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鼓式制動器調節器如何調整
拆開鼓式制動器,在兩個蹄片之間有一個螺栓,通過它的左右旋轉可以調整制動間隙。不過現在出廠的車都配置了自調臂結構,可以自動調整制動間隙,不需要人工調整。手動調整式轉動制動器間隙調節器來調節制動蹄片的外徑,使其大約比制動鼓的內徑小1mm。具體操作方法是用螺釘旋具撥動調節螺母,向外擴展制動蹄片,直到制動鼓鎖住為止,然後把調節螺母撥回規定的槽口數。(1)自動間隙調節裝置擴展閱讀:鼓式制動器根據制動蹄張開裝置(也稱促動裝置)形式的不同,可分為輪缸式制動器和凸輪式制動器。輪缸式制動器以液壓制動輪缸作為制動蹄促動裝置,多為液壓制動系統所採用;凸輪式制動器以凸輪作為促動裝置,多為氣壓制動系統所採用。鼓式制動器是利用制動蹄片擠壓制動鼓而獲得制動力的,可分為內張式和外束式兩種。內張鼓式制動器是以制動鼓的內圓柱面為工作表面,在現代汽車上廣泛使用;外束鼓式制動器則是以制動鼓的外圓柱面為工作表面,目前只用作極少數汽車的駐車制動器。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鼓式制動器
㈡ 電機剎車松緊怎麼調節有哪些調整方式
電機剎車的松緊一般是調節其間隙的大小,主要的調整方式可以分成自動調整和手動調整兩種。
電機
電機剎車松緊自動調整方式
電機在斷電以後,原有的轉動並不會立即停止,電機會隨著電機的運轉再做相應的轉動。這時就需要使用的可以使電機停止其慣性運作的裝置就是電機剎車,主要的作用就是制動電機。電機剎車松緊的調節主要的調節方式可以分成兩種,自動調節和手動調節。
1、自動調節電機剎車松緊的方式是通過相應的自動調整裝置來實現的。
2、比如現在很多汽車的制動器都裝有相應的間隙調整裝置,自動間隙調整裝置可以保證制動器的間隙始終處於良適合的狀態,可以相應保證其制動性能的良好性,不需要經常性的認為檢查其制動器之間的間隙。
電機
電機剎車松緊手動調節的方式
電機剎車松緊手動調節的方式主要有3個。
1、電機剎車的松緊可以通過調整凸輪以及偏心軸支承銷來調整。
電機剎車的凸輪固定在電機的制動底板上,其支承銷固定在制動蹄上,通過支承銷將制動蹄向外頂,電機剎車的制動間隙就會變小,達到合適的間隙距離就可以停止調節。
2、電機剎車的松緊可以通過調整電機的調整螺母來調整。
某些剎車電機的制動器的輪缸兩端的端蓋上喲相應的調整螺母,可以使用椅子螺絲刀拔動調整螺母的齒槽,從而轉動調整螺母,帶螺桿的可調支座就會向內或者向外做軸向運動,制動蹄上端和制動鼓也會隨之靠近或者遠離,制動間隙應之減小或者說增大。在調整至合適間隙時,可以將鎖片插入調整螺母之間的齒槽中,固定螺母位置即完成調整。
3、可以通過調整可調頂桿長度來調整電機剎車間的松緊。
電機剎車的可調頂桿由頂桿體、調整螺釘和頂桿套組成。其頂桿套一端是帶齒的凸緣,套內制有螺紋,調整螺釘可借螺紋旋入頂桿套內。因此撥動頂桿套帶齒的凸緣,調整螺釘便會沿軸向移動,從而改變可調頂桿的總長度來調節制動器間隙。這種調節方式主要應用在自增力式制動器。
電機剎車其松緊調節主要是依靠調節電機剎車間的間隙大小來改變剎車的松緊度,剎車間隙過大無法及時制停電機,剎車間隙過小剎車機會過緊,制動器不能正常釋放電機可能無法剎車。
㈢ 汽車上制動間隙的調整有哪幾種方法
1、拆下壓板(如塞尺插入方便可不拆壓板),向箭頭所指方向推動鉗體,使外側制動塊與制動盤緊密結合。2、撥動內側制動塊使其靠近制動盤,測量間隙活塞總成整體推盤與制動塊背板之間的間隙。3、整體推盤與制動塊背板之間的間隙應在0.8~1.mm之間,如小於0.8mm,應更換間隙自動調整機構(AZ9100443500活塞總成)。(3)自動間隙調節裝置擴展閱讀:
判斷活塞總成是否有效:
1、用SW10扳手逆時針轉動手調軸至極限位置(大體上逆時針旋轉兩周),而後反向微調少許(以防螺紋發卡);
2、在氣壓足夠大的情況下,原地連續踩剎車10次左右。注意:踩剎車時將扳手扣在手調軸上,以觀察剎車時手調軸是否轉動,正常現象應該是開始幾次制動時扳手轉動(順時針)角度較大,越來越小,最後穩定到某個角度,此時即表明間隙已經調整到設計值。
