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車床的刀架是機床的重要組成部分刀架用於夾持切削用的刀具,因此其結構直接影響機床的切削性能和切削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刀架的結構和性能體現了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水平。隨著數控車床的不斷發展,刀架結構形式也在不斷翻新。其中按換刀方式的不同,數控車床的刀架系統主要有回轉刀架、排式刀架和帶刀庫的自動換刀裝置等多種形式。自1958年首次研製成功數控加工中心自動換刀裝置以來,自動換刀裝置的機械結構和控制方式不斷得到改進和完善。自動換刀裝置是加工中心的重要執行機構,它的形式多種多樣,目前常見的有:回轉刀架換刀更換主軸頭換刀以與帶刀庫的自動換刀統。
㈡ 機械設備的基本設計怎麼做包括哪些內容需要注意什麼
機械設計往往離不開自己的閱歷,經驗的積累固然可以從書本上學到不少,但是事非躬親很難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別人的經驗,自己沒有一定的基礎,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呵呵。
機械設計貫穿設計、製造、使用,維護的整個過程,設計時的疏忽總會在這些方面反映出來,成功與否是很容易判斷的。設計的過程中,受製造的影響很大,亦就是說好的設計是不能脫離製造的,對製造越了解,越有助於提高設計水平。設計的圖紙,投入生產,我沒見過多少能立即按圖加工裝配,在審圖、工藝等過程發現大堆的問題很常見,包括所謂「資深」的高工,總工拿出的圖紙,還是經過多次開會研究反復討論的出來的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繪圖的規范性,看圖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設計方對製造工藝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樣判定自己對製造的了解程度?最簡單的方法是隨手抓一張自己設計的東西的圖紙你是否能說出它的製造全過程。鑄、鍛、車、鉗、銑、刨、磨,只是這樣子,肯定是不行,在機械廠做過幾年的誰不知道?必須細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過程。比如說鑄造時候怎麼分型,澆口冒口怎麼放,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鑄造缺陷產生,零件結構在熱處理的時候會不會導致意外情況發生的,怎麼在零件結構上進行優化,切削加工過程,在腦海中虛擬出來,總共用幾把刀,轉速,走刀量,甚至鐵屑望哪裡飛,各把刀使用的順序,車工,銑工,磨工的操作動作全過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不是說搞設計的一定要會玩車床,銑床,會燒電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這些作業特點,在設計時加以充分考慮,作為搞機械設計的人這樣才比搖車床燒電焊的強,才有安身立命之處。如此,在設計過程中,就會規避一些不合理的結構,設計的質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還不夠,一個有十年八年的工齡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細節方案(盡管整體的設計統籌他們做不了),但是多少個不眠的夜晚設計出就這樣一個結果,豈不是斯文掃地耶?唯一的解決辦法,多看書。別人總結出來的通常與生產相結合,俱是心血的結晶。帶著問題學,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會說「只要保證同心度就行了」這樣愚蠢的回答,關鍵是你已經指出保證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輩的錯誤。這個時候,沒人再叫你小錢、小趙,連老闆都叫你錢工、趙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鬍子長出來了,尿布丟了,孩子叫媽了,呵呵成就感也來了。可是設計總是為了使用,好的設計必須具備一點點人性的,設計一套工藝裝備,一試產,效率高質量好,老闆來搞杯慶功酒。過了幾天,發現人家棄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罵娘啊。用起來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細節又多,別個就是個操作工他要是考慮的那麼多因素就不會還在那裡做操作工了啊。設計不利於使用,就面臨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設備,如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之類正常運轉時「挺好的,「,可其中一個小鍵槽,一個軸承位,什麼的地方壞了,整個就不能用,廠方只賣整件,要配件不賣,自己加強還真的沒地方加了,換了幾個廠去買,擺了一堆,用戶只好敬而遠之,立了個技改項目--可憐的技改。這樣的事情只要是在機械行業轉的久的都會有所見所聞。使用根本就離不開維修,好的設計更不能忽視維修性。在一條大型的的生產線上,關鍵的設備,總共一年也就維修那麼兩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設備大卸八塊,行車叉車千斤頂撬杠十八般兵器還不夠用,老師傅們還要自己專門動腦動手玩幾樣好用的專用家當來伺候,導致停產的損失已經超過設備本身的價值,真是個無言的結局。一套大型設備僅因更換一隻油封什麼的,都要幾乎將整機完全分解,使用單位不罵設計乾的是斷子絕孫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設計者的悲哀
我們搞設計不光是要站在製造的基礎上,還要有創新,但一定要學會繼承。現在,全社會都在強調創新,但我們不能一強調創新,就瞧不起原有的東西。通常的創新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構成事物舊有元素的重新組合,一種是在舊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樣,創新的東西總是含有一些舊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認的。正像哲學中所講,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產生的。比如我們人類,雖然說是大自然的天之驕子,但實際上,我們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樣的。如果人類不是在繼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礎上,有1%的突破,人類的出現是難以想像的,如果有人說我有志氣,不需要繼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個100%純人類基因,那您就是再過一億年,也搞不出來一個人類來。所以說,不能為了創新,把舊有的東西全盤拋棄。原有的東西就如同一盤菜,創新就如同一點點調料,有了這么一點調料,菜的味道更加鮮美。但沒有人為了純鮮美,不要菜,光來一盤炒調料的。所以我們強調創新,但不能忘記繼承,只有繼承,沒有創新,那是因循守舊,而只有創新,沒有繼承,那是空中樓閣。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認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種設計方式。但是作為從事設計行業的人來講,克隆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所謂一抄二改三創造。簡練的概括了設計人員的成長之路。 剛入門的時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襲的同時要拚命的去理解原設計者的意圖和思維,理解整個機器的傳動,各個裝置之間的相互關聯,每個零件的相互關系,理解了之後就可以出圖,圖紙上就可以有明確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約束。只知道畫下來,隨手胡扯幾根線條上去,大概感覺機器精度比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動不動就0.005,0.002,在圖紙上大言不慚的簽名在設計欄。號稱自己搞的東西是很精密的。這種不知所謂的號稱機械機械設計工程師的信手拈來滿地都是。
