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微波布拉格衍射實驗裝置圖

微波布拉格衍射實驗裝置圖

發布時間:2022-12-21 13:58:15

❶ 電子衍射實驗的實驗原理

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會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在經典物理學中稱為波的衍射,光在傳播過程表現出波的衍射性,光還表現出干涉和偏振現象,表明光有波動性;光電效應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時表現出粒子性,其能量有一個不能連續分割的最小單元,即普朗克1900年首先作為一個基本假設提出來的普朗克關系
E為光子的能量,v為光的頻率,h為普朗克常數,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電子在與電磁場相互作用時表現為粒子性,在另一些相互作用過程中是否會表現出波動性?德布羅意從光的波粒二象性得到啟發,在1923-1924年間提出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設,
E為電子的能量,為電子的動量,為平面波的圓頻率,為平面波的波矢量,為約化普朗克常數;波矢量的大小與波長λ的關系為,稱為德布羅意關系。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設,拉開了量子力學革命的序幕。
電子具有波動性假設的實驗驗證是電子的晶體衍射實驗。電子被電場加速後,電子的動能等於電子的電荷乘加速電壓,即考慮到高速運動的相對論效應,電子的動量由德布羅意關系得真空中的光速 ,電子的靜止質量 ,普朗克常數 ,當電子所受的加速電壓為V伏特,則電子的動能 ,電子的德布羅意波長,(1)
加速電壓為100伏特,電子的德布羅意波長為 。要觀測到電子波通過光柵的衍射花樣,光柵的光柵常數要做到 的數量級,這是不可能的。晶體中的原子規則排列起來構成晶格,晶格間距在 的數量級,要觀測電子波的衍射,可用晶體的晶格作為光柵。1927年戴維孫_革末用單晶體做實驗,湯姆遜用多晶體做實驗,均發現了電子在晶體上的衍射,實驗驗證了電子具有波動性的假設。
普朗克因為發現了能量子獲得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德布羅意提出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設。導致薛定諤波動方程的建立,而獲得192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戴維孫和湯姆遜因發現了電子在晶體上的衍射獲得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於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其德布意波長可在原子尺寸的數量級以下,而且電子束可以用電場或磁場來聚焦,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取代光束和光學透鏡,發展起分辨本領比光學顯微鏡高得多的電子顯微鏡。 晶體對電子的衍射原理與晶體對x射線的衍射原理相同,都遵從勞厄方程,即衍射波相干條件為出射波矢時 與入射波矢量 之差等於晶體倒易矢量 的整數倍
設倒易空間的基矢為 ,倒易矢量
在晶體中原子規則排成一層一層的平面,稱之為晶面,晶格倒易矢量的方向為晶面的法線方向,大小為晶面間距 的倒數的 倍
為晶面指數(又稱密勒指數),它們是晶面與晶格平移基矢量的晶格坐標軸截距的約化整數,晶面指數表示晶面的取向,用來對晶面進行分類,標定衍射花樣。
晶格對電子波散射有彈性的,彈性散射波在空間相遇發生干涉形成衍射花樣,非彈性散射波則形成衍射花樣的背景襯度。入射波與晶格彈性散射,入射波矢量與出射波矢量大小相等,以波矢量大小為半徑,作一個球面,從球心向球面與倒易點陣的交點的射線為波的衍射線,這個球面稱為反射球(也稱厄瓦爾德球),見圖1所示,圖中的格點為晶格的倒易點陣(倒易空間點陣)。
晶格的電子衍射幾何以及電子衍射與晶體結構的關系由布拉格定律描述,兩層晶面上的原子反射的波相干加強的條件為
為衍射角的一半,稱為半衍射角。見圖2所示,圖中的格點為晶格點陣(正空間點陣)。o為衍射級,由於晶格對波的漫反射引起消光作用, 的衍射一般都觀測不到。 晶面間距 不能連續變化,只能取某些離散值,例如,對於立方晶系的晶體,
