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控車床的加工原理是什麼
數控機床的機床本體與傳統機床相似,由主軸傳動裝置、進給傳動裝置、床身、工作台以及輔助運動裝置、液壓氣動系統、潤滑系統、冷卻裝置等組成。但數控機床在整體布局、外觀造型、傳動系統、刀具系統的結構以及操作機構等方面都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數控機床的要求和充分發揮數控機床的特點。 ⑵、CNC單元 CNC單元是數控機床的核心,CNC單元由信息的輸入、處理和輸出三個部分組成。CNC單元接受數字化信息,經過數控裝置的控制軟體和邏輯電路進行解碼、插補、邏輯處理後,將各種指令信息輸出給伺服系統,伺服系統驅動執行部件作進給運動。 ⑶輸入/輸出設備 輸入裝置將各種加工信息傳遞於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在數控機床產生初期,輸入裝置為穿孔紙帶,現已淘汰,後發展成盒式磁帶,再發展成鍵盤、磁碟等攜帶型硬體,極大方便了信息輸入工作,現通用DNC網路通訊串列通信的方式輸入。 輸出指輸出內部工作參數(含機床正常、理想工作狀態下的原始參數,故障診斷參數等),一般在機床剛工作狀態需輸出這些參數作記錄保存,待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將輸出與原始資料作比較、對照,可幫助判斷機床工作是否維持正常。 ⑷伺服單元伺服單元由驅動器、驅動電機組成,並與機床上的執行部件和機械傳動部件組成數控機床的進給系統。它的作用是把來自數控裝置的脈沖信號轉換成機床移動部件的運動。對於步進電機來說,每一個脈沖信號使電機轉過一個角度,進而帶動機床移動部件移動一個微小距離。每個進給運動的執行部件都有相應的伺服驅動系統,整個機床的性能主要取決於伺服系統。 ⑸驅動裝置驅動裝置把經放大的指令信號變為機械運動,通過簡單的機械連接部件驅動機床,使工作台精確定位或按規定的軌跡作嚴格的相對運動, 最後加工出圖紙所要求的零件。和伺服單元相對應,驅動裝置有步進電機、直流伺服電機和交流伺服電機等。 伺服單元和驅動裝置可合稱為伺服驅動系統,它是機床工作的動力裝置,CNC裝置的指令要靠伺服驅動系統付諸實施,所以,伺服驅動系統是數控機床的重要組成部分。 ⑹可編程式控制制器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 (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 是一種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的通用型自動控制裝置,專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由於最初研製這種裝置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產設備的邏輯及開關控制, 故把稱它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當PLC用於控制機床順序動作時,也可稱之為編程機床控制器( PMC, Programmable Machine Controller )。PLC己成為數控機床不可缺少的控制裝置。CNC和PLC協調配合,共同完成對數控機床的控制。 ⑺測量反饋裝置 測量裝置也稱反饋元件,包括光柵、旋轉編碼器、激光測距儀、磁柵等。通常安裝在機床的工作台或絲杠上,它把機床工作台的實際位移轉變成電信號反饋給CNC裝置,供CNC裝置與指令值比較產生誤差信號,以控制機床向消除該誤差的方向移動。 2、工作原理 使用數控機床時,首先要將被加工零件圖紙的幾何信息和工藝信息用規定的代碼和格式編寫成加工程序; 然後將加工程序輸入到數控裝置,按照程序的要求,經過數控系統信息處理、 分配,使各坐標移動若干個最小位移量,實現刀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完成零件的加工。
⑵ 數控機床檢測裝置作用有哪些數控機床對檢測裝置的要求有哪些
光柵尺,光電脈沖編碼器,感應同步器,旋轉變壓器,他們都是位置檢測元件。而數控機床對位置檢測元件要求更高,尺寸加工精度的高低全靠它了,主要是用光柵尺和光電脈沖編碼器來檢測機床的位置距離,精度極高。
⑶ 數控機床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數控機床的基本組成包括加工程序載體、數控裝置、伺服驅動裝置、機床主體和其他輔助裝置。下面分別對各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進行概要說明。
