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的實驗裝置及作用
熔化規律: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非晶專體在熔化屬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上升。
(晶體和非晶體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非晶體沒有。晶體還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而且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鹽、明礬、萘、各種金屬都是晶體。
松香、玻璃、蜂蠟、瀝青都是非晶體。
裝置很簡單啊:酒精燈,鐵架台,加熱皿,溫度計就差不多了。
⑵ 熔化現象實驗裝置解說
從下至上:鐵架台:固定實驗器材
酒精燈:加熱
石棉網:使燒杯受熱均勻專
燒杯:盛水加熱使試管內物屬體受熱均勻
試管:盛實驗葯品
溫度計:測量試管內物品溫度變化情況
⑶ 如圖所示,是「探究物質的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將固體物質和溫度計分別放入試管內,再放入大燒
(1)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視或仰視.所以B方法正確.採用A方法讀數時,視線與刻度線相交點的溫度高於B視線與刻度線相交點,因此採用A方法讀數結果會偏大.
由於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為晶體.
(2)將裝有固體物質的試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是為了使固體受熱均勻;為了保證實驗的效果,試管中固體物質的表面應低於燒杯中的水面的高度.
(3)實驗時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試管底部,由於容器底的溫度較高,所以溫度計的示數會偏高.
(4)BC段為該物質的熔化過程,所對應溫度230℃即為物質的熔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是相同的,所以該物質的凝固點也是230℃;
AB段該物質處於溫度升高階段,未達到熔點,故處於固態,吸熱,溫度升高,BC段為該物質的熔化過程,溫度保持不變,但必須從外界需要吸熱.由圖象可知該晶體的熔化過程用了4分鍾;
D點後隨時間溫度逐漸降低,EF段為晶體的凝固過程,E點開始凝固,因此DE段中E點為液體.
故答案為:(1)偏大;晶體;(2)均勻受熱;低於;(3)高;(4)230℃;4;液體.
⑷ 如圖甲所示是探究萘的熔化和凝固的實驗裝置,小文根據實驗中得到的數據繪制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
吸收; 固液混合;晶體
⑸ 八年級上冊物理思維導圖_知識點匯總(2)
五、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是虛像,像和物關於鏡面對稱(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鏡子中的鍾的時間要看紙張的反面,物體遠離、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但亦要隨著遠離、靠近鏡 面相 同的距離,對人是2倍距離)。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靜的水面就好像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鏡中花);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說,它在水中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樹木和房屋上各點與水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水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無數個點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水面多高,像離水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3、平面鏡成虛像的原因:物體射到平面鏡上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反射光線沒有會聚二是發散的,這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時用虛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注意:進入眼睛的光並非來自像點,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像、物關於鏡面對稱)和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同一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射後,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交於像點)作光路圖(作出物、像、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六、凸面鏡和凹面鏡 1、以球的外表面為反射面叫凸面鏡,以球的內表面為反射面的叫凹面鏡; 2、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可增大視野(汽車上的觀後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灶,利用光路可逆製作電筒) 七、光的折射 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 2、光在同種介質中傳播,當介質不均勻時,光的傳播方向亦會發生變化。 3、折射角:折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線共面,法線居中。 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光從水或 其它 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要求會畫折射光線、入射光線的光路圖) 3、斜射時,總是空氣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時,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於0°,光的傳播方向不改變 4、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當光射到兩介質的分界面時,反射、折射同時發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1、生活中與光的折射有關的例子:水中的魚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位置高一些(魚實際在看到位置的後下方);由於光的折射,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實際位置高些;透過厚玻璃看鋼筆,筆桿好像錯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彎折了;(要求會作光路圖) 2、人們利用光的折射看見水中物體的像是虛像(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十、光的色散 1、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後,依次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這種現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色光; 3、天邊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其它色光可由這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沒有黑光;顏料的三原色是品紅、青、黃,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什麼顏色透過什麼顏色的光);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什麼顏色反射什麼顏色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白色物體發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例: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匹紅色的馬、綠色的草、紅色的花、黑色的石頭,現在暗室里用綠光看畫,會看見黑色的馬,黑色的石頭,還有黑色的花在綠色的紙上,看不見草(草、紙都為綠色) 十一、看不見的光 太陽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色光按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太陽光譜; (從左往右其波長逐漸減小;散射逐漸增強;人眼辨別率依次降低)應用傍晚太陽是紅的,晴天天是藍的,汽車的霧燈是黃光。 