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90傳說機械裝置

90傳說機械裝置

發布時間:2022-12-15 00:50:50

❶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為什麼取不下來機械裝置的紙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全關卡攻略
第一關

1、首先按照提示,調查地毯,在地毯的褶皺處找到放大鏡的外框。

2、到左邊圓桌處,在桌子上找到放大鏡的手柄,在下方抽屜找到放大鏡的鏡片,將三個道具組合成完整放大鏡。

3、到左側方桌處,使用放大鏡調查桌子上的花紋,看到數字密碼:上方35,下方91。

4、到右側密碼桌處,點擊上方輸入密碼35,點擊下方輸入密碼91,打開密碼桌得到鑰匙。

5、到左側圓桌處,使用鑰匙打開上鎖的抽屜獲得目標物品。

6、獲得目標物品以後門會自動打開,進門即可順利過關。

第二關

1、到沙發左側矮桌處,在矮桌上的盒子里找到一半鑰匙。

2、到沙發處,移開右邊兩個枕頭,找到另一半鑰匙,將其拼成完整的鑰匙。

3、到右側窗簾處,拉開窗簾,用鑰匙打開櫃子,得到蝴蝶外框。

4、到牆上蝴蝶的圖畫處,將外框按上,可以看到蝴蝶翅膀出現不同顏色:左上藍,右上綠,左下紅,右下紫。

5、到右側窗簾處,查看模型人脖子上的項鏈,按照左上藍,右上綠,左下紅,右下紫的順序調整顏色,即可獲得目標物品。

6、獲得目標物品以後從右邊的窗戶離開房間,即可順利過關。

第三關

1、到櫃台電腦處,把瓶子里的花丟了,然後拾取瓶子。

2、到右邊沙發處,用瓶子砸壞消防栓的玻璃,得到一張磁卡。

3、到櫃台電腦處,將磁卡插到槽里,電腦上顯示出密碼7G。

4、到右側演講台處,在演講本上看到某個標記被打岔了。

5、到右側沙發處,在桌子上的本子里看到另外一個標記被打岔了。

6、到右側的門前,調查牆上的圖畫,把有剛才兩個打岔圖案的畫都換掉:左上換1次,右上換2次,左下換1次,下中換一次。

7、打開暗格,在暗格密碼鎖上將外圈的7和內圈的G都旋轉到朝上的位置,即可打開暗格得到目標物品。

8、得到目標物品以後面前的門就會打開,進入門內順利過關。

第四關

1、到椅子坐標的矮桌處,在桌子上找到一個木質旋鈕。

2、到左側白瓷牆壁處,移開幾塊石頭,找到一個帶缺口的螺絲。

3、到右側櫃子處,在右下角的抽屜里找到另外一個帶缺口的螺絲。

4、到左側燈座處,將兩個帶缺口的螺絲按到桌子上,然後將4個角的螺絲都旋到缺口朝里,打開抽屜在圖紙上看到各按鈕位置:左上1 右上3 左下2 右下1。

5、到正面箱子處,將木質旋鈕安到箱子上,然後按照左上1 右上3 左下2 右下1的位置拉動旋鈕,即可打開箱子得到目標物品。

6、獲得目標物品以後右側的門會自動打開,進入門內即可順利過關。

第五關

1、到左側櫃子處,在櫃子中找到一瓶燃燒油。

2、到中間桌子處,在桌子上找到火柴盒。

3、到右側櫃子處,在櫃子中的書架上看到帶有銀河符號的書,記下part1-4的銀河符號。

4、到後方壁爐處,將燃燒油倒在柴火上,然後用火柴盒點燃火柴,然後依次查看part1-4的銀河符號,得到密碼7542。

5、到最右側櫃子下層的抽屜處,在密碼盒上輸入密碼7542,打開密碼盒即可獲得目標物品。

6、獲得目標物品以後右側的門會自動打開,進入門內即可順利過關。

第六關

1、到左側中間的零件架,在零件架上找到撬棍。

2、到右側的指令台,完成指紋拼圖,然後調出藍色轎車。

3、查看藍色轎車,用撬棍敲掉藍色轎車後面的螺絲和車牌。

4、到指令台調出紅色轎車,查看紅色轎車,將車牌和螺絲裝上,並用撬棍擰緊螺絲。

5、到左側中間的零件架,在桌子上的報紙處看到坐標4964-3020。

6、到右側指令台,點擊下方的IGNITION CONTROL,定位到坐標4964-3020,即可獲得目標物品。

7、獲得目標物品以後車庫的門就會開啟,進入門內即可順利過關。

第七關

1、到右邊的走道,在地上找到一個零件。

2、調查中間的機器,按下圖位置擺放即可完成小游戲。

3、調查右邊的機器,將全部電源都關閉掉。

4、到左上電閘處,在地上撿到一個零件,拉下電閘關閉電流,然後打開右邊的箱子得到鋸子。

5、到右邊的走道,使用鋸子鋸掉門前面的管道。

6、到中間的設備,將管道和兩個零件都安上。

7、打開設備右邊的暗格即可獲得目標物品。

8、獲得目標物品以後右邊走道的門就會開啟,進入即可過關。

第八關

1、到正面的演奏台,調查正面的話筒,玩一下記憶小游戲,通過以後得到一個零件。

2、到右邊的高檔桌子,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刀。

3、到右邊的窗戶,拿走中間的樓梯,還有地上的膠水。

4、到中間的吊燈,放下樓梯然後爬到吊燈上,用水果刀割斷繩子得到一個零件,將零件用膠水組合起來變成一個鑰匙。

5、回到演奏台,用鑰匙打開鋼琴架上的暗格,然後用水果刀刮開樂譜,玩一個小游戲即可獲得目標物品。

6、獲得目標物品以後到右邊的窗戶,撥開左邊的窗戶,從窗戶跳下去即可順利過關。

第九關

1、到右邊的桌子上,拿起桌子上的錘子。

2、到門左邊的裝飾品處,用錘子打爛陶罐得到刷子。

3、用刷子刷中間的盾牌得到圖案序列:劍斧盾冠。

4、到左邊的箱子處,將四個圖標全部調成朝上,並且按照劍斧盾冠的順序排列即可打開箱子獲得撬棍。

5、到右邊的櫃子,用撬棍打開右下角的暗格,得到兩個零件。

6、查看櫃子,在右邊的壺子上找到鑰匙,窗戶上左右兩側的圖案記錄下來。

7、到左邊的鐵門,插上鑰匙,然後裝上零件,按照右邊櫃子窗戶的圖案調整方向即可開門獲得目標物品。

8、獲得目標物品以後,中間的門就會打開了,進門即可順利過關。

第十關

1、到左側的桌子上,玩個小游戲將帶有黃色珠子的方塊移到最下面,即可打開抽屜獲得密碼轉盤和月亮石板。

2、到桌子右邊的星刻儀上,以中間為參照將各層的圖樣連接起來即為正確的圖樣,然後得到月亮石板。

3、到星刻儀右側的演講台,在書本下方找到太陽石板。

4、在正面的牆壁上看到石板順序:左半月,太陽,右半月。到左邊的櫃子處,將石板按順序放入打開櫃子,然後拾取桌子上的拉桿放入裝置里,並且點擊拉桿啟動裝置。

