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現在在學機械設計 ,可是我連簡單的圖紙都看不懂,大家說該怎麼辦 我現在在學機械設計 ,可是我連簡單
先學習好標件,並能默畫;學習好零件圖;再學簡單的組裝圖,一步步學踏實,再難的圖都沒問題。
B. 如何才能看懂機械制圖中的裝配圖
1、了解各種機械圖紙基本符號的意義:機械圖紙是由一些線條、符號、尺寸組成的,我們首先要弄懂它們的意義;如:直線、平面度、圓孔、沉孔、剖面等用什麼符號表示,這些是最基本的常識,必須掌握,要購買一些機械制圖的書看看。
C. 一個新手如何看懂機械圖紙
簡單說:
1、從三視圖學起,了解點、線、面、體的概念。學習投影的知識。
2、找一本機械制圖練習冊認真練一下。
3、認真學習機械制圖這門課程。
4、認真學習機械制圖國家標准。
5、再就是多畫實物、多實踐就行了。
無論怎麼繁雜的圖紙,都得遵循三視圖的原理。弄懂了基本原理,再看繁雜的圖紙也就簡單了,所以,看圖紙要從簡單地圖紙學起,一步一步,由簡到繁,積累經驗。常規圖紙分為主視圖、俯視圖、側視圖和一些常規符號以及技術要求。模具種類繁復、用途不同、結構復雜。
(3)機械設計零件與實用裝置看不懂擴展閱讀:
主視圖在圖紙的左上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右方,俯視圖在主視圖的下方,主視圖與俯視圖長應對正主視圖,與左視圖高度保持平齊,左視圖與俯視圖寬度應相等若不按上述順序放置,則應註明三個視圖名稱。
首先明確一下,物體的三視圖和物體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位的對應關系。主視圖的輪廓線表示上、下、左、右、四個方位;左視圖的輪廓線表示上、下、前、後四個方位;俯視圖的輪廓線表示前、後、左、右四個方位。規定左右為長,
D. 機械設計圖形看不懂
那個是斷面圖,顯示由這個地方切斷後另一個方向(與此平面垂直方向)視圖的形狀;
E. 教你如何快速看懂機械圖紙(超級實用版)
讀取對象信息。圖紙雖然每個人、每個公司都不會相同,但都遵循國家的制圖標准,一張圖紙做出來就是為了給人看的,要是特殊的地方太多,別人沒法看就失去了它的意義。首先看標題欄(右下角)裡面的對象名稱、編號、數量、材料(如果有)、比例、單位等信息,這些信息的位置可以參看手冊相關部分的內容。
確定視圖。如果是原理圖等類型的非標准圖紙,就沒有嚴格的視圖這個概念了。標準的圖紙最少都有一個視圖的。視圖的概念來源於畫法幾何的投影,這個知識也可以看看手冊的相關內容,簡單的說,我們國家的制圖標准,一個物體,正面看到的稱之為主視圖,左邊看到的稱之為左視圖(擺放在主視圖右邊),頂上看的稱之為俯視圖(放在主視圖的下邊),以及剖視圖等等很多的視圖的概念。反映在圖紙是,視圖就是一塊東西,塊與塊間不會有尺寸、文字、線條等內容聯系起來他們,中間就是空白的。有建築等視圖能力的人對這些概念不會陌生的,都是通用的。
分清主體與標注註解。確定了有幾個視圖,分別是什麼視圖,之後就要分清主體(暫且這樣叫吧,這詞我發明的),主體就是描述機械零部件的那些線條(實際的零部件二維世界裡就是些線條),這個根據線的粗細就能分出來了(細線都是標注線),主體的線只有粗實線(粗細可以相對比較來判斷,標准裡面粗細也有標準的)、粗虛線和剖面線。
由主體還原零部件的實際樣子。這是視圖的關鍵點,其他的都可以看看書、翻翻手冊搞定,只有這個,需要積累和空間想像能力的,不能還原實際零件的樣子,就會出現那個笑話說的挖個井卻造了個煙囪。還原的時候如果有困難,可以仔細確定每個視圖到底是什麼視圖(包括剖視圖等表達方法),輔助尺寸標注(例如R代表半徑,那條線就是個圓弧(面),這些標注在手冊裡面有,也比較簡單。
確定零部件尺寸。這個可以大概的看一下,有個大概的概念就行了,如果是製造者,到用到的時候再去看。
內外行分界線。到這里,只要你看過圖紙,並研究過機械設計手冊裡面的有關圖紙表達的內容,你算是看得懂圖紙的外行了,就像你看了一份房子的圖紙後,你知道了房子的戶型結構,大小了,不想深入的可以到此為止。然而,機械類的圖紙信息,遠遠不止這些。
入行機械識圖。機械圖紙(這里說的都是標準的圖、原理圖等不做介紹)表達的是一個零件或者部件或者一台機器的結構、尺寸、材料、精度等等機械行業用得到的所有設計數據,入行前已經看到了材料和結構部分,後面接著講其他信息,由於機械類的信息幾乎全部都在圖紙裡面,光看機械設計手冊就上千頁,所以這里不能全部分享完經驗,只能是入行的經驗。
精度。機械類的尺寸(例如一個圓柱的直徑)不只是一個尺寸而已,無論標注了公差(±0.XX這樣的)還是沒有標注的尺寸都是一個范圍,這就是機械的(尺寸)精度,這個概念要一直都有。因為機械的零部件一般都是大批量生產的,需要精度來控制每一個零件(他們不可能一樣大小,存在誤差)的尺寸在一定的范圍。同樣的,零部件還有形位公差(也是標注不標注都是存在的)。未標注的精度(公差)在國家標准裡面都有規定,有的圖紙技術要求裡面會寫明,精度是機械零部件的靈魂,這需要一定的積累,對照手冊裡面可以學習懂每一個圖紙上的精度信息。
