機房、中心區域網和網上訓練系統等一大批先進和傳統的教學實踐設備。學院還將繼續設立和建設大學生創新中心和大學生創客中心,最終形成工程認知、工程實踐、創新創業三位一體的大中心,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搭建更寬闊的平台。親親你好希望答案能夠幫助到您
Ⅳ 高性能電工技術實驗台上直流電壓表分幾個量程檔
0.5 1 不過很老的表了,現在不知道你們還用不了。
Ⅳ 簡單敘述YKDJ-2型電工實驗台的組成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PLC基本組成:
1、中央處理器:接收並處理數據;用掃描的方式接收現場輸入設備的狀態和數據;自診斷;完成用戶程序中規定的邏輯算術運算任務。
2、存儲器:有三種RAM、EPROM、EEPROM
EPROM:存放系統程序,只讀存儲器,不可更改。
RAM:存放I/O映像和各類軟設備,是一種讀寫存儲器,存放速度快。
EEPROM:是一種可擦寫的只讀存儲器。
3、輸入/輸出(I/O)介面:是CPU與現場(I/0)裝置或其他外部設備之間的連接部件。
4、電源:
5、編程器是用於用戶程序的編制、編輯、調試檢查和監視。
Ⅵ 冀州市職教中心都有甚麼專業
冀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申報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基地的可行性
報 告
一、學校基本情況
(一)學校發展情況
冀州市職教中心始建於1991年6月,學校現佔地258.5畝,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設備總值1633萬元,專任教師204人,在校生3260人。開設有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數控加工技術、計算機應用、財會電算化、工民建、農林、牧醫等專業群。計算機室、語音室、電教室等公共實驗室及各專業實驗室、實驗場30餘個,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2家。十幾年來,在上級部門、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面向社會,適應市場,抓管理、求創新,依託政府有效統籌,遵循職教發展規律,形成了「教學與育人並重,成才與就業並舉」的鮮明的辦學特色,取得了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和良好的辦學效益。先後被評為河北省安全文明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先進實驗學校、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先進單位、河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是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科技部命名的首批國家星火計劃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日本國對華無償援助職業教育首批受援學校。
(二)現有實訓基地的基本情況
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專業是學校重點建設的特色骨幹專業,實現了連續招生。近年來,隨著社會對電工電子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招生范圍不斷擴大,生源涉及到周邊地市。該專業現有長班在校生1060名,已累計為社會培養中級技術人才3200餘名,針對初高中畢業生、下崗失業、進城務工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企業在職職工等,開展電工、電子裝配、電器維修等技術培訓近15000人次。
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專業現有實訓設備共計32類370餘台套,總價值180餘萬元。實訓設施面積1200平米,擁有配置25套設備的電路基礎、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電力拖動等實驗室6個,40個工位的電視機、音響、製冷等電子整機產品裝配、調試、維修實訓場所3個,同時還建立了華貿家電中心、華沖電器、春風集團、猛牛集團等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教學、實訓創造了良好的硬體環境。
(三)專業建設時間。
我校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專業建設於1992年8月,是學校建校之初開設專業之一。
(四)技能鑒定站的建設情況
經過衡水市勞動局技能鑒定中心批准,1995年在我校建立了電工電子技能鑒定站。1996年1月,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規范培訓指導委員會命名為「家用電子產品維修職業技能規范培訓實驗基地」。2006年3 月,被衡水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命名為「2005年度職業技能鑒定先進單位」。
(五)近兩年在校生職業資格證書情況和畢業生就業情況
為服務學生就業,學校成立了專門機構,負責學生技能訓練、職業指導。目前,該專業學生取得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達到了95%以上。在穩定當地就業市場的同時,先後與天津摩托羅拉分公司、香港恆宇集團、台灣今皓、樺晟、富士康公司、韓國三星、可立信電子公司、德國三環克瓦磁性器件公司、義大利扎努西電氣公司等大型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我校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專業學生以其技能水平高、素質強,受到各用人單位的普遍贊譽,許多企業慕名而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5%以上,專業對口就業率達80%以上。2004年學校被確定為衡水市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基地,2005年被命名為衡水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先進單位。今年以來,已有20多家大型企業與我校簽定了用人培養合同,出現了畢業生供不應求的可喜局面,使本專業學生全部實現定單培養。
