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壓差控制器的調試說明
1、介質流動方向應與閥體箭頭方向一致;
2、該型閥應安裝在回水管上,閥上接導壓管,導壓管的另一端與供水管連接,建議在導壓管供水端安裝1/2「球閥,以便啟動消除堵塞功能;
3、在導壓管前的供水管上應安裝過濾網,避免水質太差造成該閥失去自動調節功能;
4、供水管和該閥前的回水管應分別裝設壓力表,便於調節控制壓差;
5、如發現該系統流量過大或過小,可能的原因是管道元件安裝時的雜物卡陰在閥塞上,可將1/2"球閥關閉3-5分鍾,這時如果是較輕堵塞,即可自動消除,如還不能消除,則要拆開閥門檢查消除堵塞物;
6、控制壓差調節方法:逆時針方向調節調壓閥桿,觀察壓差前壓力表降低0.01MPa時,控制壓差即由設定的0.02MPa增大到0.03MPa,以此類推;
7、該閥的工作壓差為0.02-0.03MPa,如安裝後發現其工作壓差大於0.3MPa時應在供水管上安裝手動調節閥,降低熱力入口裝置處的供、回水管壓差,否則,壓差控制器可能只在小開度下長期工作,會產生噪音,還會大大降低該閥的使用壽命。
❷ 高壓壓力開關的壓差如何調整
1.壓力開關頂部的右側調節螺絲是直接調節上限切換值;2.壓力開關頂部的左側調節螺絲是調節開關壓差;3.它們的關系是:上限切換值-開關壓差=下限切換值,即:上限切換值可以直接在標尺上調節下限切換值要通過1~3操作來調節。例如:要求被控介質的壓力保持在0.5~0.8Mpa之間。1.選用設定值范圍在0.1~1.0Mpa的壓力控制器(JC-210,HNS-210)2.旋動頂部右邊的壓力調節螺絲,使指針指示在標度尺的0.8Mpa(8kg或8bar)處,此值為上限切換值。3.旋動頂部左邊的壓力調節螺絲,使指針指示在標度尺的0.3Mpa,下限切換值=上限切換值-開關壓差=0.8-0.3=0.5,此值為下限切換值。4.將控制器的接線端子接入被控的電氣迴路。請注意:①為公共接線。③為常開端輸出。⑤為常閉端輸出。高壓保護,請連接① ⑤ ,在正常升壓時,①-⑤接通(①-③不通)。壓力升到設定上限時即0.8Mpa處,①-⑤不通(①-③接通)。壓力下降時,此時①-③接通,壓力下降到下限設定點即0.3Mpa處時。又切換為①-⑤接通(①-③不通)。降壓停止,壓力回升,則自動循環。5.接通電源,讓被控介質(水、氣)壓力上升。請注意觀察調正,使壓力開關的設定值與壓力表指示一致,(如壓力升至上限設定時,開關尚未動作,即旋動壓力調節螺絲,微調到切換動作,並再次重復驗證一次)並作下限驗證,過程同上。(反復驗證幾次)用紅漆固定壓力開關鐵殼頂部的壓力調節螺絲和壓差調節螺絲
❸ 牆面消防風機口大咋辦
消防排煙風機通常是高層民用建築的主要防排煙設施,是高層民用建築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可缺少的,但由於部分設計、施工人員對防排煙設施的結構、作用、性能缺乏了解,對國家規范標准理解不透徹,往往導致在設計、施工中存在一些問題,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幾個方面。
一、自然排煙設施達不到排煙目的
自然排煙是一種經濟、簡單、易操作、維護管理方便的排煙方式,但由於部分工程在設計、施工過程中不按規范要求進行,往往導致工程完工後,自然排煙設施不具備排煙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排煙窗的設置位置不當。從自然排煙效果考慮,排煙窗應盡量靠近牆的上部設置,目前有相當數量的自然排煙窗不是設置在牆的上部,而是下部,距頂板、吊頂的距離較大,不利於自然排煙。
2、自然排煙窗的開窗面積達不到規范要求。國家標准《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對採用自然排煙部位的開窗面積均有明確規定,但由於部分設計人員未按規范要求進行認真計算,或將固定窗的面積計算在排煙窗面積之內,導致部分工程排煙窗面積達不到規范要求,直接影響排煙效果。
3、自然排煙窗的結構形式不合理。有的把排煙窗做成不可開啟的固定窗,有的將窗的上部做成固定窗,把可開啟的排煙窗設在窗的下部,嚴重影響排煙功能。
4、安裝高度較高的排煙窗缺少便於於開啟的操作機構。按規范要求,排煙窗應有便於開啟的裝置,但有些安裝高度較高,開啟困難的排煙窗均未安裝開啟操作裝置,不利火災情況下排煙窗的開啟。
二、設置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部位所要求的余壓值難以形成,機械排煙設施的排煙效果不明顯