5、到左邊的保險箱,將密碼轉盤放上,然後按照左3 右2 左2 右4 左4 右1 右3 左1的順序依次點擊,即可開啟保險箱獲得目標物品。

8、獲得目標物品以後,中間的門就會打開了,進門即可順利過關。

第十一關

1、到右邊的牆壁上,拿起地上的兩個桶以及左邊木頭架子上的撬棍。

2、到右側的水流處,用藍色桶裝水。這里有牌子提示化學葯劑加水會變成能腐蝕鋼鐵的葯劑。

3、到左邊的破車出,用撬棍撬開後備箱得到皮管。

4、到右邊牆角的圓桶處,將皮管放入化學葯劑桶,在下面放上鐵桶,然後抽取化學葯劑。將水桶和化學葯劑桶組合成腐蝕葯劑。

5、到右邊的鐵門,用腐蝕葯劑破壞門鎖外殼,然後玩個小游戲將七個電源全部接通即可開門。

6、順著梯子上到閣樓,左邊第2個旋鈕旋轉一下,左邊第1個旋鈕旋轉兩下即可打開鐵籠獲得目標物品。

8、獲得目標物品以後,正門就會打開了,進門即可順利過關。

第十二關

1、到右邊的房間,調查桌子玩一個小游戲,點擊左邊第2個和右邊第1個即可開啟抽屜,得到一把螺絲刀。

2、到中間的水管處,撿起地上的水管,調查左邊的水表。用螺絲刀拆掉螺絲卸掉表盤,然後點擊按鈕將綠色方塊移到上方。

3、到游泳池裡查看,得到密碼9625。

4、到左邊的房間,拿起電視左右兩邊的音箱,放到右邊的玻璃窗下。

5、使用桌子上的遙控器打開電源,輸入密碼9625打開音量控制,將兩條音量線調節成一樣即可震碎玻璃窗。

6、用水管炸開玻璃窗,即可獲得目標物品。

8、獲得目標物品以後,右邊房間的門就會打開了,進門即可順利過關。

第十三關

1、到右邊的桌子,拿走右邊人型的長矛。

2、到左邊的逃生門,門上的裝飾拉下來看到左右下的提示。

3、到右側的盒子處,用長矛插入鑰匙孔,然後按照左右下的方向調節旋鈕即可打開盒子得到望遠鏡。

4、到正面的玻璃窗,以藍色為起點,從外面繞一圈即可完全走過所有格子,然後獲得望遠鏡片。

5、到天花板的彩繪處,將鏡片轉入望遠鏡,然後用望遠鏡觀察彩繪。可以在彩繪中找到三處圖案,記下這三處圖案的樣子。

6、到左邊的圓桌,翻開桌布找到暗格,按照天花板上看到的圖案輸入密碼,輸入三次以後即可打開暗格獲得目標物品。

7、獲得目標物品以後,左邊的逃生門就會打開了,進門即可順利過關。

第十四關

1、到左邊的儲藏櫃,調查左邊的儲藏櫃玩一個小游戲,將斜對角的9個位置都點一遍即可獲勝,然後在儲藏櫃下層拿到剪刀和玻片。

2、到左側試驗桌,拿起桌上的玻片和密碼器,將兩個玻片放到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3、旋轉鏡頭將里外兩層玻片連接起來,然後會浮現出一條白線,記下這個白線的樣子。

4、到最右側的操作台,描繪出之前看到的白線的樣子,就會看到一個顏色盤,記下顏色盤上的顏色。

5、打開密碼器,按照剛才看到的顏色盤來調節密碼器上的顏色,調節正確以後得到一組數字。

6、到最左邊的控制台,將四個指標按密碼器上的數字調節,然後按下open。

7、到中間的培養皿,使用剪刀剪下一株植物。

8、到左邊的試驗桌,將植物裝進左邊的容器里,然後拿走容器,就獲得了目標物品。

9、獲得目標物品以後,中間的電梯門就會自動打開,進入門內即可順利過關。

第十五關

1、到左邊的智能電腦,玩一個小游戲將方塊全部變綠,然後將下面的兩個按鈕調到OFF。

2、到展示台上,拿走圍欄里的綠色方塊,還有左邊的紅色手電筒。

3、到中間的圓環藝術品處,在下方的抽屜找到紫色手電筒。

4、到右邊的彩色板,用兩個手電筒照射彩色版可以看到數字,得到密碼784309。

5、到展示台上,左邊紅色包包輸入密碼784309打開包包得到一把鑰匙。

6、到樓梯口,將鑰匙插入電源裝置,然後玩一個小游戲將綠色電源都移到下方。

7、回到左邊的智能電腦,將電源開啟來,左側按鈕調到ON。

8、到手型藝術品處,將綠色方塊丟進去,就能獲得目標物品啦。

9、獲得目標物品以後,從展示台上的樓梯離開即可順利過關。

第十六關

1、到右邊的桌子上,拿走U盤,記下紙張的圓點位置。

2、到側門處,按照紙張上圓點的位置點擊即可解鎖第一層保險,然後不斷測試得出正確密碼3574打開側門。

3、到正門處,調節牆壁上的旋鈕,將箭頭和外面的箭頭對齊,得到兩個木片。

4、到地上的電源線處,點擊接頭將電源線連接起來。

5、到左邊的投影儀處,將兩個木片放到左右兩邊,然後調節清晰度到可以看清圖像。然後旋轉鏡頭放大圖像得到密碼39731。

6、進入側門,在電腦上輸入密碼39731打開,然後接上U盤拷貝數據,拷貝完畢以後將數據刪除,最後取回U盤即可獲得目標物品,

7、獲得目標物品以後,正面的門就會打開了,進門即可順利過關。

第十七關

1、到閣樓上,調查左邊架子的圖片展示框,將圖片拼好。

2、拼好後看到一個圖案,記下這個圖案的樣子。

3、架子右下角有一張照片,記下這個照片的圖案。

4、到右邊的凹槽,裡面有圖案,記下這個圖案的樣子。

5、到下方的桌子上,桌子上的撲克背面有個圖案,記下這個圖案。

6、到右邊的擺鍾,將四個圖案調節成之前記錄下的樣式即可打開鍾表得到鑰匙。

7、回到閣樓上,使用鑰匙打開右邊紅色矮櫃,得到一個圓環。

8、到下方的側面,先玩一個羅漢塔的小游戲,將4個方塊移到右邊再移到左邊。

9、然後將圓環裝入下方的插銷里,移開插銷,轉動左邊的旋鈕將所有的圓柱形物體移到上方。進門即可獲得目標物品。

10、獲得目標物品以後正門就會打開,進門即可順利過關。

第十八關

1、到打氣筒處,拿起地上的電池和起重器。

2、到吉普車處,用起重器翹起車子,然後卸下兩個輪胎。

3、到打氣筒處,用漏氣的論壇點擊打氣筒進行充氣。

4、到吉普車處,將兩個論壇安上,然後拿走起重器。

5、到鐵架子上,玩一個小游戲將藍點全部移動到中間即可打開保險箱得到扳手和繩子。

6、到左邊風扇處,快速旋轉風扇,就會浮現出一個圖案,記下這個圖案。

7、到右邊門控處,用扳手卸掉螺絲,然後按照電風扇浮現的圖案點亮線條,即可打開倉庫大門。

8、到吉普車處,用繩子將吉普車和飛機連起來

❷ 賽爾號傳說中的雷伊任務的機械裝置啟動不了

是不是到需要比比鼠和電容球的那步了?

帶上比比鼠確定包里有電容球,然後把滑鼠指到左邊新出來的這個機器上,別去點河裡的箱子了;這時候機器上會出現比比鼠,按著滑鼠左邊不放,比比鼠就會充能,能量充滿後就會進入動畫片段,後面就好完成了!

雷伊要下周五才會出現!4月23號!