二、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項目建設目標
我校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專業作為本地和周邊地區的核心骨幹專業,近幾年在校生規模逐年加大,而且,承擔著當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企事業單位職工崗位培訓等任務。這些都要求進一步充實完善基地設備,建設一個貼近經濟建設和市場需求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實訓基地,以更好的服務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和相關企業職工的在崗培訓,充分發揮其服務職能。
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制訂了實訓基地的建設目標:希望能夠得到中央財政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的大力支持,我們將積極落實配套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更新實訓設備,把我校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基地建設成為本地和周邊地區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搖籃,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基地。
(二)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成為現代經濟的顯著特徵。電工電子與自動化行業已成為一種基礎性的行業,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而且,隨著經濟競爭的日趨激烈,產品生產技術、工藝的提高,許多企業也迫切需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特別是,近年來冀州市和周邊地區電工電子類相關企業發展很快,對電工電子類技術人才需求廣泛。據測算,每年需求量在2000人左右。同時, 通過幾年來學校就業安置工作的實踐來看,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對於電工電子類人才也有著極大的需求,而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擴大人才培養規模,顯得尤為必要。
(三)實施項目的人員條件、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
為加強學校管理,我們實行了全員聘任制,出台了<<全員量化考核方案>>,在分配上實行了崗位工資制,充分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並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強中青年專業教師理論和技能培養,聘用企業技師兼任學生實習指導教師,建立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目前,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專業擁有專職教師80人,其中高級職稱25人,占本專業教師數的31%;雙師型教師30人,占專業課教師的56%;實習指導教師中高級工以上比例占本專業教師的比率達90%;聘請兼職教師10 人,為專業教學、實訓提供了師資保障。
在資金投入方面,當地政府對學校的發展予以大力支持,納入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開發規劃,逐年加大投入,並對實訓基地建設予以專項扶持,保障配套資金。學校對基地也實行了傾斜政策,在加強設備硬體建設的同時,每年還要拿出專項資金用於專業教師的業務進修,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和技術水平,畢業生獲得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比率達到了95%以上,先後有20餘名師生在省技能大賽中獲本專業類一、二等獎。
(四)在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材和教學方面的改革措施和成效
我們堅持以學生為本位,以能力為核心,突出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大力深化教學改革。實行模塊化教學,積極探索試行彈性學制、學分制管理。在課程體系建設上,堅持國家教學大綱與工種實際緊密結合,適應職業崗位要求,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在教材選用上,通用教材和自編教材相結合,加大了《農村電工》、《家電維修》等校本教材的開發,並應中央教科所之邀,選派骨幹教師參與編寫了教育部統編中等職業學校教材<<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在教學方式上,實實習實訓與理論學習相結合,加大了實踐教學的比重,堅持每年舉行一次學生技能大賽,為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注重校企合作,實施產教結合。建立了由行業、企業專家和學校有關人員共同組成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根據經濟發展和市場需要,進行專業設置、課程調整的調查論證,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機制。我們始終注重與企業的合作,依託當地骨幹企業,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強化了專業教師和學生實踐活動。並與企業和用人單位簽訂協議,開展定單培養。同時,積極為企業提供技術和生產服務,為企業在職職工培訓提供服務,與企業共同開發產品,開展科研攻關。
