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霧炮降霧霾的原理是什麼
霧炮降霧霾的原理
可能是霧炮放出一種大分子物質
如何可以吸附霧霾
2. 多功能霧炮車對治理霧霾有用嗎
多功能霧炮車對治理霧霾是有用的。下面來介紹是如何治理霧霾。
抑塵車是城市空氣凈化系統中的一種,採用新型技術來治理大氣污染,是續TVOC空氣凈化技術和HEPA過濾技術後更先進,更科學,能耗更低,凈化效果顯著的新型技術產業,其原理是噴霧產生的微粒來抑制空氣中的粉塵,從而產生固塵功效。水箱中的水經過霧化後,由高壓風機噴出。相比普通灑水車噴出的水流,降塵噴霧車可噴射微米級水霧,其吸附力也增加了3倍,耗水量卻降低了70%,遭遇霧霾天氣、空氣質量PM2.5嚴重超標時,可隨意選定一個區域進行液霧降塵、分解淡化空氣中的顆粒濃度、將飄浮在空氣中的污染顆粒物、塵埃等迅速逼降地面,達到清潔凈化空氣的效果。
將泡沫抑塵專用液與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後,通過壓縮空氣噴覆在牧場畜禽舍外面和上空,形成大量的泡沫粒子群,使整個牧場外部被無縫隙的泡沫體覆蓋。
空氣中的粉塵通過與泡沫間的截留、慣性碰撞、擴散、粘附等多種作用下,由小顆粒聚集成大顆粒,最終同破裂的泡沫滴液一起沉降下來,從根本上阻止塵源向外擴散,達到霧化除霧霾目的。
3. 如何才 能有效做好防護霧霾的措施
防治霧霾的建議10條:
1.盡量不出門,尤應避免戶外晨練
起霧時氣壓低,空氣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容易使人感到胸悶不適。早晨潮濕、寒冷的霧氣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心臟負荷加重等。霧天最好不出門,更不宜展練,以免誘發心絞痛、腦出血等疾病。
2.外出戴專業防塵口罩
由於細顆粒物太細小,市面上的棉紗口罩只具有防塵作用,無法阻擋PM2.5。經過國家批準的KN90、KN95、N95級別的防塵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過濾細顆粒物,對大部分細菌、病菌等都能起到良好的防護作用。
3.外出歸來即清洗
在霧霾天氣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鼻腔及裸露肌膚,換上干凈的衣物,以免將細顆粒物帶入室內,加重室內空氣污染。
4.飲食清淡多喝水
在霧霾季節,心血管病患者宜進食清淡,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可適當多吃梨、橙、蘿卜、枇杷、百合、蓮子等清肺化痰的食物。
5.適當飲用「清肺除塵」茶
桐桔梗茶、桐參茶、桐桔梗顆粒、桔梗湯等具有清火、濾肺塵功能,能增強肺泡細胞排出有毒細顆粒物的能力,有效協助人體排出體內積聚的PM2.5顆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質。
6.適當服葯
心血管病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保護心血管的葯物,保護血管內皮,抑制血管痙攣,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預防心肌梗死、中風發生,保護心臟健康免受濃霧侵害。
7.霧霾天氣少開窗
人每天有70%~90%的時間在室內度過,因此室內PM2.5的危害效應更大。霧霾天氣緊閉門窗是錯誤的,因為室內空氣需要流通。但不應在早晚開窗通風,因為此時污染最重,等太陽出來後(中午前後)開窗通風換氣為好。
8.少吸煙或不吸煙
香煙煙霧中含有大量PM2.5,對人體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危害,應少吸煙或不吸煙。如果無法阻止周邊的人吸煙,那就應該盡量遠離煙霧環境。
9.適當種植綠色植物
綠蘿、魚尾葵、萬年青、富貴竹等葉片面積比較大的綠色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PM2.5,可降低室內環境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
