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自動識別技術是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

自動識別技術是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

發布時間:2022-12-23 07:06:20

Ⅰ 什麼是自動識別技術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活動或者事件都會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人的、物質的、財務的,也包括采購的、生產的和銷售的,這些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對於我們的生產或者生活決策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這些實際工況的數據支援,生產和決策就將成為一句空話,將缺乏現實基礎。 在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中,數據的採集是信息系統的基礎,這些數據通過數據系統的分析和過濾,最終成為影響我們決策的信息。 在信息系統早期,相當部分數據的處理都是通過人工手工錄入,這樣,不僅數據量十分龐大,勞動強度大,而且數據誤碼率較高,也失去了實時的意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就研究和發展了各種各樣的自動識別技術,將人們從繁沉的重復的但又十分不精確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了系統信息的實時性和准確性,從而為生產的實時調整,財務的及時總結以及決策的正確制定提供正確的參考依據。 在當前比較流行的物流研究中,基礎數據的自動識別與實時採集更是物流信息系統(LMIS,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存在基礎,因為,物流過程比其他任何環節更接近於現實的"物",物流產生的實時數據比其他任何工況都要密集,數據量都要大。 那麼,究竟什麼是自動識別技術(auto identification)呢? 自動識別技術就是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通過被識別物品和識別裝置之間的接近活動,自動地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並提供給後台的計算機處理系統來完成相關後續處理的一種技術。舉例說明。商場的條形碼掃描系統就是一種典型的自動識別技術。售貨員通過掃描儀掃描商品的條碼,獲取商品的名稱、價格,輸入數量,後台POS系統即可計算出該批商品的價格,從而完成顧客的結算。當然,顧客也可以採用銀行卡支付的形式進行支付,銀行卡支付過程本身也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應用形式。 自動識別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基礎的綜合性科學技術,它是信息數據自動識讀、自動輸入計算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歸根到底,自動識別技術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的信息或者數據採集技術。 自動識別技術近幾十年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迅猛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包括條碼技術、磁條磁卡技術、IC卡技術、光學字元識別、射頻技術、聲音識別及視覺識別等集計算機、光、磁、物理、機電、通信技術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學科。 一般來講,在一個信息系統中,數據的採集(識別)完成了系統的原始數據的採集工作,解決了人工數據輸入的速度慢、誤碼率高、勞動強度大、工作簡單重復性高等問題,為計算機信息處理提供了快速、准確地進行數據採集輸入的有效手段,因此,自動識別技術作為一種革命性的高新技術,正迅速為人們所接受。自動識別系統通過中間件或者介面(包括軟體的和硬體的)將數據傳輸給後台處理計算機,由計算機對所採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或者加工,最終形成對人們有用的信息。在有的場合,中間件本身就具有數據處理的功能。中間件還可以支持單一系統不同的協議的產品的工作。 完整的自動識別計算機管理系統包括自動識別系統(Auto Identification System, 簡稱 AIDS),應用程序介面(Application Interface, 簡稱API )或者中間件(Middleware)和應用系統軟體(Application Software)。 也就是說,自動識別系統完成系統的採集和存儲工作,應用系統軟體對自動識別系統所採集的數據進行應用處理,而應用程序介面軟體則提供自動識別系統和應用系統軟體之間的通訊介麵包括數據格式,將自動識別系統採集的數據信息轉換成應用軟體系統可以識別和利用的信息並進行數據傳遞。 物流信息的管理和應用首先涉及信息的載體。過去多採用單據、憑證、傳票為載體,手工記錄、電話溝通、人工計算、郵寄或傳真等方法,對物流信息進行採集、記錄、處理、傳遞和反饋,不僅極易出現差錯、信息滯後,也使得管理者對物品在流動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難以統籌協調,不能系統控制,更無法實現系統優化和實時監控。從而造成效率低下和人力、運力、資金、場地的大量浪費。

Ⅱ NFC和RFID的聯系與區別,你都了解了嗎

RFID與NFC有很多相似之處,除了應用場合以及使用頻段,他們也同時共享了許多行業標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兩個較常用的標准協議。

RFID:

許多人對於RFID的感性認識都來自一則IBM的廣告:一個在超市購物的青年一邊逛一邊往風衣里塞商品,到收銀台後直接領取賬單,而不需要掏錢付款。這則廣告非常形象地給人們展示了RFID射頻識別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利用無線電波進行通信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基本原理是通過讀頭和黏附在物體上的標簽之間的電磁耦合或電感耦合進行數據通信,以達到對標簽物品的自動識別。自動識別是指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通過被識別物品和識別裝置之間的接近活動,自動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並提供給後台計算機處理系統來完成相關後續處理的一種技術。

RFID的主要頻段有:125kHz,134.2kHz,13.56MHz,860-960 MHz,2.45GHz和5.8GHz。不同工作頻率的RFID系統工作距離各有不同,應用領域也有差異。低頻段(LF,125kHz,134.2kHz)的RFID系統主要用於動物識別,工廠數據採集等;高頻(HF,13.56MHz)的RFID系統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廣泛應用於門禁,智能交通等方面,LF和HF頻段應用電感耦合方式工作,一般工作距離較小;超高頻段(UHF,860-960 MHz)的RFID系統電子標簽有效工作距離可以達到3-6米,適用於物流,供應鏈等領域。微波頻段(2.45GHz和5.8GHz)則應用於集裝箱管理和公路收費,UHF和微波頻段應用電磁耦合方式工作,工作距離較遠。

