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駐波實驗裝置圖

駐波實驗裝置圖

發布時間:2022-12-20 19:59:05

A. 矢量傳聲器是如何測量粒子振速的

相位法測量聲速一般用於實驗室測量.通過對比接收波相對於發射波的相位變化,測出周期,再乘以頻率就可以得到聲速.相對於駐波法測聲速,准確度還是比較高的,一般可達1~2%.但是很多實際的聲波不是正弦波,這樣就無法用相位法測量了.而且,聲波在實際介質中傳播時,相位會隨介質密度的變化、混響等而變化,帶來誤差.另外對於固體介質,也較難進行測量.所以實際上工程中較少應用,而是使用時差法,就是發射一個聲波脈沖,接收端測量時間差,知道傳播路程後就可測得聲速.這種方法幾乎適合大部分介質.但其測得的是群速,與相位法測得的相速有區別.
實驗原理

由波動理論可知,波速與波長、頻率有如下關系:v = f λ,只要知道頻率和波長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實驗通過低頻信號發生器控制換能器,信號發生器的輸出頻率就是聲波頻率。聲波的波長用駐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較法)測量。下圖是超聲波測聲速實驗裝置圖。

n 駐波法測波長

由聲源發出的平面波經前方的平面反射後,入射波與發射波疊加,它們波動方程分別是:

疊加後合成波為:

y = ( 2Acos2pX/l ) cos2p ft

cos2pX/l = ±1 的各點振幅最大,稱為波腹,對應的位置:

X =±nl/2 ( n =0,1,2,3……)

cos2pX/l = 0 的各點振幅最小,稱為波節,對應的位置:

X = ±(2n+1)l/4 ( n =0,1,2,3……)

因此只要測得相鄰兩波腹(或波節)的位置Xn、Xn-1即可得波長。

n 相位比較法測波長

從換能器S1發出的超聲波到達接收器S2,所以在同一時刻S1與S2處的波有一相位差:j = 2px/l其中l是波長,x為S1和S2之間距離

B. 干涉是

干涉 :
ɡàn shè
①過問或制止,多指不應該管硬管:互不~內政。②關涉;關系:二者了無~。
干涉現象 :
ɡàn shè xiàn xiànɡ
1.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相遇時,在一定情況下會相互影響,這種現象叫干涉現象。聲波、光波和其他電磁波等都有此現象。
楊氏干涉實驗 :
yánɡ shì ɡàn shè shí yàn
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所做的光的干涉實驗。1802年他用如圖所示方式,讓太陽光通過小孔s(以後改用狹縫),射出的光又通過相鄰兩小孔s�1和s�2,由這兩小孔射出的光在其後的屏ac上因光的干涉而形成明暗相間條紋。該實驗不僅證明了光的波動性,還可用以測定光的波長。

光的干涉

一、光的干涉現象的發現

在光學發展史上,義大利科學家格里馬第是第一個發現光的干涉現象的人.他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其實驗設計如下:在房子的窗戶板上打兩個緊挨著的小孔,太陽光經過這兩個小孔射入室內形成兩個錐形光柱.將一個屏放在兩個光柱相互重疊的地方,此時可以發現,屏上一些地方的亮度反而比只用一個光柱照射時的還要暗些.格里馬第從這一實驗中得出結論:兩根光柱相加並不總是使亮度增加.他通過類比方法,把光的干涉現象和石塊投入水中激起水波的現象作了類比.但他對此干涉現象沒有作出深刻的理論分析.

英國物理學家胡克(1635—1703)研究了另一種相干現象,他通過實驗研究了用肥皂水形成的薄膜和雲母薄片上光的干涉.胡克提出光是一種振幅很小的快速振動,還試圖分析薄膜干涉時彩色的成因.他提出在薄膜上觀察到彩色必須滿足三個條件:膜的厚度有一定的限度;膜必須是透明的;在膜的背面必須有好的反射體.他認為,一束最弱的成分領先而最強的成分隨後的傾斜而混雜的光脈沖,在網膜上的印象是藍色;一束最強的成分領先而最弱部分隨後的傾斜而混雜的光脈沖,在網膜上的印象是紅色.雖然這種解釋是不正確的,但其中它包含了兩束光的位相差等現代干涉理論的某些觀點,胡克關於光的這些理論研究,對於由笛卡兒提出的光是以太壓力的模型過渡到光的波動說起了重要的作用.

