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力發電廠施工現場應設防雷接地裝置的設施規定有哪些
1 、大型建築的防雷接地系統應由內部防雷接地裝置和外部防雷接地裝置組成,內部防雷接地裝置包括:籠式避雷網、專用接地裝置,外部防雷裝置包括:接地網(自然接地體)、引下線、避雷帶、均壓環。
2、利用基礎底板水平鋼筋搭接成接地網,與槽邊四周的鋼筋連接形成閉合環路,組成自然接地體。這樣做具有:經濟、實用、可降低接地電阻、均衡電位的特點,在防雷接地系統的設計、施工中應充分利用自然接地體,盡量不設置人工接地極。
3、 高層建築引下線的數量影響雷電流分流效果,設計引下線之間的間距請見表2。本人認為高層建築的接地電阻阻值符合設計要求時,可不設置斷接卡子。因為引下線暗敷在現澆混凝土內不易氧化,可延長引下線的使用壽命。尤其是公共設施(如大廈、飯館等)外裝修較為豪華,不設置斷接卡子可減去對外裝修面的影響,提高外裝修的質量。
4、除煙囪、水塔等特殊用途的建築物外,盡量不設置避雷針,減少產生電位差的內部因素。可將屋面上的各種金屬管道與避雷帶連接,構成建築物的等電位體。
5、隨著計算機、通訊、控制技術的發展,對防雷接地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證建築物內的各種設備的正常工作。因為這些微電子設備具有精確度高、靈敏度強的特點,同時易受因雷電流所造成的電磁干擾。因此對機房的設計、施工應採取籠式避雷網,對外界的電磁干擾可起到屏蔽作用。在結構設計時應保證機房的頂板、底板、牆體內鋼筋網格大小一致。
2. 防雷接地的標准規范
一、防雷接地國家標准
GB 50343-2012 《建築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
GB 50057-2010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
二、 相關標准具體要求
本工程為監控系統雷電防護,包含立桿直擊雷防護和監控系統電源系統防護。
人工垂直接地體的長度宜為2.5m。其間距以及人工水平接地體的長度宜為5m,當受地方限制時可適當減小。
人工接地體在土壤中的埋設深度不應小於0.5m,並宜敷設在當地凍土層以下,其距牆或基礎不宜小於1m,接地體宜遠離由於燒窯、煙道等高溫影響使土壤電阻率升高的地方。
直擊雷接地電阻不大於10Ω,電源及信號電涌保護器接地電阻不大於4Ω。
直擊雷專設接地裝置與電涌保護器接地分開,避免地電位反擊,接地體在地下間距宜為3m。
本工程接地系統分為直擊雷接地及電涌保護器接地,採用Φ20×1500鍍銅鋼棒兩支串接作為一組垂直接地體,直擊雷接地採用3組垂直接地體,電涌保護器接地採用3組垂直接地體,接地體間距宜為5m,地方受限時可適當減小,但不應小於3m,水平接地體採用95mm2鍍銅鋼絞線。
直擊雷接地與電涌保護器接地應盡量遠離不同類型接地引入點間距不小於3m。接地裝置連接方式為焊接並做好防腐處理。監控系統接地引入線採用BVR16mm2多股銅芯線從立桿內部引入,在防水盒內設置接地排或接地端子,各系統接地就近接入該接地排。
3. 鋼板筒倉防雷接地系統怎麼設計
2 工作塔應在屋頂設置避雷網(帶)、針或利用金屬構件作為接閃器。屋頂避雷網網格尺寸不應大於10m×l0m、12m×8m。 當斗式提升機高出工作塔屋頂時,應設避雷針保護,避雷針應與操作平台焊接並距斗式提升機3m,保護范圍應高出斗式提升機頂端2m以上。 避雷網(帶)、針、金屬構件及操作平台均應與引下線牢固連接,引下線可按下列方式設置: 1)工作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利用其結構通長主鋼筋,每處不應少於2 根,主鋼筋必須焊接連接。 2)工作塔或斗式提升機塔架為金屬焊接結構時,利用其自身。 3 物料鋼板筒倉防雷設計應利用倉頂圍欄與倉上通廊作接閃器。倉上通廊與倉頂圍欄應焊接相連。引下線可用鍍鋅扁鋼,鍍鋅扁鋼截面不應小於48mm2,厚度不應小於4mm。 