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自動化、生產過程自動化、計算機控制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應用電子技術和電力系統自動化...這還有很多的,自動化本身分為電氣和儀表二個方向,其實與機械,通訊,計算機等專業交叉很多~
㈡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應用及發展趨勢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應用
: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比如在電力系統就主要表現為下例幾個方面:
A計算機處理系統和數據採集。一般包括參數輸入,參數顯示,性能計算,還有我們所熟知的報表列印,異常報警,事故錄入記錄,歷史數據查證等。
B汽機電液的調節系統。在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還相對落後,那時我國汽機控制常常用的是液壓控制系統,隨著時代的進步,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控制設備,無論是電氣元件還是電液轉換器的可靠性都大大提升,伴隨著高壓抗燃油的發展,使電調系統更好地為汽機配套,更好地實現了轉速,電功率,調節級後壓力的三個迴路控制,接應力啟動功能和閥門管理。控制汽輪發電機組也從盤車開始,然後到沖轉,暖機,升速,閥切換,並網還有帶初負荷,加負荷,最後一直到正常的運行。加入電網的一次調頻還有接受電網的調度來改變負荷。更加保證了機組安全,而且還能運行平穩,延長了機組壽命,提高了機組的經濟價值,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C汽機旁路系統。旁路控制系統是由高/低壓旁路壓力調節和高/低壓旁路溫度調節系統組成的,旁路閥門執行器要選擇電動還是電液型的,可根據系統運作時對力矩和速度的需求來選擇。
D汽機監視保護表。汽機為了杜絕事故的發生,常常在機組的啟動,運行及停機過程里,用保護儀表來監視機械工作狀況。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大量的汽輪發電機組使用單機容易,那麼就需要開發相應機械參數的監視保護儀表。包括轉速,軸向位移,軸承蓋的振,軸振動,鑒相,偏心的角度,相對膨脹,汽缸熱膨脹等全套的裝置。因此,就能夠使機組連鎖保護系統有十分准確的保護監視信號。
E機,爐協調系統。協調控制系統是火電站的主控系統,其意義深遠。主要任務是控制機組的各輸入和輸出間的能量平衡和質量平衡。還能不斷消除內外干擾,讓機組正常運行。主要作用是接受電網負荷高度,加入到調頻和調峰中去,控制汽機,鍋爐間的能量輸入輸出平衡,協調好鍋爐內的送風,燃料,引風,給水等子系統的控制動作,協調好輔機設備實際能力和機組出力等。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未來發展趨勢
:
很多控制系統的廠商逐漸接受了計算機領域的許多技術和電氣技術相結合,計算機在電氣自動化技術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而Internet和乙太網技術更是帶來了電氣自動化的改頭換面,全新革命。這也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科技和社會等多方面的需求,當然電子商務的發展更是加速了這一過程。網路和多媒體技術也同樣適用於電氣自動化領域,並且前景大好。虛擬現實技術和視頻處理技術,對設計未來自動化產品設備很有參考價值,也因為,軟體的開發速度超快,也加速了被廣泛和普通的應用於日常生產生活的進程,而也能夠明了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正逐漸從單一設備的發展變化成向集成化多元化系統化方向發展。
㈢ 試分析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方面的論文
論文寫作者來說,最好擬一個比較詳細的寫作提綱,不但提出論文各部分要點、而且對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詳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等都有所反映,寫作時即可得心應手。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應用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的應用