a為晶格常數(晶格平移基矢量的長度),是包含晶體全部對稱性的、體積最小的晶體單元——單胞的一個棱邊的長度,圖3為立方晶系的三個布拉菲單胞。立方晶系單胞是立方體,沿hkl三個方向的棱邊長度相等,hkl三個晶面指數只能取整數;對於正方晶系的晶體
h,k,l三個方向相互垂直。h,k兩個方向的棱邊長度相等。三個晶面指數h,k,l只能取整數, 只能取某些離散值,按照布拉格定律,只能在某些方向接收到衍射線。做單晶衍射時,在衍射屏或感光膠片上只能看到點狀分布的衍射花樣,見圖4;做多晶衍射時,由於各個晶粒均勻地隨機取向,各晶粒中具有相同晶面指數的晶面的倒易矢在倒易空間各處均勻分布形成倒易球面,倒易球面與反射球面相交為圓環,衍射線為反射球的球心到圓環的射線,射線到衍射屏或感光膠片上的投影呈環狀衍射花樣,見圖5。
衍射花樣的分布規律由晶體的結構決定,並不是所有滿足布拉格定律的晶面都會有衍射線產生,這種現象稱為系統消光。若一個單胞中有n個原子,以單胞上一個頂點為坐標原點,單胞上第j個原子的位置矢量為 , 為晶格點陣的平移基矢量,第j個原子的散射波的振幅為 為第j個原子的散射因子,根據勞厄方程,一個單胞中n個原子相干散射的復合波振幅 。
根據正空間和倒易空間的矢量運算規則, 。復合波振幅可寫為 ,上式中的求和與單胞中原子的坐標有關,單胞中n個原子相干散射的復合波振幅受晶體的結構影響,令 。則單胞的衍射強度 , 稱為結構因子。
對於底心點陣,單胞中只有一個原子,其坐標為[0,0,0],原子散射因子為 ,
任意晶面指數的晶面都能產生衍射。
對於底心點陣,單胞中有兩個原子,其坐標為[0,0,0]和[1/2,1/2,0],若兩個原子為同類原子,原子散射因子為 ,
只有當h,k同為偶數或同為奇數時,才不為0,h,k一個為偶數另為奇數時,為0,出現系統消光。
對於面心點陣,單胞中有4個原子,其坐標為[0,0,0]和[1/2,0,1/2],[0,1/2,1/2],若4個原子為同類原子,原子散射因子為 , 只有(h+k+l)為偶數時, 不為0,能產生衍射。
對於面心點陣,單胞中有4個原子,其坐標為[0,0,0]和[1/2,0,1/2],[0,1/2,1/2],若4個原子為同類原子,原子散射因子為 , 只有當h,k,l同為偶數可同為奇數時, 才不為0,能產生衍射。
對於單胞中原子數目較多的晶體以及由異類原子所組成的晶體,還要引入附加系統消光條件。 根據系統消光條件,可以確定衍射花樣的對應晶面的密勒指數hkl,這一步驟稱為衍射花樣的指數化。對衍射花樣指數化,可確定晶體結構,若已知電子波的波長,則可計算晶格常數,若已知晶格常數(由x射線衍射測定),則可計算電子波的波長,驗證德布羅意關系。以簡單格子立方晶系的多晶衍射花樣為例,介紹環狀衍射花樣的指數化。
對於電子衍射,電子波的波長很短, 角一般只有1°~ 2°,設衍射環的半徑為R,晶體到衍射屏或感光膠片的距離為L,由圖6所示的幾何關系可知 ,則布拉格定律為,(2)式中 稱為儀器常數。 ,電子衍射花樣就是晶格倒易矢放大 倍的象。將立方晶系的晶面間距 代入布拉定律得 。晶面指數h,k,l只能取整數,令 ,則各衍射環半徑平方的順序比為 ,按照系統消光規律,對於簡單立方、體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格,半徑最小的衍射環對應的密勒指數分別為100、110、111,這三個密勒指數對應的晶面分別是簡單立方、體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格中晶面間距最小的晶面。這三個晶格的衍射環半徑排列順序和對應的密勒指數見表1,將衍射環半徑的平方比表1對照,一般可確定衍射環的密勒指數。衍射花樣的指數化後,對已知晶格常數的晶體,儀器常數,(3)若已知儀器常數,則可計算晶格常數(4)
表1:簡單格子立方晶系衍射環的密勒指數
衍射環序號 簡單立方 體心立方 面心立方
m m m
1 100 1 1 110 2 1 111 3 1
2 110 2 2 200 4 2 200 4 1.33
3 111 3 3 211 6 3 220 8 2.66
4 200 4 4 220 8 4 311 11 3.67
5 210 5 5 310 10 5 222 12 4
6 211 6 6 222 12 6 400 16 5.33
7 220 8 8 321 14 7 331 19 6.33
8 300.221 9 9 400 16 8 420 20 6.67
9 310 10 10 411.300 18 9 422 24 8
10 311 11 11 420 20 10 333.511 27 9

