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實驗裝置用電的知識測定物質

實驗裝置用電的知識測定物質

發布時間:2022-12-16 02:15:50

㈠ 測定某個家用電器的電功率的實驗原理是什麼實驗器材有哪些應該注意的問題是什麼

實驗原理:P=W/t
實驗器材:電能表,秒錶
實驗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用電能表測家電功率時,除被測電器外其他的用電器必須關掉.如果家電的功率不是很大,測量時,電能表示數變化會很小,要讀出變化的值,需較長時間.因此,最好看清電能表轉盤轉數,通過電器工作時,一定時間內轉過的圈數來計算電器消耗的電能,再利用電能和時間做計算.
(2)如果是在其他電器必須工作時測量,可以通過這些電器的說明書查出它們的電功率,算出測量時間內這些電器消耗的電能,從電能表指示的數值中減掉,差就是被測電器在測量時間內消耗的電能.
(3)測出被測電器功率後,與電器標明的額定功率比較,如有誤差,分析其原因.

㈡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關於用電量熱器測液體比熱容的。

熱敏電阻是根據半導體材料的電導率與溫度有很強的依賴關系而製成的一種器件,其電阻溫度系數一般為(-0.003~+0.6)℃-1。因此,熱敏電阻一般可以分為:
Ⅰ、負電阻溫度系數(簡稱NTC)的熱敏電阻元件
常由一些過渡金屬氧化物(主要用銅、鎳、鈷、鎘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燒結條件下形成的半導體金屬氧化物作為基本材料製成的,近年還有單晶半導體等材料製成。國產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導體熱敏電阻。由於組成這類熱敏電阻的上述過渡金屬氧化物在室溫范圍內基本已全部電離,即載流子濃度基本上與溫度無關,因此這類熱敏電阻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主要考慮遷移率與溫度的關系,隨著溫度的升高,遷移率增加,電阻率下降。大多應用於測溫控溫技術,還可以製成流量計、功率計等。
Ⅱ、正電阻溫度系數(簡稱PTC)的熱敏電阻元件
常用鈦酸鋇材料添加微量的鈦、鋇等或稀土元素採用陶瓷工藝,高溫燒制而成。這類熱敏電阻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主要依賴於載流子濃度,而遷移率隨溫度的變化相對可以忽略。載流子數目隨溫度的升高呈指數增加,載流子數目越多,電阻率越小。應用廣泛,除測溫、控溫,在電子線路中作溫度補償外,還製成各類加熱器,如電吹風等。

2、實驗裝置及原理

【實驗裝置】
FQJ—Ⅱ型教學用非平衡直流電橋,FQJ非平衡電橋加熱實驗裝置(加熱爐內置MF51型半導體熱敏電阻(2.7kΩ)以及控溫用的溫度感測器),連接線若干。
【實驗原理】
根據半導體理論,一般半導體材料的電阻率 和絕對溫度 之間的關系為
(1—1)
式中a與b對於同一種半導體材料為常量,其數值與材料的物理性質有關。因而熱敏電阻的電阻值 可以根據電阻定律寫為
(1—2)
式中 為兩電極間距離, 為熱敏電阻的橫截面, 。
對某一特定電阻而言, 與b均為常數,用實驗方法可以測定。為了便於數據處理,將上式兩邊取對數,則有
(1—3)
上式表明 與 呈線性關系,在實驗中只要測得各個溫度 以及對應的電阻 的值,
以 為橫坐標, 為縱坐標作圖,則得到的圖線應為直線,可用圖解法、計演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參數 a、b的值。
熱敏電阻的電阻溫度系數 下式給出
(1—4)
從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溫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溫時的電阻溫度系數。
熱敏電阻 在不同溫度時的電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電橋測得。非平衡直流電橋原理圖如右圖所示,B、D之間為一負載電阻 ,只要測出 ,就可以得到 值。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當負載電阻 → ,即電橋輸出處於開
路狀態時, =0,僅有電壓輸出,用 表示,當 時,電橋輸出 =0,即電橋處於平衡狀態。為了測量的准確性,在測量之前,電橋必須預調平衡,這樣可使輸出電壓只與某一臂的電阻變化有關。
若R1、R2、R3固定,R4為待測電阻,R4 = RX,則當R4→R4+△R時,因電橋不平衡而產生的電壓輸出為:
(1—5)
在測量MF51型熱敏電阻時,非平衡直流電橋所採用的是立式電橋 , ,且 ,則
(1—6)
式中R和 均為預調平衡後的電阻值,測得電壓輸出後,通過式(1—6)運算可得△R,從而求的 =R4+△R。

3、熱敏電阻的電阻溫度特性研究

根據表一中MF51型半導體熱敏電阻(2.7kΩ)之電阻~溫度特性研究橋式電路,並設計各臂電阻R和 的值,以確保電壓輸出不會溢出(本實驗 =1000.0Ω, =4323.0Ω)。
根據橋式,預調平衡,將「功能轉換」開關旋至「電壓「位置,按下G、B開關,打開實驗加熱裝置升溫,每隔2℃測1個值,並將測量數據列表(表二)。

表一 MF51型半導體熱敏電阻(2.7kΩ)之電阻~溫度特性
溫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電阻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表二 非平衡電橋電壓輸出形式(立式)測量MF51型熱敏電阻的數據
i 1 2 3 4 5 6 7 8 9 10
溫度t℃ 10.4 12.4 14.4 16.4 18.4 20.4 22.4 24.4 26.4 28.4
熱力學T K 283.4 285.4 287.4 289.4 291.4 293.4 295.4 297.4 299.4 301.4
0.0 -12.5 -27.0 -42.5 -58.4 -74.8 -91.6 -107.8 -126.4 -144.4
0.0 -259.2 -529.9 -789 -1027.2 -124.8 -1451.9 -1630.1 -1815.4 -1977.9
4323.0 4063.8 3793.1 3534.0 3295.8 3074.9 2871.1 2692.9 2507.6 2345.1

根據表二所得的數據作出 ~ 圖,如右圖所示。運用最小二乘法計算所得的線性方程為 ,即MF51型半導體熱敏電阻(2.7kΩ)的電阻~溫度特性的數學表達式為 。

4、實驗結果誤差

通過實驗所得的MF51型半導體熱敏電阻的電阻—溫度特性的數學表達式為 。根據所得表達式計算出熱敏電阻的電阻~溫度特性的測量值,與表一所給出的參考值有較好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
表三 實驗結果比較
溫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參考值RT 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測量值RT Ω 2720 2238 1900 1587 1408 1232 1074 939 823
相對誤差 % 0.74 0.58 1.60 0.89 4.99 6.20 7.40 8.18 10.00

從上述結果來看,基本在實驗誤差范圍之內。但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隨著溫度的升高,電阻值變小,但是相對誤差卻在變大,這主要是由內熱效應而引起的。

5、內熱效應的影響

在實驗過程中,由於利用非平衡電橋測量熱敏電阻時總有一定的工作電流通過,熱敏電阻的電阻值大,體積小,熱容量小,因此焦耳熱將迅速使熱敏電阻產生穩定的高於外界溫度的附加內熱溫升,這就是所謂的內熱效應。在准確測量熱敏電阻的溫度特性時,必須考慮內熱效應的影響。本實驗不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6、實驗小結

通過實驗,我們很明顯的可以發現熱敏電阻的阻值對溫度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隨著溫度上升,其電阻值呈指數關系下降。因而可以利用電阻—溫度特性製成各類感測器,可使微小的溫度變化轉變為電阻的變化形成大的信號輸出,特別適於高精度測量。又由於元件的體積小,形狀和封裝材料選擇性廣,特別適於高溫、高濕、振動及熱沖擊等環境下作溫濕度感測器,可應用與各種生產作業,開發潛力非常大。

㈢ 電的知識調查資料

電:物理學名詞 [electricity]。 電(在新拉丁語里寫為 「ēlectricus」,就是「類似琥珀」的意思)是個一般術語,包括了許多種由於電荷的存在或移動而產生的現象。這其中有許多很容易觀察到的現象,像閃電、靜電等等,還有一些比較生疏的概念,像電磁場、電磁感應等等。 電是能的一種形式,包括負電和正電兩類,它們分別由電子和質子組成,或由電子和正電子組成,通常以靜電單位(如靜電庫侖)或電磁單位(如庫侖)度量,從摩擦生電物體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觀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現象中(如閃電或北極光)也能觀察到它,通常以電流的形式得到利用。 電是一種非自然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的產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生物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或電荷有兩種:我們把一種叫做交流電、另一種叫直流電。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帶電物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規定: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 國際單位制中電荷的單位是庫侖。1庫侖=1安培·秒 若導線中載有1安培的穩恆電流,則在1秒內通過導線橫截面積的電量為1庫侖。 庫侖不是國際標准單位,而是國際標准導出單位。1庫侖=1安培·秒。一個電子所帶負電荷量e=1.6021892×10^-19庫侖,也就是說1庫侖相當於6.24146×10^18個電子所帶的電荷總量。
(一)電荷的電場 失去電子或得到電子的物體就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帶有電荷的物體稱為帶電體。在電荷的周圍存在著電場,引進電場中的電荷將受到電場力的作用。該電荷稱為試探電荷!發出電場的電荷稱為場源電荷! 電場強度和電位是表示靜電場中各點性質的兩個基本物理量。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即是單位正電荷在該點所受到的作用力。電場強度的單位是牛頓/庫倫(N/C>o)電場中某點的電位是指在電場中將單位正電荷從該點移至電位參考點的電場力所作的功。電位的常用單位是伏特(V)或毫伏(mV ),即1V=1000mVe電場中某兩點之間的電位差稱為這兩點之間的電壓或電壓降。電壓的單位與電位的單位相同。電場強度由電場本身決定!一種物體的原子得到電子後會帶上負電,失去電子後會帶上正電。電性相反的電荷會互相吸引,電性相同的電荷會互相排斥。不帶電荷的物體是一種電中性物體。 (二)電流與電路 在電源的非靜電力作用下,同種帶電微粒會發生定向移動,正電荷向電源負極移動、負電荷向電源正極移動。帶電微粒的定向移動就是電流,一般規定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正方向。電流方向不隨時間變化的電流叫直流電,電流方向隨時間變化的電流叫交流電。區分直流和交流,僅僅是其方向而已,與其它的量無關。電流雖然有方向,但是是一個標量。 電流的大小稱為電流強度,電流強度簡稱為電流,等於每秒通過電路的電荷量。電流的常用單位是安培(A)或毫安倍(mA),即1000mA=1A。 電流所流經的路徑即電路。在閉合電路中,實現電能的傳遞和轉換。電路由電源、連接導線、開關電器、負載及其它輔助設備組成。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設備,電源的功能是把非電能轉換為電能,如電池把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發電機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核能將質量轉化為能量等。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等是最常用的電源。負載是電路中消耗電能的設備,負載的功能是把電能轉變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電爐把電能轉變為熱能,電動機把電能轉變為機械能等。照明器具、家用電器、機床等是最常見的負載。開關電器是負載的控制設備,如刀開關、斷路器、電磁開關、減壓起動器等都屬於開關電器。輔助設備包括各種繼電器、熔斷器以及測量儀表等。輔助設備用於實現對電路的控制、分配、保護及測量。連接導線把電源、負載和其它設備連接成一個閉合迴路,連接導線的作用是傳輸電能或傳送電訊號。
古代發現

