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用小紙箱做風的模擬實驗裝置

用小紙箱做風的模擬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12-06 06:03:47

⑴ 一個實驗:驗證風是由空氣流動形成的。需要什麼實驗器

說出風的形成實驗所用的實驗材料,再說出是怎樣形成的?
實驗目的:探究風形成的原因。內
實驗材料:大塑料容瓶、小塑料瓶、蠟燭、蚊香、火柴。
實驗步驟:
1、用一個大塑料瓶,去底去口,再在一側壁面用小刀挖一個與小塑料瓶口大小相同的孔,將一個小塑料瓶去底,瓶口卡進側壁洞口,並用橡皮泥將洞口周圍封嚴。
2、在桌子上點燃一支蠟燭,火苗向上沒有飄動,說明周圍沒有形成溫差,既沒有風。
3、將做好的裝置罩在燃燒的蠟燭上,使小瓶的口正對著火苗,可清晰看到火苗向一定方向飄動。
4、在小瓶底口處點燃蚊香。
5、轉動大瓶。
6.觀察記錄所發現的現象,並進行分析。
實驗現象;
1. 小瓶的口正對著火苗,可清晰看到火苗向一定方向飄動。
2. 小瓶底口處點燃蚊香,也可以看到煙流向大瓶內。
3. 轉動大瓶,火苗也隨著改動飄動方向。
實驗結論:
風形成的原因:空氣受熱膨脹、變輕、上升,體積減少,壓力變小,別處的冷空氣流入補充,這樣不斷循環流動就形成了風。

⑵ 說出風的形成實驗所用的實驗材料在風中,風就怎樣形成的

說出風的形成實驗所用的實驗材料,再說出是怎樣形成的?
實驗目的:探究風形成的原因。
實驗材料:大塑料瓶、小塑料瓶、蠟燭、蚊香、火柴。
實驗步驟:
1、用一個大塑料瓶,去底去口,再在一側壁面用小刀挖一個與小塑料瓶口大小相同的孔,將一個小塑料瓶去底,瓶口卡進側壁洞口,並用橡皮泥將洞口周圍封嚴。
2、在桌子上點燃一支蠟燭,火苗向上沒有飄動,說明周圍沒有形成溫差,既沒有風。
3、將做好的裝置罩在燃燒的蠟燭上,使小瓶的口正對著火苗,可清晰看到火苗向一定方向飄動。
4、在小瓶底口處點燃蚊香。
5、轉動大瓶。
6.觀察記錄所發現的現象,並進行分析。
實驗現象;
1. 小瓶的口正對著火苗,可清晰看到火苗向一定方向飄動。
2. 小瓶底口處點燃蚊香,也可以看到煙流向大瓶內。
3. 轉動大瓶,火苗也隨著改動飄動方向。
實驗結論:
風形成的原因:空氣受熱膨脹、變輕、上升,體積減少,壓力變小,別處的冷空氣流入補充,這樣不斷循環流動就形成了風。

⑶ 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模擬風的形成,寫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步驟

大花生油瓶復 小塑料水瓶 蠟燭制 火柴 香 第一步:擺好風的形成實驗裝置,在大瓶內放一根未燃的蠟燭;第二步:把點燃的香,放在大瓶的側洞口外,觀察煙飄動的路線;第三步:點燃大瓶內的蠟燭,依然把點燃的香放在大瓶的側洞口外,觀察煙飄動的路線。

⑷ 怎樣用一個風力小車設計一個簡單有趣的實驗

前幾天,我在逛超市時喜歡上了一個名叫「風力電動車」的組裝玩具,爸爸得內知後,爽快地給容我買了一個。風力電動車上面是四片風葉,下面連著一個車身,只要遇到大風,風葉便會把風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車子就可以跑了。剛買回來的風力電動車需要組裝,於是我請爸爸幫忙組裝好,當我使勁地吹它的風葉時,風葉開始轉動起來,車輪也隨之慢慢轉動,可神奇了。今天風很大,我就把它帶到陽台上,剛放下,只見風葉飛速旋轉著,輪子開始向前奔跑,車身順風搖擺,車頭還會隨著風向轉彎呢,特別有趣!當把它拿回客廳後,我這才發現原先的包裝袋裡還有一張貼畫,我把貼畫全部撕下來貼在車身上,將我的風力電動車打扮地漂漂亮亮。

⑸ 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模擬風的形成,寫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步驟

