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好心人教教電工電子綜合實驗箱怎麼接線
先說板上的白線,表示與該線相連的所有孔均相通,即在製造這塊板時已設計完成。電路問題先要理解原理圖,知道串並聯知識,電路中的等電位知識,元件的測量方法及認識,在板上搭接元件時,要從原理圖的左右上下順序布置,孔位不夠時用小導線串接旁邊未用的孔位擴展,元件布置完後要檢查合格方可通電測試。
㈡ 關於電路分析實驗報告
戴維南定理及功率傳輸最大條件
一、實驗目的
1、用實驗方法驗證戴維南定理的正確性。
2、學習線性含源一埠網路等效電路參數的測量方法。
3、驗證功率傳輸最大條件。
二、原理及說明
1、戴維南定理
任何一個線性含源一埠網路,對外部電路而言,總可以用一個理想電壓源和電阻相串聯的有源支路來代替,如圖3-1所示。理想電壓源的電壓等於原網路埠的開路電壓UOC,其電阻等於原網路中所有獨立電源為零時入端等效電阻R0 。
2、等效電阻R0
對於已知的線性含源一埠網路,其入端等效電阻R0可以從原網路計算得出,也可以通過實驗手段測出。下面介紹幾種測量方法。
方法1:由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可知:
因此,只要測出含源一埠網路的開路電壓UOC和短路電流ISC, R0就可得出,這種方法最簡便。但是,對於不允許將外部電路直接短路的網路(例如有可能因短路電流過大而損壞網路內部的器件時),不能採用此法。
方法2:測出含源一埠網路的開路電壓UOC以後,在埠處接一負載電阻RL,然後再測出負載電阻的端電壓URL ,因為:
則入端等效電阻為:
方法3:令有源一埠網路中的所有獨立電源置零,然後在埠處加一給定電壓U,測得流入埠的電流I (如圖3-2a所示),則:
也可以在埠處接入電流源I′,測得埠電壓U′(如圖3-2b所示),則:
3、功率傳輸最大條件
一個含有內阻ro的電源給RL供電,其功率為:
為求得RL從電源中獲得最大功率的最佳值,我們可以將功率P對RL求導,並令其導數等於零:
解得: RL=r0
得最大功率:
即:負載電阻RL從電源中獲得最大功率條件是負載電阻RL等於電源內阻r0 。
三、儀器設備
電工實驗裝置 :DG011 、 DY031 、 DG053
四、實驗內容
1、線性含源一埠網路的外特性
按圖3-3接線,改變電阻RL值,測量對應的電流和電壓值,數據填在表3-1內。根據測量結果,求出對應於戴維南等效參數Uoc,Isc。
表3-1 線性含源一埠網路的外特性
RL(Ω) 0短路 100 200 300 500 700 800 ∞開路
I(mA)
U( V )
2、求等效電阻Ro
利用原理及說明2中介紹的3種方法求R。,並將結果填入表3-2中,方法(1)和方法(2)數據在表3-1中取,方法(3)實驗線路如圖3-4所示。
表3-2 等效電阻R0
方法 1 2 3
R0(KΩ)
R0的平均值
3、戴維南等效電路
利用圖3-4構成戴維南等效電路如圖3-5所示,其中U0= R0= 。
測量其外特性U=f(I)。將數據填在表3-3中。
表3-3 戴維南等效電路
RL(Ω) 0短路 100 200 300 500 700 800 ∞開路
I(mA)
U( V )
4、最大功率傳輸條件
1.根據表3-3中數據計算並繪制功率隨RL變化的曲線:P=f(RL) 。
2.觀察P=f(RL)曲線,驗證最大功率傳輸條件是否正確。
六、報告要求
1、 根據實驗1和3測量結果,在同一張座標紙上做它們的外特性曲線U=f(I),並分析比較。