在中國,古人認為電的現象是陰氣與陽氣相激而生成的,《說文解字》有「電,陰陽激耀也,從雨從申」。《字匯》有「雷從回,電從申。陰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為電」。在古籍論衡(Lun Heng,約公元一世紀,即東漢時期)一書中曾有關於靜電的記載,當琥珀或玳瑁經摩擦後,便能吸引輕小物體,也記述了以絲綢摩擦起電的現象,但古代中國對於電並沒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臘的哲學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會吸引絨毛或木屑,這種現象稱為靜電(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電(Electricity)在古希臘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臘文的靜電為(elektron) ,產生靜電有幾種現象: ①接觸分離電:不同物質有不同的化學勢能,接觸產生靜電。②摩擦帶電③剝離帶電:物質原有的電荷平衡被打破,兩邊帶上相反的電荷,同種物質的剝離和不同物質間的剝離者會產生靜電④斷裂帶電:原有的能量平衡被打破導致兩面相反電荷⑤傳導帶電導體的靜電通過接地或電位連接即可消除⑥感應帶電:帶電體產生電場,電場中的導體因電荷轉移而帶電。 近代探索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個風箏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 從物質到電場 在十八世紀電的量性方面開始發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與1785年庫侖(C.A.Coulomb 1736-1806)發現了靜態電荷間的作用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定律,奠定了靜電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義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銅片和錫片浸於食鹽水中,並接上導線,製成了第一個電池,他提供首次的連續性的電源,堪稱現代電池的元祖。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場效應的變化,展示感應電流的產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電力線的概念。這是首次強調從電荷轉移到電場的概念。 電場與磁場 1865年、蘇格蘭的馬克斯威爾(J. C. Maxwell)提出電磁場理論的數學式,這理論提供了位移電流的觀念,磁場的變化能產生電場,而電場的變化能產生磁場。馬克斯威爾預測了電磁波輻射的傳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國赫茲(H.Hertz)展示出這樣的電磁波。結果馬克斯威爾將電學與磁學統合成一種理論,同時亦證明光是電磁波的一種。 馬克斯威爾電磁理論的發展也針對微觀方面的現象做出解釋,並指出電荷的分裂性而非連續性的存在,1895年洛倫茲(H.A.Lorentz)假設這些分裂性的電荷是電子(electron),而電子的作用就依馬克斯威爾電磁方程式的電磁場來決定。1897年英國湯姆生(J.J.Thomson)證實這些電子的電性是帶負電性。而1898年由偉恩(W.Wien)在觀察陽極射線的偏轉中發現帶正電粒子的存在。 從粒子到量子 而人類一直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粒子與波來描述「電」的世界。到了19世紀,量子學說的出現,使得原本構築的粒子世界又重新受到考驗。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所提出的「測不準原理」認為一個粒子的移動速度和位置不能被同時測得;電子不再是可數的顆粒;也不是繞著固定的軌道運行。 一九二三年,蒙娜麗莎(Louis de Broglie)提出當微小粒子運動時,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稱為「質—波二重性」,而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用數學的方法,以函數來描述電子的行為,並且用波動力學模型得到電子在空間存在的機率分布,根據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我們無法准確地測到它的位置,但可以測得在原子核外每一點電子出現的機率。在波耳的氫原子模型中,原子在基態時的電子運動半徑,就是在波動力學模型里,電子最大出現機率的位置。 隨著科學的演進,人類逐漸理解「電」的物理量所能取得的數值是不連續的,它們所反映的規律是屬於統計性的。 電對人類生活的重大影響 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

㈣ 哪有詳細的高中物理電學實驗部分的材料

高中物理電學實驗復習
主要內容:
1、用描跡法畫出電場中平面上的等勢線
2、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3、測定金屬的電阻率
4、把電流表改裝為電壓表
5、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6、用多用電表探索黑箱內的電學元件
7、練習使用示波器
8、感測器的簡單應用
1、用描跡法畫出電場中平面上的等勢線
[實驗目的]
利用電場中電勢差及等勢面的知識,練慣用描跡法畫出電場中一個平面上的等勢線。
[實驗原理]
用導電紙上形成的穩恆電流場來模擬靜電場,當兩探針與導電紙上電勢相等的兩點接觸時,與探針相連的靈敏電流計中通過的電流為零,指針不偏轉,當兩探針與導電紙上電勢不相等的兩點接觸時,與探針相連的靈敏電流計中通過的電流就不為零,從而可以利用靈敏電流計找出導電紙上的等勢點,並依據等勢點描繪出等勢線。
[實驗器材]
學生電源或電池組(電壓約為6V),靈敏電流計,開關,導電紙,復寫紙,白紙,圓柱形金屬電極兩個,探針兩支,導線若干,木板一塊,圖釘,刻度尺等。
[實驗步驟]
1.在平整的木板上,由下而上依次鋪放白紙、復寫紙、導電紙各一張,導電紙有導電物質的一面要向上,用圖釘把白紙、復寫紙和導電紙一起固定在木板上。
2.在導電紙上平放兩個跟它接觸良好的圓柱形電極,兩個電極之間的距離約為10cm,將兩個電極分別與電壓約為6V的直流電源的正負極相接,作為「正電荷」和「負電荷」,再把兩根探針分別接到靈敏電流計的「+」、「-」接線柱上(如圖所示)。
3.在導電紙上畫出兩個電極的連線,在連線上取間距大致相等的五個點作基準點,並用探針把它們的位置復印在白紙上。
4.接通電源,將一探針跟某一基準點接觸,然後在這一基準點的一側距此基準點約1cm處再選一點,在此點將另一探針跟導電紙接觸,這時一般會看到靈敏電流計的指針發生偏轉,左右移動探針位置,可以找到一點使電流計的指針不發生偏轉,用探針把這一點位置復印在白紙上。
5.按步驟(4)的方法,在這個基準點的兩側逐步由近及遠地各探測出五個等勢點,相鄰兩個等勢點之間的距離約為1cm。
6.用同樣的方法,探測出另外四個基準點的等勢點。
7.斷開電源,取出白紙,根據五個基準點的等勢點,畫出五條平滑的曲線,這就是五條等勢線。
[注意事項]
1.電極與導電紙接觸要良好,且與導電紙的相對位置不能改變。
2.尋找等勢點時,應從基準點附近由近及遠地逐漸推移,不可冒然進行大跨度的移動,以免電勢差過大,發生電流計過載現象。
3.導電紙上所塗導電物質相當薄,故在尋找等勢點時,不能用探針在導電紙上反復劃動,而應採用點接觸法。
4.探測等勢點不要太靠近導電紙的邊緣,因為實驗是用電流場模擬靜電場,導電紙邊緣的電流方向與邊界平行,並不與等量異種電荷電場的電場線相似。
2、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來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並分析曲線的變化規律.
[實驗原理]
金屬物質的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從而使得一段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發生相應變化.對一隻燈泡來說,不正常發光和正常發光時燈絲的電阻值可以相差幾倍到十幾倍,它的伏安特性曲線(I-U圖線)並不是一條直線.即燈絲的電阻是非線性的,本實驗通過描繪伏安特性曲線的方法來研究鎢絲燈泡在某一電壓變化范圍內阻值的變化,從而了解它的導電特性.
實驗電路圖:如圖所示,用採用滑線變阻器的分壓式接法。
[實驗器材]
小燈泡,4V-6V學生電源,滑動變阻器,伏特表,安培表,開關,導線若干.

圖87-1

[實驗步驟]
(l)按上圖連接好電路,把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臂P調節到靠近A端處.
(2)閉合電鍵S,把滑動臂P調節到某個合適的位置,然後讀出此時伏特表的示數U1和安培表的示數I1,並把它們記錄到下面表格中.

(3)把滑動片P從近A端逐漸往B端調節,重復步驟(2),讀出並記錄下12組左右不同的電壓值和電流值.
(4)斷開電鍵S,拆除電路.
(5)以I為縱軸,U為橫軸畫出直角坐標系,選取適當的標度,在坐標平面內依次描出12組數據所表示的點,然後用平滑曲線連接這些點,此曲線就是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
[注意事項]
1.本實驗中,因被測小燈泡燈絲電阻較小,因此實驗電路必須採用電流表外接法.
2.因本實驗要作I-U圖線,要求測出一組包括零在內的電壓、電流值,因此變阻器要採用分壓接法.
3.電鍵閉合前變阻器滑片移到圖中所示的A端.
4.電鍵閉合後,調節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燈泡的電壓逐漸增大,可在伏特表讀數每增加一個定值(如0.5V)時,讀取一次電流值,並將數據(要求兩位有效數字)記錄在表中.調節滑片時應注意伏特表的示數不要超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
5.在坐標紙上建立一個直角坐標系,縱軸表示電流,橫軸表示電壓,兩坐標軸選取的標度要合理,使得根據測量數據畫出的圖線盡量占滿坐標紙;要用平滑曲線將各數據點連接起來.
3、測定金屬的電阻率
[實驗目的]
用伏安法間接測定某種金屬導體的電阻率;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
[實驗原理]
根據電阻定律公式R= ,只要測量出金屬導線的長度 和它的直徑d,計算出導線的橫截面積S,並用伏安法測出金屬導線的電阻R,即可計算出金屬導線的電阻率。
[實驗器材]
被測金屬導線,直流電源(4V),電流表(0-0.6A),電壓表(0-3V),滑動變阻器(50Ω),電鍵,導線若干,螺旋測微器,米尺等。
[實驗步驟]
1.用螺旋測微器在被測金屬導線上的三個不同位置各測一次直徑,求出其平均值d,計算出導線的橫截面積S。
2.按如圖所示的原理電路圖連接好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電路。
3.用毫米刻度尺測量接入電路中的被測金屬導線的有效長度,反復測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 。
4.把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片調節到使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值最大的位置,電路經檢查確認無誤後,閉合電鍵S。改變滑動變阻器滑動片的位置,讀出幾組相應的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I和U的值,斷開電鍵S,求出導線電阻R的平均值。
5.將測得的R、 、d值,代入電阻率計算公式 中,計算出金屬導線的電阻率。
6.拆去實驗線路,整理好實驗器材。
[注意事項]
1.測量被測金屬導線的有效長度,是指測量待測導線接入電路的兩個端點之間的長度,亦即電壓表兩接入點間的部分待測導線長度,測量時應將導線拉直。
2.本實驗中被測金屬導線的電阻值較小,因此實驗電路必須採用電流表外接法。
3.實驗連線時,應先從電源的正極出發,依次將電源、電鍵、電流表、待測金屬導線、滑動變阻器連成主幹線路(閉合電路),然後再把電壓表並聯在待測金屬導線的兩端。
4.閉合電鍵S之前,一定要使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片處在有效電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測電阻時,通過待測導線的電流強度I的值不宜過大(電流表用0~0.6A量程),通電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金屬導線的溫度明顯升高,造成其電阻率在實驗過程中變化。

【目的和要求】
學會用分流法測定電流表的內阻,進一步理解並聯分流的原理;練習把電流表改裝成電壓表,加深對串聯分壓作用的理解;掌握確定改裝電壓表的百分誤差的方法。
【儀器和器材】
電流表(J0409型或J0409-1型),直流電壓表(J0408型或J0408-1型),滑動變阻器(J2354-1型),轉柄電位器(22千歐)。簡式電阻箱(J2262型),干電池2-3個,單刀開關2個(J2352型),導線若干。
【實驗方法】
1.電流表內電阻的測量
(1)按圖4.8-1接好電路。R0為電位器(22千歐),R′為電阻箱(0—9999歐),G為電流表,選用G0擋(Rg=80—125歐,Ig=300微安),電源為2—3節干電池。
將R0的阻值調至最大,斷開S2,試觸S1,如果電路中電流超過電流表的滿偏電流,則應串聯一個定值電阻;如電路中電流未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則可以開始實驗。
(2)調節電位器R0的阻值,使電流表指針逐漸指到滿刻度。
(3)將電阻箱R′的阻值調到最小,閉合S2,這時電流表G的示數很小。調節(增大)電阻箱R′的阻值,使電流表的指針正好指到滿刻度的一半。
(4)記下電阻箱R′的阻值,它就是電流表內電阻Rg的阻值。
2.把電流表改裝為電壓表
(1)根據上面實驗結果計算出電流表的滿偏電壓Ug=IgRg,為了將它的量程擴大到U(一般U可取2伏),則它的量程擴大的倍數為n=U/Ug,故應串聯的分壓電阻為R=(n-1)Rg。
(2)將電流表與電阻箱串聯,使電阻箱阻值為R=(n-1)Rg,即組成量程為U的電壓表。
(3)弄清改裝後表盤的讀數。首先明確表盤上每格表示多少伏。電流表的原量程為300微安,最大量程處標的是「30」,表盤上「0—30」之間是15格,改裝成2伏的電壓表後,每一格應表示2/15伏,如果指針指在110微安刻度上,實際電壓是2×(110/300)=0.73伏,如果指針偏轉3格,實際電壓是(2/15)×3=0.40伏。
一般來說可以按公式U′=(I/Ig)U來計算,式中Ig為電流表滿偏電流值,I為表盤電流的刻度值,U為改裝表的最大量程,U′為改裝表對應的刻度。
3.改裝電壓表的校準
(1)按圖 4.8-3接好校準電路。滑動變阻器R1採用分壓接法,開始時它的滑片置於分壓最小的位置。電源用2節干電池。虛線框內為改裝後的電壓表,V為標准電壓表。
(2)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依次使標准電壓表的讀數為0.5伏、1.0伏、1.5伏、2.0伏,在下表中記下改裝電壓表的相應的讀數。
實驗次數 標准表讀數(伏) 改裝表讀數(伏)
1 0.5
2 1.0
3 1.5
4 2.0