【摘要】全面實現電子工程自動化是我國電子工程改革的方向,電子工程自動化的發展建立在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隨著一種新型模擬人智能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電子工程自動化也有了大的突破。那麼智能化技術到底是如何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大顯身手的,未來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應用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本文將從分析闡述模糊邏輯、專家系統、人工神經網路和遺傳演算法這四種典型的智能技術的應用角度切入,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技術;電氣自動化;智能化技術
電氣自動化的發展是離不開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隨著計算機學科新分支——人工智慧技術的誕生和發展,電氣自動化也有了一定程度新突破。
一、智能技術的應用是電氣自動化發展的新突破
電氣自動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科技水平高低的標尺,是電氣工程發展的必由之路和最終目的。電氣自動化應用可以減少電氣工人勞動強度、提高電氣控制的精確度和電氣設備設計速度等。電氣自動化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電氣化工程信息自動採集、信息數據自動化統計分析計算和電器設備自動化控制。
電氣自動化發展要依靠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是電氣自動化發展的基石:電力系統信息採集、信息數據分析計算、電力系統管理控制無一不用到計算機技術。所以,作為計算機科技的新分支在電氣自動化系統遇到問題時,智能系統通過在相關資料庫中查找行業專家
㈣ 電氣自動化干什麼的
自動化是一個將宏觀視野融入更大領域的專業。其實電和氣動的再生涉及到很多方面,只是你觀察不到而已。1.對於交通方面,電氣化鐵路道路,比如輕軌、地鐵、鐵路、磁懸浮懸浮列車,包括現在絕大多數的列車,都是通過電氣化自動遙控的。\x02天空中的飛行器、衛星發射、發射等。2.工業、石油、化工、電力、生產等所有領域。主要依靠氣、電自動化進行操作、生產、加工、監督、控制和維護。例如煤制油、煤制氫、煤發電、化肥廠、煉油廠鋼鐵生產、各種自動化半自動生產線、蒸汽汽車生產、加工、包裝、傳輸、油田採油、天然氣日常運行維護、遠程監控和程序控制、遠程式控制制系統等。,各方面基本都要用到電空專業知識。3.民用方面,民用警報,3.民用方面,民用報警、火災報警系統、暖通系統、安防系統、自動加工、配電系統、供電系統、銀行系統,包括我們平時的信用卡系統等。必須全部使用電氣自動化知識。
㈤ 電氣自動化在感測器技術中的應用。
自動控制是指在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利用自動控制裝置,使機器、設備或生產過程的某個工作狀態或參數自動地按照預訂的規律運行。而暖通中央空調系統在樓宇系統中屬於設計和運行最為繁雜的系統,其中涉及到不同廠商的設備要集中在一個連環的循環系統內運行,在負荷需求發生變化時,要及時調整設備運行以保證空調末端舒適度。僅通過手動操作只會帶來系統運行的不平衡和設備的不合理運行,所以就需要空調系統控制自動化來彌補這一方面。
國內在上世紀90 年代引入樓宇自控的概念和系統,而暖通冷機群控作為是樓宇自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才剛剛在國內興起,目前的大多數的國內項目,冷機群控子系統基本只是簡單的邏輯連鎖控制或數據採集、監測。但是隨著大型新建公共建築、系統節能改造項目地不斷遞增,政府和客戶也愈發對暖通系統的優化運行加以重視,功能也不將不再局限於簡單的數據採集,更加註重設備間的控制邏輯和功能。
因為空調自控系統有其特殊性,在調試過程中它是需要自控技術、空調技術、弱電技術、網路技術之間的結合,所以對客戶來講,在系統前期設計、設備選型和後期操作人員水平都要求比較高,從而導致客戶在之前對空調群控的投入並不夠,不過目前相對於暖通設備耗能占整個樓宇高比例而言,從長遠考慮,客戶也開始更願意加大對這方面的投入。
以下是空調自控在系統運行中所實現的功能舉例:
—對於常見的一次泵定流量、一次泵變流量和一二次泵變流量的水系統,對水泵、閥門、冷卻塔等設備進行集中監控,基於採集的參數進行機組加減控制、啟停順序控制,使機組的運行冷量與實際的負荷需求相匹配,提供各種控制策略,例如重置系統設置點、負荷側旁通閥控制和冷卻塔側控制等,提供給操作者方便地監控系統和故障診斷方法。
—對於熱回收系統、蓄能(冰蓄冷)系統、冷卻塔免費供冷等系統,通過自控實現閥門切換、控制進出水溫度等功能。
