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煤礦隔爆水袋使用規定是什麼
水棚是由架設於巷道頂部充滿水的水槽或水袋組成。本設計採用水袋。水袋主要為塑料製品,對水袋作為盛水容器的材料,必須能經受水的長期浸泡,材質不腐爛和機械強度不下降,且具有阻燃和抗凈電性能。水袋外形呈園弧有,其安置方式主要為懸掛式,並呈橫向布置。水袋邊緣與巷壁、支柱、頂板(梁)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小於100mm,水袋與頂板(梁)的距離不大於1.0m。
水袋結構:水袋必須符合MT157-87《煤礦用隔爆水槽、隔爆水袋通風技術條件》的規定,經國家質檢部門檢驗合格。
本設計選用GBSD-60水袋棚作為主要隔爆水棚,選GBSD-40水袋棚作為輔助隔爆水棚,其型號規格分別為:長×寬×高=900×400×250mm、長×寬×高=600×400×250mm
2.水棚的計算與布置
1)水棚的計算
(1)主要水棚
本礦初期暫不設置主要水棚,但在後期開采K17煤層時應按照要求和標准設置主要隔爆棚。
A、總水量(G)
以運輸石門為例:G=gs=400×7.13=2852L
B、單架水棚水量(Gn)
設計選用的水袋每個容積60L,每架2個水袋,則Gn=120 L。
C、水棚架數(n)
n=G/gn=2852/120=23.77(架),取整為24架。
D、水棚區長度
L=(n-1)×C+0.4=(24-1)×1.5+0.4=34.9m。
滿足輔助水棚區長度不小於30m要求。水棚間距一般為1.2~3.0m,該礦設計取1.5m。
(2)輔助水棚
A、總水量(G)
以回風順槽為例:G=gs=200×8.1=1620L
B、單架水棚水量(Gn)
設計選用的水袋每個容積40L,每架2個水袋,則Gn=80 L。
C、水棚架數(n)
n=G/gn=1620/80=20.25(架),取整為21架。
D、水棚區長度
L=(n-1)×C+0.4=(21-1)×1.5+0.4=30.4m。
滿足輔助水棚區長度不小於20m要求。水棚間距一般為1.2~3.0m,該礦設計取1.5m。
2)水棚的布置
(1)布置地點選擇原則
主要隔爆水棚布置地點:暫不布置主要隔爆水棚。
輔助隔爆水棚設置地點:考慮在首采面119011回採工作面運輸順槽、回風順槽設置輔助隔爆水棚;在119021運輸、回風順槽掘進頭設置輔助隔爆水棚;採用獨立通風並有爆炸危險的其它巷道。
(2)水棚布置方式
分集中式和分散式。設計均採用集中式布置。位置要求如下:
①水棚設置前後20m斷面一致的巷道直線段;
②距掘進頭、回採面上、下口、裝載點距離為60~160m,但≯200m;
③與巷道交叉口轉彎處距離50~70m;
④與風門、調節風門距離>25m;
(3)設計水棚布置地點及數量
本次安全設施設計水棚具體設置地點詳見下表3-3-1。
表3-3-1 隔爆水棚布置表
類 別 設置地點 組數 備 注
輔助隔
爆水棚 119011運輸順槽 6 GBSD-40水袋,每架2袋,架間距1.5m
119011回風順槽 6
119021運輸順槽掘進頭 前期安設1組,隨掘進增加
119021回風順槽掘進頭 前期安設1組,隨掘進增加
該礦利用井下消防灑水系統,在水棚附近管路上安裝閘閥、接膠管向水棚供水。隔爆水棚布置詳見圖3-3-1。
圖3-3-1 輔助隔爆水棚布置圖
三、水棚的管理
1、生產期間,本礦的通風系統圖上須根據生產情況的變動,表明水棚准確位置,註明棚區長度,水棚裝置形式、總水量。
2、水棚區布置有上水管接頭,備有上水軟管。損壞的水棚必須及時更換,隨時補充水棚內的水。
3、水棚與工作面距離超過規定時,要及時移動,移動水棚時必須按規定進行,先將一半水棚移到指定位置安裝好,盛滿水後,再移動另一半水棚到新指定的地點安裝好並盛滿水。
4、水面有沉積的煤塵及時清除。
5、礦井應每周至少檢查一次瓦斯隔爆設施的安裝地點、數量、水量及安裝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6、井下使用的水棚必須是通過專門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允許使用的,未經檢驗的水袋嚴禁使用。
