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魚菜共生」循環系統,有魚有菜,孩子最愛
「魚菜共生」的概念在我國早已有之,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時代,人們在稻田、草叢邊的水溝里能抓到許多的鯽魚、小鯉魚、泥鰍、黃鱔,甚至還有可能抓到鯰魚,這樣自然形成生態共生空間,其實便是最早「魚菜共生」的雛形,而菜與其他植物沒有本質的區別的,只是食用方式不一樣罷了。魚菜共生是在無土環境中建立魚、蔬菜、微生物的循環系統。魚透過排泄物為植物提供營養,植物吸收養分實現水質過濾,而微生物對魚排泄物進行分解,為植物提供養分。因此,可以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達成魚菜的協同共生。魚菜共生是再循環系統中植物高效栽培的一種「清潔環保」方式。魚菜共生系統小到居家系統, 大到數萬平方的商業化生產系統都適用。
魚菜共生技術是一項涉及到微生物、植物、魚三者共營共生的技術,利用三者間的生態關系實現能量物質間的可循環可持續動態發展,達到一種仿自然生態而勝於自然的生態的人工系統,在建立這樣的系統時要考慮到三者之間生物種類、及生物量之比例,從而達到一種最佳的生態組合。
魚菜共生系統有幾個方面的數據要注意的:
第一,魚菜比例。 如果家庭用微型的魚菜共生系統,一般是按照1:1的比例,這種比例消化作用是足夠的,魚不會有問題,而菜種的少,肥力也是可以解決的。但如果地方允許,你想做一個比較大的魚菜共生系統,該按照什麼比例呢?根據實踐,可參考如下數據: 100公升的水配合一公斤的魚再配合一平方(陶粒-30公分深)的植床。 這樣的比例可以讓系統達到最大的平衡,當然,這樣的比例如果不會控制容易發生肥力不夠的情況,但魚是不會有問題的。
第二,魚的飼養。 按照第一點所說的比例,如果發生肥力不足,該怎麼控制呢?可參考如下數據:魚飼料喂養量應該是魚體重的3%,魚飼料的蛋白質保證在35%-45%。切記不能喂過多,過多會導致魚的排泄物過多,水中氨比重過大,對魚不利。
第三, NO3的控制。 在不單獨建硝化池的時候,一定要測試NO3的含量。根據實踐建議,NO3的含量保持在40-150PPM之間,如果過高,需要調整魚的餵食量,如果過低,則需要調整作物的數量。
魚菜共生循環系統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收到政府大力推崇,因為一方面能節約用水,城市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生產出來的蔬菜基本可以視為有機蔬菜(美國承認魚菜共生系統產出的蔬菜為有機菜,國內暫時不承認)。介紹一個簡單的小型「魚菜共生」系統: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供了魚菜共生系統的七項規則,有興趣的朋友在建造系統時,可以參考:
審慎選擇飼養池。 魚池是魚菜共生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魚池最好為圓形,池底平坦或呈錐形,以便保持清潔。請記住:盡量使用耐用的塑料或玻璃鋼水箱。
確保通風和水循環 。這意味著需要使用水泵和氣泵,讓水體含有充足的溶解氧並流動,從而確保動物、細菌和植物的健康。請記住:電費是該系統的一項主要開支,因此應當明智地選擇水泵和電源,如有可能,應考慮光伏發電。
保持良好水質。 水是魚菜共生系統的關鍵。它是將所有基本營養物質輸送到植物的媒介,為魚類提供生境。五項主要參數對於監視和控制水質至關重要:溶解氧(5毫克/升)、pH值(6-7)、溫度(18-30℃)、總氮和水鹼度。請記住:水化學看似復雜,但藉助通用測試套件,實際管理工作相對簡單。
不要使魚池過度擁擠。 將放養密度保持在較低水平能夠有助於魚菜共生系統的管理,避免沖擊和失敗。建議的放養密度為20千克/1000升,這仍將留有大量栽培植物的空間。請記住:較高的放養密度可在同樣空間里生產較多的食品,但也將需要採取更加積極的管理。
避免過度飼喂,並清除任何剩餘食物。 廢物和吃剩的食物對水生動物危害極大,因為它們會在系統中腐爛。腐爛的食物會引起疾病,並耗用所有溶解氧。請記住:每天投喂動物,但在30分鍾後應清除任何吃剩的食物,並對第二天的投喂量作出相應調整。
合理選擇植物和安排間距。 在生長期較長的植物(茄子)中間種植生長期較短的蔬菜(色拉用綠葉蔬菜)。在大型結果植物之間連續補植萵苣等嫩葉蔬菜能夠營造自然遮蔭條件。請記住:在一般情況下,魚菜共生系統中綠葉植物與包括西紅柿、黃瓜和辣椒等一些最流行的果實類蔬菜一起栽培效果極好。