(五)可能共享基地的職業院校布局描述
我校位於衡水市東南部,基地建成後,衡水、深州、安平、棗強、故城、威縣、清河、新河、寧晉、辛集等周邊縣市的職業學校都可以從中受益。
(六)項目實施後的效果分析
項目的實施將會更好地滿足學生實習需要和對外勞務輸出培訓的需求,增強培訓能力和規模,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更好地適應本地和周邊專區電工電子行業的發展,產生良好社會效益。
(七)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功能描述及項目實施的風險預測分析。
項目實施後將會發揮強大的社會服務功能:一是能夠為地方相關企業培訓在崗工人,進行技術革新。二是能夠為廣大農村剩餘勞動力向技術工人轉化提供培訓條件,更好的為三農服務,能夠成為本地勞務輸出的培訓基地。
三、項目實施方案的保障機制
(一)人才培養發展規劃
根據項目實施情況,一是我校準備在原來師資基礎上,培養具備高級工資格的雙師型教師10名以上,培養具有技師水平的實習指導教師4名。二是本專業類全日制學生達到1200人,每年為社會培訓3000人次以上。
(二)項目資金的使用
項目資金主要用於設備更新,建成電子綜合實驗室、高性能電工綜合實驗室、家用電器綜合實驗室、維修電工技能培訓考核實驗室、PCB製作系統、機電一體數控編程實驗室、單片機/微機/CPLD/FPGA/網路介面開發室各1個、過程式控制制實驗裝置5套、四層雙控透明電梯實驗裝置10套、DSP實驗開發系統10套。
(三)基地建設的運行機制和保障機制
為了發揮好基地的綜合示範作用,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基地運行和保障機制。一是搞好基地規模、設施、功能的宣傳,吸引社會上的相關企業利用基地進行技能革新和人才培訓。二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機構和規范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加強管理。三是在人員配備上和資金使用上,向基地傾斜。四是積極吸納社會力量,在資金籌集和管理改革上搞好開放創新,實行邊實習、邊生產、邊經營的模式,提高基地自我發展的能力和示範帶動能力。五是建立學校、社會各界齊抓共管的監督制度,保障基地健康良性的快速發展。六是實行科學合理、嚴格規范的財務制度,確保專款專用。
(四)區域實訓基地資源共享的措施。
我們將充分利用基地資源優勢,發揮好骨幹示範和帶動作用。
一是加強與兄弟學校的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在師資培訓、學生實習實訓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和幫助。二是堅持立足於服務當地經濟發展,開展科技示範,面向企事業單位開展技能培訓,積極為當地和周邊地區電工電子類相關企業培訓在崗工人,推動企業技術革新。三是構築「市、鄉、村」三級培訓網路,面向三農、讓廣大回鄉初高中畢業生和廣大農民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就業本領,實現勞動力轉移,切實發揮好學校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職能。
(五)實訓基地年度建設方案
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發展規劃,本著邊建設邊培訓的原則,使基地建設每年上一個新台階,不斷擴大規模,提高效益,成為我市及周邊市縣電工電子類技能人才培訓中心,成為農村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
Ⅶ 高性能電工技能有哪些
高性能電工技能有:
一 、電工知識
電工工程師走進職場的第一步一定要從電工知識開始,缺少這方面的知識註定了後期設計的缺陷。而且沒有電工知識的人根本無法判斷故障。因此這是最基礎的一個技能。
二 、PLC編程與應用
PLC被廣泛的應用在工業中,如果說用什麼界定電工與電氣工程師的區別,最明顯的一項就是對於PLC的編程應用和診斷等。
三 、CAD或Eplan繪圖軟體
對於電工來講,圖紙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制圖軟體是必須要掌握的,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電路設計和電氣識圖這兩個知識點是相互關聯的,會畫電氣圖肯定看得懂電氣圖,電氣圖看多了,也能設計電氣圖。這個地方需要根據項目的實際經驗來學,多看多做自然就會了。
四 、變頻器或者伺服技術
對於大型項目,很多時候需要使用變頻器,甚至對於精度要求較高的場合還需要伺服的配合,變頻器和伺服有著自己的控制系統,連接到PLC以前需要對它們本身進行設置以應對復雜的工礦。而一個正確的設置不僅僅可以保證控制的精度,更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維護周期等。
五、觸摸屏或者組態軟體
PLC說到底只是一個可以實現自動化的設備,但它本身卻沒有自診斷功能,所以很多時候需要操作人員去手動干預,那麼將PLC的信息顯示給操作人員的就是人機界面,包括觸摸屏和組態軟體,觸摸屏包含各個品牌的屏幕,組態軟體包含,組態王,WINCC,INTOUCH等等,外國工程師一般使用VB等計算機語言開發這些功能。
六、機器人和視覺系統
在近年的工業發展中,機器人成為了熱火朝天的行業,機器人在很多情況下都有著人不可替代的功能,但如何選型並設計一個好的機器人及如何調試一套集成系統配合機器人工作也是近些年的重心,機器人行業快速的發展帶來的問題就是市場混亂。
各個公司以低價搶占市場,可是低價也成了制約機器人行業的一個因素,質量精度都受到影響,而設計者的水平陳參差不齊,很多機器人經銷商只是將機器人賣給甲方並進行簡單處理,根本達不到甲方的要求。因此對於熟悉機器人系統的人絕對會在未來幾年內的工業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
Ⅷ 疊加原理的驗證
疊加原理指出0在有多個獨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線性電路中0通過每一個元件的電流或其兩端的電壓呵以看成是由每一個獨立源單獨作用時在該元件 上所產生的電流或電壓的代數和。
