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珠海瑞捷RDS300微機綜合保護裝置
珠海瑞捷電氣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於電力系統自動化產品的研製、開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生產的微機保護裝置系列(RDS100、RDS200、RDS300、RDS400、RDS500、RDS600、RDS700、RDS800、RDS900)與RDS3000綜合自動化系統構成了廠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公司秉承開放性的設計思想,集監視、測控、繼電保護、五防、遙測等功能於一體,為110KV以下等級的廠站提供完整綜合自動化解決方案和售後服務。
公司已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為(雙軟認證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雙軟企業、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珠海市生產科技型企業、珠海市最具成長性軟體業、廣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等。同時公司產品分獲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廣東省自主創新型產品。並獲得三項發明專利、三項實用新型專利、一項外觀專利、兩項計算機著作權,已經在公司全系列產品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
Ⅱ 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介紹
綜合自動化系統就是將變電站的二次設備(包括儀表,信號系統,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和遠動裝置)經過功能的組合和優化設計,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和通信設備及信號處理技術,實現對全變電站的主要設備和輸配電線路的自動監視,測量,自動控制和微機保護以及與調度通信等綜合性的自動化功能。
Ⅲ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系統
1.系統構成:由間隔層綜合自動化系統(包含監控單元和通訊匯流排)及變電站層監控系統構成;
2.系統特點:分層分布式結構,集測量、保護、控制、監測故障錄波及其分析、運行日誌、事件存儲、保護投退、通訊及參數設置等多功能於一體;
3.適用范圍:10KV電壓等級的輸配電線路保護,主設備保護和測量控制系統;
4.保護單元:線路、主設備保護裝置,調壓電容裝置,小電流接地選線、微機五防和其他自動化裝置;
5.監控軟體規約:建立在IEC61968、IEC61970組件構架標准(SCADA/EMS)要求之上的平台級監控軟體系統; 間隔層自動化系統主要由各種保護單元構成如線路保護裝置、主設備保護、調壓電容裝置、小電流接地選線、 微機五防裝置和自動化裝置組成。在橫向方面,間隔層的設備或監控單元均可直接下放到開關櫃就地安裝,大大減少了二次接線,各間隔設備相對獨立,只僅僅處於同一現場通訊匯流排上。在安裝方式
上,可採用分散、集 中組屏等安裝方式。間隔層完成電量和非電量的採集計算,實現對設備、線路等的保護或控制,並為變電站層 監控系統提供可靠的通訊介面。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是將變電站的二次設備(包括測量儀表、信號系統、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和遠動裝置等)經過功能組合和優化設計,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和信號處理技術,實現對全變電站的主要設備和輸、配電線路的自動監視、測量、自動控制和微機護,以及與調度通信等綜合性的自動化功能。
變電站層自動化系統同樣採用分布式結構,包括監控後台軟體、當地監控PC機、遠動通信介面和用於專業管理的工程師站PC機以及專用設備和網路設備等。有許多提供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方案的生產商如三旺通信、瑞科電氣、三意時代等,同時提供多種系統中的產品以及相關搭建問題。變電站層自動化系統通過組態完成全站檢測功能,全面提供線路、 主設備等的電量、非電量等運行數據,完成對變壓器、斷路器等設備的控制等,並具有保護信息記錄與分析、 運行報表、故障錄波等功能。
Ⅳ 什麼是電氣微機綜合自動化系統,包含哪些
電氣微抄機綜合自動化系統就襲是將變電站的二次設備(包括儀表,信號系統,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和遠動裝置)經過功能的組合和優化設計,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和通信設備及信號處理技術,實現對全變電站的主要設備和輸配電線路的自動監視,測量,自動控制和微機保護以及與調度通信等綜合性的自動化功能。