粗糙度:粗糙度決定了使用要求,同時也限定了加工方法的要求。
精度:比如一個要素(一個裝軸承的內孔)的尺寸、位置、形狀公差及其粗糙度要求,會隱含對它的加工工藝要求(磨削)。
熱處理:熱處理使得加工可行,性能達到了使用要求。
表面處理:表面處理一般會在技術要求裡面提出。
F. 我大學學的是機械設計,但是畢業了,連零件圖都看不懂,也只會CAD,還不怎麼熟練,三維幾乎不會,畢業
大學那麼多時間,你就只學會了個CAD?其他的繪圖軟體你都沒有選修過或者自學過?如果你你沒有學過,網上有很多教學視頻的,你可以自己學。最重要的是,你現在還年輕,努力努力!加油。
G. 機械圖實在看不懂怎麼辦 適合學機械設計這個專業嗎
看不懂圖的話那你就沒法在繼續下去了。有兩種方法:第一,找一個你喜歡的老師的課去聽,這門課其實非常簡單,一個好的老師可以很快的帶你進入工程制圖的世界;第二,如果實在沒興趣,又沒老師能教會你制圖,就是趁早換專業吧。
H. 數控車床加工零件圖紙看不懂, 知道買些機械制圖這樣的書看,
1.很為你的誠心所感動。其實可不必著急著去買書,可到你所在地區的圖書館去借閱。
2.可先看簡單一點的,機械工人視圖讀本。結合你工作中的零件圖,有個基本的讀圖能力。
3.大概三個月以後,再借閱機械制圖教材,對繪圖有個基本概念。
4.再過三個月後,到科技書店,或者教材書店,買一本機械制圖的練習本,學習三視圖的繪制。
5.這時候,你必須同時學習金屬材料與熱處理、互換性及技術測量、金屬切削工藝及刀具等的相關知識。
6.這一年裡,你的機械圖讀圖能力一定會大有長進。
7.努力、堅持才會有效果,沒有捷徑的。
I. 怎樣快速地看懂機械圖紙
我是學來機械設計這個專業的,或許可源以幫幫你。
你想要看懂圖紙首先應該先學會去畫圖紙。結合你買的書,拿一個簡單的機械零件(如:螺釘)做依照,試著畫出它的正面圖、俯視圖、仰視圖、左視圖、右視圖、後視圖,這也就是最基本的六試圖。以此去學,看其它圖的時候你就會看懂了。加油!有些零件很復雜,還會有剖視圖,好好學。
J. 為什麼我學機械制圖學不懂到底是什麼原因
學機械制圖學不懂原因很多,統計數據顯示,最關鍵原因是空間想像能力不足。
提供空間想像能力是學習機械制圖重中之重,不妨從下面幾個方面悟出空間想像能力:
一、在教師的徒手畫圖中「悟」
制圖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在黑板上,將一個形狀復雜的軸測圖畫出來時,學生就從驚奇到欽佩,究其原因,就是老師的空間想像力能力強,教師的基本功扎實。作為制圖老師,不具備豐富的空間想像力能力,那麼他在教學中就會身處被動。空間想像力就是人們對各種圖形的敏感程度。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的一種判斷圖的能力,即空間想像力。也就是,形象感和空間感。所謂形象感,就是在讀圖的時,把特徵比較特殊的圖與感知過的表象作形象聯系。學生感知過的表象,對它並不陌生,所以,腦海里能很快形成具體的形象;所謂空間感,就是在讀圖時,通過已知圖形在腦海里形成的如見其物的立體畫面。在學習補圖初期,教師畫出兩視圖,讓學生對給定視圖進行觀察,判斷視圖起源於什麼形狀,在形體上出現了什麼情況,然後閉上眼睛,在腦海里形成立體,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相應的軸測圖,再指導補圖。如果說形象感在讀圖過程中是感性階段,那麼,空間感則是理性階段,即空間想像力先經過圖形表象感覺,然後進入腦海形成空間感知,因此,二者緊密聯系的。空間想像力。說穿了就是一種中「悟」性。「讀」出圖內在的東西,就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悟」出圖性。
二、在軸測圖中「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內容,相應的穿插講授軸測圖,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制圖的興趣,另一方面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使學生靈活運用軸測圖,提高作圖速度及識圖技能。怎樣在全書中貫穿軸測圖的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基本幾何體開始,一直貫穿到零件圖。不僅在點、線、面投影中,去判斷它們的特性,而且還要穿插大量的軸測圖,讓學生在軸測圖上直接判斷點、線、面的投影特性,為以後識圖打下基礎。