2、 完成實驗內容2的要求。
㈢ 常用電工儀表及dgj-2型電工實驗實驗原理
電工儀表是實現電磁測量過程中所需技術工具的總稱。
電工儀表按測量對象不同,分為電流表(安培表)、電壓表(伏特表)、功率表(瓦特表)、電度表(千瓦時表)、歐姆表等;按儀表工作原理的不同分為磁電系、電磁系、電動系、感應系等;按被測電量種類的不同分為交流表、直流表、交直流兩用表等;按使用性質和裝置方法的不同分為固定式(開關板式)、攜帶式和智能式;按誤差等級不同分為0.1級、0.2級、0.5級、1.0級、1.5級、2.5級和5.0級共七個等級。數字越小,儀表的誤差越小,准確度等級較高。 常用電工儀表的分類有哪些? 有指示儀表、比較儀器、數字儀表和巡迴檢測裝置、記錄儀表和示波器、擴大量程裝置和變換器。
㈣ 電工電子實驗怎麼寫啊
這是我從網上弄過來的範本,不知道對你有用沒
基爾霍夫定律和迭加原理
一、實驗目的
加深對基爾霍夫定律和迭加原理的內容和適用范圍的理解。
二、原理及說明
1、基爾霍夫定律是集總電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電流定律和電壓定律。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在集總電路中,任何時刻,對任一節點,所有支路電流的代數和恆等於零,即: ∑I=0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在集總電路中,任何時刻,沿任一迴路內所有支路或元件電壓的代數和恆等於零,即: ∑U=0
2、迭加原理是線性電路的一個重要定理。
如果把獨立電源稱為激勵,由它引起的支路電壓、電流稱為響應,則迭加原理可簡述為:在任意線性網路中,多個激勵同時作用時,總的響應等於每個激勵單獨作用時引起的響應之和。
三、儀器設備
電工實驗裝置: DG011 、 DY031 、 DG053
四、實驗內容
1、基爾霍夫定律
1) 按圖2-1接線。其中I1、I2、I3是電流插口,K1、K2是雙刀雙擲開關。
2) 先將K1、K2合向短路線一邊,調節穩壓電源,使US1=10V,US2=6V,(用DG053的20V直流電壓表來分別測量DY031的輸出電壓)。
3) 將K1、K2合向電源一邊,按表2-1中給出的各參量進行測量並記錄,驗證基爾霍夫定律。
圖2-1
表2-1 基爾霍夫定律
I1(mA) I2(mA) I3(mA) 驗證 ∑I入=∑I出
節點 b:
Uab(V) Ubc(V) Ubd(V) Uda(V) Ucd(V) 驗證 ∑U = 0
迴路abcda 迴路abda
2、迭加原理
實驗電路如圖2-1。
1) 把K2擲向短路線一邊,K1擲向電源一邊,使Us1單獨作用,測量各電流、電壓並記錄於表2-2中。
2) 把 K1 擲向短路線一邊,K2 擲向電源一邊,使Us2單獨作用,測量各電流、電壓並記錄在表2-2中。
3) 兩電源共同作用時的數據在實驗內容1中取。
表2-2 迭加原理
I1(mA) I2(mA) I3(mA) Uab(v) Ubc(v) Ubd(v)
US1單獨作用
US2單獨作用
US1、US2共同作用
驗證迭加原理
六、報告要求
1. 用表2-1和表2-2中實驗測得數據驗證基爾霍夫定律和迭加原理
2. 據圖2-1給定參數,計算表2-2中所列各項並與實驗結果進行比較。
㈤ 怎樣可以使TH-TD3型通用電工實驗裝置爆炸
幹嘛呀這是?實驗裝置內部沒有可以爆炸的裝置,不會發生爆炸。但是如果發生短路的話,可能會燒壞部分電路或者元器件