模仿優秀的作品是每一個設計師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設計,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風格的養成與一個人的藝術素養和個人修養有直接關系。羅嗦的人搞出來的東西就是那麼羅嗦的,小氣的人搞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氣,不負責任的人搞出來的機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樣的不負責任。能有自己的設計理念,設計風格,就是不一樣,這樣搗騰出來的東西就有了獨特的靈魂。行家一看就知道,這是用心的傑作。
在抄襲的時候積累了經驗就要抱著否定的態度學習。查閱資料,多看些經典的設計案例,和設計的禁忌,與自己接觸過的一些東西進行對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現有的機器上動手術。如:提高機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讓整機具備更高的可靠度。從而迎合高端的客戶;或者進行結構精簡,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滿足些買不起那麼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戶的需求。做到這樣就可以稱的上做機械設計開始入門了。能不能成為世界級的發明家這個事情很難說的,呵呵。但是憑自己多年經歷見識,將一些結構進行組合,變異,嫁接,創造一些新的東西是不難的。與其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永動機之類的高深課題,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創造任何價值的所謂專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留下點印記的事情。到時候老得快死了,臨終的時候還會想到,活了這么多年,搗騰了那麼多機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個真正談的能稱之為 機械設計工程師,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礪。還要有相當的天分以及勤奮和能造就人的環境。 天才等於99%的勤奮+1%的努力其實說的並不是只要下苦工就會有成就。這句話說的是若一個人對某個職業沒有那1%天分,再勤奮也是沒有用的。勤奮是一個發掘自己天分的一個途徑,是有所成就的必須條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絕對不是。
機械零件材料選用的原則要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首要考慮):
1)零件的工況(震動,沖擊,高溫,低溫,高速,高載都應當慎重對待);;
2)對零件尺寸和質量的限制;
3)零件的重要程度。(對於整機可靠度的相對重要性
2、 工藝要求:
1)毛坯製造(鑄造,鍛打,切板,切棒);
2)機械加工;
3)熱處理 ;
4)表面處理;
3、經濟性要求:
1)材料價格(普通圓鋼與冷拉型材,精密鑄造,精密鍛造的毛坯成本與加工成本的對比,);
2)加工批量和加工費用;
3)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規格,合理的加以利用)
4)替代(盡量用廉價材料來代替價格相對昂貴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銅套,用含油軸承替代車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負載不大的情況下,用尼龍替代鋼件齒輪或者銅蝸輪等等)。
另外,還要考慮當地材料的供應情況。
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
a) 對機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協調、平衡!防止木桶效應的出現
b) 對機器經濟性的要求 設計經濟性,在短的時間里投產上市,撈回開發期間的消耗,甚至邊設計邊製造, 使用經濟性 要有最佳的性能價格比(產品在小批量做開始賺了,再來改的更好)
2、對機械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
a) 在預定工作期限內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證機器的各種功能
b) 要盡量降低零件的生產、製造成本
c) 盡可能多的採用市場常見標准件。
d) 對可能系列化的產品,盡可能的在開始設計的時候考慮零件的通用性,無法通用的也要盡可能的在結構上類似,以減少製造過程的工藝編排,夾具工裝設計的工作量。
㈢ 機械製造工藝學課程設計的方法步驟
課程設計內容分為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和機床專用夾具設計兩大部分,設計的方法與步驟如下。
一、分析研究被加工零件,繪制零件圖
在得到設計題目之後,應首先對被加工零件進行結構分析和工藝分析。其主要內容有:
(1)弄清零件的結構形狀,明白哪些表面需要加工,哪些是主要加工表面,分析各加工表面的形狀、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設計基準等;
(2)明確零件在整個機器上的作用及工作條件;
(3)明確零件的材質、熱處理及零件圖上的技術要求;
(4) 分析零件結構的工藝性,對各個加工表面製造的難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數。
畫被加工零件圖的目的是加深對上述問題的理解,並非機械地抄圖,繪圖過程應是分析認識零件的過程。零件圖上若有遺漏、錯誤、工藝性差或者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地方,應提出修改意見,在繪圖時加以改正。學生應按機械制圖國家標准仔細繪制,除特殊情況經指導教師同意外,均按1:1比例畫出。
二、明確生產類型,確定工藝的基本特徵
(1)根據產品的大小和零件的生產綱領,明確生產類型是單件小批生產、成批生產還是大批大量生產。
(2)根據生產類型和生產條件,確定工藝的基本特徵,如:工序是集中還是分散、是否採用專用機床或數控機床、採用常規工藝方法還是新工藝或特種工藝等。
三、選擇毛坯的種類及製造方法,確定毛坯尺寸,繪制毛坯圖
毛坯分為鑄件、鍛件、焊接件、型材等,毛坯的選擇應該以生產批量的大小、零件的復雜程度、加工表面及非加工表面的技術要求等幾方面綜合考慮。正確地選擇毛坯的製造方式,可以使整個工藝過程更加經濟合理,故應慎重對待。其工作步驟為:
(1)根據零件的生產類型、材料和對材料性能的要求、零件形狀的復雜程度、尺寸的大小、技術要求和生產中的可能性來確定毛坯的種類及製造方法;
(2)確定各加工表面的總加工餘量(毛坯餘量);
(3)計算毛坯尺寸,確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技術要求,繪制毛坯圖。
毛坯圖中要求毛坯輪廓用粗實線繪制,零件的實體尺寸用雙點劃線繪出,比例取1:1。同時應在圖上標出毛坯的尺寸、公差、技術要求、毛坯製造的分模面、圓角半徑和起模斜度等。
四、選擇加工方法,擬訂工藝路線
(1)選擇定位基準。
根據零件結構特點、技術要求及毛坯的具體情況,按照基準選擇原則,合理選擇各工序的定位基準。一般先考慮精基準,然後選擇粗基準。當某工序的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時,需對它的工序尺寸進行換算。定位基準選擇對保證加工精度、確定加工順序及工序數量的多少、夾具結構都有重要影響。零件上的定位基準、加工表面和夾緊部位三者要互相協調、全面考慮。