送風口、排煙口風量、余壓值達不到規范要求的現象在工程中比較普遍,有的送風口、排煙口的風速甚至接近於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風機選型不當。按規范要求,防煙樓梯間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電梯間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由計算確定,當計算值和規范規定的值不一致時,應按兩者中較大值確定,有的設計直接按規范給定的值確定,往往導致選用的風機風量、風壓偏小,不能滿足要求;有的設計採用通風與機械排煙合用系統,但施工中未按設計要求選用雙速風機;有的建設單位不按設計的風機型號訂貨,購買功率規格較小的風機,導致風機風量嚴重不足。
2、機械加壓送風系統與自然排煙設施重復設置。對於建築高度超過50米的一類公共建築和建築高度超過100米的居住建築,按《高規》要求,宜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有的工程在上述部位同時又採用了自然排煙,導致火災情況下,機械加壓送風系統與自然排煙窗同時開啟時,防煙樓梯間難以形成正壓,達不到防煙效果。
3、合用正壓送風系統未設計壓差調節裝置。按規范要求,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樓梯間和合用前室,宜分別獨立設置送風系統,當必須共用一個系統時,應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風管上設置壓差自動調節裝置。目前很多設計的合用正壓送風系統沒有設計壓差調節裝置,無法形成樓梯間的余壓值高於前室。
4、防煙分區不按規范要求設置擋煙設施。有相當一部分工程,尤其是大型商場設置機械排煙的部位未按規范要求在吊頂下設置擋煙垂壁,有的地下室雖然採用建築的梁作擋煙設施,但排煙系統的排煙口未按規范要求設在頂棚或靠近頂棚的牆面上,而是設在梁的下面。
5、送風口設置不符合要求。有的豎向防排煙系統的送風口採用固定百葉窗式常開風口,風口規格尺寸基本一致,造成各層送風口的風量風速嚴重不平衡,離風機較遠的送風口的風量不足,甚至末端的送風口的風速、風量接近於零。
6、風管豎井施工質量差,漏風嚴重。有相當多的工程因通風豎井不抹灰、管道連接不嚴實,常閉風口關閉不嚴密,漏風十分嚴重,導致送風口、排煙口的風速、風量達不到規范要求,有的施工單位甚至取消了豎井連接吊頂風口的風管,利用吊頂悶頂空間代替風管,也往往造成風管風口風速接近於零。
同時有的將排煙系統的風機排煙口設在室內,致使火災情況下煙從室內排到室內,不僅失去了排煙作用,而且還可能造成火災的蔓延擴大。
三、防排煙風機的配電不符合規范要求
一是風機的供配電達不到高層民用建築負荷級別要求。有的供電線路不是接自消防電源,而是接至樓層照明配電箱,有的設計採用單迴路配電線路,有的設計未設末端電源自動切換裝置,均達不到一、二級供電負荷要求的專用雙迴路,設末端自動切換裝置的規定。
二是明敷配電線路的安裝不符合要求。有的防排煙風機的配電線路穿PVC塑料管,有的穿金屬管未塗刷防火塗料,不符合穿管的防火性能要求。
四、應設機械防排煙設施的部位未按規范要求設置
1、帶裙房的高層民用建築防煙樓梯間及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當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開啟外窗進行自然排煙,裙房部分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時,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未按規范要求設置正壓送風系統。
2、超過20米無自然排煙的內走道,有的設計人員因與其相連的防煙樓梯間前室有自然排煙,認為其具備自然排煙的條件,未按規范要求設置機械排煙設施。
對策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消防監督部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建築防排煙設施設計施工中的監督管理:
1、應加強對防排煙設施設計施工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各地消防部門一般對消防報警與電氣、固定(自動)滅火設施專業設計施工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非常重視,培訓過程中往往忽略了防排煙設施設計施工人員。
2、應落實防排煙設施的施工由消防設施施工單位承擔的制度。防排煙設施是建築自動消防設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按規定其施工應由消防設施施工單位承擔,但目前很多項目的防排煙設施施工均是由空調專業施工單位負責安裝。