保持動植物間的平衡。 採用批量耕作系統有助於確保水生動物和蔬菜的穩定收成,維持生產水平,保持魚和植物間的平衡。請記住:確保幼小植物和魚類的來源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在規劃階段考慮供應問題。
② 魚菜共生系統原理和優勢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1
③ 最常見的魚菜共生系統的基本製作是怎樣的
2.苗床:一個至少深30 CM 的容器 3.種植材料(或者說過濾材料):可以填滿苗床的火山岩(10MM大小)或者石頭子(10MM大小),還可以是陶瓷球,只是成本貴點. 4.其他:泵,水管等 5.植物,或植物種子 因為製作方法可以就地取材,所以很多材料我就不一一列出,製作時你可以靈活取捨. 製作原理和過程: 原理:通過泵將魚缸里包含魚糞等雜質的水泵到苗床,經過苗床過濾後水由苗床流回魚缸.苗床的作用就是過濾和分解廢物以供蔬菜吸收,蔬菜吸收了對魚產生的廢物,達到改善水質目的. 製作過程並不復雜,關鍵主要在苗床的進出水: 進水(魚缸到苗床)有兩種方法: 1.排管灌水,優點,水流均勻,缺點,容易堵塞出水口 2.直接灌水,優點,不堵塞出水口,缺點,水流不均勻 出水(苗床回魚缸)也有兩種方法: 1:直接排水:優點,製作簡單,缺點過濾時材料利用可能不完全,上面會有一部分材質會沒水浸沒造成植物供養不足. 2.虹吸排水:優點:過濾均勻,缺點:製作復雜 我喜歡選擇直接灌水和虹吸排水 灌水的製作,若直接灌水,就用泵抽水灌進苗床就可以,若排管灌水,就需要做成一個迴路管道,在管道上扎眼,然後將迴路管道連上水泵放在苗床上.具體製作就不細述,盡量在苗床上均勻出水就好. 苗床的排水不管是直接排水和虹吸排水都需要在苗床上有個排水口,排水口接排水管,而且排水口必須與材質隔離,我用10CM直徑的PVC管做隔離物,在管子下部打滿眼.(上部不用打眼,使水必須從下面走,增加過濾效果),然後將PVC管套住出水口,使它與材質隔離.
④ 魚菜共生的功能原理
魚菜共生屬於水耕農法的一種,但是水耕農法不一定是魚菜共生農法,水產養殖加上水耕法是「魚菜共生」最重要的核心技術,取「水產養殖Aquaculture」加上「水耕法Hydroponics」而成的新詞彙。雖然我們稱之為「魚菜共生」,但是不一定限制在養魚種菜,養殖可以是魚、烏龜、鰻魚、蝦子甚至是鱷魚,耕作方面則可以是菜類、花卉、水果等,所以「魚菜共生」正確來說應該是「養耕共生」
當然真正魚菜共生系統的原理還是相對的能麻煩點,其實解釋起來也不是太難,魚菜共生系統就是把魚兒的糞便等排泄物作為有機肥給水培蔬菜來提供合適的營養,這樣子有助於蔬菜更好的生長,水培蔬菜在吸收營養的同時又對魚缸排除的水質起到了一定的凈化作用,最後又使之迴流到魚缸,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循環過程。
4、水生蔬菜系統,這種方式就如中國的稻魚共作系統,不同之處在於養殖與種植分離式共生,即於栽培田塊鋪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後灌水,構建水生蔬菜種植床,把養殖池的水直接排放農田,再從另一端返還叫集迴流至養殖池,這樣廢水在防水布鋪設下無滲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濾化廢液,同樣達到良好的生物過濾作用,有點類似自然的的沼澤濕地系統。如茭白與魚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採用該系統設計。
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需注意的是魚及菜之間比例的動態調節,普通蔬菜與常規養殖密度情況下,一般一立方水體可年產50斤魚,同時供應1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的肥水需求。家庭式的魚菜共生體系,一般只需2-3立方水體配套20-30平方米的蔬菜栽培面積,就可基本滿足3-5人家庭蔬菜及魚產的消費需要,是一種極適合城市或農村庭院生產的農耕模式,也是未來都市農業發展的主體技術與趨勢。
⑤ 【轉】什麼是魚菜共生系統魚菜共生系統是如何構建
魚菜共生系統其實就是個力求模擬自然生態的一個人工的完整的自然循環水系統,比起很多時興的生態魚缸,傳統養殖,傳統種植都更加接近自然,過濾效果更加強大,而且更加節約製作成本,也少掉了很多日常維護以及可以屏棄所有的添加魚葯和化肥農葯,使得魚更加健康,菜也更加安全.
