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學中的微型實驗裝置有何好處
減少開支,適合普及。
由於微型化學實驗是以盡量少的試樣或試劑獲取盡可能多的版化學信息,實驗權試劑用量較常規實驗試劑用量降低1~3個數量級,這就大大降低了實驗試劑用量,節約了經費。微型化學實驗由於葯品用量減少,反應時間相應縮短,再加上微型實驗儀器在設計時力求簡單,裝拆清洗比常規儀器省時,所以微型化學實驗耗時相對少。
(1)化學實驗裝置創新評價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取用葯品遵守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能品嘗葯品的味道,不能把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葯品氣味。
葯品沒有具體說明取用量時,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體取1mL~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用剩的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隨便丟棄,不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固體葯品的取用:塊狀固體用鑷子夾,粉末狀或細晶體用葯匙取,必要時可用紙槽取。
Ⅱ 如何評價初中化學裝置優缺點
裝置是否簡潔,使用是否方便
啟普發生器隨開隨用,隨關隨止,非常典型
除雜
尾氣版處理
如CO一類尾氣燒掉權
反應原理是否合理
同樣的反應物是否可以換種方法生成更多產物?
綠色化學,是否產生有害氣體?
經濟角度
AgNO3一類溶液比較貴。。。少用。。。
希望對你有幫助哦O(∩_∩)O
Ⅲ 今年10月,我市化學教師在全省初中化學實驗創新競賽上獲大獎,如下實驗是其獲獎作品之一:實驗裝置:
(1)①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能支持燃燒或氧化性 (2)分子能不斷運動; 打開汽油瓶蓋能聞到汽油的氣味等;(答案合理即可) (3)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舊知識探究新知識;環保;操作簡單;趣味性;保護學生的健康(答案合理即可) |
Ⅳ 化學改進後裝置和之前實驗裝置比有什麼優點。哪幾個方面答。
改進裝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實驗裝置要簡潔易於操作;
2.實驗現象要直觀內;
3.安全問題,容比如防止倒吸等等;
4.環保問題,有污染的有沒有尾氣處理;
6.能否徹底符合題意。比如,反應物是否有雜質,是否有餘下的等。
Ⅳ 實驗方案,裝置優缺點比較一般從 哪些方面入手(初中化學)
比如是否會污染空氣(逸出裝置的氣體會不會污染)
有沒有安全瓶(高溫或加熱時特別專注意,有液屬體會不會倒吸使高溫玻璃管\試管炸裂)
有沒有檢驗裝置
有沒有不起效果的(比如要收集乾燥CO2時,無水硫酸銅後邊加一個澄清石灰水)
大概就這幾點?做題常用的應該就這些ˊ_>ˋ
Ⅵ 有沒有關於中學生化學創新實驗的看法急用啊!!!!!!!
摘要 化學是實驗科學,實驗能力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多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要加強實驗教學,教師的實驗素質是關鍵。本文從我縣舉行的教師創新實驗大賽中談了幾點自己的感悟,提出一些改進的嘗試,以期與同行商榷。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檢驗化學科學知識真理性的標准;是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經驗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媒體和手段,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以實驗為基礎展開化學教學已成為所有化學教學工作者的共識。那麼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使化學實驗教學更切合教學改革的潮流、適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需求呢?只有對化學實驗進行不斷改進和創新,化學實驗才會充滿生命和活力、保持其在化學教學中的獨特魅力。
化學實驗創新的方法很多,教師應該學會如何選擇創新點,即學會尋找從何處創新。筆者有幸親歷了縣第三屆中學化學創新實驗大賽,深有感觸,現從中摘取一二,以饗讀者。
一、化學創新實驗的特點
中學化學創新實驗的發展方向在哪裡?我認為關鍵要體現一個「新」字,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高質量地發揮實驗功能。下面我就列舉在本次活動中的幾個精彩片段,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改造實驗儀器,使操作簡便易行
教學中我們已習慣使用傳統的實驗儀器,雖然會帶來較好的效果,卻往往忽視儀器的笨拙和使用時的千萬小心,這種視經典為權威的思想往往就是教師缺乏創新的症結所在。實際上,科學的實驗方法就是應該不斷的發現問題,傳統儀器的不當之處無疑給我們提供了實驗創新的課題。
例如,在「物質加熱」實驗中,人們已習慣於用鐵架台(帶鐵夾)夾持試管,考慮到鐵架台的笨重、使用不便,設計了如圖(一)所示裝置,改進後的儀器簡單且取材方便,也容易攜帶。另外,有人又根據酒精燈使用不太安全的因素,設計了簡易的「安全酒精燈」(見圖一)。
又如,學習「質量守恆定律」一節時,在使用托盤天平稱量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的質量時,由於操作繁瑣且直觀性不強,可以利用浮力原理,設計了如圖(二)所示裝置,通過觀察比較反應前後試管浸在液面中的高度即可(試管作上標記)。經過改進後的實驗操作起來方便,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科間的融合。
2、改造實驗裝置,體現化學反應的「綠色化」
