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制葯工程專業都有哪些課程
制葯工程作為一個化學生物學,還有葯學的交叉類學科,所要學習的課程還是非常多的,其中就包括了生物學,化學還有葯學等多門學科。本人作為一個制葯工程的小新生。接下來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化學中包括了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在這其中,你要了解很多的化學反應以及某些化學試劑以及化學的元素對人身體的影響,其中記憶的東西非常的多。
當然,無論是什麼專業,還是離不開中國歷史還有馬克思主義等等一系列的理論了,這些都是必須要學的,而且,在我們河北工業,對於醫學生的體育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而且有一些學校需要學習計算機應用及上機的。
雖然制葯工程只是一個很小的專業,但是他們學習的東西真的是非常多的,甚至說比某些醫學生學習的東西還要多很多很多。希望所有的醫學生能夠更加努力的學習,在未來可以研發出更多的新型葯品。
B. 一般天然產物的提取方式有哪些殘余物質如何除去
(一)溶劑提取法:
1.溶劑提取法的原理:溶劑提取法是根據中草葯中各種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質,選用對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而將有效成分從葯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方法。當溶劑加到中草葯原料(需適當粉碎)中時,溶劑由於擴散、滲透作用逐漸通過細胞壁透入到細胞內,溶解了可溶性物質,而造成細胞內外的濃度差,於是細胞內的濃溶液不斷向外擴散,溶劑又不斷進入葯材組織細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細胞內外溶液濃度達到動態平衡時,將此飽和溶液濾出,繼續多次加入新溶劑,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於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2.溶劑的選擇:運用溶劑提取法的關鍵,是選擇適當的溶劑。溶劑選擇適當,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將需要的成分提取出來。選擇溶劑要注意以下三點:①溶劑對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對雜質溶解度小;②溶劑不能與中葯的成分起化學變化;③溶劑要經濟、易得、使用安全等。
3.提取方法:用溶劑提取中草葯成分,、常用浸漬法、滲漉法、煎煮法、迴流提取法及連續迴流提取法等。同時,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時間、提取溫度、設備條件等因素也都能影響提取效率,必須加以考慮。
1)浸漬法:浸漬法系將中草葯粉末或碎塊裝人適當的容器中,加入適宜的溶劑(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漬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比較簡單易行,但浸出率較差,且如用水為溶劑,其提取液易於發霉變質)須注意加入適當的防腐劑。
2)滲漉法:滲漉法是將中草葯粉末裝在滲漉器中,不斷添加新溶劑,使其滲透過葯材,自上而下從滲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種浸出方法小當溶劑滲進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動時,上層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換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濃度差,使擴散能較好地進行,故浸出效果優於浸漬法。但應控制流速,在滲渡過程中隨時自葯面上補充新溶劑,使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為止。或當滲滴液顏色極淺或滲涌液的體積相當於:原葯材重的10倍時,便可認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產中常將收集的稀滲淮液作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劑之用。
3)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國最早使用的傳統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為陶器、砂罐或銅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鐵鍋,以免葯液變色。直火加熱時最好時常攪拌,以免局部葯材受熱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熱設備的葯廠,多採用大反應鍋、大銅鍋、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熱。還可將數個煎煮器通過管道互相連接,進行連續煎浸。
4)迴流提取法:應用有機溶劑加熱提取,需採用迴流加熱裝置,以免溶劑揮發損失。小量操作時,可在圓底燒瓶上連接迴流冷凝器。瓶內裝葯材約為容量的%~%,溶劑浸過葯材表面約1~2cm。在水浴中加熱迴流,一般保持沸騰約1小時小放冷過濾,再在葯渣中加溶劑,作第二、三次加熱迴流分別約半小時,或至基本提盡有效成分為止。此法提取效率較冷浸法高,大量生產中多採用連續提取法。
5)動連續提取法:應用揮發性有機溶劑提取中草葯有效成分,不論小型實驗或大型生產,均以連續提取法為好,而且需用溶劑量較少,提取成分也較完全。實驗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稱索氏提取器。連續提取法,一般需數小時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熱時間較長,遇熱不穩定易變化的成分不宜採用此法。
6)水蒸氣蒸餾法:水蒸氣蒸餾法,適用於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的中草葯成分的提取。此類成分的沸點多在100℃以上,與水不相混溶或僅微溶,且在約100℃時存一定的蒸氣壓。當與水在一起加熱時,其蒸氣壓和水的蒸氣壓總和為一個大氣壓時,液體就開始沸騰,水蒸氣將揮發性物質一並帶出。例如中草葯中的揮發油,某些小分子生物鹼一麻黃鹼、蕭鹼、檳榔鹼,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質。牡丹酚(paeonol)等,都可應用本法提取。有些揮發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些,常將蒸餾液重新蒸餾,在最先蒸餾出的部分,分出揮發油層,或在蒸餾液水層經鹽析法並用低沸點溶劑將成分提取出來。例如玫瑰油、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等的制備多採用此法。
7)升華法:固體物質受熱直接氣化,遇冷後又凝固為固體化合物,稱為升華。中草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華的性質,故可利用升華法直接自中草葯中提取出來。例如樟木中升華的樟腦(camphor),在《本草綱目》中已有詳細的記載,為世界上最早應用升華法製取葯材有效成分的記述。茶葉中的咖啡鹼在178℃以上就能升華而不被分解。游離羥基蒽醌類成分,一些香豆素類,有機酸類成分,有些也具有升華的性質。例如七葉內酯及苯甲酸等。升華法雖然簡單易行,但中草葯炭化後,往往產生揮發性的焦油狀物,粘附在升華物上,不易精製除去,其次,升華不完全,產率低,有時還伴隨有分解現象。