魚與植物間形成良好的共生關系達到動態平衡,魚產生的排泄廢棄物為植物生長提供富足的養分,植物凈化吸收的水又可作為養殖水返回魚缸,無任何環境污染與排放負擔。
這是一個新興的養魚種菜方法,無論國內國外一切都在摸索的過程,這種系統的建立規模可大可小,小到家庭,後院的水族愛好,大到形成工廠化立體種植的生態農耕模式.在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由於家庭普遍擁有後院,不少人都開始建構自己的庭院式魚菜共生系統,所以很多專家其實都來自民間.由於這種系統的過濾效果強,製作過程簡單,製作成本低,加上環保等優點,在澳洲國內已經逐漸受到更多的水族愛好者,種植愛好者,環保愛好者的關注,未來的專家也將來源於他們之間.
那麼魚菜共生系統是如何構建?其實很簡單,就是魚池養魚,養的魚可以包括觀賞魚、石斑魚、鱸魚、鯰魚、鯉魚、鯽魚,甚至蝦,龜等,用石頭子,火山岩等基質作苗床種植各種蔬菜(瓜果,葉菜)等植物,用水泵抽送的飼養水流經種植床後返回到魚池,循環往復,蔬菜可以從循環的飼養水中汲取大量的營養物質,同時,水在循環中也得到了礦質元素與固態物的吸收凈化,待返回魚池時,水質已得到了生物過濾與凈化.對於養魚來說苗床的作用就是一個天然的生物過濾作用.對於種植來說飼養水就是天然的營養液.如果同時混合栽種各種蔬菜,就可以起到防蟲的效果,也就是把香菜、黃瓜、番茄、羅勒、甜菜、爬豆、萬壽菊等進行科學的混栽,就能起到生物抑蟲抑菌作用,與單一栽培青一色的品種,要效果更好.
相信現在知道魚菜共生的人還只是少數,關於這方面的信息現在還真的很少,網上的這方面的資源更加匱乏,而澳洲這幾年的發展越來越擴大,而我們都希望能知道得更多,我們也希望能比其他人懂得更多.
你也許是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這里,對於魚菜共生你也許會覺得這或許是個非常神秘的東西,網路上那些華麗的詞彙把它裝飾成了一種高深莫測的學問,而實際上只要你肯鑽研和學習,你不但能在其中享受到動手和收獲的樂趣,你也能很快摸索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高手.
之前我也是一名水族愛好者,學習各種技術,研究各種過濾方法,
體驗了無數次失敗與成功,犯過每個高手和低手的高級和低級錯誤,然而很多年以前我偶爾從我的一個澳洲朋友那知道關於魚菜共生的事情時,我驚訝於它的簡單和通俗.這些年努力的學習和實踐,在收獲到高質量的食物,享受到成功的樂趣的同時,我越來越被魚菜共生的那種自然朴實的魅力所吸引.
也許你是首次聽到魚菜共生,含有魚糞等廢物的養殖水被泵到長著植物的苗床上,供給植物根部吸收養分,當水回到魚池的時候,它不但已經是得到凈化,而且也充足了氧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充滿活力的活水.兩者完美的組合成一個高效,節能以及高產的養殖栽培系統.不同的人可以從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來構造他們自己用途的系統,水族愛好者把它做成比較美觀的系統,同時種植一些觀賞植物和蔬菜,而有些人可能就傾向於建造一種可以提供新鮮安全的魚和蔬菜等食物的系統.