牛頓設計並進行了「牛頓環」實驗,研究了薄膜干涉問題,從而發現了「牛頓環」現象.牛頓親自製造了儀器進行實驗,他把一塊平凸透鏡放在一塊雙凸透鏡上面,使平凸透鏡的平面向下,然後慢慢壓緊,圍繞中心便陸續冒出各種顏色的圓環;如果使上面的平凸透鏡慢慢抬起離開下面的雙凸透鏡,則帶有顏色的圓環又在中心相繼消失,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環」現象.牛頓還發現色環的顏色有一定的排列次序;當壓緊兩透鏡時,色環的直徑會不斷增大,其周邊的寬度則減小,若是抬起上面的透鏡,色環的直徑就會縮小,其周邊的寬度則增大.牛頓還測量了環的半徑,發現它和透鏡的曲率半徑、空氣膜的厚度有一定關系.「牛頓環」現象實際上是兩束光發生「干涉」的結果.但是由於牛頓是傾向於光的微粒說的觀點,因此對這種光的波動性的表現沒有作進一步的實驗探索和理論研究.

二、光的干涉理論的建立

格里馬第、胡克、牛頓等人相繼發現了光的干涉現象,但是都沒有得出正確的解釋,也沒有建立起光的干涉的正確理論.到了十九世紀初經過托馬斯·楊、菲涅耳等人的工作,光的干涉理論終於形成與建立起來.

1.托馬斯·楊運用類比方法首次把光的干涉概念引入了物理學.

1800年托馬斯·楊在《關於光和聲的實驗和問題》的論文中,根據自己的實驗,對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光的微粒說提出懷疑,為惠更斯的波動理論進行辯護.他通過對聲波的研究,提出在聲波互相重疊時出現加強和減弱的現象即聲波的干涉現象.並摒棄了互相重疊的波只能加強的觀念,提出了在某些條件下,重疊的波也可以互相減弱甚至抵消的思想.楊氏在觀察了水波的干涉現象後得到了啟發,並聯想到光的干涉.他運用水波的干涉現象類比提出了光的干涉現象.他說,設想有一組水波,它們以某個不變的速度沿平靜的湖面運動,並進入一個狹窄的水道,水道是與湖相連通的.現在我們再設想,在某個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另一組同樣的波,它與第一組波一樣以相同的速度到達該水道.這兩組波相互並不幹擾,它們的作用將結合在一起.如果它們到達水道後,一組波的波峰與另一組波的波峰相重合,那麼將形成一組波峰更高的波.但如果一組波的波峰與另一組波的波谷相重合,那麼波峰將恰好填滿波谷,水面將保持平靜.我假設,如果以與此相同的方式將兩束光混合在一起,則會出現與水波疊加類似的效應.我把這一現象稱為光的干涉現象.

2.楊氏提出相干條件.

楊氏對干涉現象的研究,提出了產生干涉現象的基本條件是:只有同一光線的兩部分才能發生干涉現象.按照現代的說法,即只有兩束相干光才能產生干涉.

3.楊氏發現干涉定律

1801年楊氏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他發現的關於光干涉的定律:「凡是同一光線的兩部分沿不同的路程進行,而且方向准確地或接近於平行,那麼當光線的路程差等於波長的整數倍時,光線相互加強,而在相幹部分的中間態上,光線為最強,這波長對各種不同顏色的光各不相同」在這里楊氏還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波長、光程的概念和相干光這一名詞.

托馬斯·楊還做了一個著名的楊氏雙縫干涉實驗,他第一個提出干涉現象與衍射現象之間的密切聯系等.雖然楊氏對光的波動說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但他的工作沒有受到當時科學界的承認,而且還受到了惡意的攻擊,他的論文被斥為「沒有任何價值」,他所發現的干涉原理被說成是「荒唐的」和「不合邏輯的」.致使楊氏的發現被埋沒了整整二十年.