(2)選擇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切削加工方法有車、鑽、鏜、銑、刨、磨、拉等多種,根據各表面的加工要求,先選定最終的加工方法,再由此向前確定各前續工序的加工方法。決定表面加工方法時還應考慮每種加工方法所能達到的經濟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一般集中精力先考慮主要表面、主要技術要求及關鍵技術問題的加工。
(3)安排加工順序,劃分加工階段,制訂工藝路線
確定各表面的加工順序,包括切削加工順序、熱處理工序和輔助工序。機械加工順序的安排一般應:先粗後精,先面後孔,先主後次,先基面後其它,熱處理按段穿插,檢驗按需安排。還需考慮工序的集中與分散等問題。在對零件進行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制訂工藝路線。對於比較復雜的零件,可以先考慮幾個方案,經分析比較後,再從中選擇比較合理的加工方案。
五、進行工序設計和工藝計算
(1)確定各工序所用的機床、夾具、刀具、量具和輔助工具。
選擇的機床、夾具、刀具和量具的類型、規格、精度,應與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大小、精度高低、生產類型和工廠的具體條件相適應。機床設備的選用應當既要保證加工質量又要經濟合理。在成批生產條件下,一般應採用通用機床和專用工、夾具。
這時應認真查閱有關手冊或實地調查,應將選定的機床或工裝的有關參數記錄下來,如機床型號、規格、工作台寬、T形槽尺寸;刀具形式、規格、與機床連接關系;夾具、專用刀具設計要求,與機床連接方式等。為後面填寫工藝卡片和夾具設計做好必要准備,免得屆時重復查閱。
(2)確定加工餘量及工序間尺寸與公差
根據工藝路線的安排,要求逐工序逐表面地確定加工餘量。其工序間尺寸公差,按經濟精度確定。一個表面的總加工餘量則為該表面各工序間加工餘量之和。
在本設計中,對各加工表面的餘量及公差,學生可直接從《機械製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或其它相關資料中查得。
(3)確定各工序切削用量
在單件小批生產中,常不具體規定切削用量,而是由操作工人根據具體情況自已確定,以簡化工藝文件。在成批大量生產中,則應科學地、嚴格地選擇切削用量,以充分發揮高效率設備的潛力和作用。
對於本設計,在機床、刀具、加工餘量等已確定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用公式計算1道工序的切削用量,其餘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可由《切削用量手冊》或其它相關資料中查得。
(4)計算時間定額
課程設計作為一種對時間定額確定方法的了解,可只確定1道工序的單件時間定額,可採用查表法或計演算法確定。
六、填寫工藝文件
上述零件工藝規程設計的結果需以圖表、卡片和文字材料表達出來,以便貫徹執行,這些圖表、卡片和文字材料統稱為工藝文件。在生產中使用的工藝文件很多,常用的有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機械加工工序卡片等,格式詳見機械行業標准《工藝規程格式JB/T9165。2--1998》。如果將前述各項內容以及各工序加工簡圖填入機械加工藝過程卡片、機械加工工序卡片,這樣做符合工廠實際要求,但篇幅較大。
為減少篇幅,採用課程設計專用的機械加工藝過程卡片、機械加工序卡片,分別填入課程設計專用的機械加工藝過程卡片、機械加工工序卡片,也可以一並填入機械加工藝過程綜合卡片。
機械加工序卡片中的工序簡圖可按比例縮小,用盡量少的投影視圖繪出。簡圖也可以只畫出與加工部位有關的局部視圖,除加工面、定位面、夾緊面、主要輪廓面外,其餘線條均可省略,以必需、明了為度。
簡圖中的加工表面用粗實線表示,其餘均用細實線。應標明各加工表面在本工序加工後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對定位、夾緊表面應以規定符號標明,詳見《機械加工定位、夾緊符號JB/T5061--1991》
七、設計專用夾具
在完成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的基礎上,設計某道工序的專用夾具,顯然該零件的生產綱領、零件圖和工序圖是夾具設計的依據。生產綱領決定了夾具的復雜程度和自動化程度;零件圖給出了工件的尺寸、形狀和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具體要求;工序圖則給出了夾具所在工序的零件的工序基準、工序尺寸、已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以及本工序的定位、夾緊原理方案,這是夾具設計的直接依據。
(1)制訂總體方案,繪制結構草圖
專用夾具總體方案的確定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設計程序,方案的優劣往往決定了夾具設計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必須充分地進行研究和討論,以確定最佳方案而不應急於繪圖,草率從事。
繪制草圖可以徒手畫,也可以按尺寸和比例畫,直接在繪圖紙上邊畫邊算邊修改。只畫主要部位,不必畫同細部結構。草圖的繪制過程如下。
①以工人在本工序加工時所面對的工件位置為主視圖,在草圖上用雙點劃線勾勒出工件三視圖的輪廓,注意必須畫出定位表面、夾緊表面和待加工表面,有時需對零件圖做必要的轉換。
②根據該道工序的加工要求和基準的選擇,確定工件的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的結構。這是一個將工序簡圖上的定位方法具體實現的過程,要選擇好定位元件及定位元件在夾具上的安裝方式,將這些定位元件在草圖上的被加工零件相應位置上畫出。
③確定刀具的導向、對刀方式,選擇導向、對刀元件。一般來說,不同類型的夾具(鑽夾具、鏜夾具、銑夾具等),其刀具的導向、對刀方式也不同。設計時,要先確定是哪種類型的夾具,再有針對地選擇其導向、對刀方式。同樣也把選定的導向、對刀元件及其安裝方式在草圖上的被加工零件相應位置上畫出。
④按照夾緊的基本原則,確定工件的夾緊方式、夾緊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的位置,選擇合適的夾緊機構,在草圖的被加工零件相應位置上畫出。
⑤確定其它元件或裝置的結構形式、如連接件、分度裝置等。這些結構都有一些常用的標准結構和標准件,在資料中找到後選擇確認。同樣把它們在草圖的被加工零件相應位置上畫出。
⑥設計夾具體。通過夾具體將定位元件、對刀元件、夾緊元件、其它元件等所有裝置連接成一個整體。夾具體還用於保證夾具相對於機床的正確位置,銑夾具要有定位鍵,鑽夾具注意鑽模板的結構設計、車夾具注意與主軸連接的結構設計等。
⑦計算定位誤差和夾緊力。夾具結構草圖畫好後,應對夾具的定位誤差進行分析計算,校核制訂夾具公差和技術要求能否滿足工件工序尺寸公差和技術要求。計算結果如超差時,需要改變定位方法或提高定位元件、定位表面的製造精度,以減少定位誤差,提高加工精度。有時甚至要從根本上改變工藝路線的安排,以保證零件的加工能順利進行。
採用機動夾緊時還應計算夾緊力。應該指出,由於加工方法、切削刀具以及裝夾方式千差萬別,夾緊力的計算在有些情況下是沒有現成公式可以套用的,所以需要同學們根據過去所學的理論進行分析研究以決定合理的計算方法。
(2) 繪制夾具裝配圖。
畫夾具裝配圖是夾具設計工作中重要的一環,注意事項如下。
①盡量採用1:1的比例繪制,使圖形具有良好的直觀性。根據視圖大小,也可採用1:2或2:1比例。
②用雙點劃線繪制被加工零件的外形輪廓、定位基準面、夾緊表面和加工表面。工件在圖中作透明處理,不影響夾具元件的投影。
③盡可能以操作者正面相對位置的視圖為主視圖,視圖多少以能完整、清晰地表達夾具的工作原理、結構和各種元件間的裝配關系為准。一般情況下,最好畫出三視圖,必要時可畫出局部視圖或剖面圖。
④參考草圖,合理選擇和布置視圖,注意在各個視圖間留有足夠的距離,以便於引出件號、標注尺寸和技術要求。在適當的位置上畫上縮小比例的工序圖,以便於審核、製造、裝配、檢驗者在閱圖時對照。
⑤裝配圖按夾緊機構應處於夾緊狀態繪制。對某些在使用中位置可能變化且范圍較大的夾具,例如夾緊手柄或其他移動或轉動元件,必要時以雙點劃線局部地表示出其極限位置,以便檢查是否與其它元件、部件、機床或刀具相干涉。
⑥為減少加工表面面積和加工行程次數,夾具體上與其它夾具元件相接觸的結合面一般應設計成等高的凸台,凸台高度一般高出非加工鑄造表面3-5mm。若結合面用其它方法加工時,其結構尺寸也可設計成沉孔或凹槽。