線性電路的齊次性是指當激勵信號0某獨立源的值0增加或減小K倍時口電路的響應即在電路中各電阻元件上所建立的電流和電壓值0也將增加或減小K倍。
實驗目的:
驗證線性電路疊加原理的正確性,加深對線性電路的疊加性和齊次性的認識和理解。
實驗設備:
高性能電工技術實驗裝置DGJ-01:直流穩壓電壓、直流數字電壓表、直流數字電流表、疊加原理實驗電路板DGJ-03。
實驗步驟:
1.用實驗裝置上的DGJ-03線路,按照實驗指導書_上的圖3-1,將兩路穩壓。
電源的輸出分別調節為12V和6V,接入圖中的U1和U2處。
2.通過調節開關K1和K2,分別將電源同時作用和單獨作用在電路中完成,如下表。
3.將U2的數值調到12V, 重復以上測量,並記錄在表3-1 的最後一行中。
4.將R3(330Q2)換成二極體IN4007,繼續測量並填入表3-2中。
Ⅸ 東北林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實驗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教學實驗中心成立於2004年11月,中心依託機械工程和控制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由5個實驗室和2個大學生創新實驗室等組成。5個實驗室分別是機械工程實驗室、工業設計實驗室、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實驗室、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實驗室、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2個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分別是電氣工程創新實驗室、機械工程創新實驗室。其中,有省級「雙基」合格教學實驗室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實驗室、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2個。中心面積達6200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近2200台套,總資產4350餘萬元。
中心共有專兼職教師63人,其中:教授10人佔中心人員總數16%,副教授、高級工程師33人佔中心人員總數52%。形成了一支以學科帶頭人和博士生導師為引領、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為中堅,結構合理經驗豐富的實驗教學隊伍,滿足了高水平實驗教學的需求。
中心的良好環境和濃厚創新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實驗興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學生的研究創新成果豐碩。統計到2014年,學生共獲得全國一等獎28人,二等獎39人,三等獎31人,獲黑龍江省一等獎66人,二等獎89人,三等獎90人。 一、實驗室概況
本實驗室根據《東北林業大學關於教學實驗室調整情況的通知(東林校教[2004]51號)》成立於2004年,歸屬機電工程學院教學實驗中心管理,由模型製作實驗室、產品造型設計實驗室和人機工程實驗室等組成。主要面向工業設計專業本科生也面向部分機械類本科生開設實踐教學課程。
實驗室的教學設施、實驗內容與管理水平已逐步完善,實驗室總面積約400平方米;儀器設備共計140餘台件,價值70餘萬元。
實驗室現有兼職實驗室主任1人,兼職實驗人員9人。高級和中級職稱的比例為7:3;年齡在30至40歲之間的5人,年齡在40至50歲之間的5人,職稱和年齡結構合理。
實驗室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實驗環境,配備了適應現代工業設計專業教學實驗的設備及儀器。實驗室正在根據學校及學院的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的有關要求,不斷的進行充實與發展,不斷的進行調整與創新,努力把工業設計實驗室建成具有現代化管理水平、開放的教學科研實驗基地,為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做出貢獻。
二、所支撐的課程及教學實踐活動
目前實驗室主要承擔工業設計專業本科實驗教學任務,承擔工業產品模型製作、人機工程學、造型材料與工藝等11門本科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實驗項目共30餘項,實驗項目開出率為100%。同時承擔畢業設計和其它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 一、實驗室概況:
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是我校重要的基礎課教學、科研實踐基地之一,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外科研創新活動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台。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曾獲得「黑龍江省先進實驗室」榮譽稱號,獲得黑龍江省優秀教育科研成果和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以及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並且兩次通過了省教委「雙基」實驗教學評估,成績為優秀。
本實驗室由電路分室、電機拖動分室、模擬電子技術分室、數字電子技術分室組成,主要面向全校工科類專業本科學生授課。開設:電學基礎實驗、電工電子實驗、電工電子學A、電工電子學B、電工電子綜合實驗室。