㈥ 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 實驗分析,討論
一、概述
「DYDG-XZ7型現代電工綜合實驗裝置(網路型)」是我公司在廣泛徵求各高校實驗指導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基礎上推出的新一代實驗裝置,該實驗台充分考慮實驗室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開放性實驗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宗旨,在結構上和性能上進行大規模的改進和創新,保留了我們傳統實驗台的許多優點,如全方位的人身安全保護(電壓型漏電保護、電流型漏電保護、過流保護等),儀器、儀表的自我保護等,並結合目前實驗設備的發展趨勢,實驗台實現了聯網通信(區域網通信)功能。各實驗單元以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性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箱可放在檯面上進行實驗,線路清晰,布線合理。
二、特點:
1、綜合性強:本實驗台綜合了目前國內各類院校電類基礎課程的全部實驗項目,用戶可根據需要選購實驗部件,實驗的深度可根據需要作靈活調整,普及與提高可根據教學的進度有機地結合。
2、整體性、一致性:實驗所需的交直流儀表、交直流電源,信號源(含頻率計)及常用的實驗器件均密切結合實驗的需要,集中在實驗台上,便於老師組織和指導實驗教學。
3、科學性強:裝置佔地面積少,節約實驗用房,減少基建投資;實驗室整齊美觀,改善實驗環境;實驗內容豐富,設計合理,除了加深理論知識外,還可結合實際情況開設出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根據實驗內容的具體情況,將強電部分和弱電部分的插座和導線分開,強電部分採用高可靠帶伸縮彈性手槍插連接線(不存在任何觸電的可能),弱電部分採用彈性鈹輕銅裸露結構聯接線,兩種導線都只能配合相應內孔的插座,這樣大大提高了實驗的安全及合理性。
4、易布局、視野廣:實驗台的總高度為1.3米,適合目前實驗室的發展需要,學生可以坐著聽課或做實驗,不會有壓抑的感覺,也便於教師進行指導。
5、計算機聯網:可以選擇多機通信模式或區域網模式,便於整個實驗室的統一管理,減輕教師的工作量。
三、技術性能
1、輸入電源:三相四線(或三相五線)380V±10% 50Hz
2、工作環境:溫度-10℃~+40℃ 相對濕度<85%(25℃) 海拔<4000m
3、裝機容量:<1.5KVA
4、重量:150kg
5、外形尺寸:168×73×130cm3
四、裝置的配備
本實驗台主要由電源控制屏、實驗桌、實驗箱等組成。
(一)DY-01電源、儀表控制屏
控制屏為鐵質雙層亞光密紋噴塑結構,鋁質面板,為實驗提供交流電源、直流穩壓電源、恆流源、信號源(含頻率計)、各種測試儀表及實驗器件等,具體功能如下:
1、 主控功能板
1.1 三相0~450V及單相0~250V連續可調交流電源,配備1台三相同軸聯動調壓器,規格為1.5KVA/0~450V。可調交流電源輸出處設有過流保護技術,相間、線間過電流及直接短路均能自動保護,克服了調換保險絲帶來的麻煩。配有三隻指針式交流電壓表,通過切換開關可分別指示三相電網電壓和三相調壓輸出電壓。
㈦ 電工電子技術綜合實驗,大神幫我設計一個電路圖啊,在此拜謝!
