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激光筆,光碟,氣球,直筒杯怎樣做科學實驗看得見的聲音
1、剪去直筒杯的底,使它成為兩頭透亮的空筒。剪去氣球的頸部,並蒙在杯的一端。抓住氣球的邊,再用橡皮圈把它緊緊綳住(像鼓面一樣)。
2、把光碟用膠水貼在緊綳的氣球鼓面上,使鏡面向外。
3、打開激光筆,照在鏡子上,你會看到一個光點從鏡面反射到牆上。如果牆上的光點不夠清晰,可以用一張硬白紙當屏幕。
4、把杯體放在桌上,用書本等作支撐固定住,調整好手電筒、鏡面與光點的合適角度。你在直筒杯的另一端大喊或唱歌,同時觀看牆上的光點。嗬,光點晃動起來,「跳上舞」了。
『貳』 青少年科普中心裡看得見的聲音是什麼原理
聲音震動麥克風,形成強弱不同的電流,電流經過放大電路(功放)的放大,然後通過喇叭的線圈,電流通過喇叭里的線圈時,使線圈震動,帶動線圈上的紙碗震動,聲音就產生了
『叄』 小麗同學「探究聲音的產生」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當小麗用錘敲擊音
(1)通過實驗發現,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音叉發出聲音的同時,專乒乓球會被彈起一屬定的角度,說明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物體的振動有時用眼睛無法直接看到,可以將微小振動放大,通過乒乓球是否被彈起判斷物體是否在振動,被彈起的高度來判斷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這種思維方法叫做轉換法;
故答案為:(1)乒乓球被彈起;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將音叉的振動放大;轉換法
『肆』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聲音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玻璃鍾罩內放一個鬧鍾,用抽氣機抽氣,在抽氣過程中內,發現聽到的鈴聲容越來越小,這說明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但有時還能聽到聲音,說明鍾罩內的空氣沒有抽凈或者是底座的固體傳聲.
故答案為: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鍾罩內的空氣沒有抽凈或者是底座的固體傳聲.
『伍』 失語患者可以通過腦機表達聲音了
是的。8月6日,西安交大二附院重症醫學科聯合西安交通大學校機械工程學院使用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術,成功讓一位高位截癱失語患者發聲「說」出「你好」!
來自甘肅會寧的這位44歲男性患者,由於半個月前不慎從高處跌落,第5、第6頸椎脫位,導致高位脊髓受損。經過當地醫院及時手術治療,頸椎已成功復位,但目前四肢功能尚未恢復,外加氣管切開狀態伴隨延髓麻痹導致患者吞咽困難和言語障礙,只能通過眨眼(「是」或「否」)來向醫生表達自己的訴求。如何讓這樣的患者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心聲?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國內外ICU醫護人員。
近期,重症醫學科王小闖主任、王崗副主任同機械工程學院徐光華教授就BCI技術在重症患者中的應用進行充分論證,並針對該患者制定出個體化實施方案。隨後,王主任在主管醫師充分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病情的基礎上,就BCI技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與患者及其家屬進一步溝通。
在徵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後,徐教授及其團隊於8月6日上午帶著整套設備來到科室,用BCI技術幫助患者說出他的心裡話。
在科室趙玉傑醫師和侯彥麗醫師確認患者心電監護及氣道插管安全後,責任護士和徐教授團隊一起給患者帶上了腦電帽。徐教授反復檢查確保設備連接正常後,患者的第一次BCI測試正式開始,屏幕開始倒計時:5,4,3,2,1。
在程序簡短的引導教學後,患者便可通過注視電腦屏幕「操控」設備。病床上的患者安靜地看著電腦屏幕上不斷跳動的字元,不一會兒屏幕上就跳出了「你好」兩個字。腦電帽採集到了患者的腦電信號,通過計算機的處理和分析,患者最終用BCI系統「說」出了「你好」。
(5)讓聲音看得見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BCI的原理
據介紹,BCI是一種利用各式電極採集大腦活動產生的生物電信號,並通過計算機對信號進行處理分析,解碼運動、視覺等信號,從而實現人機交互的技術。根據採集信號的方法不同,BCI系統可分為有創BCI和無創BCI。