空調設備的特點是功率大,運行時間長,使用范圍廣。空調的能量消耗在發達國家的總能耗中佔有相當大比重,節能是設計空調控制系統時的一項主要指標。空調控制屬於過程式控制制(見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大多數空調控制系統為反饋控制系統。隨著人類對空氣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一門綜合研究和處理空調、採暖和通風的技術──人工氣候環境工程正在迅速發展。
較完善的空調控制系統由4個部分組成。
①空氣狀態參數的檢測檢測系統由感測器、變送器和顯示器組成。感測器是檢測空氣狀態參數的主要環節。在空調控制系統中常用的感測器有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壓力感測器等。感測器的慣性和精度對空調控制系統的精度影響較大。空調系統屬於分布參數系統。空調區內各處的空氣狀態參數表現為一個分布場,它取決於氣流組織和負荷分布等因素。空調控制系統只能保證感測器所處空間位置的空氣參數的控制精度。要使整個空調區內取得良好的空調效果,還必須合理地選定感測器的設置位置。
②空氣狀態參數的自動調節自動調節是空調控制的核心部分。多數空調系統的被調參數為溫度和濕度。空調控制中溫度和濕度自動調節系統(圖1)的各個組成部件的功能與溫度控制系統中的同類部件相同。調節器多採用位式調節器或PID調節器,有些情況下也採用分程、反饋加前饋、串接等調節方式。在這種常規調節系統中,兩個被調參數被分別控制,它們之間的耦合關系則被視為干擾,須在設計中加以考慮。圖2為典型的空調及其控制系統的組成。這種系統利用加熱器、冷卻器、加濕器等裝置並採用改變送風量、改變新風與回風比例等方法,按預定控制規律對被調參數(溫度、濕度和壓力)實現自動調節。其中調節裝置可採用模擬量或數字式儀表,也可用數字計算機來代替(圖2中虛線框內的部分)。直接採用計算機來實現空調控制時,可使被調參數間實現解耦控制(見解耦控制問題),進而可實現適應控制(見適應控制系統)。 ③空調工況的判斷及其自動切換空調的最優工況(工作狀況)會隨建築物外部的氣候條件和內部的負荷狀況而漂移。通常可按季節負荷事先繪制出建築物空調的全年工況分區圖。在判斷工況時,由於量測精度的限制,工況分區內會出現邊界重疊現象。當工況自動切換時,要保證系統穩定,在邊界重疊區不出現「競爭」和振盪,轉換的時間間隔不能小於製冷機等設備所允許的最短啟、停時間。
④設備和建築物的安全防護為保證空調系統安全運行,所有設備均設有專門的安全防護控制線路。例如只能在有風時才接通電加熱器。當建築物出現火情時,防護裝置會自動迅速切斷有關風路或整個空調系統,並啟動相應排煙風機。
70年代以來,由於微型計算機的普及,電子計算機開始用作空調控制的核心部件。直接數字控制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空調設備和控制系統一體化成為空調控制技術更新的重要方向。由多台計算機組成的分級分布式空調控制系統開始用於大型多功能建築物或建築群。80年代,隨著節能問題的日益突出,在滿足使用要求前提下,以冷量、熱量和電量消耗最少為目標的空調控制優化軟體的開發受到廣泛重視。
㈥ 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工業自動化是自動化技術應用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方向。其具體運用的方面有: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製造(CAM) 綜合辦公自動化(OA)(例如:門禁系統、資訊科技稽核) 過程式控制制與自動化儀器儀表人工智慧技術
自動化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工業生產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在石油、化工、冶金、輕工業等行業,由於採用自動化儀表和集中控制裝置,促進了連續生產過程自動化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用自動化裝置管理化工生產過程的方法稱為化工自動化。
㈦ 我國電氣自動化的發展方向和新技術的運用
電氣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區別是:電氣自動化一般偏於控制理論和實踐。你不要說你准備搞設計~ 工業自動化儀表:重點發展基於現場匯流排技術的主控系統裝置及智能化儀表、特種和專用自動化儀表;全面擴大服務領域,推進儀器儀表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完成自動化儀表從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的轉變,5年內數字儀表比例達到60%以上;加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軟體的商品化。