(3)按下式計算改裝電壓表的百分誤差:

式中U0為改裝表的最大量程,U為標准表的相應的讀數值。

3、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實驗目的]
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實驗原理]
如圖1所示,改變R的阻值,從電壓表和電流表中讀出幾組I、U值,利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求出幾組 、r值,最後分別算出它們的平均值。
此外,還可以用作圖法來處理數據。即在坐標紙上以I為橫坐標,U為縱坐標,用測出的幾組I、U值畫出U-I圖象(如圖2)所得直線跟縱軸的交點即為電動勢值,圖線斜率的絕對值即為內電阻r的值。

[實驗器材]
待測電池,電壓表(0-3V),電流表(0-0.6A),滑動變阻器(10Ω),電鍵,導線。

[實驗步驟]
1.電流表用0.6A量程,電壓表用3V量程,按電路圖連接好電路。
2.把變阻器的滑動片移到一端使阻值最大。
3.閉合電鍵,調節變阻器,使電流表有明顯示數,記錄一組數據(I1、U1),用同樣方法測量幾組I、U的值。
4.打開電鍵,整理好器材。
5.處理數據,用公式法和作圖法兩種方法求出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值。

[注意事項]
1.為了使電池的路端電壓變化明顯,電池的內阻宜大些,可選用已使用過一段時間的1號干電池。
2.干電池在大電流放電時,電動勢 會明顯下降,內阻r會明顯增大,故長時間放電不宜超過0.3A,短時間放電不宜超過0.5A。因此,實驗中不要將I調得過大,讀電表要快,每次讀完立即斷電。
3.要測出不少於6組I、U數據,且變化范圍要大些,用方程組求解時,要將測出的I、U數據中,第1和第4為一組,第2和第5為一組,第3和第6為一組,分別解出 、r值再平均。
4.在畫U-I圖線時,要使較多的點落在這條直線上或使各點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個別偏離直線太遠的點可捨去不予考慮。這樣,就可使偶然誤差得到部分的抵消,從而提高精確度。
5.干電池內阻較小時路端電壓U的變化也較小,即不會比電動勢小很多,這時,在畫U-I圖線時,縱軸的刻度可以不從零開始,而是根據測得的數據從某一恰當值開始(橫坐標I必須從零開始)。但這時圖線和橫軸的交點不再是短路電流。不過直線斜率的絕對值照樣還是電源的內阻。
4、練習使用多用電表(萬用表)測電阻
[實驗目的]
練習使用多用電表測電阻。
[實驗原理]
多用電表由表頭、選擇開關和測量線路三部分組成(如圖),表頭是一塊高靈敏度磁電式電流表,其滿偏電流約幾十到幾百 A,轉換開關和測量線路相配合,可測量交流電流和直流電流、交流電壓和直流電壓及電阻等。測量電阻部分即歐姆表是依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製成的,原理如圖所示,當紅、黑表筆短接並調節R使指針滿偏時有
Ig= = (1)
當電筆間接入待測電阻Rx時,有
Ix= (2)
聯立(1)、(2)式解得
= (3)
由(3)式知當Rx=R中時,Ix= Ig,指針指在表盤刻度中心,故稱R中為歐姆表的中值電阻,由(2)式或(3)式可知每一個Rx都有一個對應的電流值I,如果在刻度盤上直接標出與I對應的Rx的值,那麼當紅、黑表筆分別接觸待測電阻的兩端,就可以從表盤上直接讀出它的阻值。
由上面的(2)可知,電流和電阻的非線性關系,表盤上電流刻度是均勻的,其對應的電阻刻度是不均勻的,電阻的零刻度在電流滿刻度處。

[實驗器材]
多用電表,標明阻值為幾歐、幾十歐、幾百歐、幾千歐的定值電阻各一個,小螺絲刀。

[實驗步驟]
1.機械調零,用小螺絲刀旋動定位螺絲使指針指在左端電流零刻度處,並將紅、黑表筆分別接入「+」、「-」插孔。
2.選擋:選擇開關置於歐姆表「×1」擋。
3.短接調零:在表筆短接時調整歐姆擋的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在右端電阻零刻度處,若「歐姆零點」旋鈕右旋到底也不能調零,應更換表內電池。
4.測量讀數:將表筆搭接在待測電阻兩端,讀出指示的電阻值並與標定值比較,隨即斷開表筆。
5.換一個待測電阻,重復以上2、3、4過程,選擇開關所置位置由被測電阻值與中值電阻值共同決定,可置於「×1」或「×10」或「×100」或「×1k」擋。
6.多用電表用完後,將選擇開關置於「OFF」擋或交變電壓的最高擋,拔出表筆。

[注意事項]
1.多用電表在使用前,應先觀察指針是否指在電流表的零刻度,若有偏差,應進行機械調零。
2.測量時手不要接觸表筆的金屬部分。
3.合理選擇量程,使指針盡可能指在中間刻度附近(可參考指針偏轉在 ~5R中的范圍)。若指針偏角太大,應改換低擋位;若指針偏角太小,應改換高擋位。每次換擋後均要重新短接調零,讀數時應將指針示數乘以擋位倍率。
4.測量完畢後應拔出表筆,選擇開關置OFF擋或交流電壓最高擋,電表長期不用時應取出電池,以防電池漏電。

[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當信號電壓輸入示波器時,示波管的熒光屏上就反映出這個電壓隨時間變化的波形來。示波管主要由電子槍、豎直偏轉電極和水平偏轉電極組成。兩電極都不加偏轉電壓時,由電子槍產生的高速電子做直線運動,打在熒光屏中心,形成一個亮點。這時如果在水平偏轉電極上加上隨時間均勻變化的電壓,則電子因受偏轉電場的作用,打在熒光屏上的亮點便沿水平方向勻速移動。如果再在豎直偏轉電極上,加上一隨時間變化的信號電壓,則亮點在豎直方向上也要發生偏移,偏移的大小與所加信號電壓的大小成正比。這樣,亮點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水平方向勻速移動,一方面又正比於信號電壓在豎直方向上產生偏移。於是在熒光屏上便形成一波形曲線,此曲線反映出信號電壓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實驗器材
J2459型示波器1台;低壓電源1台;變阻器1隻;電鍵1隻;導線若干。
實驗步驟
1.熟悉J2459型示波器板上各旋鈕的作用。如圖7-1為J2459型示波器的面板,熒光屏右邊最上端的是輝度調節旋鈕,標以「 」符號,用來調節光點和圖像的亮度。順時針旋轉旋鈕時,亮度增加。
第二個是聚焦調節「⊙」和輔助聚焦「○」,這兩個旋鈕配合著使用,能使電子射線會聚,在熒光屏上產生一個小的亮斑,得到清晰的圖像。
再下面是電源開關和指示燈,用後蓋板上的電源插座接通電源後,把開關扳向「開」的位置,指示燈亮,經過一兩分鍾的預熱,示波器就可以使用了。
熒光屏下邊第一行左、右兩端的旋鈕是垂直位移「 」和水平位移「 」,分別用來調整圖像在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置。它們中間的兩個旋鈕是「Y增益」和「X增益」,分別用來調整圖像在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幅度,順時針旋轉時,幅度連續增大。
中間一行左邊的大旋鈕是「衰減」,它有1、10、100、1000四擋,最左邊的「1」擋不衰減,其餘各擋分別使輸入的電壓衰減為原來

最右邊的正弦符號 擋不是衰減,而是由示波器內部自行提供豎直方向的交流試驗信號電壓,可用來觀察正弦波形或檢查示波器是否正常工作。
中間一行右邊的大旋鈕是「掃描范圍」,也有四擋,可以改變加在水平方向的掃描電壓的頻率范圍,左邊第一擋是10~100Hz,向右旋轉每升高一擋,掃描頻率都增大10倍,最右邊的是「外X」擋,使用這一擋時,機內沒有加掃描電壓,水平方向的電壓可以從外部輸入。
中間的小旋鈕是「掃描微調」,用來調整水平方向的掃描頻率,順時針轉動時頻率連續增加。
底下一行中間的旋鈕「Y輸入」、「X輸入」和「地」分別是豎直方向、水平方向和公共接地的輸入接線柱。左邊的「DC、AC」是豎直方向輸入信號的直流、交流選擇開關。置於「DC」位置時,所加的信號電壓是直接輸入的;置於「AC」位置時,所加信號電壓是通過一個電容器輸入的,它可以讓交流信號通過而隔斷直流成分。右邊的「同步」也是一個選擇開關。置於「+」位置時,掃描由被測信號正半周起同步,置於「-」位置時,掃描由負半周起同步。這個開關主要在測量較窄的脈沖信號時起作用,對於正弦波、方波等,無論扳到「+」或「-」,都能很好地同步,對測量沒有影響。
2.練習使用示波器
①把輝度旋鈕反時針旋到底,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旋鈕轉到中間位置,衰減旋鈕置於最高擋,掃描旋鈕置於「外X」擋。
②接通電源,打開電源開關。經預熱後,熒光屏上出現亮點。調節輝度旋鈕,使亮度適中。
③調節聚焦和輔助聚焦旋鈕,觀察亮點的大小變化,直至亮點最圓、最小時為止。
④旋轉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旋鈕,觀察亮點的上下移動和左右移動。
⑤把掃描范圍旋鈕旋至最低檔,掃描微調旋鈕反時針旋到底,把X增益旋鈕順時針旋到1/3處,觀察亮點的水平方向的移動情況。
⑥順時針旋轉掃描微調旋鈕,觀察亮點的來回移動(隨著掃描頻率增大而加快,直至成為一條水平亮線)。旋轉X增益旋鈕,觀察亮線長度的變化。
⑦把掃描范圍旋鈕置於「外X」擋,交直流選擇開關扳到「DC」,並使亮點位於熒光屏中心。按圖7-2接好電路,輸入一直流電壓。
⑧移動變阻器的滑動片,改變輸入電壓的大小,觀察亮點的移動。
⑨將電池的正負極接線調換位置,重復步驟⑧。
⑩使Y增益旋鈕順時針旋到底,衰減旋鈕置於「1」擋。使變阻器的滑動片從最右端起向左滑動至某一位置,讀取亮點偏移的格數。此時亮點每偏移1格,表示輸入電壓改變50mV。計算此時輸入電壓的大小。如果衰減旋鈕置於其他擋時,應將所得數值乘以相應的倍數。
(11)實驗完畢後,把輝度旋鈕反時針旋到底,然後關機,切斷電源。

[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
[實驗步驟]
[注意事項]

(4)測電學量
名稱 備考要點
電流表

電壓表 1. 正確讀數 合理選擇量程,盡可能使指針偏在1/3—2/3的范圍
2. 表頭原理:θ=BSI/K,即θ∝I

3 量程的擴大:電流表——並聯分流電阻Rx=Rg/(n-1)
電壓表——串聯分壓(大)電阻Rx=(n-1)Rg
多用電表 1、 電路和原理圖
當選擇開關分別接到1,2,3,4時,即可測直流電流,直流電壓,交流電壓,電阻
2、 使用與讀數:
(1) 測電流和電壓時,必須使電流以紅筆進,從黑筆流出
(2) 測電阻時,待測電阻要與電源及其它電阻斷開,且不要用手接觸表筆,合理選擇量程,盡可能使指針在中央位置附近,否則應更換量程,每次更換量程時,都要重新調零後才能測量
(3) 三條主要刻線:
最上面是歐姆檔的刻度,零刻度在右側,且刻線不均勻
第二條是電壓和電流刻線,零刻線在左側,且刻線均勻
第三條是交流低壓刻線,零刻線在左側,且刻線均勻

測量直流電阻部分即歐姆檔是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設計的,原理如圖所示。當紅黑表筆短接並調節R使指針滿偏時有:
Ig=E/(r+rg+ R)=E/R中 (1)(R中= r+rg+ R)
當表筆接入待測電阻Rx時,
Ix=E/(R中+Rx) (2)
由(1)(2)兩式解得:
Ix/Ig=R中/(Rx+R中) (3)
由(3)式可知當Rx = R中時,Ix=Ig/ 2 ,指針指在表盤刻度中心,故稱R中為歐姆檔的中值電阻,並可知每一個Rx 都有一個對應的電流值Ix 如果在刻度盤上直接標出與Ix對應Rx的值,就可在表盤上讀出待測電阻的阻值

池的正極跟「一」插孔相連.