模擬實驗:風的形成

實驗目的:理解風的成因,初步學會做空氣流動形成風的模擬實驗。

准備的材料:大塑料瓶、小塑料瓶、蠟燭、剪刀、油性筆、橡皮泥、蚊香片、火柴、鑷子。

實驗過程:

1、取一個大塑料瓶橫放在桌面,用刀把它的底部去掉,並利用剪刀把瓶底修理平整。

2、取一個小塑料瓶,把它的瓶口與大塑料瓶中間外壁相接觸,用油性筆在大塑料瓶身上按小塑料瓶瓶口的大小做個記號。

3、用剪刀沿油性筆的記號在大塑料瓶中間外壁開一個小洞,洞的大小比小塑料瓶口略大一點。

4、把小塑料瓶瓶口卡進大塑料瓶外壁的洞里,周圍用橡皮泥封緊。這樣一個空氣流動裝置就做好了。

5、選擇一支與大塑料瓶中間洞口高度差不多的蠟燭,點燃蠟燭放在平整的桌面,觀察蠟燭的火焰沒有飄動,說明現在沒有風。

6、把剛才做好的空氣流動裝置罩在燃燒的蠟燭上,火焰對著小塑料瓶口。這時發現蠟燭的火焰向另外一個方向飄動,說明現在形成了風。

原因分析:點燃蠟燭後,瓶內空氣受熱變輕上升,從瓶口流出,瓶內空氣因此稀薄,壓力減小。而同時,瓶外溫度沒有升高,空氣沒有變化,壓力較大。由於瓶外壓力大於瓶內壓力,瓶外的冷空氣就順著小塑料瓶口向大瓶內流動,瓶內的空氣受熱不斷上升流出,瓶外的空氣又源源不斷地流進瓶內。這樣,就形成了一股由瓶外向瓶內流動的空氣,空氣的流動就形成了風。

⑹ 用什麼物品可以代替蠟燭做五年級上冊科學風的形成實驗

只要可以起到加熱空氣作用的物體,都可以用來代替蠟燭,如果是考慮為了不要使用明火,那麼就可以選用一個電燈泡,也同樣可以起到加熱空氣的作用,燈泡的選擇可以選擇60瓦到100瓦的燈泡就可以了。只要在電燈泡周圍做一個圓筒狀的罩子,底下可以進空氣,上面留一個口,如果為了增強空氣流動的效果,可以把這個出口的面積適當縮小,當電燈不點亮時,這個罩子的上方沒有空氣流動,可以用一個小巧的風車來進行檢測,當點亮燈泡時,燈泡周圍的空氣被加熱以後,這個罩子就起到了一個煙囪的效果,可以產生很明顯的對流作用,而推動風車轉動。

⑺ 物理趣味投蛋。。

1.用紙做個降落傘,以降低下落的速度;
2.用多個塑料袋(不能用保鮮袋,太薄),充氣後封閉起來,包裹在雞蛋的周圍(注意六個面都要照顧到),然後用玻璃膠固定呈球體,確保雞蛋在中心位置。

用保鮮紙當降落傘方上頭,用繩子系住下面的東西
下面:首先用保鮮膜做個25*25的底,再用木條鋪上,再在保鮮膜底下鋪一層棉花,有助於防撞擊。
然後再把幾個木條插在剛才的上面,再用橡皮筋一圈圈繞著,把雞蛋放那裡面。

絕對不會碎,我以前做過。從20米高的地方摔下去。。碎的原因內是超過了物體本身的最大形變數
要使雞蛋不碎,就是設法不要讓雞蛋超過自己的最大形變數的過程,方法有很多

准備材料:生雞蛋 碎紙屑 小紙盒 (體積大於雞蛋的體積)
帆布(盡量不太透氣就可以,形狀方,稍大些) 線繩
紙筒(可以自己用紙卷,粗細約和鉛筆相仿)
實驗原理: 一:緩沖裝置
二:減速裝置
實驗過程: 一:緩沖裝置: 1)將碎紙屑放入紙盒,約放紙盒體積的1/3

2)將雞蛋放進去,並再放入紙屑,紙屑放的不要太少,要稍緊些,就是在將紙盒封上時,搖晃紙盒感覺不到雞蛋動了為最宜。至此紙盒包裝完畢;

3)將紙筒用透明膠固定在紙盒的棱上,使紙盒在落地前,紙筒先與地面接觸,以起到緩沖作用
二:減速裝置:1)將線繩系在帆布的四個角上

2)另一端都固定在紙盒的一個頂角上(注意,是同一個頂角)