Ⅳ 目前國內外最流行、結構最合理、最先進的是那種綜合自動化系統其優越性有那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取代傳統的變電站二次系統,已成為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就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概念以及自動化系統的優越性進行了闡述.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指:通過執行規定功能來實現某一給定目標的一些相互關聯單元的組合,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
特點:
1)功能實現綜合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是在微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它綜合了變電站內除一次設備和交、直流電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設備,
2)系統構成模塊化。保護、控制、測量裝置的數字化(採用微機實現,並具有數字化通信能力)利於把各功能模塊通過通信網路連接起來,便於介面功能模塊的擴充及信息的共享。另外,模塊化的構成,方便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系統模塊的組態,以適應工程的集中式、分部分散式和分布式結構集中式組屏等方式。
3)結構分布、分層、分散化。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一個分布式系統,其中微機保護、數據採集和控制以及其他智能設備等子系統都是按分布式結構設計的,每個子系統可能有多個CPU分別完成不同的功能,由龐大的CPU群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高度協調的有機綜合系統。
4)操作監視屏幕化。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後,不論是有人值班還是無人值班,操作人員不是在變電站內,就是在主控站內,就是在主控站或調度室內,面對彩色屏幕顯示器,對變電站的設備和輸電線路進行全方位的監視和操作。
5)通信區域網絡化、光纜化。計算機區域網絡技術和光纖通信技術在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得到普遍應用。
6)運行管理智能化。智能化不僅表現在常規自動化功能上,還表現在能夠在線自診斷,並將診斷結果送往遠方主控端
7)測量顯示數字化。採用微機監控系統,常規指針式儀表被CRT顯示器代替。人工抄寫記錄由列印機代替。
綜合自動化實現的兩個原則:
一是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二是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Ⅵ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和繼電保護裝置一樣么
我的理解:變電來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源=繼電保護+計量控制+電能調度分配。
繼電保護裝置和繼電保護雖然只差兩個字,但卻不是同一概念。
繼電保護裝置只能算個大部件。是繼電保護的一部分。
繼電保護涉及一次、二次,一次的信號經過二次的繼電保護裝置處理後輸出顯示信號(告警)或者跳閘、合閘信號,一次的斷路器執行跳閘、合閘。
Ⅶ 如何提高變電系統綜合自動化系統可靠性
(1)提高發供電設備的可靠性,首先要選用高度可靠的發供電設備,其次要做好發供電設備的維護工作,並防止各種可能的誤操作。
(2)選擇合理的電力系統結構和接線,提高送電線路和變電站主接線的可靠性,向城市和工業地區供電的變電站進線應採用雙回線,以不同的電源供電,重要的用戶也要採用雙回線雙電源供電。
(3)電網的運行方式必須滿足系統穩定性、可靠性的要求,並保持適當的備用容量。
(4)合理配置繼電保護裝置,包括高低壓用電設備的熔絲保護及保護整定值的配合。當電氣設備發生事故時,用保護裝置迅速切斷故障.使事故影響限制在最小范圍。
(J)採用安全自動裝置,如在變電站裝設低頻率自動減負荷裝置,當系統頻率降低到一定數值時,自動斷開某些配電線路的斷路器,切除部分不重要負荷,使電力系統出力與用電負荷平衡,從而使頻率迅速恢復正常,以確保重要用戶的連續供電。此外,提高供電可靠性的自動裝置還lf高壓線路的自動重合閘、自動解列裝置、按功率或電壓穩定極限的自動切負荷裝置等。
(6)配(供)電系統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系統,可分為不同的工作領域,在配(供)電系統實現計算機監控和信息管理系統不儀能提高供電可靠性,而且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隨著供電過程的計算機監控和信息管理的發展,配電系統自動化也將向綜合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日前電網中運用的配電管理系統( DMS),是在用於輸電系統的能量管理系統(FMS)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自動化系統.它是以配電系統直至用戶為控制與管理對象,具有數據採集功能與監視( SC/\I,A)、負荷控制與管理、自動繪制地圖與設備管理、工作順序管理和網路分析等功能的計算機控制系統。
