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了酵母菌細胞呼吸的相關實驗.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CO2和H2O;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內吸產生CO2和酒容精,所以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CO2,A正確;
B、酵母菌有氧呼吸產生CO2和H2O,只有無氧呼吸能產生乙醇,B錯誤;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ATP,但實驗中沒有檢測能量的設備,只能檢測是否產生CO2,C錯誤;
D、酵母菌既可進行有性生殖,又可進行無性生殖,但實驗中只檢測其呼吸方式,沒有檢測其生殖方式,D錯誤.
故選:A.
❷ 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圖13所示的裝置探究影響物體
(1)讓鋼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使鋼球獲得動能;鋼球動能的大小是通過鋼球對木塊做功的多少來體現出來的,木塊運動的距離越長,就表示鋼球的動能越大;
(2)讓小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釋放,使小球到達最底端的速度相同,從而探究動能與質量的關系;
(3)上面的兩次實驗是在速度一定時,改變物體的質量,探究動能的大小,動能的大小通過木塊移動距離的大小表現出來的,因此改變木板的長度,應採用甲的建議;
(4)有表中的數據知: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故答案為:(1)將鋼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木塊運動的距離;(2)速度;質量;(3)甲;(4)在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❸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水的沸騰:(1)指出實驗裝置中的錯誤:______;(2)如表是
(1)丙圖中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操作錯誤
(2)A、利用描點法做出圖象,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下圖所示:

B、水在第4min開始沸騰,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98℃不變;
C、本次實驗中水的沸點是98℃.
D、實驗測得水的沸點不是100℃的原因可能是當地氣壓低於標准大氣壓.
故答案為:(1)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A、沸騰前後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B、吸;不變;C、98;D、當地氣壓低於標准大氣壓.
❹ 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驗證質量守恆定律.下列各種葯品組合中,他們應選用()A
A、稀鹽酸和鎂條反應要生成氫氣,而氫氣要逸散到空氣中,難以稱量,故A錯;
B、碳酸鈉要和稀硫內酸反應容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同樣難以稱得其質量,故B錯;
C、稀鹽酸和銅粉不反應,也就談不上質量守恆了,故C錯;
D、碳酸鈉和氯化鈣能夠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氯化鈉,沒有氣體產生,所以在現有的條件下能夠得到正確的結論,故D對.
故選:D.
❺ 某實驗小組利用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當合外力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其質量之間的關系.(1)
(1)滑塊經過光電門1時的瞬時速度的表達式v1=
,滑塊經過光電門2時的瞬時速度的表達式v
2=
,
根據運動學公式v
22-v
12=2as得,a=
| v | 2
❻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目的:(1)用高錳酸鉀製取一瓶氧氣,做細鐵絲燃燒
(1)依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認識解決此題,①是酒精燈,②是試管,③是鐵架台,④是量筒, 故答案為:酒精燈;試管;鐵架台;量筒; (2)鐵絲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方程式是3Fe+2O2 | 點燃 | .
❼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某些氣體的制備、性質等實驗(圖中夾持裝置有省略).請按
(1)C裝置是不需要加熱制備氨氣的裝置,利用濃氨水滴入生石灰產生氨氣,製取乾燥氨氣可以用鹼石灰乾燥氨氣;為製取乾燥氨氣,可將裝置C連接D點的乾燥的氨氣,裝置C中的燒瓶內固體宜選用濃氨水和生石灰; 故答案為:D; A、D; (2)依據制備氯氣裝置是利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加熱反應,生成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和水蒸氣,通過飽和食鹽水除去氯化氫,通過濃硫酸除去水蒸氣; 故答案為:飽和食鹽水、濃硫酸; (3)實驗時打開開關1、3,關閉2向燒瓶中通入氯氣,然後關閉1、3,打開2,向燒瓶中緩慢通入一定量的氨氣,實驗一段時間後燒瓶內出現濃厚的白煙並在容器內壁凝結,已知氯氣與氨氣可發生反應:3Cl2+2NH3→N2+6HCl,依據反應化學方程式判斷是生成的氯化氫和過量氨氣反應生成的氯化銨;銨根離子的檢驗方法是,取少量固體於試管中,加入適量NaOH溶液並加熱,在管口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若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證明固體中有NH4+; 故答案為:氯氣;取少量固體於試管中,加入適量NaOH溶液並加熱,在管口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若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證明固體中有NH4+; Ⅱ、(4)利用裝置A、E,可設計實驗比較Cl-和Br-的還原性強弱,氯氣通入溴化鈉溶液中,氯氣氧化溴離子為溴單質,反應為:Cl2+2NaBr=Br2+2NaCl,溴單質溶於水溶液呈橙紅色;故答案為:裝置E中的NaBr溶液變橙紅色; (5)將裝置B、C分別與F相連後,進行H2S與SO2反應的實驗,B是制備硫化氫氣體的發生裝置,C是二氧化硫氣體制備的裝置,通入F中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氫生成硫單質,2H2S+SO2=3S↓+2H2O;F燒杯是吸收剩餘氣體二氧化硫或硫化氫有毒氣體的作用; 故答案為:2H2S+SO2=3S↓+2H2O;吸收尾氣.