❷ 請問以下大學物理專題實驗哪些會比較好做有趣。。或者哪個很難做

邁克爾遜專題(鈉燈雙線,白光干涉)這個比較基礎 會的一會就調好了 不會的費半天勁。衍射專題(微波布拉格、光柵)這個比較實用;電子專題(密立根油滴、電子逸出功,油滴比較難好像。。。其他的都記不得了

❸ 怎樣通過微波熱效應來證實微波的量子特性

本文中的光、光子除特別說明,均理解為一切頻率。

張篤一,傻中傻霸兩位網友的論證都很有力。傻中傻霸的例子中之所以杯子沒有熱效應,而水卻產生熱效應,這恐怕不是電磁理論可以定量說明的,不過我對電磁場理論只是個門外漢,我這么說,完全出於其它方面的認識,可以說是臆測吧,歡迎網友指正。

張篤一網友說:「還是我上次說的那句,這個現象可以用量子理論解釋也可以用經典理論解釋」,並且說「正如低速運動我們無需用相對論只要用牛頓力學即適用」。言下之意,電磁場理論是量子理論的低頻下的近似(我這么理解大致是可以的吧,如果是我的錯誤理解,請見後文對該問題的論證)。既然如此,他實質上就接受了量子理論是更正確的,那麼量子化的假設就可以認為是正確的,至少在沒有新理論出現前比電磁場理論更正確。

就我所知,凡是涉及電磁波與實物的相互作用時,光子說總是成立的。既然成立,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它的理論出發點光的量子化是正確的,至少沒有更好的理論(但量子化或光子究竟是物理實在,還僅是個數學工具或模型,恐怕現在還沒人回答。關鍵是我們是否能「看到」單個的光子,正如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單個原子,據稱有人還「看到」了單個電子。但量子力學又禁止我們「看到」至少是低能的光子。例如1mm波長的微波,這是微波中的能量上限,按測不準原理,其位置不確定度近似為波長,1mm的不確定度對光子而言,是天文距離的吧。我們的處境非常尷尬,想徹底證明卻沒法證明,想證偽可眼下沒發現它有什麼錯)

因此,我們目前只能在量子力學的框架下,來驗證其假設的正確性,而不能完全證明其正確性。只有當我們的觀測不能用量子理論說明的時候,那時才有必要考慮拋棄量子化假說。

光的量子性和物質的能級結構是密切關聯的,實際上是量子論的一對孿生兄弟。二者都是一種假設,並無直接實驗證據。假設的正確性只能根據它們導出的結論與大量實驗很好的符合被驗證。如前所述,我們至今未發現有任何明顯的反例存在,但即便如此,對相同的結論是否可能由另一套「非量子性」假設導出,我們不得而知,但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哪一天發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量子力學真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相信總會有人提出更好的理論的。現在來看,還不是時候。如果沒有歷史上那幾朵烏雲,很可能普朗克、愛因斯坦和玻爾是誰我們沒一個人會知道。