裝置完成,可以操作著試一下的!!!科學讓雞蛋堅如磐石

古代人常用「雞蛋碰石頭」來比喻自不量力。可見,雞蛋是極易碎的,輕輕一磕就碎了。如果說雞蛋能從十幾米高的地方落下而安然無恙,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是科學有時能將不可思議的事情變為現實。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這個神話吧。
首先,讓我們明確一下從十幾米的高空落下是一個什麼概念。不難算出,若不計空氣阻力,物體落地時的速度將達到十多米每秒。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明白這么快的速度將產生什麼樣的作用效果,我打一個比方。這就好比一輛時速達40km/h的汽車突然撞到了牆上,後果可想而知。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不要說是雞蛋,就是一塊石頭,恐怕也要粉身碎骨。
這樣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是否就不可辦到呢?不是的,科學的魅力正在於此。只要我們依據正確的科學道理,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再經過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不斷改進,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今天,第四屆科技節的「高空墜蛋」比賽給我們提供了自由發揮的機會。讓我們放飛想像的翅膀,來創造這個奇跡!
比賽規則:
將一個採取了一定保護措施的雞蛋從五樓陽台上扔下,使其自由下落。在雞蛋不破的前提下,整個裝置重量(不包括雞蛋)越小,落地點距指規定的地點越近,其比賽成績就越靠前。
一、科學道理:
(一)、理論依據:
1、動量定理表達式:Ft =△p
其中△p指的是動量的變化,F指的是沖力的大小,t指的是力的作用時間。
由於雞蛋在下落的過程中,動量的變化△p一定,雞蛋所受的力F與力的作用時間t成反比,即t越大,F就越小,作用在雞蛋上的力就越小。這樣,雞蛋就不容易碎了。
2、由空中垂直下落的物體所受空氣阻力f與空氣的密度ρ、物體的有效橫截面積S、下落的速率v的平方成正比,阻力的大小可表示為f=CρSv2,其中C為阻力系數,一般在0.2~0.5之間,ρ=1.2kg/m3,物體下落經過一段時間將達勻速,這稱為終極速率。
我們可以發現如下的一些日常現象:
雨滴在空氣中下落,速度越來越快,所受空氣阻力也越來越大。 當阻力增加到與雨滴所受重力相等時,二力平衡,雨滴開始勻速下落。
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張開降落傘,憑借著降落傘較大的橫截面積取得較大的空氣阻力,得以比較緩慢地降落。這些都是這個公式在生活中的應用。
明白了這以後,就不會認為裝置的加速度是9.8m/s2了。
3、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在「高空墜蛋」整個裝置落地的一瞬間,裝置靜止,然而雞蛋由於慣性,還會繼續運動,造成與裝置擠壓、碰撞,容易損壞。如何將雞蛋由於具有慣性而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分析解決。
(二)、規則分析:
有了理論指導,就可以分析比賽規則了。目的是在不違反比賽規則的情況下,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和應當解決的問題,以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
由於比賽規則有一個大前提就是雞蛋不破,雞蛋一旦破了,便會被淘汰,一切努力也就白費了。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雞蛋不破,然後再考慮如何使裝置重量盡可能小,使裝置穩定性盡可能高。保證雞蛋不破就要加強保護措施;重量盡可能小就要選用密度小的材料,能省就省;穩定性盡可能高,一是要投得准,二是裝置受大氣影響盡可能小。
二、方案設計:
在前面理論依據的支持下,又認真分析了比賽規則,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現在可以制定可行性方案了。
結合在同學們中的調查和全國各地舉行過類似比賽的方案來看,比較常見的、有一定可行性的方案有以下幾種:
1、降落傘型:
降落傘型,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降落傘,增大空氣阻力,以使雞蛋連同整個裝置平穩落地。
這種方案最容易想到,因為跳傘、宇宙飛船減速,都運用了這個方法,效果很好。安全性極高,使整個裝置達到較小的速度即可勻速下落。裝置的重量也不會很重。唯一的缺點就是:受大氣擾動影響太厲害,會使實驗裝置飄忽不定,准確性較差,往往不能落到指定位置,從而影響了比賽成績。
2、外包裝型:
外包裝型,就是用較多的減震材料將雞蛋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比如泡沫、棉花、各種填充材料等。通過這些材料的緩沖作用,達到保護雞蛋的目的。
這種方案也較容易想到。平常生活中用各種填充材料保護貴重用品的方法相信大家都見到過。這的確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案由於受空氣阻力影響很小,所以准確性較高。由於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密度極小的,所以可將整個裝置的重量降到最低。但美中不足的是:整個裝置是自由下落狀態,到達地面時的速度較大,因而對裝置的堅固度和緩沖效果要求較高,安全性稍差一點。