❽ 新舟中學某實驗小組同學利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1)請指出該同學在實驗
(1)由實驗裝置圖象可知,打點計時器用的必須是交流電,圖中用的是直流電,所以採用的電源不對, 小車釋放的位置應該靠近計時器,以便測量更多的數據來減小誤差. (2)①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故兩點之間的時間間隔T=0.1s,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等於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則B點瞬時速度等於AC段的平均速度,故: vB= = =0.80m/s; 同理,v C= = =1.00m/s; v D= = =1.20m/s; ②以打A點時為時間的起點,利用描點法,得出圖象如下所示:  | △v | | △t | | =0.2m/s2; 圖象和橫坐標的交點表示A點速度的大小,故vA=0.6m/s. 故答案為:(1)①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②重物釋放時應緊靠打點計時器. (2)①0.80,1.00,1.20;②0.20,0.60.
❾ 交流與評估是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環節.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完成了「測滑輪組機械效
(1)由3、4或5、6可以看出,鉤碼重相同,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 由3、5或4、6可以看出,動滑輪重相同,鉤碼越重,機械效率越高; 由此可知,影響輪組機械效率的兩個主要因素是:鉤碼重與動滑輪重. 由圖示可知,滑輪組承重繩子的有效股數n=3,第5組實驗中, 滑輪組的效率η= =====66.7%. (2)通過分析3、4小組(或5、6小組)的數據可得出結論:使用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小. (3)通過分析3、5小組(或4、6小組)的數據可得出結論:使用相同的滑輪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大. (4)1、2兩個小組的動滑輪重相同,提起的鉤碼重也相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不同,測出的滑輪機械效率卻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測拉力時沒有使測力計勻速上升,造成測量的力不準確;或滑輪和輪與軸間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5)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提,可以採用以下方法:選用較輕的動滑輪組裝滑輪組;增大物重;保持良好的潤滑,減小輪與軸間的摩擦. 故答案為(1)物重和動滑輪重;66.7%;(2)小;(3)大; (4)測拉力時沒有使測力計勻速上升,造成測量的力不準確. (5)選用較輕的動滑輪組裝滑輪組;增大物重;保持良好的潤滑,減小輪與軸間的摩擦.
❿ 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
(1)讓鋼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在向下擺動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所以鋼球在最低位置獲得的動能是由初始位置時的重力勢能轉化來的;鋼球動能的大小是通過鋼球對木塊做功的多少來體現出來的,木塊運動的距離越長,就表示鋼球的動能越大; (2)使質量不同的鋼球從相同的高度擺下,可使鋼球到達豎直位置時速度相同,從而探究動能與質量的關系;(3)三次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動能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所以第3次實驗應保證鋼球的質量、木塊的質量、鋼球下擺的高度都不變,現做實驗時木塊被撞後滑出木板,所以應換用同樣較長的木板,應採用甲的建議; (4)有表中的數據知: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故答案為:(1)重力勢能;木塊運動的距離;(2)速度;質量;(3)甲;(4)在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與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鑫旺五金製品廠
發布:2025-10-20 07:24:52
瀏覽:861
尚葉五金機電
發布:2025-10-20 05:32:44
瀏覽:5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