4.分離和純化:
(一)溶劑分離法:一般是將上述總提取物,選用三、四種不同極性的溶劑,由低極性到高極性分步進行提取分離。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常為膠伏物,難以均勻分散在低極性溶劑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人適量惰性填充劑,如硅藻土或纖維粉等,然後低溫或自然乾燥,粉碎後,再以選用溶劑依次提取,使總提取物中各組成成分,依其在不同極性溶劑中溶解度的差異而得到分離。例如粉防己乙醇浸膏,鹼化後可利用乙醚溶出脂溶性生物鹼,再以冷苯處理溶出粉防己鹼,與其結構類似的防己諾林鹼比前者少一甲基而有一酚羥基,不溶於冷苯而得以分離。利用中草葯化學成分,在不同極性溶劑中的溶解度進行分離純化,是最常用的方法。
(二)兩相溶劑萃取法:
1.萃取法:兩相溶劑提取又簡稱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分配系數的不同而達到分離的方法。萃取時如果各成分兩相溶劑中分配系數相差越大,則分離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親脂性的物質,一般多用親脂性有機溶劑,如苯、氯仿或乙醚進行兩相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於親水性的物質,在親脂性溶劑中難溶解,就需要改用弱親脂性的溶劑,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還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適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親水性。提取黃酮類成分時,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兩相萃取。提取親水性強的皂甙則多選用正丁醇、異戊醇和水作兩相萃取。不過,一般有機溶劑親水性越大,與水作兩相萃取的效果就越不好,因為能使較多的親水性雜質伴隨而出,對有效成分進一步精製影響很大。
2.逆流連續萃取法:是一種連續的兩相溶劑萃取法。其裝置可具有一根、數根或更多的萃取管。管內用小瓷圈或小的不銹鋼絲圈填充,以增加兩相溶劑萃取時的接觸面。例如用氯仿從川楝樹皮的水浸液中萃取川楝素。將氯仿盛於萃取管內,而比重小於氯仿的水提取濃縮液貯於高位容器內,開啟活塞,則水浸液在高位壓力下流入萃取管,遇瓷圈撞擊而分散成細粒,使與氯仿接觸面增大,萃取就比較完全。如果一種中草葯的水浸液需要用比水輕的苯、乙酸乙酯等進行萃取,則需將水提濃縮液裝在萃取管內,而苯、乙酸乙酯貯於高位容器內。萃取是否完全,可取樣品用薄層層析、紙層析及顯色反應或沉澱反應進行檢查。
3.逆流分配法(CounterCurrentDistribution,CCD):逆流分配法又稱逆流分溶法、逆流分布法或反流分布法。逆流分配法與兩相溶劑逆流萃取法原理一致,但加樣量一定,並不斷在一定容量的兩相溶劑中,經多次移位萃取分配而達到混合物的分離。本法所採用的逆流分布儀是由若干乃至數百隻管子組成。若無此儀器,小量萃取時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預先選擇對混合物分離效果較好,即分配系數差異大的兩種不相混溶的溶劑。並參考分配層析的行為分析推斷和選用溶劑系統,通過試驗測知要經多少次的萃取移位而達到真正的分離。逆流分配法對於分離具有非常相似性質的混合物,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操作時間長,萃取管易因機械振盪而損壞,消耗溶劑亦多,應用上常受到一定限制。
4.液滴逆流分配法:液滴逆流分配法又稱液滴逆流層析法。為近年來在逆流分配法基礎上改進的兩相溶劑萃取法。對溶劑系統的選擇基本同逆流分配法,但要求能在短時間內分離成兩相,並可生成有效的液滴。由於移動相形成液滴,在細的分配萃取管中與固定相有效地接觸、摩擦不斷形成新的表面,促進溶質在兩相溶劑中的分配,故其分離效果往往比逆流分配法好。且不會產生乳化現象,用氮氣壓驅動移動相,被分離物質不會因遇大氣中氧氣而氧化。本法必須選用能生成液滴的溶劑系統,且對高分子化合物的分離效果較差,處理樣品量小(1克以下),並要有一定設備。應用液滴逆流分配法曾有效地分離多種微量成分如柴胡皂甙原小檗鹼型季銨鹼等。液滴逆流分配法的裝置,近年來雖不斷在改進,但裝置和操作較繁。目前,對適用於逆流分配法進行分離的成分,可採用兩相溶劑逆流連續萃取裝置或分配柱層析法進行。
(三)沉澱法:是在中草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試劑使產生沉澱,去雜質的方法。
1.鉛鹽沉澱法:鉛鹽沉澱法為分離某些中草葯成分的經典方法之一。由於醋酸鉛及鹼式醋酸鉛在水及醇溶液中,能與多種中草葯成分生成難溶的鉛鹽或絡鹽沉澱,故可利用這種性質使有效成分與雜質分離。中性醋酸鉛可與酸性物質或某些酚性物質結合成不溶性鉛鹽。因此,常用以沉澱有機酸、氨基酸、蛋白質、粘液質、鞣質、樹脂、酸性皂甙、部分黃酮等。可與鹼式醋酸鉛產生不溶性鉛鹽或絡合物的范圍更廣。通常將中草葯的水或醇提取液先加入醋酸鉛濃溶液,靜置後濾出沉澱,並將沉澱洗液並入濾液,於濾液中加鹼式醋酸鉛飽和溶液至不發生沉澱為止,這樣就可得到醋酸鉛沉澱物、鹼式醋酸鉛沉澱物及母液三部分。
然後將鉛鹽沉澱懸浮於新溶劑中,通以硫化氫氣體,使分解並轉為不溶性硫化鉛而沉澱。含鉛鹽母液亦須先如法脫鉛處理,再濃縮精製。硫化氫脫鉛比較徹底,但溶液中可能存有多餘的硫化氫,必須先通人空氣或二氧化碳讓氣泡帶出多餘的硫化氫氣體,以免在處理溶液時參與化學反應。新生態的硫化鉛多為膠體沉澱,能吸咐葯液中的有效成分,要注意用溶劑處理收回
C. 河北科技大學有碩士學位授權的專業有哪些
河北科技大學201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院系所、專業、研究方向 指導教師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001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3 聯系人:顧老師81668686
080502材料學 8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10物理化學 復試科目:
任選一門:
(1)金屬材料學
(2)高分子化學
(3)無機材料科學基礎
研究方向 01金屬材料及金屬基復合材料 毛 磊 教 授
孫世清 教 授
劉宗茂 教 授
馬 靜 副教授
02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精細化工 趙雄燕 教 授
肖繼君 教 授
李紹英 教 授
段玉豐 教 授
趙晨陽 副教授
03無機非金屬功能材料 郭俐聰 研究員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9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16金屬學及熱處理
復試科目:
任選一門:
(1)鑄造工藝學
(2)塑性成形原理
(3)電弧焊基礎
研究方向 01精確成形及凝固過程式控制制 李 強 教 授
李增民 教 授
譚建波 教 授
劉瑞玲 教 授
李立新 副教授
範金輝 副教授
劉 叢 教 授
02精密塑性成形及數值模擬 李 軍 教 授
張雙傑 教 授
韓鵬彪 副教授
03先進連接技術及過程自動控制 王 軍 副教授
閻俊霞 教 授
汪殿龍
430105材料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 6 ① 101政 治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16金屬學及熱處理 復試科目:
任選一門:
(1)金屬材料學
(2)高分子化學
(3)無機材料科學基礎
(4)鑄造工藝學
(5)塑性成形原理
(6)電弧焊基礎
(7)冶金物理化學
研究方向 01金屬材料及金屬基復合材料
02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精細化工
03無機非金屬功能材料
04精確成形及凝固過程式控制制
05精密塑性成形及數值模擬
06先進連接技術及過程自動控制
07熱加工成形機理、過程模擬及工藝參數優化
002電氣信息學院 30 聯系人:周老師81668755
080801電機與電器 9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01電力電子學 復試科目 :
任選兩門:
電機學、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工程電磁場基礎
研究方向 01電機電器的智能控制 郭立煒 教 授
李 斌 教 授
李 爭 講 師
02大型電氣設備的優化設計與故障診斷 孫曉雲 教 授
鄧慧瓊 講 師
03電氣智能傳動 劉慶瑞 副教授
沈達坤 教 授
08110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7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02自動控制原理 復試科目 :
計算機控制技術、過程式控制制
研究方向 01復雜工業過程建模與控制 吳學禮 教 授
劉朝英 教 授
02計算機控制與檢測技術 趙 江 教 授
劉建業 副教授
03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 賈輝然 教 授
張蘇英 教 授
04運動控制及應用研究 郝立軍 教 授
081102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8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02自動控制原理 復試科目:
任選一組:
(1)計算機控制技術、運動控制系統;(2)計算機控制技術、過程式控制制系統
研究方向 01工業檢測與自動化裝置 趙 江 教 授
李永偉 教 授
02復雜工業過程智能控制系統 吳學禮 教 授
劉朝英 教 授
03計算機集成控制技術與裝置 賈輝然 教 授
孟 華 教 授
李樹昌 教 授
04復雜系統控制理論與應用 仇計清 教 授
郭彥平 教 授
0831生物醫學工程 6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03數字信號處理 復試科目: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醫學儀器
研究方向 01超聲工程與成像技術 霍彥明 副教授
02生物醫學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 胡士強 教 授
梁國壯 副教授
03生物醫學檢測與機電控制技術 劉東輝 教 授
04生物電磁技術 梁國壯 副教授
003紡織服裝學院 23 聯系人:王老師81668818
082101紡織工程 6 ①101政 治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04紡織材料學 復試科目:
紡紗工藝原理
織造工藝原理
研究方向 01紡織新工藝、新技術與新產品 李瑞洲 教 授
秦志剛 教 授
孫玉釵 教 授
敖利民 教 授
02紡織品性能測試技術 孫玉釵 教 授
敖利民 教 授
姚桂芬 副教授
03產業用紡織品研究與開發 高翼強 副教授
04紡織結構復合材料 秦志剛 教 授
082103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 6 ③ 101政 治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05染料化學 復試科目:
染整工藝原理(上)染整工藝原理(下)
研究方向 01紡織化學助劑研究與開發 杜建功 教 授
趙雅琴 教 授
崔淑玲 教 授
張占柱 教 授
劉金樹 高 工
02染整新工藝新技術 張海燕 教 授
03紡織品的性能研究及其化學整理 張永久 教 授
朱俊萍 教 授
04紡織纖維生物技術及生態紡織品研究 朱俊萍 教 授
魏玉娟 教 授
姚繼明 副教授
05 新型紡織化學材料研究與開發 張占柱 教 授
082104服裝設計與工程 6 ①101政 治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06服裝材料學 復試科目:
服裝工藝學
研究方向 01服裝生產管理與營銷 劉雅玲 副教授
馬 芳 副教授
02服裝材料與服用性能研究 崔少英 教 授
馮愛芬 教 授
孫玉釵 教 授
430121紡織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 5 ①101政 治
②204英語二
③302數學二
④804紡織材料學或805染料化學 復試科目:
前兩個研究方向選
①紡紗工藝與設備、織造(機織)工藝與設備、針織工藝與設備、服裝結構基礎,四門任選其一;
②紗線設計、機織物設計、針織物設計、服裝結構基礎上機操作,四門任選其一
第三個研究方向選
染整工藝原理(下)(含染色實驗內容)
研究方向 01紡織工程
02服裝
03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
004高等教育研究所 6 聯系人:劉老師81668299
040106 高等教育學 6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復試科目:
專業論文一篇(2000字以上)
研究方向 01高等教育原理 劉贊英 研究員
王嵐 副研究員
02高等教育管理 靳占忠 教 授
趙宗更 研究員
侯建國 教 授
03高校德育 胡金秀 教 授
宋景華 教 授
薛曉萍 教 授
005化學與制葯工程學院 51 聯系人:孫老師88632178
0817化學工程與技術 30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07化工原理或810物理化學 復試科目:
化學工程綜合(含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
研究方向 01傳質與分離工程 鄭學明 教 授
於奕峰 教 授
趙 平 教 授
李國庭 教 授
尚會建 副教授
劉寶樹 副教授
02催化反應過程與工藝 趙地順 教 授
胡永琪 教 授
鄭學明 教 授
王奎濤 教 授
陳煥章 教 授
馮樹波 教 授
任培兵 正高工
趙瑞紅 副教授
張向京 副教授
劉玉敏 副教授
03綠色化學工藝 趙地順 教 授
胡永琪 教 授
郝彥忠 教 授
翟建華 教 授
楊文玲 教 授
趙風清 高 工
04精細化學品合成 劉守信 教 授
劉方方 教 授
張炳燭 教 授
張 越 教 授
李小雲 教 授
馮樹波 教 授
馮 薇 教 授
唐二軍 教 授
陳煥章 教 授
05生物化工過程 劉守信 教 授
翟建華 教 授
趙 平 教 授
蕭泛舟 高 工
06無機粉體技術 劉潤靜 教 授
胡永琪 教 授
劉寶樹 副教授
趙瑞紅 副教授
07功能高分子材料 王德松 教 授
張炳燭 教 授
郝彥忠 教 授
劉方方 教 授
唐二軍 教 授
100701葯物化學 15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701專業綜合[含有機化學(60%)、分析化學(40%)] 復試科目:
葯物化學
研究方向 01新葯設計與合成 劉守信 教 授
姚 軍 教 授
付德才 教 授
戎欣玉 教 授
李愛軍 教 授
高子彬 副教授
02葯物及中間體合成 張 越 教 授
於奕峰 教 授
尚振華 副教授
孫鳳霞 副教授
劉 磊 副教授