7、在安裝水袋棚時,棚子與棚子之間應用鉛絲拉緊,以免水袋棚之間晃動,並應調整水袋架與金屬支架連接構件使袋面保持水平。
8、礦井每年應制定綜合防塵措施、預防和隔絕煤塵爆炸措施及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礦井應每周至少檢查1次煤塵隔爆設施的安裝地點、數量、水量及安裝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四、水棚的布置原則
1.該礦井考慮採用集中式布置方式,集中式水袋棚位於一短段巷道里,兩排水袋架之間的凈間距1.2~3.0m。
該礦主要、輔助隔爆水棚採用1.5m的間距,滿足要求。
2.水棚安設在直線巷道內,安設區前後至少20m長的范圍內巷道斷面形狀尺寸應保持一致。水棚禁止安設在巷道掉頂的地方。
3.與採掘工作面、裝載點等爆源的距離:水槽棚與工作面、裝載點的距離為60~200m,而該礦水袋棚距掘進面、回採工作面上、下口,裝載點的距離為60~160m,但不大於200m。
4.與巷道交叉口、轉彎處之間的距離應為50~75m。距風門和調節風門的距離必須﹥25m。
5.在回採工作面巷道和煤層掘進巷道,兩相鄰集中式水棚之間的距離不得大於200m,特殊情況下不得大於250m。
6.水棚排間距為1.2~3.0m,主要水棚的棚區長度不小於30m;輔助棚的棚區長度不小於20m。
該礦輔助棚區長度為30.4m,均滿足要求。
7.棚列的水棚之間的間隙與水棚同支架或巷道壁之間的間隙之和≯1.5m,特殊情況下≯1.8m,兩個水槽之間的間隙≯1.2m。
8.水棚邊緣與巷壁、支架、頂板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得小於100mm,水槽底部至頂板(或頂梁)的垂直距離≯1.6m,水槽底部至巷道軌面的垂直距離≮1.8m。
9.水袋在井下巷道的安裝方式採用吊掛式,並呈橫向布置。
10.水袋邊緣與巷壁、支架、頂板(梁)之間的垂直距離≮100mm,水袋距頂板(梁)的垂直距離≯1.0m。
11.同一排(列)中水袋之間的最小間隙≮100mm,也≯1.2m。
五、水棚給水系統
本礦井利用井下消防灑水系統,在水棚附近管路上安裝閘閥、接膠管向水棚供水。隔爆棚的設置見煤礦井下綜合管網系統圖。
六、其它要求
1、水袋內水中混入5%的粉塵後,應立即換水。
2、要水棚水袋內水量應保證60L,輔助水棚應保證40L,不足時及時補充。
七、隔爆岩粉棚
水的比熱較高,比岩粉高5倍,因而吸熱量大,隔爆效果更好,水在接觸高溫火焰時形成的水蒸氣,更利於撲滅火焰;在沖擊波的作用下,水飛灑的時間比岩粉更短;水的供給較岩粉更為方便,可長期使用不必更換,而岩粉必須經過加工和定期更換,本設計設置了隔爆水棚,因此不採用隔爆岩粉棚。
B. 礦用井下自動隔爆裝置與被動式隔爆棚裝置的對比!
推薦答案 我給你一個煤礦電氣設備失爆標准你看下就知道了 失爆:就是使用中的電氣設備(五小電器、纜線)失去耐爆性能和不傳爆性能 一、設備外殼: 凡屬於下列情況之一者,判定為失爆。 (一)、外殼有裂紋、開焊、嚴重變形。嚴重變形是指長度超過50 mm,同時凹、凸深度超過5 mm者。 (二)、隔爆外殼有銹皮脫落、聯鎖裝置不全、變形,起不到機械連鎖作用的,防爆面銹蝕的。 (三)、隔爆觀察窗的透明件松動、破裂或機械強度不符合規定的。 (四)、設備隔爆腔之間的隔爆結構被破壞,如隔爆型電動機內的隔爆絕緣座被去掉等情況。 (五)、改變隔爆外殼原設計安裝尺寸,導致電氣間隙或爬電距離不符合規定者。 (六)、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缺彈簧墊、螺栓或螺母;彈簧墊圈未壓平或螺栓松動;螺栓或螺孔滑扣。 (七)、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於6.3(ra 值);操作桿的表面粗糙度不大於3.2(ra 值)。 (八)、隔爆面銹跡用棉紗擦後,留有銹蝕斑痕者為銹蝕,屬於失爆。 (九)、結合面上的針孔,在一平方厘米的范圍內不超過5個,且其直徑不超過0.5mm,深度不超過1 mm的隔爆面不為失爆。 (十)、對於機械傷痕深度、寬度均不超0.5mm ,其傷痕投影長度不超過相對容積結合面寬度50%,個別傷痕深度不超過1 mm,其傷痕距結合面最短無傷距離相加不大於相應容積規定的結合面寬度不算失爆,但其中有一項超過均為失爆。 (十一)、隔爆面上不允許有油漆和機械性雜物,否則為失爆(如無意造成的油漆痕跡不超過隔爆面寬度的1/8不在此限)。 (十二)、隔爆面應塗以適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銹油(如醫用凡士林油)或磷化(磷化後也塗凡士林油),如無防銹油或磷化面脫落均為失爆。塗油應在防爆上形成一層薄膜為宜,塗油過多為不完好。(如磷化面脫落小於隔爆面徑向長度1/3並塗有防銹油可不算失爆,但為不完好)。 (十三)、隔爆接合面緊固螺栓的螺母要上滿扣,不滿扣為失爆。緊固螺釘深入孔長度應不小於螺紋直徑的尺寸(鑄鐵、銅、鋁件等應不小於螺紋直徑的1.5倍),如螺孔深度不夠螺紋直徑尺寸要求的,則螺釘必須擰滿扣,否則為失爆。 (十四)、螺母緊固後,螺栓螺紋應露出螺母1~3個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餘墊圈、平墊來減少螺栓的伸出長度。 (十五)、卡蘭式的進線嘴以壓緊膠圈後一般用單手扳動喇叭嘴上下左右晃動時,喇叭嘴無明顯晃動為准。螺旋式喇叭嘴最少嚙合扣數不得低於6扣,擰緊程度一般用單手用力擰不動為合格。 (十六)、隔爆接合面緊固螺栓應加裝彈簧墊圈或背帽(用彈簧墊圈時其規格應與螺栓直徑相一致,緊固程度應以將其壓平為合格),螺栓松動和彈墊不合格者均為失爆。 (十七)、隔爆設備的隔爆腔之間嚴禁直接貫通,必須保持原設計的防爆性能,否則為失爆。 二、設備的電纜引入裝置: 喇叭咀應完整、齊全、緊固、密封良好,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判定為失爆: (一)、密封圈內徑大於引入電纜外徑1mm以上。 (二)、密封圈尺寸不符合規定。 (三)、密封圈的單孔內穿進多跟電纜。 (四)、將密封圈割開套在電纜上。 (五)、密封圈部分破壞。 (六)、密封圈的硬度達不到氏硬度45o-55o的要求,老化、失去彈性、變質、變形,有效尺寸配合間隙達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 (七)、密封圈沒有完全套在電纜護套上。 (八)、密封圈與電纜護套之間有其他包紮物。 (九)、一個引入裝置(喇叭咀)內用多個密封圈。 (十)、空閑引入裝置(喇叭咀)沒有密封擋板時;擋板直徑比引入裝置內徑小2mm以上,擋板厚度小於2mm以上。 (十一)、擋板放在密封圈裡邊的;金屬圈放在擋板和密封圈之間的。 (十二)、進線咀壓緊後沒有餘量或進線咀內緣壓不緊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與器壁接觸不嚴,或密封圈能活動的。 (十三)、壓盤式引入裝置缺壓緊螺栓或未上緊。 (十四)、螺旋式引入裝置因亂扣、銹蝕等原因緊不到位或用一隻手的手指能使壓緊螺母旋轉超過半圈的。 (十五)、使用螺旋式引入裝置,引入裝置與密封圈之間缺少金屬墊圈的。 (十六)、電纜在引入裝置處能輕易來回抽動的。 (十七)、備用的高壓接線口缺擋板或擋板不合格的。 (十八)、電纜引入裝置(喇叭咀)有親嘴現象。 (十九)、密封圈尺寸需符合以下規定,如有一項達不到均屬於失爆。 a、密封圈外徑與進線裝置內徑差應符合下表: d(mm ) d 0-d (mm ) 備 注 d≤20 ≤1 d 0表示進線裝置內徑 20<d≤60 ≤1.5 d 表示密封圈外徑 d>60 ≤2 b、密封圈的寬度不小於電纜直徑的0.7倍,且不小於10mm 。 c、密封圈的厚度不小於電纜直徑的0.3倍(70平方毫米以上電纜除外),且不小於4mm 。 (二十)、密封圈刀削後應整齊圓滑不得出現鋸齒狀,鋸齒直徑不得大於2毫米(包括2毫米)。 (二十一)、不用的接線嘴要分別用密封圈、擋板、金屬圈依次裝入,壓緊。 (二十二)、凡有電纜壓線板的電器,引入、引出電纜必須用壓線板壓緊,壓線板未壓緊電纜均屬失爆,壓扁量不得超過電纜直徑的10%。
C. 詳解煤礦井下防爆開關
