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揮發酸實驗蒸餾裝置

揮發酸實驗蒸餾裝置

發布時間:2022-12-12 11:52:46

『壹』 化學在實驗室製取蒸餾水的裝置

當水蒸氣從冷凝管中間通過時,會遇到冷凝管外層不斷流過的冷卻水,水蒸氣遇冷專於是液化成屬水。

爆沸簡單來說就是劇烈的沸騰。
因為在液體中被融解的氣體,在加熱的過程中會體積膨脹,突然迸出
通過碎瓷片斷面的許多含有空氣小孔,容易形成汽化中心使這些氣體逐步釋放,防止突然迸發。

『貳』 蒸餾裝置示意圖及儀器名稱

(m)蒸餾時,溫度計用於測量分離出的餾分溫度,即被蒸餾物質的沸點,溫度計水銀球版應處在蒸餾權燒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管應從個口進水,上口出水,以保證水充滿冷凝管,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圖中溫度計水銀球插入太深,冷卻水進出口標反了,
故答案為:①溫度計水銀球插入太深;&上bsp;②冷卻水進出口標反了;
(中)蒸餾裝置中的主要儀器有蒸餾燒瓶、冷凝管、牛角管、錐形瓶,酒精燈,a為蒸餾燒瓶,B為冷凝管,
故答案為:蒸餾燒瓶;冷凝管
(m)蒸餾的原理為根據混溶的液體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各成分,所以把蒸餾燒瓶固定在鐵架台上,在蒸餾燒瓶上裝好分液漏斗,連接好導氣管,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裝置不漏氣,再加液體反應物開始反應,製取氣體,
故答案為: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了)實驗時A中除了加入要分離的混合物溶液外,為防止液體暴沸,應加碎瓷片,
故答案為: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叄』 求實驗室減壓蒸餾裝置圖

實驗室減壓蒸餾裝置圖如下圖所示:

實驗原理

1.減壓蒸餾適用對象

在常壓蒸餾時未達沸點即已受熱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質

2、減壓下的沸點

(1)通常液體的沸點是指其表面的蒸氣壓等於外界大氣壓時的溫度;

(2)液體沸騰時溫度是與外界的壓力相關的,即外界壓力降低沸點也降低;

(3)利用外界壓力和液體沸點之間的關系,將液體置於一可減壓的裝置中,隨體系壓力的減小,液體沸騰的溫度即可降低,這種在較低壓力下進行蒸餾的操作被稱為減壓蒸餾。

(3)揮發酸實驗蒸餾裝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真空油泵的好壞決定於其機械結構和真空泵油的質量,如果是蒸餾揮發性較大的有機溶劑,其蒸氣被油吸收後,會增加油的蒸氣壓,影響泵的抽真空效果;如果是酸性的蒸氣,還會腐蝕泵的機件;

另外,由於水蒸氣凝結後會與油形成濃稠的乳濁液,破壞了油泵的正常工作。因此,在真空油泵的使用中,應安裝必要的保護裝置。

2.測壓計的作用是指示減壓蒸餾系統內部的壓力,通常採用水銀測壓計,一般可分為封閉式和開口式兩種。使用時必須注意勿使水或臟物侵入測壓計內。水銀柱中也不得有小氣泡存在。否則,將影響測定壓力的准確性。

『肆』 揮發酸是怎麼測試的

1.取出部分樣品。
2.直接蒸留法:樣品以硫酸酸化,然後加熱蒸餾至蒸出,再加熱迴流以CO2、H2S、SO2等氣體,趁加熱以酚酞為指示劑,0.1N NaOH溶液滴定。

3.試劑:①0.1N NaOH ②25%H2SO4

4.圓底燒瓶,與冷凝裝置(500ml)

5.瓶500ml,滴定管25ml

6.方法:①用量筒或量瓶准確取經充分均勻的樣品50ml,置入500ml的圓底燒瓶中,加入250ml蒸留水和25%硫酸溶液25ml,玻璃珠數粒,進行蒸餾。接取200ml蒸出滴於另一電爐上加熱煮沸迴流半小時,取下三角瓶加酚酞指示劑3-5滴,趁熱用0.1N NaOH標准溶液滴定到粉紅色,30秒不退為終點;②同時按照同樣手續作空白。

