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卸船機全自動化後會減少員工不
會。卸船機全自動化後會減少員工,這樣可以節約成本。卸船機是利用連續輸送機械製成能提升散粒物料的機頭,或兼有自行取料能力,或配以取料、喂料裝置,將散粒物料連續不斷地提出船艙,然後卸載到臂架或機架並能運至岸邊主輸的地方送機系統去的專用機械。
B. 請問前四後八自卸車每公里油耗約多少
通常來說,空載滿載平均油耗按目前油價來算,8米箱以上的車,大概在每公里4塊錢左右
C. 冷干機運行有什麼優缺點
冷干機的製冷系統屬於壓縮式製冷,由製冷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膨脹閥等四個基本部件組成。它們之間用管道依次連接,形成一個密閉的系統,製冷劑在系統中不斷地循環流動,發生狀態變化並與壓縮空氣和冷卻介質進行熱量交換。
台灣dpc為您解答冷干機的運行優點
冷凍式乾燥機耗電,但對於吸附式乾燥機的耗氣量來說,它的能耗相對較小,冷凍式乾燥機工作可靠,維護簡單,對配置的空壓機無特殊要求,而且本身還具有一定的除油效果,因此可以相對降低對除油過濾器的配置要求,相對也降低了投資費用和運行費用。
冷干機的缺點
冷凍式乾燥機運行時,對環境溫度較為敏感,一般在超過38℃和低於0℃時,就無法有效運轉。而且對於大容量的冷干機需要耗用大量的冷卻水,對於缺水地區的使用將受到限制。特別是在額定負荷下長期運轉時,應考慮冷媒壓縮機的自動卸載裝置,否則會對冷媒系統造成不利的影響。
由於冷凍式乾燥機採用的是製冷技術,管路容易產生冰堵,所以,冷凍式乾燥的壓力露點只能達到2℃以上,而在需要壓力露點為-20℃以下的乾燥空氣時,吸附式乾燥機幾乎是唯一的選擇。用一句來概括:冷干機在日常使用過程中要比吸干機方便,而且更節能。但是冷干機的工作質量(氣體乾燥程度)比吸干機要差,因此在一些對壓縮氣體乾燥性要求非常高的場合就不適用。
D. 什麼是浮式儲油卸油裝置(FPSO)
FPSO(Floating Pro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即浮式儲油卸油裝置,可對原油進行初步加工並儲存,被稱為「海上石油工廠」。
大型FPSO
FPSO是對開採的石油進行油氣分離、處理含油污水、動力發電、供熱、原油產品的儲存和運輸,集人員居住與生產指揮系統於一體的綜合性的大型海上石油生產基地。與其他形式的石油生產平台相比,FPSO具有抗風浪能力強、適應水深范圍廣、儲/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轉移、可重復使用的優點,廣泛適合於遠離海岸的深海、淺海海域及邊際油田的開發,已成為海上油氣田開發的主流生產方式。
FPSO裝置作為海洋油氣開發系統的組成部分,一般與水下採油裝置和穿梭油輪(Shuttle Tanker)組成一套完整的生產系統,是目前海洋工程船舶中的高技術產品。同時它還具有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海洋工程特點。
FPSO儼然一座「海上油氣加工廠」,把來自油井的油氣水等混合液經過加工處理成合格的原油或天然氣,成品原油儲存在貨油艙,到一定儲量時經過外輸系統輸送到穿梭油輪。作為海上油氣生產設施,FPSO系統主要由系泊系統、載體系統、生產工藝系統及外輸系統組成,涵蓋了數十個子系統。
FPSO上面安裝了原油處理設備,有的FPSO有自航能力,有的則沒有,採用單點系泊模式在海面上固定。FPSO通常與鑽油平台或海底採油系統組成一個完整的採油、原油處理、儲油和卸油系統。其作業原理是:通過海底輸油管線接收從海底油井中采出的原油,並在船上進行處理,然後儲存在貨油艙內,最後通過卸載系統輸往穿梭油輪。
E. 冷水冷卻系統控制的控制目標是什麼
實現製冷系統自動控制的目的是什麼?