1、加工程序載體:將零件加工程序用一定的格式和代碼,存儲在一種程序載體上,如穿孔紙帶、盒式磁帶、軟磁碟等,通過數控機床的輸入裝置,將程序信息輸入到CNC單元。
2、數控裝置:CNC系統是一種位置控制系統,它是根據輸入數據插補出理想的運動軌跡,然後輸出到執行部件加工出所需要的零件。
3、伺服與測量反饋系統:伺服系統的作用是把接受來自數控裝置的指令信息,經功率放大、整形處理後,轉換成機床執行部件的直線位移或角位移運動。
4、機床主體:它是在數控機床上自動地完成各種切削加工的機械部分。
5、數控機床輔助裝置:輔助裝置是保證充分發揮數控機床功能所必需的配套裝置。
(3)數控機床測量反饋裝置的作用是什麼擴展閱讀:
數控機床有如下特點:
1、對加工對象的適應性強,適應模具等產品單件生產的特點,為模具的製造提供了合適的加工方法;
2、加工精度高,具有穩定的加工質量;
3、可進行多坐標的聯動,能加工形狀復雜的零件;
4、加工零件改變時,一般只需要更改數控程序,可節省生產准備時間;
5、機床本身的精度高、剛性大,可選擇有利的加工用量,生產率高(一般為普通機床的3~5倍);
6、機床自動化程度高,可以減輕勞動強度;
7、有利於生產管理的現代化。數控機床使用數字信息與標准代碼處理、傳遞信息,使用了計算機控制方法,為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及管理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8、對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對維修人員的技術要求更高;
9、可靠性高。
⑷ 數控機床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數控機床一般由控制介質、數控系統、伺服系統、強電控制櫃、機床本體和各類輔助裝置組成。
1、控制介質:亦稱信息載體,是人與數控機床之間聯系的中間媒介物質,反映了數控加工中全部信息。
2、數控系統:是機床實現自動加工的核心。主要由輸入裝置、監視器、主控制系統、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各類輸入/輸出介面等組成。
3、伺服系統:是數控系統和機床本體之間的電傳動聯系環節。主要由伺服電動機、驅動控制系統和位置檢測與反饋裝置等組成。伺服電動機是系統的執行元件,驅動控制系統則是伺服電動機的動力源。
4、強電控制櫃:主要用於安裝機床強電控制的各種電氣元器件,起到橋梁連接作用,控制機床輔助裝置的各種交流電動機、液壓系統電磁聞或電磁離台器等。
5、機床本體:指其機械結構實體。與傳統的普通機床相比,數控機床的整體布局、外觀造型、傳動機構、工具系統及操作機構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6、輔助裝置:主要包括自動換刃裝置、自動交換工作台機構APC 、工件夾緊放鬆機構、回轉工作台、液壓控制系統、潤滑裝置、切削液裝置、排屑裝置、過載和保護裝置等。
⑸ 數控機床檢測裝置格雷碼盤起什麼作用
格雷碼(二進制循環碼)是由法國工程師Jean-Maurice-Emlle Baudot發明的一種編碼,是一種絕對編碼方式,典型格雷碼是一種具有反射特性和循環特性的單步自補碼,它的循環、單步特性消除了隨機取數時出現重大誤差的可能,它的反射、自補特性使得求反非常方便。格雷碼屬於可靠性編碼,是一種錯誤最小化的編碼方式,因為,雖然自然二進制碼可以直接由數/模轉換器轉換成模擬信號,但在某些情況,例如從十進制的3轉換為4時二進制碼的每一位都要變,能使數字電路產生很大的尖峰電流脈沖。而格雷碼則沒有這一缺點,它在相鄰位間轉換時,只有一位產生變化。它大大地減少了由一個狀態到下一個狀態時邏輯的混淆。由於這種編碼相鄰的兩個碼組之間只有一位不同,因而在用於風向的轉角位移量-數字量的轉換中,當風向的轉角位移量發生微小變化(而可能引起數字量發生變化時,格雷碼僅改變一位,這樣與其它編碼同時改變兩位或多位的情況相比更為可靠,即可減少出錯的可能性。
但格雷碼不是權重碼,每一位碼沒有確定的大小,不能直接進行比較大小和算術運算,也不能直接轉換成一位信號,要經過一次碼變換,變成自然二進制碼,再由上位機讀取。解碼的方法是用『0』和採集來的4位格雷碼的最高位(第4位)異或,結果保留到4位,再將異或的值和下一位(第3位)相異或,結果保留到3位,再將相異或的值和下一位(第2位)異或,結果保留到2位,依次異或,直到最低位,依次異或轉換後的值(二進制數)就是格雷碼轉換後自然碼的值.
