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備
乙酸有兩個作用:1.作為溶劑2.提供酸性環境,抑制鐵離子的水解
氯化鐵的作用:起氧化作用
㈡ 二苯乙二酮的制備
方法/步驟
於三口燒瓶中(瓶口裝上帶導氣管到氫氧化鈉溶液)中放2.0g安息香和10mL濃HNO3蒸汽浴加熱混合物,可以用磁力攪拌器加熱,此方法既可以攪拌又做到了加熱的作用。
經常搖動混合物直到紅色氣體不再產生(大約30分鍾),其實迴流三十分鍾也行,不一定將要等到紅色氣體不再出現再進行下一步。反應混合物倒入冷水並劇烈搖動,直至出現黃色固體晶體。
㈢ 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醫葯中間體及紫外線固化劑,可由二苯基羥乙酮氧化製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裝置圖(部
(1)裝置圖中的兩種玻璃儀器分別為三頸燒瓶和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故答案為:三頸燒瓶 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2)晶體顆粒的大小與結晶條件有關,溶質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濃度越高,或溶劑的蒸發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卻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小;反之,可得到較大的晶體顆粒.所以,A.緩慢冷卻溶液;D.緩慢蒸發溶劑有利於得到較大的晶體.
當溶液發生過飽和現象時,振盪容器,用玻璃棒攪動或輕輕地摩擦器壁,或投入幾粒晶體(晶種),都可促使晶體析出.
故答案為:AD 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內壁,加入晶種.
(3)減壓過濾也稱抽濾或吸濾.抽濾時所用的濾紙應略小於布氏漏斗內徑,能將布氏漏鬥上全部小孔蓋住.
將燒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體轉入布氏漏斗時,杯壁上往往還粘有少量晶體,需選用液體將杯壁上的晶體沖洗下來後轉入布氏漏斗,目的是為了用減少晶體的損失.所以選擇沖洗的液體應該是不會使晶體溶解損失,又不會帶入雜質的.選擇用濾液來物沖洗的液體是最好的,這是因為濾液是飽和溶液,沖洗時不會使二苯基乙二酮晶體晶體溶解,同時又不會帶入雜質.
故答案為:小於 D.
(4)重結晶過程:加熱溶解→活性炭脫色→趁熱過濾→冷卻結晶→抽濾→洗滌→乾燥,其中活性炭脫色可以除去有色雜質,趁熱過濾可以除去不溶性雜質,冷卻結晶,抽濾可以除去可溶性雜質.故答案為:趁熱過濾.
(5)對照圖上的斑點分析,可以知道,反應開始時圖上的斑點是反應物,由此可推知,迴流15min、30min、時的圖上,下面的斑點為反應物,上面的斑點為生成物,45min時則圖上的斑點是生成物,而反應物基本上無剩餘.因此,該實驗條件下比較合適的迴流時間是45min.
故答案為:C.
㈣ 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醫葯中間體及紫外線固化劑,可由二苯基羥乙酮氧化製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裝置圖(部
(1)三頸燒瓶;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2)AD;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內壁加入晶體 (3)小於;D (4)趁熱過濾 (5)C |
㈤ 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醫葯中間體及紫外線固化劑,可由二苯基羥乙酮氧化製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裝置圖(部分
2. A, D 摩擦瓶壁或者加晶種
3. 小於 D
4, 過濾
5. C
㈥ 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備。。。加硝酸有和作用
做氧化劑啊~氧化α位的羥基,有的時候使用
冰醋酸
和
亞硝酸鈉
也可以
㈦ 「高中化學」:二苯基乙二酮可由二苯基羥乙酮氧化製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裝置(部分)
1、晶體顆粒的大小與結晶條件有關,溶質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濃度越高,或溶劑的蒸發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卻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小;反之,可得到較大的晶體顆粒。所以,AD
2、當溶液發生過飽和現象時,振盪容器、用玻璃棒攪動、輕輕地摩擦器壁、投入幾粒晶體(晶種),都可促使晶體析出。
這是高中化學選修6上的內容,記住即可,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