❸ 兩千年前的機械儀器,能預測行星位置,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實在很久之前的古時候人們對於星空的探索就開始了,在歷史的長河中更是出現了很多觀測天體運動的輔助工具。在中國的古時候與觀測天體有關的公工具就有很多,例如圭表,日冕,渾儀,天體儀等。但是這些都不是今天我要說的,我要說就是已經存在了二千多年精密無比的安提凱希拉天體儀



更加神奇的是在伽利略還沒出生的1600年前是誰對於天體的運動觀測的如此透徹又是誰通過什麼技術手段建造出了如此的精密裝置這些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講都是未解之謎。

❹ 什麼機械裝置,可以實現一個物體從水平到豎直的轉變啊越簡單越好

難以實現,就算要實現也不會很簡單。目前最好用的就是曲柄邊桿。

❺ 機械之美——機械時期的計算設備

本文刊載於《上海財經大學博物館館刊》2018年11月(第一期),網路版為 《機械之美——機械時期的計算設備》 。

所謂計算機,顧名思義,就是用於計算的機器。誠然現在的計算機應用已經遠遠超出了計算本身,不論是電腦、平板、還是手機,我們天天靠著它們看電影、聽音樂、交流感情,看似與計算已經毫無關系,但事實上最初計算機的誕生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數學計算的需求,而如今計算機這些強大功能的底層實現,也依舊靠的是數學計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仍然保留著「計算機」這一稱呼的原因吧。

遠古時代,原始人為了搞清楚獵物的數目就已經與計算攀上了關系,他們用手指計數,用結繩記事。到了古代,人們又發明了算籌、算盤等簡單工具,藉助復雜的使用方法,求解復雜的問題。至此,人們在計算時不光要動手,還要動腦,甚至動口(念口訣),必要時還得動筆(記錄中間結果),人工成本很高。

到了17世紀,人們終於開始嘗試使用機械裝置完成一些簡單的數學運算(加減乘除)——可不要小看了只能做四則運算的機器,計算量大時,如果數值達到上萬、上百萬,手工計算十分吃力,而且容易出錯,這些機器可以大大減輕人工負擔、降低出錯概率。

機械裝置的歷史其實相當久遠,在我國,黃帝和蚩尤打仗時就發明了指南車,東漢張衡的地動儀、渾天儀、記里鼓車(能自動計算行車里程),北宋時期蘇頌、韓公廉發明的水運儀象台(天文鍾),數不勝數,其中好多發明事實上已經實現了某些特定的計算功能。然而所謂工具都是應需求而生的,我國古代機械水平再高,對計算(尤其是大批量計算)沒有需求也難為無米之炊,真正的通用機械計算設備還得在西方進入資本主義後逐漸出現。

那個時候,西方資產階級為了奪取資源、占據市場,不斷擴大海外貿易,航海事業蓬勃興起,航海就需要天文歷表。在那個沒有電子計算機的時代,一些常用的數據通常要通過查表獲得,比如cos27°,不像現在這樣掏出手機打開計算器APP就能直接得到答案,從事特定行業、需要這些常用數值的人們就會購買相應的數學用表(從簡單的加法表到對數表和三角函數表等等),以供查詢。而這些表中的數值,是由數學家們藉助簡單的計算工具(如納皮爾棒)一個個算出來的,算完還要核對。現在想想真是蛋疼,腦力活硬生生淪為苦力活。而但凡是人為計算,總難免會有出錯,而且還不少見,常常釀成航海事故。機械計算設備就在這樣的迫切的需求背景下應運而生。

研製時間:1623年~1624年

契克卡德是現今公認的機械式計算第一人,你也許沒聽說過他,但肯定知道開普勒吧,對,就是那個天文學家開普勒。契克卡德和開普勒出生在同一城市,兩人既是生活上的好基友,又是工作上的好夥伴。正是開普勒在天文學上對數學計算的巨大需求促使著契克卡德去研發一台可以進行四則運算的機械計算器。

契克卡德計算鍾支持六位整數計算,主要分為加法器、乘法器和中間結果記錄裝置三部分。其中位於機器底座的中間結果記錄裝置是一組簡單的置數旋鈕,純粹用於記錄中間結果,僅僅是為了省去計算過程中筆和紙的參與,沒什麼可說的,我們詳細了解一下加法器和乘法器的實現原理和使用方法。

乘法器部分其實就是對納皮爾棒的改進,簡單地將乘法表印在圓筒的十個面上,機器頂部的旋鈕分有10個刻度,可以將圓筒上代表0~9的任意一面轉向使用者,依次旋轉6個旋鈕即可完成對被乘數的置數。橫向有2~9八根擋板,可以左右平移,露出需要顯示的乘積。以1971年的紀念郵票上的圖案為例,被乘數為100722,乘以4,就移開標數4的那根擋板,露出100722各位數與4相乘的積:04、00、00、28、08、08,心算將其錯位相加得到最終結果402888。

加法器部分通過齒輪實現累加功能,6個旋鈕同樣分有10個刻度,旋轉旋鈕就可以置六位整數。需要往上加數時,從最右邊的旋鈕(表示個位)開始順時針旋轉對應格數。以筆者撰寫該部分內容的時間(7月21日晚9:01)為例,計算721+901,先將6個旋鈕讀數置為000721:

隨後最右邊的(從左數第六個)旋鈕順時針旋轉1格,示數變為000722:

第五個旋鈕不動,第四個旋鈕旋轉9格,此時該旋鈕超過一圈,指向數字6,而代表百位的第三個旋鈕自動旋轉一格,指向數字1,最終結果即001622:

這一過程最關鍵的就是通過齒輪傳動實現的自動進位。契克卡德計算鍾使用單齒進位機構,通過在齒輪軸上增加一個小齒實現齒輪之間的傳動。加法器內部的6個齒輪各有10個齒,分別表示0~9,當齒輪從指向數字9的角度轉動到0時,軸上突出的小齒將與旁邊代表更高位數的齒輪嚙合,帶動其旋轉一格(36°)。

相信聰明的讀者已經可以想到減法怎麼做了,沒錯,就是逆時針旋轉加法器的旋鈕,單齒進位機構同樣可以完成減法中的借位操作。而用這台機器進行除法就有點「死腦筋」了,你需要在被除數上一遍又一遍不斷地減去除數,自己記錄減了多少次、剩餘多少,分別就是商和余數。

由於乘法器單獨只能做多位數與一位數的乘法,加法器通常還需要配合乘法器完成多位數相乘。被乘數先與乘數的個位相乘,乘積置入加法器;再與乘數十位數相乘,乘積後補1個0加入加法器;再與百位數相乘,乘積後補2個0加入加法器;以此類推,最終在加法器上得到結果。

總的來說,契克卡德計算鍾結構比較簡單,但也照樣稱得上是計算機史上的一次偉大突破。而之所以被稱為計算鍾,是因為當計算結果溢出時,機器還會發出響鈴警告,在當時算得上十分智能了。可惜的是,契克卡德製造的機器在一場火災中燒毀,一度鮮為人知,後人從他在1623年和1624年寫給開普勒的信中才有所了解,並復制了模型機。

研製時間:1642年~1652年

1639年,帕斯卡的父親開始從事稅收方面的工作,需要進行繁重的數字相加,明明現在Excel里一個公式就能搞定的事在當時卻是件大耗精力的苦力活。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1642年起,年方19的帕斯卡就開始著手製作機械式計算器。剛開始的製作過程並不順利,請來的工人只做過家用的一些粗糙機械,做不來精密的計算器,帕斯卡只好自己上手,親自學習機械製作。

現在想想那個生產力落後的時代,這些天才真心牛逼,他們不僅可以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甚至還可能是一頂一的機械師。

帕斯卡加法器,顧名思義,只實現了加減法運算,按理說原理應該非常簡單,用契克卡德的那種單齒進位機構就可以實現。而帕斯卡起初的設計確實與單齒進位機構的原理相似(盡管他不知道有契克卡德計算鍾的存在)——長齒進位機構——齒輪的10個齒中有一個齒稍長,正好可以與旁邊代表更高數位的齒輪嚙合,實現進位,使用起來與計算鍾的加法器一樣,正轉累加,反轉累減。

但這一類進位機構有著一個很大的缺陷——齒輪傳動的動力來自人手。同時進行一兩個進位還好,若遇上連續進位的情況,你可以想像,如果999999+1,從最低位一直進到最高位,進位齒全部與高位齒輪嚙合,齒輪旋轉起來相當吃力。你說你力氣大,照樣能轉得動旋鈕沒問題,可齒輪本身卻不一定能承受住這么大的力,搞不好容易斷裂。

為了解決這一缺陷,帕斯卡想到藉助重力實現進位,設計了一種叫做sautoir的裝置,sautoir這詞來自法語sauter(意為「跳」)。這種裝置在執行進位時,先由低位齒輪將sautoir抬起,而後掉落,sautoir上的爪子推動高位齒輪轉動36°,整個過程sautoir就像盪鞦韆一樣從一個齒輪「跳」到另一個齒輪。

這種只有天才才能設計出來的裝置被以後一百多年的許多機械師所稱贊,而帕斯卡本人對自己的發明就相當滿意,他號稱使用sautoir進位機構,哪怕機器有一千位、一萬位,都可以正常工作。連續進位時用到了多米諾骨效應,理論上確實可行,但正是由於sautoir裝置的存在,齒輪不能反轉,每次使用前必須將每一位(注意是每一位)的齒輪轉到9,而後末位加1用連續進位完成置零——一千位的機器做出來恐怕也沒人敢用吧!