例題 (2003年廣東,11)圖為一正在測量中的多用電表盤。

(1) 如果是用直流10V檔測量電壓,則讀數為_________V。
(2) 如果是用 ×1檔測量電阻 , 則讀數為__________歐。
(3) 如果是用直流5mA檔測量電流,則讀數為_________mA.。

答案: 6.5 8.0 3.25

(5) 調節儀器
名稱 備考要點
滑動變阻器 (1) 原理:R=ρL/S,實際接入電路的電阻絲長度L
(2) 兩種接法:限流器電路與分壓器電路,兩種接法的比較

電阻箱 接入電路的初態R取最大值
H.變阻箱的讀數

【例16】如圖所示,a、b、c、d是滑動變阻器的4個接線柱。現把此變阻器串聯接人電路中,並要求沿片P向接線柱C移動時,電路中的電流減小,則接入電路中的接線柱可能是( ).
A.a和b B.a和c C.b和c D.b和d
解C、D.
變阻器串聯接在電路中,改變其阻值電流隨之變化.根據歐姆定律,電路中的電流減小時,變阻器阻值應變大,所以保證P向C移動時,變阻器阻值變大即可.

(6) 其他
名稱 備考要點
測力的彈簧秤 (1) 原理:胡克定律及二力平衡原理
(2) 校正零點,認清量程與最小刻度,正確使用與讀數
示波器 (1) 示波器可以直接觀察電信號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2) 示波器面板名稱,功能一覽
(3) 示波器的原理和作用

例題:若示波器所顯示的輸入波形如圖(C)所示,要將波形上移,應調節面板上的_______旋鈕;要使此波形橫向展寬,應調節________旋鈕;要使屏上能夠顯示3個完整的波形,應調節_______旋鈕。

分析與解:豎直位移;X增益;掃描范圍和掃描微調

例題 (2003年江蘇,11)圖為示波器面板,屏上顯示的是一亮度很低、線條較粗且模糊不清的波形。
(1) 若要增大顯示波形的亮度,應調節___________旋鈕。
(2) 若要屏上波形線條變細且邊緣清晰,應調節_____________旋鈕。
(3) 若要將波形曲線調至屏中央,應調節_______與_______旋鈕。

答案: (1)輝度 (2)聚焦 (3)豎直位移或「↓↑」 水平位移或「 」

(二)測量性實驗
這類實驗以某一原理或物理規律(公式)為依據,通過測量相關的物理量,從而實現測定某個(或某些)物理量或物理常數為實驗目的。
序號 名稱 備考重點
1
測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數據處理方法:公式法和圖象法
2 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 擺長的確定與測量;累積法測周期的方法;計時起,終點位置的選擇;數據處理方法;公式法與圖象法
3 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實驗原理的理解;區分油酸體積和油酸酒精體積
4 測定金屬的電阻率 器材的選擇:選電源、選滑動變阻器、選電表;選電路
5 測電池電動勢和內電阻 電路連接方式;測量數據的圖象處理方法;作圖時坐標分度的選取
6 測定玻璃的折射率 實驗步驟要合理,注意誤差分析,計算折射率的方法
7 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 會調整實驗裝置;會正確讀數

【例12】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時,某同學得到一條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並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個計數點,(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4個打點計時器打下的點,本圖中沒有畫出)打點計時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變電流.如圖,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紙帶上,其零刻度和計數點A對齊.

(1)求打點計時器在打B、C、D、E各點時物體的瞬時速度vB、vC、vD、vE.
(2)根據(1)中得到的數據,試在圖中所給的坐標系中,用做v-t圖象的方法,從求物體的加速度a(要標明坐標及其單位,單位大小要取得合適,使作圖和讀數方便,並盡量充分利用坐標紙).
(3)如果當時電網中交變電流的頻率是f=49Hz,而做實驗的同學並不知道,那麼由此引起的系統誤差將使加速度的測量值比實際值偏 .理由是: .

解析:(1)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於該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進行計算.(2)由上問結果可知A、F對應的速度大約為0.08m/s和0.29m/s,所以橫坐標從0開始每格表示0.1s,縱坐標從0.05m/s開始每大格表示0.05m/s.圖線的斜率就是加速度.(3)由於實際的周期大於0.02s,所以周期的測量值偏小了,導致加速度的測量值偏大.
答案:(1)0.12m/s,0.20m/s, 0.16m/s, 0.25m/s。(2)由圖象得a=0.42m/s2(3)大,周期的測量值偏小.

例題(2001上海)利用打點記時器研究一個約1.4m高的商店卷簾窗的運動,將紙帶粘在卷簾底部,紙帶通過

㈤ 初中物理關於電學的知識要點

電學知識結構要點

一、物體帶電
1、概念: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質的性質,即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1)摩擦起電:兩種不同的物質相互摩擦,使物體帶電;
(2)接觸帶電:原來不帶電的物體與帶電體接觸可帶電。

二、兩種電荷
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
(1)絲綢與玻璃棒摩擦所帶電荷是正電荷用 + 表示;
(2)毛皮與橡膠棒摩擦所帶電荷是負電荷用 - 表示。

三、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1、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2、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四、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1、根據帶電體具有的性質和電荷間相互作用來判斷。
2、驗電器:
(1)作用:是實驗室常用的一種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
(2)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封閉罩。
(3)原理:雙金屬箔片、同性相斥。

五、電荷量
1、概念: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用符號Q表示。
2、單位:國際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用符號C表示。

六、原子核結構 用電子論解釋電現象
1、概念:原子是由位於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運轉的電子所組成,原子核的半徑是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帶正電。
2、基本電荷:
(1)一個電子所帶電荷量為1.6×10-19庫,稱作基本電荷,用符號e表示。
(2)任何帶電體所帶電荷量都是e的整數倍,所以e可以作為電荷量的單位。
3、中性狀態: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正負電荷對外作用相互抵消,對外不顯電性,由原子組成的物體也呈中性。
4、中和現象:等量異種電荷相遇,對外作用相互抵消呈中性的現象。
5、摩擦起電:
(1)原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摩擦時本領弱的容易失去電子帶正電,本領強的得到電子帶負電。
(2)實質:是電子發生了轉移(並未創造電荷)。
七、電流
1、概念: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維持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
(1)有電源; (2)電路閉合。
3、電流方向:人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按這個規定,電流是從電源的正極出發,流向電源的負極。在金屬導體中實際作定向移動的是自由電子,其運動方向與規定的電流方向相反。在酸、鹼、鹽水溶液中,正負電荷(離子)作方向相反的定向移動。

八、電源
1、電源是能夠提供持續電流的裝置。
2、從能量角度看,電源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3、干電池的正極是碳棒(聚集正電荷),負極是鋅皮(聚集負電荷)。
4、干電池是通過化學反應的方法使正負電荷分離。

九、導體、絕緣體
1、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石墨、人體、大地和酸、鹼、鹽的水溶液等。
2、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3、導體容易導電的原因:在導體中存在著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4、導體與絕緣體的差異:
(1)在於自由電荷的多少、有無;
(2)兩者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

十、電路
1、電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等元件組成的電流路徑。
2、用電器:也叫負載,是利用電流來工作的設備,是將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裝置。
3、導線:連接各電路元件的導體,是電流的通道,可以輸送電能。
4、開關:控制電流通斷。
5、通路:電路閉合,處處連通,電路中有電流。
6、開路:因電路某一處斷開,而使電路中沒有電流(除開關外是故障)。
7、短路:電流未經過用電器而直接回到電源的現象(相當於電路縮短)。
8、短路的危害:可以燒壞電源,損壞電路設備引起火災。

十一、電路圖
1、電路圖:用規定符號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
2、畫電路圖應注意:元件位置安排要適當,分布要均勻,元件不要畫在拐角處,整個電路最好呈長方形,有稜有角,電路橫平豎直。

十二、串聯電路
1、概念: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
2、特點:
(1)通過一個元件的電流也通過另一個元件,電流只有一條路徑;
(2)電路中任意一處開路,電器都不能工作,所以只須一個開關控制。

十三、並聯電路
1、概念:把電路元件並列連接起來(並列元件兩端才有公共端)。
2、特點:
(1)幹路電流在分支處,分成兩條(或多條)支路;
(2)各元件可以獨立工作,互不幹擾;
(3)幹路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開關只控制本支路。

十四、電流
1、概念:1秒鍾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叫電流,用符號I表示。
2、單位:電流的國際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用符號A表示。
3、表達式:I=Q/t=庫/秒=安,即一秒鍾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是1庫,則導體中的電流就是1安。
4、其它常用單位:毫安(mA)、微安(μA)。
5、換算關系:1A=103mA,1mA=103μA,1A=106μA
6、電流大小的宏觀表現:對同一個燈泡:亮度越大,溫度越高,即電流的效應越大,說明通過燈泡的電流越大。
7、測量電流大小的儀表,表盤上標有識別符號:A安培表.

十五、電流表
1、怎樣正確讀電流表示數:確認你所使用的電流表量程,根據量程確認每個大格和每個小格所表示的電流值,讀數進視線要垂直表面。
2、正確使用電流表的規則:
(1)電流表必須要串聯在被測電路中;
(2)必須使電流從電流表的"+"接線柱進入,從"-"接線柱流出;
(3)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在不能預知估計被測電流大小時,要先用最大量程,並且試觸,根據情況改用小量程或換更大量程的電流表;
(4)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接到電源兩極。

十六、電壓
1、概念:電源在工作中不斷地使正極聚集正電荷,負極聚集負電荷,要電源正負極間就產生電壓。電壓用符號U表示。
2、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3、單位:電壓的國際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用符號V表示。
4、其他常用單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5、換算關系:1千伏=1000V,1伏=103,1 mV=103μV
6、不同的電流可以在電路兩端產生大小不同的電壓。
7、常用電壓值:干電池1.5V,蓄電池2V,生活用電220V,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超過36V。

十七、電壓表
1、電壓表是測量電壓大小的儀表。
2、識別電壓表的符號,表盤上標V是伏特表。
3、怎樣正確讀伏特表示數(同安培表兩具確認,一個垂直)
(1)正確使用伏特表的規則:
①電壓表要並聯在被測電路的兩端;
②必須使電流從電壓表的"+"接線柱進入,從"-"接線柱流出;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在不能預知估計被測電壓大小時,要先用最大量程,並且試觸,根據情況改用小量程或換更大量程的電壓表;
④電壓表可以直接接到電源的正負極上,測出的電壓是電源電壓。

十八、實驗准備工作的注意事項
1、實驗前必須認真閱讀教材、實驗冊,完成預習題,明確實驗目的、原理。
2、進實驗室要嚴格遵守實驗紀律、按實驗組名單各就各位,不準大聲喧嘩。嚴禁亂拿其他組器材,實驗時要嚴格遵守實驗注意事項,按實驗操作規程和實驗步驟進行,要求人人動手、動腦不旁觀,有問題可舉手報告。
3、連接電路前必須畫出實驗電路圖,並標出儀表接線柱"+"、"-"。
4、按電路圖連接電路時開關必須斷開,對復雜電路應先連接串聯電路,再連接並聯電路,導線頭要擰緊,學生電源的電壓必須按要求取規定值,經檢無誤,方能通電,如自己無把握應舉手讓老師幫助檢查。
5、實驗一定按事先擬定的步驟進行,仔細讀數,實事求是地記錄數據,並通過對數據分析填寫實驗結論。
6、實驗完畢,要檢查器材,整理復原,經老師檢查後方能離開。