電工儀器儀表:重點發展長壽命電能表、電子式電能表、特種專用電測儀表和電網計量自動管理系統。到2005年,中低檔電工儀器儀表國內市場佔有率要達到95%;到2010年,高中檔電工儀器儀表國內市場佔有率應達到80%。
科學測試儀器:重點發展過程分析儀器、環保監測儀器儀表、工業爐窯節能分析儀器以及圍繞基礎產業所需的汽車零部件動平衡、動力測試及整車性能檢測儀、大地測量儀、電子速測儀、測量型全球定位系統以及其他實驗機、實驗室儀器等新產品。產品以技術含量較高的中檔產品為主,到2005年在總產值中佔50%~60%。
環保儀器儀表:重點發展大氣環境、水環境的環保監測自動化控制系統產品,鑒於加強環保執法力度加快環保建設步伐,加大環保建設投資、培育環保產業這一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需要,面對我國5000多個環境檢測站和大量的城鎮污水處理及企業廢水處理這個巨大的市場,今後環保儀器儀表工業產品市場將有大幅度的增長。據有關方面不完全統計,1998年我國環保儀器儀表及監控系統產值約11.7億元,到2005年將擴至42億元達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國際先進水平,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50%~60%,而到2010年將擴至110億元,到2010年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70%以上。由此可見,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分析化學儀器:重點研究方向包括:一是高通量分析,即在單位時間內可分析測試大量的樣品。二是極端條件分析,其中單分子單細胞分析與操縱為目前熱門的課題。三是在線、實時、現場或原位分析,即從樣品採集到數據輸出,實現快速的或一條龍的分析。四是聯用技術,即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分析技術聯接,互相補充,從而完成更復雜的 分析任務。聯用技術及聯用儀器的組合方式,特別是三聯甚至四聯系統的出現,已成為現代分析儀器發展的重要方向。五是陣列技術,如果把聯用分析技術看成計算機中的串列方法,那麼陣列技術就等同於計算機中的並行運算方法。和計算機一樣,陣列方法是大幅度提高分析速度或樣品批處理量的最佳方案。一旦將並行陣列思路與集成和晶元製作技術完美結合,分析化學就將向新的領域進發。
儀器儀表元器件:「十五」及2010年以前,盡快開發出一批適銷對路、市場效果好的產品,品種佔有率達到70%~80%,高檔產品市場佔有率達到60%以上。通過科技公關、新品開發,使產品質量水平達到國際20世紀90年代末水平,部分產品接近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醫療儀器,重點發展醫用光學儀器;以數字成像、高檔黑白超、彩超、彩超換能器為研發關鍵技術的超聲醫用儀器;X線圖像處理系統,開放式超導型核磁共振系統等大型醫療儀器和臨床信息系統;高能智能化腫瘤治療大型儀器系統。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出的需求,在充分認識到國際儀器儀表發展的趨勢後,國家制定出儀器儀表發展的戰略目標:在未來10~15年內,充分利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巨大的市場優勢,大力推進新技術新工藝在儀器儀表中的應用研究,掌握各類儀器儀表的設計、生產工藝等關鍵技術,使我國儀器儀表產業總體水平同國際水平的差距縮短到3~5年,約30%的產品達到國際同期先進水平,國產儀器儀表在大工程中的配套能力達到85%以上,在國內市場需求中佔領75%以上的份額。
現代儀器儀表在當今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面對我國國民經濟、科學技術、國防建設以及社會生活各方面發展的迫切需求,儀器儀表必須加快發展。
㈧ 自動化設備的主要應用有哪些
紡織行業:電腦縫紉機,3d試衣間,裁布機,讀皮機等;
金融行業:ATM,VTM,排隊機,查詢機等;
軌道交通:取票機,道閘收費,進出口道閘,軌道調度和控制系統等;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收費,電子警察,電子指示牌,ETC等;
醫療行業:B超,永磁行業的核磁,ct和DR,血液分析儀,腦電波監測,麻醉機,腸道鏡,肛腸診斷儀,碎石機,腫瘤放射機,腫瘤檢測儀,陰道診斷儀,乳房診斷儀,健康小屋項目,DNA分析儀,葯房自動化控制等;
環境行業:cob氨氮在線監測儀,煙氣監測儀,水紋檢測系統,污水處理廠,海鹽營養儀,農業灌溉智能系統等;
汽車行業:機器手焊接系統,駕考系統,輪胎缺陷系統,4輪定位儀,汽車檢測儀等;
㈨ 如何用電力電子裝置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