⑦夾具體上各元件應與夾具體可靠連接。為保證工人操作安全,一般採用內六角圓柱頭螺釘(GB/T 70.1--2000)沉頭連接堅固,若相對位置精度要求較高,還需用兩個圓柱銷(GB/T 119--2000)定位。
⑧對於標准部件或標准機構,如標准液壓油缸、汽缸等,可不必將結構剖示出來。
⑨裝配圖繪制完成後,按一定順序引出各元件和零件的件號。一般從夾具體為件號1開始,順時針引出各個件號。如果夾具元件在工作中需要更換(如鑽、擴、鉸的快換鑽套),應在一條引出線端引出三個件號。
⑩如果某幾個零件在使用中需要更換,在視圖中是以某個零件畫出的,為表達更換的零件,可用局部剖面表示更換零件的裝配關系,並在技術要求或局部剖面圖下面加以說明。
此外,夾具裝配圖上應合理標注尺寸、公差和技術要求。最後應畫出標題欄和零件明細表,寫明零件名稱、數量、材料牌號、熱處理硬度等內容。
(3)繪制零件圖
繪制1個關鍵的、非標準的夾具零件,如夾具體等。根據已繪制的裝配圖繪制專用零件圖,具體要求如下:
①零件圖的投影應盡量與總圖上的投影位置相符合,便於讀圖和核對;
②尺寸標注應完整、清楚,避免漏注,既便於讀圖,又便於加工;
③應將該零件的形狀、尺寸、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熱處理及表面處理要求等完整地表示出來;
④同一工種加工表面的尺寸應盡量集中標注;
⑤對於可在裝配後用組合加工來保證的尺寸,應在其尺寸數值後注晨「按總圖」字樣,如,鑽套之間、定位銷之間的尺寸等;
⑥要注意選擇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
⑦某些要求不高的形位公差由加工方法自行保證,可省略不注;
⑧為便於加工,尺寸應盡量按加工順序標注,以免進行尺寸換算。
八、編寫課程設計說明書
編寫設計說明書是整個課程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編寫說明書,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總結和表達的能力,鞏固、深化在設計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
說明書是課程設計的總結性文件。在完成課程設計全部工作之後,學生應將全部設計工作依照先後順序編寫成設計說明書。要求語言簡練,文字通順,圖例清晰。說明書應概括地介紹設計全貌.對設計中的各部分內容應作重點說明、分析論證及必要的計算。要求系統性好,條理清楚,圖文並茂,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力求避免抄書。文內公式、圖表、數據等出處,應以「[ ]」註明參考文獻的序號。
學生從設計一開始就應隨時逐項記錄設計內容、計算結果、分析意見和資料來源,以及教師的合理意見、自己的見解與結論等。每一設計階段後,隨即可整理、編寫出有關部分的說明書,待全部設計結束後,只要稍加整理,便可裝訂成冊。
一份完整的說明書一般包括以下一些項目:
(1)封面。
(2)目錄。
(3)設計任務書。
(4)緒論或前言。
(5)對零件的工藝分析,包括零件的作用、結構特點、結構工藝性、關鍵表面的技術要求分析等。
(6)工藝設計與計算。
①毛坯選擇與毛坯圖說明;
②工藝路線的確定,包括粗、精基準的選擇,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確定,工序集中與分散的考慮,工序順序安排的原則,加工設備與工藝裝備的選擇,不同方案的分析比較等;
③加工餘量、切削用量、工時定額的確定(說明數據來源,計算教師指定工序的時間定額);
④工序尺寸與公差的確定(只進行教師指定的工序尺寸的計算,其餘只需簡要說明)。
(7)夾具設計。
①設計思想與不同方案對比;
②定位分析與定位誤差計算;
③對刀及導引裝置設計;
④夾緊機構設計與夾緊力計算;
⑤夾具操作動作說明(也可和第①項合並進行)。
(8)設計總結或心得體會。
(9)參考文獻書目(書目前排列序號,以便於正文引用)。
㈣ 誰能幫我設計一款食品製作的機械:就是在壓面機中添加上切刀(或是模具〉,使壓出的面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尺...
你將尺寸及形狀表達出來,或許我做過。你可以到我的網路空間去看看我的非標設計專機。
㈤ 可活動的機械結構一般要怎麼設計
凸輪,杠桿之類的吧。這東西要做出來應該說是可以的,但是要在戒指這么小的結構上實現,而且還是異形結構,難度比較大,成本不菲,並且非常容易損壞,實用性非常值得懷疑。
㈥ 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大理石板切割機切割系統設計_機械畢業設計...
設計-8英寸鋼管熱浸鍍鋅自動生產線設計
+設計-102機體齒飛面孔雙卧多軸組合機床及CAD設計
+設計-200米液壓鑽機變速箱的設計
+設計-「包裝機對切部件」設計
+設計-C618數控車床的主傳動系統設計
+設計-CA-20地下自卸汽車工作、轉向液壓系統
+設計-CG2-150型仿型切割機
+設計-DTⅡ型皮帶機設計
+設計-GBW92外圓滾壓裝置設計
+設計-NK型凝汽式汽輪機調節系統的設計
+設計-PLC控制機械手設計
+設計-SPT120推料裝置
+設計-T611鏜床主軸箱傳動設計及尾柱設計
+設計-XQB小型泥漿泵的結構設計
+設計-YZJ壓裝機整機液壓系統設計
+設計-板材送進夾鉗裝置
+設計-棒料切割機
+設計-播種機設計
+設計-鏟平機的設計
+設計-車載裝置升降系統的開發
+設計-大模數蝸桿銑刀專用機床設計
+設計-大型制葯廠熱電冷三聯供
+設計-大型軸齒輪專用機床設計
+設計-大直徑樁基礎工程成孔鑽具
+設計-帶式輸送機自動張緊裝置設計
+設計-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設計-地下升降式自動化立體車庫
+設計-電液比例閥設計
+設計-釘磨機床設計
+設計-多功能自動跑步機(機械部分設計)
+設計-隔水管橫焊縫自動對中裝置
+設計-隔振系統實驗台總體方案設計
+設計-基於ProE的裝載機工作裝置的實體建模及運動模擬
+設計-集成電路塑封自動上料機機架部件設計及性能試驗
+設計-絞肉機的設計
+設計-經濟型的數控改造
+設計-卷板機設計
+設計-磨粉機設計
+設計-某大型水壓機的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
+設計-普通鑽床改造為多軸鑽床
+設計-橋式起重機小車運行機構設計
+設計-乳化液泵的設計
+設計-三自由度圓柱坐標型工業機器人設計_1
+設計-雙柱式機械式舉升機設計
+設計-拖拉機變速箱體上四個定位平面專用夾具及組合機床設計
+設計-外圓磨床設計
+設計-渦輪盤液壓立拉夾具
+設計-巷道堆垛類自動化立體車庫
+設計-巷道式自動化立體車庫升降部分
+設計-小型軋鋼機設計
+設計-校直機設計
+設計-液壓絞車設計
+設計-液壓式雙頭套皮輥機
+設計-玉米脫粒機設計(更多設計盡在三人行設計網)
㈦ 換刀裝置中常用的雙臂機械手有哪幾種手爪結構他們在換刀過程中要完成那些基本動作
雙臂單爪換刀機械手和鏈式刀庫自動換刀裝置設計(自動換刀機械手設計) 加工中心是現代機械加工中用得最多的設備之一,
而自動換刀裝置作為加工中心的核心部件,一直處在不斷改進之中。
設計一台小型加工中心的刀庫及自動換刀裝置。
首先,主要針對目前機床上常用的幾種類型的刀庫(鼓盤式刀庫、鏈式刀庫、格子盒式刀庫等)進行了比較分析,
最終選用鏈式刀庫結構,
選擇伺服電機驅動,
採用蝸桿蝸輪裝置減速,
並完成了鏈條的選擇和鏈輪的設計計算。
另外,選擇雙臂單爪機械手結構,
對其運動作了詳細的分析,
最終將換刀運動分解為手臂的伸縮,
手架的伸縮和回轉三個動作。
全部採用液壓系統進行控制。
在合理選用液壓缸之後,
繪制出了液壓系統控制圖、
機械手動作原理圖,
基本完成了自動換刀裝置的設計工作。
㈧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設計目的:
通過本課程設計將學過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培養結構設計,計算能力,熟悉一般的機械裝置設計過程。
(二)
傳動方案的分析
機器一般是由原動機、傳動裝置和工作裝置組成。傳動裝置是用來傳遞原動機的運動和動力、變換其運動形式以滿足工作裝置的需要,是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傳動裝置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機器的工作性能、重量和成本。合理的傳動方案除滿足工作裝置的功能外,還要求結構簡單、製造方便、成本低廉、傳動效率高和使用維護方便。