03天然葯物化學 姚 軍 教 授
李建晨 副教授
04葯物質量控制 哈 婧 教 授
劉玉真 正高工
李志偉 副教授
05葯物與制劑新技術 戎欣玉 教 授
尚 青 教 授
高春平 高 工
高子彬 副教授
姚振林 高 工
430117化學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 6 ① 101政 治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7化工原理或810物理化學 復試科目:
化學工程綜合(含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
研究方向 01傳質與分離工程
02催化反應工程
03綠色化學過程
006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3 聯系人:李老師88632211
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 27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08環境工程學或827環境監測 復試科目: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
研究方向 01水處理理論及技術 楊景亮 教 授
任洪強 教 授
李再興 副教授
郭建博 副教授
耿艷樓 高 工
任立人 高 工
馮素敏 副教授
羅湘南 副教授
02大氣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 任愛玲 教 授
郭 斌 教授
苗鳳智 高 工
趙文霞 副教授
03固體廢物處置及資源化 郭 斌 教 授
周保華 副教授
04清潔生產與綠色化學 魏福祥 教 授
侯永江 副教授
韓 菊 教 授
劉寶友 副教授
05環境監測技術與裝備 崔建升 教 授
魏福祥 教 授
王曉輝 教 授
06污染物環境行為及效應 高太忠 教 授
郭玉鳳 教 授
李 彤 教 授
沈洪艷 副教授
07生態規劃與評價 王路光 高 工
賈建和 高 工
劉英彩 高 工
430130環境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 6 ① 101政 治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8環境工程學或827環境監測 復試科目:
環境質量評價系統
研究方向 01水處理理論及技術
02大氣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
03固體廢物處置及資源化
04清潔生產與綠色化學
05環境監測技術與裝備
007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29 聯系人:楊老師81668637
080201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6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09材料力學一 復試科目:
機械設計一
研究方向 01 車間柔性自動化系統 岳彥芳 教 授
宋海生 教 授
02 機械 CAD/CAM 劉恩福 教 授
崔洪斌 教 授
宋海生 教 授
楊松林 教 授
方憶湘 教 授
楊鐵男 教 授
岳彥芳 教 授
03 機械製造中的強度與振動 梁建術 教 授
鄭惠萍 教 授
04 機械故障檢測與診斷 鄭惠萍 教 授
張戌社 副教授
傅其鳳 教 授
黃風山 教 授
080202機械電子工程 6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09材料力學一 復試科目:
機械設計一
研究方向 01機械優化設計及CAD 單根立 教 授
任有志 教 授
岳彥芳 教 授
薛樹琦 教 授
02機電智能儀器與設備 魏澤鼎 副教授
張振文 副教授
080203機械設計及理論 6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09材料力學一 復試科目:
機械設計一
研究方向 01機械優化設計及CAD 張嘉鈺 教 授
劉恩福 教 授
楊松林 教 授
楊鐵男 教 授
02計算機圖學及應用 張錫愛 教 授
楊松林 教 授
方憶湘 教 授
03機械繫統動態設計 黃風山 教 授
080706化工過程機械 6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09材料力學一或828工程熱力學 復試科目:
壓力容器設計基礎一
研究方向 01 高效傳熱傳質機理與應用技術 崔海亭 教 授
王振輝 教 授
郭彥書 教 授
02 過程裝備結構優化與強度分析 於新奇 教 授
趙志廣 教 授
430102機械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 5 ① 101政 治
② 204英語二
③ 301數學一
④ 829材料力學二
復試科目:
任選一
機械設計二
壓力容器設計基礎二
研究方向 01 車間柔性自動化系統
02 機械 CAD/CAM
03 機械故障檢測與診斷
04 機電控制系統
05 機電智能儀器與設備
06 傳熱傳質應用與技術
07 過程裝備結構優化與強度分析
008建築工程學院 6 聯系人:劉老師81668894
081402結構工程 6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11結構力學 復試科目 :
任選一門
① 鋼筋混凝土
② 地基基礎
研究方向 01結構損傷動力檢測與修復技術 杜守軍 教 授
李其廉 副教授
02岩土與路橋工程技術 王錫朝 教 授
趙全勝 副教授
03結構抗震與減震分析 杜守軍 教 授
黃 鸝 副教授
009經濟管理學院 34 聯系人:邵老師81668329
020209數量經濟學 6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3數學三
④ 813經濟學 復試科目:
統計學
研究方向 01經濟系統評價與優化 李榮平 教 授
王國貞 教 授
02產業經濟研究 陳 薇 教 授
彭建強 教 授
03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孔慶書 教 授
李 嵐 教 授
04投入產出理論與方法 宋 輝 教 授
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 8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3數學三
④ 812運籌學 復試科目:
企業管理概論
研究方向 01復雜系統優化及應用 李法朝 教 授
李冬梅 教 授
02工業工程 陳愛祖 教 授
徐瑞園 教 授
張艷萍 副教授
宋 成 副教授
03信息系統與信息安全 郭文東 教 授
袁再健 副教授
04服務管理 韓景元 教 授
05技術創新與知識管理 李榮平 教 授
楊鵬起 教 授
宋艷濤 副教授
劉 寧 副教授
趙建華 教 授
王 蕾 教 授
06製造過程信息化 王叢漫 教 授
桑秀國 教 授
李國昌 教 授
120202企業管理 8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3數學三
④ 826企業管理概論 復試科目:
統計學
研究方向 01企業戰略與公司治理 韓景元 教 授
焦笑南 副教授
02人力資源管理 王叢漫 教 授
楊成國 教 授
03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王 蕾 教 授
徐瑞園 教 授
04企業運行與評價 陳愛祖 教 授
430137工業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 6 ① 101政 治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12運籌學 復試科目:
企業管理概論
研究方向 01製造系統工程和現代集成製造系統
02企業戰略管理與流程再造
03產品開發、策劃與創新工程
04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
05現代質量工程
06生產與運作管理
07服務管理
430141物流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 6 ① 101政 治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12運籌學 復試科目:
現代物流學
研究方向 01物流系統分析與規劃
02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
03物流系統自動化技術研究
04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010理學院 31 聯系人:孟老師81668507
070104應用數學 13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62數學分析
④ 814高等代數 復試科目:
常微分方程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研究方向 01復雜系統中的優化控制 仇計清 教 授
李法朝 教 授
蘇連青 教 授
02應用微分方程 郭彥平 教 授
江衛華 教 授
03數值計算與圖像處理 張冬雯 教 授
04數學物理方法及其應用 白志明 教 授
05生物信息學 張 屹 講 師
070205凝聚態物理 8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704電磁學
④ 815量子力學 復試科目:
普通物理
研究方向 01介觀強關聯電子系統與量子輸運 白志明 教 授
02納米電子材料與器件 任世偉 教 授
劉躍偉 副教授
馬銀峰 教 授
03磁學與磁性材料 張麗嬌 講 師
04非線性光學 王愛坤 教 授
05凝聚態物理中的量子色動力學 湯叔楩 教 授
081704應用化學 10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10物理化學 復試科目:
物理化學實驗
研究方向 01功能材料化學 王德松 教 授
郝彥忠 教 授
李景印 教 授
劉國權 副教授
羅青枝 教 授
李發堂 副教授
李俊新 副教授
02應用電化學 郝彥忠 教 授
李景印 教 授
郭子成 教 授
任聚傑 教 授
03現代分析測試技術 劉國權 副教授
任聚傑 教 授
李朝陽 副教授
李淑芳 教 授
04有機及葯物合成化學 甄小麗 教 授
韓建榮 教 授
王榮耕 副教授
張亞通 副教授
05精細化學品合成 王榮耕 副教授
張亞通 副教授
任 傑 副教授
011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41 聯系人:暢老師88623757
071001植物學 7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705植物學
④ 817細胞生物學 復試科目 :
分子生物學
研究方向 01植物細胞工程 魏景芳 教 授
李冬傑 教 授
艾鵬飛 副教授
陳 超 教 授
02植物生理 靳占忠 教 授
仇 燕 副教授
陳曉波 副教授
03植物分子生物學 張春曉 副教授
閆路娜 副教授
張增艷 研究員
04植物病理學 宋建軍 教 授
宋水山 研究員
081703生物化工 6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07化工原理或819生物化學 復試科目:
微生物學
研究方向 01生物製造過程優化 王麗麗 教 授
韓春雨 副教授
02生物催化 馮惠勇 教 授
03生化分離技術 劉俊果 副教授
082203發酵工程 9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18微生物學 復試科目:
生物工業下游技術
發酵工藝原理
研究方向 01 酶工程技術及其應用 賈英民 教 授
02化學品的生物製造 儀 宏 教 授
03固態發酵與再生資源研究 朱文眾 教 授
04 傳統發酵工程創新技術研究 李 艷 教 授
05 生物催化技術 趙國群 副教授
06 生物分離工程 劉俊果 副教授
07 生物催化與生物過程工程 崔建東 副教授
083201食品科學 8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07化工原理或819生物化學 復試科目 :
食品化學
研究方向 01 食品生物技術 賈英民 教 授
02 生物技術與功能性食品 陳 輝 教 授
李書國 副教授
杜進民 副教授
03 果蔬加工及活性物質提取 牟德華 教 授
04 食品加工與保鮮 張 桂 教 授
05 食品安全與檢測 高文惠 教 授
李巧玲 副教授
06 乳品加工技術 陳學武 副教授
430139生物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 6 ① 101政 治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18微生物學 復試科目:
生物工業下游技術
發酵工藝原理
研究方向 01 酶工程技術及其應用
02化學品的生物製造
03固態發酵與再生資源研究
04傳統發酵工程創新技術研究
05 生物催化技術
06生物分離工程
430132食品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 5 ① 101政治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7化工原理或819生物化學 復試科目 :
食品工藝學
研究方向 01食品酶工程
02功能性食品生產技術
03植物蛋白飲料技術
04果蔬加工工程
05食品保鮮技術
06乳品工程
012外國語學院 9 聯系人:
050201英語語言文學 9 ① 101政 治
② 241日語或242法語或243俄語
③ 708基礎英語
④ 820綜合知識(含英美文學、英語語言學、翻譯理論) 復試科目:
語言學綜合知識
翻譯理論
英美文學
研究方向 01 英語教育與教學 張 森 教 授
02 語言測試理論與實踐 張 森 教 授
03 翻譯理論與實踐 劉玉芬 教 授
04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劉君栓 副教授
05 英美文學 張 靜 教 授
013文法學院 13 聯系人:王老師81668560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5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706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④ 821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 復試科目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研究方向 01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徐永贊 教 授
02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近現代發展研究 於金秀 教 授
張會尉 副教授
03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研究 劉秀艷 教 授
04馬克思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研究 李錫英 教 授
馬永耀 副教授
05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 馮文生 教 授
