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紙層析裝置中U形扣作用

紙層析裝置中U形扣作用

發布時間:2022-11-19 12:31:43

Ⅰ 濾紙的層析作用

紙層析是以濾紙為惰性支持物。濾紙纖維和水有較強的親和力,能吸收22%左右的水,而且其中6~7%的水是以氫鍵形式與纖維素的羥基結合,在一般條件下較難脫去,而濾紙纖維與有機溶劑的親和力甚弱,所以一般的紙層析實際上是以濾紙纖維的結合水為固定相,以有機溶劑為流動相,當流動相沿紙經過樣品時,樣品點上的溶質在水和有機相之間不斷進行分配,一部分樣品隨流動相移動,進入無溶質區,此時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質由流動相進入固定相(水相)。隨著流動相的不斷移動,各種不同的部分按其各自的分配系數不斷進行分配,並沿著流動相移動,從而使物質得到分離和提純。
濾紙(Filter Paper)是一種常見於化學實驗室的過濾工具,常見的形狀是圓形,多由棉質纖維製成。

Ⅱ 連接高位槽與層析柱之間的u型導管的原理

防止層析床液體流干。經查詢凝膠層析官網信息得知,連接高位槽與層析柱之間的u型導管原理是有防止層析床液體流乾的作用,層析柱是凝膠層析技術中的主體,正常情況下用玻璃管或有機玻璃管。

Ⅲ 層析缸中展開劑的作用

層析缸中展開劑作用是平衡劑起到使紙層析上吸附的溶劑達到飽和。是物質在展開劑和紙層析上吸附的溶劑中溶解度不同而進行分離。

薄層層析是一種簡便、快速、微量的層析方法。一般將柱層析用的吸附劑撒布到平面如玻璃片上,形成一薄層進行層析時一即稱薄層層析。其原理與柱層析基本相似。

平衡溶劑的作用:

1、平衡劑起到使紙層析上吸附的溶劑達到飽和,是物質在展開劑和紙層析上吸附的溶劑中溶解度不同而進行分離。

2、防止或減少邊緣效應的出現,使層析缸中變的更加平穩。

3、讓層析缸中的空氣被平衡溶劑飽和,避免流動相揮發損失。

Ⅳ 紙層析實驗的實驗步驟及現象

氨基酸的紙層析 一、 實驗目的 1.了解並掌握氨基酸紙層析的原理和方法.2.學習紙層析法的操作技術,分析未知樣品氨基酸的成分.二、 實驗原理 用濾紙為支持物進行層析的方法,稱為紙層析法,它是分配層析法的一種.紙層析所用的展層溶劑大多是由水飽和的有機溶劑組成.濾紙纖維的—OH 基的親水性基團,可吸附有機溶劑中的水作為固定相,有機溶劑作為流動相,它沿濾紙自下向上移動,稱為上行層析;反之,使有機溶劑自上而下移動,稱為下行層析.將樣品點在濾紙上進行展層,樣品中的各種氨基酸即在二相中不斷進行分配,由於它們各自的分配系數不同,故在流動相中移動速率不等,從而使不同的氨基酸得到分離和提純.紙層析法主要是依據混合組分對二相分配系數的差異進行分離,但亦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吸附作用和離子交換現象.氨基酸經層析在濾紙上形成距原點不等的層析點,氨基酸在濾紙上的移動速率用Rf 表示.Rf = 原點到層析斑點中心的距離/原點到溶劑前沿的距離 只要實驗條件(如溫度、展層溶劑的組分、pH、濾紙的質量等)不變,Rf 值是常數,因此可做定性分析參考.如果溶質中氨基酸組分較多或其中某些組分的Rf 值相同或近似,用單向層析不宜將它們分開,為此可進行雙向層析,在第一溶劑展開後將濾紙轉動90度,以第一次展層所得的層析點為原點,再用另一種溶劑展層,即可達到分離目的.由於氨基酸無色,可利用茚三酮反應使氨基酸層析點顯色,從而定性和定量.三、儀器和試劑 儀器 層析濾紙、燒杯、剪刀、層析缸、培養皿、猴頭噴霧器、微量加樣器或毛細管、吹風機一個、直 尺、鉛筆等.試劑 1.混合氨基酸溶液(水解後的氨基酸乾粉) 甘氨酸溶液:50mg 甘氨酸溶於5mL 水中.蛋氨酸溶液:25mg 蛋氨酸溶於5mL 水中.亮氨酸溶液:25mg 亮氨酸溶於5mL 水中.氨基酸混合液:甘氨酸50mg,亮氨酸25mg,蛋氨酸25mg 共溶於5mL 水中.2.展層溶劑 鹼相溶劑: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 = 13∶13∶13(V/V) 酸相溶劑:正丁醇∶80%甲酸∶水 = 15∶3∶2(V/V),搖勻後放置半天以上,取上清液備用.3.顯色貯備液:0.4mol/L 茚三酮—異丙醇∶甲酸∶水=20∶1∶5.4.0.1%硫酸銅:75%乙醇=2∶38,臨用前按比例混合.四、實驗步驟 (1)標准氨基酸單向上行層析法 1.畫基線 戴上指套或橡皮手套,在長約20cm、寬約17cm 濾紙上,距短邊2.5cm 處,用鉛筆畫一條線,即為基線.2.點樣 在原線上,從距紙的長邊4cm處開始,每隔3cm 用微量注射器或毛細管依次分別點上甘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混合氨基酸溶液.點樣點干後可重復點加1~2次.每一點的直徑不超過2mm,點樣量以每種氨基酸含5~20ug 為宜.3.展層 將點好樣的濾紙捲成筒形,濾紙兩邊不相接觸,用線固定好,將原線的下端浸入盛有溶劑的培養皿中,不需平衡可立即展層.展層劑為酸性溶劑系統,在展層溶劑中加入顯色貯備液(每10mL 展層劑加0.0.5mL 的顯色貯備液)進行展層,基線必須保持在液面之上,以免氨基酸與溶劑直接接觸.蓋好層析缸,當溶劑前沿距紙端2cm 時(大約3h),取出濾紙.4.顯色 濾紙取出後,吹乾或在80℃左右烘箱內烘3~5min,即出現紫紅色的氨基酸層析 斑點.用鉛筆劃下層析斑點,可進行定性、定量測定.(2)混合氨基酸雙向上行紙層析法 1.濾紙准備 將濾紙裁成約28cm2的正方形,在距濾紙相鄰兩邊各2cm 處的交點上,用鉛筆劃下一點,做為原點.2.點樣 取混合氨基酸溶液(5mg/mL)10~15μL,分別點在原點上.3.展層與顯色 將點好樣的濾紙捲成半筒形,立在培養皿中,原點應在下端.取少量12%的氨水與小燒杯中,蓋好層析缸,平衡過夜.次日,取出氨水,加適量鹼相溶劑(第一向)與培養皿中,蓋好層析缸,上行展層,當溶劑前沿距濾紙上端1~2cm 時,取出濾紙,冷風吹乾.將濾紙轉90o,再捲成半筒形,豎立在干凈培養皿中,並於小燒杯中至少量酸相溶劑,蓋好層析缸,平衡過夜,次日將加顯色劑的酸性溶劑(每10mL 展層劑加0.0.5mL 的顯色貯備液)傾入培養皿中,進行第2向展層.展層畢,取出濾紙,用熱風吹乾,藍紫色斑點即顯現.五、計算 單向層析的Rf 值,按 「Rf = 原點到層析斑點中心的距離/原點到溶劑前沿的距離」計量後計算.雙向層析Rf 值,由兩個數值組成,在第一向計量一次,第二向計量一次,分別與已知的氨基酸在酸鹼系統的Rf 值對比,即可初步決定它為何種氨基酸的斑點,將它剪下,在同一張紙剪下一塊大小相同的空白紙作為對照,用硫酸銅—乙醇溶液洗脫,用722型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吸光度,在標准曲線上查出氨基酸的含量.

Ⅳ 紙層析的原理是什麼,它怎麼會分層

紙層析是以濾紙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層析。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組分在流動相和固定相兩種不同溶劑中的分配系數差異,將它們分離開來,在紙層析中的流動相是指層析液,在毛細拉力作用下,層析液能不斷由下向上流動。
由於纖維素上的親水羥基使這部分水圍繞在纖維素周圍,不易擴散而形成固定相。在層析過程中,當層析液在毛細拉力作用下,上升流經色素濾液細線時,濾液細線上的色素就相繼融入層析液,隨著層析液上升,並發生分配,即有一部分色素從層析液分配溶解到固定相中,直到平衡。
由於分配系數的不同,與分子大小有關,那些分配系數大的色素分子,隨層析液向上移動較快,形成的色素帶集中在濾紙的上部,而分配系數小的色素分子,隨層析向上移動較慢,形成的色素帶集中在濾紙的下面。

