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求鐵與稀硝酸,濃硝酸反應式
鐵遇濃硝酸在常溫下會鈍化,加熱時反應:
少量鐵:fe+6hno3(濃)=△=fe(no3)3+3no2↑+3h2o
過量鐵:fe+4hno3(濃)=△=fe(no3)2+2no2↑+2h2o
鐵和稀硝酸反應:
少量鐵:fe+4hno3(稀)==fe(no3)3+no↑+2h2o
過量鐵: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叄』 鐵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硝酸過量: Fe + 4 H+ + NO3- = Fe3+ + NO↑ + 2 H2O
硝酸不足: 3 Fe + 8 H+ + 2 NO3- = 3 Fe2+ + 2 NO↑ + 4 H2O

(3)鐵和稀硝酸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硝酸(nitric acid)分子式為HNO3,是一種有強氧化性、強腐蝕性的無機酸,酸酐為五氧化二氮。硝酸的酸性較硫酸和鹽酸小(PKa=-1.3),易溶於水,在水中完全電離,常溫下其稀溶液無色透明,濃溶液顯棕色。
硝酸不穩定,易見光分解,應在棕色瓶中於陰暗處避光保存,嚴禁與還原劑接觸。硝酸在工業上主要以氨氧化法生產,用以製造化肥、炸葯、硝酸鹽等。
強氧化性:
①與金屬反應:除Pt、Au外的金屬均能與HNO3反應。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實驗室制NO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實驗室制NO,常溫下緩慢反應,加熱反應較劇烈)
注意:a.常溫下,濃HNO3使Fe 、Al等金屬鈍化;
b.金屬與硝酸反應不產生H2。
3Cu(s)+ 8HNO3(aq)——→ 3Cu(NO3)2(aq)+2NO(g)+ 4H2O(l)
Fe(s)+ 4HNO3(aq)——→ Fe(NO3)3(aq)+ NO(g)+ 2H2O(l)
3Zn(s)+ 8HNO3(aq)——→ 3Zn(NO3)2(aq)+2NO(g)+ 4H2O(l)
4Zn(s)+ 10HNO3(aq)——→ 4Zn(NO3)2(aq)+N2O(g)+5H2O(l)
4Zn(s)+ 10HNO3(aq)——→ 4Zn(NO3)2(aq)+NH4NO3(aq)+3H2O(l)
②與非金屬反應:能氧化C、S、P等非金屬。
C+4HNO3(濃)——→CO2↑+4NO2↑+ 2H2O
S+6HNO3(濃)——→H2SO4+6NO2↑+2H2O
③與H2S、 HBr、 HI 、SO2、KI、 Na2SO3等物質反應。
6KI(aq)+ 8HNO3(aq)——→ 6KNO3(aq)+ 3I2(s)+ 2NO(g)+ 4H2O(l)
3H2S +2HNO3(稀)=3S↓+2NO +4H2O
3Na2S +8HNO3(稀)=6NaNO3+2NO↑ +3S↓ +4H2O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說明:a.氧化性:濃硝酸>稀硝酸;
b.一般情況下:
濃HNO3NO2(還原產物)
稀HNO3NO(還原產物)
c.王水:濃硝酸和濃鹽酸按體積比1:3混合而成。王水有很強的氧化性,能溶解Pt、Au等金屬。
(註:一般我們認為濃稀之間的界線是6mol/L。這個只是一般的,不能說大於6mol/L的硝酸和銅反應生成NO2,不到6mol/L的硝酸和銅反應生成NO。)
『肆』 鐵和稀硝酸1比3反應式
反應式如下:
Fe+4HNO₃(稀)===Fe(NO₃)₃+NO+2H₂O 硝酸過量
3Fe+8HNO₃(稀)===3Fe(NO₃)₂+2NO+4H₂O Fe過量
鐵和硝酸比例2:8剛好反應。
小於1:4,硝酸過量,方程式不變。
大於1:4,鐵過量,方程式變化,因為三價鐵可以氧化單質鐵生成二價鐵。
2Fe(NO₃)₃+Fe=3Fe(NO₃)₂
總反應:3Fe十8HNO₃=3Fe(NO3)₂+2NO↑+4H₂O

(4)鐵和稀硝酸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稀硝酸具有強氧化性:
①與金屬反應:除Pt、Au外的金屬均能與HNO₃反應。