10.利用設備除塵
可以用空氣凈化器過濾PM2.5,也可以用超聲霧化器、室內水簾、水池、魚缸等吸收空氣中親水性的PM2.5,凈化空氣。
4. 跪求...基於51單片機自動跟蹤陽光太陽能熱水器控制系統的設計
你還真是挺執著的,呵呵。如果簡單一點,可以通過時鍾來控制,不過這個有誤差,也需要頻繁調試。最好的是光線跟蹤和集熱管移動分開來實現。用體積較小的光敏電阻(放置在金屬管裡面,類似槍管),加萬向移動的馬達支架來尋找最佳的角度;角度確定後再啟動集熱管移動的馬達到此位置。移動頻率可以設置為一小時移動一次,如果只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的話還是有點意義的,否則跟蹤本身消耗的的能量太大,就得不償失了。
5. 人造霧真的可以降塵除霾嗎
人造霧確實可以實現降塵降霾的效果的我給您講下人造霧的原理吧
高壓噴霧除塵技術向塵源噴射水霧,使塵粒濕潤、增重,並從氣流中沉降的過程。噴霧降塵多用於岩礦裝載、轉運、卸料點及礦井風源凈化。噴霧降塵效率與霧滴粒徑、噴霧體中霧滴密度、霧滴與塵粒的相對運動速度、粉塵粒徑和性質等因素有關。霧滴粒徑過大會很快沉降。霧滴粒徑約為塵粒直徑的150倍時,捕塵效果較佳。塵粒與霧滴間的相對運動速度愈大。慣性碰撞愈劇烈,碰撞效率愈高。噴霧除塵技術霧滴粒徑大於1μm的粉塵以慣性捕獲為主,對亞微米塵粒(小於0.5μm)以擴散捕獲為主,對0.5~1μm的塵粒,這兩種捕塵機理都起作用。細微塵粒表面吸附著氣膜層,需以較大的能量才能被沖破,故難以被霧滴捕集。因此,噴霧對呼吸性粉塵的捕獲效率很低。為提高水霧的降塵效果,可在噴霧水中添加濕潤劑,或者使霧滴荷電。高壓噴霧降塵主要使用噴霧器或荷電水霧實施。噴霧器 使水霧化的裝置,是噴霧降塵的主要器具。噴霧器的水力性能與噴霧體結構有關,常用霧滴分散度、噴霧體的霧滴密度、耗水量和水壓等參數表示。
高壓噴霧除塵設備:噴霧系統技術採用不同精度的精細霧化噴嘴、微細霧化噴嘴,配套本噴霧設備的運行可產生霧粒子范圍5-10μm、10-25μm、25-55μm等不同程度的精細微霧。水源介質採用潔凈中性自來水或同等凈水,入水壓力0.01~0.3Mpa,水源成本低廉、噴霧效果顯著。工作溫度45°C;環境溫度5°C~45°C;空氣相對濕度 ≤90%。
6. 為什麼出太陽霧霾會減輕
太陽出來後,地表溫度上升,接近地面的空氣溫度隨之升高。熱氣體密度比冷氣體密度要低,於是接近地表的空氣會上升,產生對流,從而形成風。風一旦出現,就會把霧霾吹散。
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但是霧和霾的區別很大。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煙霞)。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多出現於秋冬季節(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國大面積霧霾天氣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就將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Fog)。
霾(mái),也稱灰霾(煙霧) 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將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在1000-10000米的這種現象稱為輕霧或靄(Mist)。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由於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並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7. 小學生申請專利的故事