3、消防監督部門的建審人員在施工圖審查時,應重視對防排煙設施設計的審查,應重點對自然排煙窗的設置、開窗面積,機械防排煙設施的設置部位、風機選型、送風口排煙口的設置、防煙分區等到進行審查,同時在施工中應加強對防排煙設施的監督管理,將防排煙設施列為施工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做到及時發現問題,指導、督促施工單位進行整改。
安裝技巧
1、通常情況下絲桿需要穿越樓板,預埋鋼板和雙螺帽焊接;
2、注意雙螺帽疑問,地下室螺帽有必要運用不銹鋼螺帽;
3、消防排煙風機兩頭的柔性軟接有必要為A級不燃資料,密封墊料也有必要為A級不燃資料;
4、消防排煙風機的根底需求水平、鞏固,且根底高度大於等於200mm;
5、風機的鋼支架有必要固定在混凝土根底上,風機其鋼支架與根底之間有必要增加橡膠減振墊。悉數風機及電動機組件都裝置在整塊的鋼支架上,鋼地架裝置在根底頂部的減振墊上,減振墊最好用多孔型橡膠板;
6、根底埋入地上以下的深度應按規劃需求施工,通常不小於50mm,混凝土應密實,表面面潤滑,混凝土強度等級契合規劃需求。
消防排煙風機風量與送風機風量如何計算
消防排煙風機風量與送風機風量計算方法是根據建築面積來確定的,每個防煙分區都需要獨立計算其排煙量,當排煙風機擔負一個防煙分區的時候可按平方米面積不小於60m³/h計算,擔負多個防煙分區則按平方米面積不小於120m³/h計算。送風量按排煙量的50%計算。每個防煙分區不應大於500平方。
常見的消防防排煙系統中,排煙量一般根據最大防煙分區面積500*120等於60000立方每小時計算,在設計排煙量的時候要注意漏風量,一般可按最小漏風量10%計算。
例如:當建築面積為1000平方時,需要設置兩個防煙分區,每個防煙分區的最大面積為500平方,排煙量是500*120³/h=60000³/h,再加上最小漏風量10%為6000³/h,總排煙量應為66000³/h,其中送風量為排煙量的50%應為33000³/h。
❹ 減壓閥怎麼調節壓力大小
減壓閥一般是球形閥門,可通過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來調節水壓大小。水壓過小時,可以順時針的調節調壓閥,以增大水壓。當水壓過大時,可以逆時針的旋轉調壓閥,可減小水壓。
減壓閥的是靠閥內流道對水流的局部阻力降低水壓,水壓降的范圍由連接閥瓣的薄膜或活塞兩側的進出口水壓差自動調節。定比減壓原理是利用閥體中浮動活塞的水壓比控制,進出口端減壓比與進出口側活塞面積比成反比。
裝水管減壓閥時注意事項
1、在安裝水管減壓閥時,要把減壓閥跟管道安裝處在垂直水平的位置,不可以有傾斜的現象。並且水管減壓閥表面的箭頭標識,要跟水流動的方向是一樣的。假如水質特別渾濁的情況下,可以在減壓閥的進水口位置上增加過濾器。
2、並且在給減壓閥調整它的壓力時,要用一字起子把它進行調整。並且要順時針進行旋轉,然後水壓就會變大。接著逆時針旋轉之後,水壓就會變小。在調整的時候要一邊動起子,一邊看壓力表的數值,等把它調整到我們所需要的壓力值就可以了。
3、而且水管減壓閥在安裝之後,對於管道會有止回的作用,也就會把管道以及閥門給損壞。想要避免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把膨脹水箱在水管減壓閥的出水口位置安裝好。
4、而且想要在熱水系統的水管當中,安裝減壓閥的情況下,就要把止回閥在膨脹水箱以及減壓閥當中安裝好,這樣會使膨脹水箱再遇到熱量之後使水的體積增加,而且不會使減壓閥無法正常進行使用。
❺ 當剪刀樓梯間合用前室時是不是樓梯間必須要設置正壓送風系統
對於前室的要求是設置防煙設施,這比噴頭要求高。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第9.1.2條: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應設置防煙設施。
第4.1.1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應在人員密集、不易疏散、外部增援滅火與救生較困難的性質重要或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場所中設置。
如果建築物是超過50米的公共建築或超過100米的居住建築的話,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不論能否自然排煙,均應分別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除第1種情況外,如果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均有外窗且滿足排煙面積的話,就不用設置機械正壓送風系統;
如果防煙樓梯間及前室均不能自然排煙的話,只對防煙樓梯間加壓送風,前室不用送風;如果前室自然排煙,防煙樓梯間不能的話,也只是對防煙樓梯間送風即可;如果防煙樓梯間自然排煙,前室不能的話,對前室加壓送風,防煙樓梯間不必加壓送風。