十九、實驗結論
1、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強度相等:I=I1=I2
2、並聯電路中幹路的電流等於各支路的電流之和:I=I1+I2
3、串聯電池組的總電壓等於單節電池的電壓之和:U串=U1=U2
4、並聯電池組的電壓等於單節電池的電壓:U並=U1=U2
5、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U=U1+U2
6、並聯電路里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並且總電壓等於各支路兩端的

一、電阻
1、概念: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叫電阻,用字母R表示。
2、國際單位:歐姆、簡稱歐,用符號Ω表示。
3、量度方法: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伏,通過的電流是1安培,這段導體的電阻就是1歐姆。
4、常用單位及換算:千歐(KΩ),兆歐(MΩ),1 MΩ=103 KΩ=106Ω。

二、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1、與導體的材料有關,不同材料的導體,導電性能不同(銀、銅、鋁、鎢、鐵)
2、與導體的長度有關,導體越長電阻越大;與導體橫截面積有關,導體的橫截面越小電阻越大,所以導體的電阻大小是由導體本身性質決定的。
3、導體的電阻還與溫度有關,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4、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溫度、濕度等)可以轉化成導體。
5、比較不同導體電阻大小可根據材料、長度、橫截面積三者的異同分析得出。

三、電阻種類
1、定值電阻:有確定阻值的定值,在電路中的符號:
2、可變電阻:
(1)阻值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根據要求改變的電阻。
(2)種類:
①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符號。
②電阻箱:通過幾個旋紐滑動臂改變串聯在電路中的電阻線長度來改變電阻,可以直接讀出電阻值的大小。

四、滑動變阻器
1、作用:通過電阻的變化,調節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2、原理:靠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值。
3、使用:有ac、ad、bc、bd四種接法如圖,應確認最大阻值和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每次接到電路內,用前應將阻值調到最大。

五、歐姆定律
1、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I∝U
2、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I∝1/R
3、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4、公式:I=U/R,公式中均為國際單位。
5、應注意的問題:
(1)定律反映的是同一導體的I、U、R三者的關系;
(2)同一導體也可以是指串、並聯電路的總電阻;
(3)U=I·R是導體兩端電壓的量度式;
(4)R=U/I是導體電阻的量度式,電阻是由導體本身因素決定的,與U、I的大小無關(可與ρ=m/v類化),對確定的導體,U、I的比值不變,即U∝I,這一點也是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
6、在實驗中應注意:
(1)電流表的電阻很小,一般RA<0.1Ω,所以必須串聯在有用電器的電路中;
(2)電壓表的電阻很大,一般RV>3KΩ,所以必須並聯在待測用電器(電阻)或電源的兩端;
(3)在分析電路時根據(1)、(2)兩點:電流表可看作直導線,○V可看作斷路;
(4)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是調節RX兩端的電壓;
(5)連接電路時,開關要斷開,R要置於電阻最大位置,先連接串聯元件檢查無誤,再在RX兩端並聯電壓表。

六、串聯電路的特點
1、電路中各處電流相等:I1=I2=I3=I;
2、串聯電路兩端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之和:U=U1+U2+U3;
3、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於各串聯電阻之和,R=R1+R2+R3,若是n個相同的電阻R′串聯,則R=n R′,串聯時相當於導體長度增大。
4、因為I=U/R,I1=U1/R1,I2=U2/R2,I3=U3/R3,U/R=U1/R1=U2/R2=U3/R3,且P/R=P1/R1=P2/R2=P3/R3,即此值不變,所以在串聯電路中,每個消耗的功率與電阻成正比P∝R。

七、並聯電路的特點
1、並聯電路中的總電流等於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
2、並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U=U1=U2=U3。
3、並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之和,1/R=1/R1+1/R2+1/R3,若是n個相同的電阻並聯,則R=R′/n,n個電阻並聯後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相當於橫截面積增大)。
4、因為U-I1R1-I2R2=I3R3,所以U一定時I∝1/R,即在並聯電路中每個電阻才有分流作用,各支路分到的電流大小與電阻成反比,電阻越大,分到的電流越小。
5、因為P=U2/R,所以U2=P1R1=P2R2=P3R3,即電壓一定時P∝1/R,在並聯電路中,每個電阻消耗的功率與電阻成反比,電阻越大,分到的功率越小。

八、電功
1、電流做的功叫電功,用字母W表示,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變為其它形式能的過程(內能、光能、機械能),電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
2、計算電功的公式:W=UIT=I2Rt=U2/R·t,公式中均為國際單位。
3、電功的國際單位:焦耳,1焦=1伏安秒
4、測量電功的儀表:電能表,可測量用電器消耗的電能。
5、每月用電荷量(度)=月底讀數-月初讀數

九、電功率
1、概念: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叫電功率,是描述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計算公式:P=W/t=UIt/t=UI=I2R=U2/R,式中均為國際單位。
3、國際單位: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1瓦=1伏安。
4、其他實用單位:千瓦(KW)、馬力、1KW=1000W=1.36馬力、1馬力=735瓦。
5、由P=W/t得計算電功的另一公式W=P·t,若P=1KW,t=1小時,則W=1千瓦時。
6、學生實驗:測定燈泡的功率,電路與伏安法測電阻相似,只是Rx換成燈泡。

十、額定功率
1、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叫額定電壓。
2、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叫額定功率。
3、由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可算出電器正常工作電流和電器的電阻值。
4、電器的銘牌和說明書上所給的數據均為額定值。
5、電器工作時實際加的電壓叫實際電壓。
6、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叫實際功率:P實=U實·I實=I2實·R=U2實/R
7、每個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只有一個,而實際功率有許多個,電壓不同,實際功率就不同,實際值和額定值的關系為:
(1)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2)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
(3)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壽命減短,且容易燒壞。

十一、焦耳定律
1、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公式:Q=I2Rt(焦耳)
2、電流通過導體做功,若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則W=Q=I2Rt=UIt=(U2/R)·t
3、串聯電路中I一定,R越大單位時間內產生的熱量越多。
4、並聯電路中,U一定,R越小,I越大(I是平方倍增大)單位時間內產生的熱量越多,如220V,100W,25W的燈,電阻分別為484Ω,1936Ω,串聯時25W的燈放出熱量多,並聯時100瓦的燈產生的熱量多。

十二、電熱
1、電熱器是用電來加熱的設備,如電爐、電烙鐵、電熨斗、電飯鍋、電烤箱。
2、電熱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發熱體。
3、發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電阻絲繞在絕緣材料上做成的。
4、電熱的優點:清潔衛生無污染、熱效率高、溫度容易控制調節。

十三;、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組成:(按順序)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插座、開關、用電器。
2、家庭電路連接方法:各盞燈、用電器、插座之間為並聯關系;開關與燈是串聯,保險再串聯在干線的火線上。
3、家庭電路的主要部分:
(1)與大地有220伏電壓的叫火線,與大地沒有電壓的叫零線。
(2)電能表的作用:銘牌、最大功率、最大電流連接位置。
(3)保險絲的作用:當電路中電流增大超過線路設計的允許值前,能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護作用。
(4)保險絲的材料選擇:電阻率大、熔點低(鋁銻合金)。
(5)插座用於可移動的用電器供電,對於三孔插座,其中兩孔分別接火線和零線,插座的另一孔接地。
(6)測電筆:是辨別火線和零線的工具,由金屬筆尖、電阻、氖管、彈簧、筆尾金屬體構成,使用時手接觸筆尾金屬體,金屬筆尖接觸電線,如氖光發光、表叫接觸的是火線。
4、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
(1)短路、電路總電阻很小,人站在地上觸摸火線;
(2)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十四、安全用電
1、觸電:人體是導體,人體觸及帶電體時,有電流通過人體,即謂觸電。
2、安全電壓:實踐證明小於36伏的電壓是安全電壓。
3、低壓(高於36伏)觸電的兩種形式:
(1)單線觸電,人站在地上觸摸火線;
(2)雙線觸電,人體同時接觸火線、零線。
4、生活中特別警惕的是:本來是絕緣的物體導了電,本來不該帶電的物體帶了電。
5、高壓(1萬伏以上)觸電的兩種形式:
(1)高壓電弧觸電;
(2)跨步電壓觸電。
6、為了安全不要接觸低壓帶電體,不要靠近高壓帶電體。
7、生活中應防止:絕緣部分損壞,保持絕緣部分乾燥,不用濕手板開關,不在電線上涼衣服,架設電視天線注意不要觸及天線。
8、為了安全用電、有金屬外殼的家用電器一定要接地;°高大建築物上室外天線一定要有避雷裝置。
9、當發生觸電事故時切斷電源或用絕緣物撥開電線迅速使觸電人脫離電源,發生火災時,要首選切斷電源,不能帶電潑水救火。

十五、簡單的磁現象
1、磁鐵能吸引鐵磁物質(鐵、鎳、鈍)的性質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質叫磁體。
2、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任何磁體只有兩個磁極。
3、針狀磁體可以指南北,指南的一端叫南極或S極,指北的一端叫北極或N極。
4、磁極間存在相互作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5、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叫磁化,鐵和鋼都能被磁化。 6、容易失去磁性的物體稱為軟磁體,不容易失去磁性的磁體叫硬磁體。

十六、磁場
1、概念:對磁體有力的作用的空間叫磁場。磁場是一種特殊物質,磁體周圍空間存在磁場。
2、基本性質:它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作用,磁體的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3、方向:在磁場中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北極受力所指方向,或磁感線上某一點的切線方向(沿磁感線流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4、地磁場: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它的周圍空間存在著磁場,即地磁場。
5、地磁場的N極在地球南極附近,它的S極在地球北極附近。

十七、磁感線
1、概念:在磁體周圍畫一些曲線,曲線上任意一點的切線方向都與所放小磁針北極所指方向一致,這種有方向的曲線就叫磁感線。
2、作用:可以形象直觀的描述磁場中各點磁場的方向和強弱。
3、磁感線的流向:磁體周圍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磁體南極。
4、要熟悉條形磁鐵、馬蹄形磁鐵,周圍的磁感線分布。(看書138頁)

十八、電流的磁場
1、奧斯特實驗說明通過導線和磁體一樣周圍也存在磁場。
2、通過螺線管外部的磁場和條形磁鐵的磁場相似。

3、安培定則:
(1)作用:制定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2)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線管,讓四指方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

十九、電磁鐵
1、概念:插入磁心(軟磁體)的通電螺線管即電磁鐵(螺線管插入鐵心)磁性大大增強。
2、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1)電磁鐵通電時獲得磁性、斷電時失去磁性;
(2)與電流的大小有關、電流越大磁性越強;

(3)在電流一定時外形相同的螺線管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
3、應用:電磁起重機、電鈴、電極機、發電機、電動機、自動控制。

二十、電磁繼電器
1、概念: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由電磁鐵控制的開關。
2、構造:電磁鐵、銜鐵、彈簧、動觸點、靜觸點。
3、工作原理:用低電壓電路中的開關控制電磁鐵的磁性有關,從而控制銜鐵與靜觸點的通斷,由此控制工作電路中用電器的工作情況。
4、應用:
(1)利用低電壓弱電流控制強電壓、強電流;
(2)遠距離操作;
(3)自動控制。

二十一、電話
1、基本組成:話筒、聽筒。
2、基本原理:聲音振動通過話筒轉化成變化的電流,再通過聽筒又轉化為振動的聲音。
3、話筒組成:金屬盒、碳粒、膜片。
4、工作原理:說話引起話筒金屬盒內碳粒忽緊忽松→電阻忽大忽小→電路中電流忽弱忽強。
5、聽筒組成:永磁鐵、螺線管、薄鐵片。
6、工作原理:強弱按聲音變化的電流引起電磁鐵的磁鐵的磁性忽強忽弱薄鐵片受到的磁力忽大忽小,引起薄鐵片的振動而發出和發話人相同的聲音。

二十二、電磁感應
1、概念:閉合電路里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這種現象由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通過實驗發現。
2、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的方向有關。
3、能量轉化:在電磁感應現象中,機械能轉化成電能。

二十三、交流電
1、構造:轉子、定子、銅環、電刷。
2、原理:電磁感應,在外力作用下線圈在磁場中運動,線圈中就產生周期性改變的電流即交流電,發電機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3、我國生產、生活中用的交流電的周期是0.02秒(發生一次周期性變化的時間)。
4、頻率是50赫茲(每秒鍾發生周期性變化的次數)即1秒鍾內有50個周期。
5、交流電的方向每周期改變2次,即1秒鍾內電流方向改變100次(交流電無正負)

二十四、磁場過電流的作用
1、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磁場的作用力。
2、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有關,跟磁感線方向有關。
3、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到平衡位置(線圈平面與磁感線垂直)靜止。
4、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實質上是磁場(永磁體)跟磁場作用的結果,在作用過程中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二十五、直流電動機
1、構造:磁極、線圈、換向器、電刷。
2、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受力。
3、換向器的作用:當線圈剛剛轉平衡位置時,換向器能自動改變線圈中電流方向,從而改變線圈受力方向,使線圈連續轉動。
4、優點:起動停止方便、構造簡單、價格低、佔地少、效率高、無污染。
5、應用:電車、電力機車、龍門刨床、軋鋼機、起重機等。

二十六、電能
1、電能的優越性:
(1)電能的來源廣泛,各種形式的能,容易轉化為電能;
(2)電能便於遠距離輸送;
(3)使用起來方便,可以方便的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4)效率高,無污染。
2、電能與其他形式能的轉化:水力發電是水能轉化為電能;火力發電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風力發電是風能轉為電能。

㈥ 誰幫我講講電和磁的知識啊,謝謝,越詳細越好!