本設計中原動機為電動機,工作機為皮帶輸送機。傳動方案採用了兩級傳動,第一級傳動為帶傳動,第二級傳動為單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
帶傳動承載能力較低,在傳遞相同轉矩時,結構尺寸較其他形式大,但有過載保護的優點,還可緩和沖擊和振動,故布置在傳動的高速級,以降低傳遞的轉矩,減小帶傳動的結構尺寸。
齒輪傳動的傳動效率高,適用的功率和速度范圍廣,使用壽命較長,是現代機器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機構之一。本設計採用的是單級直齒輪傳動。
減速器的箱體採用水平剖分式結構,用HT200灰鑄鐵鑄造而成。
二、傳動系統的參數設計
原始數據:運輸帶的工作拉力F=0.2 KN;帶速V=2.0m/s;滾筒直徑D=400mm(滾筒效率為0.96)。
工作條件:預定使用壽命8年,工作為二班工作制,載荷輕。
工作環境:室內灰塵較大,環境最高溫度35°。
動力來源:電力,三相交流380/220伏。
1
、電動機選擇
(1)、電動機類型的選擇: Y系列三相非同步電動機
(2)、電動機功率選擇:
①傳動裝置的總效率:
=0.98×0.99 ×0.96×0.99×0.96
②工作機所需的輸入功率:
因為 F=0.2 KN=0.2 KN= 1908N
=FV/1000η
=1908×2/1000×0.96
=3.975KW
③電動機的輸出功率:
=3.975/0.87=4.488KW
使電動機的額定功率P =(1~1.3)P ,由查表得電動機的額定功率P = 5.5KW 。
⑶、確定電動機轉速:
計算滾筒工作轉速:
=(60×v)/(2π×D/2)
=(60×2)/(2π×0.2)
=96r/min
由推薦的傳動比合理范圍,取圓柱齒輪傳動一級減速器傳動比范圍I』 =3~6。取V帶傳動比I』 =2~4,則總傳動比理時范圍為I』 =6~24。故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為n』 =(6~24)×96=576~2304r/min
⑷、確定電動機型號
根據以上計算在這個范圍內電動機的同步轉速有1000r/min和1500r/min,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情況,同時也要降低電動機的重量和成本,最終可確定同步轉速為1500r/min ,根據所需的額定功率及同步轉速確定電動機的型號為Y132S-4 ,滿載轉速 1440r/min 。
其主要性能:額定功率:5.5KW,滿載轉速1440r/min,額定轉矩2.2,質量68kg。
2
、計算總傳動比及分配各級的傳動比
(1)、總傳動比:i =1440/96=15
(2)、分配各級傳動比:
根據指導書,取齒輪i =5(單級減速器i=3~6合理)
=15/5=3
3
、運動參數及動力參數計算
⑴、計算各軸轉速(r/min)
=960r/min
=1440/3=480(r/min)
=480/5=96(r/min)
⑵計算各軸的功率(KW)
電動機的額定功率Pm=5.5KW
所以
P =5.5×0.98×0.99=4.354KW
=4.354×0.99×0.96 =4.138KW
=4.138×0.99×0.99=4.056KW
⑶計算各軸扭矩(N?mm)
TI=9550×PI/nI=9550×4.354/480=86.63N?m
=9550×4.138/96 =411.645N?m
=9550×4.056/96 =403.486N?m
三、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
(一)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1)選擇齒輪材料及精度等級
考慮減速器傳遞功率不大,所以齒輪採用軟齒面。小齒輪選用40Cr調質,齒面硬度為240~260HBS。大齒輪選用45#鋼,調質,齒面硬度220HBS;根據指導書選7級精度。齒面精糙度R ≤1.6~3.2μm
(2)確定有關參數和系數如下:
傳動比i
取小齒輪齒數Z =20。則大齒輪齒數:
=5×20=100
,所以取Z
實際傳動比
i =101/20=5.05
傳動比誤差:(i -i)/I=(5.05-5)/5=1%<2.5% 可用
齒數比:
u=i
取模數:m=3 ;齒頂高系數h =1;徑向間隙系數c =0.25;壓力角 =20°;
則
h *m=3,h )m=3.75
h=(2 h )m=6.75,c= c
分度圓直徑:d =×20mm=60mm
d =3×101mm=303mm
由指導書取
φ
齒寬:
b=φ =0.9×60mm=54mm
=60mm ,
b
齒頂圓直徑:d )=66,
d
齒根圓直徑:d )=52.5,
d )=295.5
基圓直徑:
d cos =56.38,
d cos =284.73
(3)計算齒輪傳動的中心矩a:
a=m/2(Z )=3/2(20+101)=181.5mm 液壓絞車≈182mm
(二)軸的設計計算
1
、輸入軸的設計計算
⑴、按扭矩初算軸徑
選用45#調質,硬度217~255HBS
根據指導書並查表,取c=110
所以 d≥110 (4.354/480) 1/3mm=22.941mm
d=22.941×(1+5%)mm=24.08mm
∴選d=25mm
⑵、軸的結構設計
①軸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裝配
單級減速器中可將齒輪安排在箱體中央,相對兩軸承對稱分布,齒輪左面由軸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軸向固定,聯接以平鍵作過渡配合固定,兩軸承分別以軸肩和大筒定位,則採用過渡配合固定
②確定軸各段直徑和長度
Ⅰ段:d =25mm
, L =(1.5~3)d ,所以長度取L
∵h=2c
c=1.5mm
+2h=25+2×2×1.5=31mm
考慮齒輪端面和箱體內壁,軸承端面和箱體內壁應有一定距離。取套筒長為20mm,通過密封蓋軸段長應根據密封蓋的寬度,並考慮聯軸器和箱體外壁應有一定矩離而定,為此,取該段長為55mm,安裝齒輪段長度應比輪轂寬度小2mm,故II段長:
L =(2+20+55)=77mm
III段直徑:
初選用30207型角接觸球軸承,其內徑d為35mm,外徑D為72mm,寬度T為18.25mm.
=d=35mm,L =T=18.25mm,取L
Ⅳ段直徑:
由手冊得:c=1.5
h=2c=2×1.5=3mm
此段左面的滾動軸承的定位軸肩考慮,應便於軸承的拆卸,應按標准查取由手冊得安裝尺寸h=3.該段直徑應取:d =(35+3×2)=41mm
因此將Ⅳ段設計成階梯形,左段直徑為41mm
+2h=35+2×3=41mm
長度與右面的套筒相同,即L
Ⅴ段直徑:d =50mm. ,長度L =60mm
取L
由上述軸各段長度可算得軸支承跨距L=80mm
Ⅵ段直徑:d =41mm, L
Ⅶ段直徑:d =35mm, L <L3,取L
2
、輸出軸的設計計算
⑴、按扭矩初算軸徑
選用45#調質鋼,硬度(217~255HBS)
根據課本P235頁式(10-2),表(10-2)取c=110
=110× (2.168/76.4) =38.57mm
考慮有鍵槽,將直徑增大5%,則
d=38.57×(1+5%)mm=40.4985mm
∴取d=42mm
⑵、軸的結構設計
①軸的零件定位,固定和裝配
單級減速器中,可以將齒輪安排在箱體中央,相對兩軸承對稱分布,齒輪左面用軸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軸向定位,周向定位採用鍵和過渡配合,兩軸承分別以軸承肩和套筒定位,周向定位則用過渡配合或過盈配合,軸呈階狀,左軸承從左面裝入,齒輪套筒,右軸承和皮帶輪依次從右面裝入。
②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初選30211型角接球軸承,其內徑d為55mm,外徑D=100mm,寬度T為22.755mm。考慮齒輪端面和箱體內壁,軸承端面與箱體內壁應有一定矩離,則取套筒長為20mm,則該段長42.755mm,安裝齒輪段長度為輪轂寬度為2mm。
則
d =42mm
L
= 50mm
L
= 55mm
L
= 60mm
L
= 68mm
L
=55mm
L
四、滾動軸承的選擇
1
、計算輸入軸承
選用30207型角接觸球軸承,其內徑d為35mm,外徑D為72mm,寬度T為18.25mm.