通常來說,防爆電器是指存在有爆炸危險性氣體和蒸氣的場所採用的一類電氣設備。煤礦井下生產經常遇到各種有爆炸危險性的氣體,在有這些介質的地方,按照有關規范、標准和規定,正確選用合適的防爆電器,是保證安全生產、防止爆炸和火災發生的重要措施。按類型分為隔爆型、增安型 、本質安全型、正壓型、充油型、充砂型、無火花型、特殊型。主要品種有防爆轉換開關及刀開關、防爆空氣自動開關、工廠用防爆磁力起動器、防爆控制按鈕、防爆操作柱、防爆行程開關、防爆插銷、防爆接線箱、防爆接線盒、防爆管件及密封材料、防爆電磁鐵及防爆電磁閥等。
D. 井下電氣設備完好標准
井下電氣設備完好標准
一、隔爆結合面
(1)隔爆接合面(1類)的最大間隙,直徑差或最小有效長度(寬度)必須符合表1的規定,但快動式門或蓋的隔爆結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須不小於25mm。
表1 I類外殼隔爆結合面的最小寬度和最大間隙
接合面寬度L/mm
與外殼容積V/cm3對應的最大間隙
V≤100
V≥100
平面接合面和止口接合面
6≤L<12.5
12.5≤L<25
25≤L
0.30
0.40
0.50
—
0.40
0.50
操縱桿和軸
6≤L<12.5
12.5≤L<25
25≤L
0.30
0.40
0.50
—
0.40
0.50
帶滑動軸承的轉軸
0.30
0.40
0.50
0.60
0.40
0.50
0.60
6≤L<12.5
12.5≤L<25
25≤L<40
40≤L
帶滾動軸承的轉軸
6≤L<12.5
12.5≤L<25
25≤L
0.450
0.60
0.750
—
0.60
0.750
①對於操縱桿、軸和轉軸,其間隙是指最大的直徑差。
②如果操縱桿或軸的直徑超過了表1所規定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大寬度,其接合面寬度應不小於操縱桿或軸的直徑,但不必大於25mm。
③如果轉軸的直徑大於表1所規定的隔爆結合面的最小寬度,帶有滑動軸承的隔爆軸承蓋的火焰通路長度,當轉軸直徑不大於25mm時,應不小於轉軸直徑;當轉軸直徑大於25mm時,應不小於25mm。
(2)如果接合面被緊固螺栓孔或類似物的孔分隔,則孔與外殼內外地人側間的距離最大值滿足:①L<12.5mm時,應不小於6mm;②當12.5mm≤L≤25mm時,應不小於8mm;③當L≥25mm時,應不小於9mm。
(3)隔爆電動機軸與軸孔的隔爆結合面在正常工作狀態下不應產生摩擦。用圓筒隔爆接合面時,軸與軸孔配合的最小單邊間隙不少於0.075mm;用滾動軸承結構時,軸與軸孔的最大單邊間隙須不大於表1所規定的軸承蓋允許最大間隙的2/3。
(4)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不大於6.3μm;操縱桿表面粗糙度Ra不大於3.2μm。
(5)隔爆結合面的法蘭減薄厚度,應不大於原設計規定的維修餘量。
(6)隔爆結合面的缺陷或機械傷痕,將其傷痕兩側高於無傷痕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後,不得超過下列規定:
①隔爆面上對局部出現的直徑不大於1mm,深度不大於2mm的砂眼,在40,25,15mm寬的隔爆面上,每1cm2范圍內不超過5個;10mm寬的隔爆面上不得超過2個。
②產生的機械傷痕,寬度與深度不大於0.5mm,其長度應保證剩餘無傷隔爆面有效長度不小於規定長度的2/3。
(7)隔爆結合面不得有銹蝕及油漆,應塗防銹油或磷化處理。如有銹跡,用棉紗擦凈後,留有青褐色氧化亞鐵雲狀態痕跡,用手摸無感覺者仍算合格。對無意造成的油漆,其痕跡不超過隔爆面寬度的1/8仍算合格。塗防銹油時,應在隔爆面上形成一層薄膜為宜,塗油過多為不完好;油不得干硬,油中不得有機械性雜物或其他顆粒狀雜物(油臟為不完好)。
凡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項者均為失爆。
二、隔爆外殼與隔爆腔
(8)防爆外殼變形長度不得超過50mm,凸凹深度不得超過5mm,否則為失爆。
(9)防爆外殼內外不得有銹皮脫落。否則為失爆。油漆脫落、銹蝕嚴重為不完好。
(10)隔爆設備的隔爆腔之間嚴禁直接貫通,必須保持原設計的防爆性能,否則此設備為失爆。接線柱、接線座有裂紋,接線座晃動,接線柱跟轉均屬失爆。
