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設計以下兩種配方材料的共混工藝及條件
利用開煉復機混煉,為防止焦燒,硫制黃一般要最後加入,採用的加料順序為:天然橡膠
一炭黑- >硫化活化劑,防老劑,硫化促進劑-→軟化劑- >硫黃。
工藝條件:裝膠量視膠種、填料含量而定;輥距- - 般控制在4~8mm,堆積膠含量合適;
輥溫通過冷卻水控制在50~60C;加硫黃之間一定要開冷卻水;輥速控制在16~ 18r/min;
速比為1:1.1~1:1.2;混煉時間不可過長,否則易造成膠料過煉。
這是配方一的,二我沒記
『貳』 不飽和聚酯的不飽和聚酯應用
不飽和聚酯應用舉例
UP的主要改性品種有:
低收縮性UP:通過引入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這種熱塑性樹脂,來緩和UP的固化收縮,同時還解決了片狀成型時的裂紋問題,尤其適用於汽車部件。
高強UP:增加玻璃纖維含量,例如採用7.6厘米長的纖維,含量在50-70%,適於片狀成型,作汽車部件。
耐沖擊性UP:向分子鏈中引入長鏈酸或醇,調整雙鏈密度,共混橡膠粒子或聚氨酯等方法,但是帶來的缺點是機械強度、耐候性、耐水性、光澤性有所降低。
耐蝕性UP:利用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新戊二醇、氫化雙酚A等原料可合成出耐蝕性UP。
光固化型UP:缺點是添加的光敏劑引起耐候性降低,另高壓水銀燈對操作人員身體有危害等。
改性UP:用雙環戊二烯可改性UP,其改性方法有初始法、半酯化法、酯酐法、封端法等,可降低樹脂固化收縮率,減小其內應力,提高澆鑄體的機械性能。
共混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古馬龍樹脂,可提高彎曲和沖擊強度,共混量10%,同時再加進交聯劑。
共混高分子量的聚醋酸乙烯酯,可降低UP的固化收縮率。
還有用廢聚酯為原料,在常壓下降解,然後再縮聚而成UP,也有用滌綸工業製片、抽絲、紡織過程的廢料生產UP,其配方為:滌綸廢料46、丙二醇78,苯乙烯100、丙三醇5、鄰苯二甲酸酐45、順丁烯二酸酐65、催化劑0.5、對苯二酚0.95。
此外,還有阻燃型UP、快乾型UP、耐熱型UP等新品種。
實例1:玻纖增強不飽和聚酯片狀模塑料
玻纖增強不飽和聚酯片狀模塑料(簡寫SMC)生產工藝流程如下:
基本配方如下:
不飽和聚酯 100
填充劑:碳酸鈣 100
增強劑:短切玻纖 30
脫模劑:硬脂酸鋅 3
增稠劑:氧化鎂 1.5
引發劑:過氧化二異丙苯 1
SMC成型工藝條件為:模塑溫度140-150℃,摸塑壓力10-20兆帕,每毫米厚固化時間4-60秒。
實例2 :不飽和聚酯鈕扣
用板材法生產UP紐扣的工藝流程為:
配料→制板→沖坯→固化→銑鈕→拋光→檢驗→包裝
UP鈕扣基本配方為:
UP樹脂:103 # 100份
稀釋交聯劑:苯乙烯 1
引發劑:過氧化環己酮 2-4
促進劑:環烷酸鈷 0.4-2
著色劑:無機或有機顏料 0.4-1
珠光劑:鹼式碳酸鉛 0.4-2
潤滑劑:石蠟 0.1
有時為留出足夠的工作時間:防止過快固化,再加入抑制劑,以消除內應力,減少崩塊。抑制劑可用對苯二酚。後處理加工為增加鈕扣光澤,還要在水拋光後,再進行蠟拋光。
實例3:聚酯型人造大理石
UP型人造大理石的工藝流程如下:
配料→在模具中混料做花→震搗成型→產品
原料:UP型樹脂可用196#、195#、306#、307#;填料可選玻璃粉、瓷粉、礦渣粉、空心玻璃微珠、雲母粉、蛭石粉、海沙、金屬細屑等;顏料可選用氧化鐵紅、氧化鐵黃、氧化鉻綠、炭黑等。
模具選用玻璃模板,邊框用木條,硬塑料板條加工成固定式或可拆式。脫模劑用聚乙烯醇/水/酒精混合液,或用蠟塗刷。
基本配方:UP樹脂100 引發劑4 促進劑1-2 填料30
『叄』 異丙苯氧化制丙酮和苯酚氧化工段初步設計