紅外線:紅外線位於紅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一切物體都能發射紅外線,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打仗用的夜視鏡) 紅外線穿透雲霧的本領強(遙控探測) 紅外線的主要性能是熱作用強;(加熱) 紫外線:在光譜上位於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紫外線的主要特性是化學作用強;(消毒、殺菌) 紫外線的生理作用,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小孩多曬太陽),但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線,我們要保護臭氧層) 熒光作用;(驗鈔)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線來自太陽,臭氧層阻擋紫外線進入地球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提綱1.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發生體在振動--實驗;聲音靠介質傳播--介質:一切固液氣;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空氣中聲速(約340m/s);一般的,固體中速度>液體中速度>氣體中速度;聲音速度隨溫度上升而上升 回聲--回聲所需時間和距離;應用 計算--和行程問題結合 2.音調、響度和音色 客觀量--頻率(注意人聽力范圍和發聲范圍)、振幅 主觀量--音調、響度(高低大小的含義);影響響度的因素:振幅、距離、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發聲體本身決定 3.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雜訊--物理和生活中的雜訊(物理-不規則振動,生活-影響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雜訊等級:分貝(0dB-剛引起聽覺);減小雜訊 方法 (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四大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雜訊污染) 1.光源--火把、蠟燭、電燈、恆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直線傳播--條件(均一);可在真空中傳播;現象(激光準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樹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長度單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分居兩側;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敘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系)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條光線都符合反射定律(現象解釋:拋光的金屬表面、平靜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鏡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圖5-40;應根據現象回答) 4.平面鏡 平面鏡成像--規律(等距、等大、正立、虛像);能看見(看不見)像的范圍;潛望鏡 5.作圖--按有關定律做圖 1.光的折射 折射--定義(……方向一般發生變化);折射規律(三線共面、兩側、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敘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系);現象解釋(水中的魚變淺、水中筷子彎曲、海市蜃樓等) 2.光的傳播綜合問題 注意區分折射和反射光線;注意區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鏡 透鏡中的名詞--主光軸、光心、焦距、焦點(測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會聚光線”和“使光線會聚”的區別:“會聚光線”是能聚於一點的光線,“使光線會聚”是光線經過凸透鏡後比原來接近主光軸) 透鏡的原理--多個三棱鏡組合;光線在透鏡的兩個表面發生折射 變化了的凸透鏡--玻璃球、盛水的圓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問題 4.凸透鏡成像 三條特殊光線(過光心-方向不變;平行於主光軸-過光心;過光心的光線-平行於主光軸);像距/像的大小/虛實/正倒和物距的關系;像移動的快慢(依據:光路圖);實際應用 1.溫度計 溫度計--常見溫度計的測溫物質、原理、量程(體溫計: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體溫計構造及使用(縮口部分;甩體溫計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後果-隻影響測低溫)、溫度計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選擇);校正溫度計;讀數(一般地,讀數時不能離開物體) 溫標--攝氏溫標、熱力學溫標及換算;絕對零度;常見溫度 2.物態變化 熔化和凝固--實驗裝置(水浴加熱);常見晶體、非晶體;熔點、凝固點;圖象 汽化--蒸發;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沸騰實驗裝置;蒸發和沸騰的聯系、區別(都是汽化;劇烈程度、發生條件等);酒精燈的使用(可參照化學相關內容) 液化--兩種途徑(降溫一定可使氣體液化;壓縮可能使氣體液化) 升華和凝華--實例 3.物態變化中的熱量傳遞 吸熱--固→液→氣(即使溫度不變也有熱量的傳遞);放熱--氣→液→固 4.其他 現象解釋--例:P3圖0-3、紙鍋燒水、“白氣”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發和升華)、樟腦等;電冰箱原理;物態變化中的熱量計算;注意名詞的寫法(汽、氣;溶、融、熔;化、華;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電路 1.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 靜電--電荷種類的判斷;驗電器結構(P45圖);電量(單位:庫侖C) 物質微觀結構--原子結構(可與化學中原子概念對照);摩擦起電原因(核外電子的轉移) 2.電路相應概念 電流(及方向:正電荷移動方向);電源;導體、絕緣體;串聯、並聯;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及運動方向;電路圖;通路、斷路及短路;常見電路(樓道電路;電冰箱電路:第一冊P60圖4-18) 等效電路的判斷--先去除電流表/電壓表(電流表:短路;電壓表:斷路)再做判斷 1.各個物理量(I、U、R、P)的定義、單位(單位符號)及含義、換算 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選擇、串並聯、正負極、能否直接接電源兩端)及其構造 2.電阻的測量(基本方法及變化);影響電阻的因素;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及使用(P94圖7-7);變阻箱的使用及讀數(P95圖7-9、7-10;電位器);滑動變阻器的變形(如P101圖7-19) 3.歐姆定律及變形(注意物理意義) 4.串並聯電流、電壓、電阻公式(注意條件。如串聯時功率和電阻成正比,並聯時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求熱量時適用於一切電路) 常用結論(各比例式;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時,電路中各物理量的變化情況-注意推導順序) 5.電功--W=UIt=UQ;電能表及利用電能表測功率(P130); 電器銘牌;電冰箱工作時間系數(P130) 6.電學計算--①畫等效電路圖(幾個狀態畫幾個圖);②按串聯、並聯找等量關系和比例關系;③求解(注意電流、電壓、電功率均應取同一狀態下的值) 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資料一、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2、參照物 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 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運動的快慢 1、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3)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計算公式: v=s/t ,變形得:s=vt,t=s/v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3、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4、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第一章《聲現象》復習提綱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4、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隻。