(11)防爆外殼無開焊,觀察窗孔膠封良好,無破損、無裂紋;否則為失爆。透明度差為不完好。
(12)操作手柄隔爆外殼間的閉鎖關系正確可靠,閉鎖(包括機械和電氣兩類)不起作用者為失保。
(13)接線室(盒)內應保持干凈,無雜物和水珠,否則該設備為不完好。
(14)帶電打開設備門或蓋者為失爆。
三、進出線嘴
(15)接線後緊固件的禁錮程度以抽拉電纜不竄動為合格。
(16)線嘴壓緊後應有餘量,餘量不小於1mm。
(17)線嘴與密封圈之間,密封圈與聯通節之間只限安裝一個金屬圈,不得充填其他雜物(包括再加密封圈等)。
(18)壓疊式線嘴壓緊電纜後,其壓扁量不準超過電纜直徑的10%。
(19)隔爆腔的空閑接線嘴,應用密封圈及厚度不小於2mm的擋板封堵壓緊。
(20)進出線嘴的壓緊程度:螺旋線嘴一般用單手正向用力擰不動為合格;壓疊式線嘴用單手晃動,喇叭嘴無明顯晃動為合格。
(21)高壓隔爆開關空閑的接線嘴,應用與線嘴法蘭厚度、直徑相符的鋼墊板封堵壓緊,其隔爆接合面的間隙應符合表1的規定;或使用絕緣膠封堵,封堵面距防爆面不大於20mm。
(22)螺紋隔爆結構:螺紋精度不低於3級,螺距不小於0.7mm,螺紋接合面的最小嚙合扣數為5扣。當容積大於100cm3時,最小嚙合軸向長度為8mm;當容積不大於100cm3時,最小軸向嚙合長度為5mm。對於圓柱形螺紋,螺紋部分至少有8mm的長度,並且至少有6扣螺紋。
凡不符合15.17.19.20.21.22。任一規定者均為失爆。
(23)線嘴應平行壓緊,兩壓緊螺栓入扣差大於2mm,喇叭嘴外部缺損但不影響防爆性能者,屬不完好設備。
四、密封圈、擋板、金屬圈
(24)密封圈材質須用GB/T6031標准規定的硬度IRHD變化量不超過20%的橡膠製造,否則失爆。,密封圈多層向里為失爆。
(25)密封圈各部分尺寸應符合以下規定,凡不符合以下任一規定,均為失爆。
①密封圈內徑與電纜外徑差應小於1mm,4mm2及以下電纜的密封圈內徑不得大於電纜外徑。
②密封圈內徑與進線裝置內徑間隙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 密封圈外徑與進線裝置內徑間隙 mm
密封圈(擋板、金屬圈)外徑D
密封圈(擋板、金屬圈)
外徑與進線裝置內徑間隙
D≤20
20<D≤60
D>60
≤1.0
≤1.5
≤2.0
③密封圈寬度應大於電纜外徑的0.7倍,電纜直徑不大於20mm時,密封圈非壓縮軸向長度最小為20mm;電纜直徑大於20mm時,密封圈非壓縮軸向長度最小為25mm。
④密封圈厚度應大於電纜外徑的0.3倍,且必須大於4mm(70mm2電纜除外)。
(26)密封圈無破損,不得出現鋸齒狀。
(27)電纜與密封圈之間不得包紮其它雜物,否則為失爆。
(28)四小線的密封圈因纜線被拖拽致使密封圈分層嚴重外凸達密封圈寬度的1/3者為失爆。
(29)擋板厚度應不小於2mm,其直徑與進線裝置內徑間隙應符合表2的規定,否則為失爆。
(30)金屬圈外徑與進線裝置內徑間隙應符合表2的規定,厚度應不小於尺寸2mm,否則為失爆。
(31)螺旋式空閑喇叭嘴的密封圈、擋板、金屬圈應依次裝入,且都只能裝一個,否則為失爆。
五、緊固件
(32)緊固用的螺栓、螺母、墊圈等齊全、緊固、無銹蝕。
(33)同一部位的螺栓、螺母規格應一致,平墊,彈簧墊的規格應與螺栓直徑符合。
(34)螺母緊固後,螺栓螺紋應露出螺母1~3個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餘的墊圈來減少數螺栓的伸出長度。
(35)緊固在護圈內的螺栓,其上端平面不得超過護圈高度,並需用專用工具才能松緊。(36)隔爆接合面緊固螺栓要齊全,螺母、透眼螺孔應滿扣。
(37)用螺栓緊固不透眼螺孔的部件,緊固後螺孔須留有大於2倍放鬆墊圈厚度的螺紋餘量。螺栓擰入螺孔長度應不小於螺栓直徑,但鑄鐵、銅、鋁件不小於螺栓直徑的1.5倍。不透孔處距內腔的壁厚應不小於螺栓直徑的1/3且少不小於3mm。
(38)隔爆結合面緊固螺栓應加彈簧墊(用彈簧墊時其規格應與螺栓一致),其擰緊程度應以壓平彈簧墊圈為合格。螺栓不得松動,不得加原設計結構以外的平墊或其它物品。
(39)彈簧墊不得破損,不得失去彈性。凡不符合32~35條者為不完好,凡不符合36~39條者為失爆。