4.光的干涉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法國科學家菲涅耳(1788—1827)1815年獨立地得到了干涉和衍射方面的規律,同時他稱贊了托馬斯·楊的傑出工作.使楊氏的干涉理論得到了科學界承認,並使楊氏恢復了對光學的研究工作.菲涅耳用光的干涉的思想補充了惠更斯原理,提出著名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並進行了有名的雙面鏡和雙棱鏡的干涉實驗.使光的干涉理論更加完善.菲涅耳在光學研究中更多地應用了數學分析進行定量計算的方法,他把正確的物理思想與高超的實驗技巧相結合,使他在光學的研究中得到了許多內容深刻和准確定量的成果.他還與阿拉果共同用實驗研究了偏振對干涉現象的影響,於1819年得出了相互垂直的兩束偏振光不相干涉的原理,從而進一步豐富與發展了光的干涉理論.

三、光的干涉規律的現代表述

1.光的干涉現象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光束,在滿足一定條件下迭加時,在交迭區的不同地點呈現穩定的互相加強或減弱的現象,稱為干涉現象.通常兩個獨立的光源或同一光源上的兩個不同部分都不會產生干涉現象.運用某些方法,如光的反射或折射,可以將同一光源發出的光分成兩個光束,當這兩光束在空間經不同路徑而重新聚合時,就能實現干涉現象.

兩束光在交迭區域中的加強和減弱形成「干涉圖樣」,能產生干涉現象的光稱為「相干光」,產生相干光的光源稱為「相干光源」,產生干涉的條件稱為「相干條件」.

2.光的相干條件

產生光的干涉的必要條件:

①兩光波具有相同的振動頻率;

②兩光波在相遇點有固定的位相差;

若要得到振動最弱點的振幅為零的干涉現象,除了具有上面兩個條件外,還要滿足下面兩個條件:

③兩光波在相遇點有相同的振動方向;

④兩光波的振幅相同.

若兩光波在相遇點所產生的振動不在同一方向,則該點的合成振動將不是簡諧振動,因而不能產生干涉現象.若兩光波在相遇點的位相差不固定,隨時間作無規則且迅速的變化,由這種變化引起的光強改變的次數在觀察或測量所需要的時間間隔t內幾乎是無限大,在相遇點只能獲得t間隔內的平均光強.這與兩光波在該點單獨產生的光強度之和無區別,因而無干涉現象.所以,只有滿足上述①、②、③三條條件才能產生干涉現象.但是,要使產生明顯的干涉現象,還必須滿足產生光的干涉的充分條件.

產生光的干涉的充分條件:

①兩光波在相遇點產生的振動的振幅相差不懸殊;

②兩光波在相遇點的光程差不太大.

若兩光波在相遇點所產生的振幅相差懸殊,則該點的合成振動的振幅將與單一光波在該點所產生的振動的振幅沒有明顯的差別,因而實際觀察不出干涉現象,如果兩光波在相遇點光程差很大,則在一光波的波列已通過時,另一光波相應的波列尚未到達,兩相應的波列間無重疊,因而無干涉現象出現.若光程差為中等大小,兩相應波列部分重疊,將出現不很明顯的干涉現象.故僅當兩光波的振幅相差很小、兩光波的光程差很小時,方能觀察到明顯的干涉現象.當兩光波的振幅相等時,還可觀察到干涉條紋中最暗處光強為零的清晰的干涉圖樣.

3.光的干涉的種類

光的干涉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波陣面的干涉,即從同一光源發出的光波的波陣面上分離出兩部分或更多部分,再經兩個或多個光具組後,在相遇區域產生干涉現象.如楊氏雙縫干涉實驗、菲涅耳雙棱鏡干涉實驗和菲涅耳雙面鏡干涉實驗等.

另一類是分振幅的干涉.利用透明薄板的兩個表面對入射光的依次反射,將入射光的振幅分解為若幹部分,由這些部分光波相遇產生的光波干涉,即為分振幅的干涉.如牛頓環實驗、邁克耳遜干涉儀等.