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
蔡知柔:動力來源於生活
「總是把手機落在車上,走出一段距離才發現,結果又要原路折回去拿,好煩人!」 福建省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六年級學生蔡知柔有一個解決「煩人」問題的小發明:這個小裝置,不但能在汽車熄火時發出聲響提醒主人帶走手機,還能把手機臨時固定在車上,並附帶充電功能。這項發明名為「帶充電功能的車載手機防遺忘提醒器」。一個光電感測器、一塊無線電充電模塊、一個車載插頭、一個強力吸盤,再加上可調式支架,就構成了蔡知柔發明的「提醒器」。
蔡知柔說,提醒器是利用汽車點煙器來提供電源的。車主開車時,可以把手機固定在支架上。汽車一熄火,連接提醒器的電路就會導通,這時提醒器就會大聲「呼叫」,直到車主把手機從支架上拿起來。
此外,由於接通了點煙器的電源,手機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還可以充電,可謂一舉兩得,十分方便。「產生這一發明想法,是因為爸爸媽媽經常把手機落在車上。」蔡知柔說,她也因此經常充當「小跑腿」,而且「如果手機被小偷盯上,汽車玻璃就會被砸碎,損失多慘重啊」,所以,她就開始琢磨起她的小發明。
開始時,蔡知柔想到小時候玩的電子百拼,只需要幾個部件,就能完成一個可以發出聲響的裝置。她就把身邊認為可以用上的東西全都拆了,但卻組裝不起來。後來,她拿著一大堆零部件找到學校科技組老師黃福裕,在黃老師的指導下,經過幾個月的設計組裝改造,最終完成了作品。 黃福裕說,蔡知柔只有11歲,但設計過程中關乎物理電路原理的知識她都懂,因為她從小就學過電子拼裝。平時蔡知柔是班上的尖子生,動手能力也一直都很強,小學還未畢業,就已有兩項發明專利,分別是此前發明的「清除『牛皮癬』專用工具」和「用於自動扶梯的欄板裝置」,兩項發明均捧回全國發明創造大獎。
吉林大學附屬中學
孟千賀:靈感經常閃現
生活中的困擾,也為愛思考的中小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發明機會。2013年3月份,被同學們稱為「小發明家」的吉林大學附屬中學初三學生孟千賀,研製的「尿不濕濕度自動檢測裝置」和「多功能自動定時澆花裝置」申請了四項國家專利,這些發明都與生活息息相關。
初三本是繁忙的中考季,可15歲的孟千賀卻「忙裡偷閑」,發明了自動澆花裝置。而這項發明源於他養花的愛好。小時候,每逢寒暑假去外地奶奶家回來,他心愛的花草由於缺水就枯萎了,這讓孟千賀極為心疼。「這件事在我童年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我想,如果能有個自動定時澆花的裝置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經過反復研究,孟千賀研製成了多功能自動定時澆花裝置。它能夠根據不同花卉植物的習性,提供不同的澆花方式。「這個『多功能』是採用了時間繼電器和延時繼電器,前一種繼電器解決了澆花周期的問題,後一種解決了澆花時間長短的問題。」
初次研發成功激發了孟千賀的發明熱情。有一次,孟千賀發現哥哥一邊炒菜還得一邊看看他幾個月大的孩子是不是需要換尿不濕了,來來回回十分麻煩。孟千賀說,「我當時就想,能不能有一個自動監測尿不濕濕度的東西,一旦濕度大了就自動報警,那哥哥照顧孩子就省事兒多了。」為了研究「尿不濕濕度自動檢測」裝置,孟千賀遇到了不少困難,每次都要下一番苦功攻克難題。「最後研製成的這個自動監測裝置上標有濕度等級,當濕度指示條超過等級顯示時,濕度感測器發出信號,蜂鳴器報警,提示更換尿不濕。」孟千賀介紹說。
「在尿不濕上放電動的裝置安全嗎?」「我放的是紐扣電池,不高於36伏電壓,對人體是安全的,沒有傷害。」孟千賀自信地說。
孟千賀說,雖然初三的學習很緊張,但他想發明的靈感還是經常閃現。目前,他還在醞釀著新發明,並一連講了「一種鞋用梅花形防滑裝置」「噴鹽式氣動滅害蟲槍」「磁力牽引船」「迴流助力裝置」等幾個很有創意的發明設想。「我的發明都是在生活中遇到困擾時想到的辦法,希望通過這些小發明,能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
重慶市巴蜀中學