所以嚴格看來,我前文提出的實驗論據核磁共振和微波爐其實也不能證明無線電波和微波的量子化,只能說明在這兩個波段量子論仍然自洽,並能成功解釋現象。

下面回到樓主的問題,具體討論微波和轉動能級。這里的討論仍然在量子論的框架下進行。我主要從發射光譜的角度來闡述問題,吸收光譜是其逆過程,本質上一樣。微波爐的微波發生器的工作細節我不清楚(但同樣屬於發射光譜),吸收過程的光譜行為我也沒有具體資料,因此無法就此深入討論。稍後再簡單進一步討論。

但氣體分子的轉動光譜(一般處於遠紅外一直可延伸到微波段,具體大小取決於特定分子轉動能級的大小)已被大量詳盡地研究,氣態分子在較低溫度下(數十K)的純轉動光譜是典型的線狀光譜,並幾乎等間距。在溫度較低時,分子平均平動能較小,相互碰撞時一般不足以引發電子能級和振動能級的躍遷(不排除個別能量大的分子可引發這兩種能級的躍遷),但溫度只要不是太低,碰撞時即可能引起轉動能級的躍遷,即平動能減小,轉動能增加。分子位於轉動高能級時,又自發輻射遠紅外或微波光子。其發射的線狀光譜就表明了轉動能級的量子化,等間距就表明了分子相鄰轉動能級之間的間隔相等(該推斷雖然未必一定正確,但除此之外我們找不到更好的解釋)。

附圖中列出了HCl分子的轉動光譜數據,表中的計算值是利用對非剛性轉子模型進行量子力學計算得出的。可以看出量子理論計算值和實驗值的相符程度很高。

其中實驗測得的最小波數為83.03cm-1,波長0.12mm處於遠紅外光區,已接近微波光區。如果分子量更大的氣體分子,根據理論計算,它們的輻射頻率將出現在微波區。如果樓主想實驗驗證某一微波頻率的話,具體方法可參考有關文獻,我相信有人做過類似的工作。

需要說明的是,分子更大,相應頻率更低時,分子能級間隔更小,譜線相互靠的更近,需要使用更高解析度的分光系統,將它們分得足夠遠以致可辨。還有個較難避免的困難在於多普勒變寬和自吸效應這兩個因素的存在將大大增加譜線寬度,通常比測不準原理所限定的自然寬度大幾個數量級,從而造成譜線的重疊,用再好的分光系統也不可能分開。我懷疑附圖中123三條線沒有數據可能與此有關。另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在試驗溫度下實際最低能級並非基態,很可能是第二激發態,如果知道溫度的話應該是可以計算的。還有可能與分子無規運動時偶然的分子間作用(對大量分子而言就不是偶然了)引起平動能的顯著量子化有關(造成轉動能級躍遷的同時伴隨平動能級的躍遷,從而使譜線成為帶狀)。因未看到原圖,上述判斷僅是臆測。記憶中以前看到過純轉動光譜似乎每條線都有,寬度也較窄,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見過。

上面討論的都是氣體分子,如果是液體和固體,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將使轉動能級結構變得極為復雜(正如固體中電子能級的結構一樣)。據我很有限的知識,目前還沒有很好的理論。至於其實驗數據我也沒有資料,但相信能級間隔會變小,對應的吸收發射頻率會紅移。這可以解釋微波爐對水有顯著的熱效應。但可以預料的是,微波吸收譜會是近似連續的,而不會像氣體那樣出現線狀光譜,正因如此,連續的電磁場理論才可能解釋該現象。如果是水蒸汽,根據前面HCl的數據估計,很可能不足以引起轉動能級的躍遷,不會明顯表現熱效應。

最後再補充一個直接驗證微波量子性的實驗,電子自旋共振ESR。其原理與核磁共振有類似之處,它是由微波與電子自旋在磁場中的分裂的能級之間產生的相互作用,當光子能量滿足該能級差時將可能被吸收產生信號。由於應用范圍較窄,故沒有核磁共振普及,本人也未用過。樓主欲知詳情可參考一些現代分析方法和儀器的教材和專著。網路上的介紹過於簡單,恐幫助不大。http://ke..com/view/818954.html?wtp=tt。樓主想親自驗證的話可與有該儀器的高校聯系,不過個人認為意義不大,不太可能發現用量子力學無法說明的現象,同時如前所述要嚴格證明量子性也不可能(如果你不認可該實驗所依據的原理,一定要尋求嚴格證明)。