六、接線工藝
(40)接線螺栓和螺母的螺紋無損傷,無放電痕跡,接線零部件齊全,有卡抓、彈簧墊、備帽等,否則為不完好。
(41)接線要整齊,無毛刺,卡抓不壓膠皮或其它絕緣物,也不得壓接觸屏蔽層,芯線裸露距卡抓不大於10mm,否則均為不完好。
(42)接線室內地線長度應以松開線嘴卡蘭拉動電纜時,相線被拉松動或脫而地線不掉為宜。接地螺栓、螺母、墊圈不允許塗絕緣物,卡抓(或平墊圈)要鍍鋅或鍍錫,否則為不完好。
(43)高壓電纜間的連線一律採用壓接技術,接線柱使用一般接線時,壓板凹面一律朝下,否則為不完好。
(44)固定設備的接線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設備引入(出)線的終端接頭應用線鼻子或過渡接頭。
②導線聯接牢固可靠,接頭溫度不得超過導線溫度。
(45)隔爆腔內導線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應符合表3和表4要求,否則為失爆。隔爆電動機斜面接線盒盒蓋嚴禁反裝,否則為失爆。
(46)隔爆開關閉鎖後,接線板正面的帶電螺栓應用絕緣材料封堵隔離帶電體,斷路器應裝設隔離護罩,否則為不完好。
(47)隔爆設備和元件應放置平、直、穩。接線後,蓋板和轉蓋一律朝外,便於檢修和維護,喇叭嘴嚴禁朝上,喇叭嘴電纜出口處應平滑,不得出現死彎,否則為不完好。
(48)低壓隔爆開關接線室不允許由電源側進出線至負荷側接線,或由負荷側進出線至電源側接線,磁力啟動器的小喇叭嘴嚴禁引入引出動力線,否則為失爆。
(49)煤電鑽插銷的電源應接插座,負荷側應接插銷,如反接則為失爆。
(50)電纜護套(鉛皮)伸入器壁長度要符合5mm~15mm的要求,小於5mm大於15mm為失爆。如電纜粗穿不進時,可將伸入器壁部分銼細,但護套與密封圈結合部位不得銼細,否則為失爆。
(51)接地線使用鍍鋅鋼絞線時,接頭應使用專用連接卡板連接(卡板長度不得小於150mm);使用鍍鋅扁鐵時,應用兩道鍍鋅螺栓進行緊固,並加彈簧墊或備帽,螺栓直徑不得小於10mm。
(52)高壓隔爆開關接線盒引入鎧裝電纜後,應用絕緣膠灌至電纜三叉以上,否則為失爆。
表3 隔爆腔內導線的電氣間隙
額定電壓/V
電氣間隙/mm
500V以下
660
1140
3000
6000
6
10
18
36
60
表4 隔爆腔內導線的爬電距離
額定電壓/V
爬電距離/mm
a
b
c
d
36
127
220
660
1140
3000
6000
4
6
6
12
24
45
85
4
7
8
16
28
60
110
4
8
10
20
35
75
135
4
10
12
25
45
90
160
七、電纜線路
(53)雞爪子:
①橡套電纜的連接不採用硫化熱補或同等效能的冷補。
②電纜(包括通信、照明、信號、控制、監控以及高低壓橡套電纜)的連接不採用接線盒的接頭。
③鎧裝電纜的連接不採用接線盒不灌注絕緣填充物或填充不嚴密、露處芯線的接頭。(54)羊尾巴:
①電纜的末端不安裝防爆電氣設備或防爆元件者為羊尾巴。
②電氣設備接線嘴(包括五小電器元件)的不合格接頭。
(55)明接頭:電氣設備和電纜有裸露導體或明火操作者均屬明接頭;開關零位帶電也屬明接頭。
(56)破口:
①橡套電纜的護套損壞,露出芯線或屏蔽層者。
②橡套電纜傷痕深度達最簿處1/2以上,長度達20mm以上,或沿電纜圍長1/3以上者。
出現53~56條任一情況者,均為電纜不合格接頭,屬於電氣安全隱患點,非本質安全型電器為失爆。
(57)橡套電纜在喇叭嘴出口處出現死彎,致使橡套電纜絕緣外護套與相線分相絕緣橡膠分層屬於失爆。
八、各種保護裝置
(58)變電硐室、單獨裝設的高壓電氣設備、配電點、採掘工作面分路開關、風電連鎖開關、高壓接線盒均須設局部接地極,三台以上的開關或三台以上電氣設備在一起時(其中兩台電氣設備之間的距離不大於5m),也必須裝設局部接地極。
(59)照明信號、煤電鑽綜保和檢漏繼電器要有合格的主、輔接地極(採用附加直流保護原理的檢漏繼電器必須有輔助接地極),主、輔接地極間距不得小於5m。
(60)採用串聯接地的設備為不完好設備,接地不合格的設備為不完好設備。