葉津華:通過表彰產生激勵作用
2013年5月,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舉行的重慶第二屆中小學生科技活動節暨實踐大課堂啟動儀式上,50名愛好科技的中小學生用他們的創意和作品獲得了「小科學家」「小發明家」「科技小能手」的榮譽稱號。在這些小發明中,重慶市巴蜀中學高二(35)班的葉津華發明的「基於人體識別的行人自動警示系統」非常實用。
「注意安全!請不要闖紅燈!」葉津華在活動現場演示了這項發明:當有行人闖紅燈過斑馬線時,系統會自動鎖定該行人,並發出報警聲。這套系統可以安裝在紅綠燈上,行人一旦闖紅燈,會清楚地聽到這樣的提示音。「日常生活中,在人流量大、交通繁忙的地方,通常有交通協勤對闖紅燈的行人進行提醒勸阻,投入成本巨大。」葉津華說,他開始思考能不能設計一個電子設備來替代專人勸阻。高一暑假,葉津華前往觀音橋商圈、五里店轉盤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對當前城市交通狀況開始調查。
「我對不同職業的上百位市民進行了調查,發現行人闖紅燈、人車爭道的現象非常普遍。而多數行人闖紅燈是因為缺乏交通安全意識。如果能在行人闖紅燈時對其進行提醒,這種行為將大大減少。」葉津華說,調查中,他的想法也得到許多市民的認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他又對現有的智能視頻監控技術和智能交通技術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發現在規范行人行為方面的應用上,目前還是空白。於是,他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研究,2013年4月,葉津華研發出「行人橫穿公路自動警示系統」。 通俗來講,這套系統利用智能監控技術,在橫道線安放監控攝像機,從而自動檢測違規穿越公路的行人,一旦發現違規穿越公路的行人,則通過語音提示對其進行警示和勸阻,避免發生交通事故。指導老師張榮慶介紹,目前正在對該系統進一步完善,待一切成熟後希望能夠投入到實際生活中去。
據了解,啟動儀式現場還展示了最近一年內全市中小學生的科技小發明、小製作。「希望通過表彰這些在科技活動中突出的中小學生,激勵廣大中小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來。」重慶市教委主任周旭說。
東莞市莞城實驗小學
朱戈亮:從尊重生命找到設計理念
2013年,廣東省東莞市發生多起造成人員傷亡的火災事故。莞城實驗小學的小學生為此發明設計了一項建築物外圍逃生項目—智能生命通道。2013年12月6日,2013年東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舉行,該智能生命通道獲得了此次比賽青少年發明創造類一等獎。
莞城實驗小學的朱戈亮及其小夥伴們設計的這一套外圍逃生通道,由安全窗、馬達、絲桿、蓄電池、報警器等部件組成。平時,每一層的安全窗嵌在樓層內,與外牆平齊。在火災發生時,溫控器監測溫度的升高而報警,相關人員按下控制按鈕,可以將安全窗伸出樓層外60厘米,上下相連,形成一個外圍的逃生通道,便於被困人員由此快速逃生。蓄電池與正常電源的切換,保證了安全通道的電源供應。這一尊重生命的智能設計吸引了不少評委、參觀者的贊賞,奪得本次比賽小學組的一等獎。
學生們的智慧能否付諸實踐呢?答案是肯定的。東莞的學生在歷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均有不俗作品脫穎而出,多次取得了全省、全國賽的一等獎。一些優秀作品甚至申請了發明專利,有的被企業「盯上」並運用於實際生產中。
湖南省寧鄉一中
胡姝:對理科實驗特別感興趣
將霧霾空氣進行幾次水洗消毒和過濾的方法,從而使空氣得到凈化。2013年10月,湖南省寧鄉縣第一高級中學學生胡姝憑著霧霾消除器這一發明,走上了寧鄉縣首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的領獎台。2012年7月,胡姝拿著該作品參加第六屆全國青少年勞技大賽時就獲得金獎。