在分振幅干涉中,如干涉條紋對應於同一入射角稱為等傾干涉;干涉條紋對應於同一厚度的稱為等厚干涉.

利用光的干涉可以測量微小的角度、微小的長度、檢查表面的質量,測量長度的微小改變等.

四、幾個著名的干涉實驗方法分析

由光的干涉規律可知,為了觀察到穩定的光的干涉現象,就必須創造特殊的條件.這些條件可歸結為:在任何瞬時到達觀察點的,應該是從同一批原子發射出來但經過不同光程的兩列光波(例如反射或折射等方法).各原子的發光盡管迅速的改變,但任何位相改變總是同時發生在兩列波中,因而它們到達同一觀察點時總是保持著不變的位相差,只有經過這樣特殊裝置的兩束光才是相乾的.所以歷史上進行的一些著名的光的干涉實驗都是採用以上的實驗設計原理進行設計實驗的.

1.楊氏干涉實驗

托馬斯·楊在1801年以極其簡單的裝置和巧妙的構思,做到了用普通光源來實現光的干涉.這一實驗設計,不僅是許多其它光的干涉實驗的裝置原型,在理論上還可以從中得到許多重要的概念和啟發.

楊氏干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讓光源照射到開有小孔S的不透明的遮光板(稱為光闌)上,後面置有另一塊光闌,開有兩個小孔S1和S2.從針孔S1和S2中發出的兩組球面光波互相干涉,結果在屏幕D上形成一個對稱而強度有變化的圖樣.若用單色光作光源,則在屏幕上可以觀察到干涉圖樣.當時楊氏利用了惠更斯對光的傳播所提出的次波假設(即惠更斯原理)解釋了這個實驗.

後來為了提高幹涉的亮度,實驗中S、S1、S2用三個相互平行的狹縫,即稱之為楊氏雙縫干涉.並且可以用目鏡代替屏幕進行直接觀測.在激光出現後,用激光作光源進行實驗,則在屏幕可觀察到穩定清晰的干涉條紋,還可用目鏡放大或用照相機攝像.在楊氏實驗裝置中一般要求雙孔間距d在0.1mm~1mm之間,橫向觀測范圍在1cm~10cm之間,幕與雙孔屏的間隔在1cm~10cm之間.

從楊氏實驗中可以得出,從同一列波的波面上取出的兩個次波源,總是相乾的,後來的一切分波陣面干涉裝置的設計思想都是源於楊氏這一精巧的構思.楊氏在分析干涉條紋的特徵時推得:雙孔干涉條紋的間距:

即光的波長為:

楊氏由此式算出了光的波長,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由實驗測得的光的波長.而且楊氏干涉實驗在光學發展上是一個決定性的判決實驗,由此導致了光的波動理論復興的開端.

2.菲涅耳雙棱鏡實驗

1817年法國物理學家菲涅耳設計進行了著名的菲涅耳雙棱鏡實驗,如圖:縫光源S發出的光經過一個頂角α很小(約1°左右)的薄棱鏡P,藉助於棱鏡的折射,將自S發出的光束分為兩束ac和bd,並沿不同方向傳播,這兩束光好像自圖中所示的虛光源S1和S2發出的一樣,在兩束光重疊的bc區域產生干涉條紋.測量出由雙棱鏡所產生的干涉條紋寬度△x,則可由下式計算出光波的波長

式中L1和L2分別為光源及屏幕到棱鏡P的距離d為兩虛光源S1和S2之間的距離,△x為幕上相鄰兩個條紋的距離.接著菲涅耳又完成了兩束光干涉的雙面鏡實驗.