(5)壓差自動調節裝置圖紙擴展閱讀:
作用:當發生火災時,其內部的電動執行器會打開風口,溫感煙感或者是手動火災報警會開啟,塔樓頂正壓風機自動打開,對送風豎井進行加壓送風,樓梯的前室通過正壓送風口會源源不斷的對前室進行送風,使前室維持正壓,保證煙氣不會在這個區域蔓延,而給人逃生的空間。當溫度高於280°C時人已無逃生可能性,其內部熔斷器會熔斷,風口自動關閉,防止火勢蔓延。
應用:國家高層建築防火排煙設計規范規定,下列部位應設置獨立的機械防煙系統
1、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
2、採用自然排煙的防煙樓梯,其不具備自然排煙的前室。
3、封閉的避難層。
在以上三種情況下均虛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其末端就是正壓送風口下面是產品和圖紙的樣式。
❻ 一般在暖通圖紙上出現的「壓力感測器」是做什麼用的(在樓層的公共地區) 要怎麼安裝
1.高層建築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電梯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由計算確定,或查表確定。當計算值與查表結果不一致時,應按兩者中較大值確定。2.層數超過32層的高層建築,其送風系統及送風量應分段設計。3.剪刀樓梯間可合用一個風道,其風量應按二個樓梯間風量計算,送風口應分別設置。4.封閉避難層(間)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按避難層凈面積每平方米不小於30立方米/小時計算。5.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樓梯間和合用前室,宜分別獨立設置送風系統,當必須共用一個系統時,應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風管上設置壓差自動調節裝置。6.機械加壓送風機的全壓,除計算最不利環管道壓頭損失外,尚應有餘壓。其餘壓值應符合下列要求:(1)防煙樓梯為40Pa-50Pa;(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封閉避難層(間)為30Pa--25Pa。7.樓梯間宜每隔二至三層設一個加壓送風口;前室的加壓送風口應每層設一個。8.機械加壓送風機可採用軸流風機或中、低壓離心風機,風機位置應根據供電條件、風量分配均衡、新風入口不受火煙威脅等因素確定。9.帶裙房的高層建築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當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開啟外窗進行自然排煙,裙房部分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時,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應設置局部正壓送風系統,正壓值應符合第6條的規定要求。
SL-A-20餘壓監測模塊又叫微差壓感測器
功能描述:
※能實時測量現場余壓值
※能實時上傳現場余壓值
※採用RS485匯流排通訊
※獨立地址編碼
※具有報警功能
※測量精度高
❼ 施工安裝工程圖紙會審要點
施工安裝工程圖紙會審要點
一套完整的施工圖一般包括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給排水、採暖通風施工圖及電氣施工圖等專業圖紙,也可將給排水、採暖通風和電氣施工圖合在一起統稱設備施工圖。那麼,下面由我 為大家整理了施工安裝工程圖紙會審要點,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總則
1、設計圖紙是否齊全,圖紙內容有無遺漏或差錯;
2、圖紙中設備、管道及管道附件選用和布置是否合理、可靠,是否便於施工、操作和檢修;
3、圖紙中的平面尺寸、走向、標高、管徑、坡度的標注是否正確、清晰、平面圖、立面圖、透視圖、系統圖是否一致;
4、埋地管道的埋置深度、形式,與建構築物基礎、道路及其它管線的水平凈距和交叉凈距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5、各專業線路走向、相互交叉等有無矛盾或影響安全的地方;
6、設備房內是否有安裝、操作、維修留有必要的空間。大型設備安裝土建結構中是否預留了安裝和維修的孔洞,有無考慮必要的維修和起吊設施,結構圖中預留孔洞的位置與工藝圖是否一致;
7、管道穿越地下室,水池等構築物牆、地面及穿越伸縮縫、沉降縫是否採取了可靠的防水措施和技術措施;
8、有關設備專項設計項目的水電預留及銜接是否考慮,設計是否到位。
二、總圖
