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乙醇制乙烯裝置溴水作用

乙醇制乙烯裝置溴水作用

發布時間:2022-12-22 08:51:09

Ⅰ 乙醇脫水制乙烯實驗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作用

  1. 反應物是:乙醇、濃硫酸;

  2. 濃硫酸的作用:催化劑、脫水並吸水;

  3. 主反應:170℃脫水生成乙烯(CH2=CH2);

  4. 副反應:140℃脫水生成乙醚(CH3-O-CH3);

    此外,還有濃硫酸與乙醇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O2、SO2;

    以及揮發出來的乙醇氣體。

  5. 能使高錳酸鉀褪色的因素有:乙醇蒸汽、SO2;

  6. 第一個10%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蒸汽與SO2氣體;

  7. 第二個Br2/CCl4溶液的作用是:判斷Br2與CH2=CH2發生了加成反應;

  8. 後面補充的試管里裝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判斷能否氧化乙烯的。

  9. 根據兩個裝置的現象,得出結論:

    乙烯能與Br2發生加成反應,乙烯能被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乙烯具有還原性。

Ⅱ 化學實驗題 -- 乙醇制乙烯

先點燃待測氣體,可燃就是有乙烯。另取待檢氣體通過品紅,褪色了就確定有專SO2,在通過溴水,除屬去SO2和乙烯,最後通過澄清石灰水,有渾濁出現就有CO2,這樣就可以了。
不可以先同過石灰水啊,因為so2co2都會使石灰水渾濁。

Ⅲ (14分)為探究實驗室制乙烯及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應。甲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並進行了實驗。當溫

(14分)(1) CH 3 CH 2 OH 2 SO 4 (2分)
(3)①安全裝置,防倒吸(2分)
②吸收乙烯、二氧化硫氣體(2分)檢驗乙烯、二氧化硫氣體是否除凈(2分)