3.邁克耳遜干涉儀

一種用分光束法產生雙光束干涉的精密光學儀器.是由美國物理學家邁克耳遜在1881年提出,故名.如圖所示,從單色廣光源S發出來的光,在平行平面玻璃板G1上鍍有一薄層銀的半反射面A,光在A上分成光強近於相等的兩束,它們分別從平面鏡M1、M2上反射回到A而重新會合,在透鏡L2的焦平面F上形成等傾條紋.M2是固定的,而M1安裝在一個可以平移調節的座架上.通常在G1與G2之間放一塊與G1相同且與G1平行的補償板G2·當M1與M2對A面互成鏡象關

中的像,故在F上的等傾條紋可以看作是在反射面M1和虛反射面M'2之間的平行空氣層上產生的.條紋的形狀是以焦點為中心的同心圓.M1向M'2移近λ/2,則向中心收縮一個條紋;反之移遠λ/2,則在中心冒出一個條紋.測出條紋變化的數目,就可計算M1移動的距離.邁克耳遜曾用此儀器做了如下三個重要實驗:1887年測量以太漂移的邁克耳遜莫雷實驗;1892年首次系統地研究光譜線的精細結構;1895年首次直接將光的波長與標准米進行比較.

邁克耳遜干涉儀的設計是光的干涉現象的典型應用.

干涉 (正體)
干涉(interference)為兩波重疊時組成新合成波的現象。
目錄
1 波的重疊原理
2 干涉的種類
3 駐波
4 參見
波的重疊原理
兩波在同一介質中傳播,相向行進而重疊時,重疊范圍內介質的質點同時受到兩個波的作用。若波的振幅不大,此時重疊范圍內介質質點的振動位移等於各別波動所造成位移的矢量和,稱為波的重疊原理。
同相(in phase):若兩波的波峰(或波谷)同時抵達同一地點,稱兩波在該點同相。
反相(out of phase):若兩波之一的波峰與另一波的波谷同時抵達同一地點,稱兩波在該點反相。
兩波交會後的波形和行進速度,不會因為曾經重疊而發生變化。
干涉的種類
相長干涉(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兩波重疊時,合成波的振幅大於成分波的振幅者,稱為相長干涉或建設性干涉。
若兩波剛好同相干涉,會產生最大的振幅,稱為完全相長干涉或完全建設性干涉(fully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相消干涉(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兩波重疊時,合成波的振幅小於成分波的振幅者,稱為相消干涉或破壞性干涉。
若兩波剛好反相干涉,會產生最小的振幅,稱為完全相消干涉或完全破壞性干涉(fully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駐波
兩個振幅、波長、周期皆相同的正弦波相向行進,會干涉而形成駐波。參見:駐波
參見

相位
Category: 振動和波

C. 對於用駐波法測聲速,在接收器移運過程中,是否一直存在駐波場

對於用駐波法測聲速,在接收器移運過程中,駐波場不是一直存在。一直存在的是波的干涉。示波器顯示波形幅度最大時與上一最大位置差1/2聲波波長。

駐波法又稱共振干涉法,裝置是一個激發器s1,一個接收器s2。s2接示波器,s1接標准信號源,移動s2示波器會出現多個最大值,每個最大值對應s2移動半個波長。所以無所謂波腹還是波節,最大值是s1和s2之間空氣柱出現穩定的駐波現象,駐波幅度達到最大。即示波器電壓信號達到最大。

(3)駐波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示波器的接線和操作不同點:

1、相位比較法即出現李薩、(l該變數為一個波長時圖形恢復原狀),駐波法是形成駐波利用駐波波長是原波長的1/2來測,兩種方法接線無區別,示波器相位比較法需要把聲源處和接收器的電壓信號接到x軸和y軸上,其他無區別。

2、不是一直存在,一直存在的是波的干涉,示波器顯示波形幅度最大時與上一最大位置差1/2聲波波長。

3、這樣才能使兩邊都成像,1/s+1/s'=1/f,s+s'=L,使方程有解L必須>=4f。

D. 彈簧縱駐波實驗原理

彈簧縱駐波演示儀

操作方法:

1.將裝置放在有白牆作襯底的環境下;

2.打開電源,適當增大電壓(電壓不宜太高)使彈簧發生振動;

3.緩慢調節頻率,直到彈簧上呈現明顯的波腹和波結,即形成縱駐波;此時再適當增大電壓,現象更為顯著;

4.緩慢改變頻率,直到再次出現明顯的波腹和波結;如果頻率增高波長將變短,頻率降低則波長變長;