電力系統的任務是為人們日常生活、企業科研生產提供電力資源,而是社會經濟能否穩定發展的重要依託。電力電子裝置的應用貫穿電力系統的發電、配電、變電和輸電等各個階段,電力系統若想實現高可靠性、高穩定性和高效性,必須採用高度智能化的電力電子裝置。與此同時,傳統電力系統的發電方式往往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在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的同時能源的利用率低下,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對電力系統進行改進勢在必行。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必然會使用電具有較高科技水平的電力電子裝置。因此,研究電力電子裝置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電力電子裝置和電力系統的發展
隨著大容量、遠距離電力資源傳輸的需求逐漸提高,電力系統勢必步入智能化、自動化發展的道路。目前,我國電力系統的智能化水平逐漸提升,在全國各地均可以使用電能,電力系統的規模位於世界前列。電力電子裝置作為電力系統的重要基礎,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迅猛。電力電子裝置的不斷發展與改善同時也極大促進了電力網路的迅速發展。較為突出的改進為電力能源傳輸介質由傳統的電纜傳輸轉變為光纖傳輸;關鍵技術壁壘由硬體設計轉變為軟體設計;裝置由傳統的半控型裝置逐步發展為全控型裝置,目前已經發展到復合型裝置;控制方法由傳統的模擬控制轉變為數字控制等等。然而,我國電力系統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智能化水平較低、科技含量較低、創新性技術應用較少等等。因此,我國電力行業的相關科技人才應該對電力電子裝置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並將其先進的應用到電力系統的構建中,從而促進我國電力行業以及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我國電力電子裝置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2.1 發電階段
傳統的電力系統通常利用不可再生能源進行發電,資源有限且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新型電力系統應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環保的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勢能等,同時致力於進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環保能源的使用率,本文將從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三方面進行介紹電子電力裝置在發電中的應用。
2.1.1 風力發電
由於風力變化極快,需要電力電子裝置對風能進行整流、逆變後將其轉變為可供人使用、具有穩定電壓、頻率的電能資源,最為普遍的裝置為風力變流器。利用變流器中拓撲結構分層改變電能的容量和電壓,增加了風力發電的效率。
2.1.2 水力發電
水力發電裝置通過調節水庫的高低位置的變化通過水力勢能的改變進行發電。水力發電中發電機採用交流勵磁技術,極大地加快了發電的速度,其核心電力電子裝置為交流發電機組勵磁。在交流勵磁的控制系統原理簡單,利用交流頻率的改變直接調節對水壓及流量的大小,可以實現快速、准確的水力發電,有效改善了水力發電站的發電。效率
2.1.3太陽能發電
太陽能發電需要的電力電子裝置包括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光伏陣列原件、處理不穩定電能的濾波器、變壓器、逆變器等裝置。目前,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光伏陣列存在多峰值問題,有待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
2.2 儲能階段
由於可再生能源的產生具有季節性、實時性,同時生活生產中使用電能也存在高峰期和低谷期,這就要求進行電能的儲存,從而提高現有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本文將從目前在我國應用較為廣泛的電池儲能裝置、水力儲能裝置和風力儲能裝置幾個方面進行概述。
2.2.1 電池儲能裝置