1、市政地下給排水、電氣、通信、燃氣等管線是否與地勘報告保持一致;
2、室外管線布置是否合理,對現場施工等方面有無不利影響;
3、上、下水、電氣、通風、電視、煤氣與市政接駁點坐標及標高是否清楚,與室內管線連接是否有出入;
4、 道路、場地、排水等結構及坡度是否明確。
三、給排水專業
(一)給水系統
1、每個區域設一個集中給水加壓水泵站,加壓水泵、生活水箱應設於地下室,設置位置盡可能不佔用車位,並做好隔聲減震措施。生活水箱採用搪瓷鋼板水箱,水箱有效容積一般控制在最高日用水量的15%~20%。加壓設備採用變頻供水設備。生活水箱間、水泵房內裝修及水箱距牆面、板底的間距應符合衛生防疫部門要求。水箱應設置超高水位事故報警,將信號引至物業值班室。水泵房內應有集水坑等排水設施、設備。水泵房不應與卧室、起居室、辦公室毗鄰。
2、各棟樓給水入樓管方位應考慮室外管網布置的合理性。4層以下由市政給水管直接供給(了解市政給水壓力,一般為0.3MPa)。5層以上各層由地塊給水加壓泵站給水。5層以上各層是否需豎向分區供水應視樓層數量而定。一般每個供水分區最低用水點靜水壓力給水應控制在0.3~0.35MPa,最不利用水點壓力控制在0.15MPa以上。
3、各層管井根據井內立管根數及水表數量確定管井尺寸,水暖管井宜合用。 4、給水干、立管、支管、戶內管管徑應經計算核定,一般每戶住宅給水進戶管管徑控制在DN20以內。
5、公共衛生間用腳踏式沖洗閥,小便器、洗手盆用非接觸式沖洗閥及水龍頭。
6、不同使用功能的部位應單獨供水、單獨設置水表計量。每戶(包括商鋪)1表,戶表必須出戶。每根立管供水戶數不超過20戶。由市政給水管直接供水的,其水表必須設在水表井內。
7、生活儲水箱、消防水池不得共用給水引入管。生活儲水箱引入管應在室外加水表。
8、每個地塊從市政引兩根給水管,該兩根給水管需從不同方向道路上引入,管徑一般為DN200。
9、室內給水管材:埋入墊層內的冷水管用PPR管S4系列,熱水管用PPR管S3、S2系列。其它給水管採用鋼塑復合管,不得採用鍍鋅鋼管。 10、衛生防疫站要求:生活貯水箱及附件應為玻璃鋼、搪瓷鋼板、不綉鋼板等對水質無不良影響且經久耐用的材料。
11、水箱間、水泵間地面應有排水設施,不得積水。箱頂距板底距離不小於0.8米。水箱周邊應有不小於0.6米的間距。水箱溢流管、通氣管口應有不銹鋼絲
12、銅絲網,進水管應符合防污染要求,水箱應有信號管接至物業值班室,溢流管、泄水管不應與排水管直接連接。水箱蓋板應上鎖。
(二)排水系統
1、污廢水管立管合用,廚房排水立管不得與衛生間排水管合用。 2、首層污廢水單獨排出。
3、排水立管盡可能不拐彎,拐彎處上方所接排水支管與立管的連接應符合規范要求。
4、排水管材採用U-PVC排水塑料管,其中立管採用U-PVC螺旋排水塑料管,橫管採用U-PVC平壁排水塑料管。
5、±0.000以下重力流排水橫干管及穿屋面頂板以上部分採用機制排水鑄鐵管。
6、立管DN>=110每層穿樓板處設阻火圈,立管上檢查口間距不應大於10米。最底層和立管上設“乙”字管的上部應有檢查口。排水管不得穿卧室、起居室、門廳。
7、排水管出戶方向應結合室外排水管布置和化糞池位置統籌考慮,盡可能朝同一方向出戶,重力流排水出戶管口徑一般比所接立管放大一號。 8、內排水雨水管採用焊接鋼管,立管盡量布置在公共管井內,可排至室外散水。
9、地下室壓力排水:收集衛生間污水的積水坑內設攪勻型潛水泵,其它積水坑內設普通潛污泵。壓力排水管管材採用焊接鋼管,所有管道穿人防維護結構處設P>=1.0MPa的閘閥代替防爆波閥門。
10、收集衛生間污水的集水坑應設通氣管並就近引排風豎井或窗井(不得對上層住宅造成污染)。
11、排水立管應盡可能靠近牆角,並不得影響通風豎井進氣/煙口。排水橫管應盡可能貼近頂板,並不得影響窗的開啟(應高於窗洞頂),立管、橫管應在圖紙中定位。
12、廚房洗滌盆排水支管優先考慮設於本層地板上,各衛生潔具平面應有定位尺寸。洗手盆、洗滌盆排水管穿樓板中心距後牆面120mm,座便器排水管穿樓板中心距後牆面420mm。
13、設有淋浴的衛生間,在淋浴噴頭附近應有專用地漏。洗衣機旁應有洗衣機地漏。
14、無論汽車坡道上方是否有防雨罩,都應考慮設2-3道雨水截留溝,並設潛水泵排至室外雨水井。自行車道也應注意坡道雨水的排除。
15、空調冷凝水管排水可與陽台雨水排水管共用立管(該立管不能為屋面雨水管),空調冷凝水、陽台雨水排至室外散水。
16、有錯層的住宅及復式住宅可能出現衛生間、廚房上下層不對應現象,要注意管道的布置。
17、汽車坡道、自行車坡道部位的進出樓管道要注意標高,管道、煙道要避免穿窗。
18、一般污廢水管僅設伸頂通氣管。天台通氣管應高出屋面300mm,若經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頂上通氣管應高出屋面2m,並應根據防雷要求設置防雷裝置。在通氣管出口4m以內有門、窗時,通氣管應高出門窗頂600mm或引向無門、窗一側。
(三)水消防系統