鄧 楠 教 授
劉武朝 副教授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8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706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④ 821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 復試科目 :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研究方向 01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 李克榮 教 授
陳 勇 教 授
02思想文化建設與凝聚力研究 趙鳳華 教 授
03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計衛舸 教 授
0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研究 李曉華 教 授
05民主與法制教育研究 甘 玲 教 授
014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36 聯系人:黃老師81668779
080402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6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22信號與系統 復試科目:
電子測量技術
感測器原理及應用
研究方向 01智能化儀器儀表 睢丙東 教 授
洪 濤 副教授
王曉君 副教授
李春明 副教授
02現代感測器技術及系統 陳書旺 副教授
王書海 副教授
03計算機測控技術與質量工程 龐志峰 教 授
王彥朋 教 授
文環明 副教授
080902電路與系統 7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23模擬、數字電子綜合 復試科目:
微機原理及介面技術
集成電路原理
數字信號處理
研究方向 01電路與系統測試 焦 陽 教 授
02VLSI電路與系統設計 文環明 副教授
03智能信息處理與識別 李春明 副教授
081001通信與信息系統 9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22信號與系統 復試科目:
通信原理
移動通信
研究方向 01數字交換與傳輸 陳國通 教 授
王亞芳 副教授
王 梅 副教授
02多媒體通信與處理技術 劉齊躍 副教授
刁彥華 副教授
03信息網路管理
王俊社 教 授
許向陽 副教授
0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 8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408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復試科目: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計算機網路
資料庫理論
研究方向 01多媒體智能融合技術 劉教民 教 授
王建霞 副教授
02計算機網路及資料庫應用技術 周萬珍 教 授
楊奎河 教 授
王曉紅 副教授
阮冬茹 副教授
高 凱 副教授
03計算機檢測及控制技術 郭立煒 教 授
李勝旺 教 授
高鴻斌 副教授
吳學禮 教 授
賈輝然 教 授
430112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工程碩士) 6 ① 101政 治
② 204英語二
③ 301數學一
④ 830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各佔50% 復試科目:
C語言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研究方向 ¬ 01多媒體智能融合技術
02計算機網路及資料庫應用技術
03計算機檢測及控制技術
015藝術學院 10 聯系人:貢老師81668854
050404設計藝術學 10 ① 101政 治
② 201英語一
③ 707藝術概論
④ 825色 彩 復試科目 :
專業設計
研究方向 01視覺傳達設計及理論 貢小秋 教 授
李連志 教 授
王 芳 副教授
趙紅英 副教授
王 梅 副教授
02室內設計及理論 高俊峰 教 授
張萬昆 副教授
03插圖設計及理論 羅磊明 教 授
貢小明 副教授
秦少靜 副教授
04工業設計及理論 高力群 副教授
05服裝設計及理論 喬 南 副教授
D. 天然產物的常用提取方法介紹(包括原理,方法,及應用方向等)
l 浸漬法
根據溶劑的溫度可分為熱浸、溫浸和冷浸等數種。此法比較簡單,可將葯粉裝入適當的容器中,加入適當的溶劑(多用水或稀醇),以能浸透葯材稍有過量為度,時常振搖或攪拌,放置一日以上過濾,葯渣另加新溶劑。如此再提2~3次。第2、3次浸漬時間可縮短。合並提取液,濃縮後可得提取物。本法不需加熱(必要時溫熱),適用於有效成分遇熱易破壞以及含多量澱粉、樹膠、果膠、粘液質的天然葯物的提取。但本法提取時間長,效率不高,特別用水浸漬時,水提取液易發霉變質,必要時應加適量的甲苯等防腐劑。
l 滲漉法
將中葯粗粉裝入滲漉筒中,用適當的溶劑潤濕膨脹24h~48h,然後不斷地添加新溶劑。使其自上而下滲透過葯材,自滲漉筒的下口收集提取液。當溶劑滲進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動時,上層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換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濃度差,使擴散能較好地進行,提取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故浸出效果優於浸漬法。但應控制流速(宜成滴不宜成線),在滲漉過程中隨時自葯面上補充新溶劑,使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為止。或當滲漉液顏色極淺或滲漉液的體積相當於原葯材重的10倍時,便可認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產中常將收集的稀滲漉液作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劑之用。本法溶劑消耗量大,費時長,操作仍嫌麻煩。
l 煎煮法
煎煮法是我國最早使用的傳統的提取方法。操作時將中葯粗粉放在適當的容器中(如砂鍋、金屬夾層鍋等,應避免鐵器),加水浸過葯面,充分浸泡後,直火或蒸氣加熱煮,一般煮2~3次,每次0.5h~1h,煎煮次數及時間可按投葯量及葯材質地適當增減。直火加熱時最好時常攪拌,以免局部葯材受熱太高,容易焦糊。此法簡便,葯材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煎出液中雜質較多,且容易發生霉變,含揮發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熱易破壞的中葯不宜用此法。
l 迴流提取法
應用有機溶劑加熱提取時,需採用迴流加熱裝置,以免溶劑揮發損失。一般小量操作時,可將葯材粗粉裝入大小適宜的燒瓶中(葯材的量為燒瓶容量的1/3~1/2),加溶劑使其浸過葯面1cm~2cm高,燒瓶上接一冷凝器,實驗室多採用水浴加熱,沸騰後溶劑蒸汽經冷凝器冷凝又流回燒瓶中。如此迴流1小時,濾出提取液,加入新溶劑重新迴流1h~2h。如此再反復兩次,合並提取液,蒸餾回收溶劑得濃縮提取物。大量生產亦可採用類似的裝置。此法提取效率較冷滲法高,但受熱易破壞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劑消耗量大,操作麻煩。由於操作的局限性,大量生產中較少被採用。