Ⅵ 簡述紙層析的基本原理。

紙層析是層析法的一種,要了解紙層法還得從層析法開始.層析法又稱色層分析法或色譜法(chromatography),是一種基於被分離物質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特性的不同,使它們在某種基質中移動速度不同而進行分離和分析的方法。例如:我們利用物質在溶解度、吸附能力、立體化學特性及分子的大小、帶電情況及離子交換、親和力的大小及特異的生物學反應等方面的差異,使其在流動相與固定相之間的分配系數(或稱分配常數)不同,達到彼此分離的目的。
層析法的最大特點是分離效率高,它能分離各種性質極相類似的物質。而且它既可以用於少量物質的分析鑒定,又可用於大量物質的分離純化制備。因此,作為一種重要的分析分離手段與方法,它廣泛地應用於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上。現在,它在石油、化工、醫葯衛生、生物科學、環境科學、農業科學等領域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層析根據固定相基質的形式分類,層析可以分為紙層析、薄層層析和柱層析。其中紙層析是指以濾紙作為基質的層析。

Ⅶ 紙層析實驗的詳細內容及用途

紙層析法又稱紙色譜法。以紙為載體的色譜法。固定相一般為紙纖維上吸附的水分,流動相為不與水相溶的有機溶劑;也可使紙吸留其他物質作為固定相,如緩沖液,甲醯胺等。將試樣點在紙條的一端,然後在密閉的槽中用適宜溶劑進行展開。當組分移動一定距離後,各組分移動距離不同,最後形成互相分離的斑點。將紙取出,待溶劑揮發後,用顯色劑或其他適宜方法確定斑點位置。根據組分移動距離(Rf值)與已知樣比較,進行定性。用斑點掃描儀或將組分點取下,以溶劑溶出組分,用適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在環境分析測試中,有時用紙層析法分離試樣組分,它用於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並芘。但不如GC、HPLC應用普遍。紙層析法可分為一般紙層析法,圓形紙層析法、反相紙層析法和雙向紙層析法。等
用途
通常可用於葉綠素的色素成分檢驗,氨基酸的鑒定及測定,橘皮精油成分檢驗及一些特定細胞篩查等實驗。
原理
紙層析法依據極性相似相溶原理,是以濾紙纖維的結合水為固定相,而以有機溶劑作為流動相。由於樣品中各物質分配系數不同,因而擴散速度不同,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 試樣經層析後可用比移值(Rf)表示各組成成分的位置(比移值=原點中心至色譜斑點中心的距離與原點中心至流動相前沿的距離之比),由於影響比移值的因素較多,因此一般採用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對照物質對比以確定其異同。作為單體鑒別時,試樣所顯主色譜斑點的顏色(或熒光)與供置,應與對照(標准)樣所顯主色的譜斑點或供試品-對照品(1∶1)混合所顯的主色譜斑點相同。作為質量指標(純度)檢查時,可取一定量的試樣,經展開後,按各單體的規定,檢視其所顯雜質色譜斑點的個數或呈色(或熒光)的強度。作為含量測定時,可將色譜斑點剪下洗脫後,再用適宜的方法測定,也可用色譜掃描儀測定。
色譜系統
固定相一般為紙纖維上吸附的水分,流動相為不與水相溶的有機溶劑;也可使紙吸留其他物質作為固定相,如緩沖液,甲醯胺等。
編輯本段應用
操作方法
將試樣點在紙條的一端,然後在密閉的槽中用適宜溶劑進行展開。當組分移動一定距離後,各組分移動距離不同,最後形成互相分離的斑點。將紙取出,待溶劑揮發後,用顯色劑或其他適宜方法確定斑點位置。根據組分移動距離(Rf值)與已知樣比較,進行定性。用斑點掃描儀或將組分點取下,以溶劑溶出組分,用適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應用及實例介紹
在環境分析測試中,有時用紙層析法分離試樣組分,它用於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並芘。但不如GC、HPLC應用普遍。在做葉綠體色素分離時用到,將葉片碾碎,浸出綠色液體,將液體與層析液(石油醚)混合,將濾紙一段進入混合液體,四種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濾紙上留下4條色素帶。由此觀查出各種色素的相對含量和種類。 紙層析法一般用於葉綠體中色素的分離,葉綠體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蘿卜素、葉黃素、
[1]葉綠素a、葉綠素b,它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隨層析液在濾 紙上擴散地快,反之則慢;含量較多者色素帶也較寬。最後在濾紙上留下4條色素帶,所以利用紙層析法 能清楚地將葉綠體中的色素分離。
注意事項
紙層析法中所用的有機溶劑如丙酮等,一般有揮發性、並有一定毒性,使用時要注意密封層析,避免吸入過多有害揮發物。
編輯本段實驗
儀器葯品
大試管 台天平 研缽(配帶孔紙板,防止丙酮揮發) 量筒 燒杯 漏斗 軟木塞 濾紙 丙酮(可用無水乙醇替代) 四氯化碳 無水硫酸鈉 碳酸鈣 石英砂
操作步驟