1、每個區塊各棟樓共用一個集中消防加壓泵房,加壓泵房、消防水池應設於地下室,設置位置盡可能不佔用車位。消防水池應滿足消防用水量最大一棟建築火災延續時間內的消火栓、噴灑用水量。
2、消防泵應滿足消防用水量最大一棟建築的用水量及最不利點的水壓要求。消防水池採用土建水池,消防泵採用消防專用泵。水泵應為自灌式,吸水管上不應採用蝶閥。
3、水池補水浮球閥應布置在人孔附近。水池應設置超高水位事故報警,將信號引至物業值班室。
4、水泵房內應有集水坑等排水設施、設備。
5、高位水箱設於最高建築頂,水箱儲存10分鍾消防水量(一般保證18m³水量),當有幾棟同高度樓時應優先設在先竣工的最高樓頂。火災發生時,消防泵供水不得進入高位水箱。
6、消火栓系統最低點消火栓口靜壓超過0.8MPa時應分區,每個消火栓口動壓不應超過0.8MPa,否則,採取減壓措施。
7、消火栓干立管應為環狀管網,環狀干立管應設置閥門,閥門設置原則應保證同時關閉的立管不超過兩根,同層關閉的消火栓不超過5個。 8、消火栓立管管徑一般不超過DN100,立管應布置在公共管井內。 9、消火栓應布置在公共區域,並應保證兩股水柱可同時到達建築物任一點,地上各層消火栓應盡可能暗裝,不採用帶滅火器的消防櫃。
10、頂層應設試驗消火栓,試驗消火栓應有壓力表,位置應無凍壞危險。 11、自動噴灑最不利噴灑頭工作壓力應不小於0.1MPa,水流指示器處工作壓力不大於0.4MPa。
12、自動噴灑系統穩壓由屋頂消防水箱滿足,其連接管為DN80,如超壓連接管上應設減壓閥。
13、自動噴灑報警閥應設在地下室經常有人通過的公共區域,附近應有集水坑或地漏等排水設施。
14、噴灑頭按無吊頂選用,採用直立型玻璃球噴頭。噴灑頭及管道布置應以防火分區為單元,噴頭間距應符合不同火災危險類別的間距要求。末端試驗裝置應接入附近衛生間、集水坑。、
15、各建築物應按《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配備滅火器(每個消火栓處配置2個滅火器,高低壓房和地下室車庫配置手推式滅火器)。
16、變配電室、柴油發電機房、電話機房、消防控制室、電梯機房、水箱間、游泳池和面積小於5㎡的衛生間不應設置噴頭。
四、暖通專業
(一)、住宅採暖
1、住宅採暖應符合建築熱工設計規范及節能標準的要求。採暖熱負荷指標應控制在32w/㎡以下。每個地塊共用鍋爐房。
2、採暖熱負荷計算,按分戶熱計量技術要求計量,建築總負荷不考慮戶間傳熱,室內散熱器選型計算時考慮戶間傳熱。
3、高度超過50米的建築採暖系統宜分區,採暖系統最低點散熱器工作壓力不得大於0.8MPa,各建築採暖系統最高點壓力不小於0.2MPa。系統壓力不應超過設備承壓能力。
4、分戶熱計量和設置恆溫閥系統,應按變水量系統設計,在其熱力入口處設置壓差或流量自動調節裝置。
5、管網較大時應安裝平衡閥,一般裝在回水管路、直線管段上。 6、採暖橫干管一般設在地下一層,坡度不得小於0.002.坡度改變處的最高點應設不小於DN15的放氣閥。坡度改變處的最低點應設置排水閥,排水閥口徑以不大於1小時放空管段為准。 7、水暖管道不得穿電氣專業用房。
8、採暖立管設於公共管井內,在管井內立管應有定位尺寸。
9、優先選用同程系統,各並聯環路間阻力差應不大於15%,否則,應有調節措施,配備必要的手動、自動水力平衡元件。 10、住宅戶內每組散熱器設高阻力調節閥。
11、暗埋採暖管道內流速不應小於0.25米/秒。
12、兩居室以下住宅採暖供回水管一般為de20,三居室以下住宅採暖供回水管一般為de25。
13、各供暖單元熱計量表、調節閥設於每層管井內。戶內埋地管應盡量沿牆邊布置,盡量從每個房間門下進出。
14、散熱器位置應兼顧採暖舒適性、美觀性以及不與傢具布置、電氣插座、空調櫃機相沖突,在窗下布置時應考慮窗檯高度、落地窗等因素。 15、底層每個商鋪單元、人防值班室、物業用房等應分設獨立採暖迴路並設調節閥門、預留計量表位置。
16、管道試壓為工作壓力的1.5倍,且不小於0.6MPa。
(二)、住宅防排煙、通風
1、一類建築、超過32米的二類建築(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應設防煙樓梯間。19層及以上的單元式住宅,12層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2、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應設防煙設施。 3、總面積大於200㎡或一個房間面積大於50㎡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地下室,地下室內長度大於20m疏散內走道應設排煙設施。
4、設置機械排煙的地下室應同時設送風系統,補風量不小於排煙量的50%。 5、放排煙設施應首先採用自然通風方式進行防煙、排煙。當自然通風方式不能滿足要求時,採用機械防排煙方式。
6、防煙分區內排煙口距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30米,兩個排煙口之間距離不應大於60米。