----------------------------------------------------------------------

看到樓上「大作業F」朋友的解答,忍不住想再說兩句。這位朋友說的第三種方法,我沒見過,不知是否有人做過,但我想說想用任何方法「看見」微波光子恐怕是不可能的(前文已有說明,不妨再說幾句。姑且假定能做到一束微波就是一「串」光子,每個光子間隔1mm,呵呵這一串光子的確粒粒可數,但每個光子的能量分散在1mm方圓內,一萬年以後有沒有人能發明探測這樣小強度光的高靈敏裝置,我不清楚,目前是沒戲)。另外目前看來,無論採用何種光子計數器,所謂的數目都是用絕對光強折算出來的,而不是一個一個「數出」來的。其它的微波探測技術產生的信號也必是連續的(除非像剛才一樣每隔1mm一個),當然人為調制例外。

-----------------------------------------------------------------------

我查了一下中文期刊(檢索工具『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目前最全的中文科技資料庫),涉及微波譜測量的文獻兩篇,微波譜理論文章若干篇。測量文獻如下:

1.甄夢章.反-1-氟-2-丁烯的微波譜、紅外和拉曼光譜、構象分析、內轉動位壘以及振動分析[J].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1987,(02)

2.王關忠,陸中貞.上海天文台銫鍾改進束光學系統後的微波譜[J].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1,(00)

樓主想要全文(其中有測量數據,和譜圖,屬於明顯的線狀光譜)可向我索取。

國外該方面的觀測數據我猜想應較多。樓主想要驗證可補充問題,我將給出檢索結果。

ESR研究中文文獻較多,簡單檢索有2000餘篇。例如:

1.煤及其液化產物的~(13)CCP/MAS/TOSSNMR和ESR研究。波譜學雜志,,2010年02期

2.王廣清,杜立波,張冬艷,徐元超,賀曾,田秋,賈宏瑛,劉揚.鏈接琥珀醯亞胺的線性硝酮的合成與ESR研究[J].波譜學雜志,2010,(01)

NMR測量那就不計其數了全球至少100萬篇以上。核磁共振應用太廣泛了,基本已屬於研究中的常規武器。

--------------------------------------------------------------------------------------------------

呵呵,我開頭也誤解為樓主一定要尋求嚴格的證明(至少是不遜於黑體輻射的證明),屬於「固執」一派,於是就盡我所知列出了幾個堪比黑體輻射的驗證實驗,試圖打消樓主「懷疑一切」的想法。看了樓主的上文說明,看來我等都狹隘了。不過在具體的測試細節上,我猜想樓主當是目前參與本帖討論的網友中最具權威的人士,我本人對樓主的專業問題就幫不上任何忙了,畢竟測試涉及的電學、光學的細節問題的復雜程度不是非行內人士所能想像的。

-----------------------------------------------------------------

針對「一個微波量子的熱效應變化難道就能使電偶的輸出有相應的變化?」我們來做個非常粗略的計算。以能量最高的300GHz微波量子為例,一個量子的能量為-22次方J量級。假定熱電偶的接觸點質量為1mg,比熱為1J/gK,吸收一個量子後接觸點的溫升為-19次方K量級(溫度是個宏觀概念這么算其實是有問題的,不過只關心數量級的話,估計數量級不會差太多),熱電偶的溫差電動率通常為數十微伏每開,不妨假定採用性能優異的熱電偶可達1mV/K.這樣算來,一個微波量子產生的電動勢大約在-22次方V的量級。