據悉,霧霾空氣液洗清除裝置由圓柱型多孔狀吸霧頭、吸氣管、吸氣泵、黏稠液體瓶、消毒液體瓶、濾毒瓶等連接管道、閥門組成。「別看它其貌不揚,但作用不小。」文文靜靜的胡姝談起自己的作品就興致勃勃,「該裝置採用渦式液體洗氣法和增濕降塵原理,用較大功率氣泵將霧霾空氣壓入黏稠液體和消毒液體中,洗出和黏附空氣中的灰塵,再將洗過的空氣通過過濾瓶中的紗布、活性炭過濾吸附灰塵和有害氣體,從而得到較為干凈的空氣。」
據了解,胡姝在讀初中時就對理科實驗特別有興趣,老師做實驗時聚精會神地看,除了看實驗現象之外,她還善於了解現象的根源。胡姝還特別關心社會熱點問題,她了解到霧霾空氣中存在有害物質及其形成原因後,先後上網查找資料證實,走訪環保專家,虛心向專家們請教,從中抓住了清除主要環節,經過一個暑假的反復實驗,發明了該作品。「我在研究過程中,深受日本福島核泄漏的處理方式的啟發。」胡姝說,自己當時想到了一種方法,將霧霾空氣進行幾次水洗消毒和過濾方法,從而使空氣得到凈化。寧鄉縣2012年在全省率先設立青少年科技創新縣長獎,作為全縣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最高榮譽獎。縣長獎評選對象為全縣在校中小學生的科技創新目,每年一次,每次獎勵10個項目。
廈門外國語學校翔安附屬學校
60名同學:培養自我環保意識
2013年12月26日,廈門外國語學校翔安附屬學校舉行了「東亞電力杯」中小學生環保科技小製作小發明現場比賽,學校的60名選手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現場製作海、陸、空、建築模型、科技小發明,小製作作品等。
紙盒、光碟、易拉罐、葯瓶、礦泉水瓶……學生們用自帶廢棄的用品參加製作比賽,他們大膽地、自由地把想像中的美好生活、科技夢想用自己靈巧的雙手錶現出來。「今天製作了一輛自己最喜愛的坦克。」一年級的選手林志翰說,平時自己在家裡也喜歡拿廢棄的用品製作飛機、機器人、輪船等。風能發電機、火箭模型、美麗家園、潛望鏡、萬花筒、吸塵器模型……經過60分鍾的現場製作,選手們完成的每件作品都別出心裁,各具特色,有的作品設計新穎、創意獨特;有的作品天真純朴、憨態可掬;有的作品看似粗糙,卻使人回味無窮。
據了解,學校將依據創新性、科學性、藝術性、實用性的原則,精心選拔作品,分年級評出一二三等獎,以此激勵學生動手操作潛能,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校園氛圍。東亞電力(廈門)有限公司已經在翔安區內舉行了三屆「東亞電力杯」系列活動,此屆活動除了環保科技小製作小發明現場比賽,還包括科幻作文現場大賽,旨在協助學校培養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環保意識,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廈門市翔安區彭厝學校
陳雙全:學校和社會合作共進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彭厝學校利用建設鄉村少年宮的有利契機,開展青少年電子製作普及活動,在當地掀起一股學習科技熱潮。
「目前,學校有20%以上的學生選擇參加電子製作活動,內容涉及電子製作百拼、小拼、陽光測向和趣味科學等多項。」彭厝學校副校長陳雙全說,青少年電子製作活動具有科技性、廣泛性、創造性等特點。通過活動,孩子們可以了解到各種電子元器件的種類、用途,還可以了解有關現代製造方面的知識。
陳雙全稱,在實踐製作的過程中,學校鼓勵學生採用多種形式設計,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並通過組織比賽,比動手能力,比速度,比創新思維做出新作品,比規范科學的理論知識以及對電路的基礎知識的熟悉程度,激發學生的創造探索慾望,引導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同時,學校經常利用實驗室的器材給學生做一些教材外的實驗,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勤於動手,善於從自然界、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獨特辦法,帶動整個學校科技氛圍的形成。