7.計算:

揮發酸含量(mg/l)

(V1-V2)×N(NaOH)×60/1000

×106

V3

式中:V1——滴定樣品時所消耗NaOHml

V2——滴定空白所消耗NaOHml

V3——取樣ml

『伍』 揮發酸測定 水蒸氣蒸餾裝置如何保證氣密性良好

對水蒸氣發生器進行加熱,稍後發現三口燒瓶中的水蒸氣導入管口冒出氣泡則證明密封良好,反之漏氣。

『陸』 葡萄酒的理化指標怎麼測定,求大神解答,越詳細越好

1111酒精度的測定酒精度的測定酒精度的測定酒精度的測定 密度計法密度計法密度計法密度計法 依據不同的酒精溶液所對應的比重不同的原理,將葡萄酒中的酒精蒸餾出來,通過用比重計測量其比重,計算出酒精溶液的濃度。 1 步驟 用100ml容量瓶准確量取20℃酒樣倒入1000ml圓底燒瓶中,再用約100ml水沖洗容量瓶,洗液一齊倒入圓底燒瓶中,置600W電爐上加熱蒸餾(採用蛇形冷凝器)開啟冷卻水,用原容量瓶接收蒸餾液(以冷卻水大小調節蒸餾溫度,使蒸餾液的溫度不超過25℃)。將蒸餾液搖勻倒入100ml量筒,選用合適的精密酒精計,眼睛平視,讀數讀彎月面下緣,同時記錄下溫度,查酒精溫度、濃度換算表,得到被測酒樣的酒精度。所得結果保留至1位小數。 2 結果的允許誤差 平行實驗測定結果絕對值之差不得超過0.1%(v/v)。 3 檢驗時注意事項 3.1 被測樣品酒精度在15%(v/v)以上時採用此方法。 3.2 酒精計的分度值為0.1或0.2%(v/v),所用酒精計必須經國家認可的計量部門檢定。 3.3 測定含氣葡萄酒時需排氣後再取樣。排氣方法:用低真空連續抽氣2分鍾。 3.4 蒸餾液的溫度應控制在20℃±5。 3.5 為避免蒸餾過程中乙醇蒸汽的逃逸而影響測定結果的准確性,蒸餾前必須檢查蒸餾儀器的介面處是否嚴密。若出現漏氣,必須重新測定。 3.6 對於揮發酸含量過高(以醋酸計超過1g/l)或二氧化硫含量過高的樣品應根據總酸測定的結果,用1N的氫氧化鈉對樣品進行中和後再進行蒸餾。 2. 2. 2. 2. 還原糖的測定還原糖的測定還原糖的測定還原糖的測定 2.12.12.12.1斐林法斐林法斐林法斐林法 2.1.1 步驟 2.1.1.1 預備試驗 取斐林氏A、B液各5ml,置於250ml三角瓶中,加水50ml,加入酒樣5ml,加熱至沸騰。在沸騰狀態下,用0.25%的葡萄糖溶液滴定至淡藍色,加2滴1%的次甲基蘭指示劑,繼續滴定至藍色完全消失,記錄所消耗的葡萄糖溶液的毫升數。 2.1.1.2 正式試驗 取斐林氏A、B液各5ml,置於250ml三角瓶中,加水50ml,加入酒樣5ml。然後加入比預備試驗少1ml的0.25%的葡萄糖溶液,加熱至沸騰並保持2分鍾。加2滴次甲基蘭指示劑,在沸騰狀態下,在1分鍾內用葡萄糖溶液滴定至終點,記錄消耗的毫升數,讀數至小數點後兩位。 2.1.3 滴定結果的允許誤差 平行實驗測定結果絕對值之差不得超過0.05mL。 2.1.4 檢驗時注意事項 2.1.4.1 測定的樣品,含糖要在8g/L以下。含糖量較高的樣品要進行合理的稀釋,最好稀釋後樣品的還原糖含量應在5~8g/L。 2.1.4.2 樣品要調整到20℃時取樣。 2.1.4.3 測定含氣葡萄酒時需排氣後再取樣。 