異或:異或則是按位「異或」,相同為「0」,相異為「1」。例:
10011000 異或 01100001 結果: 11111001
舉例:
如果採集器器採到了格雷碼:1010
就要將它變為自然二進制:
0 與第四位 1 進行異或結果為 1
上面結果1與第三位0異或結果為 1
上面結果1與第二位1異或結果為 0
上面結果0與第一位0異或結果為 0
因此最終結果為:1100 這就是二進制碼即十進制 12
當然人看時只需對照表1一下子就知道是12
格雷碼(又叫循環二進制碼或反射二進制碼 )在數字系統中只能識別0和1,各種數據要轉換為二進制代碼才能進行處理,格雷碼是一種無權碼,採用絕對編碼方式,典型格雷碼是一種具有反射特性和循環特性的單步自補碼,它的循環、單步特性消除了隨機取數時出現重大誤差的可能,它的反射、自補特性使得求反非常方便。格雷碼屬於可靠性編碼,是一種錯誤最小化的編碼方式。
數控機床檢測裝置格雷碼盤(伺服電機編碼器):是伺服電機的反饋裝置,反饋電機的位置和速度。(即比較:指令值與實際位置,實際速度值的差值,反饋給數控系統)
⑹ 位置檢測裝置在數控機床控制中起了什麼作用
具體些比如:
1.回機械參考點,常用接近、光電開關。
2.對刀所用的對刀儀
⑺ 數控機床基礎知識
數控機床基本概念
1.1.1 數控技術與數控
數控技術,簡稱數控(Numerical Control—NC),是利用數字化信息對機械運動及加工過程進行控制的一種方法。由於現代數控都採用了計算機進行控制,因此,也可以稱為計算機數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CNC)。
為了對機械運動及加工過程進行數字化信息控制,必須具備相應的硬體和軟體。用來實現數字化信息控制的硬體和軟體的整體成為數控系統(Numerical Control System),數控系統的核心是數控裝置(Numerical Controller)。
採用數控技術進行控制的機床,稱為數控機床(NC機床)。它是一種綜合應用了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精密測量技術和機床設計等先進技術的典型機電一體化產品,是現代製造技術的基礎。控制機床也是數控技術應用最早、最廣泛的領域,因此,數控機床的水平代表了當前數控技術的性能、水平和發展方向。
數控機床種類繁多,有鑽 銑 鏜床類、車削類、磨削類、電加工類、鍛壓類、激光加工類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專用數控機床等等,凡是採用了數控技術進行控制的機床統稱為NC機床。
帶有自動換刀裝置ATC(Automatic Tool Changer—ATC)的數控機床(帶有回轉刀架的數控車床除外)稱為加工中心(Machine Center—MC)。它通過刀具的自動交換,工件可以一次裝、夾完成多工序的加工,實現了工序集中和工藝的復合,從而縮短了輔助加工時間,提高了機床的效率;減少了工件安裝、定位次數,提高了加工精度。加工中心是目前數控機床中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數控機床。
在加工中心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多工作台(托盤)自動交換裝置(Auto Pallet Changer—APC)以及其他相關裝置,組成的加工單元稱為柔性加工單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FMC不僅是現了工序的集中和工藝的復合,而且通過工作台(托盤)的自動交換和較完善的自動監測、監控功能,可以進行一定時間的無人化加工,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設備的加工效率。FMC既是柔性製造系統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基礎,又可以作為獨立的自動化加工設備使用,因此其發展速度較快。