魚菜共生系統的構建不拘一格,形式多種多樣,你即可以因陋就簡,你也同樣可以奢侈豪華,根據你場地的形狀大小,你可以選擇你所需要的,經濟能夠承受的裝置,只要是能裝水的東西你基本都可以使用,豪華的如水族箱,魚池,簡單的如廢棄的水桶水盆,你同樣可以選擇用廢棄的浴缸,水槽,PVC管,定製的玻璃纖維缸等等.系統的苗床並不只是一定只用到石頭子,我們還可以簡單地將植物穿過泡沫板,讓泡沫板漂浮在水上,現行的NFT,氣培等各種栽培技術都可以藉助你的豐富的想像力,運用在這個系統上.
⑥ 魚菜共生養殖技術,魚菜共生是不是必須要虹吸
二、魚菜共生是不是必須要虹吸
1、虹吸不是魚菜共生必須的,不過最好增加物理過濾和硝化。當然,如果搭建復雜、大型的魚菜共生小農場,建議務必增加前置、後置過濾系統,以確保水質的優良。家庭用“魚菜共生”系統大多會利用虹吸系統,若覺得麻煩,也可以考慮一些更加簡單的水循環方法,譬如利用大氣壓力來取代虹吸。
2、虹吸裝置的作用,主要是將植床里過濾了魚糞的水重新排回魚池,這樣不但可以適當調節魚池中的PH值,還可以讓植物的根部充分呼吸氧氣。
⑦ 魚菜共生水培蔬菜都能種什麼,魚菜共生是怎麼做到的
1、魚菜共生模式下水培蔬菜的選擇:主要有空心菜、水芹菜、生菜、西紅柿、木耳菜、油菜、菠菜、小白菜、油麥菜、羅勒、黃瓜、茄子、萵苣、甘藍、甜菜、辣椒等。2、魚菜共生的實現步驟:為了實現魚菜的合理搭配和大規模種養,國際上的主流做法是將魚池和種植區域分離,使魚池和種植區域通過水泵實現水循環和過濾,常見的有基質栽培、深水浮筏栽培、營養膜管道栽培、氣霧栽培等模式。
一、魚菜共生水培蔬菜都能種什麼
1、魚菜共生模式下,可供種植的水培蔬菜主要有空心菜、水芹菜、生菜、西紅柿、木耳菜、油菜、菠菜、小白菜、油麥菜、羅勒、黃瓜、茄子、萵苣、甘藍、甜菜、辣椒等。
2、魚菜共生模式下,常見的水生動物主要有羅非魚、觀賞魚、鱸魚、藍鰓魚、蹲魚、鯉魚、鯽魚、草魚、泥鰍、黃鱔、田螺等。
3、魚菜共生是當前較為新穎的一種復合耕作模式,它使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了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系,是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也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有效方法。
二、魚菜共生是怎麼做到的
1、魚菜共生系統組成
魚菜共生系統組成主要包括:魚池、過濾系統、增氧設備、自動餵食器、紫外線殺菌設備、植物栽培設施。
2、水質要求
將水的pH控制在6-7左右,溫度控制在18-30℃,並將溶氧量、含氨量、亞硝酸鹽、硝酸鹽控制在相對適宜的濃度。
3、操作步驟
為了實現魚菜的合理搭配和大規模種養,國際上的主流做法是將魚池和種植區域分離,使魚池和種植區域通過水泵實現水循環和過濾。主要的技術模式有如下幾種:
(1)基質栽培:將蔬菜種在礫石或陶粒等基質中,可起到生化過濾和固態肥料過濾的作用。這種方式適合各類蔬菜的種植。
(2)深水浮筏栽培:將蔬菜種於水槽上,通過泡沫等漂浮材料將其托起,蔬菜的根會向下通過浮筏的孔延伸到水中吸收養分。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葉類及部分果類蔬菜。
(3)營養膜管道栽培:將植物用定植籃固定,然後種植於PVC管道上方的開口內,讓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營養。這種方式主要用於葉類蔬菜。
(4)氣霧栽培:直接將養魚的水霧化後噴灑到植物的根繫上,使其吸收營養。這種方式主要用於葉類蔬菜,注意在噴霧前要對水進行充分過濾凈化,以免堵塞噴霧裝置。
⑧ 魚菜共生系統原理
魚菜共生系統的原理是:將養殖物排放至水中的廢物,經硝化分解後由栽培的作物吸收凈化,作物將水凈化後再回收補充養殖用水,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只要控制好合理的養殖密度,適時適量的投喂,並配合季節選擇蔬菜作物,再適時適量的補充微量元素和調節水的酸鹼度,那麼這套系統就能形成一個半封閉的節能、省水、省肥的循環生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