如果踩剎車時手調軸不轉動或者有逆時針轉動狀況,則該自動調整機構(活塞總成)已不能正常工作,必須更換。
㈣ 摩擦限位式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裝置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摩擦限位式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裝置的工作原理
摩擦限位式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裝置又稱為一次調準式自動調整裝置。這種裝置主要用於輪缸式制動器,其作用原理是通過一個與輪缸活塞保持一定的(即設定的制動間隙)軸向間隙,而與輪缸內壁能產生較大摩擦力(400一550N)的限位摩擦環,限制不制動時制動蹄復位的極限位置,以保持規定的制動器間隙。當制動間隙在設定值內,制動時限位摩擦環不動,輪缸活塞只在與限位環配合的軸向間隙內移動,驅動制動器作用。若制動間隙大於設定值,制動時,輪缸活塞先在限位環間隙內移動,當制動系統液壓升高至某一值時(一般為達到800一1100kPa),活塞在液力推動下,帶動限位摩擦環一齊移動,直到制動蹄片與鼓(盤)緊貼產生制動作用;當解除制動時,活塞復位受限位環的限制,回到設定的位置,即制動蹄只能復位到設定間隙的位置。
㈤ 汽車剎車系統自動調節裝置的工作原理
剎車系統自動調節裝置的構造:1制動盤2制動片3制動塊底板4進液口5夾緊環6活塞7密封圈等等。內
工作原理:當踏容下制動踏板時,制動液經液口進入活塞腔,活塞在液壓作用下移
向制動盤,通過制動片壓緊制動盤使車輪制動。密封圈由O型圈及支
承環組成,安裝在制動鉗殼的槽中與活塞緊密粘合,制動時O型圈在
活塞摩擦力的作用下產生微量彈性變形,在松開制動踏板時,密封圈
的彈性變形將活塞彈返到原位。在活塞的芯桿上裝有夾緊環,夾緊環
與制動鉗殼間有一定的摩擦力,該摩擦力大於O型圈的彈力。活塞與
夾緊環之間有一定的間隙,該間隙作為一種行程極限決定摩擦片與活
塞之間的活動,當摩擦片磨損使間隙變大時,踩下制動踏板,液壓使
活塞帶動夾緊環停在新的位置上,這樣就可以達到制動間隙的自動調節。
㈥ 盤式制動器制動間隙是如何實現自動調整
當前,盤式制動器的調整機構已自動化。一般都採用一次調準式間隙自調裝置。最簡版單且常用的結構是權在缸體和活塞之間裝一個兼起復位和間隙自調作用的帶有斜角的橡膠密封圈,制動時密封圈的刃邊是在活塞給予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產生彈性變形,與極限摩擦力對應的密封圈變形量即等於設定的制動間隙。當襯塊磨損而導致所需的活塞行程增大時,在密封圈達到極限變形之後,活塞可在液壓作用下克服密封圈的摩擦力,繼續前移到實現完全制動為止。活塞與密封圈之間這一不可恢復的相對位移便補償了這一過量間隙。解除制動後活塞在彈力作用下退回,直到密封圈的變形完全消失為止,這時摩擦快與制動盤之間重新回復到設定間隙。
㈦ 盤式制動器制動間隙是如何實現自動調整的
當前,盤式制復動器的調整機構已制自動化。一般都採用一次調準式間隙自調裝置。最簡單且常用的結構是在缸體和活塞之間裝一個兼起復位和間隙自調作用的帶有斜角的橡膠密封圈,制動時密封圈的刃邊是在活塞給予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產生彈性變形,與極限摩擦力對應的密封圈變形量即等於設定的制動間隙。當襯塊磨損而導致所需的活塞行程增大時,在密封圈達到極限變形之後,活塞可在液壓作用下克服密封圈的摩擦力,繼續前移到實現完全制動為止。活塞與密封圈之間這一不可恢復的相對位移便補償了這一過量間隙。解除制動後活塞在彈力作用下退回,直到密封圈的變形完全消失為止,這時摩擦快與制動盤之間重新回復到設定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