l 連續提取法
應用揮發性有機溶劑提取天然葯物有效成分,不論小型實驗或大型生產,均以連續提取法為好,而且需用溶劑量較少,提取成分也較完全。實驗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稱索氏提取器。連續提取法,一般需數小時(6h~8h)才能提取完全。由於提取成分受熱時間較長,遇熱不穩定易變化的成分不宜採用此法。
E. 有機合成方向的研究生如何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 競爭力就是合成能力。其次是書面表達能力。你合成過什麼化合物? 用了什麼路線? 什麼方法? 如何分離? 怎樣檢測? 你做過的課題。就體現著I你的核心能力。設計實驗的水平怎麼樣? 隨便給你一個小分子比方說,20個碳以下),你能不能在最短時間內出可能的合成路線?會多少檢索技術? sc Finder和IS Web of Knowledge會用嗎? 英文水平怎樣? 六級多少分? 讀英文資料讀得6不6 ?有機化學理論掌握得扎不扎實? 本科有機化學教材、本科物理化學教材、研究生高等有機化學教材|有沒有讀透? 掌握了多少反應機理? 背熟了多少有機反應? 切分法全合成有機化合物的方法熟不熟I練?有機化學實驗基本功掌握得扎不扎實? 實驗裝置搭得結不結實? 常見的加熱、降溫、減壓、蒸餾手I段熟不熟悉? 柱子裝得熟不熟練? 流動相與固定相的搭配是不是手到捻來? 四大波譜熟不熟練? 壓|片子結不結實? 解譜快不快?新型合成技術(比如,手性合成綠色化學點擊化學、R.F....了解多少? 有沒有用過? 新型I分離技術(比如,制備型高效液相色譜)了解多少? 有沒有用過? 書面表達能力怎樣?綜述發在什麼水平的中文期刊上? 小論文影響因子多少? 幾篇文章? 有沒有替|老闆過英文綜述?有機合成方向很多,我了解葯物化學這一塊。假如你是葯物化學專業的,或者想從事葯物合成工|作,那麼,本科《葯物化學》和《天然葯物化學》教材讀送了沒? 是否熟悉常見葯物分子的全合|成? 能否設計針對天然產物的修飾實驗或半合成實驗。
F. 化工車間(裝置)工藝設計的程序及設計內容有哪些
工藝設計內容主要有:生產方法的選擇,生產工藝流程設計,工藝計算回,設備選型,車間布置設計以答及管道布置設計,向非工藝專業提供設計條件,設計文件以及概算的編制等。
常用程序有:Aspen、ChemCAD、Pro II等。
G. 中醫養生保健專升本可以考哪些專業
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醫學專業理論知識和臨床診斷、預防、治療技能,能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和衛生行政管理的醫療衛生高級人才。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預防醫學、計算機應用基礎。口腔醫學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醫學知識,掌握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操作技能,能從事口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修復和預防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葯理學、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外科學、口腔正畸學、眼科學、耳鼻喉學、內科學、外科學、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衛生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培養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掌握現代衛生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衛生防疫技能、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和分析人群健康影響因素制定預防疾病和增進人群健康的措施能力的高級衛生管理人才。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免疫與病原微生物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健康教育學、醫院管理學、現代管理學、衛生學、衛生監督、衛生事業管理、衛生經濟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護理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基礎護理和臨床護理基本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具備一定的衛生預防保健知識和良好的醫患交際溝通能力,能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實施規范的基礎護理和整體護理和教學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護理心理學、健康評估、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護理管理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涉外護理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基礎醫學與臨床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護理學的操作技術、專科護理和監護技能,具有熟練的英語表達和溝通能力,可到國、內外醫療機構從事醫院護理管理或科室護理工作的應用型、技能型護理專業人才。主要課程:英語精讀、英語聽力及口語、英語泛讀、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健康評估、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護理管理學、預防醫學、護理美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社區護理方向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需要的,具有從事社區護理臨床工作能力的專業人才。主要課程:人體解剖組織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護理葯理學、健康評估、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社區護理學、預防醫學、社會醫學、康復護理學、護理倫理學、急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精神科護理學、五官科護理學、傳染病護理學、人際溝通與交流。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醫學檢驗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常用分析儀器的操作技術,可在各級醫院、血站和廠礦基層醫療單位從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工作的檢驗技師。主要課程:儀器分析、計算機應用、臨床醫學概要、臨床檢驗學、臨床生物化學及生物化學檢驗、微生物學及微生物學檢驗、免疫學及免疫學檢驗、血液學及血液學檢驗、計算機應用基礎。