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液壓傳動裝置由哪些基本部分組成
1.
動力裝置:將機械抄能轉換為液壓能;
2.
執行裝置:包括將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的液壓執行器;
3.
控制裝置:控制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的各種液壓閥;
4.
輔助裝置:包括儲存液體的液壓箱,輸送液位的管路和接頭,保證液體清潔的過濾器等;
5.
工作介質:液壓液,是動力傳遞的載體。
Ⅱ 液壓式制動傳動裝置
液壓制動傳動裝置類似於離合器液壓控制裝置。它以專用油為介質,將駕駛員施加在制動踏板上的踏板力放大後傳遞給車輪制動器,再將液壓轉化為制動蹄片開口的機械推力,使車輪制動器產生制動效果。它具有結構簡單、制動滯後時間短、無摩擦部件、制動穩定性好、對各種車輪制動器適應性強等優點,因此被廣泛應用於中小型汽車。
液壓傳動裝置的主要部件如下
1.制動主缸
主缸可以將制動踏板輸入的機械力轉化為液壓。大部分制動缸由鑄鐵或合金製成,其中一些與儲油室成一體,形成一個整體的主缸,另一些相互分離,然後通過油管連接,這是一個分離的主缸。分體式總泵的儲油室多採用透明塑料成型,部分配有防濺浮子或低液位報警燈開關。根據工作室的數量,主缸可以分為單室和雙腔。單線液壓制動傳動裝置採用單室主缸,現已淘汰。雙腔制動總泵應用廣泛。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雙腔制動總泵。
1)結構組成
雙腔制動總泵一般是串聯的,如圖17.5所示。主要由主缸、前活塞及回位彈簧、前活塞彈簧座、前活塞杯、限位螺栓、後活塞及杯等組成。主缸體中的工作面精度高、光滑。缸體上有進油孔和補償孔,有兩個活塞。後活塞9為主活塞,右端凹槽與推桿之間有一定間隙。前活塞6位於氣缸中部,將主缸內腔分為前腔B和後腔A兩個工作腔,兩個工作腔分別與前後液壓管路連接,前腔B產生的液壓通過出油口11和管路與後輪制動器連接,後腔A產生的液壓通過出油口10和管路與前輪制動器連接。
2)工作條件
當踩下制動踏板時,推桿推動主活塞9向左移動,直到杯8蓋住補償孔,後腔A內的液壓上升,建立起一定的液壓。一方面,機油通過後機油出口流入前制動管路,另一方面,機油推動前活塞6向左移動。在後腔A中的液壓和彈簧的作用下,前活塞向左移動,前腔B中的壓力也隨之增加。油通過空腔內的出油口進入後制動管路,這樣兩條制動管路制動汽車車輪制動器。
當持續踩下制動踏板時,前腔B和後腔A中的液壓會繼續增大,從而加強前後輪制動器的制動。
當制動器松開時,活塞在彈簧的作用下復位,高壓油從制動管路流回制動總泵。如果活塞復位過快,工作室的容積會迅速增加,油壓會迅速下降。由於管路阻力的影響,制動管路中的油將無法充分迴流到工作腔,從而在工作腔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這樣儲液腔內的油將通過進油口和活塞上的軸向孔將墊片和杯體推入工作腔內。當活塞完全復位時,補償孔打開,制動管路中迴流到工作室的多餘油通過I補償孔流回儲液室。
如果連接到前室B的制動管路損壞漏油,踩下制動踏板時,只有後室A能積聚一定的液壓,但前室B中沒有液壓,此時,在液壓壓差的作用下,前活塞6迅速被推向底部,直到接觸到油缸的頂部。前活塞被推到底部後,後室A的液壓可能會上升到制動所需的值。
如果連接到後室A的制動管路損壞漏油,當踩下制動踏板時,起初只有主活塞9向前移動,但前活塞6不能被推動,因此後室A中的液壓無法建立。然而,當主活塞的頂部接觸前活塞6時,推桿的力可以推動前活塞,從而可以在前室中建立液壓。
可以看出,在雙管路液壓系統中,當任何一條管路損壞漏油時,另一條仍能工作,只是增加了所需的管路。