(61)各種防爆電氣設備的保護裝置和附屬元件必須齊全、完整、可靠、整定正確。嚴禁損壞、拆除、短接,嚴禁短接接觸器而使用隔離開關控制電動機,否則為電氣安全隱患點,此設備為不完好設備。
(62)高壓真空開關的絕緣監視保護必須使用,移動變電站必須採用監視型屏蔽橡套電纜,移動變電站高壓隔離開關必須實現開蓋閉鎖和急停。移動變電站的開蓋閉鎖和高低壓聯鎖不起作用者均為失爆。
(63)嚴禁電氣設備「大馬拉小車」而使保護裝置不起作用,否則該設備為不完好設備,視為電氣設備安全隱患點。
(64)干線漏電保護應堅持「日就地試驗」、「月遠端試驗」制度(煤電鑽綜保應每班就地試驗一次),嚴禁甩掉不用或不起作用。
九、井下電氣設備管理
(65)井下使用的防爆電氣設備在入井前應由指定的、經集團公司考試合格的電氣設備防爆檢查員檢查其防爆性能取得防爆合格證後方可入井,無防爆合格證的電氣設備視為失爆。
(66)電氣設備必須台台上架,並懸掛標志牌,註明設備編號、容量、用途、整定值、整定日期、負荷情況、最遠點兩相短路電流、包機人等。標志牌應與實際相符,否則該設備為不完好設備。
E. 煤礦井下隔爆水袋懸掛有何規定
1、隔爆水棚分為主要隔爆水棚和輔助隔爆水棚。主要隔爆水棚的棚區長度不小於30米,輔助隔爆水棚的棚區長度不小於20米。 "DsL$D2e
主要隔爆水棚應在下列巷道設置: a)礦井兩翼與井筒向聯通的主要大巷; b)相鄰采區之間的集中運輸巷和回風巷; c)相鄰煤層之間的運輸石門和回風石門。 j$Wd[Ja+O
輔助隔爆水棚應在下列巷道中設置: a)採煤工作面進風、回風巷道; b)采區內的煤和半煤巷掘進巷道; c)採取獨立通風並有煤塵爆炸危險的其它巷道。 s?~lMm' !
水棚包括水槽棚和水袋棚。使用的水槽、水袋必須符合MT157《煤礦用隔爆水槽、隔爆水袋通用技術條件》的規定,並經國家質檢部門檢驗合格。 d_aHUmI^"
2、隔爆水棚應設在直線巷道內,與巷道的交叉口、轉彎處的距離要保持50―70m,與風門的距離大於25m。隔爆水棚必須按規定進行安設,實行掛牌專人管理,隔爆水棚的說明牌要標明安設地點、水棚類型、棚區長度、巷道斷面、水槽(袋)數量、水槽(袋)容量、設計水量、實際水量、管理單位、管理人員。 G7uYkJO
3、水棚按布置方式分為集中式與分散式兩種。採掘工作面的集中式隔爆水棚要及時移動,保持首列水棚距工作面的距離在60—200米范圍。集中式水棚排間距為1.2米,集中式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斷面積計算,不得小於如下值:主要隔爆水棚400L/m2,輔助隔爆水棚200L/m2。 }(/\vTn*1
分散式隔爆水棚只能用作輔助隔爆水棚,首列分散式水棚與工作面距離保持30-60米 。分散式分棚沿巷道分散布置,兩個袋組的間距為10-30m,分散式的棚區長度不小於200m,分散式水袋棚的水量按棚區所佔巷道空間體積計算;不少於1.2L/m2。 TAp8x
4、煤巷、半煤巷掘進工作面長度小於200m時不安設。 }C!g x6
5、水棚距離頂梁(無支架時為頂板),兩幫(柱)的間隙(縱向投影)不得小於100mm,:棚組內的各排水安裝高度應保持一致;棚區的巷道需要挑頂時,其斷面積和形.應與其前後各20m長度的巷道保持一致。 N977F$B o
6、水棚距各軌道高度不小於1.8米,掛鉤角度為60-65度,鉤長度25mm,水槽總寬度與巷道總寬度的比例:斷面小於10m2時,水槽應大於35%的斷面,斷面小於12m2時,水槽應大於50%的斷面,斷面大於12m2時,水槽應大於65%的斷面。 S:8 WBY]M
7、水棚設專人管理,每周檢查一次。發現水槽(水袋)損壞,必須及時更換,並隨時補充水量,保持水量充足。 r<c&;*
F. 井下電纜引入裝置有哪些規定