4 工作塔及每個物料鋼板筒倉引下線數目均不應少於2處,間距不應大於18m,且應對稱布置。 5 接地裝置可利用基礎鋼筋,縱橫鋼筋應焊接相連,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於10Ω。當倉群基礎不相連及基礎留有變形縫時,應採用扁鋼或圓鋼焊接相連,並留充分的變形量。扁鋼截面不應小於100mm2,厚度不應小於4mm;圓鋼直徑不應小於12mm。 6 工藝設備的構架、金屬管道應做防靜電接地,接地電阻不應大於100Ω。防靜電接地、防雷接地、保護接地裝置宜合並設置,接地電阻應滿足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7 低壓線路宜全線採用電纜直埋地敷設;架空線路應在入戶處轉接鎧裝電纜直埋地引入,其埋地長度不應小於15m。並應在轉接處裝設避雷器。電纜的金屬外皮、避雷器及絕緣子鐵腳應與防雷接地裝置相連或單獨接地。
4. 防雷接地設計規范gb50057
4.2第一類防雷建築物的防雷措施
4.2.4 中的第 2 條:
引下線不應少於兩根,並應沿建築物四周和內庭院四周均勻或對稱布置,其間距沿周長計算不宜大於 12 m。
4.3 第二類防雷建築物的防雷措施
4.3.3 專設引下線不應少於 2 根,並應沿建築物四周和內庭院四周均勻或對稱布置,其間距沿周長計算不應大於 18 m。
至於你提到的第一類防雷中的18到24米,應該來自於 4.2.2 條中的:
金屬屋面周邊每隔18m~24m應採用引下線接地一次。
現場澆灌或用預制構件組成的鋼筋混凝土屋面,其鋼筋網的交叉點應綁扎或焊接,並應每隔18m~24m採用引下線接地一次。
這兩句話,一個是針對金屬屋面,一個是針對鋼筋混凝土屋面中的鋼筋網。屬於比較特殊的類型,在這一條的條文說明裡也提到:「本款還規定了不同類型屋面的處理。」
不過確實,在閱讀規范時,你會發現針對一類防雷和二類防雷的措施,並不是那麼對應,比如關於引下線間距的問題,二類防雷是強條,用的是「不應」,一類防雷反而不是強條,用的是「不宜」。
這個主要是要看一類防雷和二類防雷的分類,因為即使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築物、國家級的會堂、體育館,都被劃分為二類防雷。而一類防雷,主要圍繞的是可能引起爆炸的建築物。所以應該說沒有民用建築可以劃分為一類防雷,能夠劃分為一類防雷的,基本都是工業建築。建築物的類型不同,也就造成了對應的要求不同。
而一類防雷建築,在 4.2.1 條規定:「應裝設獨立接閃桿或架空接閃線或網。」
只有在難以裝設獨立的外部防雷裝置時,才可以裝設屋頂敷設接閃帶。
所以,第一類防雷建築的防雷措施和我們平時做的二三類防雷建築的防雷措施並不相同,在設計時,要格外關注。
5. 房屋的防雷接地如何做接地體需要注意些什麼
防雷接地系統主要包括避雷針、帶、線、網,接地引下線、接地引入線、接地匯集線、接地體等組成,機房內的所有電氣設備、線路、網路等不帶電金屬部分,金屬護套都要跟防雷接地裝置做金屬性連接。雷擊可以產生不同的破壞形式,國際電工委員會已將雷電災害稱為「電子時代的一大公害」,雷擊、感應雷擊、電源尖波等瞬間過電壓已成為破壞電子設備的罪魁禍首。從大量的通信設備雷擊事例中分析,接地裝置由垂直接地體和水平接地體組成,垂直接地體採用50*50的角鋼、水平接地體採用40×4的扁
6. 求教一下監控中心防雷接地怎麼做
監控中心防雷接地從文字簡單理解是如何接地,如何接地極那就麻煩了
監控中心防雷接地最簡單的要參閱
[1] 《安全防範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2004
[2] 《智能建築設計標准》GB/T 50314-2006
[3]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95-2007
[4] 《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198-1994
[5] 《視頻安防監控數字錄像設備》GB20815-2006