丙酮的生產方法主要有異丙醇法、異丙苯法 、發酵法、乙炔水合法 和丙烯直接氧化法。世界上丙酮的工業生產以異丙苯法為主。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丙酮是制備苯酚的副產品,是異丙苯氧化後的產物之一。 工業上研究過的合成丙酮的方法有: 1、從乙酸得到乙酸鈣,然後加熱至160攝氏度分解生成丙酮和碳酸鈣;2、乙炔在氧化鋅催化劑上與水蒸氣反應生成丙酮;3、乙醇蒸氣在鉻酸鋅催化劑存在下,高溫反應生成丙酮;4、液化天然氣或石腦油氧化制丙酮(氧化產物還包括甲醛,乙酸,丁醇等);5、異丙醇氧化或脫氫制丙酮;6、異丙醇過氧化氫法制丙酮;7、異丙醇與丙烯醛合成丙酮;8、異丙苯法制丙酮,聯產苯酚以丙烯和苯為原料,經烴化製得異丙苯,再以空氣氧化得到氫過氧化異丙苯,然後以硫酸或樹脂分解,同時得到丙酮和苯酚;9、丙烯直接氧化法制丙酮,工藝路線與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法相似; 10、對甲基異丙基苯過氧化氫法生產對甲酚,副產丙酮;11、二異丙苯法生產氫醌,副產丙酮。 但工業上實際採用的方法並不很多。目前我國用糧食發酵的生產丙酮仍占較大比重。在合成法中異丙苯法是主要的。由含澱粉的農副產品發酵製得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三者的比例為丙酮:丁醇:乙醇=32:56:12至25:70:3(重量比)。每生產1t丙酮,約耗用11t澱粉或60-66t廢糖蜜。異丙苯法是丙酮生產路線中最經濟的方法,同時得到苯酚。兩者之比是,苯酚:丙酮=1:0.6(重量)。以苯酚計,10萬t級裝置每噸苯酚消耗丙烯(90%)590kg。
『肆』 間苯二酚的詳細生成工藝
根據所用原料的不同,目前已經工業化的間苯二酚的合成方法主要為:苯磺化鹼熔法、間二異丙苯氧化法和間苯二胺法。間苯二蔚的合成方法見下表 苯磺化鹼熔法間二異丙苯氧化法間苯二胺法 原理苯與25%發煙硫酸在70-80℃先進行一次磺化,再與65%發煙硫酸在130-160℃下進行二次磺化,生成間苯二碘酸,然後用鹼中和製得間苯二磺酸鈉鹽;將上述產物加到熔融的無水氫氧化鈉中進行鹼熔,於320-360t保溫反應。將反應產物用水稀釋,過濾,酸化至pH=4-5,最後用乙醚、異丙醚或正丁醇萃取,蒸餾製得間苯二酚。間二異丙苯在80-90℃下、pH為8-10,空氣中加壓0.54加Pa氧化36h,再將氧化液置於H2O2和H2SO4的混合液中,於80℃下預處理約20min。分層後,有機相水洗,再用丙酮稀釋後催化水解35min,提純即得間苯二酚。工業上通過生產異丙苯的副產物得到間二異丙苯。由間二硝基苯氫化製得間苯二胺,再由間苯二胺水解即可得到間苯二酚。 優點工藝條件簡單,技術成熟。此工藝污染小、成本低、流程短、工業生產總收率可達70%。以上(以苯計),同時副產丙酮;據報道最高收率可達90%左右。 缺點二次磺化需要使用大量發煙硫酸,嚴重腐蝕設備;而且反應副產物Na2SO4難以處理;中間產物苯二磺酸鈉鹽為固體狀顆粒、間苯二酚鈉鹽為高粘度固形物,為增加流動性要加入過量燒鹼。該工藝三廢的產生量大,環境污染嚴重。技術含量高,並不如專利和一些資料介紹的那樣簡單易行,國內多家科研單位,資料表明,氧化法生產間苯二酚在氧化、萃取分離以及工程放大等方面均有相當難度,國內很難取得突破。該法的原料間二硝基苯是苯在混酸中硝化而成的,環境污染較大,甚至比磺化法更為嚴重,反應流程較長,因此很難工業化生產。現狀該法是生產間苯二酚的傳統方法該工藝是國外(主要是日本)生產間苯二酚的主要方法,也是今後間苯二酚生產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我國目前還沒有工業化裝置。 國外文獻還報道多種其他間苯二酚合成工藝路線,主要有:(1)以苯為原料,經硝化得到間二硝基苯,然後還原生成間苯二胺,再經氧化得到間苯二酚;(2)由丙酮和丙烯酸縮合,生成δ-酮酸,再與醇反應,得到酮酯,然後在鈀/釷催化劑存在下成環,脫氫得到間苯二酚;(3)苯酚選擇性氫化生成環己酮,選擇性氧化脫氫生成α、β-不飽和酮,水合後得3-羥基環己酮,以碳為載體,碘、鈀為催化劑,經過脫氫即得間苯二酚;(4)部分國內企業採用間氨基酚氧化制備間苯二酚。盡管文獻報道很多,但是由於種種因素均未實現工業化。 1.2苯磺化鹼熔法的改進 針對苯磺化鹼熔法的問題,各公司和研究單位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在降低鹼耗、酸耗和減少三廢產生量、提高收率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1)SO3磺化技術 國外開發出以SO3代替發煙硫酸做為磺化劑,近年來國內也開發成功並已經工業化應用。