在FMC和加工中心的基礎上,通過增加物流系統、工業機器人以及相關設備,並由中央控制系統進行集中、統一控制和管理,這樣的製造系統稱為柔性製造系統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不僅可以進行長時間的無人化加工,而且可以實現多品種零件的全部加工和部件裝配,實現了車間製造過程的自動化,它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的先進製造系統。
隨著科技發展,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多變的形勢,對現代製造業來說,不僅需要發展車間製造過程的自動化,而且要實現從市場預測、生產決策、產品設計、產品製造直到產品銷售的全面自動化。將這些要求綜合、構成的完整的生產製造系統,稱為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CIMS將一個更長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了有機的集成,實現了更高效益、更高柔性的智能化生產,是當今自動化製造技術發展的最高階段。在CIMS中,不僅是生產設備的集成,更主要的是以信息為特徵的技術集成和功能集成。計算機是集成的工具,計算機輔助的自動化單元技術是集成的基礎,信息和數據的交換及共享是集成的橋梁,最終形成的產品,可以看成是信息和數據的物質體現。
1.1.2 數控系統及其組成
數控系統的基本組成
數控系統是所有數控設備的核心。數控系統的主要控制對象是坐標軸的位移(包括移動速度、方向、位置等),其控制信息主要來源於數控加工或運動控製程序。因此,作為數控系統的最基本組成應包括:程序的輸入/輸出裝置、數控裝置、伺服驅動這三部分。
輸入/輸出裝置輸入/輸出裝置的作用是進行數控加工或運動控製程序、加工與控制數據、機床參數以及坐標軸位置、檢測開關的狀態等數據的輸入、輸出。鍵盤和顯示器是任何數控設備都必備的'最基本的輸入/輸出裝置。此外,根據數控系統的不同,還可以配光電閱讀機、磁帶機或軟盤驅動器等。作為外圍設備,計算機是目前常用的輸入/輸出裝置之一。
數控裝置數控裝置是數控系統的核心。它由輸入/輸出介面線路、控制器、運算器和存儲器等部分組成。數控裝置的作用是將輸入裝置輸入的數據,通過內部的邏輯電路或控制軟體進行編譯、運算和處理,並輸出各種信息和指令,以控制機床的各部分進行規定的動作。
在這些控制信息和指令中,最基本的是坐標軸的進給速度、進給方向和進給位移量指令。它經插補運算後生成,提供給伺服驅動,經驅動器放大,最終控制坐標軸的位移。它直接決定了刀具或坐標軸的移動軌跡。
此外,根據系統和設備的不同,如:在數控機床上,還可能有主軸的轉速、轉向和起、停指令;刀具的選擇和交換指令;冷卻、潤滑裝置的起、停指令;工件的松開、夾緊指令;工作台的分度等輔助指令。在數控系統中,它們是通過介面,以信號的形式提供給外部輔助控制裝置,由輔助控制裝置對以上信號進行必要的編譯和邏輯運算,放大後驅動相應的執行器件,帶動機床機械部件、液壓氣動等輔助裝置完成指令規定的動作。
伺服驅動伺服驅動通常由伺服放大器(亦稱驅動器、伺服單元)和執行機構等部分組成。在數控機床上,目前一般都採用交流伺服電動機作為執行機構;在先進的高速加工機床上,已經開始使用直線電動機。另外,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生產的數控機床上,也有採用直流伺服電動機;對於簡易數控機床,也有用作為執行器件。伺服放大器的形式決定於執行器件,它必須與驅動電動機配套使用。
以上是數控系統最基本的組成部分。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和機床性能水平的提高,對系統的功能要求也日益增強,為了滿足不同機床的控制要求,保證數控系統的完整性和統一性,並方便用戶使用,常用較為先進的數控系統,一般都帶有內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作為機床的輔助控制裝置。此外,在金屬切削機床上,主軸驅動裝置也可以成為數控系統的一個部分;在閉環數控機床上,測量、檢測裝置也是數控系統必不可少的。對於先進的數控系統,有時甚至採用計算機作為系統的人機界面和數據的管理、輸入/輸出設備,從而使數控系統的功能更強、性能更完善。
總之,數控系統的組成決定於控制系統的性能和設備的具體控制要求,其配置和組成具有很大的區別,除加工程序的輸入/輸出裝置、數控裝置、伺服驅動這三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外,還可能有更多的控制裝置。圖1-1的虛線框部分表示計算機數控系統。