前者直接從大腦皮層表面採集腦電信號,需要手術植入晶元;而後者通過腦電帽等穿戴設備,從頭皮上採集腦電波信號,記錄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EEG)。EEG反應了大腦組織的電活動及大腦的功能狀態,通過對腦電圖的分析,可以探測和識別人的意圖,並據此可實現對外部設備的直接控制。
『陸』 看到聲音這個實驗怎麼做
答案:親自試驗一下,交流心得收獲。
『柒』 一個關於聲的實驗
1、聲音的產生(1)音叉實驗做法:將懸吊著乒乓球接觸不發聲的音叉,球並不跳動; 將音叉敲響,再使球接觸音叉,球跳動。結論:發聲的物體在振動。(2)鋼尺實驗做法:用一根長鋼尺,壓緊在桌面的邊緣,適當調節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撥動伸出桌面的端部, 鋼尺能夠發出聲音,觀察到鋼尺在振動。結論:發聲的物體在振動。2、聲音的傳播(1)固體傳聲實驗做法:用課桌做實驗,兩位同學一組,甲將一隻耳朵貼在桌子上,堵上另一隻耳朵。乙在甲看不到動作的情況下輕敲甲的桌底或桌腿。甲能聽到乙敲桌的聲音。結論:固體能夠傳聲。(2)液體傳聲實驗做法:將能發聲的物體(如音樂卡、手機、鬧鈴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沒在水裡後,仍能聽到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結論:液體能夠傳聲。(3)氣體傳聲實驗做法:教師說話,坐在座位上學生可以聽到。結論:空氣能夠傳聲。(4)真空響鈴實驗做法:把響鈴的鬧鍾放在漸漸被抽出空氣的玻璃罩內,人所聽到的鈴聲逐漸減弱。結論:真空不能傳聲。3、聲音的音調做法:用一根長鋼尺,壓緊在桌面的邊緣,使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約為全長的1/3, 撥動它伸出桌面的端部,聽鋼尺發出的聲音,觀察它振動的快慢。 再縮短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撥動它伸出桌面的端部,使它振動的幅度跟上次大致相同, 聽它發出的聲音跟上次相比有什麼變化。發現鋼尺振動越快,頻率越高,它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結論: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4、聲音的響度做法:用一根長鋼尺,壓緊在桌面的邊緣,適當調節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並保持伸出長度不變, 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它伸出桌面的端部,使鋼尺能夠發出聲音來,觀察鋼尺振動的幅度。 聽聲音的大小,發現當用力較大時,鋼尺振幅大,聽到聲音的響度大。結論:聲音的響度跟振幅有關,振幅大,響度大.
『捌』 讓物體發出聲音可以看到的方法有哪四種
1將紙屑放在打開的喇叭上觀察紙屑的跳動
2將擊響的音叉觸碰平靜的水面觀察水面的變化
3將靜止的乒乓球緩緩靠近擊響的音叉觀察乒乓球的擺動
4將發聲的音擺(鍾上的)末端繫上鉛筆迅速在白紙上劃過觀察鉛筆的劃痕
5撥動鋼尺
(有圖見下方
,本人為此特意草草畫的,給個苦力分)
『玖』 哪一種技術可以讓聲音「看得見」
腦機介面技術(簡稱BCI)可以做到讓聲音「看得見」。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聯合西安交通大學使用腦機介面技術,成功使一位高位截癱的失語患者表達出「你好」。副主任王崗介紹,有了這項技術,患者可通過注視電腦屏幕「操控」設備表達自己,尚屬國內外首例。
腦機介面是在人腦與計算機或其它電子設備之間建立的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通過這種通道,人就可以直接通過腦來表達想法或操縱設備,而不需要語言或動作,這可以有效增強身體嚴重殘疾的患者與外界交流或控制外部環境的能力,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腦機介面技術是一種涉及神經科學、信號檢測、信號處理、模式識別等多學科的交叉技術。
(9)讓聲音看得見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BCI系統原理及概念
神經科學的研究表明,在大腦產生動作意識之後和動作執行之前,或者受試主體受到外界刺激之後,其神經系統的電活動會發生相應的改變。神經電活動的這種變化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檢測出來,並作為動作即將發生的特徵信號。
通過對這些特徵信號進行分類識別,分辨出引發腦電變化的動作意圖,再用計算機語言進行編程,把人的思維活動轉變成命令信號驅動外部設備,實現在沒有肌肉和外圍神經直接參與的情況下,人腦對外部環境的控制。這就是 BCI 的基本工作原理。
『拾』 有一種傳聲的裝置,就是放在空氣里聽不到聲音,但用手接觸並將手掌貼在耳朵旁,就可以聽到聲音,它像一個
難道是這個物理實驗:一個密封的鍾罩,放一個正在響的鬧鍾在裡面,把裡面空氣抽去,這樣就沒聲音了,但鍾罩的底座是一種介質,所以手貼上去就能聽見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