Ⅷ 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綜合自動化的結構形式
有以下幾種形式:
1. 集中式的結構形式
2. 分層分布式的結構形式
各自的優缺點:
1. 集中式的結構形式是根據變電站的規模,配置相應容量的集中式保護裝置和監控主機及數據採集系統。他們安裝在中央控制室內。
該種方式結構緊湊,體積小,造價低,尤其是對35KV或規模較小的變電站更為有利,能完成綜合自動化式變電站的各種要求。
缺點是:每台機器的功能較集中,一旦機器發生故障,會有較大的影響,所以最好採用雙機並聯運行方式。軟體量大,系統調試麻煩。組態不靈活,對不同的主結線或是不同規模的變電站,軟硬體都需改動。
2. 分層分布式系統的體系結構(現在較多用):為多CPU的體系結構,每一層完成不同的功能。每一層都由不同的設備或不同的子系統組成。一般分為三層:變電站層,單元層,設備層。
其中:設備層指站內的主要設備,變壓器、斷路器、隔離開關及輔助觸點、電流電壓互感器。單元層按斷路器的間隔分,具有測量、控制和保護部件。變電站層包括全站性的監控主機,遠動通信機。
又分為:集中組屏式,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式。
分層分布式的特點:繼電保護相對獨立,且具有與系統控制中心通訊功能,模塊化結構,所以可靠性高。其優點是便於設計和安裝調試,管理。尤其適用於老站改造。
分層分布式與集中相結合的結構形式:按每個電網元件(一條出線、一台變壓器等)為對象,集測量、保護、控制為一體,設計在一個機箱內。安裝在各個開關櫃上。由監控主機通過網路對他們進行管理和交換信息。但主變壓器和高壓線路保護裝置仍集中組屏安裝在控制室內。因此稱為分布和集中相結合的結構,是當前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主要結構形式。其特點是:
1)10-35KV饋線保護採用分散式結構,就地安裝,節約控制電纜。通過現場匯流排與保護管理機交換信息。
2) 重要保護集中安裝在控制室內,對其可靠性較為有利。
3)其他自動裝置(低周減載,備自投,無功綜合控裝置)採用集中組屏。
4)減少電纜,減少佔地面積。
5)組態靈活,檢修方便。
Ⅸ 綜合自動化裝置是什麼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通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內各設備間相互交換信息,數據共享,完成變電站運行監視和控制任務。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替代了變電站常規二次設備,簡化了變電站二次接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提高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功能的綜合是其區別於常規變電站的最大特點,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 以數據通訊為手段,以信息共享為目標.
綜合自動化實現的兩個原則:
一是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二是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裝置,它涉及電力系統中控制、保護、監測等功能一體化自動控制設備。它由電流電壓互感器、低通濾波器、A/D模數變換器、中央處理器、光電耦合器、鍵盤、漢字液晶器、電源等部件組成。它把外部保護測量電壓、電流量經互感器、模數變換後輸入中央處理器,同時把外部電控制開入量經光電耦合器輸入中央處理器,進行邏輯判斷處理後實現過流保護、低周減載、重合閘、過欠壓保護、過負荷保護等功能控制。本實用新型還具有電路簡單、性能穩定、運行可靠、操作維護方便等特點,適合在電力系統變電站、開閉所等完成保護、控制監測等功能。(http://www.patent-cn.com/H02H/CN2638311.shtml)
Ⅹ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實驗中的保護裝置和繼保電力系統分析里的有什麼異同
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我們一般都連著說的,畢竟這兩樣東西都是配合使用。繼電保護裝置故名思義,就是保證變壓器、線路、發電機等設備正常運行的保護,作用就設備正常時運行,故障時正確動作。而安全自動裝置保護的是整個電網的安全運行,提高供電可靠性的設備。繼電保護裝置包括保護裝置、測控裝置等等。保護裝置向線路、設備(如變壓器)提供主保護和後備保護,如光纖差動保護、距離保護、母差保護等;測控裝置是控制斷路器、隔離開關動作的裝置。安全自動裝置包括穩控裝置、低壓低周減載裝置、振盪解列裝置、重合閘、備自投裝置等等。隨著電網容量越來越大,如果高壓線路或超高壓、特高壓(一般是220kV及以上)線路發生事故跳閘,由於這些線路承擔著大量負荷,一旦發生事故會引起電源嚴重不足而負荷很大,這樣就會造成電網電壓、頻率降低,最終會引發大面積停電甚至電網崩潰,所以加裝穩控裝置,當這些線路跳閘後,穩控裝置會向下級或者下下下級(取決於穩控裝置主站安裝位置)發出某些線路的跳閘指令,甩掉部分負荷,保護電網穩定運行。穩控裝置動作肯定是場非常大的事故。低壓、低周減載裝置原理與穩控差不多,最大的區別是低壓、低周減載只能控制所在變電站的線路。振盪解裂裝置就是系統發生振盪時動作甩掉部分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