此外,也要號召社會資源力量開展科技競賽活動,為學生們提供發明創造的有利平台。
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
上馬墩街道:配備發明課程科技教師
「這種澆花器,可以根據太陽的強度自動選擇給花草提供合理的水分,適合那些想養植物但偶爾會『偷懶』的人,市場前景廣、實用性強。」2012年7月,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上馬墩街道,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友情價」500元買到了當地六年級學生薛雨淳的「太陽能澆花器」專利使用權,並計劃年內量產投放市場。
薛雨淳介紹,其發明的澆花器包括太陽能板、馬達、傳動繩、儲水瓶和輸水管,儲水瓶下端設有出水口,出水口通過輸水管與花盆相連。在出水口處設有擋水片,擋水片上設有傳動輪經動繩與馬達相連,馬達經導線與太陽能板相連,根據太陽光的強度,選擇給花草提供合理的水分,不需要親自給花草澆水。
小學生獲得發明專利,在上馬墩街道已不是新鮮事。僅2011年,當地塔影中心小學、塔影中學、靖海實驗小學就有20個實用專利及發明專利問世。其中,塔影中學的「紙袋固定器」「乒乓球撿球器」等4項實用專利已經成功得到了國家專利局的授權。「中小學生的思維相對活躍,不拘於書本中的知識,更能從生活中得到啟發,想法多且新穎,所以實用專利的發明比較多,多是源自生活中的細微觀察,像太陽能澆花器、乒乓球撿球器、吸塵黑板擦等都是不錯的實用發明。」與小發明家「簽約」的無錫榮森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薛雨淳小朋友的發明節能又便捷,從實用性上考慮,公司將推廣這一專利技術,產品上市後獲得效益與專利持有人共享。
「申請專利有獎,專利獲得授權有獎,發明遇到困難可及時獲得幫助,專利申請所需資金和相關手續辦理全由街道一手操辦。」上馬墩街道負責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小發明家的專利問世後,已有多家企業對這批豐富的專利資源表示出興趣,當地政府也有專門設立展示專利和創意成果的展廳,將各種來自民間的創造運用到企業的實際運營當中,以實現雙方共贏。目前上馬墩街道所有中小學校都配有專門教授發明課程的科技老師,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法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並引導孩子們將創意變為現實。
8. 假如你是北京市市長你會怎麼樣解決北京霧霾和堵車現象
改良供暖系統,採用天然氣供暖或者核電供暖,取締大范圍的燒煤取暖。
加強北部防護林的開拓種植。
對公共交通設施加大投入,開拓公交專用快速車道,增加公共交通車次。
進一步限制三環以內私家車的通行。
9. 多功能霧炮車對治理霧霾有用嗎
1.多功能霧炮車對治理霧霾是有用的,霧炮車是將自來水經過專業凈化處理後運用高壓設備在高壓單元內部形成強大的工作壓力,通過專用的噴嘴形成5-50μm左右的水霧微粒,微小的霧粒大量聚集並漂浮於空氣中形成白色雲霧狀的霧氣效果,在蒸發的作用下能迅速吸收空氣中的熱量,快速有效吸熱降低周圍的溫度並增加空氣濕潤度,多用於牛舍豬舍雞舍降溫,來應對熱應激的發生。
2、霧化噴霧除塵
將泡沫抑塵專用液與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後,通過壓縮空氣噴覆在牧場畜禽舍外面和上空,形成大量的泡沫粒子群,使整個牧場外部被無縫隙的泡沫體覆蓋。
空氣中的粉塵通過與泡沫間的截留、慣性碰撞、擴散、粘附等多種作用下,由小顆粒聚集成大顆粒,最終同破裂的泡沫滴液一起沉降下來,從根本上阻止塵源向外擴散,達到霧化噴霧除塵的目的。
3、霧化噴霧除臭
在多功能抑塵車水箱中加入除臭葯液即可作為除臭使用,噴霧除臭葯液可使葯物分子隨霧粒的擴散充分與空氣中的臭氣分子接觸並發生反應,有效的清除臭氣廢氣。
4、霧化噴霧消毒