3、不倒翁型:
不倒翁型,就是使整個裝置像不倒翁一樣,把重心盡可能降低,使得裝置下落時能保持穩定狀態,確保始終讓一個面著地。那麼保護工作只需要在這一個面做好就行了,從而節省了材料。
這種方案充分考慮到了上一種方案可能出現在空中翻滾現象,經過改進形成的。其可靠性遠遠高於第一種方案,材料更節省,准確性更高。美中不足的就是為了確保裝置的重心降低,勢必要在底部放上一個質量較大的物體,這就大大加重整個裝置,將影響比賽成績。
4、多面體型:
多面體型,就是把整個裝置製作成一個多面體,將雞蛋用結實的繩子固定在多面體的中央,使整個雞蛋懸空。裝置落地後,不論哪個面著地,雞蛋都不會著地,雞蛋就完好無損了。
這種方案無需額外的材料,只需要製作多面體的骨架和幾根線即可,用料極其節省,因而重量會大大降低。因受空氣阻力較小,所以穩定性較好。但這種方案也有一個大的缺點就是多面體不易扎制,結實程度不高,落地後可能會散架,雞蛋也就岌岌可危了。
5、雙氣球型:
雙氣球型,就是將雞蛋放在一個氣球中,充入一定量空氣,在外面再套一個氣球,充入適量空氣。這樣兩層氣球之間就會形成一個氣墊,會使雞蛋免受地面的沖擊。
這種方案所用材料應該是所有方案中最省的,重量只是兩個氣球的重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這種方案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兩層氣球之間有一塊是緊密接觸的,沒有氣墊的保護,如果此面著地,一切都完了。另外,由於重量太輕,受空氣擾動影響,其穩定性也不是很好。
6、螺旋槳型:
螺旋槳型,就是在整個裝置上方安置一個螺旋槳,靠流動的空氣推動或遙控,使螺旋槳旋轉起來,以提高安全性和准確度。這極像直升飛機的飛行原理。
這種方案因螺旋槳的轉動而減小了裝置下落的速度,安全性更高。如果是遙控,准確性也會很高。問題是如何保證螺旋槳始終朝上,螺旋槳一旦不朝上,准確性將無從談起。如何保證螺旋槳平穩旋轉也是一個問題。
7、滑翔機型:
滑翔機型,顧名思義,就是將雞蛋懸掛在滑翔機下方,整個裝置就會在空氣中滑翔,最後會平穩地降落。
這種方案准確性極差,降落地點不確定。如果不限制落地點的話,這無疑是一個好方案,安全性較高。在這種比賽規則下,不提倡這種方法。
8、鹽水型:
鹽水型,就是配一個密度很大的氯化鈉溶液,讓雞蛋漂浮在上面,落地後鹽水就充當了緩沖材料,保證雞蛋不破。
這種方案新穎獨特,用鹽水作緩沖,安全性較高,受到空氣阻力影響很小,准確性較高。但裝置不易控制,如果裝置在空中翻滾,鹽水灑出,就起不到保護作用了,因此,一定要保證裝置重心要穩,並且盡可能降低。這種裝置的重量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畢竟,鹽水的密度要比泡沫大得多。
9、吸管組型:
吸管組型,用幾根吸管綁在一起做成吸管組,將幾組吸管組搭成金字塔形,將雞蛋夾在中間,用膠條固定。吸管由於是中空的,可以起到緩沖作用。
這種方案材料來源廣泛,重量輕,體積小,因而准確性較好。至於安全性嘛,可能要差一點,吸管的緩沖作用畢竟有限。
10、綜合型:
綜合型,就是將幾種保護措施結合起來使用,造出的裝置也是五花八門。
綜合型裝置的安全性肯定會大大提高,這是毫無疑問的。准確性很難說究竟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裝置的總重量大大增加,可能會影響比賽成績。
… …
上面大體介紹了十種方案。其實還有很多方案,就不一一列舉了。不難看出,這十種方案各有利弊,很難找出一個十全十美的方案。而且,各種方案的偶然性較大。以上僅是從理論層面對各種方案進行了分析,實際操作中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三、實踐檢驗:
(一)、外界影響分析:
受當時天氣狀況、場地情況、裝置製作情況、雞蛋的大小和形狀等,都會對比賽結果產生一定影響。
1、天氣狀況的影響:
天氣狀況對這種比賽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的。主要影響是風力的大小。理想的天氣狀況應該是幾乎沒有風,這樣才能保證一些需要藉助空氣阻力來減速的裝置能夠平穩降落。如果風太大,那麼降落傘型、螺旋槳型、雙氣球型等類型的實驗裝置就會在風中搖擺不定,准確性會很差,安全性也會大大降低。
2、場地情況的影響:
場地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比賽成績。這里的場地場地主要是指裝置落地的場地。理想的場地應該平坦、松軟,這樣會大大增加成功的幾率。遺憾的是這次比賽場地是大理石地面,平坦尚還可以,但是堅硬無比,這無疑是對裝置的一次嚴酷的考驗。這就要求我們的裝置一定要結實,緩沖效果要好。
3、裝置製作情況的影響:
裝置製作的好壞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試驗時試驗成功並不代表著在正式比賽中會成功。因為試驗時整個裝置從十幾米高的地方落下,會造成裝置整體或局部的損壞,如果再用試驗過的裝置去比賽,這些損壞造成的影響便會顯現出來。會讓認為安全可靠的裝置出現意外情況。如果再製作一個新的裝置,即使原理跟試驗時的裝置一模一樣也無法保證製作得和試驗時的裝置沒有差別,問題往往就出現在這細小的差別上。
4、雞蛋的大小和形狀的影響:
也許你會問:雞蛋的大小和形狀還對試驗效果有影響嗎?回答是肯定的。經請教物理老師宋老師後得知:雞蛋越小越不容易破。對此你可能會不理解,其實我也不明白。宋老師給了一個恰當的事例:將大小不等的一筐雞蛋晃幾晃,你會發現:大的雞蛋先破,小的雞蛋後破。由此可以得知:小的雞蛋更結實一點。如果拿兩個蛋殼厚薄不同不一樣的雞蛋相碰,一定是蛋殼薄的雞蛋先破。由此可以得知:蛋殼厚的雞蛋更結實一點。另外,形狀規則的雞蛋由於受力均勻,會比不規則的雞蛋結實。因此,所用雞蛋太長、太圓、太扁或鼓出一塊、凹下一塊都不行。
如果比賽規則允許自帶雞蛋的話,一定要注意以上內容。如果不讓自帶雞蛋,只好聽天由命了。