上海 桑塔納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使用的制動總泵也是串聯雙腔制動總泵。主缸用兩個螺母連接在真空助力器前面,主缸上有兩個橡膠頭與儲液罐連接。制動液通過進油孔供應至前後工作室。主缸前後有兩個對稱的M10 X1 出油螺孔,相互成100度角,通過制動管路與四輪制動器的輪缸交叉布置連接。
當踏板松開時,活塞和推桿分別在回位彈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由於回程速度快,在制動管路中很容易生成 tru e空。因此,前活塞和後活塞的頭部有三個l.4毫米的小孔,相互間隔120度,制動液可以通過小孔流回兩個工作室,從而減少負壓。
為了保證主缸活塞完全回位,推桿與制動主缸活塞之間有一定的間隙,這種間隙體現在制動踏板的行程上,稱為制動踏板自由行程。
制動踏板的自由行程對制動效果和行車安全有很大影響。如果自由行程過大,制動踏板有效行程減小,制動過晚,導致制動不良或失效。如果自由行程過小或過小,剎車不能及時完全釋放,造成剎車拖滯,加速剎車磨損,影響動力傳遞效率,增加汽車油耗。
制動踏板的自由行程可以通過推桿的長度來調節。
2.制動輪缸
制動輪缸將來自主缸的液壓轉換成機械推力,以打開制動蹄。由於車輪制動器的結構不同,輪缸的數量和結構也不同,通常分為雙活塞制動輪缸和單活塞制動輪缸。
1)雙活塞制動輪缸
雙活塞制動輪缸的結構如圖17所示。6.缸體用螺栓固定在制動底板上。氣缸里有兩個塞子。具有相對切削刃的密封杯分別被彈簧壓靠在兩個活塞上,以保持杯之間的進油孔暢通。防護罩用於防止灰塵和濕氣進入氣缸。2)單活塞制動輪缸
單活塞制動輪缸的結構如圖17所示。7.頂塊壓在單活塞制動輪缸活塞外端凸台孔內的制動蹄上端。排氣閥安裝在缸體上方,用於排出氣體。為了減小軸向尺寸,安裝在活塞導向面上的橡膠圈用於密封液腔,進油間隙由活塞端面的凸台保持。
單活塞制動輪缸多用於單向助力平衡輪制動器,目前趨於淘汰。
單活塞制動輪缸的活塞直徑大於主缸的直徑,並且與前後軸上的實際負載分布成比例。這樣,作用在前制動器和後輪軸制動器上的制動力應該是踏板力和制動踏板杠桿與活塞直徑之比。3.制動管路
制動管路用於輸送和承受一定壓力的制動液。制動管路有兩種:金屬管和橡膠管。由於主缸和輪缸的相對位置經常變化,除了金屬管外,有些制動管有相對運動的截面,用高強度橡膠管連接。
4.制動液
要求制動液具有冰點低、高溫老化低、流動性好的特點。制動液對普通金屬和橡膠有腐蝕性,制動系統中所有與制動液接觸的零件都由耐腐蝕材料製成。因此,為了保證可靠的制動性能,在修理和更換相關零件時,必須使用原裝零件或認證零件。桑塔納用的制動液是D0T4。 @2019
Ⅲ TND360數控車床液壓傳動之路工作原理
1)液壓工作站�
液壓工作站的工作原理是由液壓電動機1(交流電動機1.1kW)通過聯軸器2驅動外反饋限壓式變數泵3產生壓力油,壓力油經過單向閥4和濾油器8後輸出。在單向閥與濾油器之間,油路上並聯有蓄能器5、溢流閥6和手動二位兩通換向閥7。蓄能器用於穩定系統中的油壓,補償流量的變化量;溢流閥作為系統的安全閥,限制系統的最高壓力;手動換向閥是為檢修而設置的,在需要時卸掉油路中的負荷,使壓力油經手動閥直接流回油箱,這樣可判斷故障是否在油泵上。一般情況下手動換向閥在截止位。在濾油器8的兩端加壓力繼電器14監視濾油器的堵塞情況,當濾油器堵塞時,壓力繼電器發出電信號給機床控制系統,產生報警信號,使操作人員能夠迅速地清洗或更換過濾網,恢復液壓系統的正常工作狀態。在液壓油箱上為防止灰塵進入油箱,油箱的空氣入口處加有空氣過濾器。為了解油箱內油液的多少,用油標進行檢測。2)卡盤夾緊支路�
卡盤通過卡爪的抓緊和放鬆動作來實現對工件的夾緊與放鬆。工作中要能判別其卡爪是否夾緊工件,如果沒有夾緊工件,則數控加工程序不能執行,並在執行時發出報警信號。卡盤夾緊支路是圖上最左側一條支路。壓力油經減壓閥9穩定工作壓力後,通過電磁換向閥10和手動換向閥11的左位進入液壓缸13。當電磁換向閥左線圈L3-Y1得電時,電磁閥工作在左位,壓力油進入液壓缸13的左腔,液壓缸右腔中的油流回油箱,缸桿右移,卡盤夾緊動作。夾緊力的大小通過減壓閥來調整,值的大小可在壓力表中觀察得到。夾緊與否由缸桿上的撞塊觸發左極限開關L3-S1與壓力繼電器12(L3-B1)的信號組合判別。僅有壓力繼電器L3-S1信號時,表明卡盤上工件被夾緊;同時具有左極限開關L3-S1和壓力繼電器L3-B1的信號時,表明卡盤上的工件未被夾緊。工件未被夾緊時,要重新調整卡爪在卡盤上的位置,使工件能被卡盤夾緊。當電磁換向閥L3-Y2得電時,電磁閥工作在右位,壓力油經電磁閥右位、手動閥左位進入液壓缸的右腔,液壓缸左腔中的壓力油經手動閥左位、電磁閥右位後流回油箱,這時缸桿左移,卡盤夾爪放鬆。當缸桿回到最左端,左極限開關L3-S2發出信號,表明卡爪已完全放鬆。
3)尾架套筒移動支路�
尾架套筒的前端用於安裝活動頂針,活動頂針在加工時,用於長軸類零件的輔助支撐。因此,尾架套筒要能夠實現套筒的伸出,使頂針頂緊於工件上;尾架套筒要能夠保持所在位置,使頂針在工件加工時能夠處於穩定的位置上;尾架套筒要能夠回縮,使頂針在加工結束後能夠退出加工區,便於工件的取出。在套筒伸出時要能夠自動識別頂針是否頂緊工件。尾架套筒支路是圖10-2上左邊的第二條支路。當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15的左線圈L4-Y1得電時,壓力油通過電磁換向閥的左位、單向減壓閥16、節流閥17和液控單向閥18、進入液壓缸20的右腔,液壓缸20左腔中的油經過電磁換向閥15流回油箱,這時缸桿左移,也就是套筒伸出。
在進油路上的壓力繼電器19和套筒行程極限開關構成了是否頂緊的識別系統,當僅有壓力繼電器發出L4-B1電信號時,表明頂針已頂緊工件;當壓力繼電器和左極限行程開關同時發出L4-B1和L4-S1電信號時,表明頂針沒有頂緊工件,這時就需要調整尾架在導軌上的位置。當電磁換向閥15的右線圈L4-Y2得電時,電磁換向閥工作在右位,壓力油經過電磁換向閥15的右位進入液壓缸左腔,同時壓力油使液控單向閥18打開,液壓缸右腔中的壓力油經液控單向閥18、節流閥17、單向減壓閥16的單向閥和電磁換向閥15流回油箱,這樣使得缸桿右移,實現套筒回縮。當液壓缸缸桿右移到右極限位置時,壓下右極限行程開關L4-S2,這表明尾架套筒已回縮到底部位置。當電磁換向閥15的兩個線圈沒有通電時,電磁換向閥15工作在中位。由於兩個油口全部接回油口,液控單向閥關閉,使得液壓缸右腔中的壓力油既不能流入,也不能流出,液壓缸缸桿保持固定的位置,也就是尾架套筒處在保持位置狀態。
4)主軸變速支路�
主軸變速支路是圖10-2上最右邊的一條支路,由液壓缸缸桿使主軸箱內變速齒輪移動,實現變速齒輪的左、右移動;變速齒輪與不同齒輪的嚙合,實現主軸在高、低速區不同的轉動。
5)預留支路�
其他兩條油路是為機床增加其他液壓驅動部件或附件而預留的液壓支路,使機床在使用中,隨時可安裝使用液壓中心跟刀架、液壓回轉刀架和自動送料機構等輔助部件。
Ⅳ 液壓傳動裝置由什麼組成
液壓傳動系統由五個部分組成: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元件、輔助元件和液壓油(工作介質)。液壓傳動可以輸出較大的推力或大轉矩,可實現低速大噸位的運動,這是其它傳動方式所不能比的突出優點。
1、動力元件:即液壓泵,其職能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動能(表現為壓力、流量),其作用是為液壓系統提供壓力油,是系統的動力源。
2、執行元件:指液壓缸或液壓馬達,其職能是將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而對外做功,液壓缸可驅動工作機構實現往復直線運動(或擺動),液壓馬達可完成回轉運動。