既然sautoir裝置導致齒輪無法反轉,那麼減法該怎麼辦呢?帕斯卡開創性地引入了沿用至今的補碼思想。十進制下使用補九碼,對於一位數,1的補九碼就是8,2的補九碼是7,以此類推,原數和補碼之和為9即可。在n位數中,a的補九碼就是n個9減去a,以筆者撰寫該部分內容的日期(2015年7月22日)為例,20150722的8位補九碼是99999999 - 20150722 = 79849277。觀察以下兩個公式:

a-b的補碼就是a的補碼與b的和,如此,減法便可以轉化為加法。

帕斯卡加法器在顯示數字的同時也顯示著其所對應的補九碼,每個輪子身上一周分別印著9~0和0~9兩行數字,下面一行該位上的表示原數,上面一行表示補碼。當輪子轉到位置7時,補碼2自然顯示在上面。

帕斯卡加了一塊可以上下移動的擋板,在進行加法運算時,擋住表示補碼的上面一排數,進行減法時就擋住下面一排原數。

加法運算的操作方法與契克卡德計算鍾類似,唯一不同的是,帕斯卡加法器需要用小尖筆去轉動旋鈕。這里主要說一說減法怎麼做,以筆者撰寫該部分內容的時間(2015年7月23日20:53)為例,計算150723 - 2053。

置零後將擋板移到下面,露出上面表示補碼的那排數字:

輸入被減數150723的補碼849276,上排窗口顯示的就是被減數150723:

加上被減數2053,實際加到了在下排的補碼849276上,此時上排窗口最終顯示的就是減法結果148670:

整個過程用戶看不到下面一排數字,其實玄機就在里頭,原理挺簡單,09一輪回,卻很有意思。

研製時間:1672年~1694年

由於帕斯卡加法器只能加減,不能乘除,對此萊布尼茨提出過一系列改進的建議,終究卻發現效果不大。就好比自己寫一篇文章很簡單,要修改別人的文章就麻煩了。那麼既然改進不成,就重新設計一台吧!

為了實現乘法,萊布尼茨以其非凡的創新思維想出了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裝置——梯形軸(stepped drum),後人稱之為萊布尼茨梯形軸。萊布尼茨梯形軸是一個圓筒,圓筒表面有九個長度遞增的齒,第一個齒長度為1,第二個齒長度為2,以此類推,第九個齒長度為9。這樣,當梯形軸旋轉一周時,與梯形軸嚙合的小齒輪旋轉的角度就可以因其所處位置(分別有0~9十個位置)不同而不同。代表數字的小齒輪穿在一個長軸上,長軸一端有一個示數輪,顯示該數位上的累加結果。置零後,滑動小齒輪使之與梯形軸上一定數目的齒相嚙合:比如將小齒輪移到位置1,則只能與梯形軸上長度為9的齒嚙合,當梯形軸旋轉一圈,小齒輪轉動1格,示數輪顯示1;再將小齒輪移動到位置3,則與梯形軸上長度為7、8、9的三個齒嚙合,小齒輪就能轉動3格,示數輪顯示4;以此類推。

除了梯形軸,萊布尼茨還提出了把計算器分為可動部分和不動部分的思想,這一設計也同樣被後來的機械計算器所沿用。萊布尼茨計算器由不動的計數部分和可動的輸入部分組成,機器版本眾多,以德意志博物館館藏的復製品為例:計數部分有16個示數輪,支持16位結果的顯示;輸入部分有8個旋鈕,支持8位數的輸入,里頭一一對應地安裝著8個梯形軸,這些梯形軸是聯動的,隨著機器正前方的手柄一同旋轉。機器左側的手柄藉助蝸輪結構實現可動部分的左右平移,手柄每轉一圈,輸入部分移動一個數位的距離。

進行加法運算時,先在輸入部分通過旋鈕置入被加數,計算手柄旋轉一周,被加數即顯示到上方的計數部分,再將加數置入,計算手柄旋轉一周,就得到計算結果。減法操作類似,計算手柄反轉即可。

進行乘法運算時,在輸入部分置入被乘數,計算手柄旋轉一周,被乘數就會顯示到計數部分,計算手柄旋轉兩周,就會顯示被乘數與2的乘積,因此在乘數是一位數的情況下,乘數是多少,計算手柄旋轉多少圈即可。那麼如果乘數是多位數呢?這就輪到移位手柄登場了,以筆者撰寫該部分內容的日期(7月28日)為例,假設乘數為728:計算手柄先旋轉8周,得到被乘數與8的乘積;而後移位手柄旋轉一周,可動部分左移一個數位,輸入部分的個位數與計數部分的十位數對齊,計算手柄旋轉2周,相當於往計數部分加上了被乘數與20的乘積;依法炮製,可動部分再左移,計算手柄旋轉7周,即可得到最終結果。

可動部分右側有個大圓盤,外圈標有0~9,里圈有10個小孔與數字一一對應,在對應的小孔中插入銷釘,可以控制計算手柄的轉動圈數,以防操作人員轉過頭。在進行除法時,這個大圓盤又能顯示計算手柄所轉圈數。

進行除法運算時,一切操作都與乘法相反。先將輸入部分的最高位與計數部分的最高位(或次高位)對齊,逆時針旋轉計算手柄,旋轉若干圈後會卡住,可在右側大圓盤上讀出圈數,即為商的最高位;逆時針旋轉位移手柄,可動部分右移一位,同樣操作得到商的次高位數;以此類推,最終得到整個商,計數部分剩下的數即為余數。

最後提一下進位機構,萊布尼茨計算器的進位機構比較復雜,但基本就是單齒進位的原理。然而萊布尼茨沒有實現連續進位,當產生連續進位時,機器頂部對應的五角星盤會旋轉至角朝上的位置(無進位情況下是邊朝上),需要操作人員手動將其撥動,完成向下一位的進位。

研製時間:1818年~1820年

以往的機械式計算器通常只是發明者自己製作了一台或幾台原型,帕斯卡倒是有賺錢的念頭,生產了20台加法器,但是根本賣不出去,這些機器往往並不實惠,也不好用。托馬斯是將機械式計算器商業化並取得成功的第一人,他不僅成為了機械式計算器的發明家,更成為了牛逼的企業家(創辦了當時法國最大的保險公司)。從商之前,托馬斯在法國軍隊從事過幾年部隊補給方面的工作,需要進行大量的運算,正是在這期間萌生了製作計算器的念頭。他從1818年開始設計,於1820年製成第一台,次年生產了15台,往後持續生產了約100年。

托馬斯四則計算器基本採用萊布尼茨的設計,同樣使用梯形軸,同樣分為可動和不動兩部分。

所不同的是, 它的手柄在加減乘除情況下都是順時針旋轉,示數輪的旋轉方向通過與不同方向的齒輪嚙合而改變。

此外,托馬斯還做了許多細節上的改進(包括實現了連續進位),量產出來的機器實用、可靠,因而能獲得巨大成功。

研製時間:1874年

萊布尼茨梯形軸雖然好用,但由於其長筒狀的形態,機器的體積通常很大,某些型號的托馬斯四則計算器擺到桌子上甚至要佔掉整個桌面,而且需要兩個人才能安全搬動,亟需一種更輕薄的裝置代替梯形軸。