由此可以看出,這種比賽中許多不確定因素都是人們難以預料的。對於前兩種影響,對每一個參賽者都是公平的。條件好對大家都好,條件不好對大家都不好。對於後兩種影響,要求我們一定要細心,力求將裝置調試得完美無缺,比賽時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二)、臨場竅門:
一切准備工作準備就緒後,就只等著實地檢驗自己的裝置了。
正式比賽也並不意味著結局已定。經分析,這裡面還是有很多竅門的。
首先,一定要將自己的裝置對准投擲點。如果沒有對准投擲點,裝置落地時還有什麼准確度可言?對准投擲點,可以先向下扔一個小石子,看小石子落地點與起落點的關系,再根據這個確定自己裝置的起落點。可以反復試驗幾次,以找到最好的起落點。
再次,對於要求穩定下落的裝置,一定要調整好落地面朝下,確保重心穩定,裝置的這種姿態一定要求重心最低,才會避免裝置在空中翻滾、搖擺、抖動。如果重心不夠低,可臨時在裝置底面捆綁一個重物。但這樣會使裝置重量大大增加,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呀。
最後,盡量將裝置置於所允許高度的最低點,這樣下落高度就會降低,裝置落地時的速度就會降低,增加了安全性。
四、最佳方案:
在充分考慮了各中方案的利弊和外界環境對裝置影響的大小之後,我們選取了一個最佳方案,即外包裝型。選取它的理由如下:
1、外包裝型裝置選用材料密度小,重量輕,能夠以較少的材料,較輕的重量達到較好的保護效果。
2、穩定性高。因其受空氣阻力的影響較小,可以沿著一條近似豎直向下的軌跡下落,如果起落點選得准,落地點也會很准。
3、排除了裝置在空中翻滾可能造成的影響。由於雞蛋周圍各個方向的保護程度都是一樣的,因此,裝置哪一個面先著地,都會受到緩沖材料的保護。即使裝置在空中翻滾,也不會對裝置的安全性產生太大影響。
4、材料來源廣泛。因為所選材料是泡沫、棉花等常見材料,因而便於尋找,裝置的造價也不會太高。
5、成功幾率高。只要保護材料足夠厚,保護效果足夠好就可以了。無須進行各種調試,使裝置狀態最佳。在下落過程中無須手動干預,就不會因人們可能的失誤而對比賽產生影響了。
因而,「外包裝型」方案應該是最好的。最好只是相對而言,其實這種方案也有缺點,那就是落地後可能會反彈,影響了准確性。
解決的方法就是在裝置外包一層彈性較小的材料,使得裝置落地後不會彈起。另外,在裝置外面貼雙面膠也是一個好方法。
五、總結分析:
高空墜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經過一番討論分析也會變成現實。科學的魅力正在於此。它能用科學的手段解決這種類似問題。小小的高空墜蛋中竟有這么復雜的內容,竟蘊涵著這么多的科學道理,不禁想起畢達格拉斯的一句話:處處留心皆學問。
留心身邊的小事吧!其中會蘊涵著豐富的科學道理,只要我們去發現,去實踐。科學真理的大門剛剛向我們敞開,裡面充滿了神秘與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