且不說這個電動勢能否被相對准確測量(其難度樓主應比我清楚),先說環境溫度的影響,很明顯任何原因造成的溫度波動必須小於-19次方K,測量結果才有意義,這個溫度控制恐怕太困難了。換句話說,要想測定一個微波量子的溫差電效應的前提是:在現有儀器可以分辨的時段內,熱電偶的一端保證只吸收一個量子,另一端必須保證絕無凈吸收或凈發射一個量子的可能性(不吸收或發射是決不可能的)。這個可能性目前看來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傾向於認為試圖利用微波熱效應進而轉換為電效應加以測量的方法證實微波的量子性是不太現實的。

現實的方法還是光譜、波譜法。光譜波譜法的驗證不依賴於輻射強度,無論用多大的強度譜線的位置不變,正如光電效應那樣。樓主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前人是如何在儀器上實現測量的。對它們的工作細節我也不清楚,無法更多討論。

另外單光子技術以前沒太留意過,我前文中關於光子計數的觀點可能落伍了(我一直認為是累積效應)。看了一下網上有《紅外單光子探測器的研製》中科大07年的博士論文,摘要中說「成功的探測到了1550nm單光子脈沖」應視為能探測到的最小頻率的光子(離可見區的末端很有限)。從理論上說,微波可以借鑒這一方法,但實現的前提還是尋找到逸出功極小的光電材料。

❹ 微波布拉格衍射怎麼求微波波長

微波布拉格衍射怎麼求微波波長
微波是指波長介於紅外線和特高頻(UHF)無線電波之間的電磁波.微波的波長范圍大約在30厘米至1毫米之間,所對應的頻率范圍是1 GHz至300 GHz.另一種分類方法稱:微波的波長在1mm到1m之間,其相應頻率在300GHz至300MHz之間.

❺ 如何用徳拜法求出粉晶的X射線衍射數據d和I/I

多晶粉末德拜-謝樂照相法
許多金屬無機或有機化合物,高聚物、生物高分子等都很難生成單晶,但易形成粉末狀的微晶體。粉末(粉晶或多晶粉末)照相法使用單色X射線,以固定方向入射到多晶粉末或圓柱狀多晶樣品上,靠粉晶中各晶粒取向不同的衍射面來滿足布拉格方程,形成衍射。各晶粒中總有一些面網晶面與入射線的交角θ滿足布拉格條件,其衍射線成一個以入射方向為中心軸的以頂角為4θ的園錐面。所有θ值相同的晶面的衍射線必在此圓錐面內;反之,此圓錐面是θ等於某定值的晶面衍射線之集成。粉晶中的許多不同指標的晶面族,相應地形成以入射線為中心軸的許多的頂角分別為4θ、4θ'、4θ''……一系列同軸圓錐面。這就是粉末衍射圖。衍射的記錄分為照相法和衍射儀法。照相法中的衍射強度是光強度;衍射儀法中的衍射強度是接收閃爍計數器強度I和I1,I是每個峰的強度,I1是最強峰的強度,用I/I1表示每個峰的相對強度。
圖 粉末照相法實驗裝置示意圖【見附圖1】
粉末照相法多用德拜—謝樂(Debye —Scherre)法。其相機金屬圓筒直徑設計為57.3 mm或114.6 mm,膠片貼內壁安裝。安裝方法有正裝(X射線出口孔在膠片正中間,膠片兩端接縫在入口處);背裝(入口處在膠片正中);偏裝(膠片中呈現兩個X射線穿過曝光點,接縫在射線90度位置)。根據不同需要採用不同方式安裝。聚合物衍射線多集中於低角區,故宜正裝以獲得准確的「前反射(0度<2θ<90度)」圓錐。偏裝有助於獲得X射線入出口之間的連續的衍射圖案,有助於測求相機的有效半徑。
粉晶圓錐衍射面被德拜—謝樂圓筒形感光膠片所截,每個勞厄錐的截線都是一對關於X射線入射點為對稱的弧線。在膠片的平展圖中,可直接量得每對弧線間的距離2L,若相機半徑為R,
則θ=2L/(4R)(弧度)=[2L/(4R)](180/π)(度)=57.3L/(2R)(度);
設計相機直徑D=2R=57.3 mm或114.6 mm時,則簡化為
θ(度)=L(mm) 【對應於直徑57.3 mm】, 或θ(度)=2L(mm)【對應於直徑114.6 mm】
即把測量得到的mm數直接轉化為度數。然後d=λ/(2sinθ)。
圖2是NaCl粉末晶體的側裝衍射圖照片和側裝及正裝解析示意圖。指標化歸屬已寫在譜線上。【見附圖2】
相對峰強I/I1,一般由譜儀給出。或者由圖譜給出的峰強數據經過計算得出。