隔爆設備的電纜引入裝置,出現下列情況使間隙過大而失爆:1,密封圈內徑大於引入電纜外徑超過lmm。2,進線嘴內徑Do與密封圈外徑D的差值超過1.0 (D≤20mm時)或1.5(20<D≤60mm時 )或2.0(D>60mm時)者。3,密封圈厚度<電纜外徑的0.7倍、密封圈內外徑差<電纜外經的0.3倍者。4, 密封圈的硬度達不到邵氏硬度 45~55度要求,老化失去彈性、變質、變形,有效尺寸配合間隙達不到密封作用的。5,密封圈的單孔內穿進多根電纜者。6,密封圈沒有完全套在電纜護套上或將密封圈割開套在電纜上的,7,密封圈與電纜護套之間有其它包紮物者。8,密封圈部分破損。9,一個進線嘴內多個密封圈的。10.空閑進線嘴或備用的高壓接線盒沒有密封擋板或擋板不合格者。11擋板直徑比進線嘴內徑小2mm以上,擋板絕對厚度小於1.82mm者。12擋板放在密封圈裡邊的,壓盤式進線嘴或螺母進線嘴金屬圈放在擋板與密封圈之間的。13進線嘴壓緊後,沒有餘量或線嘴內緣壓不緊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與器壁接觸不嚴,或密封圈能活動的。○14壓盤式進線嘴缺壓緊螺栓或壓緊螺栓未上緊的。○15螺母式進線嘴因亂扣、銹蝕等原因緊不到位或用一隻手的手指能使壓緊螺母旋進超過半圈的。○16使用壓緊螺母式進線嘴時,在螺母與密封圈之間缺少金屬墊圈的。○17電纜在進線嘴處能輕易來回抽動的(電纜緊固程度合格與其判別方法:順著電纜方向以用手不能將電纜推進接線室為合格)。18高壓鎧裝電纜終端接線盒沒有灌絕緣膠,絕緣膠沒有灌到電纜終端分叉口以上,絕緣膠裂紋而能相對活動的。
G. 隔爆裝置與隔爆水袋區別
隔爆水槽棚和隔爆水袋棚主要有以下區別:
(1)製作盛水器具的材質形狀不同
水槽棚盛水器具是由木板,鐵質和塑料等製成的槽子。而水袋是由塑料,橡膠等製成的袋子。
(2)使用范圍不同
水槽棚可以在應吊掛隔爆水棚的所有巷道中使用,而水袋棚宜作為輔助隔爆水棚。
(3)布置方式不同
水袋棚可以採取集中式和分散式布置,而水槽棚只能採取集中式布置。
(4)安裝方式不同
水槽棚可以採用吊掛式或上托式安裝,而水袋棚只能採取吊掛式安裝
H. 關於隔爆設施安全生產標准化中有哪些規定
摘要 1. 隔爆水棚的要求 (1)水棚的水量:主要水棚不低於400升/平方米,輔助水棚不低於200升/平方米。 (2)水棚的排間距為1.2-3.0米,主要水棚的棚區長度不小於30米,輔助水棚不小於20米。 (3)水棚距頂梁、兩幫的間隙不小於100毫米。應保持統一高度。 (4)掛鉤應採用45°斜鉤,相向吊掛。 2. 防塵水幕的要求 (1)井下所有運煤轉載點必須有完善的噴霧裝置;採煤工作面進回風巷 、掘進工作面都必須安裝凈化水幕。 (2)順槽噴霧位置:主運順槽第一道距轉載機頭50-80米,第二道距轉載機頭不大於xxxx米;輔運順槽第一道距移動變電站不大於100米,第二道距移動變電站不大於200米。迎風噴霧,噴嘴間距0.4米,封鎖全斷面。 (3)主運順槽轉載點設噴霧,剛性固定2-3個噴嘴,距皮帶高度0.45米。 (4)掘進工作面噴霧距迎頭不大於50米。 三、施工前的准備 1. 班前會,隊值班人員必須向施工人員講清本班工作具體內容、人員分工、施工步驟和安全注意事項,明確施工安全負責人。
I. 煤礦井下隔爆水袋應如何布置掛鉤角度多少
1、主要隔爆水棚的棚區長度不小於30 m,輔助隔爆水棚的棚區長度不小於20米,隔爆水棚的排間距為1.2—3 m。zmjt02
2、隔爆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斷面計算:主要隔爆水棚不得少於400L/m2,輔助隔爆水棚不得少於200L/m2。四零零零八六零五三七
3、水袋在井下巷道的安裝方式採用吊掛式,並呈橫向布置(即長邊垂直於巷道軸線)。
4、水袋外邊緣距巷道兩幫和頂梁之間的距離不小於100毫米,水袋底部至頂板的垂直距離不大於1 m,距巷道底板的高度不低於1.8 m。
5、同一排水棚內兩個水袋之間的間隙不小於100毫米且不大於1.2 m。
6、水棚應設臵在巷道的直線段內;水棚與巷道的交叉口、轉彎處、變坡處之間的距離,不得小於50 m。
7、懸掛隔爆水袋的掛鉤,隔爆水袋掛鉤其角度要大於75°(鉤頭長度為2厘米,另一頭握一圓柄,圓柄頭為固定點,用東西進行固定,鉤頭向里鉤住水袋的金屬套環)
,以便於受到沖擊波時能夠順利脫鉤,使水傾灑彌漫於巷道中。
8、在傾斜巷道中安設水袋棚時,棚子與棚子之間應固定牢固,以免棚子晃動;並應調整水袋架與金屬支架的連接構件,使水袋面保持水平。
J. 煤礦井下兩台隔爆開關最小間距是多少
這個沒有硬性的規定,根據自己的安裝需要,例如要行人,掛電纜,維護,開停之類的,中央變電所的開關,要求擺放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