我國對於電池儲能裝置的研究與其他其他儲能方式相比時間較早,可以將任意發電裝置產生的電力資源轉化為電池中的電能。其原理為利用小功率直流變換器是電池中的電流平穩;利用拓撲結構將電池集成實現電壓的高低和電流的變化;利用電壓型四象限變換器在實現功率的調節。利用電力電子裝置實現儲能的最優化、損耗的最小化的儲能系統。
2.2.2 水力儲能裝置
水力發電的儲能裝置一般採用抽水儲能,常見的方法為利用抽水蓄能機組中勵磁電流的頻率和幅值的轉換實現電力功率的轉換,從而實現電力供能中調峰填谷、備用緊急能源等不同的作用。
2.2.3 風力儲能裝置
風力儲能裝置利用壓縮空氣進行儲能,利用空氣壓縮機將剩餘的電力資源用空氣的壓力進行存儲,電能不足時,將空氣的勢能轉化為電能進行發電。
2.3 輸電階段
電力系統若想在輸電領域中實現長距離、高容量和低損耗的電力傳輸,需要電力電子裝置進行協助降低電能的損耗,如換流器、變流器。在輸電過程中長距離、高容量的電力傳輸一旦遇到意外災害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電力電子裝置能夠及時的發現傳輸電力過程中的異常狀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決策,以免產生重大的經濟損失和資源浪費。
2.4 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是高度自動化、高度智能化的電力資源傳輸網路,利用自動化控制技術可對任意網路節點進行監控,實現節點間電力資源的雙向流動。智能電網中採用功率變換器對用戶的功率進行調節。利用電力電子裝置的集成可實現電網中控制器通過通信系統進行協同工作,實現電網的自動化控制,增強智能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5 提高電能利用率
由於自然中可再生資源如水力、風力或是太陽能並非是長時間供應的,但是對於電能的需求卻逐年增加,因此電力系統必須降低電能的損耗、提高電能的使用效率。其中,鏈式靜止同步補償器可以通過無功補償降低電壓的擾動、維護電力系統的穩定性;諧波治理裝置可以降低電網中的諧波,抑制不必要的能量損耗;動態電壓恢復器通過對電壓暫降進行補償,降低電壓引起的電力設備的損害,從而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運行。
3 電力電子裝置發展的建議
目前,我國在電力電子裝置的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但是距離世界頂級的電力系統中電力電子裝置的應用還有一定的差距。針對電力資源的大量需求和電力系統改善的需要,電力電子裝置應該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首先,增強電力系統的智能化,通過電力電子裝置的一體化設計,實現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控制。其次,在發電階段加強風力發電換流器的可靠性與太陽能發電中逆變器的穩定性。再次,研究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可行性與適用性。最後,增加電力系統出現故障時的應急措施,通過不斷改進控制演算法增強電力系統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提高電力能源的使用效率。
4 總結
電力電子裝置是電力系統的重要基礎,在保障電力系統及時、准確和可靠運行等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換言之,電力電子裝置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電力系統自動化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國必須注重電力電子裝置的科研與開發,促進電力單位或企業與高校或其他科研單位的合作,致力於將先進的電力電子裝置應用於電力系統中,以便進一步滿足社會發展對電力資源日益增加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姜建國.喬樹通.郜登科.電力電子裝置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4,3:2-5.
[2] 周孝信.陳樹勇.魯宗相.電網和電網技術發展的回顧與展望——試論三代電網[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33(22):1-11.
[3] 國家電網公司「電網新技術前景研究」項目咨詢組.大規模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前景分析[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3,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