Ⅳ 酒精能否製得乙烯.原因是什麼

您好:工業上所用的乙烯,主要是從石油煉制工廠和石油化工廠所生產的氣體里分離出來的。
實驗室里是把酒精和濃硫酸混合加熱,使酒精分解製得。濃硫酸在反應過程里起催化劑和脫水劑的作用。
製取乙烯的反應屬於液——液加熱型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快褪色,這是乙烯被高錳酸鉀氧化的結果,而甲烷等烷烴卻沒有這種性質。
乙烯的化學性質——加成反應
把乙烯通入盛溴水的試管里,可以觀察到溴水的紅棕色很快消失。
乙烯能跟溴水裡的溴起反應,生成無色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液體。
這個反應的實質是乙烯分子里的雙鍵里的一個鍵易於斷裂,兩個溴原子分別加在兩個價鍵不飽和的碳原子上,生成了二溴乙烷。這種 有機物分子里不飽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別的物質的反應叫做加成反應。
乙烯還能跟氫氣、氯氣、鹵化氫以及水等在適宜的反應條件下起加成反應。
乙烯的化學性質——氧化反應
點燃純凈的乙烯,它能在空氣里燃燒,有明亮的火焰,同時發出黑煙。
跟其它的烴一樣,乙烯在空氣里完全燃燒的時候,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乙烯分子里含碳量比較大,由於這些碳沒有得到充分燃燒,所以有黑煙生成。
乙烯不但能被氧氣直接氧化,也能被其它氧化劑氧化。
把乙烯通入盛有高錳酸鉀溶液(加幾滴稀硫酸)的試管里。可以觀察到溶液的紫色很快褪去。
乙烯可被氧化劑高錳酸鉀(KMnO4)氧化,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用這種方法可以區別甲烷和乙烯。
乙烯的化學性質——聚合反應
在適當溫度、壓強和有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乙烯雙鍵里的一個鍵會斷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結合成為很長的鏈。
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用右式來表示:nCH2=CH2------------(催化劑) -[-CH--CH2-]-n
CH3
反應的產物是聚乙烯,它是一種分子量很大(幾萬到幾十萬)的化合物,分子式可簡單寫為(C2H4)n。生成聚乙烯這樣的反應屬於聚合反應。在聚合反應里,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單體)分子互相結合成為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這種聚合反應也是加成反應,所以又屬於加成聚合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聚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塑料,由於它性質堅韌,低溫時仍能保持柔軟性,化學性質穩定,電絕緣性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應用。
乙烯分子中碳碳原子間以雙鍵相連, C═C雙鍵的鍵長比C—C單鍵的鍵長略短,C═C雙鍵的鍵能比兩倍C—C單鍵能略小,所以其中的一個鍵較易斷裂,這就決定了乙烯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不飽和烴:分子里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碳原子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少於飽和鏈烴的氫原子數,這種烴叫做不飽和烴。乙烯就是一種最簡單的不飽和烴。
2.乙烯的實驗室製法
(1)反應原理:CH3CH2OH→濃硫酸、170℃→CH2═CH2↑+H2O
(2)發生裝置:選用「液+液 氣」的反應裝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氣法(因乙烯的密度跟空氣的密度接近且難溶於水)。
(4)反應類型:消去反應
(5)注意事項:
①反應液中乙醇與濃硫酸的體積比為1∶3。使用過量的濃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產量。
②在圓底燒瓶中加少量碎瓷片、沸石或其他惰性固體,目的是防止反應混合物在受熱時暴沸。
③溫度計水銀球應插在液面下,以准確測定反應液溫度。加熱時要使溫度迅速提高到170,以減少乙醚生成的機會(在140時會生成乙醚)。
④在製取乙烯的反應中,濃硫酸不但是催化劑、吸水劑,也是氧化劑,在反應過程中易將乙醇氧化,最後生成CO2、CO、C等(因此試管中液體變黑),而硫酸本身被還原成SO2。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質實驗前,應將氣體先通過鹼石灰將SO2除去,也可以將氣體通過10%NaOH溶液以洗滌除去SO2,得到較純凈的乙烯。
⑤空氣中若含3.4%~34%的乙烯,遇明火極易爆炸,爆炸程度比甲烷猛烈,所以點燃乙烯時要小心。
3.乙烯的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乙烯是一種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密度為1.25g/L,比空氣的密度略小,難溶於水,易溶於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
4.乙烯的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①常溫下極易被氧化劑氧化。如將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鑒別乙烯。
②易燃燒,並放出熱量,燃燒時火焰明亮,並產生黑煙。
CH2═CH2+3O2 2CO2+2H2O
(2)加成反應:
CH2═CH2+Br2 CH2Br—CH2Br(常溫下使溴水褪色)
CH2═CH2+HCl CH3—CH2Cl(制氯乙烷)
CH2═CH2+HOH CH3CH2OH(制酒精)
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中雙鍵(或三鍵)兩端的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3)聚合反應: nCH2═CH2 CH2—CH2 n (制聚乙烯)
在一定條件下,乙烯分子中不飽和的C═C雙鍵中的一個鍵會斷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形成很長的鍵且相對分子質量很大(幾萬到幾十萬)的化合物,叫做聚乙烯,它是高分子化合物。
這種由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化合物(單體)相互結合成相對分子質量很大的化合物的反應,叫做聚合反應。這種聚合反應是由一種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單體)通過不飽和鍵相互加成而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應,所以又屬於加成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最簡單的烯烴。分子式CH2=CH2 。少量存在於植物體內,是植物的一種代謝產物,能使植物生長減慢,促進葉落和果實成熟。無色易燃氣體。熔點-169℃,沸點-103.7℃。幾乎不溶於水,難溶於乙醇,易溶於乙醚和丙酮。
乙烯分子里的 C=C雙鍵的鍵長是1.33×10 -10 米,乙烯分子里的 2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都處在同一個平面上。它們彼此之間的鍵角約為120°。乙烯雙鍵的鍵能是615千焦/摩,實驗測得乙烷C—C單鍵的鍵長是1.54×10 -10 米,鍵能 348千焦/摩。這表明C=C雙鍵的鍵能並不是C—C單鍵鍵能的兩倍,而是比兩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較少的能量,就能使雙鍵里的一個鍵斷裂。這是乙烯的性質活潑,容易發生加成反應等的原因。
在形成乙烯分子的過程中,每個碳原子以 1個2s軌道和2個2p軌道雜化形成3個等同的sp 2 雜化軌道而成鍵。這 3個sp 2 雜化軌道在同一平面里,互成 120°夾角。因此,在乙烯分子里形成5個σ鍵,其中4個是C—H鍵(sp 2 — s)1個是C—C鍵(sp 2 — sp 2 );兩個碳原子剩下未參加雜化的2個平行的p軌道在側面發生重疊,形成另一種化學鍵:π鍵,並和σ鍵所在的平面垂直。如:乙烯分子里的C=C雙鍵是由一個σ鍵和一個π鍵形成的。這兩種鍵的軌道重疊程度是不同的。π鍵是由p軌道從側面重疊形成的,重疊程度比σ鍵從正面重疊要小,所以π鍵不如σ鍵牢固,比較容易斷裂,斷裂時需要的能量也較少。

希望對您的學習有幫助
【滿意請採納】O(∩_∩)O謝謝
歡迎追問O(∩_∩)O謝謝
祝學習進步~

Ⅳ 高一有機化學、乙醇制乙烯的、

a主要作用是安全瓶,能防倒吸;
另外稀溴水的作用是除去過量的乙烯或濃溴水中揮發的溴,防止干擾CO的檢驗。
僅做參考。

與乙醇制乙烯裝置溴水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來水水表跟前的閥門壞了怎麼換 瀏覽:341
機械工程含有多少專業 瀏覽:367
移動電動工具安規 瀏覽:642
理正結構工具箱13 瀏覽:481
五金機電榮譽證書 瀏覽:117
南安市軸承廠什麼時間建 瀏覽:945
閥門位號pv是什麼意思 瀏覽:685
家電管道清洗設備廠家有哪些 瀏覽:285
儀表盤黃p什麼意思 瀏覽:520
淋浴的冷熱水閥門怎麼換 瀏覽:872
氧氣閥門檢修安全要求 瀏覽:620
專用設備製造業稅負多少 瀏覽:343
cs6擴展版工具箱 瀏覽:743
北京博世電動工具專賣 瀏覽:617
某學生用圖的實驗裝置測物塊 瀏覽:568
攤鋪軸承壞了怎麼辦 瀏覽:158
硅膠洗油設備哪裡生產 瀏覽:651
金科五金機電城D區商業門面價 瀏覽:343
超聲波什麼時候有霧氣 瀏覽:502
iphone怎麼選擇播放設備 瀏覽:854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