1.安裝簡單的照明電路時的注意點:

①開關及保險絲必須與電路的火線相連。開關接在火線上,當拉開開關切斷電路時,電路各部分都脫離火線,這樣人體不小心碰到這些部分就不會觸電,檢修電路也比較安全。

②螺絲口燈泡的螺旋套接到零線上。因為一般情況下,零線連著地,這樣人體不小心碰到螺旋套燈座,人也不會觸電。

③閘刀開關千萬不能倒裝。閘刀開關的上端為靜觸點,用於接輸入導線;下端為動觸點,用於接輸出導線。切不可接反。如果倒置安裝,在推拉閘刀的過程中,由於重力作用,容易自動接通電路而造成危險。

④電能表只有接在幹路的最前端,才能測出用戶全部家用電器消耗的電能。

2.家庭電路中的電流過大的原因有:

①發生短路:短路就是電流沒經過用電器而直接連通零線和火線,這就相當於一個電阻很小的導線與其它用電器並聯,根據並聯電路中電阻的規律,這時電路中的總電阻更小,根據歐姆定律可計算出此時幹路中的電流可達幾百安,使保險絲瞬間熔斷。

②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當電路上連接的用電器太多時,根據公式P=UI

大,幹路中的電流I就越大,當電流I大到一定程度便可使保險絲熔斷。

3.制定安全用電原則的依據:

①觸電與觸電事故。因為人體是導體,所以只要有電壓加在人體上,就會有電流通過,此時也可以說人體觸電。當電壓增大到使人體中電流超過本身承受能力時,就會造成觸電事故。觸電與觸電事故的界限是看加在人體上的電壓是否超過人體可以承受的限度,只要不超過36伏,對一般人都是安全的。

②制定安全用電原則的依據。觸電形式可以分單線觸電,雙線觸電,高壓電弧觸電和高壓跨步觸電四種。而前面兩種主要是由於人們直接或間接與家庭電路的火線接觸造成的,而高於36伏,低於1000伏都稱為低壓電,所以總結出:不接觸低壓帶電體就不會觸電的經驗。高壓電弧觸電的條件是:只要人體與高壓帶電體之間的距離足夠近,電壓能夠擊穿兩者間的絕緣體——空氣,就會有強大電流通過人體,造成事故,高壓跨步觸電與其類似,也不需接觸帶電體便可造成事故,所以,人們又制定了不能靠近高壓帶電體的原則。

(二)電功和電功率

重難點解析之一

一、電功

1.知識提要

(1)電功: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用W表示.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2)電功的公式:W=UIt,即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於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3)電功的單位:電功的國際單位是J,常用單位kwh(俗稱度),IkWh=3.6×106J。

(4)電能表(又叫電度表)是測量電功的儀表。把電能表接在電路中,電能表的計數器上先後兩次讀數數差,就是這段時間內用電的度數。

2.要點點撥

(l)正確理解電功的意義:電功與機械功具有相似的意義,但電功比較抽象,不像機械功那麼直觀。我們可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去理解電功的意義,電流通過用電器或一段電路時,要消耗電能,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我們就說電流通過用電器或在該電路上做了功。

例如,電流通過電烙鐵、電熨斗,電能轉化為內能;電流通過電動機,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給蓄電池充電,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等等。由此可知,電流做功的過程,實質上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電能,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正確使用電功公式W=UIt:電功公式W=UIt是計算電功普遍適用的公式,對於任何類型的用電器(或電路)都適用。而結合歐姆定

這兩個式子不適用電動機以及蓄電池電路,只適用於電烙鐵、電爐等純電阻電路。

在使用電功公式時應注意:(1)電流、電壓、電阻和通電時間都必須對同一個用電器而言,不能把不同用電器的電壓、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相混淆;(2)公式中各量都必須採用國際單位制。電流、電壓、電阻、時間和電功的基本單位分別是A、V、Ω、S和J。

(3)如何讀取電能表的示數?電能表是測量電功的儀表。電能表計數器的數字示數盤如圖1示,一共有五位數。從左到右分別表示千位數、百位數、十位數、個位數和十分位數。圖示數字表示3268.5度。若過一段時間後該示數變為3352.7度,那麼這段時間中用電度數為3352.7-3268.5=84.2(度)。

二、電功率

1.知識提要

(1)電功率: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率。用字母P表示。它是一個反映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這兩個公式只適用於電烙鐵、電爐等純電阻的電路。

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功率的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W),常用單位是:千瓦(符號kw),1W=1J/s=1VA,1kw=1000w。

根據W=Pt,當P取kw,t取h,可得出電功的另一個常用單位:kwh.1kwh=3.6×106J。

(2)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額定電壓是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額定功率是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燈泡上標著「PZ220-25」,表示額定電壓是220V,額定功率是25W。實際功率是用電器在非額定電壓下實際消耗的功率。

2.要點點撥

(1)電功和電功率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電功是電流通過導體或用電器時,在一段時間內所做的功,它表示電流做功的多少。電功率是電流通過導體或用電器時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它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可見電功和電功率的物理意義是不同的。同樣,二者的計算公式、單位及測量方法也不相同。但是,由於電流做功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電功等於電功率和通電時間的乘積,即

W=Pt。

(2)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額定電壓是指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額定電流是指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流,額定功率是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時的功率。以標有「PZ220-25」的白熾燈為例,該燈額定電壓即正常工作的電壓是220V,而且只有當燈泡兩端的實際電壓為220V時,功率才是25W。

實際功率=實際電壓×實際電流,即P實際=U實際I實際。

仍以「PZ220-25」燈泡為例,若實際加的電壓比額定電壓低,則實際功率小於額定功率。反之,若實際電壓大於額定電壓時,實際功率將大於額定功率,這時可能會損壞用電器。由此可見,用電器的實際功率由實際所加的電壓決定,它的含義與額定功率是不相同的,兩者不能混淆。

(3)「kw」和「kwh」的區別:「kw」是電功率的單位,Ikw=1000W=1000J/S,它表示電流通過用電器在ls內能做1000J的功,能將1000J的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kwh」是電功的單位。Ikwh俗稱1度,它表示功率為lkW的用電器,在lh內所消耗的電能,lkWh=3.6×106J。

(4)在串、並聯電路中用電器的過功率和電阻的關系: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如圖所示,若電阻R1,R2的電功率分別為P1和P2,那麼

也就是說,在串聯電路中用電器電功率和電阻成正比。

在並聯電路中,各支路電壓相等,如圖所示,設電阻R1,R2的電功率分別為P1和P2,那麼

也就是說,在並聯電路中用電器的電功率和電阻成反比。

三、測定小燈泡的功率

1.知識提要

(l)實驗原理:伏安法測功率的依據是P=UI。利用電壓表測電壓,利用電流表測電流,利用公式P=UI計算功率。在額定電壓下測出的功率,就是額定功率。

(2)實驗電路圖如圖所示。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可以調節小燈泡兩端的電壓,使之等於、略高於或略低於燈泡的額定電壓。

(3)在連接實物圖時,要注意電路中的開關始終要斷開,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不能接錯,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放在最大值處。

2.要點點撥

(l)測定小燈泡功率的器材及其規格。

由P=UI可知,測量儀表電流表和電壓表必不可少。電路中要有電流流過,一定要有電源,電源電壓應高於小燈泡的額定電壓。例如,測額定電壓為2.5V或3.8V的小燈泡功率時,至少要選用兩節干電池串聯或兩節蓄電池串聯作為電源。

為了控制電路的通斷,需要電鍵。欲使電路中電流大小發生改變,常採用滑動變阻器來調節。變阻器的電阻應和小燈泡的電阻差不多,允許通過的電流要大於小燈泡額定電壓條件下工作時的電流。

電壓表的量程要大於小燈泡的額定電壓,電流表的量程要大於小燈泡的正常工作電流。

(2)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是初中電學的典型實驗之一。為了調整小燈泡兩端的電壓,需要給小燈泡串聯一隻滑動變阻器,分去一部分電壓。實驗中要注意:

(1)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及滑動變阻器;

(2)能根據串聯分壓的原理熟練地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在等於額定電壓、高於額定電壓(約為額定電壓的1.2倍)和低於額定電壓三種不同的電壓下工作。

四、電功率的計算

1.知識提要

(1)用電器銘牌上標著的電壓和功率是指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值。根據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值,可以計算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阻、電流值。

(2)燈泡接在不同電壓的電路中,可認為燈絲的電阻R沒有改變,根據歐姆定律和電功率的公式,可以計算用電器的實際功率。當加在燈泡上的電壓增高(或降低)時,通過燈泡的電流增大(或減小),燈泡實際發出的功率將增大(或減小)。

(3)額定電壓相同的燈泡,額定功率大的燈絲電阻小。燈絲的外形特點是粗而短;額定功率小的燈泡,燈絲電阻大,燈絲的外形特點是細而長。

2.要點點撥

(1)從關系式P=I2R,可以認為電功率P與電阻R成正比;從關

任何物理規律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先要弄清這些前提條件,才可運用結論。

由P=I2R可知,電功率P與電阻R成正比,只有在電流相等的條件下才能成立。由於串聯電路中的電流處處相等,所以用這個關系式來比較串聯電路中各個電阻的功率就比較方便。

下才能成立。由於並聯電路兩端電壓相等,所以用這個關系式來比較並聯電路中各個電阻的功率,就比較方便。

因此這兩個結論並不矛盾,只是前提條件不同而已。

(2)用電器實際功率的計算方法。例如一個標有「PZ220-40」的燈泡,接在110V的電路上,要求計算它的實際功率時,關鍵是抓住燈

五、焦耳定律

1.知識提要

(1)焦耳定律的內容: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

(2)焦耳定律公式Q=I2Rt,其中I,R,t均用國際單位,則Q的單位才是J。

(3)焦耳定律公式可根據電功的公式和歐姆定律公式推導出來:電流通過導體時,如果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而沒有同時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電流所做的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那麼電流產生的熱量Q就等於電流所做的功W,即

Q=W=UIt

再根據歐姆定律U=IR,就得到Q=I2Rt。

2.要點點撥

(1)電功與電流產生熱量的關系

在推導焦耳定律的過程中,課本中指出:電流通過導體時,如果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而沒有同時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那麼電流產生的熱量就等於電流所做的功。例如,在給蓄電池充電時,電流通過蓄電池引起化學反應,電流做的功大部分轉化成化學能,又因為任何導體有電流通過時導體都要發熱,所以也有一部分電能轉化為內能,故蓄電池充電時,電流產生的熱量並不等於電功。總之,只有當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時,電流產生的熱量才等於電流所做的功。

(2)怎樣理解和運用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揭示了電流通過導體時熱效應的規律,實質是定量地表示了電能向內能轉化的規律。焦耳定律的公式是Q=I2Rt。如果利用歐姆定