這一裝置就是後來的可變齒數齒輪(variable-toothed gear),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有很多人嘗試研製,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沒能成功。直到19世紀70年代,真正能用的可變齒數齒輪才由鮑德溫和奧德納分別獨立製成。該裝置圓形底盤的邊緣有著9個長條形的凹槽,每個凹槽中卡著可伸縮的銷釘,銷釘掛接在一個圓環上,轉動圓環上的把手即可控制銷釘的伸縮,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具有0~9之間任意齒數的齒輪。

齒輪轉一圈,旁邊的被動輪就轉動相應的格數,相當於把梯形軸壓成了一個扁平的形狀。梯形軸必須並排放置,而可變齒數齒輪卻可以穿在一起,大大縮減了機器的體積和重量。此類計算機器在1885年投產之後風靡世界,往後幾十年內總產量估計有好幾萬台,電影《橫空出世》里陸光達計算原子彈數據時所用的機器就是其中之一。

研發時間:1884年~1886年

上述的機器似乎已經發展到十分完美的程度了,可與今人概念中的計算操作始終存在著一道巨大屏障——沒有按鍵。

好在那個年代的人們發現旋鈕置數確實不太方便,最早提出按鍵設計的應該是美國的一個牧師托馬斯·希爾(Thomas Hill),計算機史上有關他的記載貌似不多,好在還能找到他1857年的專利,其中詳細描述了按鍵式計算器的工作原理。起初菲爾特只是根據希爾的設計簡單地將按鍵裝置裝到帕斯卡加法器上,第一台菲爾特自動計算器就這么誕生了。

菲爾特自動計算器採用的是「全鍵盤」設計(也就是希爾提出的設計),每個數位都有1~9九個按鍵(0不需要置數),某個數位要置什麼數,就按下該數位所對應的一列按鍵中的一個。每列按鍵都裝在一根杠桿上,杠桿前端有一個叫做Column Actuator的齒條,按下按鍵帶動杠桿擺動,與Column Actuator嚙合的齒輪隨之旋轉一定角度。按鍵1~9按下時杠桿擺動的幅度遞增,示數輪隨之轉動的幅度也遞增,如此就實現了按鍵操作到齒輪旋轉的轉化。

1889年,菲爾特又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在紙帶上列印計算結果的機械式計算器——Comptograph,相當於給計算器引入了存儲功能。

1901年,人們開始給一些按鍵式計算器裝上電動馬達,計算時不再需要手動搖桿,冠之名曰「電動計算機」,而此前的則稱為「手搖計算機」。

1902年,出現了將鍵盤簡化為「十鍵式」的道爾頓加法器,不再是每一位數需要一列按鍵,大大精簡了用戶界面。

1961年,菲爾特自動計算器被改進為電子計算器,卻依然保留著「全鍵盤」設計。

[1] 陳厚雲, 王行剛. 計算機發展簡史[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5.

[2] 吳為平, 嚴萬宗. 從算盤到電腦[M].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

[3] 胡守仁. 計算機技術發展史(一)[M]. 長沙: 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4.

[4] Wikipedia. Wilhelm Schickard[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lhelm_Schickard, 2015-07-12.

[5] yi_ting_su. 計算工具——機械計算機(Mechanical Calculators)(二)[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144172010139kr.html, 2012-05-04.

[6] Wikipedia. Blaise Pascal[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ise_Pascal, 2015-07-21.

[7] Wikipedia. Pascal's calculator[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scal%27s_calculator, 2015-07-21.

[8] MechanicalComputing. How the Pascaline Works[EB/O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h71HAJWnVU, 2012-03-09.

[9] yi_ting_su. 計算工具——機械計算機(Mechanical Calculators)(二)[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14417201013fym.html, 2012-05-10.

[10] Wikipedia.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ottfried_Wilhelm_Leibniz, 2015-07-29.

[11] N.A.阿波京, JI.E.梅斯特洛夫. 計算機發展史[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4.

[12] Wikipedia. Stepped Reckoner[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pped_Reckoner, 2015-02-04.

[13] Wikipedia. Charles Xavier Thomas[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Xavier_Thomas, 2015-05-02.

[14] Wikipedia. Arithmometer[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ithmometer, 2015-06-20.

[15] MechanicalComputing. How the Arithmometer Works[EB/O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CrDI7hRpE, 2014-04-05.

[16] Wikipedia. Frank Stephen Baldwin[EB/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ank_Stephen_Baldwin, 2015-02-04.

[17] Wikipedia. Willgodt Theophil Odhner[EB/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godt_Theophil_Odhner, 2015-05-03.

[18] Wikipedia. Pinwheel calculator[EB/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Pinwheel_calculator, 2014-07-21.

[19] Wikipedia. Timeline of computing hardware 2400 BC–1949[EB/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Timeline_of_computing_hardware_2400_BC%E2%80%931949#1800.E2.80.931899, 2015-05-05.

[20] MechanicalComputing. How Pinwheel Calculators Work[EB/O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MuJco8onQ, 2012-07-02.

[21] Wikipedia. Dorr Felt[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rr_Felt, 2015-04-30.

[22] Wikipedia. Comptometer[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ptometer, 2015-06-27.

[23] Wikipedia. Thomas Hill (clergyman)[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Hill_(clergyman), 2015-06-14.

[24] Thomas Hill. Arithmometer[P]. 美國專利: 18692, 1857-11-24.

[25] MechanicalComputing. How the Comptometer Works[EB/O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JpufimfdM, 2012-01-30.

[26] Wikipedia. Mechanical calculator[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chanical_calculator, 2015-07-11.

[27] Martin E, Kidwell P A, Williams M R. The calculating machines (Die Rechenmaschinen) : their history and development[M]// MIT Press , Tomash Publishers, 1992.

[28] Wikipedia. Sumlock ANITA calculator[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mlock_ANITA_calculator, 2015-03-28.

[29] 機械美學. 【精算之美】It's ALIVE!神奇而復雜的古董機械計算器[EB/OL].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Y5NjQxNA==&mid=204871557&idx=1&sn=, 2014-12-17.

❻ DNF剛回歸(紅眼),哪位大神幫我配一套可以買到的傳說裝備或者神級裝備,目前對好多東西不是很熟悉

紅眼沒必要剛回歸就大手大腳整拍賣行戰士,可以先買一部分,不要買全套,如果是回歸的話,可以先買點拍賣行散件傳說帶著,主要是防具和首飾,頭肩可以買90的傳說魔力增幅裝置,這個技能攻擊力加成10%,靴子買機械戰靴,這是所有攻擊力加10%的,上衣買90的傳說皮甲,至於腰帶,護腿你可以看看裝備圖鑒,手鐲買牛頭械王的那個黃字手鐲,項鏈買武之禪制怒,這個是有力量加成的,戒指嘛,你可以先當個安圖恩金團老闆混一個貪食戒指,這個戒指有15%的爆傷加成,現在安圖恩金團老闆價也很便宜,1次才100多萬,我那時候小號當老闆都是1000萬1次。。武器的話買把鍛造8的釋魂太或者90的傳說巨劍,最好鍛造8,紅眼是固傷職業,吃力量獨立屬強技能攻擊力的,不過我還是建議你刷90地圖的深淵,魔界那邊的,等你紅眼刷齊85的SS天御套,或者90的時光套、萬世套防具,以及畢業首飾套恍惚之境,然後刷出三神器,黃金杯、英雄王和羅塞塔石碑,運氣好的話你紅眼烏龜團翻出一把荒古太刀或者巨劍你就畢業了。另外你紅眼要買明年的春節套喲,春節禮包有頭肩技能寶珠和年寵,對你紅眼提升還是有的,另外前期你如果不想刷深淵可以刷艾肯地下城做一套艾肯,艾肯套完美附魔後輸出不比85SS防具套差,如果打團時候隊伍里有奶有花提升更大,不過艾肯套全做出來要3個月