對於一個傳統的實驗裝置,其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連接儀器較多,操作起來不方便;反應時間長,不利於教學;產生有毒尾氣,危害人體健康;等等。要進行實驗的創新與改革,這些都應成為考慮的因素。
例如,在教學「燃燒的條件」時,若把紅磷、白磷直接放在空氣中燃燒,既污染環境又危害健康,如果能創造條件讓實驗在封閉的條件下完成,即可解決上述弊端。圖(三)就是該實驗的「綠色環保」設計,具體做法是:①擠壓氣泵通入空氣,無明顯現象(說明可燃物雖與氧氣接觸,但溫度達不到著火點也不會燃燒);②用酒精燈先給試管均勻預熱,後對准紅磷與白磷的中間部位集中加熱,同時擠壓氣泵(使空氣先通過紅磷再通過白磷),此時可觀察到白磷劇烈燃燒而紅磷無明顯變化,由此即可證明燃燒的條件。本實驗最大的優點是自始至終都在封閉的條件下完成,有利於環境保護,符號綠色化學的要求。
又如,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由於教材提供的實驗裝置密封性不易控制,加上導氣管內尚留有空氣導致誤差較大,基於此可進行如下改進:將足量白磷放在試管中並塞緊膠塞,用酒精燈加熱使白磷充分燃燒,待試管冷卻後浸入水中,在水面下拿掉膠塞,過一會再塞上膠塞拿出水面觀察(事先把試管五等份)。本實驗所用儀器少且效果十分好。
3、針對實驗中的安全隱患,設計解決方案
在一些實驗過程中,常常由於物質化學性質的特殊性,給實驗增加了難度甚至危險性,老師們大都避而不談或只給學生講原理。殊不知,在這些實驗中卻蘊藏著豐富的創新素材,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例如,上教版教材(九年級)關於麵粉爆炸實驗,做該實驗有一定的難度和危險性,若想辦法克服困難,讓學生在安全、好奇的狀態下完成實驗,不但能加深他們對實驗原理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能消除對實驗的畏懼感,培養科學的「實驗」觀。圖(四)就是經過改進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用洗耳球吸滿麵粉,點燃蠟燭後蓋上蓋(不宜太緊),然後用力擠壓洗耳球讓麵粉充滿整個容器,隨著「砰」的一聲響蓋子騰空而起,在一群歡呼聲中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4、根據物質的化學性質,設計趣味實驗
教學中,可以根據物質化學性質的特殊性,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既能豐富課堂內容,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例如,根據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又不能支持燃燒的性質,可以設計比較有趣的滅火實驗: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然後將蘸有酒精的棉條點燃後放進集氣瓶中(注意不要將棉條全放進瓶中),可觀察到浸入瓶中的那部分熄滅,若把棉條提出後又恢復燃燒。通過這一簡單的實驗設計,學生的思維火花也耀燃紙上。
二、對實驗教學的反思
盡管這次活動得到了與會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對化學實驗的改革與創新起到了很好的倒向作用,但實驗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創新、探究的力度不夠,一些實驗仍偏向「高、大、長」發展的趨勢…
新課標實驗教學改革在化學課程改革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教師的觀念、態度和改革力度都將直接影響整個新教材的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教師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啟發引導學生關注實驗過程,突出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加強實驗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與評價等。
Ⅶ 初三化學創新實驗設計
實驗永遠是化學學科中最重要的部分。下面是我為您帶來的初三化學創新實驗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化學創新實驗設計: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
一、實驗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是化學上冊第七單元的一個重要的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可以讓學生明白物質的燃燒需要的一個條件:溫度達到著火點
.二、原實驗存在的不足之處
教材中的原型實驗有以下幾個不足的地方:
1、白磷燃燒時有可能會濺起來,從而引起邊上的紅磷燃燒,導致出現的實驗現象和教材中的實驗現象有不同的地方,引起學生的歧義,認為紅磷與白磷的著火點一樣,達不到教材中實驗希望達到的要求.
2、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種有劇毒的物質,擴散到空氣中會對空氣造成污染,引起人體的中毒.
三、實驗的創新與改進之處通過我對實驗的實踐與探究,我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實驗進行了以下幾個地方的改進:
1、用兩根試管代替銅片,把紅磷和白磷分別放到試管裡面進行反應.這樣可以把試管放入熱水中,加快反應的速度.
2、在裝有白磷的試管壁放入用氫氧化鈉沾濕的海綿,這樣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就可以利用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性質進行有效的吸收,避免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氣中.
四、實驗器材:鐵架台(帶鐵夾),試管,燒杯,海綿,白磷,紅磷,氫氧化鈉
五、實驗原理及裝置說明圖4P+5O2=(等號上方標條件:點燃)2P2O5 6NaOH+ P2O5=2Na3PO4+3H2O
六、實驗過程
1、取兩支試管A、B,向A試管里裝入適量的紅磷,放入圓孔內.