Cu+4HNO₃(濃)=Cu(NO₃)₂+2NO₂↑+2H₂O(實驗室制NO2)
3Cu+8HNO₃(稀)=3Cu(NO₃)₂+2NO↑+4H₂O(實驗室制NO,常溫下緩慢反應,加熱反應較劇烈)
注意:
a.常溫下,濃HNO₃使Fe 、Al等金屬鈍化;
b.金屬與硝酸反應不產生H₂。
3Cu(s)+ 8HNO₃(aq)——→ 3Cu(NO₃)₂(aq)+2NO(g)+ 4H₂O(l)
Fe(s)+ 4HNO₃(aq)——→ Fe(NO₃)₃(aq)+ NO(g)+ 2H₂O(l)
3Zn(s)+ 8HNO₃(aq)——→ 3Zn(NO₃)₂(aq)+2NO(g)+ 4H₂O(l)
4Zn(s)+ 10HNO₃(aq)——→ 4Zn(NO₃)₂(aq)+N₂O(g)+5H₂O(l)
4Zn(s)+ 10HNO₃(aq)——→ 4Zn(NO₃)₂(aq)+NH4NO₃(aq)+3H₂O(l)
②與非金屬反應:能氧化C、S、P等非金屬。
C+4HNO₃(濃)——→CO₂↑+4NO₂↑+ 2H₂O
S+6HNO₃(濃)——→H₂SO₄+6NO₂↑+2H₂O
③與H₂S、 HBr、 HI 、SO₂、KI、 Na₂SO3等物質反應。
6KI(aq)+ 8HNO₃(aq)——→ 6KNO₃(aq)+ 3I₂(s)+ 2NO(g)+ 4H₂O(l)
3H₂S +2HNO₃(稀)=3S↓+2NO +4H₂O
3Na₂S +8HNO₃(稀)=6NaNO₃+2NO↑ +3S↓ +4H₂O
3Na₂SO₃+2HNO₃(稀)=3Na₂SO₄+2NO↑+H₂O
說明:
a.氧化性:濃硝酸>稀硝酸;
b.一般情況下:
濃HNO₃NO₂(還原產物)
稀HNO₃NO(還原產物)
c.王水:濃硝酸和濃鹽酸按體積比1:3混合而成。王水有很強的氧化性,能溶解Pt、Au等金屬。
(註:一般我們認為濃稀之間的界線是6mol/L。這個只是一般的,不能說大於6mol/L的硝酸和銅反應生成NO₂,不到6mol/L的硝酸和銅反應生成NO。)
『伍』 鐵與硝酸反應全過程
1,鐵在濃硝酸中會鈍化,常溫不反應
2,足量鐵和稀硝酸,Fe+4HNO3==Fe(NO3)3+NO↑+2H2O
鐵和足量的稀硝酸,3Fe+8HNO3==3Fe(NO3)2+2NO↑+4H2O
3,一般是濃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反應得到一氧化氮
4,濃硝酸和稀硝酸的還原產物不同,濃硝酸具有更強的氧化性,表現在濃硝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無色(氧化漂白),而稀硝酸則只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性)
『陸』 甲、乙兩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探究硝酸與鐵反應的產物. 文獻記載:I.在濃硝酸和活潑金屬反應
(1)常溫時,鐵和濃硝酸反應生成一層緻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鐵和濃硝酸進一步反應,即產生鈍化現象,所以滴入濃硝酸加熱前沒有明顯現象, 故答案為:常溫時,鐵遇濃硝酸形成緻密氧化膜,阻止反應進一步發生; (2)生成-3價氮的化合物是氨氣,氨氣極易溶於水生成氨水,氨水電離生成銨根離子,檢驗銨根離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應後A中溶液於試管中,向其中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接近試管口.若試紙變藍,則A中生成NH 4 + ,故答案為:取少量反應後A中溶液於試管中,向其中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接近試管口.