(1)提高製冷設備的運行穩定性。當負荷及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可自動調整製冷設備的運行狀態,使其在相應的工況下穩定運轉。為達到此目的的自動控制元件有溫度式膨脹閥、蒸發壓力調節閥及自動繪水閥等。
(2)保證製冷設備安全運轉。系統運行時,經常出現吸氣壓力過低、排氣壓力過高、油壓過低或油壓消失以及供液不足、斷水等不正常現象。自動保護裝置可使其維持正常運轉狀態,出現緊急情況時,便自動停止運轉。這類保護裝置有壓力縫電器,油壓繼電器及安全閥等。
(3)自動調節供液量,維持被冷卻物體所需的低溫。
(4)全自動系統可按程序啟動,自動調節、自動記錄,自動顯示,減輕操作者的勞動強度。
(5)提高經濟性,盡量避免製冷設備作不必要的運行,減少運轉時間,減輕負荷口這類控制元件有。溫度繼電器、自動卸載裝置等。
F. 試說明乳化液泵站上自動卸荷閥的自動卸荷過程
卸荷溢流閥由溢流閥和單向閥組成。當系統壓力達到溢流閥的開啟壓力時,溢流閥回開啟,泵卸答荷;當系統壓力降至溢流閥的關閉壓力時,溢流閥關閉,泵向系統載入。使泵卸荷時的壓力稱為卸荷壓力,使泵處於載入狀態的壓力稱為載入壓力。
G. 國內波浪能發電取得了那些成就,在這方面存在那些不足
成就
我國沿岸波浪能資源理論平均功率約1285萬千瓦,具有良好的開發應用價值,建立波浪能發電系統發展潛力巨大。中國波浪發電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良好。微型波浪發電技術已經成熟,小型岸式波力發電技術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於1989年在廣東珠海建成了第一座示範實驗波力電站,1996年又建成了一座新的波力實驗電站,專家們通過試驗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國首座波力獨立發電系統汕尾100千瓦岸式波力電站於1996年12月開工,2001年進入試發電和實海況試驗階段,2005年,第一次實海況試驗獲得成功。該電站建於廣東省汕尾市遮浪鎮最東部,為並網運行的岸式振盪水柱型波能裝置,設有過壓自動卸載保護、過流自動調控、水位限制、斷電保護、超速保護等功能。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隨著一大批清潔能源發電項目建成投產,我國的發電裝機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新能源發電呈加速發展態勢。我國波浪能資源蘊藏量豐富,清潔無污染,再生能力強,波浪發電產業得到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扶持,投資前景良好。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在山東、海南、廣東各建1座1000千瓦級的岸式波浪發電站。
不足
波浪能的利用並不容易。波浪能是可再生能源中最不穩定的能源,波浪不能定期產生,各地區波高也不一樣,由此造成波浪能利用上的困難。利用波浪能發電要依靠波浪發電裝置,但是由於海浪具有力量強、速度慢和周期性變化的特點,100多年來,世界各國科學家提出300多種設想,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波浪能發電裝置,但是普遍發電功率很小,而且效果差。
想要充分地利用波浪能發電,有幾項難題需要解決。一是獨立發電問題。最早的波浪能發電裝置需要與柴油機並聯工作,這樣會造成污染。後來則需要依靠電網,先把波浪能轉化的電能供應到電網上,然後才可以利用,這樣又會受到電網覆蓋范圍的限制,造成發電成本高昂、發電功率小、質量差等問題。二是穩定性問題。由於受技術限制,波浪能發電裝置只能將吸收來的波浪能轉化為不穩定的液壓能,這樣再轉化的電能也是不穩定的。英國、葡萄牙等歐洲國家採用昂貴的發電設施,仍無法得到穩定的電能。三是控制問題。由於波浪的運動沒有規律性和周期性,浪大時能量有剩餘,浪小時能量供應不足。這就需要有一種設備在浪大時將多餘的波浪能儲存、再利用。
尚未解決的問題
對於波浪能研究來說,目前存在以下主要技術問題:
1.材料問題——波浪能裝置的材料應該具有(1)抗海水腐蝕的特性;(2)廉價;(3)較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不銹鋼滿足第1、3兩條,不滿足第2條;工程塑料在強度上已有了顯著提高,但其耐久性和可靠性還未能滿足要求。因此,現有的波浪能裝置只是採用普通鋼材,靠表面塗層提高抗腐蝕能力,耐久性差強人意。
2.工業產品系列太少——目前並不存在專門為波浪能利用而發展的工業產品,只能逐漸發展。但我國目前許多產品的系列太少,迫使在波浪能研究上改變設計,犧牲效率、合理性,用現有產品拼湊成波浪能。例如小型電機,明顯缺乏低轉速、功率100W以下的發電機,或低轉速、100kW以上的大功率發電機。齒輪等機械,液壓泵、液壓馬達等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3.投入研發經費不足——我國從「七五」開始研究波浪能。從「八五」到「十五」,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等對波浪能研究開展了持續的支持,3個五年計劃共支持了約1000萬,用於研製20kW、100kW岸式振盪水柱波能裝置各一座,8kW、30kW擺式波能裝置各一座,5kW漂浮式波能發電船一座,50kW波浪能獨立發電與制淡系統一座。這些研究使我國的波浪能研究水平逐漸發展起來,特別是「十五」期間,我國在波浪能轉換效率、波浪能穩定輸出和波浪能裝置建造技術上有了顯著的提高,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但相對國外的波浪能研究,我國的研發經費太少了。3個五年計劃共支持了約1000萬,研建了6個波浪能裝置,全部加起來僅相當於英國近5年投入研究費用的1/60。上述項目均有較大缺口,需要部門、省、地方匹配才能完成。研究費用的欠缺,對我國波浪能研究進展有負面影響。
總的來說,我國的波浪能轉換研究進步是明顯的,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影響,目前可以進入示範階段,但尚未進入商業開發階段。波浪能利用在技術上並未完全成熟,還需要國家進一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