排氣方法:用低真空連續抽氣2分鍾。 2.1.4.4 注意正式試驗滴定時應在3分鍾內完成。 2.1.4.5 由於斐林氏A、B液的量對結果有影響,因此取樣時一定要准確。 3 3 3 3 滴定酸的測定滴定酸的測定滴定酸的測定滴定酸的測定 3.13.13.13.1指示劑法指示劑法指示劑法指示劑法((((適用於適用於適用於適用於白葡萄酒白葡萄酒白葡萄酒白葡萄酒)()()()(方法一方法一方法一方法一)))) 3.1.1 步驟 用大肚吸管吸取調整至20℃的酒樣5ml置於250ml三角瓶中,加入中性蒸餾水50ml,同時加入1%酚酞指示劑2滴,搖勻後立即用0.05M氫氧化鈉溶液滴定至粉紅色,30秒內不變色即為終點。記錄下氫氧化鈉消耗毫升數。讀數至小數點後兩位。 3.2 3.2 3.2 3.2 電位滴定法電位滴定法電位滴定法電位滴定法((((適用於紅葡萄酒適用於紅葡萄酒適用於紅葡萄酒適用於紅葡萄酒)()()()(方法二方法二方法二方法二)))) 3.2.1 儀器 pH計 3.2.2 步驟 用大肚吸管吸取調整至20℃的酒樣5ml置於100ml的燒杯中,加入中性蒸餾水50ml,同時加入1%酚酞指示劑2滴,放入磁力攪拌棒,將電極插入被測樣液中,開攪拌器,立即用0.05M氫氧化鈉溶液滴定至PH=9.0,即為終點,記錄下消耗氫氧化鈉的毫升數。讀數至小數點後兩位。444揮發酸的測定揮發酸的測定揮發酸的測定揮發酸的測定 4.1 4.1 4.1 4.1 蒸餾滴定法蒸餾滴定法蒸餾滴定法蒸餾滴定法((((方法一方法一方法一方法一)))) 4.1.1 儀器 揮發酸蒸餾裝置見GB/T15038-94標准。 4.1.2 步驟 准確吸取20℃酒樣10ml於內芯B中,打開冷凝水,將100ml容量瓶置於冷凝器下口接收蒸餾液,(揮發酸蒸餾裝置操作方法按GB/T 15038-94進行),待蒸餾液達到100ml時放鬆C,停止蒸餾。 將蒸餾液加熱至沸騰,加1%酚酞指示劑2滴,以0.05M氫氧化鈉溶液滴定至粉紅色,30秒內不褪色即為終點,記錄下消耗氫氧化鈉的毫升數。讀數至小數點後兩位。

等等。。。

閱讀全文

與揮發酸實驗蒸餾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防密閉閥門套什麼定額 瀏覽:537
老款思域後輪軸承怎麼拆 瀏覽:40
天然氣閥門井鑰匙創新 瀏覽:702
什麼地方賣吸氧器材 瀏覽:98
實驗室化學反應裝置圖 瀏覽:793
鑄造銀條模具什麼材質 瀏覽:413
軸承加工什麼工藝 瀏覽:494
cad軟體中怎麼畫閥門 瀏覽:3
騎車軸承為什麼位置 瀏覽:320
起亞k5儀表盤怎麼設置成碼數 瀏覽:510
全鋁家居哪些機械 瀏覽:478
托輥萬向軸承總是壞掉什麼原因 瀏覽:827
快消品用什麼消防器材 瀏覽:129
購買維修工具箱請示 瀏覽:179
消防水管閥門怎麼安裝 瀏覽:83
鑄造業造型線是做什麼的 瀏覽:212
山工小傳動軸承怎麼卸 瀏覽:84
金德五金製品廠 瀏覽:559
軸承知識什麼是防磁軸承 瀏覽:784
制氫氧化亞鐵的實驗裝置原理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