2
、計算輸出軸承
選30211型角接球軸承,其內徑d為55mm,外徑D=100mm,寬度T為22.755mm
五、鍵聯接的選擇
1
、輸出軸與帶輪聯接採用平鍵聯接
鍵的類型及其尺寸選擇:
帶輪傳動要求帶輪與軸的對中性好,故選擇C型平鍵聯接。
根據軸徑d =42mm ,L =65mm
查手冊得,選用C型平鍵,得: 卷揚機
裝配圖中22號零件選用GB1096-79系列的鍵12×56
則查得:鍵寬b=12,鍵高h=8,因軸長L =65,故取鍵長L=56
2
、輸出軸與齒輪聯接用平鍵聯接
=60mm,L
查手冊得,選用C型平鍵,得:
裝配圖中 赫格隆36號零件選用GB1096-79系列的鍵18×45
則查得:鍵寬b=18,鍵高h=11,因軸長L =53,故取鍵長L=45
3
、輸入軸與帶輪聯接採用平鍵聯接
=25mm
L
查手冊
選A型平鍵,得:
裝配圖中29號零件選用GB1096-79系列的鍵8×50
則查得:鍵寬b=8,鍵高h=7,因軸長L =62,故取鍵長L=50
4
、輸出軸與齒輪聯接用平鍵聯接
=50mm
L
查手冊
選A型平鍵,得:
裝配圖中26號零件選用GB1096-79系列的鍵14×49
則查得:鍵寬b=14,鍵高h=9,因軸長L =60,故取鍵長L=49
六、箱體、箱蓋主要尺寸計算
箱體採用水平剖分式結構,採用HT200灰鑄鐵鑄造而成。箱體主要尺寸計算如下:
七、軸承端蓋
主要尺寸計算
軸承端蓋:HT150 d3=8
n=6 b=10
八、減速器的
減速器的附件的設計
1
、擋圈 :GB886-86
查得:內徑d=55,外徑D=65,擋圈厚H=5,右肩軸直徑D1≥58
2
、油標 :M12:d =6,h=28,a=10,b=6,c=4,D=20,D
3
、角螺塞
M18
×
1.5 :JB/ZQ4450-86
九、
設計參考資料目錄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㈨ 機械設計課程說明書
目 錄 前言………………………………………………….2一、 電動機的選擇二、 傳動系統的運動和動力參數的計算…三、 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型帶傳動設計…圓柱齒輪傳動設計…四、 軸的設計(包括軸承和聯軸器的選擇)…1. 確定軸上的作用力……2. 選擇軸的材料,估算最小直徑以及選擇聯軸器…3. 軸的結構設計…4. 計算支座反力…5. 軸的強度校核…6. 鍵的選擇及校核……五、 簡單介紹潤滑和密封的選擇…1. 潤滑的選擇………2. 密封的選擇……六、 設計小結………七、 參考資料……1. 設計目的: 通過本課程設計將學過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培養結構設計,計算能力,熟悉一般的機械裝置設計過程。 2.題目分析設計帶式運輸機用一級齒輪減速器及帶輪傳動。輸送帶工作拉力為4000N,輸送帶工作速度:V=2m/s,滾筒直徑是400mm,運輸機連續單向運轉,載荷較平穩。減速器小批量生產,一般制工作,滾筒效率為0.96(包括滾筒和軸承的效率損失)。3.傳動方案的設計採用V帶傳動與齒輪傳動的組合,即可滿足傳動比要求,同時由於帶傳動具有良好的緩沖,吸振性能,適應大起動轉矩工況要求,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維護方便。傳動圖如下:1.電動機 2.V帶傳動 3.圓柱齒輪減速器4.連軸器 5.滾筒 6.運輸帶 一、電動機選擇1.電動機的類型選擇:用Y系列三相龍型非同步電動機,封閉式結構,電壓380V。2.電動機功率選擇:電動機所需工作效率為Pd=PW/ηa 以及PW=FV/1000 (KW)因此Pd=FV/1000ηa (KW)由電動機至運輸帶的傳動總效率為:a=η1×η2×η3×η4式中:η1、η2、η3、η4、分別為帶傳動、齒輪傳動、聯軸器和捲筒的傳動效率(軸承的傳動效率設為1)。取η1=0.96,η2=0.97η3=0.98η4=0.96即ηa=0.96×0.97×0.98×0.96=0.876所以:電機所需的工作功率: Pd= FV/1000ηa =(4000×2)/(1000×0.876) =9.13KW)3.確定電動機轉速: 計算捲筒工作轉速:=60×1000·V/(π·D)=(60×1000×2)/(400·π)=95.49 r/min根據[1]表1推薦的傳動比合理范圍,取V帶傳動比I』1=2~4 。取一級圓柱齒輪減速器傳動比范圍I』2=3~6。則總傳動比理論范圍為:I』a=6~24故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為 Nd』= I』a·n=(6~24) ×95.49 =572.94~2291.76 r/min則符合這一范圍的同步轉速有:750、1000和1500r/min根據容量和轉速,由相關手冊查出三種適用的電動機型號如下表:方案電 動機 型號 額定功率電動機轉速(r/min)電動機重量N傳動裝置傳動比 同步轉速滿載轉速總傳動比V帶傳動減速器1Y160M-4111500144012315.083.54.312Y160L-611100096014710.162.83.363Y180L-8117507301847.642.53.06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尺寸、重量,可見方案1比較合適。因此選定電動機型號為Y160M-4。其主要性能如上表。電動機主要外形和安裝尺寸如下表:中心高H外形尺寸L×C/2+AD)×HD底角安裝尺寸A×B地腳螺栓孔直徑 K軸伸寸D×E裝鍵部位尺F×G 160600×417.5×385254×2101542×11012×37二、傳動系統的運動和動力參數的計算1.各軸的轉速:由nI=nm/i0 r/min(式中:nm是電動機的滿載轉速;nI是電動機至軸的傳動比)以及nII=ni/i1=nm/i0·i1 r/min有:Ⅰ軸:nI=nm/ i0=1440/3.5=411.43 (r/min)Ⅱ軸:nII= nI/ i1 =411.43/4.31=95.46 (r/min)2.計算各軸輸入功率:由PI=Pd·η01 KW η01=η1 PII=PI·η12 = Pd·η01 ·η12 KW η12=η2有:Ⅰ軸:PI=Pd·η01 = Pd ·η1=9.13×0.96=8.76(KW)Ⅱ軸: PII=PI·η12 = Pd·η1 ·η2 =9.13×0.96×0.97 =8.50捲筒軸:PIII= PII·η3 =8.50×0.96 =8.16KW)I,II軸的輸出功率分別等於各自的輸入功率。即: PI= PI』 PII = PII』3.