1.稱取新鮮葉子2g,放入研缽中加丙酮5ml,少許碳酸鈣(防止葉綠素被破壞)和石英砂(幫助研磨),研磨成勻漿,再加丙酮5ml,然後以漏斗過濾之,即為色素提取液。 2.取准備好的濾紙條(2×20cm),將其一端剪去兩側,中間留一長約1.5cm,寬約0.5cm的窄條,並在濾紙剪口上方折疊出一條直線,作為畫濾液細線的基準線。 3.用毛細吸管沾少許濾液在折線上描繪4~5次,注意要畫得勻、直、細,每次畫完細線要等其自然變干後再畫第二根線。 4.在大試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梍5ml及少許無水硫酸鈉(即層析液)。然後將濾紙條固定於軟木塞上,插入試管內,使窄端浸入溶劑中(色素點要略高於液面,濾紙條邊緣不可碰到試管壁),蓋緊軟木塞,直立於陰暗處進行層析。 經過0.5—1小時後,觀察分離後色素帶的分布。最上端橙黃色為胡蘿卜素,其次黃色為葉黃素,再下面藍綠色為葉綠素a,最後的黃綠色為葉綠素b。[1]
普通高中相關實驗
植物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 用具:剪刀一把、乾燥的定性濾紙、50ml的燒杯及100ml的燒杯各3個、白紙3張、試管架一個、研缽一個、玻璃漏斗一個、尼龍布或紗布、毛細血管一隻、葯勺一個、10ml量筒一隻,天平一隻,試管3支、紙板一塊、棉塞3個、培養皿3個、刻度尺、注射器一隻、蓋玻片 試劑:丙酮、無水乙醇、層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二氧化硅、碳酸鈣、碳酸鈉 材料:新鮮的菠菜葉、青菜葉、大葉黃楊葉片 背景資料: 1、 葉綠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機分子,根據相似相溶的原理,葉綠素等色素分子溶於有機溶劑而不溶於有極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葉綠色素時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機溶劑而不用水。 2、 葉綠素分布於基粒的片層薄膜上,加入少許二氧化硅是為了磨碎細胞壁、質膜、葉綠體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於丙酮中。 3、 破碎的細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機酸,葉綠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處於不穩定化合態,鎂離子與有機酸結合將導致色素分子破壞。加入少許碳酸鈣使得鈣離子與有機酸結合,減少鎂離子的轉移,防止研磨時葉綠體色素的破壞。所以在研磨時加入適量的碳酸鈣,同時加入碳酸鈉的道理亦如此。 4、 在過濾時選用脫脂棉或紗布,而不用濾紙。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較大,不容易透過濾紙; (2)濾紙有較強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濾紙上,從而降低色素濃度,影響實驗效果;(3)葉綠素是脂溶性,根據相似相容的原理,脫脂棉可以減少實驗過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強實驗效果。 5、 根據物理學中的毛細現象,畫濾紙細線前濾紙必須經過乾燥處理,是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濾紙中的毛細管而影響層析液的擴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話,會使濾紙纖維變形同時破壞啦毛細管,而影響層析液的擴散。 6、 由於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張力不同,紙條接近液面時,其邊緣的表面的張力較大,層析液沿濾紙邊緣擴散過快,而導致色素帶分離不整齊的現象。故而,在插入層析液的濾紙條一端剪去兩個角。 7、 為了防止濾紙條倒入層析液中而使層析實驗失敗。同時,防止因液體表面張力引起層析液沿濾紙條向上的「壁流」而導致色素溶解。 8、 色素分離的原理:紙層析是用濾紙作為載體的一種色層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流動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離。濾紙上吸附的水為固定相(濾紙纖維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機溶劑如乙醇等為流動相,色素提取液為層析試樣。把試樣點在濾紙的濾液細線位置上,當流動相溶劑在濾紙的毛細管的作用下,連續不斷地沿著濾紙前進通過濾液細線時,試樣中各組份便隨著流動相溶劑向前移動,並在流動相和固定相溶劑之間連續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結果分配比比較大的物質移動速度較快,移動距離較遠;分配比較小的物質移動較慢,移動距離較近,試樣中各組分分別聚集在濾紙的不同的位置上,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