眼科學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醫學知識,掌握眼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操作技能,能從事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葯理學、眼科解剖學、眼科生理學、眼科病原微生物學、眼科免疫學、眼科生物化學、眼科葯物葯理學、眼科學、視光學基礎與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眼視光技術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需要的,具有從事眼視光技術工作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主要課程:醫用物理學、應用光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診斷學、葯理學、內科學、外科學、臨床眼科學、眼科學基礎、視光學基礎、眼應用光學基礎、驗光技術、眼鏡技術、角膜接觸鏡技術、斜視弱視矯治訓練技術、眼視光特檢技術葯學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掌握葯學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葯品生產、檢驗、調劑及經營等基本技能,可從事葯廠、葯檢所、醫葯公司、醫院葯房等葯學專業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葯理學、生葯學、葯劑學、葯物化學、葯物分析、天然葯物化學、葯事管理學、計算機應用基礎。醫療影像設備管理與維護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從事醫學影像設備的安裝調試、操作、維修和管理的機電結合、醫工結合的知識面寬、適應性好、動手能力強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主要課程:醫學基礎、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核醫學成像裝置、放射物理與防護、超聲醫學儀器原理與維護、醫院設備管理。中葯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備中葯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中葯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鑒定、葯物設計、一般中葯制劑及臨床合理用葯等方面工作,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H. 制葯工程專業課程有哪些 主要學什麼
制葯工程專業學什麼?
快車教育,某名企人力資源總監曾先生表示,制葯工程專業培養具有制葯工程方面的知識,能在醫葯、農葯、精細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門從事醫葯產品的合成與工藝研究、醫葯產品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研究應用型專門人才。
那麼制葯工程專業好不好?下面讓快車教育我為各位看官總結一下制葯工程專業的主要課程、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情況吧!
一、制葯工程專業主要課程:
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制葯工程、葯物合成反應、葯物化學、葯理學、葯劑學、天然葯物化學、應用光譜解析、制葯工藝學、葯用高分子材料、制葯分離工程、葯物分析、制葯裝備與車間設計、葯事管理學、葯品營銷等,部分中葯制葯學科還包括葯用植物學,中葯學,方劑學,中葯化學,中葯葯劑學,中葯制劑分析,中葯葯理學。
二、制葯工程專業知識與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化學制葯、生物制葯、中葯制葯、葯物制劑技術與工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葯物生產裝置工藝與設備設計方法;
3.具有對葯品新資源、新產品、新丁Z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國家關於化工與制葯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制葯工程與制劑方面的理論前沿,了解新工藝、新技術與新設備的發展動態;
6.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以上是關於大學本科專業制葯工程專業學什麼的分析情況,更多高考專業制葯工程專業分析資訊敬請關注快車教育職業規劃頻道。 ;
I. 制葯工程專業考研方向
制葯工程專業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葯物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葯學、中葯學。
葯物化學專業是培養能在科研與開發生產領域從事葯物合成、葯物設計和功能基因葯物的研究,葯品監督和管理的高級專業人才。
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結合生物質能源、新能源、綠色化學品等特色優勢,通曉化工生產技術的專業原理、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從事過程工業領域的產品研製與開發、裝置設計、生產過程的控制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科技人才。
葯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葯學各主要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葯學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葯物制備、質量控制評價及指導合理用葯的基本能力。
國內醫葯企業的發展趨勢良好,外商獨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國營企業、民營企業等不同所有制和管理模式的制葯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產業群。
制葯工程專業畢業後可到制葯工程(或醫葯生物技術)領域相關的生產企業、營銷企業、科研院所、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葯品生產、管理、營銷、檢驗監督和研發等工作。也適於報考生物技術、葯學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J. 天然葯物化學成分的鑒定
定性鑒定?
化學定性分析是指利用某些化學試劑能與中葯中的某種或某類化學成分產生特殊的氣味、顏色、沉澱或結晶等反應,作為鑒定中葯品種的手段。優質中葯的專屬性成分,也可作為質量評價的特徵之一。在對中葯進行化學定性分析時,可用其提取液、粉末或切片等來進行。如將化學試劑直接加到中葯表面、切片或粉末上,觀察產生的結晶(用顯微鏡觀察)以及特殊的顏色反應;取切片或粉末也可裝置在玻片或濾紙上,滴加相應的試劑進行直接觀察;取適量中葯粉末於小試管中,加適當溶劑提取其化學成分,然後將溶液滴於玻片上、濾紙上或加入小試管中,再滴加一定的化學試劑並觀察其現象;利用微量升華法,將中葯中可升華的成分分出,加適當的試劑觀察其化學反應現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