NC、CNC、SV與PLC的概念
NC(CNC)、SV與PLC(PC、PMC)是數控設備中最為常用的英文縮寫,在實際使用中,在不同的場合具有不同的含義。
NC(CNC)NC與CNC分別是數控(Numerical Control)與計算機數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的常用英文縮寫。由於現代數控都採用了計算機控制,因此,可以認為NC和CNC的含義完全等同。在工程應用上,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NC(CNC)通常有三種不同的含義:在廣義上代表一種控制技術——數控技術;在狹義上代表一種控制系統的實體——數控系統;此外,還可以代表一種具體的控制裝置——數控裝置。
SVSV是伺服驅動(Servo Drive,簡稱伺服)的常用英文縮寫。按日本JIS標准規定的術語,它是“以物體的位置、方向、狀態作為控制量,追蹤目標值的任意變化的控制機構”。簡言之,它是一種能夠自動跟隨目標位置等物理量的控制裝置。
在數控機床上,伺服驅動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使坐標軸按照數控裝置給定的速度運行;二是使坐標軸按照數控裝置給定的位置定位。
伺服驅動的控制對象通常是機床坐標軸的位移和速度;執行機構是伺服或;對輸入指令信號進行控制和功率放大的部分常稱為伺服放大器(亦稱為驅動器、放大器、伺服單元等),它是伺服驅動的核心。
伺服驅動不僅可以和數控裝置配套使用,而且還可以單獨作為一個位置(速度)隨同系統使用,故也常稱為伺服系統。在早期的數控系統上,位置控制部分一般與CNC製成一體,伺服驅動只進行速度控制,因此,伺服驅動又常稱為速度控制單元。
PLCPC是可編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的英文縮寫。隨著個人計算機的日益普及,為了避免和個人計算機(亦稱PC)混淆,現在一般都將可編程序控制器稱為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lbe Logic Controller——PLC)或可編程序機床控制器(Programmable Machine Controller——PMC)。因此,在數控機床上,PC、PLC、PMC具有完全相同的含義。
PLC具有響應快、性能可靠、使用方便、編程和調試容易等特點,並可直接驅動部分機床電器,因此,被廣泛用來作為數控設備的輔助控制裝置。目前,大多數數控系統都帶有內部PLC,用於處理數控機床的輔助指令,從而大大簡化了機床的輔助控制裝置。此外,在很多場合,通過PLC的軸控制模塊、定位模塊等特殊功能模塊,還可以直接利用PLC,實現點位控制、直線控制以及簡單的輪廓控制,組成數控專用機床或數控生產線。
1.1.3 數控機床的組成與加工原理
數控機床的基本組成
數控機床是最典型的數控設備。為了了解數控機床的基本組成,首先需要分析數控機床加工零件的工作過程。在數控機床上,為了進行零件的加工,可以通過如下步驟進行:
據被加工零件的圖樣與工藝方案,用規定的代碼和程序格式,將刀具的移動軌跡、加工工藝過程、工藝參數、切削用量等編寫成數控系統能夠識別的指令形式,即編寫加工程序。
將所編寫的加工程序輸入數控裝置。
數控裝置對輸入的程序(代碼)進行解碼、運算處理,並向各坐標軸的伺服驅動裝置和輔助機能控制裝置發出相應的控制信號,以控制機床的各部件的運動。
在運動過程中,數控系統需要隨時檢測機床的坐標軸位置、行程開關的狀態等,並與程序的要求相比較,以決定下一步動作,直到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操作者可以隨時對機床的加工情況、工作狀態進行觀察、檢查,必要時還需要對機床動作和加工程序進行調整,以保證機床安全、可靠的運行。
由此可知,作為數控機床的基本組成,它應包括:輸入/輸出裝置、數控裝置、伺服驅動和反饋裝置、輔助控制裝置以及機床本體等部分(如圖1-1所示)。
圖1—1中的虛線框部分統稱為數控系統,實現對機床主機的加工控制。目前數控系統大部分採用計算機數控(即CNC),圖中的輸入/輸出裝置、數控裝置、伺服驅動和反饋裝置構成的機床數控系統,作用在上面已經敘述。下面再簡要介紹其他組成部分。