第 1 頁
5.結束實驗,將頻率和電壓調至最低,關閉電源。

E. 大學物理實驗都有哪些

基本測量 液體粘滯系數的測定 三線扭擺法測轉動慣量 駐波實驗 電表的擴充與校準
電橋法測電阻 電位差計原理及其應用 用模擬法測繪靜電場 示波器的使用
分光計的使用 等厚干涉

F. 大學物理實驗都有哪些

大學物理實驗有:楊氏模量,邁克爾遜干涉儀,全息照相,衍射光柵,單縫衍射,光電效應,用分光計測量玻璃折射率,透鏡組基點的測量,測量波的傳播速度,密里根油滴實驗,模擬示波器的使用,磁電阻巨磁電阻測量,半導體電光光電器件特性測量、等厚干涉

1、楊氏模量

楊氏模量是描述固體材料抵抗形變能力的物理量。當一條長度為L、截面積為S的金屬絲在力F作用下伸長ΔL時,F/S叫應力,其物理意義是金屬絲單位截面積所受到的力;ΔL/L叫應變,其物理意義是金屬絲單位長度所對應的伸長量。

2、邁克爾遜干涉儀

邁克爾遜干涉儀,是1881年美國物理學家邁克爾遜和莫雷合作,為研究「以太」漂移而設計製造出來的精密光學儀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產生雙光束以實現干涉。

3、等厚干涉

等厚干涉是由平行光入射到厚度變化均勻、折射率均勻的薄膜上、下表面而形成的干涉條紋.薄膜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同條干涉條紋,故稱等厚干涉.(牛頓環和楔形平板干涉都屬等厚干涉.)

4、示波器的使用

波器利用狹窄的、由高速電子組成的電子束,打在塗有熒光物質的屏面上,就可產生細小的光點(這是傳統的模擬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5、電橋法測電阻

採用典型的四線制測量法。以期提高測量電阻(尤其是低阻)的准確度。程式控制恆流源、程式控制前置放大器、A/D轉換器構成了測量電路的主體。中央控制單元通過控制恆流源給外部待測負載施加一個恆定、高精度的電流,然後,將所獲得的數據(包括測試電壓、當前的測試電流等)進行處理,得到實際電阻值。

G. 超聲聲速的測定

實驗目的

1.了解超聲波的發射和接收方法。
2.加深對振動合成、波動干涉等原理知識的理解。
3.掌握用駐波法和相位法測量聲速。
4.掌握正確使用示波器觀測波形振幅和相位變化的測量方法。
5.掌握使用逐差法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

實驗儀器

本實驗的主要儀器有:示波器、信號發生器和聲速儀,實驗室中的真實儀器如下圖所示:

H. 大學物理實驗聲速的測量誰能幫我弄一份 最好直接有數據 謝謝 +分30

實驗原理

由波動理論可知,波速與波長、頻率有如下關系:v = f λ,只要知道頻率和波長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實驗通過低頻信號發生器控制換能器,信號發生器的輸出頻率就是聲波頻率。聲波的波長用駐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較法)測量。下圖是超聲波測聲速實驗裝置圖。

n 駐波法測波長

由聲源發出的平面波經前方的平面反射後,入射波與發射波疊加,它們波動方程分別是:

疊加後合成波為:

y = ( 2Acos2pX/l ) cos2p ft

cos2pX/l = ±1 的各點振幅最大,稱為波腹,對應的位置:

X =±nl/2 ( n =0,1,2,3……)

cos2pX/l = 0 的各點振幅最小,稱為波節,對應的位置:

X = ±(2n+1)l/4 ( n =0,1,2,3……)

因此只要測得相鄰兩波腹(或波節)的位置Xn、Xn-1即可得波長。

n 相位比較法測波長

從換能器S1發出的超聲波到達接收器S2,所以在同一時刻S1與S2處的波有一相位差:j = 2px/l其中l是波長,x為S1和S2之間距離�8�8。因為x改變一個波長時,相位差就改變2p。利用李薩如圖形就可以測得超聲波的波長。