❼ 機械之美——機械時期的計算設備

手動時期的計算工具通常沒有多少復雜的製作原理,許多經典的計算工具之所以強大,譬如算盤,是由於依託了強大的使用方法,工具本身並不復雜,甚至用現在的話來講,是遵從著極簡主義的。正因如此,在手動時期,人們除了動手,還需要動腦,甚至動口(念口訣),必要時還得動筆(記錄中間結果),人工計算成本很高。到了17世紀,人們終於開始嘗試使用機械裝置完成一些簡單的數學運算(加減乘除)——可不要小看了只能做四則運算的機器,計算量大時,如果數值達到上萬、上百萬,手工計算十分吃力,而且容易出錯,這些機器可以大大減輕人工負擔、降低出錯概率。

機械裝置的歷史其實相當久遠,在我國,黃帝和蚩尤打仗時就發明了指南車,東漢張衡的地動儀、渾天儀、記里鼓車(能自動計算行車里程),北宋時期蘇頌、韓公廉發明的水運儀象台(天文鍾),數不勝數,其中好多發明事實上已經實現了某些特定的計算功能。然而所謂工具都是應需求而生的,我國古代機械水平再高,對計算(尤其是大批量計算)沒有需求也難為無米之炊,真正的通用機械計算設備還得在西方進入資本主義後逐漸出現。

那個時候,西方資產階級為了奪取資源、占據市場,不斷擴大海外貿易,航海事業蓬勃興起,航海就需要天文歷表。在那個沒有電子計算機的時代,一些常用的數據通常要通過查表獲得,比如cos27°,不像現在這樣掏出手機打開計算器APP就能直接得到答案,從事特定行業、需要這些常用數值的人們就會購買相應的數學用表(從簡單的加法表到對數表和三角函數表等等),以供查詢。而這些表中的數值,是由數學家們藉助簡單的計算工具(如納皮爾棒)一個個算出來的,算完還要核對。現在想想真是蛋疼,腦力活硬生生淪為苦力活。而但凡是人為計算,總難免會有出錯,而且還不少見,常常釀成航海事故。機械計算設備就在這樣的迫切的需求背景下應運而生。

研製時間:1623年~1624年

契克卡德是現今公認的機械式計算第一人,你也許沒聽說過他,但肯定知道開普勒吧,對,就是那個天文學家開普勒。契克卡德和開普勒出生在同一城市,兩人既是生活上的好基友,又是工作上的好夥伴。正是開普勒在天文學上對數學計算的巨大需求促使著契克卡德去研發一台可以進行四則運算的機械計算器。

Rechenuhr支持六位整數計算,主要分為加法器、乘法器和中間結果記錄裝置三部分。其中位於機器底座的中間結果記錄裝置是一組簡單的置數旋鈕,純粹用於記錄中間結果,僅僅是為了省去計算過程中筆和紙的參與,沒什麼可說的,我們詳細了解一下加法器和乘法器的實現原理和使用方法。

乘法器部分其實就是對納皮爾棒(詳見上一篇 《手動時期的計算工具》 )的改進,簡單地將乘法表印在圓筒的十個面上,機器頂部的旋鈕分有10個刻度,可以將圓筒上代表0~9的任意一面轉向使用者,依次旋轉6個旋鈕即可完成對被乘數的置數。橫向有2~9八根擋板,可以左右平移,露出需要顯示的乘積。以一張紀念郵票上的圖案為例,被乘數為100722,乘以4,就移開標數4的那根擋板,露出100722各位數與4相乘的積:04、00、00、28、08、08,心算將其錯位相加得到最終結果402888。

加法器部分通過齒輪實現累加功能,6個旋鈕同樣分有10個刻度,旋轉旋鈕就可以置六位整數。需要往上加數時,從最右邊的旋鈕(表示個位)開始順時針旋轉對應格數。以筆者撰寫該部分內容的時間(7月21日晚9:01)為例,計算721+901,先將6個旋鈕讀數置為000721:

隨後最右邊的(從左數第六個)旋鈕順時針旋轉1格,示數變為000722:

第五個旋鈕不動,第四個旋鈕旋轉9格,此時該旋鈕超過一圈,指向數字6,而代表百位的第三個旋鈕自動旋轉一格,指向數字1,最終結果即001622:

這一過程最關鍵的就是通過齒輪傳動實現的自動進位。Rechenuhr使用單齒進位機構,通過在齒輪軸上增加一個小齒實現齒輪之間的傳動。加法器內部的6個齒輪各有10個齒,分別表示0~9,當齒輪從指向數字9的角度轉動到0時,軸上突出的小齒將與旁邊代表更高位數的齒輪嚙合,帶動其旋轉一格(36°)。

相信聰明的讀者已經可以想到減法怎麼做了,沒錯,就是逆時針旋轉加法器的旋鈕,單齒進位機構同樣可以完成減法中的借位操作。而用這台機器進行除法就有點「死腦筋」了,你需要在被除數上一遍又一遍不斷地減去除數,自己記錄減了多少次、剩餘多少,分別就是商和余數。

由於乘法器單獨只能做多位數與一位數的乘法,加法器通常還需要配合乘法器完成多位數相乘。被乘數先與乘數的個位相乘,乘積置入加法器;再與乘數十位數相乘,乘積後補1個0加入加法器;再與百位數相乘,乘積後補2個0加入加法器;以此類推,最終在加法器上得到結果。

總的來說,Rechenuhr結構比較簡單,但也照樣稱得上是計算機史上的一次偉大突破。而之所以被稱為「計算鍾」,是因為當計算結果溢出時,機器還會發出響鈴警告,在當時算得上十分智能了。可惜的是,契克卡德製造的機器在一場火災中燒毀,一度鮮為人知,後人從他在1623年和1624年寫給開普勒的信中才有所了解,並復制了模型機。

研製時間:1642年~1652年

1639年,帕斯卡的父親開始從事稅收方面的工作,需要進行繁重的數字相加,明明現在Excel里一個公式就能搞定的事在當時卻是件大耗精力的苦力活。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1642年起,年方19的帕斯卡就開始著手製作機械式計算器。剛開始的製作過程並不順利,請來的工人只做過家用的一些粗糙機械,做不來精密的計算器,帕斯卡只好自己上手,親自學習機械製作。

現在想想那個生產力落後的時代,這些天才真心牛逼,他們不僅可以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甚至還可能是一頂一的機械師。

作為一台加法器,Pascaline只實現了加減法運算,按理說原理應該非常簡單,用契克卡德的那種單齒進位機構就可以實現。而帕斯卡起初的設計確實與單齒進位機構的原理相似(盡管他不知道有Rechenuhr的存在)——長齒進位機構——齒輪的10個齒中有一個齒稍長,正好可以與旁邊代表更高數位的齒輪嚙合,實現進位,使用起來與契克卡德機的加法器一樣,正轉累加,反轉累減。

但這一類進位機構有著一個很大的缺陷——齒輪傳動的動力來自人手。同時進行一兩個進位還好,若遇上連續進位的情況,你可以想像,如果999999+1,從最低位一直進到最高位,進位齒全部與高位齒輪嚙合,齒輪旋轉起來相當吃力。你說你力氣大,照樣能轉得動旋鈕沒問題,可齒輪本身卻不一定能承受住這么大的力,搞不好容易斷裂。

為了解決這一缺陷,帕斯卡想到藉助重力實現進位,設計了一種叫做sautoir的裝置,sautoir這詞來自法語sauter(意為「跳」)。這種裝置在執行進位時,先由低位齒輪將sautoir抬起,而後掉落,sautoir上的爪子推動高位齒輪轉動36°,整個過程sautoir就像盪鞦韆一樣從一個齒輪「跳」到另一個齒輪。

這種只有天才才能設計出來的裝置被以後一百多年的許多機械師所稱贊,而帕斯卡本人對自己的發明就相當滿意,他號稱使用sautoir進位機構,哪怕機器有一千位、一萬位,都可以正常工作。連續進位時用到了多米諾骨效應,理論上確實可行,但正是由於sautoir裝置的存在,齒輪不能反轉,每次使用前必須將每一位(注意是每一位)的齒輪轉到9,而後末位加1用連續進位完成置零——一千位的機器做出來恐怕也沒人敢用吧!