⑻ 寫出你研究模擬風形成的過程。

實驗材料:
1.5升的飲料瓶、吸管、蠟燭、蚊香、膠帶、紙條、火柴、刀子
實驗過程:
1.用刀子將1.5升飲料瓶裁成兩部分,從瓶子底部向上約7.5cm留上下兩部分備用。
2.在距離瓶子底5cm的地方燙一個圓孔,將吸管插入圓孔並密封好。
3.在瓶子的開口處用膠帶粘上兩個小紙條,小紙條可以用有一定硬度的紙做,要折疊幾下,保證風從那裡過的時候,小紙條能上下晃動。
4.將蠟燭固定在瓶底中央,點燃蠟燭套上剪下的瓶體上部。
實驗現象:
觀察方法一:看燭焰的偏移。讓吸管口對好蠟燭火焰,可以看到燭焰的偏移,說明有從外向里的風。堵住管口,沒有風進去,蠟燭火焰方向朝上。
觀察方法二:看紙條的飄動。觀察瓶子上方開口處的小紙條,看到微微飄動。也說明有風。
觀察方法三:看煙霧的流動。點燃一段蚊香放在吸管口,不點燃瓶子里的蠟燭煙徐徐上升;點燃蠟燭,可以看到淡淡的煙從外面往裡跑。
實驗結論:空氣受熱後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從而形成風

⑼ 做風的模擬實驗時為什麼要在紙箱內放一根點燃的蠟燭

做風的模擬實驗時為什麼要在紙箱內放一根點燃的蠟燭是為了讓火焰加熱空氣形成風,在蠟燭上方有向上的氣流。
紙盒的進風口就有風進來了。

⑽ 我們做風的模擬實驗時為什麼要紙箱內放一根點燃的蠟燭呢

做風的模擬實驗時,要在紙箱內放一根點燃的蠟燭,是為了讓火焰加熱空氣形成風,在蠟燭上方有向上的氣流,
紙盒的進風口就有風進來了。

閱讀全文

與用小紙箱做風的模擬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莞市永克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86
江玲皮卡車儀表盤左上角是什麼表 瀏覽:485
流體壓強和流速關系的實驗裝置 瀏覽:494
如何抓軸承 瀏覽:471
口罩超聲波機怎麼調 瀏覽:998
導纜裝置的位置與作用 瀏覽:796
閥門的芯體里是什麼材料 瀏覽:216
餐廳紙巾生產設備需要多少錢一套 瀏覽:987
電冰箱製冷系數測量實驗裝置 瀏覽:472
電動車前工具箱怎麼換 瀏覽:431
11年捷達車空調不製冷怎麼回事 瀏覽:878
用cad畫五金製品難嗎 瀏覽:799
廣東直銷美容儀器怎麼樣 瀏覽:95
人防密閉閥門套什麼定額 瀏覽:537
老款思域後輪軸承怎麼拆 瀏覽:40
天然氣閥門井鑰匙創新 瀏覽:702
什麼地方賣吸氧器材 瀏覽:98
實驗室化學反應裝置圖 瀏覽:793
鑄造銀條模具什麼材質 瀏覽:413
軸承加工什麼工藝 瀏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