各軸的輸入轉矩:由TI=Td·i0·η01 N·m其中為電動機的輸出轉矩,按下式計算: Td=9550·Pd /nm=9550×9.04/1440=59.95N·m所以: Ⅰ軸: TI= Td·i0·η01= Td·i0·η1=59.95×3.5×0.96=201.43 N·m Ⅱ軸:TII= TI·i1·η12= Td·i1·η2= 201.43×4.31×0.97=842.12 N·m捲筒軸輸入軸轉矩:TIII= TII·η3=842.12×0.96=808.44 N·m I,II的輸出轉矩分別等於各自的輸入轉矩。即:TI』=TI TII』=TII 三、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1.V型帶傳動設計(1).計算功率Pc,按[2]表8-5選定工作情況系數Ka,則:Pc=Ka·Ped=1.1×11=12.1( KW)由[2]表8-7可選用B型(2).確定帶輪的基準直徑d1和d2,並驗算帶速v由[2]表8-3,B型V帶的最小基準直徑d1min=125mm,由圖8-7推薦取d1=140mm,大輪直徑d2=3.5×140=490mm,由表8-6中的帶輪直徑系列,選取標準直徑d2=500mm,則實際傳動比 i=d2/ d1=500/140=3.57誤差2%,允許。帶速v1= d1·nm·π/(1000×60)=(π×140×1440)/(1000×60) m/s=10.55 m/s<25 m/s 合適(3).計算中心距a,帶長Ld和驗算包角a1由中心距的推薦值 0.7(d1 +d2)< a0<2(d1 +d2)得 0.7(140+500)< a0<2(140+500) 448< a0<1280初選中心距a0=680mm,相應的帶長 Ld=2a0+π/2(d1+d2)+ (d1-d2)2/4a0 =2412.4 mm由[2]表8-2選用Ld=2500 mm,其實際中心距a= a0+( Ld-L0)=680+(2500-2412.4)/2=724mm驗算小帶輪的包角a1a1≈1800-57.30×(d1 -d2)/ a=1800-57.30×(500-140)/724≈151.50>120符合要求。(4). 計算帶的根數z=Pc/[(P0+△P0)·KL·KW·Kq]式中P0由[2]表8-4確定; B型V帶,當d1=140mm,n1=1440 r/min時,查得P0=2.82 KW。功率增量△P0=0.46 KW(i>2)查[2]表8-7得Ka=0.924; 查[2]表8-8得KL=1.03,取抗拉體材質化纖結構Kq=1,則z=12.1/(2.82+0.46) ×0.924×1.03×1=3.88取z=4根。(5).計算初拉力F0及作用在軸上的為FQ由[2]表8-3得V帶質量為q=0.17Kg/m.得初拉力F0=500×Pc/zv1(2.5/Ka-1)+qv2=500×[12.1/(4×10.55)](2.5/0.924-1)+0.17×10.552=263.4 N作用在軸上的壓力 FQ=2zFQsin( a1/2)=2×4×263.4×sin( 151.20/2)≈2044 N2.圓柱齒輪傳動設計(1).選擇齒輪材料,齒數,齒寬系數。由[2]表10-7得選擇常用的調質鋼:小輪:45鋼調質 HBW1=210~230大輪:45鋼正火 HBW2=170~210取小齒輪齒數z1=22,則大齒輪齒數z2=uz1=4.31×22≈95對該一級減速器,取Φd=1。(2).確定許用應力許用接觸應力 [σH]=ZNσHlim/SHmin許用彎曲應力 [σF]= σFlimYSTYNT/ SFmin式中σHlim1=560 Mpa, σHlim2=520 Mpa, σFlim1 =210 Mpa, σFlim2=200 Mpa,σFlim按[2]圖10-26中查取;應力修正系數YST=2,最小安全系數σHlim=σFlim=1。故 [σH1]=1×560/1=560Mpa [σH2]=1×520/1=520Mpa [σF1]=210×2/1=420Mpa [σF2]=200×2/1=400Mpa(3).按齒面接觸強度計算由式d1≥{[2KT1(u+1)/ Φ](ZEZH/[σH])2}1/3計算小輪直徑。載荷系數K= KA KV Kβ。取 KA=1([2]表10-6),KV=1.15,Kβ=1.09([2]表10-21b)故 K=1×1.15×1.09=1.25小輪傳遞的轉矩T1=9.55×106PI/nI=9.55×1068.68/411.43=201477.77 N·m彈性形變系數ZE=189.8([2]表10-5),節點區域系數ZH=2.5則d1≥{[(2×1.25×201477.77×5.31)/4.31](189.8×2.5/520)2}1/3 =80.60mm(4).確定主要參數球中心距a= (d1 +d2)/2= d1(1+i)/2=80.60(1+4.31)/2=214mm圓整後,取a=220mm,則d1 =82.86mm.計算模數 m= d1/z1=82.86/22=3.77mm按[2]表10-1取標准模數m=4mm.求z1,z2:總齒數zc= z1+z2=2a/m=2×220/4=110因此zc= z1(1+i)故 z1= zc/( 1+i)=110/(1+4.31)=20.72取z1=21,則z2= zc-z1=89,則實際傳動比i=z2/z1=4.24傳動比的變動量△i=(4.31-4.24)/4.31=0.016<5% 可用求小齒輪的工作寬度 d1=z1m=21×4=84>80.60mm計算齒輪的工作寬度 b=Φd·d=1×84=84mm取b2=84mm,b1=89mm(5).校核彎曲強度由式σF1=(KFt/bm)YFa1YSa1,σF2=σF1YPa2YSa2/ YFa1YSa1分別驗算兩齒根彎曲強度計算圓周力 Ft=2T1/D1=2×201477.77/84=4797.1N齒形系數YFa,應力修正系數YSa可由[2]圖10-23,10-24中查得,當:z1=21 YFa1=2.8 YSa1=1.6 z2=89 YFa2=2.24 YSa2=1.87則 σF1=79.95Mpa <[σF1] σF2=74.75 Mpa <[σF2](6).主要幾何尺寸如下:m=4mm z1=21 z2=89d1=84mm d2=z2m=336mm da1=m(z1+2)=92mm da2=m(z2+2)=364mm df1=m(z1-2.5)=74mm df1=(z2-2.5)=346mm b=84mm,取b1=89mm,b2=84mm a=(d1+d2)/2=210mm四、軸的設計計算及校核1.確定軸上作用力低速軸轉速 nII=95.46 r/min 低速軸功率PII=8.42 KW 低速軸轉矩 TII=842.1 N
㈩ 分切機的機器設備
無紡布分切機
一、概述