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徵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四、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1、 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雜訊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2、 物理學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雜訊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 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 4、 減弱雜訊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間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間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間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音調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雜訊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8、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雜訊減弱的途徑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練習:☆為什麼在有霧的天氣里,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 ☆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該現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象: ①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平滑。 應用: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著不同的方向,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練習:☆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於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牆、釉面磚牆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 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一、溫度 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採用熱力學溫度。 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在一個標准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換算關系T=t+273K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①溫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並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准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練習:◇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溫度變化相同時,體積變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的目的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柱變化大,兩項 措施 的共同目的是:讀數准確。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定義: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後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升。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熔化的條件:⑴達到熔點。⑵繼續吸熱。 凝固: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後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到凝固點。⑵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 吸 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②沸點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③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於運輸。 作用:液化放熱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 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鎢。 ②凝華 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 練習:☆要使洗過的衣服盡快乾,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⑷將衣服脫水(擰干、甩干)。 ☆解釋“霜前冷雪後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後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後寒”。 ⑹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步驟
1、實驗步驟:①按照實驗裝置,自下向上安裝好實驗裝置(注意各個部分的銜接與安裝高度).②預先將燒杯內的水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在加熱過程中,不斷用玻璃棒攪拌,以便水溫均勻.③把裝有一定量海波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里,用酒精燈通過燒杯和水給海波均勻、緩慢地加熱(此種加熱方式叫水浴加熱).④觀察溫度計讀數和海波的狀態變化,當溫度達到40 ⑺ 如圖甲所示是探究萘的熔化和凝固的實驗裝置.小文根據試驗中得到的數據繪制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
(1)圖中水平線段所對應的溫度為80℃,這就是這種物質的熔點; ⑻ 如圖是「探究晶體熔化與凝固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1)把石棉網墊在燒杯下,並將裝有固體粉末
(1)將裝有固抄體粉末的試管放襲入水中加熱,這是水浴法,採用水浴法,物體的溫度變化比較均勻,並且變化比較慢,便於記錄實驗溫度. ⑼ 初二物理知識總結
人教版的嗎? ⑽ 如圖甲所示是小勝同學探究「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裝置。(1)為了完
(1)為了能使試管中的晶體均勻受熱,需要將試管中裝有晶體的部分全部浸沒在專水中,但屬試管不能接觸燒杯底部. 與熔化凝固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工小傳動軸承怎麼卸
瀏覽:84
金德五金製品廠
瀏覽:559
軸承知識什麼是防磁軸承
瀏覽:784
制氫氧化亞鐵的實驗裝置原理
瀏覽:205
玻璃液位計閥門叫什麼
瀏覽:578
macan閥門怎麼關
瀏覽:884
車子儀表盤出現的綠色標志有什麼
瀏覽:278
外徑47mm軸承是什麼型號
瀏覽:623
別克君越怎麼設置儀表
瀏覽:486
加壓泵機械密封如何更換
瀏覽:396
cad賤人工具箱設置命令
瀏覽:734
glk300怎麼製冷
瀏覽:124
設備維修計入和固定資產哪個好
瀏覽:300
什麼是流量閥門
瀏覽:981
腐植酸處理設備哪個好
瀏覽:872
老式機械鍾值多少錢
瀏覽:358
管道閥門前後是指哪兒
瀏覽:499
東昇機械廠怎麼樣
瀏覽:812
軸承皮座怎麼安裝
瀏覽:671
軸承孔的螺絲怎麼取下來
瀏覽: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