圖1—1數控機床的組成
測量反饋裝置它是閉環(半閉環)數控機床的檢測環節,其作用是通過現代化的測量元件:脈沖編碼器、旋轉變壓器、感應同步器、光柵、磁尺和激光測量儀等,將執行元件(如、刀架等)或工作台等的實際位移的速度和位移量檢測出來,反饋回伺服驅動裝置或數控裝置,並補償進給的速度或執行機構的運動誤差,以達到提高運動機構精度的目的。檢測裝置的安裝、檢測信號反饋的位置,決定於數控系統的結構形式,伺服內裝式脈沖編碼器、測速機以及直線光柵等都是較常用的檢測部件。
由於先進的伺服都採用了數字式伺服驅動技術(稱為數字伺服),伺服驅動和數控裝置間一般都採用匯流排進行連接;反饋信號在大多數場合都是與伺服驅動進行連接,並通過匯流排傳送到數控裝置。只有在少數場合或採用模擬量控制的伺服驅動(俗稱模擬伺服)時,反饋裝置才需要直接和數控裝置進行連接。
輔助控制機構、進給傳動機構它是介於數控裝置和機床機械、液壓部件之間的控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接受數控裝置輸出的主軸轉速、轉向和啟停指令;刀具選擇交換;冷卻、潤滑裝置的啟停指令;工件和機床部件的松開、夾緊工作台轉位等輔助指令信號,以及機床上檢測開關的狀態等信號,經必要的編譯、邏輯判斷、功率放大後直接驅動相應的執行元件,帶動機床機械部件、液壓氣動等輔助裝置完成指令規定的動作。它通常由PLC和強電控制迴路構成,PLC在結構上可以與CNC一體化(內置式PLC),也可以相對獨立(外置式PLC)。
機床本體就是數控機床的機械結構件,也是由主傳動系統、進給傳動系統、床身、工作台以及輔助運動裝置、液壓氣動系統、潤滑系統、冷卻裝置、排屑、防護系統等部分組成。但為了滿足數控的要求,充分發揮機床性能,它在總體布局、外觀造型、傳動系統結構、刀具系統以及操作性能方面都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機床機械部件包括床身、箱體、立柱、導軌、工作台、主軸、進給機構、刀具交換機構等。
數控加工的原理
在傳統的金屬切削機床上,加工零件時需要操作者根據圖樣的要求,通過不斷改變刀具的運動軌跡和運動速度等參數,使刀具對工件進行切削加工,最終加工出合格零件。
數控機床的加工,其實質是應用了“微分”原理。其工作原理與過程可以簡述如下(圖1-2):
數控裝置根據加工程序要求的刀具軌跡,將軌跡按機床對應的坐標軸,以最小移動量(脈沖當量)進行微分(圖1-2中的△X、△Y),並計算出各坐標軸需要移動的脈沖數。
通數控裝置的“插補”軟 件或“插補”運算器,把要求的軌跡用以“最小移動單位”為單位的等效折線進行擬合,並找出最接近理論軌跡的擬合折線。
③數控裝置根據擬合折線的軌跡,給相應的坐標軸連續不斷地分配進給脈沖,並通過伺服驅動使機床坐標軸按分配的脈沖運動。圖1-2數控加工原理示意圖
由上可見:第一,只要數控機床的最小移動量(脈沖當量)足夠小,所用的擬合折線就可以等效代替理論曲線。第二,只要改變坐標軸的脈沖分配方式,即可以改變擬合折線的形狀,從而達到改變加工軌跡的目的。第三,只要改變分配脈沖的頻率,即可改變坐標軸(刀具)的運動速度。這樣就實現了數控機床控制刀具移動軌跡的根本目的。
以上根據給定的數學函數,在理想軌跡(輪廓)的已知點之間,通過數據點的密化,確定一些中間點的方法,稱為插補。能同時參與插補的坐標軸數,稱為聯動軸數。顯然,當數控機床的聯動軸數越多,機床加工輪廓的性能就越強。因此,聯動軸的數量是衡量數控機床性能的重要技術指標。
⑻ 位置檢測裝置在數控機床控制中起什麼作用
數控機床的加工精度主要與機械精度,數控系統和伺服系統有關,這幾個環節的精度都必須達到要求。
解析度是機床能識別的最小單位,直接決定機床精度的好壞。主要由數控系統和伺服系統決定。
⑼ 1、.何謂數控機床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麼
一、數控機床是採用數字控制技術對機床的加工過程進行自動控制的機床。 數控機床由以下幾部分組成:程序編制及程序載體、輸入裝置、數控裝置及強電控制裝置、驅動系統及位置檢測裝置、輔助控制裝置、機床本體。
二、
1、數控程序是數控機床自動加工零件的工作指令。在對加工零件進行工藝分析的基礎上,確定零件坐標系在機床坐標繫上的相對位置,即零件在機床上的安裝位置;刀具與零件相對運動的尺寸參數;零件加工的工藝路線、切削加工的工藝參數以及輔助裝置的動作等。