用SO3作為磺化劑,不僅降低了成本,也減少了環境污染。 (2)間苯二酚和對甲酚的聯產工藝 二次磺化製得苯二磺酸後,再加入汽化的甲苯進行三次磺化,可以除去磺化時生成的硫酸,這樣不僅減少了中和、鹼熔時鹼的消耗量,同時大大減少了副產物Na2SO4的生成量,降低了污染。鹼熔時,甲苯磺酸鈉的存在降低了反應液的粘度,使操作更易進行。這樣一套裝置可以同時生產間苯二酚和對甲酚。 (3)間苯二酚和苯酚的聯產工藝 該工藝是由日本宇部興產公司和三井東壓公司首先提出的,採用的是先液相磺化再氣相磺化的方法。磺化液循環使用,無需中和,這樣既降低了NaOH的使用量,又簡化了操作。同時,磺化副產物在鹼熔時可生成苯酚鈉鹽、間羧基苯磺酸鈉鹽和間苯二酚二鈉鹽,這使副產物得到更多的回收。鹼熔物酸化生成的間苯二酚被同時生成的苯酚所萃取,與水分離後直接進行蒸餾,簡化了原來的多次萃取操作。 (4)鹼熔釜改進 英德斯佩克化學公司由於採用了帶有強力攪拌器的捏合鹼熔釜,可大大降低鹼的消耗,從而也降低了酸的消耗,減少了副產物。
『伍』 化工POCH是什麼裝置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煙台化工產業園萬華煙台工業園建設40萬噸/年環氧丙烷(POCHP)項目。
本項目建成後,萬華化學集團將同時擁有 PO/MTBE、PO/SM 和 POCHP 三種工業化生產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填補國內空白,使萬華成為全球第三家掌握該技術的企業,極大地的提升了萬華在 PO 行業的競爭力;同時也使該技術與國外技術同步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近日,萬華化學集團官網公示了年產40萬噸環氧丙烷(POCHP)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該項目環氧丙烷生產採用萬華自主開發的POCHP工藝,以異丙苯、丙烯、氫氣為原料,在催化劑作用下經一系列的反應、精餾分離生產環氧丙烷產品和回收異丙苯。萬華化學集團通過擴大環氧丙烷的產能,將進一步支持其聚醚產業,並做強做大聚氨酯產業鏈。
『陸』 間苯二酚怎麼做的啊>
間苯二酚
化學名:1.3-二羥基苯
分子式:C6H6O2
結構式:
主要指標:
外 觀 白色至淺黃色片狀
含 量 99.5%
熔 點 109~111°C
沸 點 280~281°C
比 重 1.272/15°C
易溶於水及醇、醚等有機溶劑, 遇光變為暗紅色。
特性及用途:
用於橡膠製品輔料、粘接劑、紫外線吸收劑、染料、醫葯、炸葯等。
間苯二酚工業化合成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苯磺化鹼熔法,是傳統的間苯二酚生產方法.工藝條件簡單,投資少,技術成熟,但使用了大量強酸強鹼,設備腐蝕嚴重,三廢污染嚴重,收率較低。二是間二異丙苯氧化法。本法工藝先進,污染小.收率較高,但技術性強,投資較大,對設備有一定要求,在環保日益嚴格的今天。間二異丙苯氧化法是間苯二酚合成工藝的發展方向。
實驗室制備多用以下方法:
1、組分比(份)
間苯二磺酸鈉 125 苛性鈉(純度98%) 250
2、制備方法
取苛性鈉加水(10份)共熱於鑄鐵鍋中,鍋中設有攪拌器,待全熔後(270℃)開始攪拌,並徐加間苯二磺酸鈉,約半小時,須防泡沫溢出。反應約8~9小時,移盛於小鐵盤,冷卻後則為固體。
將固體粉碎投入於500份水中,加鹽酸使呈酸性。當二氧化硫放出後,移於浸漬器,用戊醇浸漬4次,每次用100份,混合其浸出液,共盛於分液器中,靜置1小時,分去水溶液,戊醇的間苯二酚溶液,用水蒸氣加熱至100℃,再通水蒸氣以除去溶劑,移溶液於搪瓷乾燥鍋內,蒸出水分,放於銅鍋加熱,先蒸餾去水及酚,次用真空蒸餾至溫度達190℃時,將壓力改為16.9kPa,即可得間苯二酚20~23份。
3、間苯二酚的鑒別
本品水溶液為無色,遇醋酸鉛無沉澱,表明無鄰苯二酚。將其濃水溶液溫熱,應無酚的嗅味,表明無酚。與三氯化鐵溫熱無醌的嗅味則表明無對苯二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