7、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應設獨立的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當防煙樓梯已設有機械加壓送風時的獨立前室可不設防煙設施。
8、高層民用建築防煙樓梯間加壓送風口每隔2-3層設一個,非高層民用建築防煙樓梯間加壓送風口每隔1-2層設一個。一般可採用自垂百葉風口600*400,前室和合用前室每層設一個送風口。
9、防煙樓梯間和合用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系統宜分別獨立設置。剪刀樓梯間可合用一個風道,風量應按兩個樓梯間風量計算,送風口分別設置。塔式住宅設置一個前室的剪刀樓梯應分別設置加壓送風系統。
10、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的風量:排煙風機負擔一個防煙分區:>=60m³/h㎡;兩個以上:>=120m³/h㎡;最大排煙量:6000060m³/h,最小排煙量:7200m³/h。
11、防煙樓梯間(前室不送風)的加壓送風量:<20層:25000-30000 m³/h;20~32層:35000-40000 m³/h。
12、防煙樓梯間及其合用前室的分別加壓送風量:<20層,防煙樓梯間:16000-20000 m³/h,合用前室12000-16000 m³/h;20~32層: 防煙樓梯間:20000-25000 m³/h,合用前室18000-22000 m³/h。
13、消防電梯前室的加壓送風量:(上部各層前室不需設機械加壓送風時,地下室前室可從防煙樓梯間通過余壓閥600*200保持前室正壓)<20層:15000-20000 m³/h;20~32層:22000-27000 m³/h。(註:以上送風量數據按每個加壓間一個雙扇門計,當採用單扇門時,其風量*0.75。兩個雙扇門時,其風量*1.5~1.75。)
14、防煙樓梯間採用自然排煙,其前室/合同前室的'加壓送風量:<20層:22000-27000 m³/h;20~32層:28000-32000 m³/h。(註:以上送風量數據按每個加壓間一個雙扇門計,當採用單扇門時,其風量*0.75。兩個雙扇門時,其風量*1.5~1.75。)
15、中廳排煙:中廳體積<1700m³,按每小時6次換氣計算。中廳體積>=1700m³,按4次換氣計算;但不得小於102000 m³/h。
16、金屬排煙風道壁厚:風道長邊<450mm:0.5mm;450-740:0.6mm;750-1500:0.8mm;1500-2000:1.0mm。
17、需設機械排煙設施且建築高度不超過6米的部位,應劃分防煙分區。每個防煙分區建築面積不應超過500㎡。防煙分區不應跨越防火分區。 18、設機械排煙設施的部位,其排煙風機的排煙量應符合規范要求。機械排煙系統應與防火分區相對應。
19、橫向穿越防火分區的排煙管道在穿越處應有可自動關閉的280℃防火閥,豎向穿越防火分區的排煙管道應設置在管井內。
20、設置機械排煙系統的地下室,應有補風系統。補風量不小於排煙量的50%,補風通路的空氣阻力不大於50pa時可採用自然補風,否則採用機械補風。 21、室外排煙口與室外補風口的水平距離不小於10米,垂直距離不小於3米且補風口應低於排煙口。
22、室內常閉型排煙口、進風口除能自動開啟外還應設置手動開啟裝置。機械排煙系統的排煙口、排煙閥應按防煙分區設置。排煙口應設置在頂棚或靠近頂棚的牆面上。排煙口距該防煙分區的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30米。排煙口、排煙閥應與排煙風機連鎖。排煙風機應考慮10-20%的漏風量。排煙風機入口總管應有280℃防火閥,且與排煙風機連鎖。排煙風機、通風機宜設在機房內。排煙管道一般不應穿越前室、樓梯間。
23、機械送風管道、排煙管道、排煙口的風速應符合:金屬風道:=<20m/s,非金屬風道:=<15m/s。排煙口=<10m/s,送風口=<7m/s。
24、機械排煙系統宜於通風、空調分開設置,若合用,其風口、風道、風機應滿足排煙系統的要求。火災時應能自動關閉與排煙無關的通風、空調系統。 25、通風、空調系統的風管穿越防火分區處、穿越機房隔牆處、樓板處、穿越變形縫處兩側及水平風管與垂直風管交接處的水平風管段上應設70℃防火閥。防火閥兩側2米范圍內的風管及保溫材料應為不然材料。
26、汽車庫、煤氣表間、變配電等易燃易爆物質的房間,其排風系統應獨立設置。
27、地下室車庫面積超過2000㎡時,應設機械排煙系統。每個防煙分區的建築面積不超過2000㎡時,換氣次數不小於6次。
28、無直接通向室外汽車疏散口的防火分區,當設置排煙系統時,應同時設置不小於50%排煙量的補風系統。排煙口、風道、風機等要求同上述要求。 29、電氣及設備房通風:有條件時優先考慮自然通風。採用機械通風時,應有補風口。