若試紙變藍,則A中生成NH 4 + ; (3)取少量B中溶液,加熱,棕色溶於變淺,有無色氣體逸出,且該氣體在空氣中變為紅棕色,應為可逆反應FeSO 4 +NO?Fe(NO)SO 4 (棕色)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導致Fe(NO)SO 4 (棕色)降低,所以溶液顏色變淺,故答案為:棕色溶液變淺(或綠),無色氣體逸出,且在空氣中變為紅棕色;FeSO 4 +NO?Fe(NO)SO 4 (棕色)△H<0正反應放熱,加熱後,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4)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使硫酸亞鐵溶液變成棕色,所以不能證明鐵和濃硝酸反應過程中NO生成,為排除生成的NO干擾,把濃硝酸換成稀硝酸,稀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無色的一氧化氮,沒有二氧化氮生成,則A中氣體是無色的,且B中溶液變為棕色,則說明生成的一氧化氮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棕色,從而說明A中無色氣體是一氧化氮, 故答案為:濃硝酸換成稀硝酸;A中沒有紅棕色氣體生成,B中溶液變為棕色; (5)亞鐵離子的特徵反應是:亞鐵離子和鐵氰化鉀溶液反應生成藍色沉澱,鐵離子的特徵反應是:鐵離子和無色的硫氰化鉀溶液反應血紅色溶液,故選cd. |
『柒』 鐵與稀硝酸有這個反應嗎
有的。有以下兩個情況。
少量鐵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 + 4HNO3= Fe(NO3)3 + NO↑+ 2H2O
過量鐵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Fe + 8 HNO3 = 3 Fe(NO3)2 + 2 NO ↑+ 4 H2O

(7)鐵和稀硝酸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物理性質
1.純硝酸為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硝酸溶液為無色液體;濃HNO3中因溶有HNO3分解產生的NO2而呈黃色。
2.硝酸沸點低(83℃)、易揮發,在空氣中遇水蒸氣而產生白霧。
3.通常使用的硝酸為68%的硝酸,發煙硝酸為硝酸含量約為86%~97.5%
化學性質
1.強酸性:HNO3=H++NO3-;硝酸是一元強酸,具有酸的通性。
2.不穩定性:4HNO3=加熱=4NO2↑+O2↑+2H2O
注意:①濃度越大,越易分解;
②硝酸應保存在玻璃塞(HNO3腐蝕橡膠)棕色細口瓶中,放於陰涼處。
『捌』 鐵與硝酸反應
鐵與濃硝酸常溫鈍化,加熱反應:Fe+6HNO3(濃)===Fe(NO3)3+3NO2↑+3H2O
鐵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一氧化氮:Fe+4HNO3(稀)===Fe(NO3)3+NO↑+2H2O
鐵與較稀的硝酸反應生成一氧化二氮:8Fe+30HNO3===8Fe(NO3)3+3N2O↑+15H2O
鐵與極稀的硝酸反應生成銨鹽(實際上生成的是氨氣,氨氣又與酸反應生成的銨鹽):8Fe+30HNO3(極稀)===8Fe(NO3)3+3NH4NO3+15H2O
『玖』 鐵與稀硝酸反應
兩種情況(1)稀硝酸與少量鐵反應(鐵粉與過量稀硝酸反應)的方程式
硝酸過量: Fe+4HNO3(稀)=Fe(NO3)3+NO↑+2H2O
硝酸過量:Fe+4H+ +NO3-==Fe3+ +2H2O+NO↑
(2)稀硝酸與過量鐵反應(過量鐵粉與稀硝酸反應)的方程式
鐵過量: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鐵過量:3Fe+8H+ +2NO3-==3Fe2+ +4H2O+2NO↑
(如果鐵粉過量最終生成亞鐵鹽:2Fe3++Fe=3Fe2+)希望能幫到你
匿名網友:
1.鐵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問:鐵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鐵與稀硝酸反應方程式
答:2Fe十8HNO3=2Fe(NO3)3十2NO↑十4H2O 看比例: 鐵和硝酸比例2:8剛好反應. 小於1:4,硝酸過量,方程式不變. 大於1:4,鐵過量,方程式變化,因為三價鐵可以氧化單質鐵生成二價鐵. 2Fe(NO3)3+Fe=3Fe(NO3)2 總反應:3Fe十8HNO3=3Fe(NO3)2+2NO↑+4H2O 擴展...