❻ 用實驗中的微波能否對真實晶體做布拉格衍射實驗,為什麼

你好
布拉格方程:對於X射線衍射,當光程差等於波長的整數倍時,晶面的散射線將加強,此時滿足的條件為2dsinθ=nλ---布拉格方程,其中,d為晶面間距,θ為入射線,反射線與反射晶面之間的夾角,λ為波長,n為反射級數,布拉格方程是X射線在晶體產生衍射時。

❼ 1.微波的干涉與光的干涉和衍射有何差異2.除干涉儀外 還有什麼方法能測量微波的波

1,沒有什麼不同都是電磁場干涉,波長不同,場分布不同。
2.微波頻率可以被測量,可以直接探測頻率,換算波長
3.用作波長調制、頻率調制,在光學中如聲光調制器中使用
4.用干涉法測量時穩頻提高儀器精度,減小測量的系統誤差(如餘弦誤差、阿貝誤差等)。

❽ 微波布拉格衍射實驗能用無線電波代替做嗎

都沒人回答,那我回答了,不敢保證正確

布拉格衍射本質其實是重復單元光程差造成的光的干涉現象

所以波長是多少從本質來講,無所謂。
但是,晶體重復單元距離比較短,一般光程差比較短,所以,如果波長太長的話,其答不到半個波長奇數倍,干涉就不會發生了。

所以X線穿透強,所以,只有XRD,沒有紅外RD

❾ 波的衍射實驗論文寫作思路求助

光柵實驗是物理重要的光學實驗,它有助於人們對光的干涉、衍射現象的了解。一般實驗採用復制光柵或全息光柵,光源多用鈉光燈和水銀兩種,其它儀器包括分光計、平行光管、望遠鏡、平面鏡等。 實驗原理如圖1。光源透過單縫後,經平行光管形成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將向各方向傳播,經透鏡(望遠鏡) 後相互干涉,並在透鏡焦平面上形成一系列被相當寬的暗區隔開的、間距不同的明條紋。



❿ 布拉格衍射中隨著入射角85增大超過 80 度時,衍射強度會增大,原因是什麼

當入射角≥80度時,衍射強度(電流表示數)突然增大,且一直增大,可推知由於微波發射裝置與接收裝置處於近似平行狀態,所以此時電流突然增大不是由於衍射造成的,而是微波直接將能量傳給接收裝置,能量損耗較小,電流才突然增大的。

閱讀全文

與微波布拉格衍射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來水水表跟前的閥門壞了怎麼換 瀏覽:341
機械工程含有多少專業 瀏覽:367
移動電動工具安規 瀏覽:642
理正結構工具箱13 瀏覽:481
五金機電榮譽證書 瀏覽:117
南安市軸承廠什麼時間建 瀏覽:945
閥門位號pv是什麼意思 瀏覽:685
家電管道清洗設備廠家有哪些 瀏覽:285
儀表盤黃p什麼意思 瀏覽:520
淋浴的冷熱水閥門怎麼換 瀏覽:872
氧氣閥門檢修安全要求 瀏覽:620
專用設備製造業稅負多少 瀏覽:343
cs6擴展版工具箱 瀏覽:743
北京博世電動工具專賣 瀏覽:617
某學生用圖的實驗裝置測物塊 瀏覽:568
攤鋪軸承壞了怎麼辦 瀏覽:158
硅膠洗油設備哪裡生產 瀏覽:651
金科五金機電城D區商業門面價 瀏覽:343
超聲波什麼時候有霧氣 瀏覽:502
iphone怎麼選擇播放設備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