實驗重點

n 了解超聲波的發射和接收方法。

n 加深對振動合成、波動干涉等理論知識的理解。

n 掌握用駐波法和相位法測聲速。

注意事項

n 確保換能器S1和S2端面的平行。

n 信號發生器輸出信號頻率與壓電換能器諧振頻率f 0保持一致。

I. 超聲聲速測定儀怎麼讀數

三種測試方法測試聲速
三種測試方法測試聲速一、實驗目的掌握測量聲速的幾種方法實際測量聲速二、實驗儀器SV—DH系列聲速測試儀為觀察、研究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現象,測量這些介質中聲波傳播速度的專用儀器。它們都由聲速專用測試架及專用信號源二部分組成。儀器可用於大學基礎物理實驗。SV—DH系列聲速測試儀不但覆蓋了基礎物理聲速實驗中常用的二種測試方法,而且,在上述常規測量方法基礎上還可以用工程中實際使用的聲速測量方法時差法進行測量.在時差法工作狀態下,使用示波器,可以非常明顯、直觀地觀察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經過多次反射、疊加而產生的混響波形。型號與組成SV-DH系列聲速測試儀是由聲速測試儀(測試架)和聲速測試儀信號源二個部分組成.下列聲速測試儀都可增加固體聲速測量裝置,用於固體聲速的測量。對於聲速測試架,有以下型號:SV—DH—3型聲速測定儀(支架式、千分尺讀數);SV—DH-3A型聲速測定儀(支架式、數顯容柵尺讀數);SV—DH—5型聲速測定儀(液槽式、千分尺讀數);SV—DH—5A型聲速測定儀(液槽式、數顯容柵尺讀數);SV—DH—7型聲速測定儀(液槽可脫卸、千分尺讀數).SV—DH—7A型聲速測定儀(液槽可脫卸、數顯容柵尺讀數)。對於信號源,有以下型號:SVX—3型聲速測定信號源(頻率范圍20kHz~45kHz,帶時差法測量脈沖信號源);SVX—5型聲速測定信號源(頻率范圍20kHz~45kHz,帶時差法測量脈沖信號源);SVX—7型通用信號源(頻率范圍50Hz~50KHz、帶時差法測量脈沖信號源);圖1列出SVX—5、SVX-7聲速測試儀信號源面板,圖2為聲速測試儀外形示意圖.圖1 SVX-5、SVX—7聲速測試儀信號源面板調節旋鈕的作用:信號頻率:用於調節輸出信號的頻率;發射強度:用於調節輸出信號電功率(輸出電壓);接收增益:用於調節儀器內部的接收增益。
圖2 聲速測試架外形示意圖主要技術參數1. SV—DH聲速測試儀1。1 環境適應性:工作溫度10~35℃;相對濕度25~75%。1。2 抗電強度:儀器能耐受50Hz正弦波500V電壓1min耐壓試驗。1.3 配對壓電陶瓷換能器:諧振頻率:35±3kHz;可承受的連續電功率不小於15W.1。4 兩換能器之間測試距離:50~280mm(支架式)、50~350mm(水槽式)1。5 外形:測試架外形尺寸:480

閱讀全文

與駐波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工程含有多少專業 瀏覽:367
移動電動工具安規 瀏覽:642
理正結構工具箱13 瀏覽:481
五金機電榮譽證書 瀏覽:117
南安市軸承廠什麼時間建 瀏覽:945
閥門位號pv是什麼意思 瀏覽:685
家電管道清洗設備廠家有哪些 瀏覽:285
儀表盤黃p什麼意思 瀏覽:520
淋浴的冷熱水閥門怎麼換 瀏覽:872
氧氣閥門檢修安全要求 瀏覽:620
專用設備製造業稅負多少 瀏覽:343
cs6擴展版工具箱 瀏覽:743
北京博世電動工具專賣 瀏覽:617
某學生用圖的實驗裝置測物塊 瀏覽:568
攤鋪軸承壞了怎麼辦 瀏覽:158
硅膠洗油設備哪裡生產 瀏覽:651
金科五金機電城D區商業門面價 瀏覽:343
超聲波什麼時候有霧氣 瀏覽:502
iphone怎麼選擇播放設備 瀏覽:854
兆豐輪轂軸承多少錢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