於像電爐、電烙鐵、電燈等可以看作純電阻性用電器的電路。

焦耳定律的運用中,當討論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系時,對不

簡便,這要針對問題的條件做具體的分析與選擇、例如,當幾個導體串聯時,因為流經各導體的電流相等,通電時間亦相等,選用公式Q=I2Rt,可知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R成正比;當幾個導體並聯時,各

的熱量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應用焦耳定律解釋電熱現象時,要明確或比較Q與R的關系,必須分清導體是串聯還是並聯,然後再根據電路的具體條件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六、電熱的作用

1.知識提要

(1)電熱的利用:電熱器是利用電來加熱的設備。電熱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發熱體。發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電阻絲繞在絕緣材料上做成的。

(2)防止電熱的危害:在電動機、電視機等電器中,電熱會造成危害,需要考慮如何散熱。

2.要點點撥

電熱器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注意事項。

電熱器主要由發熱體和絕緣部分構成。發熱體是用電阻率大、熔點高的合金絲繞在絕緣材料上做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讓電流通過它時發熱。絕緣部分的作用是將通電的合金絲和電熱器的外殼隔絕起來,防止漏電。

使用電熱器時,主要應注意工作電壓和額定電壓是否相同。若工作電壓過高,電熱器可能被燒毀;若工作電壓偏低,電熱器不能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電熱器的絕緣性能是否良好,要防止使用的人觸電。

(三)磁現象

(一)簡單的磁現象

1.磁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我們稱其為磁性。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體有兩個磁極,即南極(S極)和北極(N極)。

磁體總有兩極:自然界中的磁體總有N和S兩個磁極。如圖1所示,一根條形磁鐵斷為三截以後,立即變成三根磁鐵,每一段都有N、S極。只有單個磁極的磁體在自然界里是不存在的。

2.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我們可以通過磁體的吸鐵(鈷、鎳)性、指向性和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來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磁性。

3.判別磁極極性的方法:將小磁針靠近磁體,就能判別磁鐵的極性。如圖2所示,由靜止在磁體旁小磁針甲的指向,可以斷定條形磁鐵的A端是N極,B端是S極;同時也可以判定小磁針乙的左端是N極,右端是S極。

(二)磁場和磁感線

1.磁場:磁體的周圍存在著一種叫做磁場的物質,磁體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它們各自的磁場而發生的。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它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我們常用小磁針是否受到磁力的作用來檢驗小磁針所在的空間是否存在磁場。

2.磁場的方向: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規定為該點的磁場方向。

3.磁感線:磁感線是為了形象地描述磁場而在磁場中畫出的一些假想的、有方向的曲線,任何一點的曲線方向都跟放在該點的磁針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磁體南極。

4.怎樣理解磁感線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場?」

①磁感線雖然是一些假想的曲線,但並非主觀臆想出來的線,它是根據無數小磁針(被磁化的鐵屑)在磁場里的分布和排列的情況,模仿畫出的曲線,因而能反映磁場的有關特性。

②磁感線可以幫助我們方便、形象地確定磁場里任意一點的磁場方向。例如,在圖3中要確定小磁針在A點處的N極指向,我們只需根據條形磁鐵的磁感線,找出A點的曲線方向(如圖3中所表示的箭頭)。這個方向就是A點的磁場方向,就是小磁針在A點時N極所受到的磁場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針靜止在A點時的N極的指向。應當指出:表示A點的曲線方向時,就是過A點作曲線的切線(與曲線只有一個交點),切線線段的箭頭方向要順著磁感線的方向。

③磁感線還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磁場中磁性強弱的分布情況。磁感線越密的地方,也就是被磁化的鐵屑分布越密的地方,也就是磁性越強的地方,反之亦然。在圖3中可以看出,磁體兩端的磁感線特別密,而磁體正中部分的磁感線特別疏,這很好地說明了磁體兩端磁性最強,中間最弱的情況。

④磁體周圍的磁感線有無數條,我們可以只畫出有代表性的部分磁感線,也可以根據問題的需要增畫出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磁感線。例如,圖3中確定B點的磁場方向,就可以增畫出經過B點的磁感線。

在認識磁感線時還應注意,它在空間的分布是立體的。

4.記住五種基本磁場的磁感線描述。

條形磁體和蹄形磁體的磁感線分布如圖4所示。

兩個磁體之間的磁場中磁感線分布如圖5所示。

(三)地磁場

1.地球本身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地球周圍的磁場叫地磁場。磁針指南北,就是因為受到地磁場作用的緣故。

2.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

注意區別地磁南極跟地理南極、地磁北極跟地理北極的概念:一是要注意地磁兩極與地理兩極的方位是相反的;二是要注意地磁北極與地理南極二者的位置稍有偏離,同樣,地磁南極與地理北極二者的位置亦稍有偏離。

3.由於地理兩極與地磁兩極並不重合,所以磁針所指的南北方向不是地理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稍有些偏離。我國宋代的沈括是世界上最早准確記述這一現象的學者。

(四)電流的磁場

1.奧斯特實驗表明:通電導線和磁體一樣,周圍存在著磁場;電流的磁場方向跟電流方向有關。

2.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和條形磁體的磁場一樣,通電螺線管的兩端相當於條形磁體的兩個極。

3.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跟電流的關系。可以用安培定則來判定: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的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

(2)怎樣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通電螺線管的磁場?首先應該知道,安培定則表明,決定螺線管磁極極性的根本因素是通電螺線管上電流的環繞方向,而不是螺線管的統法和電源正、負極的接法。其次,安培定則中的「電流的方向」指的是螺線管中電流的環繞方向,要讓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螺線管中電流環繞方向相一致。

具體運用時可分三步進行:①標出螺線管上電流的環繞方向;②由環繞方向確定右手的握法;③由握法確定大拇指的指向,大拇指所指的這一端就是螺線管的N極,如圖6所示。

(五)實驗:研究電磁鐵

1.電磁鐵的構造:把螺線管緊密地套在一個鐵心上,就構成了一個電磁鐵。

2.電磁鐵的特點:①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沒有磁性;②通入電磁鐵的電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強;③在電流一定時,外形相同的螺線管,線圈的匝數越多,它的磁性越強。

3.對電磁鐵原理的理解:通電螺線管內插有鐵心後,它周圍的磁場比未插入鐵心時要強得多,其原因是鐵心被磁化後產生了與原螺線管方向一致的磁場,它的N,S極同樣可以用安培定則來判定。

4.電磁鐵的鐵心為什麼應選用軟鐵而不用鋼?這是因為電磁鐵要求其磁性強弱隨著通入電流大小的變化而發生明顯變化。軟鐵屬軟磁體,被磁化後磁性很容易消失;而鋼是硬磁體,通電後會磁化成為永磁體,用鋼作鐵心的電磁鐵,其磁性強弱隨電流大小的變化就不明顯了。

5.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叫磁化,由實驗可知,含有鐵、鈷、鎳等物質的物體(磁性材料),能夠被磁化,成為磁體,這就是磁體能吸引鐵、鈷、鎳的原因。

6.軟磁體和硬磁體:鐵棒被磁化後,磁性很容易消失,稱為軟磁體;鋼棒被磁化後,磁性能夠長期保持,稱為硬磁體或永磁體。

(六)電磁繼電器

1.電磁繼電器的結構如圖7所示,它的基本組成部分有電磁鐵(A)、銜鐵(B)、彈簧(C)、和動觸點(D)等。電磁繼電器是根據電磁鐵的優點��通斷電流可控制電磁鐵磁性有無來工作的。

2.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控制通過電磁鐵的電流,來達到控制工作電路的目的。因此,一般的繼電器電路由(低壓)控制電路和(高壓)工作電路兩部分組成。利用繼電器電路可以實現遠距離操作和自動控制。

電磁繼電器的工作過程:

3.電磁繼電器的工作電路和控制電路的組成和特點:電磁繼電器的工作電路由用電器(如電動機)、(高壓)電源和電磁繼電器的觸點組成,主要特點是高電壓、強電流;控制電路由電磁繼電器的線圈、(低壓)電源和開關組成,主要特點是低電壓、弱電流。

(七)電話

(1)話筒和聽筒是電話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

(2)話筒由金屬盒、碳粒和膜片等組成,可以把聲音轉化成強弱按聲音變化的電流。

(3)聽筒由永磁鐵、螺線管和薄鐵片等組成,可以把按聲音振動而強弱變化的電流轉化成相應的聲音。

2.為什麼在電話接通後,聽筒和對方的話筒要串聯在一個電路里?

由於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聽筒和對方話筒串聯才能保證二者間電流強弱變化一致,從而使聽筒薄鐵片和對方話筒中膜片的振動情況一致,保障聽到的聲音與對方講話聲音相同。

3.電話聽筒中螺線管內的鐵心為什麼要選用永磁鐵?

因為在螺線管未通電時,可以讓永磁鐵吸引薄鐵片(振動膜)在某個位置上,當螺線管內通過按聲音強弱變化規律而變化的忽強忽弱的電流時,套有螺線管的永磁鐵的磁性隨電流強弱而變化,對薄鐵片吸引亦忽強忽弱,從而引起薄鐵片振動而發出聲音。

(四)電和磁的相互作用

電磁感應

1.電磁感應的概念: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2.在電磁感應現象中,切割磁感線的導體中產生了電流,此時導體成了電源。

3.在電磁感應現象中能量的轉化是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4.英國物理學家法拉弟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並進一步揭示了電和磁的聯系,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

5.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的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理解電磁感應現象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電磁感應現象指出的是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2)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有三點:①電路是閉合的;②導體要在磁場中要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③切割磁感線運動的導體只能是一部分。

(3)如果電路不閉合,即使導體切割磁感線,也不會產生感應電流,只在導體兩端產生感應電壓。

依據上述產生感應電流必須滿足的條件可知:圖(A)中線框不切割磁感線,無感應電流。圖(B)中線框的ad和bc邊兩部分都切割磁感線,並非一部分導體,無感應電流;圖(C)中雖只有ab這一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但電路不閉合,只產生感應電壓,而無感應電流;圖(D)中bc邊不在磁場中,ad邊切割磁感線,且電路是閉合的,故有感應電流產生。

(2)從能量角度分析電磁感應現象:當使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用力移動導體做了功,消耗了機械能,同時在導體中產生了感應電流,實現了機械能向電能的轉化。所以,在電磁感應現象中,機械能轉化成電能。

發電機要點解析

交流發電機的特點: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一種機器。因為它提供的是方向做周期性變化的交流電,故稱為交流發電機。

(1)為什麼交流發電機中產生的電流方向是周期性變化的?

感應電流的方向是由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的方向和磁感線的方向決定的,感應電流方向的變化也是由其中一個因素的變化所引起的。在旋轉線圈式發電機中,磁極是固定的,所以這種發電機中電流方向的變化肯定是由於線圈切割磁感線運動方向的變化所引起的。

如圖2所示,當線圈平面開始轉動後,線圈導線ab邊和cd邊作切割磁感線運動,由於ab邊和cd邊的運動方向相反,所以兩條邊中產生方向相反的感應電流。但是,從線圈整體來看,線圈中的電流的繞向是一致的,如從M端流向N端。當線圈轉過180°後,線圈ab邊和cd邊的位置正好交換,繼續轉動切割感線時,兩條邊的運動方向都與前半周相反,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也與前半周相反,此時從線圈整體來看電流的流向就成了從N端流向M端。因此,線圈中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前半周朝一個方向,後半周則與其反向。當線圈連續轉動時,電流方向將周期性地重復上述的變化,這種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就是交流電。

發電機的主要構造是轉子(轉動部分)和定子(固定部分),滑環兩個,電刷兩個。小型發電機的轉子是線圈,定子產生磁場,就像教學演示用的模型一樣。大型發電機恰好相反。它的線圈是定子,產生磁場是轉子。

為什麼大型發電機要採用旋轉磁極式的結構?