既然sautoir裝置導致齒輪無法反轉,那麼減法該怎麼辦呢?帕斯卡開創性地引入了沿用至今的補碼思想。十進制下使用補九碼,對於一位數,1的補九碼就是8,2的補九碼是7,以此類推,原數和補碼之和為9即可。在n位數中,a的補九碼就是n個9減去a,以筆者撰寫該部分內容的日期(2015年7月22日)為例,20150722的8位補九碼是99999999 - 20150722 = 79849277。觀察以下兩個公式:

a-b的補碼就是a的補碼與b的和,如此,減法便可以轉化為加法。

Pascaline在顯示數字的同時也顯示著其所對應的補九碼,每個輪子身上一周分別印著9~0和0~9兩行數字,下面一行該位上的表示原數,上面一行表示補碼。當輪子轉到位置7時,補碼2自然顯示在上面。

帕斯卡加了一塊可以上下移動的擋板,在進行加法運算時,擋住表示補碼的上面一排數,進行減法時就擋住下面一排原數。

加法運算的操作方法與Rechenuhr類似,唯一不同的是,Pascaline需要用小尖筆去轉動旋鈕。這里主要說一說減法怎麼做,以筆者撰寫該部分內容的時間(2015年7月23日20:53)為例,計算150723 - 2053。

置零後將擋板移到下面,露出上面表示補碼的那排數字:

輸入被減數150723的補碼849276,上排窗口顯示的就是被減數150723:

加上被減數2053,實際加到了在下排的補碼849276上,此時上排窗口最終顯示的就是減法結果148670:

整個過程用戶看不到下面一排數字,其實玄機就在里頭,原理挺簡單,09一輪回,卻很有意思。

研製時間:1672年~1694年

由於Pascaline只能加減,不能乘除,對此萊布尼茨提出過一系列改進的建議,終究卻發現並沒有什麼卵用。就好比自己寫一篇文章很簡單,要修改別人的文章就麻煩了。那麼既然改進不成,就重新設計一台吧!

為了實現乘法,萊布尼茨以其非凡的創新思維想出了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裝置——梯形軸(stepped drum),後人稱之為萊布尼茨梯形軸。萊布尼茨梯形軸是一個圓筒,圓筒表面有九個長度遞增的齒,第一個齒長度為1,第二個齒長度為2,以此類推,第九個齒長度為9。這樣,當梯形軸旋轉一周時,與梯形軸嚙合的小齒輪旋轉的角度就可以因其所處位置(分別有0~9十個位置)不同而不同。代表數字的小齒輪穿在一個長軸上,長軸一端有一個示數輪,顯示該數位上的累加結果。置零後,滑動小齒輪使之與梯形軸上一定數目的齒相嚙合:比如將小齒輪移到位置1,則只能與梯形軸上長度為9的齒嚙合,當梯形軸旋轉一圈,小齒輪轉動1格,示數輪顯示1;再將小齒輪移動到位置3,則與梯形軸上長度為7、8、9的三個齒嚙合,小齒輪就能轉動3格,示數輪顯示4;以此類推。

除了梯形軸,萊布尼茨還提出了把計算器分為可動部分和不動部分的思想,這一設計也同樣被後來的機械計算器所沿用。Stepped Reckoner由不動的計數部分和可動的輸入部分組成,機器版本眾多,以德意志博物館館藏的復製品為例:計數部分有16個示數輪,支持16位結果的顯示;輸入部分有8個旋鈕,支持8位數的輸入,里頭一一對應地安裝著8個梯形軸,這些梯形軸是聯動的,隨著機器正前方的手柄一同旋轉。機器左側的手柄藉助蝸輪結構實現可動部分的左右平移,手柄每轉一圈,輸入部分移動一個數位的距離。

進行加法運算時,先在輸入部分通過旋鈕置入被加數,計算手柄旋轉一周,被加數即顯示到上方的計數部分,再將加數置入,計算手柄旋轉一周,就得到計算結果。減法操作類似,計算手柄反轉即可。

進行乘法運算時,在輸入部分置入被乘數,計算手柄旋轉一周,被乘數就會顯示到計數部分,計算手柄旋轉兩周,就會顯示被乘數與2的乘積,因此在乘數是一位數的情況下,乘數是多少,計算手柄旋轉多少圈即可。那麼如果乘數是多位數呢?這就輪到移位手柄登場了,以筆者撰寫該部分內容的日期(7月28日)為例,假設乘數為728:計算手柄先旋轉8周,得到被乘數與8的乘積;而後移位手柄旋轉一周,可動部分左移一個數位,輸入部分的個位數與計數部分的十位數對齊,計算手柄旋轉2周,相當於往計數部分加上了被乘數與20的乘積;依法炮製,可動部分再左移,計算手柄旋轉7周,即可得到最終結果。

可動部分右側有個大圓盤,外圈標有0~9,里圈有10個小孔與數字一一對應,在對應的小孔中插入銷釘,可以控制計算手柄的轉動圈數,以防操作人員轉過頭。在進行除法時,這個大圓盤又能顯示計算手柄所轉圈數。

進行除法運算時,一切操作都與乘法相反。先將輸入部分的最高位與計數部分的最高位(或次高位)對齊,逆時針旋轉計算手柄,旋轉若干圈後會卡住,可在右側大圓盤上讀出圈數,即為商的最高位;逆時針旋轉位移手柄,可動部分右移一位,同樣操作得到商的次高位數;以此類推,最終得到整個商,計數部分剩下的數即為余數。

最後提一下進位機構,Stepped Reckoner的進位機構比較復雜,但基本就是單齒進位的原理。然而萊布尼茨沒有實現連續進位,當產生連續進位時,機器頂部對應的五角星盤會旋轉至角朝上的位置(無進位情況下是邊朝上),需要操作人員手動將其撥動,完成向下一位的進位。

研製時間:1818年~1820年

以往的機械式計算器通常只是發明者自己製作了一台或幾台原型,帕斯卡倒是有賺錢的念頭,生產了20台Pascaline,但是根本賣不出去,這些機器往往並不實惠,也不好用。托馬斯是將機械式計算器商業化並取得成功的第一人,他不僅成為了機械式計算器的發明家,更成為了牛逼的企業家(創辦了當時法國最大的保險公司)。從商之前,托馬斯在法國軍隊從事過幾年部隊補給方面的工作,需要進行大量的運算,正是在這期間萌生了製作計算器的念頭。他從1818年開始設計,於1820年製成第一台,次年生產了15台,往後持續生產了約100年。

Arithmometer基本採用萊布尼茨的設計,同樣使用梯形軸,同樣分為可動和不動兩部分。

所不同的是,Arithmometer的手柄在加減乘除情況下都是順時針旋轉,示數輪的旋轉方向通過與不同方向的齒輪嚙合而改變。

此外,托馬斯還做了許多細節上的改進(包括實現了連續進位),量產出來的Arithmometer實用、可靠,因而能獲得巨大成功。

研製時間:1874年

萊布尼茨梯形軸雖然好用,但由於其長筒狀的形態,機器的體積通常很大,某些型號的Arithmometer擺到桌子上甚至要佔掉整個桌面,而且需要兩個人才能安全搬動,亟需一種更輕薄的裝置代替梯形軸。

這一裝置就是後來的可變齒數齒輪(variable-toothed gear),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有很多人嘗試研製,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沒能成功。直到19世紀70年代,真正能用的可變齒數齒輪才由鮑德溫和奧德納分別獨立製成。該裝置圓形底盤的邊緣有著9個長條形的凹槽,每個凹槽中卡著可伸縮的銷釘,銷釘掛接在一個圓環上,轉動圓環上的把手即可控制銷釘的伸縮,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具有0~9之間任意齒數的齒輪。

齒輪轉一圈,旁邊的被動輪就轉動相應的格數,相當於把梯形軸壓成了一個扁平的形狀。梯形軸必須並排放置,而可變齒數齒輪卻可以穿在一起,大大縮減了機器的體積和重量。此類計算機器在1885年投產之後風靡世界,往後幾十年內總產量估計有好幾萬台,電影《橫空出世》里陸光達計算原子彈數據時所用的機器就是其中之一。

研發時間:1884年~1886年

欣賞了這么多機器,好像總感覺哪裡不對,似乎與我們今天使用計算器的習慣總有那麼一道屏障……細細一琢磨,好像全是旋鈕沒有按鍵啊摔!