2、輸入裝置的作用是將程序載體(信息載體)上的數控代碼傳遞並存入數控系統內。根據控制存儲介質的不同,輸入裝置可以是光電閱讀機、磁帶機或軟盤驅動器等。數控機床加工程序也可通過鍵盤用手工方式直接輸入數控系統;數控加工程序還可由編程計算機用RS232C或採用網路通信方式傳送到數控系統中。
3、數控裝置是數控機床的核心。數控裝置從內部存儲器中取出或接受輸入裝置送來的一段或幾段數控加工程序,經過數控裝置的邏輯電路或系統軟體進行編譯、運算和邏輯處理後,輸出各種控制信息和指令,控制機床各部分的工作,使其進行規定的有序運動和動作。
4、驅動裝置接受來自數控裝置的指令信息,經功率放大後,嚴格按照指令信息的要求驅動機床移動部件,以加工出符合圖樣要求的零件。因此,它的伺服精度和動態響應性能是影響數控機床加工精度、表面質量和生產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驅動裝置包括控制器(含功率放大器)和執行機構兩大部分。目前大都採用直流或交流伺服電動機作為執行機構。
5、輔助控制裝置的主要作用是接收數控裝置輸出的開關量指令信號,經過編譯、邏輯判別和運動,再經功率放大後驅動相應的電器,帶動機床的機械、液壓、氣動等輔助裝置完成指令規定的開關量動作。這些控制包括主軸運動部件的變速、換向和啟停指令,刀具的選擇和交換指令,冷卻、潤滑裝置的啟動停止,工件和機床部件的松開、夾緊,分度工作台轉位分度等開關輔助動作。
6、數控機床的機床本體與傳統機床相似,由主軸傳動裝置、進給傳動裝置、床身、工作台以及輔助運動裝置、液壓氣動系統、潤滑系統、冷卻裝置等組成。但數控機床在整體布局、外觀造型、傳動系統、刀具系統的結構以及操作機構等方面都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數控機床的要求和充分發揮數控機床。
(9)數控機床測量反饋裝置的作用是什麼擴展閱讀
數控機床是數字控制機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簡稱,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該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並將其解碼,用代碼化的數字表示,通過信息載體輸入數控裝置。經運算處理由數控裝置發出各種控制信號,控制機床的動作,按圖紙要求的形狀和尺寸,自動地將零件加工出來。
數控機床較好地解決了復雜、精密、小批量、多品種的零件加工問題,是一種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動化機床,代表了現代機床控制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一種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
(參考資料 網路 數控機床)
⑽ 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為:數控裝置內的計算機對通過輸入裝置以數字和字元編碼方式所記錄的信息進行一系列處理後,再通過伺服系統及可編程序控制器向機床主軸及進給等執行機構發出指令,機床主體則按照這些指令,並在檢測反饋裝置的配合下,對工件加工所需的各種動作,如刀具相對於工件的運動軌跡、位移量和進給速度等項要求實現自動控制,從而完成工件的加工。
數控機床的加工精度一般可達0.05—0.1MM,數控機床是按數字信號形式控制的,數控裝置每輸出一脈沖信號,則機床移動部件移動一具脈沖當量(一般為0.001MM),而且機床進給傳動鏈的反向間隙與絲桿螺距平均誤差可由數控裝置進行曲補償,因此,數控機床定位精度比較高。
數控機床加工前是經調整好後,輸入程序並啟動,機床就能有自動連續地進行加工,直至加工結束。操作者要做的只是程序的輸入、編輯、零件裝卸、刀具准備、加工狀態的觀測、零件的檢驗等工作,勞動強度大降低,機床操作者的勞動趨於智力型工作。另外,機床一般是結合起來,既清潔,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