為了使發電機發出很高的電壓和很強的電流,大型發電機的線圈的匝數很多,導線也很粗。要使巨方的線圈高速旋轉、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比較復雜,因此大型發電機採用線圈不動而磁場旋轉的方式,即採用旋轉磁極式發電機。

電能的輸送

1.電能輸送的過程:發電站→升壓變壓器→高壓輸電線→降壓變壓器→用電單位。

2.遠距離輸送電能要用高壓電,其目的是可以在不減少輸送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減少輸送過程中的電能損失。

因為當導體中有電流通過時,導體就是發熱,根據焦耳定律,產生的熱量Q=I2Rt,電能的損失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要減小輸電線路中因發熱損失的電能,最好的辦法是減少輸電線路中的電流。在發電機的輸出功率一定時,根據P=UI可知,要減小輸電電流又不減小輸送功率,那隻有提高輸電電壓U。所以,遠距離輸電要用高電壓。

磁場電流的作用

1.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從以下幾個方面加深理解。

(1)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

(2)實驗現象:置於

㈦ 電化學工作站主要測定物質的什麼性質

電化學工作站有多方面的用途,擁有的各項測量手段在電化學測量技術書本上有介紹。電化學反應轉移電子,反應發生的電位,測阻抗,界面電容,溶液傳質系數,確定控步驟,作小電位小電流的恆電位或恆電流電解電鍍。

㈧ 關於安全用電的知識,越多越好

1、插線板的使用

冬季到來後,不少人會基於取暖需求,將大功率的用電器搬來挪去,插線板也隨之拖來拖去。事實上,這樣做很不安全,不知道插線板質量如何的情況下,若經常拖動插線板可能會使插線板的電源線受損並裸露,然後造成漏電、觸電等意外,另外同時在同一個插線板上使用功率過大的家電,會導致電源線嚴重發熱並使絕緣加快老化,同時極有可能引起火災等事故。

2、電熱毯的使用

使用電熱毯時,切記通電時間不。要過長,睡前最好關閉。電熱毯必須平鋪,不可折疊使用。

3、及時切斷電源

由於現在的家用電器大多使用開關電源,開關設在線圈後極或使用遙控器進行控制,通常關閉電器電源開關並不能完全切斷電源,電器線圈仍在工作,因此必須拔出插頭才能切斷電源。比如平時用的電水壺、電熱毯、電熱爐、電飯煲等一些家用電器一定要用完及時關閉,養成一個好習慣,防止用電不規范帶來的危害。

4、電暖寶的使用

不要將儲液軟袋式電暖寶跟尖銳物品及明火接觸,以防損壞,發生內液泄漏;切忌將電暖寶抱在懷中一邊充電-邊取暖,以防發生觸電危險或燙傷皮膚;充電時間不宜過長,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同時保證安全。

(8)實驗裝置用電的知識測定物質擴展閱讀

觸電者緊急措施

關掉總電源,拉開閘刀開關或拔掉融斷器。如果是家用電器引起的觸電,可拔掉插頭。使用有絕緣柄的電工鉗,將電線切斷。用絕緣物從帶電體上拉開觸電者。當現場救護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後,如果神志清醒,使其安靜休息;如果嚴重灼傷,應送醫院診治。

如果觸電者神志昏迷,但還有心跳呼吸,應該將觸電者仰卧,解開衣服,以利呼吸;周圍的空氣要流通,要嚴密觀察,並迅速請醫生前來診治或送醫院檢查治療。如果觸電者呼吸停止,心臟暫時停止跳動,但尚未真正死亡,要迅速對其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

㈨ 電氣設備用電安全知識

電氣設備的電氣操作是高危險、事故多發行業,因此,必須做好電氣設備用電的安全保障措施,著力制定並完善企業的事故防範機制及長效管理機制,杜絕一切安全隱患的存在,確保電氣設備用電的安全性。下面是我為大家提供電氣設備用電安全知識,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1、電氣設備用電安全的基本要素

1.1電氣絕緣

保持配電線路和電氣設備的絕緣良好,是保證人身安全和電氣設備正常運行的最基本要素。電氣絕緣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過測量其絕緣電阻、耐壓強度、泄漏電流和介質損耗等參數來衡量。

1.2安全距離

電氣安全距離,是指人體、物體等接近帶電體而不發生危險的安全可靠距離。如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人體之間、帶電體與其他設施和設備之間,均應保持一定距離。通常,在配電線路和變、配電裝置附近工作時,應考慮線路安全距離,變、配電裝置安全距離,檢修安全距離和操作安全距離等。

1.3安全載流量

導體的安全載流量,是指允許持續通過導體內部的電流量。持續通過導體的電流如果超過安全載流量,導體的發熱將超過允許值,導致絕緣損壞,甚至引起漏電和發生火災。因此,根據導體的安全載流量確定導體截面和選擇設備是十分重要的。

1.4標志

明顯、准確、統一的標志是保證用電安全的重要因素。標志一般有顏色標志、標示牌標志和型號標志等。顏色標示表示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標示牌標志一般作為危險場所的標志;型號標志作為設備特殊結構的標志。

2、電氣設備用電安全技術對電氣設備要求

電氣事故統計資料表明,由於電氣設備的結構有缺陷,安裝質量不佳,不能滿足安全要求而造成的事故所佔比例很大。因此,為了確保人身和設備安全,在安全技術方面對電氣設備有以下要求:

(1)對裸露於地面和人身容易觸及的帶電設備,應採取可靠的防護措施。

(2)設備的帶電部分與地面及其他帶電部分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3)易產生過電壓的電力系統,應有避雷針、避雷線、避雷器、保護間隙等過程電壓保護裝置。

(4)低壓電力系統應有接地、接零保護裝置。

(5)對各種高壓用電設備應採取裝設高壓熔斷器和斷路器等不同類型的保護措施;對低壓用電設備應採用相應的低電器保護措施進行保護。

(6)在電氣設備的安裝地點應設安全標志。

(7)根據某些電氣設備的特性和要求,應採取特殊的安全措施。

3、電氣設備用電事故的分類及原因

電氣事故按發生災害的形式,可以分為人身事故、設備事故、電氣火災和爆炸事故等;按發生事故時的電路狀況,可以分為短路事故、斷線事故、接地事故、漏電事故等;按事故的嚴重性,可以分為特大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按傷害的程度,可以分為死亡、重傷、輕傷三種。

如果按事故的基本原因,電氣事故可分為以下幾類:

3.1觸電事故

人身觸及帶電體(或過分接近高壓帶電體)時,由於電流流過人體而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觸電事故是由於電流能量施於人體而造成的。觸電又可分為單相觸電、兩相觸電和跨步電壓觸電三種。

3.2雷電和靜電事故

局部范圍內暫時失去平衡的正、負電荷,在一定條件下將電荷的能量釋放出來,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或引發的其他事故。雷擊常可摧毀建築物,傷及人、畜,還可能引起火災;靜電放電的最大威脅是引起火災或爆炸事故,也可能造成對人體的傷害。

3.3射頻傷害

電磁場的能量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亦即電磁場傷害。在高頻電磁場的作用下,人體因吸收輻射能量,各器官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從而引起各種疾病。除高頻電磁場外,超高壓的高強度工頻電磁場也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3.4電路故障。

電能在傳遞、分配、轉換過程中,由於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線路和設備故障不但威脅人身安全,而且也會嚴重損壞電氣設備。

以上四種電氣事故,以觸電事故最為常見。但無論哪種事故,都是由於各種類型的電流、電荷、電磁場的能量不適當釋放或轉移而造成的

4、電氣設備安全用電的防護措施

4.1保護接地

保護接地是指將電氣設備不帶電的金屬外殼與接地極之間做可靠的電氣連接。它的作用是當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帶電時,如果人體觸及此外殼時,由於人體的電阻遠大於接地體電阻,則大部分電流經接地體流人大地,而流經人體的電流很小。這時只要適當控制接地電阻(一般不大於4Ω),就可減少觸電事故發生。

4.2保護接零

在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系統中,將用電設備的金屬外殼與供電系統中的零線或專用零線直接做電氣連接,稱為保護接零。它的作用是當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帶電時,短路電流經零線而成閉合電路,使其變成單相短路故障,因零線的阻抗很小,所以短路電流很大,一般大於額定電流的幾倍甚至幾十倍,這樣大的單相短路將使保護裝置迅速而准確的動作,切斷事故電源,保證人身安全。其供電系統為接零保護系統,即TN系統。保護零線是否與工作零線分開,可將TN供電系統劃分為TN-C、TN-S和TN-C-S三種供電系統。

4.3設置漏電保護器

1)總配電箱和開關箱應至少設置兩級漏電保護器,而且兩級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和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級保護的功能。

2)開關箱中必須設置漏電保護器,所有用電設備,除作保護接零外,必須在設備負荷線的首端處安裝漏電保護器。

3)漏電保護器應裝設在配電箱電源隔離開關的負荷側和開關箱電源隔離開關的負荷側。

4)漏電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要求,開關箱內的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於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小於0.1s。使用潮濕和有腐蝕介質場所的漏電保護器應採用防濺型產品。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於15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小於0.1s。

4.4安全電壓

安全電壓指不戴任何防護設備,接觸時對人體各部位不造成任何損害的電壓。我國國家標准GB3805中規定,安全電壓值的等級有42、36、24、12、6V五種。同時還規定:當電氣設備採用了超過24V時,必須採取防直接接觸帶電體的保護措施。

5、電氣設備的操作與 維修 人員准則

(1)掌握安全用電基本知識和所用設備的性能;

(2)使用設備前必須按規定穿戴和配備好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並檢查電氣裝置和保護設施是否完好。嚴禁設備帶“病”運轉;

(3)停用的設備必須拉閘斷電,鎖好開關箱;

(4)負責保護所用設備的負荷線、保護零線和開關箱。發現問題,及時報告解決;

(5)搬遷或移動用電設備,必須經 電工 切斷電源並作妥善處理後進行。

6、電氣設備的使用及維護

1)配電箱、開關箱應每月進行一次檢查。檢查人員必須是專業電工。工作時必須穿戴好絕緣用品,必須使用電工絕緣工具。

2)檢查、維修配電箱、開關箱時,必須將其前一級相應的電源開關分閘斷電,並懸掛停電標志牌,嚴禁帶電作業。

3)配電箱內盤面上應標明各迴路的名稱、用途、同時要作出分路標記。

4)總、分配電箱門應配鎖,配電箱和開關箱應指定專人負責。

5)各種電氣箱內不允許放置任何雜物,並應保持清潔。箱內不得掛接其他臨時用電設備。

6)熔斷器的熔體更換時,嚴禁用不符合原規格的熔體代替。

電氣安全工作中,一手要抓技術,使技術手段完備,一手要抓組織管理,使其周密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電氣系統、設備和人身的安全。

㈩ 如圖是探究物質吸熱性質的實驗裝置圖.在兩容器內分別裝入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

(來1)實驗中用同樣的加熱器,自放出的熱量才相同,物質吸收的熱量才會相同,故用同樣的加熱器的目的是在相同的時間里供給的熱量相同;
(2)加熱時,用玻璃棒不斷的攪拌,可以使水和煤油受熱均勻;相同的酒精燈加熱相同的時間,酒精燈放出的熱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來反映的;
(3)探究物質吸熱性質的實驗就要採用控制變數法,控制熱源(酒精燈火焰的大小、與燒杯底的距離)、盛裝液體的容器相同和液體質量一定,故A、C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
(1)使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
(2)使水和煤油受熱均勻;加熱時間;
(3)AC.

閱讀全文

與實驗裝置用電的知識測定物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軸承皮座怎麼安裝 瀏覽:671
軸承孔的螺絲怎麼取下來 瀏覽:132
製冷站造價多少 瀏覽:798
超聲波平底孔怎麼檢測 瀏覽:892
東莞寶強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94
機械進場費怎麼算 瀏覽:555
機械損失是由什麼造成的 瀏覽:675
工地上儀表算什麼費用 瀏覽:917
比亞迪f0軸承感測器多少錢 瀏覽:91
閥門廠是做什麼的圖片 瀏覽:68
暖氣放水閥門銹死 瀏覽:358
轉速閥門有什麼用 瀏覽:974
閥門系列是什麼意思 瀏覽:610
虛擬儀器液位監測裝置設計要求 瀏覽:782
國產什麼電動工具好 瀏覽:955
電機過流報警裝置設計方案 瀏覽:665
工程機械撤場證明怎麼寫 瀏覽:613
簡諧波什麼時候機械能守恆 瀏覽:655
機械制圖中的菱形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971
自來水水表跟前的閥門壞了怎麼換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