好在那個年代的人們發現旋鈕置數確實不太方便,最早提出按鍵設計的應該是美國的一個牧師托馬斯·希爾(Thomas Hill),計算機史上有關他的記載貌似不多,好在還能找到他1857年的專利,其中詳細描述了按鍵式計算器的工作原理。起初菲爾特只是根據希爾的設計簡單地將按鍵裝置裝到Pascaline上,第一台Comptometer就這么誕生了。

Comptometer採用的是「全鍵盤」設計(也就是希爾提出的設計),每個數位都有1~9九個按鍵(0不需要置數),某個數位要置什麼數,就按下該數位所對應的一列按鍵中的一個。每列按鍵都裝在一根杠桿上,杠桿前端有一個叫做Column Actuator的齒條,按下按鍵帶動杠桿擺動,與Column Actuator嚙合的齒輪隨之旋轉一定角度。按鍵1~9按下時杠桿擺動的幅度遞增,示數輪隨之轉動的幅度也遞增,如此就實現了按鍵操作到齒輪旋轉的轉化。

1889年,菲爾特又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在紙帶上列印計算結果的機械式計算器——Comptograph,相當於給計算器引入了存儲功能。

1901年,人們開始給一些按鍵式計算器裝上電動馬達,計算時不再需要手動搖桿,冠之名曰「電動計算機」,而此前的則稱為「手搖計算機」。

1902年,出現了將鍵盤簡化為「十鍵式」的道爾頓加法器,不再是每一位數需要一列按鍵,大大精簡了用戶界面。

1961年,Comptometer被改進為電子計算器,卻依然保留著「全鍵盤」設計。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美國攝影師 Kevin Twomey 的攝影作品吧!這些圖片均由不同焦距的多張照片經景深處理工具Helicon Focus拼合而成,十分精美。

附:

1.  Kevin Twomey還為收藏這些機器的Mark Glusker拍了個小視屏 ,有各種機器運行時候的樣子,值得一看。

2. 國內也有一網友從義大利淘了一台1960年的電動計算機,並錄制了 使用演示視頻 。從視頻中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除法比加、減、乘慢得多,而我們現在其實已經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1. 在美深造學術能力一流的究極學霸—— 鎖 ,精準地扒到大量珍貴文獻和資料,為文中諸多信息的擴充和確認提供了巨大便捷。

2. 擁有遠大理想抱負做事踏實認真的設計師—— S7 ,沒日沒夜地幫助製作各類GIF示意圖,為求精準,時不時還要返工。

人類文明作為一個整體,其歷史上的眾多成果不可能是由單個人在一夜之間做到的,在一段時期內,對於某一類計

❽ 密室逃脫23怎麼激活機械裝置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全關卡過關攻略;
原名叫:黃昏3戰紀傳說;
這游戲全部攻略寫完了,小編把這游戲的攻略都放在一起,方便玩友們查詢攻略;
圖文過關攻略,助你快樂通關!
...展開
工具原料手機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一關分步閱讀
1
/1
進入果園,找到密碼符號,打開木房大門。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二關
1
/1
用果園木房門里的【工具】,打開花園【房子】的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三關
1
/1
在花園和果園找到配方材料,回到【花園】房子里製作出【嗅鹽】。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四關
1
/1
把【嗅鹽】給神獸,從神獸手裡拿到【魔方】,解開魔方,拿到【書籍標記】。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五關
1
/1
去【房子】用【書籍標記】打開書本;
完成游戲後知道製作一條彩虹,就可以到雲境;
找齊工具,點擊花園場景左邊用【噴灑器】製作彩虹。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六關
1
/1
進入【雲境】場景,找到【水果標識】打開右邊的房門。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七關
1
/1
進入右邊的水果房子,完成游戲,拿到【彈葯】;
用【彈葯】打響鈴鐺,見到國王,幫國王找到棱鏡;
開啟【中島】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八關
1
/1
在【中島】場景完成小游戲,找齊【齒輪】打開【高島】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九關
1
/1
進入【高島】場景,用【雪鎖和雪花】打開左側的雲端房子;
再找到【空重】,去瀑布裝水,回到【雲端房子】;
把【全重】放進去後面門上的天平,打開【中毒的房子】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十關
1
/1
進入【中毒的房子】,找到配方材料在右邊桌子配製【凍粉末】;
去到外面瀑布,用【凍粉末】凍結瀑布,再用【鉤】、【帶釘鞋底】打開【祭壇】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11關
1
/1
進入【祭壇】,用拿到的符號標記熄滅右邊木柱的強光,拿到【棱鏡】;
回去找國王,把【棱鏡】給他。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12關
1
/1
進入【監牢】場景,用【小刀】打開手銬;
再用【短劍】戳出門鎖里的鑰匙,再用【磁鐵】吸出鑰匙,拿到【鑰匙】打開監牢大門。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13關
1
/1
在場景里找到【兩個齒輪部件】,再放進監牢大桌子右邊安裝好;
用【門機械齒輪】打開【酷刑室】。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14關
1
/1
在【酷刑室】完成【鑄鐵步驟】,拿到【刀刃】;
把【刀刃】跟【鋸柄】組裝在一起拿到【鋸子】;
幫囚犯鋸掉手鏈。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15關
1
/1
用【香草標識】打開上面的玻璃蓋,完成游戲,拿到【草葯】;
回到【監獄】場景的桌子上製作【復活葯劑】,再去治療囚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16關
1
/1
解開迷宮通道,進入【國王城堡的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17關
1
/1
進入【辦公室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18關
1
/1
進入【密室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19關
1
/1
在【山下場景】修好橋梁,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20關
1
/1
進入【山腰】場景,找齊十字弓的配件,用【十字弓】打通【大門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21關
1
/1
進入【大門場景】,讓雕像的手移開,打開【佩倫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22關
1
/1
進入【佩倫場景】,完成三個游戲,打開【魔龍沼澤】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23關
1
/1
在【魔龍沼澤】等場景,湊齊船的工具,打開【魔龍寺廟】。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24關
1
/1
去【魔龍巢穴】湊齊【除草劑】;
回到【魔龍寺廟】除掉植物,完成游戲,拿到【權杖】。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25關
1
/1
在【城堡】場景,用【門密碼部件】打開【大廳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26關
1
/1
進入【大廳】場景,配製【炸彈】,用【炸彈】炸開【王室】門。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27關
1
/1
拿到【錘子】和【凍結的寶石】,打開綁住約翰的繩子。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28關
1
/1
【王宮底部】和【寶庫場景】。
密室逃脫23迷失俱樂部(黃昏3明日偵探)第29關
1
/1
回到【王宮】,與國王戰斗,最終打贏國王,游戲結束。

閱讀全文

與90傳說機械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工小傳動軸承怎麼卸 瀏覽:84
金德五金製品廠 瀏覽:559
軸承知識什麼是防磁軸承 瀏覽:784
制氫氧化亞鐵的實驗裝置原理 瀏覽:205
玻璃液位計閥門叫什麼 瀏覽:578
macan閥門怎麼關 瀏覽:884
車子儀表盤出現的綠色標志有什麼 瀏覽:278
外徑47mm軸承是什麼型號 瀏覽:623
別克君越怎麼設置儀表 瀏覽:486
加壓泵機械密封如何更換 瀏覽:396
cad賤人工具箱設置命令 瀏覽:734
glk300怎麼製冷 瀏覽:124
設備維修計入和固定資產哪個好 瀏覽:300
什麼是流量閥門 瀏覽:981
腐植酸處理設備哪個好 瀏覽:872
老式機械鍾值多少錢 瀏覽:358
管道閥門前後是指哪兒 瀏覽:499
東昇機械廠怎麼樣 瀏覽:812
軸承皮座怎麼安裝 瀏覽:671
軸承孔的螺絲怎麼取下來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