電路實驗室:學生通過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的驗證,日光燈工作原理及功率因數的提高等實驗,正確使用儀器並進行電路理論分析,能夠獨立完成實驗操作,鍛煉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電路整體分析能力,使學生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的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電機拖動實驗室:學生通過室非同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非同步電動機的順序控制等實驗。學生了解生產機械中所需的各種不同的控制元件,掌握實際生產中的元器件及繼電器,特別是由電氣原理圖變換成安裝接線圖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手動能力,以適應將來的工作需要。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室:學生通過集成運放的基本運算電路,晶體管放大電路設計等實驗。正確使用儀器並能獨立操作基本實驗,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獨立進行電路的設計,元器件的選擇等,重點培養學生獨立進行設計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
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室:學生通過觸發器及其應用,汽車尾燈控制電路設計等實驗。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熟練掌握電子儀器的使用方法、合理選擇元器件、電路的連接、檢查、排除故障。提高學生設計、調試電子電路的能力,培養科學作風、創新精神和研究性思維。
實驗室佔地面積47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4個班學生做各種實驗。配備有THHE-1型高性能電路實驗台;DT-03型通用電力拖動實驗設備;功率函數信號發生器、直流穩壓電源、交流毫伏表和模擬電路實驗箱;雙蹤示波器、萬用表、THDL-1型數字電路實驗箱。可開設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相關內容的42個實驗項目。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目前有實驗設備224台。
二、所支撐的課程及教學實踐活動
實驗室每年課程為:電學基礎實驗 (X040052)、電工電子實驗 (X040034)開設的實驗內容:電位、電壓的測定及電路電點陣圖的繪制、基爾霍夫定律的驗證、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疊加原理的驗證、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的驗證、日光燈工作原理及功率因數的提高、三相交流電路電壓電流的測量、交流電路等效參數的測量。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晶體管放大電路設計實驗、負反饋放大電路、RC正弦波振盪電路及電壓比較器、集成運放的基本運算電路、門電路邏輯功能及參數的測試、解碼器及其應用、觸發器及其應用、計數器及其應用、汽車尾燈控制電路設計。
電工電子學A ( X040035) 開設的實驗內容: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的驗證、三相交流電路電壓電流的測量、非同步電動機的點動與自鎖控制、非同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非同步電動機的順序控制、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電路、負反饋放大電路、集成運放的基本運算電路、門電路邏輯功能及參數的測試、解碼器及其應用、觸發器及其應用
電工電子學B (X040036)開設的實驗內容: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非同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電路、門電路邏輯功能及參數的測試。
電子技術綜合實驗(S040021)開設的實驗內容:收音機、數字萬用表的焊接安裝與調試,數字電子時鍾設計。
年均承擔約230學時,2萬人時數。
教師主持省級、校級實驗教改研究題目。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5項,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4項,50餘名本科生從事創新實踐活動。 一、實驗室概況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實驗室始建於1976年,原名為自動化實驗室。2001年1月15日由學校正式批准,更名為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實驗室,並於2002年11月通過黑龍江省教委「雙基」實驗室的驗收,於2004年11月隸屬於機電工程學院教學實驗中心。
實驗室以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和學生綜合運用各門課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為培養具有工程技術基礎知識、解決工程技術分析與控制問題的基本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教學平台。
實驗室現有兼職實驗教師11人、專職實驗教師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2人,實驗室人員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師資力量雄厚。
實驗室現有固定資產900餘萬元,儀器設備600餘台套,實驗室總面積約1100平方米。下設:自動控制理論及模擬室、智能控制室、供配電技術室、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室、過程式控制制室、嵌入式系統室、電子工藝實訓室、光機電控綜合實訓室、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室,共九個分室。
二、所支撐的課程及教學活動