Ⅷ 紙層析的原理是什麼,它怎麼會分層

紙層析原理:兩種不同溶劑中的分配系數不同。原因是由於纖維素上的親水羥基使這部分水圍繞在纖維素周圍,不易擴散而形成固定相。

不同的物質因其在各種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分配系數。分配層析中應用最廣泛的多孔支持物是濾紙,其次是硅膠、硅藻土、纖維素粉、澱粉和微孔聚乙烯粉等。



理論依據:

在實際操作中,點樣後的濾紙一端浸沒於流動相液面之下,由於毛細作用,有機相即流動相開始從濾紙的一端向另一端滲透擴展。

當流動相(有機相)沿濾紙經點樣處時,樣品點上的溶質在水和有機相之間不斷進行分配,一部分樣品離開原點隨流動相移動,進入無溶質區,此時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質由流動相進入固定相(水相)。

隨著流動相的不斷移動,因樣品中各種不同的溶質組分有不同的分配系數,移動速率也不一樣,所以各種不同的部分按其各自的分配系數不斷進行分配,並沿著流動相流動的方向移動,從而使樣品中各組分得到分離和純化。


Ⅸ 簡述紙層析的基本原理.如題

紙層析:是以濾紙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層析。濾紙纖維和水有較強的親和力,能吸收百分之22左右的水,而且其中百分之6到百分之7的水是以氫鍵形式與纖維素的羥基結合,所以在一般條件下較難脫去。而濾紙纖維與有機溶劑的親和力很弱,所以一般的紙層析實際上是以濾紙纖維的結合水為固定相,以有機溶劑為流動相
通常會利用此特性達到分離鑒定的目的。例如在提取有關光合作用色素的實驗中,就是利用紙層析法,將溶解度不同的色素提取出來。

Ⅹ 紙層析的問題

1.紙層析的話,固定相是濾紙纖維中所包含的水分,(你應該知道,做紙層析色譜的話,濾紙之前都是要經過處理的。用化學試劑浸泡什麼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所以這里說的水並不來自展開劑。
展開劑中也不是必須包含水和有機溶劑。

2.要是在紙層析色譜上點樣太大的話,跑樣的時候,會拖尾的。要是只點很少的話,點又不容易觀察,所以要多試幾次確定點樣量。

3.老實說,你這個問題有點糾結。
你是下了功夫的,可以看出。
那就請你想像一下哦,物質A共有10,在a點處流動相分配了7,在固定相分配了3;而流動相不斷向上走(毛細效應),新的流動相在a點處又分配了原在固定相上的3中的0.7,即又分配走了2.1,現在固定相上就剩0.9了。同時,a點稍稍往上一點的b點,固定相就分配到了流動相跑過來7的0.3,即2.1。所以這個點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往上爬行的。
同理,由於物質B和物質A的分配系數不一樣,爬行速度是不一樣的,當流動相到濾紙終點時候,A可能爬的快點,B爬的慢點,但是離原點就都有一定距離了。
這時候,拿尺子量一下物質A離原點的距離L1,再量一下流動相終點離原點的距離L2,Rf=L1/L2(Rf是比移值哦)

OK,明白了么?

閱讀全文

與紙層析裝置中U形扣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軸承為什麼會被燒壞 瀏覽:980
天然氣管道閥門標准 瀏覽:457
自動水果採摘裝置 瀏覽:412
繼電保護裝置做什麼實驗 瀏覽:220
江門兵器氧化設備哪裡買 瀏覽:80
如何延長軸承壽命外文翻譯 瀏覽:923
開一個什麼機械焊接廠比較好 瀏覽:419
地暖管道閥門使用說明 瀏覽:431
鑄造模具為什麼這么貴 瀏覽:844
閥門參加燃氣管道打壓試驗嗎 瀏覽:453
陽台花卉自動噴淋裝置 瀏覽:524
暖氣閥門不管用了 瀏覽:766
廣東防水機械設備哪裡有 瀏覽:434
儀表白底都有什麼車 瀏覽:753
大號工具箱圖片價格 瀏覽:989
電學儀表讀數的小數點位如何確定 瀏覽:446
汽輪機烏金軸承溫度不能超多少 瀏覽:47
自動控制裝置參數 瀏覽:169
拱熱管道疏水閥門要多大 瀏覽:510
加工中心電櫃空調怎麼加製冷液 瀏覽:465