NFC: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縮寫,即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由飛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開發的NFC是一種非接觸式識別和互聯技術,可以在移動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PC和智能控制項工具間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NFC 提供了一種簡單、觸控式的解決方案,可以讓消費者簡單直觀地交換信息、訪問內容與服務。目前,NFC論壇在全球擁有70多個成員,包括: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松下電子工業有限公司、微軟公司、摩托羅拉公司、NEC公司、瑞薩科技公司、三星公司、德州儀器製造公司和Visa國際組織。NFC是在RFID的基礎上發展而來,NFC從本質上與RFID沒有太大區別,都是基於地理位置相近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信號傳輸。

ISO/IEC 15963

ISO15693是針對射頻識別應用的一個國際標准,該標準定義了工作在13.56Mhz下智能電子標簽和RFID讀寫器的空氣介面及數據通信規范,符合此標準的電子標簽最遠識讀距離達到2米。工作場最小值0.15A/m,最大值5A/m。RFID電子標簽讀寫器到電子標簽的編碼方式採用脈沖位置調制,支持兩種編碼方式,分別為256選1模式和4選1模式。當為256選1模式時通信速率1.54KBIT/S,當為4選1模式時的通信速率為26.48kbits/s。標簽到讀寫器的數據編碼採用曼徹斯特編碼方式,根據信號調試的方式不同,通信速率也不同,標簽支持高速和低速兩種通信速度。

ISO/IEC 15963應用場合

1) 人員通道

人員通道是ISO15693標准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產品型號為YXCHIRCONES+EAS,一般支持1維或二維方向的標簽識別,典型標簽讀寫距離120cm以上,目前廣泛應用於個人身份識別、會議簽到、圖書館管理、門禁控制、物品跟蹤、物品防偽、倉儲物流等領域。

2)全向通道

支持標簽的三維方向讀取,通道間距可達90cm以上,支持EAS、AFI檢測模式,產品型號為YXCHTD6960C,支持離線應用及多天線並列使用,可自動統計並顯示人員進出次數。主要應用於圖書防盜、身份識別、會議簽到、門禁控制、物品跟蹤等領域

3)智能書架

智能書架是一套高性能的在架圖書實時管理系統,利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實現在架圖書單品級物品識別,可完成館藏圖書監控、清點、圖書查詢定位,錯架統計等功能。智能書架系統具有檢測速度快、定位準確等特點。可應用於圖書、檔案、文件管理等領域。

ISO/IEC14443

ISO14443是針對射頻識別應用的一個適應於近場通信的RFID國際標准,他所支持的最大的識讀距離為10cm,ISO14443標準定義了工作在13.56Mhz下智能標簽的空氣介面及數據通信規范。

ISO14443規定了兩種閱讀器和近耦合IC卡之間的數據傳輸方式:A型和B型即Type A和TypeB,該標准支持的最小的數據通信速率為106Kbps,最大可支持848KBPS。

Type A是由Philips(NXP)等半導體公司最先首次開發和使用,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協議標准,從PCD到PICC採用ASK100%的調幅調試方式,從PICC到PCD採用OOK副載波調試方式。

Type B是一個開放式的非接觸式智能卡標准,從PCD到PICC採用ASK 10%的調幅調試方式,從PICC到PCD採用BPSK副載波調試方式。

ISO14443應用場合

ISO14443標准主要應用於人員管理及小額支付的近距離安全識別領域。主要應用領域如,一卡通,會員管理,人員考勤,購物卡,身份識別,電子證件等等。

Ⅲ 感測器為什麼不屬自動識別技術

感測器為什麼不屬自動識別技術,因為一個是系統,一個是器件。
感測器的原理是通過不同的顏色物體的反射率差作為檢測的原理。
感測技術同計算機技術與通信一起被稱為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從物聯網角度看,感測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感測技術是關於從自然信源獲取信息,並對之進行處理(變換)和識別的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現代科學與工程技術,它涉及感測器(又稱換能器)、信息處理和識別的規劃設計、開發、制/建造、測試、應用及評價改進等活動。

