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下圖是中學化學中常用於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的裝置,請根據裝置回答問題:(1)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氯化鈉
(1)可以採用蒸發結晶的方法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氯化鈉固體,除去自來水中的Cl-等雜質回,可以採用蒸餾的答方法,100℃蒸發出來的是水蒸氣,從碘水中分離出I2,可以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劑,採用萃取的方法,故答案為:D;A;B、萃取;
(2)蒸餾裝置中①的名稱是蒸餾燒瓶,冷凝管的進冷卻水的方向是下進上出,在使用分液漏斗時,要打開分液漏鬥上端活塞或使凹孔對准小孔,以保證內部液體順利流下,
故答案為:蒸餾燒瓶;下進上出;打開分液漏鬥上端活塞或使凹孔對准小孔;
(3)Fe(OH)3膠體和含有氯離子的溶液的分離應採用滲析的方法,故答案為:滲析.
『貳』 某碳酸鈉樣品中混有一些氯化鈉,用下圖的裝置可測定其純度。
(1)A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2)B中的反應:Na2CO3 + H2SO4——Na2SO4 + H2O + CO2
(3)裝置C用來吸收水份(空氣中原有及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泡中夾帶)
(4)乾燥管D中增加的是樣品經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
(5)反應前鼓入空氣是去除A、B、C三瓶內原有氣體中的水份和二氧化碳,反應後鼓入空氣是為了將B瓶內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從B、C瓶中壓出並進入乾燥管內由鹼石灰吸收。
若反應後未鼓入空氣,B、C瓶內有剩餘二氧化碳未被壓出,測定結果偏小,如鼓入空氣過快,乾燥管內鹼石灰來不及吸收,部分二氧化碳溢出乾燥管,造成測定結果偏小。
『叄』 如圖1所示是中學化學中常用於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的裝置,請根據裝置回答問題:(1)從氯化鉀溶液中得到氯
(1)從溶液中得到固體採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所以從KCl溶液中得到KCl固體採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氯離子易溶於水,但難揮發,水易被蒸發,所以除去自來水中的Cl-等雜質採用蒸餾的方法,
故答案為:D;A;
(2)從碘水中分離出I2,碘易溶於有機溶劑而難溶於水,所以可以採用萃取方法將碘從碘水中提取,然後採用分液方法分離,故答案為:B;萃取、分液;
(3)裝置A中①的名稱是冷凝管,進水的方向是「下進上出」,否則水蒸氣急劇冷卻易產生爆炸,故答案為:冷凝管;下口進水;
(4)問題1.去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Mg2+、Ca2+、Fe3+、SO42-時,先加水溶解,所以加入過量NaOH(去除鎂離子和鐵離子):Mg2++2OH-=Mg(OH)2↓,Fe3++3OH-═Fe(OH)3↓;
加入過量BaCl2(去除硫酸根離子):SO42-+Ba2+=BaSO4↓;加入過量Na2CO3(去除鈣離子的多餘的鋇離子):Ca2++CO32-=CaCO3,碳酸鈉必須加在氯化鋇之後,氫氧化鈉和氯化鋇可以顛倒加入的順序,然後過濾,最後調節溶液的pH等於7後蒸發即可,
所以其順序是⑤③②①⑥④⑦,故選d;
問題2:原來溶液中存在NaOH、Na2CO3,加入HCl後,HCl和NaOH、Na2CO3發生反應生成NaCl,發生的反應為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H2O+CO2↑,故答案為: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H2O+CO2↑;
問題3:由海水到氯化鈉晶體的實驗過程中先沉澱雜質離子,然後過濾最後蒸發濃縮,所以需要過濾和蒸發裝置,故選CD.
『肆』 氯化鈉溶液和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去除要用到的實驗裝置是什麼
(1)由圖示可知,儀器a的名稱是漏斗;
(2)在粗鹽提純中先要稱量粗鹽的質量,加水溶解,稱量未溶解的粗鹽的質量,然後進行過濾、蒸發,再稱量精鹽的質量.所以,操作順序是:CACBDC;
(3)配製6%的氯化鈉溶液和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都要用到的實驗操作是稱量和溶解;
(4)A中玻璃棒攪拌的作用是通過攪拌使氯化鈉加快溶解.如果B中的濾液仍然渾濁,就應該重新過濾.D操作蒸發中,當觀察到蒸發皿中出現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
(5)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發現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應減少適量氯化鈉固體;
(6)①氯化鈉固體仍然不純,食鹽的質量減小,溶質質量分數偏小;
②稱量時砝碼端忘墊質量相同的紙片,食鹽的質量減小,溶質質量分數偏小;
③量取水時,仰視讀數,量取的水偏多,溶質質量分數偏小;
④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7)①A.加水,使溶質質量分數減小,不符合題意;
B.加溶質,使溶質質量分數增大,符合題意;
C.蒸發溶劑,使溶質質量分數增大,符合題意;
D.倒出一些原溶液,使溶質質量分數不變,不符合題意;
E.倒入一些原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不符合題意;
F.加入一定量5%的氯化鈉溶液,使溶質質量分數減小,不符合題意;
G.加入一定量25%的氯化鈉溶液,
②設加入的溶質質量為x.