無紡布分切機是在生產過程中根據不同需要而對寬幅材料進行切邊、分切等的一種設備。其中無紡布分切機主要用於將寬幅卷材分切成各種適合生產需要的窄幅卷材,分條工藝包括放卷料和收卷料兩個過程。放卷料和收卷料的張力控制是分條機的關鍵環節。本機是在原有電控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對邊器控制,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提高了機器工作性能,使機器在高速運轉中更趨穩定,收卷平整,操作簡單方便,安全可靠,耐用性強。
二、主要用途
無紡布分切機主要用於無紡布等寬幅卷材的切邊或分切,將紙管內徑為75㎜,無紡布外徑為600㎜,長度為1600㎜以內的捲筒基材無紡布,分切成實際需要尺寸的若干卷,最窄可分切到18㎜的包邊條。
三、主要機構
(一)機架部份
採用厚鋼板焊接而成。
(二)收卷部份
收卷採用3英寸氣脹卷軸與磁粉張力控制器收卷,此機分切包邊條操作簡單,最大收卷直徑可達600mm。
(三)放卷部份
放卷採用3英寸氣脹放卷軸。
(四)切刀部份
切刀可使用工業手術刀片或平刀式(美工刀片),刀距可調節到18mm-1600mm之間。
(五)主機部份
主要採用5 KW電機,採用電子調速系統,使用時通過人工調節機器的速度。
(六)導輥部份
整機採用鍍鉻鋼管,每條經過動平衡處理。
四、主要參數
機器名稱:無紡布分切機
型號:NK-LFJ3002
電源電壓:220V/380V,50/60Hz
有效分切寬幅:18㎜-1600㎜
最大放卷直徑:600㎜
最大收卷直徑:600㎜
電機功率:5 KW
生產速度:1~60 m/min
機器尺寸:1900(L) x 2640(W) x 1300(H) MM
五、使用環境
機台應安裝在乾燥、通風、光線好、方便操作的地方。
六、使用注意事項
1.機台電源使用三相四線制(AC380V)且安全接地,以確保操作人員安全
2.開機前應首先把主機速度調到最低速度
3.安裝刀片時應注意安全,以免刀片劃傷
4.對機台需加油的地方應定期保養
5.主軸與圓刀使用無級變速系統,可做工高低調速及正反轉切換控制。
6.配置雙面磨刀系統,採用金鋼石磨削,砂輪壽命可達兩年之久,刀片不用拆卸。即可磨刀,刀片長期保持鋒利,達到最佳裁切質量。並附有吸塵裝量,保持布料及軌道清潔。
7.採用進口滾珠滑軌,平行推進切割寬度,配合進口精密滾珠絲桿及滑軌,控制切割寬度及0.1毫米,達到高精度切割。
8.採用進口滾珠滑軌,平行推進切割穩採用進口AC馬達調整系統無級調整控制切割速度平移且不易磨損,達到高品質切條。
9.操作界面使用LCD中文顯示屏,可直接輸入幾種載切割寬度和數量設定,並設有手動,自動轉換功能。
10.採用快速放料設計,一步到位。上料下料只須一個動作即可完成。
七、機器特點:
1.採用厚鋼板焊接而成牢固、角度平衡,使機器在高速工作狀態下平穩
2.整機採用鍍鉻鋼管,每條經過動平衡處理
3.放卷採用3英寸氣脹放卷軸,最大放卷直徑可達600mm,配有磁粉張力控制器和自動對邊裝置,
4.收卷採用3英寸氣脹卷軸與磁粉張力控制器收卷,分切操作簡單,最大收卷直徑可達600mm;收卷美觀整齊
5.切刀可使用工業手術刀片或平刀式(美工刀片),18mm-1600mm之間可調式刀具
6.主軸與圓刀使用無級變速系統,可作為高低調速及正反轉切換控制;電子調速系統,使用時通過人工調節機器的速度,方便簡單
7.配置雙面金剛石磨削磨刀系統,砂輪壽命可達兩年之久;不用拆卸即可磨刀,使刀片長期保持鋒利;達到最佳裁切質量;並附有吸塵裝量,以保持布料及軌道清潔
8.採用進口精密滾珠絲桿及滑軌,平行推進切割寬度,進口AC馬達調整系統無級調整和控制切割速度,從而達到高精度切割,精確度可控制在0.1毫米以內
9.配備高精度糾偏裝置系統,從而進一步保證切割精度
10.中英文操作界面,LCD顯示屏,可直接輸入幾種載切割寬度和數量設定,並設有手動/自動轉換功能,使操作更加簡單便捷
11.採用快速放料設計,上料下料只須一個動作即可完成,有效降低生產中的勞動量,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12.自動計數裝置,一目瞭然。
八、適用范圍:
此款無紡布分條機/分切機主要適用於捲筒狀不幹膠、硅油紙、標簽紙、無紡布、衛生紙、膠帶、鋁箔、薄膜、牛皮紙等的
超聲波織嘜分切機
概述:
超音波織嘜分切機是一種將寬幅紙張或薄膜分切成多條窄幅材料的機械設備。
超音波織嘜分切機主要適用於織帶、商標帶(嘜頭)等材料的切割分條,包括滌綸、錦綸、棉類、人造織物以及天然橡線的帶類織物。本機採用德國原裝進口氣缸;義大利進口糾偏系統;美國進口超聲波系統以及台灣進口鋼模;從而大大的提高了該機的穩定性以及生產效率;超聲波切割,無熔邊、毛邊、散邊,自動封口,切口美觀平整。是一種對寬卷材料進行縱向分切的設備。所以各個行業都有這個詞在使用,我們則可以從使用范圍進行了解。
機器參數 品名:超音波織嘜分切機
型號:NK-FTJ2018B
電源電壓:200V,50/60HZ
頻率:20KHZ
分條寬度:10-200MM
最大原料直徑:450MM
最大收卷直徑:450MM
分切速度:6-8M/min
機器重量:300Kg
功率:2000W
尺寸:2600x1100x1500MM
別名:超聲波嘜頭分條機,超聲波織嘜分條機,超聲波商標分切機
結構及細節描述圖1:
切割分條:切割分條採用超聲波原理,切口自動封邊,無熔邊、毛邊、散邊;不需預熱,效率高,不發黑、不發焦,切口柔軟,美觀平整。
切刀:瑞士進口圓刀刀具,品質精良;切割點磨損後可改變圓刀角度繼續使用,因而相對其它直刀分切的機器的刀具,其使用壽命可延長數倍。
圖2:
可調式刀架:
1.可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調整刀與刀之間的距離;
2.亦可整體向左向右移動刀架
3.調節更靈活多變,讓生產更加得心應手。
圖3:
前材料熨平整燙裝置: 使分切前材料更加平整,以從達到最佳分切效果,成品更加美觀
後成品熨平整燙裝置:整燙熨平切割後產品,使成品更美觀,復卷更容易。
圖4:
1.磁粉張力控制器,張力控制精準簡便;
2.義大利原裝進口糾偏裝置;確保收料平整以及成品的美觀
3.智能數顯數據,清晰明了,掌握實時生產狀況。
主要結構
(一)機架部份採用厚鋼板焊接而成。(二)收卷部份收卷採用3英寸氣脹卷軸與磁粉張力控制器收卷,此機分切包邊條操作簡單,最大收卷直徑可達600mm。(三)放卷部份放卷採用3英寸氣脹放卷軸。(四)切刀部份切刀可使用工業手術刀片或平刀式(美工刀片),刀距可調節到18mm-1600mm之間。(五)主機部份主要採用5 KW電機,採用電子調速系統,使用時通過人工調節機器的速度。(六)導輥部份整機採用鍍鉻鋼管,每條經過動平衡處理。分切;被廣泛用於箱包、日用品、防護用品、環保袋、文具、塑料、紙廠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