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來測定鈉的相對原子質量(已知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其步驟如下:①
都不是答案
我已經解答了呀
Ⅱ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利用米尺、秒錶、輕繩、輕滑輪、軌道、滑塊、托盤和砝碼等器材來測定滑塊
①滑塊在水平軌道上從A到B做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s=
at2得a=
,
所以需要測內量的是位容移s和時間t.
②對整體進行研究,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a=
=
m-μg,
若要求a是m的一次函數必須使
m不變,即使m+m′不變,在增大m時等量減小m′,
所以實驗中應將從托盤中取出的砝碼置於滑塊上.
(3)將
取為k,有k=
=
,在圖象上取兩點將坐標代入
解得μ=0.23(在0.21到0.25之間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①位移s時間ta=
②a=
m-μg,m′+m,滑塊上.
③0.23(0.21-0.25).
Ⅲ 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 試回答下列問題:(1)A裝置的目的是 &..
(1)製取一氧化碳(將二氧化碳轉換為一氧化碳) C+CO 2 Cu+CO 2 還原性(4)防止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同時證明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燃性
Ⅳ 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圖Ⅰ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__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版學實驗權,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 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液面下降也可),此實驗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分析討論】: (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濃氨水顯鹼性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後實驗的優點是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 故答案為:(1)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①濃氨水顯鹼性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
Ⅳ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圖中金屬盤底部的水滴是______(填物態變化)
金屬盤底部的水滴是由燒瓶中汽化的水蒸氣遇到冷金屬盤就會液化形成小水滴; 要使金屬盤的溫度變低,可加入冰塊.冰塊熔化吸熱,使金屬盤變冷,可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 故答案為:液化、冰塊.
Ⅵ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裝置分別進行探究實驗(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葯品製取氣體量氣管中
(1)分液漏斗用於氣體發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於互不相溶的幾種液體的分離,加液時要注意內外空氣相通,壓強相等,液體才能順利流下,具體操作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故答案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2)一氧化氮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與水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裝置Ⅰ中有空氣,一氧化氮會與裝置中的空氣反應,生成的二氧化氮溶於水並與水反應,使測得的一氧化氮體積不準,所以不可以通過實驗I收集並測量NO氣體的體積來探究銅樣品的純度; 故答案為:不可行NO會與裝置中空氣反應,生成NO2溶於水,使測得的NO氣體體積不準; (3)氨氣為鹼性氣體,極易溶於水,量氣管中的液體應該不含水且不與氨氣反應,濃NaOH溶液、氨水、氯化銨溶液中含有水,氨氣被水吸收,而氨氣不溶於煤油,所以量氣管中液體最好是煤油; A、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外聯雙球狀導管內伸入到液體中,液體進入雙球內,防止進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確; B、吸收裝置中的導管下聯漏斗,漏鬥口伸入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氣體,不能防止倒吸;故B不正確; C、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與乾燥管連接,當水進入乾燥管內,燒杯內液面下降低於導管口,液體又流落到燒杯中,能防止倒吸,故C正確. D、氨氣極易溶於水,不溶於四氯化碳,所以導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氣泡向上到水層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確; E、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口,液體經進氣管倒流入前端裝置,產生倒吸,故E錯誤; F、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底部,液體不能流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確;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裝置有ACDF,不能防倒吸的是BE; 故答案為:C;BE; (4)根據PV=nRT,為保證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在讀數時應注意:①將實驗裝置恢復到室溫,②使量氣管兩端液面相平,因為相平說明兩邊液面上的壓強是一樣的,這樣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③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俯視或仰視會造成誤差; 故答案為:使量氣管與乾燥管兩端液面相平; (5)鎂鋁合金中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氫氣,反應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離子方程式為:2Al+2H2O+2OH-=2AlO2-+3H2↑; 故答案為:2Al+2H2O+2OH-=2AlO2-+3H2↑; (6)第2次測量數據誤差較大,可不用,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氣的體積= =336.0mL=0.336L 設生成0.3323L氫氣,需鋁的質量為x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54g 3×22.4L x 0.336L = ,解之得:x=0.27g 鋁的質量分數= ×100%=27.0%. 故答案為:27%.
Ⅶ (6分)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 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大燒杯中的實驗
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液面下降也可)在不斷運動 (1)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①濃氨水顯鹼性(氨水能使酚酞變紅也可) 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籌異(符合題意均可)
Ⅷ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粗略地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初中化學)
1、劇烈燃燒,產生很濃的白煙。 2、左 3、4;白磷易燃,著火點較低;空氣中氧氣約占總體積的五分之一。
Ⅸ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彈簧秤固定在一合適的木板上,桌面的右邊緣固定一支
(1)根據勻變抄速直線運動公式得襲: a= 為了減小測量加速度的偶然誤差可以採用的方法是保持F 1 不變,重復實驗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2)當F 1 >F 0 時,木板才產生加速度.隨著繼續向瓶中加水後,礦泉水瓶的質量不斷增加, 礦泉水瓶的質量不能遠小於木板的質量,那麼水的重力與繩子的拉力差值越來越大.故選C. (3)A、不可以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故A錯誤. B.緩慢向瓶中加水,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故B正確. C.緩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剛剛開始運動,可以比較精確地測出摩擦力的大小,故C正確. D.並沒有獲得很大的加速度,可以獲取多組實驗數據以提高實驗精度.故D錯誤. 故選BC. 故答案為:(1) ,保持F 1 不變,重復實驗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2)C, (3)BC. |
Ⅹ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裝置,粗略地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圖中酒精燈火焰上方玻璃管(預先固定好)右端有
(1)紅磷稍過量的目的是消耗掉裝置中的氧氣,故填:消耗掉裝置中的氧氣; (2)本實驗中白磷燃燒開始時的現象是: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使玻璃管內氣體的溫度升高,氣體膨脹,因此會推動活塞向右移動;實驗結束時,由於反應消耗了氧氣,加上恢復常溫後氣體冷縮會原來的體積,致使玻璃管內的氣壓小於外界的大氣壓,活塞會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向左移動,慢慢移動到4cm處停止,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 故填:燃燒,產生大量白煙;右;4; (3)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 點燃 | .
與某同學設計如下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德五金製品廠
發布:2025-09-16 06:31:51
瀏覽:55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