3.鐵和硝酸反應問題
問:足量的鐵和濃硝酸反應生成什麼? 鐵和足量的濃硝酸反應生成什麼? 足量...
4.鐵和稀硝酸反應
答:稀硝酸與少量鐵反應(鐵粉與過量稀硝酸反應)的方程式 Fe+4HNO3(稀)=Fe(NO3)3+NO↑+2H2O 稀硝酸與過量鐵反應(過量鐵粉與稀硝酸反應)的方程式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5.鐵與濃硝酸反應會被鈍化么?反應方程式是什麼?與...
答:鐵和鋁都能被濃硝酸鈍化,條件是冷和濃。鈍化得到的氧化物的成分復雜,一般不寫方程式。稀硝酸和鐵發生反應。當硝酸足量時的方程式是:Fe+4HNO=Fe(NO3)3+NO↑+2H2O
6.足量的鐵和稀硝酸與鐵和足量稀硝酸有什麼區別
答:「足量的鐵和稀硝酸」與「鐵和足量稀硝酸」有什麼區別的答案如下: 1、區別: 1)生成氣體不同:前者生成的氣體是一氧化碳,後者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2)化學方程式不同:前者方程式是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而後者方程式是Fe + HN...
7.鐵與稀硝酸有這個反應嗎
答:有三種情況 Fe少量, Fe+4HNO3=Fe(NO3)3+NO↑+2H2O Fe過量, 3Fe+8HNO3=3Fe(NO3)2+2NO↑+4H2O Fe適量, Fe+HNO3--->Fe(NO3)2+Fe(NO3)3+NO↑+H2O 條件是: 1/4
8.鐵和過量稀硝酸反應為什麼是歸中反應?
答:你的題目不對。 鐵和過量稀硝酸反應:Fe+4HNO3=Fe(NO3)3+NO(氣體)+2H2O;是一個氧化還原反應, 但不是歸中反應。 歸中反應是指同種元素的不同化合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兩種元素的化合價向中間靠攏。 過量鐵與稀硝酸反應分兩步: 第一步:稀硝...
9.請問鐵和稀硝酸反應,生成三價鐵還是二價鐵?
答:濃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強氧化性的酸,都不會生成H2。 Fe和硝酸反應,生成的是三價鐵還是二價鐵主要看鐵與硝酸的量 (1)在反應中如果硝酸過量,鐵被氧化為最高價+3價。 Fe + 4 HNO3(稀) = Fe(NO3)3 + NO↑+ 2 H2O (鐵與稀硝酸反應生成NO) Fe + 6 H...
10.鐵與過量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過量鐵與稀硝酸反...
答:稀硝酸與少量鐵反應(鐵粉與過量稀硝酸反應)的方程式 Fe+4HNO3(稀)=Fe(NO3)3+NO↑+2H2O 稀硝酸與過量鐵反應(過量鐵粉與稀硝酸反應)的方程式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拾』 鐵和稀硝酸的反應方程式
當稀硝酸不足時,鐵和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8HNO3=3Fe(NO3)2+2 NO↑+4H2O。當稀硝酸足量時,反應方程式為:Fe+4HNO3=Fe(NO3)3 + NO↑+2H2O。
鐵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鐵少量:Fe + 4H+ + NO3- = Fe3+ +NO↑ + 2H2O
鐵過量:3Fe + 8H+ + 2NO3- = 3Fe2+ +2NO↑ + 4H2O

反應條件
化學方程式寫反應條件。一般的在等號上方標記Δ。配平系數大多不可以是可以是分數(相互之間可以約分除外)。常溫常壓下可以進行的反應,不必寫條件;但是題目中的實驗若有特定的條件,一律標注該特定條件(如加熱)。反應單一條件時,條件一律寫上面;有兩個或更多條件的,上面寫不下的寫在下面;既有催化劑又有其它反應條件時,一律把催化劑寫在上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化學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