[6] 《住宅小區安全技術防範系統要求》DB 3302/T1006-2007
規范裡面的關於機房部分。涉及面廣,非一兩句
其中摘錄某些作引子吧
視頻監控防雷接地設計
《安全防範工程技術規范》GB50348關於防雷接地設計的若干規定:
3.9.1 建於山區、曠野的安全防範系統,或前端設備裝於塔頂,或電纜端高於附近建築物的安全防範系統,應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的要求設置避雷保護裝置。
3.9.2 建於建築物內的安全防範系統,其防雷設計應採用等電位連接與共用接地系統的設計原則,並滿足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 50343的要求。
3.9.3 安全防範系統的接地母線應採用銅質線,接地端子應有地線符號標記。接地電阻不得大於4Ω;建造在野外的安全防範系統,其接地電阻不得大於10Ω;在高山延時的土壤電阻率大於2000Ω·m時,其接地電阻不得大於20Ω。
3.9.4 高風險防護對象的安全防範系統的電源系統、信號傳輸線路、天線饋線一級進入監控室的架空電纜入室端均應採取防雷電感應過電壓、過電流的保護措施。
3.9.5 安全防範系統的電源線、信號線經過不同防雷區的界面處,宜安裝電涌保護器;系統的重要設備應安裝電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裝置應做等電位連接。等電位連接帶應採用銅質線,其截面積不應小於16m㎡。
3.9.6 監控中心應設置接地匯集環或匯集排,匯集環或匯集排宜採用裸銅線,七截面積不應小於35m㎡。
3.9.7 不得在建築物屋頂上敷設電纜,必須敷設時,應穿金屬管進行屏蔽並接地。
3.9.8 架空電纜吊線的兩端和架空電纜線纜中的金屬管道應接地
3.9.9 光纜傳輸系統中,各光端機外殼應接地。光端加強芯、架空光纜接續護套應接地。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95關於防雷接地設計的若干規定:
8.0.2 - 1 採取相應隔離措施,防止地電位不等引起的圖像干擾
2 室外安裝的攝像機連接電纜宜採取防雷措施。
7. 某工廠變配電所防雷保護與接地裝置設計
1,屋面頂沿四周一圈,屋面中間再來兩根橫的,離面200,中間再來一根直的,回與兩橫交錯部位要焊接,再在答對稱角引兩接地線到地下,與接地網連接,以上可用直徑10MM鍍鋅圓鋼。
2,變壓器室,低壓室內,在所在地面400MM高處用40*4貶鋼焊一圈,所有帶電設備都要與接地圈焊接,變壓器底座至少要有兩個以上接地點連接。
3,接地網,在變配電所四周,離地基不少於3米遠,每五米遠打一接地樁,樁兩米五,打下後頂面要低於地面對300MM,不少於15個樁,都要用40*4鍍鋅連接,焊面不少於3個,如用接地模塊,不得少於10個,模塊頂面要低於地面800MM以上。
4,接地網到變配電所引入點每處不少於二個,配電房要三個
8. 建築防雷基礎接地做法
基礎防雷接地做法:
1、防雷接地的焊接採用搭接焊,搭接長度應符合國家規定。如使用圓鋼,那麼圓鋼與圓鋼搭接長度不應小於其圓鋼直徑的6倍。
2、使用扁鋼,就要將扁鋼與扁鋼搭接為扁鋼不應小於其寬度的2倍,不少於三面施焊。
3、在接地裝置的建構中,需要利用建築物基礎圈樑內(外圍)對角的二根主鋼筋焊接成環網(主筋小於12的須採用4根主筋),引下線與環網焊成一體。
4、接地體(線)的連接應採用焊接,焊接處焊縫應飽滿並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不得有夾渣、咬肉、裂紋、虛焊、氣孔等缺陷,焊接處敲凈後,做防腐處理。
5、基礎接地工程完工後,在各接地極引出線處作接地電阻測試,要求接地電阻R必須<1歐姆。
6、防雷接地在接地體上的接地點與其他接地在接地體上的接地點的距離應大於10m。
7、避雷針的設置規律一般是:最高點與突出點,如屋脊、檐角、平屋面女兒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