將水中加入消毒劑,通過霧化器將稀釋葯劑形成直徑為10μm左右的霧化粒子,均勻的懸浮於空氣中,為養殖場/牧場消毒。
10μm直徑的霧化粒子既可以保證在空氣中長時間懸浮,與病菌、塵埃充分接觸吸附,又可以避免被禽畜吸入呼吸道。
5、牧場除蟲滅害
將水中加入殺蟲劑,通過霧化器將稀釋葯劑形成直徑為30-50μm左右的霧化粒子,均勻的懸浮於空氣中,為養殖場/牧場除蟲滅害。
30-50μm直徑的霧化粒子既可以保證在空氣中長時間懸浮,與殺滅驅趕蚊蠅的同時,又可以避免被禽畜吸入呼吸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6、種植作物澆水
多功能抑塵車本身兼備噴淋和噴霧兩大功能,在澆水作業過程中,只需要將變頻裝置調節到澆水所用噴淋位置即可澆水作業,可用於種植園或牧場牧草、種植作物、牧場植被、樹木等的澆水作業工作,是牧場設備中功能比較強大的一個設備。
7、種植作物施液肥
將水中加入液肥(葉面肥),通過霧化器將稀釋液肥形成直徑為50-150μm左右的微粒,均勻的噴灑作物的葉面,促進作物的生長。
10. 盤點「治霾神器」:哪些高科技能驅散霧霾
盡管連日的大風天氣吹散了春末積沉的霧霾,仍驅散不了人們對於PM2.5的憂慮。
李克強總理3月底在沈陽鐵西區遠大科技創業園考察時,也對企業自主研發的PM2.5過濾、脫硫脫硝設備非常關注,鼓勵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盡快推廣應用新技術,一方面治理霧霾天氣,同時帶動發展環保產業,一舉兩得。
5月3日,蘭州東方紅廣場的兩台治霾「水炮」亮相,再次引發了全國關注。
【治霾水炮】
柔翼無人機
3月8日,由中航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研製的新型柔翼無人機人工消霧試驗在湖北沙市機場成功完成。新華社
柔翼無人機是以沖壓翼傘為機翼提供升力的低速無人機,由中航工業集團旗下的中航工業航宇公司研製,其主要用途是消除霧霾。柔翼無人機在2014年2月26日在襄北試驗基地試飛成功。2014年3月,柔翼無人機進行了首輪消霧試驗。
在飛機的性能上,柔翼無人機與固定翼無人機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一是有效載荷大,由於採用大面積沖壓翼傘提供的更大升力,相對同等起飛重量的固定翼無人機,其有效載荷約是固定翼飛機的3倍,可以攜帶更多的催化劑進行作業;二是安全可靠,柔翼無人機本身具有滑翔緩降功能,即使在動力發生故障,發動機停機無動力的情況下,也可依靠翼傘緩緩滑翔降落,不會對設備和地面人員造成損傷;三是飛行時間長,一次加油可以留空3小時以上;四是操作簡單,50米距離拖曳即可起飛,空中作業姿態調整方便,降落平穩;五是成本低廉,初略估算,柔翼無人機的采購成本和維護成本是同量級固定翼無人機或無人直升機的1/3—1/5,使用成本是其1/10,平時也不需要進行復雜的維護保養工作。
【那些治霾技術拯救了的企業與城市】
事實上,治霾技術還關繫到企業的生存發展、行業的起死回生、城市的管理建設,中外許多企業和城市的發展事例就印證了這一點。
【從瀕臨倒閉到收入過億的中國企業】
幾年前山東國舜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還是一個因為經營不善,時刻處於破產邊緣的外包公司。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家公司敏銳地從當下的霧霾天氣中捕捉到了商機。由於中國霧霾天氣日益嚴重,政府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對於重污染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標准不斷提高,山東國舜抓住「治霾」這一機遇,同科研機構合作開發了提高脫硫能力的新技術,最終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公司轉身成為一個掌握治霾核心技術、年收入過億的環保企業。