另外,教師在組合體補圖、補線、及剖視、斷面教學中,不僅要學生補畫識圖,而且,還要畫出軸測圖,以增強學生的空間想像力意識。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強討論式教學。因為教學對象是一群沒有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不顧學生的情況,盲目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模式按部就班的開展教學,學生在上課時必然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三、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悟」
在練習由兩視圖補畫第三視圖,及補畫視圖缺線練習中,可讓學生根據已給視圖特徵,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蘿卜,進行模型的切制,以增強直觀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像力。如此反復地進行空間形狀和平面圖形的相互轉換,學生在思維中儲存的立體信息多了,空間思維能力也隨之提高,悟性也就提高了。
為使學生建立較強的空間概念,在教學中應注意精選例題、一題多解、舉一反三,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創新學習能力。在講組合視圖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在不違背主視圖選擇原則的前提下,從幾個方面選擇主視方向,畫出同一物體的三視圖,使學生從表面看起來相差甚遠的三視圖表達的卻是同一物體的過程中得到啟示、思考、培養其空間想像力。或是從相同的主俯視圖想像出多個物體的形狀;或是從相同的主左視圖想像出多個物體的形狀。經過這樣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強化鍛煉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四、在讀圖的過程中「悟」
第一、點、線、面識圖階段。講這部分內容時,如:把教室(指普通教室)三面牆看成是正面、側面、水平面,讓學生把自己的橡皮想像為點,把鉛筆想像為線,書本想像為面,在三面牆進行正投影。每個同學切身參與,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大腦的空間建立起來了。手腦並用。即提高了空間想像力,又鍛煉了思維能力。
第二、組合體識圖階段。這部分內容的讀圖方法有兩種,形體分析法和線面分析法。這部分的教學重點可放在形體分析法上,講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運用各種cad軟體,進行幾何建模,把實體做出來,讓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三維動畫可以清晰、直觀地表達出每個形體的形成過程及其形狀和投影的關系。而autocad等制圖軟體在制圖過程中更能給學生帶來空間感受,二維圖形與三維立體間的轉化關系更為直觀、生動。這些技術的應用,可大大激發學生追求高新知識的興趣,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在二維和三維空間反復思索加深印象,非常有助於培養空間想像力。
第三、零件圖、裝配圖階段。學習這部分內容時,要讓學生在掌握各種視圖、剖視圖、斷面圖、局部放大圖的畫法的基礎上,重點領會,識讀各種剖視圖、斷面圖的特徵,學生在思維空間中構成了基本幾何體及與之相關的概念後,即我們頭腦中的圖形信息庫。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意改變對模型的觀察視角,這樣在教學中可用生動的畫面形象直觀的表述現實中的各種零件及裝配體,調動學生的空間想像力。使抽象的空間立體投影與平面圖形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影像,建立起良好的空間立體信息庫。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空間認識。
總之,學生要想 「悟」好空間想像力,就必須勤動手、勤動腦,多徒手畫軸測圖,多讀圖。在從空間到平面與從平面到立體的反復過程中,不斷的提高對機械制圖的空間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