2、用鑷子把切好的白磷放入B試管里.
3、向B試管壁上放入海綿,蘸好氫氧化鈉溶液,把試管放入圓孔內.
4、把A、B兩支試管放入燒杯里,向燒杯中注入80℃的熱水.
七、實驗效果熱水注入燒杯後不久,B試管中的白磷開始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試管里充滿白煙,過段時間,白煙慢慢變淡,導管口沒有白煙冒出.A試管里的紅磷沒有燃燒.
八、 自我評價 本實驗是在原改進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通過採用試管代替銅板,有效的解決了反應時間比較長,白磷引燃紅磷以及排放的五氧化二磷無法處理的難題,而且操作相對而言屬於比較簡單的.特別是氫氧化鈉的採用,解決了一些改進實驗對五氧化二磷只收集不處理的不足.
初三化學創新實驗設計:探究質量守恆定律
設計意圖:通過自製簡易實驗裝置,爭用較少的實驗步驟和實驗葯品,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實驗,對於定量性實驗還要考慮系統誤差小。加深了對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優點:取材容易,操作簡單方便,裝置可循環使用,可用於老師演示,也可用於學生實驗,克服課本中的原材料的限制,避免操作過程中用捆氣球等復雜操作,而且密閉性更高,適用范圍更廣。
適用范圍:適合一切固體與液體反應產生氣體,也可用於液體與液體反應產生氣體。
實驗原理:利用固體與液體在密閉容器中反應產生的氣體,在注射器中可以推動活塞運動,便於直觀觀察現象,測量又准確。
實驗用品:電子天平(或托盤天平)、錐形瓶、注射器、橡皮塞、鎂條(或鋅粒、大理石等固體)、稀鹽酸(或稀硫酸)。
實驗操作:
⒈准備實驗用品。
⒉調平天平。
⒊裝入葯品。
⒋稱量反應前的質量。
⒌固體與液體反應,並觀察現象。
⒍稱量反應後的質量。
⒎記錄、得出實驗結論。
⒏整理,清洗,復位。
實驗裝置再利用:
也可在做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後,再用一支注射器取濃氫氧化鈉溶液,注入到瓶內,再進一步反應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Ⅷ 對實驗裝置的改進與創新,能夠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和能力.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設計(註:圖中部
(1)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氨水能使酚酞變紅,此現象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分子在不回斷運動.答
(2)①二氧化碳溶於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濕潤的石蕊試紙變紅,故可看到兩條試紙出現的相同現象是 試紙變紅,又因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故看到不同現象是下面的先變紅上面的後變紅.
②將燃著的木條放在支管口處,可觀察到的現象是木條熄滅,因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
③綜合分析①和②現象,能夠總結出二氧化碳的性質有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能和水反應生成酸.
(3)從圖示分析,鋅能和酸反應生成氣體,濃鹽酸能揮發出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溶於水得到鹽酸,故A溶液為濃鹽酸,出現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濃鹽酸有揮發性,會發出的氯化氫溶於大試管中的水又得到鹽酸,進而與鋅粒發生反應.
故答案為:(1)分子在不斷運動.
(2)①試紙變紅,下面的先變紅上面的後變紅.
②木條熄滅.
③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能和水反應生成酸.
(3)濃鹽酸,濃鹽酸有揮發性,會發出的氯化氫溶於大試管中的水又得到鹽酸,進而與鋅粒發生反應
Ⅸ 初中化學實驗改進,對二氧化碳製取實驗的有關改進
葯品還是用大理石和稀鹽酸溶液;
裝置可以採用啟普發生器,它的回優點是隨開隨用答,隨關隨停;
製取,沒什麼特別。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濃硫酸作為乾燥劑,吸收二氧化碳中所含的水蒸氣;
收集一般用向上排空氣法,因為如果用排水集氣法的話,二氧化碳會溶於水。但可以改進排水集氣法,比如將水槽中的水換成油之類不能溶解二氧化碳的液體。這其實是由排水集氣法變化而來的,只是為了使生成的二氧化碳純度提高而已。
至於氧氣,可以加熱高錳酸鉀和氯酸鉀的混合物,因為高錳酸鉀受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而二氧化錳又能作為使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這樣既使生成氧氣的速度加快,又不會影響氧氣的純度;
至於裝置還是可以用「氯酸鉀、二氧化錳共熱制氧」的裝置;
而收集仍可以使用排水集氣法,因為氧氣不溶於水。
對於氫氣則仍可以用鋅粒與稀硫酸反應,而它的製取裝置也可以用啟普發生器,提純方式也可以用濃硫酸作乾燥劑,收集方式可以用排水集氣法,因為氫氣不溶於水。
(初中時期學習製取的氣體主要就是這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