30、衛生間通風:公共衛生間換氣次數不小於10次,住宅衛生間換氣次數不小於5次。
31、汽車庫通風:當有分布均勻的可開啟外窗或開敞的車輛出入口時,可採用機械排風,自然進風的通風方式,否則應同時設機械進排風系統。通風排風量:住宅建築的單層車庫按4次換氣次數或300m³/h;通風進風量:為排風量的80%。風道及通風機:通風機為計算風量加10%漏風量,風壓為系統總壓加10%附加值。
32、通風機不能與住房等相鄰。通風機應裝設百葉式或花瓣式調節閥以便調節風量和風壓。
33、風管各管段間壓力應平衡,各並聯支管間允許的壓力差不大於15%,否則應設調節閥。
34、消聲與減振:設置在地下室內通風機房,機房內噪音小於80db,樓層內風機房,機房內噪音小於70db。吊頂風機採用彈簧吊架,風機進出口與風管用帆布軟接頭連接。
35、室外管網:室外採暖熱水管採用直埋保溫管,直管規格6-12米,公稱直徑DN25-800,外套採用高密度聚乙烯,壁厚2-8mm。保溫層聚氨酯硬質塑料,厚度27-35mm。
36、內管道選用:DN=<150、介質溫度=<200℃、公稱壓力=<1.0MPa時,可選用水煤氣鋼管或無縫鋼管;介質溫度>200℃或公稱壓力>1.0MPa時,應選用無縫鋼管。DN=200-500、介質溫度=<450℃、公稱壓力=<1.6MPa時,可選用螺旋縫鋼管或無縫鋼管,否則,只能用無縫鋼管。
五、燃氣系統
1、市政燃氣壓力一般為中壓A(0.4-0.2MPa),經調壓站/調壓箱後,供給鍋爐房壓力為中壓B(18KPa),經調壓站/調壓箱後,供住宅壓力為低壓(=<10KPa,一般為2KPa),為節省造價,盡可能採用調壓箱。 2、室內管道:明裝燃氣管採用熱鍍鋅鋼管,螺紋連接。 3、引入管及地下、半地下室和密閉房間、管井內用無縫鋼管。
4、引入干管不得穿卧室、浴室、廁所、各類機房、煙風道、防煙樓梯間、電梯間等。
5、室內管道應盡量靠牆角布置,管道不得擋排煙口,妨礙窗開啟、電氣設備使用等。
六、電氣
(一)供配電系統
1、電力平面圖和系統圖,包括配電箱、控制櫃、啟動器、線路及接地平面布置圖是否對應。
2、變配電房平面尺寸、空間高度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3、高低壓配電櫃布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優化設計,減少電纜安裝長度。 4、配電櫃採用上進上出、下進下出何種方式,高壓電纜採用何種敷設方式。 5、變配電接地系統是否保留2個以上接地,設備接地迴路是否完整。 6、高低壓配室內是否有與電氣無關的水暖管道。
7、嵌入式配電箱安裝時牆體的厚度、寬度、承重是否有問題。
8、明裝在同一場所在各類配箱,其安裝高度能否盡量一致,配電箱內總開關至各分開關的連線、線徑是否明確,是否有配電箱布置圖。
9、導線的線徑與開關的接端是否匹配,不應出現電流相差兩級以上的配置。
(二)管路系統
1、當電氣管路沿牆敷設時,要注意牆體的厚度、牆體所用的材質、牆體的結構。如果牆體的厚度過於簿小,牆體所用的材質為空心磚,或者材質為陶粒混泥土,或者牆體的結構為玻璃隔斷時,管路將無法敷設。
2、電氣管路敷設與給排水、熱力、煤氣等專業管道敷設距離過近或重合沖突,必須採取隔離措施。
3、電氣管路跨越其他結構敷設時,一定要注意結構件間的距離。當管路通過伸縮縫時,應設置沉降箱。
4、電氣管路沿地面作暗敷設時,注意地面墊層的厚度。
(三)防雷接地及等電位連接
1、屋頂設避雷帶,沿屋頂女兒牆,水箱頂明敷,屋頂做避雷網格(含消防管網、屋頂設備)。
2、在45米以上金屬門窗框架,陽台金屬欄桿以及較大金屬體就近與鋼筋網可靠焊接。
3、防雷、電氣保護、弱電系統等共用一個接地裝置,接地裝置採用地下室底板鋼筋與樁基內的鋼筋網,接地電阻不大於1歐姆。
4、在進出建築的金屬管道集中處,配電房設置總等電位連接箱。製冷機房、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弱電機房、電梯機房、衛生間設置局部等電位連接箱。 5、上、下水管,煤氣管、暖氣管、建築物金屬構件應通過總等電位聯結線接至總等電位聯結端子箱內接地母排上。
6、總等電位聯結線通常選用BV 型導線,其截面一般選為來自電源主保護線截面的一半,但不得少於6mm2,一般 般不大於25mm2。
7、接地母排的截面應大於接至母排的導線中最大截面的兩倍;連接導線通常配銅接線端子與銅母排相連;小截面單芯導線,如BV一6的線端子可直接做成環形勾進行連接。
8、在建築物伸縮縫處、沉降縫處、抗震縫處等處所做防雷接線。
9、總等電位聯結端子箱內的各導線的接線端子應依次排列,用相應的螺栓、螺母、平墊圈和彈簧墊緊固連接。
10、各種管道在現場製做抱箍卡接總等電位連結線。
11、衛生間局部等電位聯結端子板與建築物鋼筋網的續接線由圈樑內主筋引出或與總電位連結板相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