【通用公司減排裝置拯救洛杉磯】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嚴重的空氣污染,讓洛杉磯這個「車輪上的城市」不得不在控制汽車排放技術上做文章,經過一系列的技術研發,通用汽車公司將一種減排裝置——曲軸箱凈化器安裝在該公司為加州生產的小轎車上,此舉減少了25%的污染物排放量。這種新技術的發展為美國打造了一批世界領先的尾氣凈化器生產廠商,也讓美國掌握了尾氣凈化器的核心生產技術。
【治污帶動日本北九州經濟】
以鋼鐵為支柱產業的日本北九州,在上個世紀由於污染嚴重,致使許多民眾患上哮喘病。在此背景下,當地工廠迅速反應,通過調整能源結構,開發、利用氫能源,建造太陽能發電廠,在豐富自身的產業結構,建設新興產業的同時,不僅為當地節省了大量能源,而且帶動當地的GDP在20年間增長了4倍。現如今的北九州,已將環保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曾經的「死海」九州市已經吸引了100多種魚類和貝類在這里生息。
【治霾讓德國魯爾工業區「重見天日」】
40多年前,德國魯爾工業區污染嚴重,致使整個德國霧霾嚴重,飽受酸雨、農業減產之苦。在意識到空氣污染帶來的嚴重影響後,魯爾工業區的重工業企業開始加裝脫硫、脫氦裝置,同時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高科技產業,研發出零污染發電廠技術,將燃燒煤炭時產生的污染氣體降低到零。經過一系列的治理,包括魯爾工業區在內的德國多數地區已實現了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生態經濟發展也居於世界領先水平。
【可再生能源讓倫敦和「霧都」說再見】
上世紀50年代,倫敦霧靄重重釀成災難,英國人自此痛定思痛大力整治環境,使用可再生能源,打造生態社會。在整治環境的過程中,倫敦的重工業企業放棄使用煤炭,轉而發展風力、太陽能等綠色可再生能源。不僅僅是工廠,英國的房屋、超市等也通過自備生物質發電機、循環利用雨水等方式打造低碳環境,基本實現零排放。今天的倫敦,綠色經濟產業是目前為數不多的經濟增長領域之一,創造了眾多就業崗位,今天的倫敦以及英國最終實現了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並重。
【國外治霾:技術和立法並進】
事實上,國外治霾之路同樣布滿荊棘,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經驗,例如,「洛杉磯光霧事件」發生後的許多治理經驗就值得中國借鑒。光霧發生時,空氣顏色都會發生變化,有時煙霧呈微白色,有時顯黃褐色,煙霧會招致眼睛疼痛和流淚,還會導致死亡。光霧嚴重時,需要到洛杉磯城外採集新鮮空氣來呼吸。但通過多年的治理,洛杉磯出現霧霾的天數已經越來越少。
洛杉磯採用的方法,既不是禁車,也不是限車,因為美國是一個車輪上的國家,而洛杉磯依靠汽車的程度更甚於美國的其他城市。
最終,洛杉磯從減少車輛排污入手。1960年,通用汽車公司宣布,一種減排裝置——曲軸箱凈化器將安裝在1961年該公司為加州生產的小轎車上。雖然安裝後僅能清除25%的碳氫化合物排量,但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磯最主要的措施是鼓勵人們使用共乘車道,此措施早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之前就實施了,直到今天還在有效使用。其做法是,將高速公路的最快一條左方車道改為共乘車道,只有兩人或者三人以上共用一輛車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單人開車使用共乘車道要罰款271美元。這條快車道比其他道路更快,而且可以通達洛杉磯市中心任何地方。另外,洛杉磯市政府還專設一個辦公室,撥出專用800免費號碼,任何想要共乘車的人,無論是提供車輛還是自己想搭乘他人車輛,都可以打這個電話,由交通局的專業人員負責為共乘者配對。
與此同時美國開始為治霾工作進行立法。但早期的法案主要是擴展了聯邦政府在環保方面的職能,因為沒有制定檢測標准和強制措施,最終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