100g×10%+x=(100g+x)20% 解得:x=12.5g
故答為:(1)漏斗;(2)CACBDC;(3)AC;(4)加快溶解,重新過濾,多量固體;(5)B;(6)①②③;(7)①B、C、G;②加溶質12.5g等.
『伍』 (2011年貴州安順,12題)如圖是某同學做「粗鹽的提純」實驗時的過濾裝置圖; (1)寫出有標號的儀器名
⑴ a、漏斗抄b、燒杯 )⑵ 玻璃棒、在過濾過程中起引流作用(答出玻棒、引流就給分)⑶ 攪動散熱,防止局部溫度過高而造成液滴飛濺
『陸』 粗鹽提純的流程圖 除了最後的鹽酸是適量,其他的試劑都是過量。 有關方程式 ②BaCl2+Na2SO4=BaSO4↓ + 2 NaCl ③MgCl2+ 2 NaOH =Mg(OH)2↓ + 2 NaCl ④CaCl2+Na2CO3=CaCO3↓ + 2 NaCl;BaCl2+Na2CO3=BaCO3↓ + 2 NaCl ⑤ NaOH + HCl = NaCl + H2O;Na2CO3+ 2 HCl = 2 NaCl + CO2↑ + H2O (6)氯化鈉提純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雜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可溶性雜質中的Ca2+,Mg2+,SO42-則可通過加入BaCl2、NaOH和Na2CO3溶液,生成沉澱而除去,也可加入BaCO3固體和NaOH溶液來除去。然後蒸發水分得到較純凈的精鹽。 過程 用托盤天平稱取2克粗鹽(精確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燒杯里。用葯匙取一匙粗鹽加入水中,並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現象(玻璃棒的攪拌對粗鹽的溶解起什麼作用?攪拌,加快溶解速度)。接著再加入粗鹽,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觀察溶液是否變渾濁。 1.在天平上稱量剩下的粗鹽,計算在10毫升水中大約溶解了多少克粗鹽。 2.加入過量BaCl2(去除硫酸根離子)BaCl2+Na2SO4==BaSO4↓+2NaCl 3.加入過量NaOH(去除鎂離子)MgCl2+2NaOH==Mg(OH)2↓+2NaCl 4.加入過量Na2CO3(去除鈣離子及BaCl2中的鋇離子) Na2CO3+CaCl2==CaCO3↓+2NaCl 5. Na2CO3+BaCl2==BaCO3↓+2NaCl (註:可互換2,3兩步或3,4兩步。Na2CO3的用量一定要將所有的BaCl2除去,可使用pH試紙控制加入量。) 6過濾 向濾液中加入適量HCl(除去過量NaOH,Na2CO3,可選擇用pH試紙控制加入的量,或是直接蒸發) 7.蒸發結晶 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①「一貼」是指濾紙折疊角度要與漏斗內壁口徑吻合,使濕潤的濾紙緊貼漏斗內壁而無氣泡,因為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 ②「二低」一是指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二是在整個過濾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這樣可以防止雜質未經過濾而直接流到燒杯中,這樣未經過濾的液體與濾液混在一起,而使濾液渾濁,沒有達到過濾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過濾的液體倒入漏斗中時,盛有待過濾液體的燒杯的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飛濺和待過濾液體沖破濾紙;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輕靠在三層濾紙處以防碰破濾紙(三層濾紙一邊比一層濾紙那邊厚,三層濾紙那邊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頸部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壁,以防液體濺出。 產率計算 將提純後的氯化鈉與粗鹽作比較,計算精鹽的產率。 (誤差分析:明顯偏低:A.溶解時將粗鹽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過濾B.蒸發時,有一些液體、固體濺出。C.固體沒有完全被轉移到紙上。 偏高:提純後的精鹽尚未完全乾燥就稱其質量.粗鹽中含有其他可溶性固體。) 玻璃棒的作用 本實驗5次用到玻璃棒。 1.溶解時:攪拌,加速溶解。 2.過濾前:蘸水潤濕濾紙。 3.過濾時:引流。 4.蒸發時:攪拌,使液體均勻受熱,防止液體飛濺。 5.計算產率時: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 (注意玻璃棒攪拌時不要碰到杯壁) 『柒』 電解飽和氯化鈉的裝置圖 C 解析:本題考查電解的有關知識。根據題中給定的裝置圖知Y極與直流電專源的正極相連,Y極為電屬解池的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對應的電極反應為:2Cl - -2e - Cl 2 ↑,X極與直流電源的負極相連,所以X為電解池的陰極,發生還原反應,對應的電極反應方程式為:2H 2 O+2e - 2OH - +H 2 ↑(或2H + +2e - H 2 ↑),故X極附近溶液變為紅色,A、B項錯誤;電解後產生NaOH,所以電解後溶液的pH增大,D項錯誤;由於產生的氯氣能夠與NaOH反應,所以產生氫氣的體積大於氯氣的體積,故C項正確。 『捌』 粗鹽提純的原理
【粗鹽提純實驗原理】 『玖』 下圖是實驗室製取Cl 2 並以純凈、乾燥的Cl 2 為原料進行特定反應的實驗裝置圖: (1)寫出實驗室製取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