實驗室主要面向機電工程學院的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開設《自動控制原理》 、《現代控制理論》、 《電機拖動基礎》、 《電力電子技術》、 《交流調速》、 《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 《過程式控制制工程》、 《電子技術綜合》、 《工廠供電》、 《檢測與轉換技術》、《可編程式控制制器課程設計》等三十幾門課程的實驗,實驗室年均授課量達30000人時以上,依據本科生教學大綱,實驗課程開出率達100%。 一、實驗室概況
本教學實驗室是機電工程學院機械類課程的教學實踐基地之一,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和課外科研創新活動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和實踐平台。
本實驗室由機械設計基礎分室、機械製造基礎分室、液壓分室、氣動分室、機器人分室、測試技術分室、熱工分室、模具與刀具分室等10餘個分室組成,主要面向大機械類(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等)本科生、研究生開設機械設計與製造相關課程的教學實驗。
學生通過齒輪范成加工法實驗、油膜實驗以及多種機械機構的繪制與分析實驗,掌握機械設計中的相關原理;通過金相分析、熱處理、硬度測試等實驗掌握金屬材料方面的製造理論;在實驗室中可以進行工業裝備中的氣動及液壓裝置進行模擬搭建和分析,對機械手進行安裝和調試;高精度的6自由度加工中心及其配套的3D檢測裝置可以完成復雜曲面的高精加工與檢測,實現沖壓、注塑、擠出等各類模具的製造與測試分析;依據熱學試驗台和熱成像儀,可以設計工程熱力學和傳熱學實驗。
實驗室佔地面積約2000m,擁有機械相關的多門類系統化設備,通過自行研製、購買和接受捐贈的方式,現擁有計算機300多台,加工中心2台,3D檢測儀1台,數控車床、銑床及其教學演示裝置共30多台;液壓及氣動實驗裝置約60台套;曲柄沖壓機、折彎機、注塑機共8台,與其匹配的模具20餘套。擁有先進的金相顯微圖像分析系統2套,XJP-3A型雙目金相顯微鏡20台,MDJ雙目倒置金相顯微鏡36台;數顯洛氏硬度計3台、布氏硬度計2台,數字式洛氏硬度計5台;表面粗糙度檢查儀4台、光切顯微鏡4台;擁有萬能工具顯微鏡、福祿克Ti400熱成像儀等高端儀器,以及電火花、線切割等特種加工設備。可開設機電液相關方向7大類60餘個實驗項目。
二、所支撐的課程及教學實踐活動
實驗室每年為「機械設計」、「機械製造」、 「模具設計與製造」、「液壓與氣動技術」、「測試技術」、「機器人技術」、「機械創新設計」、「數控技術」、「工程熱力學」等機械類課程(共270多學時,約3萬生時數)提供實驗教學保障。 一、實驗室概況
本教學實驗室是電子信息與通信類課程的教學實踐基地之一,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和課外科研創新活動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實驗和實踐平台。實驗室依據「寬口徑、厚基礎、重創新、強能力」實驗教學理念,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發現式、研究式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加強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實驗室由信號與系統實驗室、通信電子線路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光纖通信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EDA實驗室、DSP實驗室、嵌入式實驗室、電磁場電磁波實驗室、物聯網實驗室、通信綜合實驗室和工程實訓室等12個分室及大學生電子設計實訓室、飛思卡爾實驗室2個大學生創新實訓室組成。其中單片機實驗室、DSP實驗室為美國德州儀器(TI)公司聯合建設實驗室,EDA實驗室為美國Altera公司聯合建設實驗室。實驗室與深圳訊方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建立校內實訓基地,聘請企業優秀工程師參與到教學實踐環節中來,指導學生校內實訓、舉辦講座介紹通信行業發展與人才職業規劃。
實驗室佔地面積1000餘m,設備總資產達800餘萬元。實驗室配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如美國Tektronix的具有邏輯分析功能的MSO4034示波器、德國Hameg公司的HM5014頻譜分析儀、華為公司的程式控制交換平台、寬頻接入平台、光纖接入平台和LTE移動通信平台等設備,為實驗教學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二、所支撐的課程及教學實踐活動
實驗室開設實驗課程有:信號與系統、通信電子線路、現代通信原理、光纖通信、電磁場與電磁波、數字信號處理、DSP原理及應用、單片機應用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嵌入式系統設計、數字圖像處理、語音信號處理、程式控制交換技術、核心網技術等30餘門實驗課程和課程設計及實習項目的實踐教學,每學年完成實驗項目近100餘個,實驗教學人時數約2萬左右。
實驗室依據「面向工程、項目驅動、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教育理念,探索建立大學生創新教育的長效機制,提升工程教育質量。通過與國內著名的IT高新企業聯合辦學,建立了「3+1」創新教育實驗班,實驗室每年可接收參加「3+1」創新教育實驗班的約300餘名本科生從事科研探索實踐活動。「3+1」 創新教育實驗班貫穿大學四年學習過程的4個階梯,面向工程4年不斷線,進行專業知識結構鏈的搭建。在項目的驅動下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始終堅持「聽中學」、「學中做」和「做中學」有機結合,來實現知識獲取與能力培養,加強了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培養,形成了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有機融合的培養體系。
Ⅹ 怎樣可以使TH-TD3型通用電工實驗裝置爆炸
幹嘛呀這是?實驗裝置內部沒有可以爆炸的裝置,不會發生爆炸。但是如果發生短路的話,可能會燒壞部分電路或者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