你這個設計方案與抄現實有一定差距,每戶有總斷路器(我們一般叫空開),分照明和插座兩大類,插座需要漏電保護開關;進線一般採用6mm2的銅芯線,照明最少要1.5mm2,插座最少要2.5mm2的銅芯線。
三相電源的平均分配有一定難度,建議就近分配,減少線路用線,同時有利於調整三相平衡
㈧ 疊加原理的驗證
疊加原理指出0在有多個獨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線性電路中0通過每一個元件的電流或其兩端的電壓呵以看成是由每一個獨立源單獨作用時在該元件 上所產生的電流或電壓的代數和。
線性電路的齊次性是指當激勵信號0某獨立源的值0增加或減小K倍時口電路的響應即在電路中各電阻元件上所建立的電流和電壓值0也將增加或減小K倍。
實驗目的:
驗證線性電路疊加原理的正確性,加深對線性電路的疊加性和齊次性的認識和理解。
實驗設備:
高性能電工技術實驗裝置DGJ-01:直流穩壓電壓、直流數字電壓表、直流數字電流表、疊加原理實驗電路板DGJ-03。
實驗步驟:
1.用實驗裝置上的DGJ-03線路,按照實驗指導書_上的圖3-1,將兩路穩壓。
電源的輸出分別調節為12V和6V,接入圖中的U1和U2處。
2.通過調節開關K1和K2,分別將電源同時作用和單獨作用在電路中完成,如下表。
3.將U2的數值調到12V, 重復以上測量,並記錄在表3-1 的最後一行中。
4.將R3(330Q2)換成二極體IN4007,繼續測量並填入表3-2中。
㈨ 哪裡有天煌教儀,DGJ-3型電工實驗模擬器下載
誰知道
㈩ 疊加定理實驗報告
疊加原理的驗證 一、實驗目的 驗證線性電路疊加原理的正確性加深對線性電路的疊加性和齊次性的認識和理解。 二、原理說明 疊加原理指出在有多個獨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線性電路中通過每一個元件的電流或其兩端的電壓可以看成是由每一個獨立源單獨作用時在該元件上所產生的電流或電壓的代數和。 線性電路的齊次性是指當激勵信號某獨立源的值增加或減小K 倍時電路的響應即在電路中各電阻元件上所建立的電流和電壓值也將增加或減小K倍。 三、實驗設備 高性能電工技術實驗裝置DGJ-01直流穩壓電壓、直流數字電壓表、直流數字電流表、疊加原理實驗電路板DGJ-03。 四、實驗步驟 1 用實驗裝置上的DGJ-03線路, 按照實驗指導書上的圖3-1將兩路穩壓電源的輸出分別調節為12V和6V接入圖中的U1和U2處。 2 通過調節開關K1和K2分別將電源同時作用和單獨作用在電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測量項目 實驗內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1單獨作用 12 0 8.693 -2.427 6.300 2.429 0.802 3.231 4.446 4.449 U2單獨作用 0 6 -1.198 3.589 2.379 -3.590 -1.184 -1.215 -0.608 -0.608 U1、U2共同作用 12 0 7.556 1.160 8.629 -1.162 -0.382 4.446 3.841 3.841 2U2單獨作用 0 12 -2.395 7.180 4.758 -7.175 -2.370 2.440 -1.217 -1.218 3 將U2的數值調到12V重復以上測量並記錄在表3-1的最後一行中。 4 將R3(330)換成二極體IN4007繼續測量並填入表3-2中表3-2 測量項目 實驗內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1單獨作用 12 0 8.734 -2.569 6.198 2.575 0.607 4.473 4.477 U2單獨作用 0 6 0 0 0 0 -6 0 0 U1、U2共同作用 12 6 7.953 0 7.953 0 -1.940 4.036 4.040 2U2單獨作用 0 12 0 0 0 0 -12 0 0 0 五、實驗數據處理和分析 對圖3-1的線性電路進行理論分析利用迴路電流法或節點電壓法列出電路方程藉助計算機進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軟體對電路分析計算得出的電壓、電流的數據與測量值基本相符。驗證了測量數據的准確性。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測量有一定的誤差都在可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驗證疊加定理以I1為例U1單獨作用時I1a=8.693mA,U2單獨作用時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時測量值為7.556mA因此疊加性得以驗證。2U2單獨作用時測量值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齊次性得以驗證。其他的支路電流和電壓也可類似驗證疊加定理的准確性。 對於含有二極體的非線性電路表2中的數據不符合疊加性和齊次性。 六、思考題 1 電源單獨作用時將另外一出開關投向短路側不能直接將電壓源短接置零。 2 電阻改為二極體後疊加原理不成立。 七、實驗小結 測量電壓、電流時應注意儀表的極性與電壓、電流的參考方向一致這樣紀錄的數據才是准確的。 在實際操作中開關投向短路側時測量點F延至E點B延至C點否則測量出錯。 線性電路中疊加原理成立非線性電路中疊加原理不成立。功率不滿足疊加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