Ⅳ 什麼是自動識別技術包含哪些內容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活動或者事件都會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人的、物質的、財務的,也包括采購的、生產的和銷售的,這些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對於我們的生產或者生活決策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這些實際工況的數據支援,生產和決策就將成為一句空話,將缺乏現實基礎。 在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中,數據的採集是信息系統的基礎,這些數據通過數據系統的分析和過濾,最終成為影響我們決策的信息。 在信息系統早期,相當部分數據的處理都是通過人工手工錄入,這樣,不僅數據量十分龐大,勞動強度大,而且數據誤碼率較高,也失去了實時的意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就研究和發展了各種各樣的自動識別技術,將人們從繁沉的重復的但又十分不精確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了系統信息的實時性和准確性,從而為生產的實時調整,財務的及時總結以及決策的正確制定提供正確的參考依據。 在當前比較流行的物流研究中,基礎數據的自動識別與實時採集更是物流信息系統(LMIS,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存在基礎,因為,物流過程比其他任何環節更接近於現實的"物",物流產生的實時數據比其他任何工況都要密集,數據量都要大。 那麼,究竟什麼是自動識別技術(auto identification)呢? 自動識別技術就是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通過被識別物品和識別裝置之間的接近活動,自動地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並提供給後台的計算機處理系統來完成相關後續處理的一種技術。舉例說明。商場的條形碼掃描系統就是一種典型的自動識別技術。售貨員通過掃描儀掃描商品的條碼,獲取商品的名稱、價格,輸入數量,後台POS系統即可計算出該批商品的價格,從而完成顧客的結算。當然,顧客也可以採用銀行卡支付的形式進行支付,銀行卡支付過程本身也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應用形式。 自動識別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基礎的綜合性科學技術,它是信息數據自動識讀、自動輸入計算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歸根到底,自動識別技術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的信息或者數據採集技術。 自動識別技術近幾十年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迅猛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包括條碼技術、磁條磁卡技術、IC卡技術、光學字元識別、射頻技術、聲音識別及視覺識別等集計算機、光、磁、物理、機電、通信技術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學科。 一般來講,在一個信息系統中,數據的採集(識別)完成了系統的原始數據的採集工作,解決了人工數據輸入的速度慢、誤碼率高、勞動強度大、工作簡單重復性高等問題,為計算機信息處理提供了快速、准確地進行數據採集輸入的有效手段,因此,自動識別技術作為一種革命性的高新技術,正迅速為人們所接受。自動識別系統通過中間件或者介面(包括軟體的和硬體的)將數據傳輸給後台處理計算機,由計算機對所採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或者加工,最終形成對人們有用的信息。在有的場合,中間件本身就具有數據處理的功能。中間件還可以支持單一系統不同的協議的產品的工作。 完整的自動識別計算機管理系統包括自動識別系統(Auto Identification System, 簡稱 AIDS),應用程序介面(Application Interface, 簡稱API )或者中間件(Middleware)和應用系統軟體(Application Software)。 也就是說,自動識別系統完成系統的採集和存儲工作,應用系統軟體對自動識別系統所採集的數據進行應用處理,而應用程序介面軟體則提供自動識別系統和應用系統軟體之間的通訊介麵包括數據格式,將自動識別系統採集的數據信息轉換成應用軟體系統可以識別和利用的信息並進行數據傳遞。 物流信息的管理和應用首先涉及信息的載體。過去多採用單據、憑證、傳票為載體,手工記錄、電話溝通、人工計算、郵寄或傳真等方法,對物流信息進行採集、記錄、處理、傳遞和反饋,不僅極易出現差錯、信息滯後,也使得管理者對物品在流動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難以統籌協調,不能系統控制,更無法實現系統優化和實時監控。從而造成效率低下和人力、運力、資金、場地的大量浪費。

Ⅳ 物聯網導論 什麼是自動識別技術

自動識別技術就是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通過被識別物品和識別裝置之間的接近活動,自動地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並提供給後台的計算機處理系統來完成相關後續處理的一種技術。

Ⅵ 簡述自動識別技術的內涵

這種問題,最好還是看網路

網路詞條《自動識別技術》
http://ke..com/view/139170.htm
自動識別技術就是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通過被識別物品和識別裝置之間的接近活動,自動地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並提供給後台的計算機處理系統來完成相關後續處理的一種技術。

Ⅶ 自動識別技術的種類及特點

大概3類吧,1、是先抓拍形成圖片等,然後通過OCR技術把圖片上需要的信息識別出來;2、通過有源卡發出一定頻率波段,讀卡器來讀取,進行識別;3、語音識別,也是自動識別的一種。

閱讀全文

與自動識別技術是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氧氣閥門檢修安全要求 瀏覽:620
專用設備製造業稅負多少 瀏覽:343
cs6擴展版工具箱 瀏覽:743
北京博世電動工具專賣 瀏覽:617
某學生用圖的實驗裝置測物塊 瀏覽:568
攤鋪軸承壞了怎麼辦 瀏覽:158
硅膠洗油設備哪裡生產 瀏覽:651
金科五金機電城D區商業門面價 瀏覽:343
超聲波什麼時候有霧氣 瀏覽:502
iphone怎麼選擇播放設備 瀏覽:854
兆豐輪轂軸承多少錢 瀏覽:160
江湖多功能電動工具 瀏覽:995
光碟機如何改裝機械硬碟嗎 瀏覽:480
工具箱漢化smart 瀏覽:133
鑄造除塵器為什麼要做保溫層 瀏覽:617
怎麼看機械表要保養 瀏覽:517
小學生雕刻工具箱 瀏覽:417
k5儀表信息怎麼調 瀏覽:936
青島泰科閥門怎麼樣 瀏覽:277
地熱總閥門開關擰不動怎麼辦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