3、控制元件:指各種閥利用這些元件可以控制和調節液壓系統中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等,以保證執行元件能按照人們預期的要求進行工作。
4、輔助元件:包括油箱、濾油器、管路及接頭、冷卻器、壓力表等。它們的作用是提供必要的條件使系統正常工作並便於監測控制。
5、工作介質:即傳動液體,通常稱液壓油。液壓系統就是通過工作介質實現運動和動力傳遞的,另外液壓油還可以對液壓元件中相互運動的零件起潤滑作用。(圖/文/攝: 鄒婷1) @2019
Ⅳ 液壓傳動裝置有哪四部分組成
液壓傳動系統主要由四塊組成,分別是: 1、動力 元 件 2、執行元件 3、控制元件 4、輔助元件。
液壓傳動系統各部分的功能分別是:1、動力元件的作用是利用液體把機械能轉換成液壓力能,它是液壓傳動中的動力因素。2、執行元件是將液體的液壓能轉換成機械能,和動力原件的作用互反。油缸-直線運動,馬達-旋轉運動。3、控制元件是根據需要無級調節液動機的速度,並對液壓系統中工作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流向進行調節控制。4、輔助元件包含壓力表、濾油器、蓄能裝置、冷卻器、管件各種管接頭,高壓球閥、快換接頭、軟管總成、測壓接頭、管夾等及油箱等,每個元件都用不同的功用。液壓元件分類:1、執行元件-液壓缸:活塞液壓缸、柱塞液壓缸、擺動液壓缸、組合液壓缸 。2、 控制元件-方向控制閥:單向閥、換向閥 器等。3、液壓馬達-齒輪式液壓馬達、葉片液壓馬達、柱塞液壓馬達 。4、動力元件- 齒輪泵、葉片泵、柱塞泵、螺桿泵。5、流量控制閥-節流閥、調速閥、分流閥。6、 輔助元件-蓄能器、過濾器、冷卻器、加熱器、油管、管接頭、油箱、壓力計、流量計、密封裝置等。
(圖/文/攝: 陳 漢 林) @2019
Ⅵ 液壓傳動裝置由什麼4部分組成
由動力源,各種控制閥,執行機構和各種輔助原件組成
在支路上安裝溢流閥,溢流閥的設定壓力低於主油路壓力,也可安裝一單向閥防止逆流
液壓缸是執行原件
順序閥可通過壓力變化改變油路順序
Ⅶ 真空助力式液壓制動傳動裝置組成部分有哪些
全液壓制動系統由:充液閥、蓄能器、腳踏閥、鉗盤制動器(或其他形式的制動器),以及制動尾燈開關,壓力開關等組成。工作原理是壓力油經由充液閥向蓄能器供油後,一路進入腳踏閥,腳踏閥實際上為一個腳踩的比例換向閥,然後進入輪胎旁的制動器。當制動力不夠時可由蓄能器短時供油。還有一種是氣推液形式的剎車。由發動機上的真空助力泵產生壓力氣體,推動剎車油缸,剎車油壺的右進入剎車油缸,起到增力的目的,然後進入制動器中。目前大多數制動器為碟剎,而不是鼓剎。
Ⅷ 液壓傳動裝置主要由( )裝置( )裝置( )裝置和()裝置四部分組成,其中()和()為能量轉換元件。
1. 動力裝置:將機械抄能轉換為液壓能;
2. 執行裝置:包括將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的液壓執行器;
3. 控制裝置:控制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的各種液壓閥;
4. 輔助裝置:包括儲存液體的液壓箱,輸送液位的管路和接頭,保證液體清潔的過濾器等;
5. 工作介質:液壓液,是動力傳遞的載體。
Ⅸ 液壓傳動裝置主要由( )裝置( )裝置( )裝置和()裝置四部分組成,其中()和()為能量轉換元件。
動力裝置:泵
控制裝置:溢流閥、主控閥、單向閥等。
執行裝置:馬達
輔助裝置:管道接頭等等。
其中動力裝置和執行裝置是能量轉換元件。
Ⅹ 液壓驅動裝置由哪些部件組成
液壓驅動裝置主要由液壓站1、機架2、馬達驅動總成3、高速端制動器4、驅動輪5、低速端輪邊制動器6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